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马恩理论上的合作和第一个伟大发现

马恩理论上的合作和第一个伟大发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9:49:00
马恩理论上的合作和第一个伟大发现
时间:2023-08-05 09:49:00     小编:

摘要:马克思是位卓越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发现及其形成过程是马恩理论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马恩在探索“历史之谜”的艰辛历程中是如何发现唯物历史主义的。

关键词:马恩;合作;历史之谜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一、马克思探索“历史之谜”的艰难道路

(一)马克思一生探索“历史之谜”的历程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著作中,侧重于理论批判,身为激进的人道主义者之一,这一阶段他主要关心人类历史的进步,主要研究古希腊哲学当中的历史主体问题;在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伟大的发现之后,他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探寻解放无产阶级之路;在马克思晚年,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后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上来,这一时期,在马克思著作《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中,主要阐述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之谜”,反对把唯物史观当作公式到处套用。

恩格斯则直接接触实际经济生活。法国学者奥古斯特・科尔纽在《马克思传》写到:“同实践经济生活保持联系并且经常接触各社会阶层代表任务的恩格斯,对马克思说来是应用理论认识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想伙伴。反过来,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方面是马克思走在前面,这在这方面巩固并扩大了恩格斯的理论观点。”

因此,马恩探索唯物史观的不同特点,促进了他们以后的合作。

(二)马克思认为历史主体是理解“真正历史的钥匙”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博士论文》中,也可以理解为在“理性王国”中抽象探索。而其关于古希腊哲学中自我意识哲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讨论使这一研究成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分裂的先导。

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他重点探讨伊壁鸠鲁哲学的产生意义。马克思认为:整个古希腊哲学的全过程是从实体通过主观精神向主体的飞跃。他从哲学主体进一步探讨这种主体同历史发展的关系,这就使马克思十分重视古希腊哲学史上自我意识哲学各体系,特别是伊壁鸠鲁哲学的历史意义,因此,马克思在希腊哲学史上的研究作出了两大突破:第一、把自我意识哲学,进而把哲学同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第二,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必须解决自我意识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问题。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只有那风暴敲击风神琴的变革,才能打断历史的直线运动,才是“哲学的狂欢节”。再这样的革命时期中,马克思认为,人的精神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逃避世界,在个人自我意识的圈子里寻求幸福,不会对世界有所作为;二是变为实践的行动,对世界进行干预,以便改造世界;青年马克思对希腊哲学史上自我意识哲学的研究,体现了他在建构自己的历史观时所表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一是在实践上力图找出哲学理论和历史进程相结合的途径;二是反对适度;三是提出哲学的“双刃要求”。所以马克思创建的历史观是创造性的开放系统。

(三)“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

1883年,马克思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在这篇文章中,他主要侧重于哲学批判,从市民社会的物质利益角度探索人类历史之谜;范围涉及到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各个层次;马克思重视伦理理念的研究;他批判了黑格尔的观点:“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马克思批判到: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他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因此,马克思开始从唯物主义立场上探索“历史之谜”。

(四)异化劳动与“历史之谜”的论证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侧重于经济批判;一方面从经济学探索历史之谜,这一批判性探索是通过异化劳动进行;另一方面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发展原因的问题。

手稿分三部分:第一,揭秘工资、资本和利润、地租的矛盾关系,得出“异化劳动”这一范畴,通过异化劳动揭示资本、地租、利润、工资等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第二,在异化劳动的基础上研究了私有财产的关系。第三,在研究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运动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历史的发展,得出了关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讨论。

马克思第一次在自己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提出了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问题,并把它归结为“历史之谜”的解答;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下一步将跨到物质生产过程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五)生产力概念的制定,是“历史之谜”探索的主要成果

马克思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即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通过批判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得出。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资本家投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以物质财富表现出来的‘精神本质’”。

马克思提出:生产力是物质力量。他把生产力区分为自然的生产力和人本身的生产力。在进一步研究中,马克思把物质生产力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工业制度的观点结合起来,找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为他制定科学的唯物史观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马恩第一次理论合作: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清算

(一)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是危险的敌人

《神圣家族》是马恩合著的第一部著作,是由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与青年黑格尔各派宣扬的英雄史观的矛盾引起。因为青年黑格尔派鼓吹“自我意识哲学”,宣扬“精神创造众生,肉体则软弱无能”,污蔑工人是“非批判的群众,是消极的物质”的观点。

(二)自我意识在实践上的危害 马恩把青年黑格尔的哲学称为“唯灵论”,又可理解为“创世说”。其代表人物之鲍威尔等人宣称:“世界的唯一力量是自我意识。”对此,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揭露说:“鲍威尔的自我意识也是提升为自我意识的实体,或作为实体的自我意识;于是自我意识就从人的属性变成了独立的个体,这是一幅讽刺人脱离自然的形而上学的神学漫画。因此这种自我意识的本质不是人,而是理念……人的一切属性就这样神秘的变成了想象的、无限的自我意识的属性。”

自我意识哲学的武器是批判,故又称批判哲学。在这种哲学看来,自我意识这种理念和物质实体是对立的,这种自我实体通过不断克服物质实体而使自身得到发展,这个克服的过程就是批判的过程,而且每次的批判都是创造,工人不要进行实际的革命,只有从思想上站起来,进行观念的斗争就可以,然而实际的剥削和压迫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实实在在的工人身上。所以,马恩注重对其理论的批判,特别是对其哲学基础的揭露。

(三)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秘密

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来自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对此,马克思进行了批判:首先,分析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思辨性质;其次,揭露出这一思辨哲学唯心主义“创世论”的思辨结构。他认为思辨的创造分三步:第一步,对于现实存在的苹果、梨等,思辨哲学首先从这些具体的果实中抽象出“果实”这个一般的概念;第二步,把这个“果实”的概念想象为是“存在于我身外的一种本质”,是苹果、梨等的“真正本质”,对于这种本质,思辨者用哲学的语言把它宣布为“果实”是苹果、梨等的“实体”;第三步,宣布苹果、梨等是果实的简单存在形式,是它的样态。所以,每当思辨哲学家宣布这些或那些实物存在时,他就是进行了一次创造。

(四)历史的发源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青年黑格尔派把黑格尔思辨结构的秘密膨胀发展成英雄史观。他们的极端表现即是把现实的人类及其社会物质生活宣布为对立面,成为批判的对象,历史就是通过他们对人类及其社会物质生活的批判而发展的;批判的批判成了历史的创造者。青年黑格尔派把自己宣布为创造历史的英雄,污蔑群众,鄙视工业,正是对他们的批判,马克思得出历史的发源地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五)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这一板块马克思关注两大点,一是关于群众的历史活动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思想与利益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三、“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马克思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著作中,这是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因为之前是在批判别人的思想,从1845年春天他开始是在论述自己的思想。因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有:论述了批判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制定的必要性,而人的感性活动是“新唯物主义”制定的逻辑先导,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也就找到了超越旧哲学的突破口;逻辑实践是“新唯物主义”理解历史的钥匙,这条主要提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而实践主要指人的社会生活的感性活动。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的实践过程就是历史的渐进过程。逻辑的进一步任务是揭示历史动力的问题。二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的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是以实践活动联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社会存在是客观的,这是其唯物性质;社会存在是实践的,这是其辩证性质。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人类社会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总而言之,在《提纲》中,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入手,建立的科学的实践范畴,进而渐次解决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新唯物主义”的功能等问题,大体上构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

四、马恩第二次理论合作:唯物史观的制定

1845年4月在马恩布鲁塞尔马恩再次会晤,这次会晤最大成果在于唯物史观理论的系统制定,主要代表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二人巴黎会晤之后思想进展的共同结果。巴黎会晤之后,恩格斯计划出版:《外国杰出的社会主义者文丛》,并且准备批判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这次会晤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的直接原因是回应批判以施蒂纳、赫斯、格律恩为首的“真正社会主义”,也是这个时候布鲁塞尔从19世纪40年代起聚集了德、法、波兰等国的流亡者,成为了国际民主主义运动的中心。

这个时候,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比较系统的表述形成,也是最初的系统表述形成。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二是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解决的问题: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如何产生的,它又遵循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运动。至此,依据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形成。

五、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国家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