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一
1、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2、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4、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5、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6、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7、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8、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9、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10、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11、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1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13、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14、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5、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1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8、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1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0、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21、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22、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23、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24、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6、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27、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28、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29、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30、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二
2.母爱这样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这样母亲的呼唤.——但丁
5.“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贝多芬
6.母亲对我的爱之伟大让我不得不用我的努力工作去验证这种子爱这样值得的.——夏加尔(绘画大师)
7.慈母的胳膊这样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8.我的生命这样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家都会有自身的家风家训。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天,我问妈妈:“妈妈,咱家有没有家风家训啊?”当然有啊。“我问;‘那咱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呢?”妈妈说:“家风是: 1。尊老爱幼 2。使用文明用 3。见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 4。要以大事为重 家训: 1。有勇有谋 2。敢作敢当 3。诚信做人 4。追求高尚妈妈问我:”这些你能做到吗?“我胸有成竹地说:”能! “ 现在,只要我做的不好,我就会想想家风家训,来改正自身。
有一次,我在奶奶家吃饭。菜刚一上来我就动筷,妈妈说:”想想。“我有些疑惑。忽然,我的脑子成了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家风家训。我赶紧放下了筷子。一天,我在家里玩,一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当妈妈回来问我时,我就想说不知道。
但是我的嘴像是被人控制了一样,脑子里映出了家风家训,然后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实情。其实家风家训并不是一个限制你的工具,而是一个让你更完美的一个得力助手。所以,要想让自身变得更完美不是靠说,也不是靠想,而是靠做。有一个家风家训能让你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1、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2、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3、贵莫贵于清廉,贱莫贱于多欲。
4、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5、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6、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7、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
8、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
9、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
10、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四
晒家风扬家训手抄报1
晒家风扬家训手抄报2
晒家风扬家训手抄报3
晒家风扬家训手抄报4
晒家风扬家训手抄报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之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家的家风家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家的每个人。
“诚信”的外公,就是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待人,外公常常和我讲:小孩子要诚实,不可以骗人,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
“节约”的外婆,就是处处把家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事儿都要节约再节约。外婆常常把洗手的水装起来,用来冲厕所;提醒大家随手关灯;饭桌上要求我们“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
“尊老”的父亲,就是以身体力行传统美德:孝道。外公外婆长年和我们一赶居住,我们一家一直其乐融融。有时家里会因小事起争执时,父亲从不顶撞他们,跟他们讲道理,开导他们。外公外婆家里需要帮忙时,他总是冲在第一位。
“严格”的母亲,就是对我要求苛刻、严格。母亲给我订了规定:回家必须先写作业,八点前必须写完作业;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没有做到就要面壁思过。她还要求我必须守时,有一次,我去邻居家玩,约定的时间到了,我玩得不亦乐乎把时间给忘了,回来时母亲就将我关在门外,告诉我晚回多久就站门外多久,要我做一个守时的孩子。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对我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让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严谨的家。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光头强的电视快要开始了,我把还剩半碗的饭放一边,说剩下的饭我不吃了。爷爷很不高兴,说不能浪费粮食,这些饭我是可以吃完的,不能因为要看电视就剩饭。
父亲这时候和我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小时候在队伍长大,爷爷上班要按时出门。父亲就把碗里剩下的米饭倒到水沟。后来被爷爷发现了,父亲被爷爷狠狠地惩罚。
原来,爷爷小时候,国家比较穷,粮食经常不够吃,常常吃不饱饭,却要做很多事情。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所以爷爷特别珍惜粮食。爷爷说,米饭来之不易,那天看到父亲浪费粮食就特别生气。父亲挨罚后,就记住了不能浪费粮食。
父亲说,现在国家富强了,家里不再担心吃饱饭的问题,但是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传统不能丢。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来对我会很有帮助。
这时候,奶奶说起以前的事,买东西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特别时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很不爱惜粮食,结果粮食被浪费完后,没有吃的,大家只能饿肚子,去山上挖树叶吃。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
听着听着,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饭菜,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
在特别的日子里忆苦思甜,虽然那个时代的灰暗早已远去,但我们的光明生活确是要需要我们的“成长”才能一直到永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中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和家训。而我家一直有一套家训指导着我前行。
尊敬长辈,以孝为先。每天父亲母亲都告诉我,要尊敬长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饭的时候,爷爷都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爷爷先动筷子,我们才可以吃饭。每天,全家人都生活在浓浓的亲情之中,也处处体现着我们对爷爷的孝顺与尊敬。在中华民族,孝敬父母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还有所有的老人长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以礼待人,修身养德。母亲常常教导我,女孩子,要淑女一点,别整天疯玩。母亲还很严格地要求我,教我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以礼待人。我们的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向来重视家教。母亲曾跟我说:“现在对你严加管教,对你未来的很多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她还说这是家风,如果不重视家风,很难想象未来的我会怎样。她希望可以给我创造一个温馨、节俭、又认真的学习氛围。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五
孤贱相长育,未曾为远游。谁不重欢爱,晨昏阙珍羞。
出门念衣单,草木当穷秋。非疾有忧叹,实为人子尤。
世情本难合,对面隔山丘。况复干戈地,懦夫何所投。
与尔俱长成,尚为沟壑忧。岂非轻岁月,少小不勤修。
从今解思量,勉力谋善猷。但得成尔身,衣食宁我求。
固合受此训,堕慢为身羞。岁暮当归来,慎莫怀远游。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嗟吾不才子,怜尔无弟兄。
抚养虽骄騃,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六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1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2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3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4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5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6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7
传家风家训手抄报8
从小就听父亲母亲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
我觉得家风就是家里的规矩,是一家子的风气。一个孩子出去代表的是一个家庭不是她自己,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教养。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体现在"孝顺"上,从小父亲母亲就教育我要孝敬老人,主动跟长辈打招呼,不能让老人生气。我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人吃饭都是等家人全部都到齐了,如果老人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绝不能先吃的,在不知不觉中这已经形成了我们家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会一直保持下去的。
我家的家训就是"勇敢自信",父亲母亲教育我不管遇到
什么
困难都不要放弃,要自信,要勇敢的去面对,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父亲母亲教育我做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女孩子,不爱
慕虚荣,不比吃穿;要多学习
,多看书,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父亲母亲很孝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过年过节都要回去看望他们。大人们都是孩子的榜样,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的.父亲母亲给我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我的家是温暖和谐的家庭,我爱我的家,并且我家的良好的家风家训会一直传承下去。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家风的建设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创建自己的好家风,将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
生活
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家规的建设,那就会使这个家庭的成员乃至这个家庭走弯路。原生家庭重视家风家规就会使这个人乃至这个家庭茁壮成长。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数与王侯将相之家。
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茁壮成长。
有一句话是这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规则,做法,否则便无法成功或常常出错。这里的规矩便是家风,家训了。
在我们的祖国,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家训。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说到底,家风家训是什么呢?哦!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家训是指家长教诲子孙持家治学,立身处世的话。尊老爱幼,友好乡邻,是我的家风,敬老是尊敬老人,爱幼是爱护比自己幼小的儿童。友好乡邻是对待邻居要友好,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好的家风,培育出国之栋梁,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家风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个滴做起,慢慢培养,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家风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么不好的家风,就只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诚实守信,勤劳节俭,是我家的家训,诚实守信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勤劳节俭是热爱劳动,节约,不浪费。从孔子对儿子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几乎每个古代家庭都有家训。准确的说是,没有好的家风家训就没有那些历史名人,人们会没有规矩地做事。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七
1、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2、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3、贵莫贵于清廉,贱莫贱于多欲。
4、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5、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6、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7、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
8、严是爱,松是害,廉洁从政做表率。
9、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
10、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11、相夫教子莫贪心,贤妻良母牢牢记;身旁多鼓勤政劲,夫妻常做清廉事。
12、财欲是只虎,色是柄剑。
13、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14、为官以廉为先,为政以勤为基,为民以实为本。
15、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16、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
17、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
18、诚信做人家庭跟美,廉洁奉公守好家门。
19、爱家常提逆耳忠言,惜子当饮苦口良药。
20、清白做人,才能轻松做人;清白做官,才能轻松做官。
21、与其后悔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22、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23、不忘宗旨信念,清廉为民执政。
24、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25、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预防、查处齐抓。
26、两袖清风,为党为民不为私。
27、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28、贪使人堕落,廉使人奋进。
29、头顶国徽,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肩扛红盾,为人民服务自警自励。
30、腐败犯罪家庭百事哀,廉洁自律家庭人青睐。
31、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
32、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
33、群众是把秤,廉不廉群众定。
34、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35、为人做善事,节俭树新风。
36、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37、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38、家庭是廉洁的源泉,廉洁是跟谐社会的助推器。
39、家庭——预防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腐败——影响家庭幸福的隐形杀手。
40、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41、官品源于人品,清廉来自家风。
42、贪是腐蚀心灵的毒酒。
43、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廉其政。
44、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腰缠万贯,也不是拥有国姿天香,而是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45、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
46、千家万户齐上阵,家庭助廉保平安。
47、常替丈夫思近忧,莫为儿孙作远虑。
48、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
49、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清廉,洁如冰。
50、廉洁从政,为国为民为天下;秉公办事,利已利人利苍生。
51、权力跟廉政相加等于服务,权力跟贪欲结合等于自毙。
52、查税过硬,廉心纯正。
53、警钟长鸣长鸣长警,醒言常省常省常醒。
54、对名利要远距离,对村民要近距离;对领导要等距离,对工作要零距离。
55、依法惩治腐败,构建跟谐社会。
56、以诚为人,以勤为政,以廉为官。
57、憎贪官、戒贪心,思贪害、拒腐不贪分民忧、解民愁、保民安、执政为民。
58、把住自己的嘴,清静如水。
59、廉洁奉公处处为群众着想,艰苦奋斗事事为人民操心。
60、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
61、工商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62、贤妻常念廉政经,洁夫勤政事业兴。
63、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64、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65、廉政以立身,行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
66、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
67、地税人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68、家跟万事兴,家廉万人敬。
69、修身养性心如玉,纵欲贪色形成魔。
70、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71、严守廉政线,把好家庭关。廉是良药,保你岁岁平安;俭是珍宝,让你一生富裕。
72、廉洁自律装在心中,幸福家园乐在其中。
73、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74、清正廉洁官本份,执政为民党根基。
75、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
76、多敲“枕边钟”,常吹“廉政风”。
77、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78、干部勤政保廉洁,亲属支持是保障。
79、节省一元钱,积累生活的财富;贪占一元钱,取得牢狱的钥匙。
80、廉洁,公务员的护身符。
81、养廉不分你我,劝廉方为持家。
82、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清正廉洁格言。
83、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84、廉洁让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腐败使亲人坠入痛苦的漩涡。
85、清廉是进步的阶梯,腐败是灭亡的快车。
86、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87、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88、杜绝吃拿卡要报,提倡德能勤绩廉。
89、千金经手过,不沾一文钱。
90、律已与自爱齐飞,勤政共清廉一色。
91、开拓进取,勤征细管,严格执法,文明服务。
92、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
9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
94、廉是滋补身心的良药。
95、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96、廉政准则天天念,心中有条高压线。
97、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98、心公官必正,行端官自清。
99、依法行政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置身商海应清正廉洁自警自省。
100、取人一文,我的人则一文不值。
101、经常吹吹廉政风,时常敲敲警示钟,做好贤妻廉内助,家跟夫顺共廉洁。
102、一心为公是政理,贪权谋私有祸根。
103、以廉为荣,其乐无穷,以贪为耻,保家护己,以廉为养,终身无悔。
104、鸣反腐警钟当立助廉之志,进逆耳忠言不做缠树之藤。
105、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106、爱岗敬业,永葆清白。一人廉洁,全家受益。
107、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
108、贤内助兴夫兴国荫及后代;贪内助害夫害国殃及子孙。
109、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110、贪婪能给全家祸,清廉换取终身福。
111、放私欲、财欲、损国害己抓党纪、政纪严惩腐败。
112、管住自己的手,甘愿吃亏。
113、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
114、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
115、执法公正心坦然,清廉不贪自从容。
116、坚持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廉洁从政;教育跟惩戒腐败违纪行为利国为民。
117、勤政,一身充实;廉政,一身轻松;勤政加廉政,一生追求。
118、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
119、索贿受贿,贪赃枉法,只是一时的风光,但他的代价却是一生牢狱生涯。
120、防微杜渐,勿使小节成大恶;反腐倡廉,常将警钟鸣心头。
121、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122、心中常念人民苦,身边牢筑防腐墙。
123、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124、勿为名累,勿为利锁,勿为权迷,勿为欲困。
125、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126、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127、大家小家幸福家、廉政维系你我他。
128、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129、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30、金钱美女不下水,花言巧语不受骗。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八
家风,这样勤俭,这样正派,这样侠义,这样担当,这样仁义……家风的含义可谓万千,无所不包,很难说具体这样什么,但它表现出来的又这样具体的,看得见的。下面介绍一则关于家风的小故事。
两位母亲争论:孩子的性格这样内向好还这样张扬好?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内向了,进入社会要吃大亏,另外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太张扬,进入社会容易犯大错,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内向孩子”,吃了什么好大的亏倒没有听说。
不难看出,家风事关人的成长甚至人的一生,家风“无节操”“无底线”,后果很严重;当然,人品好、有作为的人,其身上也少不了良好家风刻下的痕迹。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九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11、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4、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十
1、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2、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3、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4、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5、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6、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7、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8、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9、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10、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11、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2、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十一
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5、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6、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0、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11、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14、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18、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1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0、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1、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3、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24、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25、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26、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2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8、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29、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30、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好家风好家训手抄报内容篇十二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凡是人皆须爱”
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