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教学的生命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教学的生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0 02:49:04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教学的生命
时间:2023-01-30 02:49:04     小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上。

一、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一定非常焦急、厌倦甚至沮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快节奏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感到学习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引导、问题解决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80%左右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学生的积极性才不至于被磨灭,才能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二、直观演示,丰富表象,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材料,有了一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圆的实物,如钟面、桶的底面、水杯的底面等,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圆的实物(自行车的车轮、圆桌面、喷水池等)。通过感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圆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边观察模型,边看书本,来认识圆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动口、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手段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地学习数学,应尽量创设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

在小组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探索和学习的方法等。课堂互动的成败,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敢放手,是否会引导。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刚开始开展数学活动时,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探索,不知如何表达、交流,课堂秩序有时较混乱。但只要讨论前教师把要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和怎样去完成任务明确地告诉他们,使学生每人都有具体的事情要做,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这种现象完全可以克服。我们要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及时跟踪,发现问题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教师在启而不发时也千万不能着急,不能骂学生笨,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才会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在数学课上常采用“组内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数学地表达,学会质疑,质疑教材,质疑同学,甚至可以质疑教师,有时也采用互问互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超越老师。尽量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践、猜想、类比、推断、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用自已的脑子思考,更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身体的多种器官同时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记得牢,而且不容易忘记。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去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和上一次的考试成绩,然后让各小组求出平均数。因为学生在学自己身边的事,在做自己身边的事,所以很感兴趣,做得也很快,学得也很轻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越高,教师上课的感觉就越轻松。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动用多种器官学习。

四、“提问――答写”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重要策略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我们不难发现它关注更多的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的学生往往被教师遗忘。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地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其实他们不是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如果用“提问――答写”策略,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这样,所有学生都会去思考问题,也会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后,教师才让学生回答。这时,我们的重点是检查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大大提高了。

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多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我先拿出一个粉笔盒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用筷子和橡皮筋分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考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