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探讨

关于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1:55:24
关于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探讨
时间:2023-08-06 11:55:24     小编: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同时也是教学的归宿。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从确立目标方向、目标着力点、目标拔节点三个方面来进行。本文主要围绕提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紧扣“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如果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势必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还会导致教学的重复,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一定要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因为它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在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课标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提出相应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也要围绕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虽说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这阶段更强调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注重“文本解读”,确定教学着力点

认真细致的文本解读是教学文本的前提。只有对文本进行了准确、深入的了解,教师才能明确该文本教学的重难点,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深入解读文本,理出目标点

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感情联系,为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便利。但同时,这种课文编排方式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单元的文章进行通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连接点,然后再对单篇课文进行精读,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理出目标点。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变化”这一主题,将村庄的今昔对比与中国的今昔对比联系起来,并通过黄河象的灭亡和楼兰古城的消失引起学生的警醒,意识到这里所说的“变化”是一种消极的变化,希望学生能用实际行动将其引向积极。像这样理出了教学的目标点,教师就更容易将单一的课文与单元群文在主题上进行前后衔接,形成序列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领悟主题的深意。

(二)精心取舍目标,聚焦着力点

虽然是“主题单元”教学,但是有的同一主题下的几篇文章却常常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这时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提炼出文本所要传达的核心教学价值,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取舍,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着力点。例如,“桥”这一主题单元下有《飞夺泸定桥》和《桥之思》两篇文章,主题虽然是桥,但是通过对两篇文章的研读我们不难发现,“桥”实际上只是一个情感寄托。教学重点应分别放在对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的歌颂上,引导学生从“有形的桥”中抽象出“无形的桥”,进行开放性讨论。可见,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是多么重要,而在通常情况下,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教学着力点上也有本质的区别。像诗歌、散文等就更侧重情感目标,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文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科技文、说明文等文章则更在乎的是读者对其表述内容的把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学习科学精神。

三、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拔节点

教师对文章的准确解读固然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制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教学目标只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其现有水平,二是其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在“最近发展区”上下工夫。

(一)打通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从个人视角和学生视角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多次解读,准确捕捉文本中哪些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点,哪些是他们会感到陌生和困惑的点。教学时针对学生会感到陌生和困惑的点,引导他们与实际生活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情感世界与教材文本世界之间的连接。例如,学生对战争年代的社会背景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朱德的扁担》前,首先请学生将文章中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或是现在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列举出来,如“同志”“会师”“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记”等,让大家一起来探讨理解。再以这些词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缘由,进而达到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目标。

(二)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点

由于不同学生在知识背景、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一个班中的学生也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正视这个差异,在教学目标上实行分层设置。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时,针对水平和能力上有欠缺的学生,教学目标就可以设计为:抓住人物神态和语言,品读对话,读懂故事。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将这个故事排成一个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加强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而对于水平和能力比较高的学生,还应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去阅读历史散文、小说、戏剧等,以丰富文学知识、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水平发展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对语文学习树立起足够的自信,为学习添加动力。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宗旨,因此教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做到以生为本。因为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拔节点,才能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能力都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