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5篇)

最新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6:45:38
最新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5篇)
时间:2023-08-07 16:45:38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一

1、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自身的安全。

2、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二、班会地点:

1304班教室(405)

三、班会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珍惜生命,时刻要有安全意识,同时应通过学习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提问讨论:“校园是安全的避风港吗?”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出了校园存在的一些安全事故隐患,例如乱冲乱撞,追逐打闹,滑倒受伤,在宿舍给手机充电忘记拔出就离开等。提醒学生如果每个人都加强安全防范的意识,掌握一些安全保护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的。

(三)ppt讲解

1、集体活动安全。

2、饮食安全。

3、交通安全。

4、冬季用电、防火安全。

5、网络通讯安全

通过ppt图文并茂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详细讲解在以上几方面要注意的安全,以及意外发生时的一些应对措施。

(四)安全知识问答

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总结:

本次班会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学习了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会上对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注意问题作出了说明以及提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安全的重要性。这次班会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动真实的案例,更使“让事故远离校园,让安全永远相伴”这一主题深入了人心。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二

教学内容:

学习防火自护、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的各种自救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建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互动设计:

一、图片导入: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画,你看到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火,并且知道发生火灾应该干什么?怎么做?

二、初步了解火灾,了解自护、自救。

1、火灾发生的原因

2、怎样保护好自己不去制造火灾?

3、认识了解用电安全,及注意事项。

三、学习自救知识,总结逃生的方法。

1、室外火灾关门求生的方法:

测试门的温度、用水把棉絮浸湿、堵住门和窗户。

2、室内火灾 。

从窗户逃生。

3、高楼火灾逃生。

4、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5、安全出口火灾逃生。

四、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拨打,无论 欠费 ,无卡与否。

2、火灾地址要报详细:

__市__乡镇(街道)__路

如:什么东西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号码是______。

3、要到最近的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五、小结

出示防火儿歌(全班齐读)

让学生说说经历过的火灾,谈谈心理感受及行为,并及时指出当时的错误行为。

六、总结

只要我们保持安全警觉,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护、自救的知识,机智勇敢的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或者危险,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三

一、教学活动目:

1、宣传学习并且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三、教学活动难点:

掌握灭火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

3、4台小灭火器。

五、教学方法:

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__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之后,到学校附近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

案例二 20__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七、八里外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恶性事故。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该注意事项,火灾扑救方法,及逃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该注意什么?

(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3)如何使用电器?

(4)外出野炊应该注意什么?

(5)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报警?

(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学习“火灾扑救常识”全文。

(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

(2)男女生分组朗读“火灾扑救常识”教材全文。

(五)板书设计:

(一)消防安全常识(略)

(二)火灾扑救常识

(一)火灾报警

(二)灭火方法

(三)自救与逃生

(六)实践活动:

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

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

七、教师赠言:

同学们:火灾无情!

请注意防火!

请注意安全!

请珍惜人生!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四

一、活动主题:

安全,我们永恒的主题

二、活动背景:

面对现在突发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次数越来越多,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紧迫。我校以校“安全文明”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多形式的活动来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

三、活动目的:

让同学珍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开展安全教育的一个目的,但绝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安全教育班会是让同学们知道,在安全教育班会里所学的防护知识,不仅要保护自己,更要帮助别人。在他人有危险的时刻,要能勇敢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爱心,以实际行动来关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首先要以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财产的现象、培养珍惜生命财产、热爱生命财产的情感为基础,方能很好地进行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教育,以致达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生命财产教育不仅是我们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更是我们对同学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四、活动宗旨:

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认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和营造学校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体现“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安全教育没有终点。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引入导语

(二)安全知识抢答

(三)展示有关于生命财产安全的图片,给大家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

(四)介绍中学生出现生命财产丢失的原因等;

(五)结束语,并对到来的嘉宾表示感谢。

六、活动反思:

这次会议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生动活泼,使安全教育这一主题深入人心,也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班级的团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美篇 学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五

活动主题:

平安是福

活动时间:

20__年6月16日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

__机电(4)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

近年来,学校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并且已干扰到了学校正常的办学秩序,成为制约学校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学校校的长治久安,为学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在校生大幅增长,社会化不断提升,给学校校园安全工作带来空前的挑战,学生自杀、公寓失火、宿舍盗窃、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学校校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成为影响中职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近年来,学校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中职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倍受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活动目的: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中职生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轻信他人、财物保护观念差的现象,更要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通过开展以“平安是福”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活动流程:

一、班长宣读文件《关于开展学生宿舍安全演练的通知》

二、班主任举例

1.火灾事件

2.学生家长被骗事件

3.学生在寒假期间丧命事件

4.毕业生工作中事故等

5.交通事故

三、签名:每位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珍惜生命,共创明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