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热电合产事业的发展与差距-综合新能源论文(1)

我国热电合产事业的发展与差距-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2 01:17:23
我国热电合产事业的发展与差距-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3-02-22 01:17:23     小编:

建国以来,我国的热电合产事业是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就作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方针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十分重视,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

一、目前电力工业的基本情况全国发电量1949年为43亿度,1984年为3770亿度(85年予计可达4000亿度),其中水电868亿 度;火电2902亿度。35年增长86.7倍,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3.6%。

全国发电量在世界各国的 位次已由过去的第25位,上升为第6位,仅次于美、苏、日、西德、加拿大五国。全国发电设备容量,1949年为185万千瓦,1984年为8011.69万千瓦(85年予计可达8500万千 瓦),其中:水电2560万千瓦,火电5452万千瓦。

(其中6000千瓦及以上的4915万千瓦)35年 增长42.2倍,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1.4%。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也是不 多的。

我国发电量增长速度高于发电设备容量增长速度,一方面是由于全国电力职工努力提高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是缺电严重,千方百计多发,将设备利用率 提到世界上较高的水平。全国现有500千瓦以上的大、中、小型水、火电站4551个,其中:水电站2998个,火电站155 3个。

25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站90个,容量共4282万千瓦。我国目前水电站最大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火电站最大单机容量为35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 也于1985年底投产。

火电站中高温高压机组有3608万千瓦,占全部火电容量的66.2%,其中 供热机组339万千瓦,占火电容量的6.2%。1984年全国火力发电共耗用原煤14457万吨,石油1382万吨,全国六千千瓦以上火电机组供 电煤耗为432克/度(1981年为442克/度,世界先进水平日本为337克/度)。

当前尽管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力紧张 ,电力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据水电部初步估算1984年全国 约缺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缺电量450到500亿度。

中央对此十分关心,正在努力设法加快电 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力争电力早日做到先行。

二、我国热电合产事业的发展1.热电合产的兴起和发展时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区内,建设了区域热电站, 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太原、包头、吉林、哈尔滨、富拉尔基 等。由于当时缺乏经验,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太大,致使热电站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 挥。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一般是 城市建筑密度低,热网投资大,由于热负荷提的偏早偏大,热电厂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1 ,因而热化条件差。

这一时期主要是向工业企业供汽,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抽汽机组,以保证 供汽供电。居民采暖尚未规划到日程上。

这一时期新投产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容量占火 电机组总容量的20%,仅次于苏联,居世界第2位。在投产的295万千瓦供热机组中,公用热 电厂容量为245万千瓦,占80%以上,是供热机组和公用热电厂发展最多的时期。

1962年水电部为了搞清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所建设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 失败的教训,以便更好地结合我国情况,研究发展热化问题,安排六大直属电力设计院在各 地电力厅局和电厂协助下,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最后由华北电力设计院 和中国科学院综考会提出综合总结。

报告认为: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8% ,其中只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节能效果好,而大多数热 电站投产后要经过5~7年供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致使其平均的节能效益较低;少数热电厂 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热负荷显著减少,甚至主要热用户由于计划变动,搬到其它地方建设 ,致使机组的供热能力长期不能发挥,有的在非采暖地区装了具有低压抽汽的采暖供热机组 ,热电站不但不节煤还要多耗煤。因而形成了热电合产事业由高潮转向低潮。

尽管有上述问题,“总结报告”提出:19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