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8 00:44:15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时间:2023-05-18 00:44:15     小编:

摘 要:利率是资金的价值体现,是所有金融系统与市场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经营管理中的利率市场化也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一步。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机制健全程度和监管部门职能发挥水平的极大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二)抓存款放贷款阶段(2004―2013年)

(三)逐步全面放开阶段(2014年至今)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分析

(一)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经营模式多为粗放型,经营重点在于数量、规模,而此次改革将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所转变。成本控制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综合能力将成为对商业银行的评价标准。商业银行需要从自身做起顺应改革大潮、迅速适应金融市场运行方式变化,逐渐替代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营管理方式,保证自身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加大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以下方式的转变:严格的管制利率→有管制的浮动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国内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管理方面发展不足,贷款定价模式存在定性分析大于定量分析、单

一、僵化等缺点,目标收益、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成本和费用不能完全被贷款价格覆盖,贷款定价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被纳入风险管理实践中。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会更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收益,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对自身经营管理进行思考,对贷款利率进行科学定价和管理,将自身资金盈余程度、借款人的风险和信用、同业市场竞争等环境因素、根据贷款的不同类型、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等情况纳入参考体系中,从而自主经营,贯彻“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我国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致使金融脱媒的条件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为了争夺优质客户,会提供优惠利率发放贷款,将导致贷款市场的价格降低,出现美国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款利差收窄的情况。若存款增长乏力的情况与之相叠加,银行利差收窄的趋势将不可避免,银行经营出现困难,增加了银行经营危机产生的概率。

(三)商业银行提高理财产品利率以规避存款利率管制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流动性紧缩和“金融脱媒”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存款市场内争取更大的份额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在存款利率方面实行上限管制,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管制以较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均推出了多种高于央行规定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

三、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策略

(一)培育有权威的基准利率、建立银行资金成本测量系统

我国今后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主要由LPR和SHIBOR主导,所以商业银行若要使贷款定价水平紧贴市场,就要科学利用 SHIBOR。同时,商业银行在将SHIBOR作为基准的基础上需要及时构建符合自身经营管理情况的资金成本测算系统,做到贷款定价既能反映货币市场波动又能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

(二)建立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科学测量贷款风险水平

在非预期风险损失与贷款预期风险损失的精确计算中,前提与基础为分配经济资本与估算违约概率,这同时也是总定价模式与风险覆盖成本的关键部分。一些国际上优质的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分配经济资本和估算违约概率时都采用内部评级法。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尚不能达到这一水平,因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经营数据积累,并对系统参数进行有效调节。目前最应该重视的是提高贷款信息基础质量、加快内部评级系统建立、开发相应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让整个系统链条有质的提升,这些改进都有助于使贷款定价更全面地覆盖风险。参考《巴塞尔协议III》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主动吸取西方银行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建立反映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系统,使得贷款定价更加科学合理。

(三)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在商业银行中大力推广对成本进行全面管理模式,同时建立成本利润测算部门,科学使用成本直接分摊和成本动因分摊等方法,促进核算单位最小化,并科学分配于不同的部门与客户中,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产品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综合贡献率,支持当前贷款定价系统的完善。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着力解决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建设问题,在制定贷款价格策略时,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有效分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