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金博翔:兴趣班

金博翔:兴趣班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4 13:27:56
金博翔:兴趣班
时间:2015-09-14 13:27:56     小编:

在我的印象中,全中国第一个办兴趣班的,似乎是孔老夫子。孔老师主张因材施教,按今天的说法,那时应该有武术、音乐等课程。也许从那个时候,兴趣班就流行了起来。

兴趣班多的原因是有人上,那咋有那么多天天嚷着打游戏的“小游”们要去上兴趣班呢?本人以亲身经历示众,那便是兴趣班的课程吸睛。兴趣班一般教的是什么呢?高雅艺术呗,钢的琴、乞讨拉的哼哼叽叽的玩意儿、电视剧里娘娘弹的,说穿了,乐器以前在我心中就这地位。现在平反了,父母有银子了,喊的什么口号呢?“把钱用在钢刃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呗!有钱了,还了得,一口气把孩子填得饱饱的,还自足地说:“咱家孩子吃的是精饲料,洋货儿,小提琴听过没?洋盘了吧?狗蛋,你给拉一个什么贝多芬的《命运》……”家长心态便是让孩子多学一点,多会一点。如果学个二胡,就算以后成为乞丐,哦,不,加入丐帮,人手一个,也很风光。结果,违背了创始人孔先生的意愿――因材施教。

我的父母非让我学萨克斯,主要本着让我净化心灵、步入艺术殿堂的心态让我报考十级。我心中不服气啊,可我真乃有理说不清,说了没人听。结果,一只脚踏进这个殿堂了。可高雅艺术真没那么高雅。我本来手小,开始的时候,我连萨克斯的键都够不到,只好自己“DIY”。每每吹奏时,不用节拍器,便听那洋货“流”着口水,滴答,滴答。也许我的节奏感便这样练出来了。邻居家的小女孩可就惨了,每每我总会听到隔壁传来高奏和女高音的二重奏,弹《命运》时,连演奏者都激动地哭了……为了个兴趣班的练习曲,母亲便大动干戈,把儿女训得都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兴趣班,本是一种业余爱好,但若将它看得太重,岂不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因为参与兴趣班的人并不快乐。

而兴趣班不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真的是兴趣班吗?一味鼓励支持学生考级,难道考的等级越高,便是越高雅的艺术吗?这样岂不是将应试教育的魔爪伸向了艺术,而艺术则成了应试教育这个大哥的小狗腿?意义何在呢?

凡事应有限度,过度鼓吹这种教育,就达不到因材施教、使孩子兴趣广泛的目的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