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6 03:09:53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8-16 03:09:53     小编: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受益匪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参与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基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扮演新的角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其中最关键处在于教师常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一种程序化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身对材料的理解,压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萌发。鉴于此,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浅见。

一、教读课:从讲解员到导游员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如何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有赖于教师能否上好阅读课。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得头头是道的教师当作有水平有经验的教师。现在看来,这种教师好比展览馆或博物馆的讲解员,他一边有条有理、一字不落地背着解说词,一方面匆匆忙忙地引领大家走马观花。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把交流、沟通、互动变成了输送、填塞、复制。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克隆着老师讲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时看到教师习惯于甚至满足于将所给的阅读材料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把形成的过程简单化,没有给学生自己的阅读空间,不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所要掌握的就是结论记忆和简单的背诵。究其原因,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看重结果,轻视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容易导致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缺失,并逐渐丧失主体阅读的意识,造成以教师为中心,人云亦云的局面,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新课程标准认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又富有个性地学习、理解、感悟的过程。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以上教读课,教师应该像导游,为游客安排好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选择值得游览的景点,让他们尽情地欣赏沿途风景,随时提醒大家注意风景的独特之处,介绍一点相关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有时间充分地阅读、充分地思考、充分地交流,使他们的思维之花不断地绽放。学生的热情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能力上升了,何乐而不为呢?

二、自读课:从计时员到服务员

顾名思义,自读课是让学生自己阅读的课。自读课本应留给学生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可是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了不少老师的手脚,他们总是怀疑学生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担心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容易停留在表面,造成解读的片面化,于是乎仍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自读课上还是讲风盛行,面面俱到而不厌其详,教师把文章解读得又细又深,不给学生留下任何余地,常常弄得自己辛苦,学生疲惫,收效还甚微。当然,有的老师也安排学生自由读书、分组讨论什么的,但大多数教师犹如运动场上的计时员,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醒学生注意时间,有时干脆打断学生的活动,理由是“由于时间关系”,生怕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还有一些老师干脆把自读课上成了“自流课”,不做任何指点引导。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分组讨论往往容易变成自由说话,使学习氛围淡化。这显然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笔者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要让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阅读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用自己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像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大脑去吸收精神营养。上自读课,教师不妨学学饭店的服务员,把顾客引到餐桌旁,给他们介绍本店的特色菜肴,让他们自己点菜,自己品尝。饭后请顾客点评点评,甚至请顾客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外阅读:从放鸭人到导航员

课本中的文章只是语文课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在哪里呢?语文课本之外,还有大量的课外读物,如中外名著、文学刊物等。吕叔湘先生说过:“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大量阅读,有精读,有略读,一学期读他80万字到100万字不为多”。课外阅读,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养,并且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可是高中学生的时间太宝贵了,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哪来的时间读课外书?矛盾该如何解决?过去,对待课外读物,很多教师就像养鸭人把鸭子赶下河,吆喝几声,之后就听之任之。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读课外书,教师要像激流中的导航员,避开礁石,把船引入正途。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

当然,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阅读检查、评比活动。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或是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加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总之,阅读需要的是潜移默化,有如水中养鱼,园里栽花,积以时日,方见成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盘活教育资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天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