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空间分布及其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空间分布及其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6 11:42:57
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空间分布及其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时间:2015-09-16 11:42:57     小编: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财税政策;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建民(1964-),男,湖南湘乡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公共经济与教育财政研究。

一、引言

基于我国地方高校办学需要,在深入考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空间分布及其演进的基础上,以理顺财税支持政策与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关系为目的,探讨包括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在内的财税支持政策运用的思路,从而实现在满足地方高校办学经费需要同时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的目的。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SBM模型)测算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研究我国省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空间集聚与变动情况;针对我国省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差异,通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财税因素空间外溢性特征,并提出促进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财税政策调整建议。

二、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测算及其空间统计描述

(一)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测度

(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三、财税支持政策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一)空间计量回归模型

由于中国区域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经济或社会联系,社会系统通常具有空间相关性,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会产生外溢效应。在此背景下需考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财税政策因素对中国省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 SDM)形式为:。

式中,Y表示空间计量的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W为n×n阶空间权重矩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探究影响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时,应该考虑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空间效应。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采用简单的空间邻接关系来设定权重,没有考虑到高等教育活动的空间地理属性和空间经济属性与邻近地区空间单元上属性值所存在的相互影响。为此,借鉴魏梅(2012)采取的地理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和混合权重矩阵进行空间计量权重设定[8]。第一类采用距离权重矩阵Wd(Distance Based Spatial Weights Matrix),地理权重假定空间距离决定空间效应强度,根据地理距离dij倒数的二次项来设置权重,形式为:。

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之前,通过对模型做空间依赖性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空间依赖性检验呈显著状态,说明中国省域地方高等办学效率存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与异方差性,相邻省域办学效率水平存在正向相互影响的作用。从估计结果的调整R-squared可知,SDM模型的拟合程度在0.4405到0.5983之间,这证实了中国省域地方高等办学效率在地区分布确实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水平达到10%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国省域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和相邻省域办学效率间确实存在正向的空间依赖关系(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域办学效率水平对本省域办学效率水平有正向影响,且相邻省域办学效率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本省域办学效率水平的提高,且本地区还会将这种效应传递给其他相邻地区。本模型估计中豪斯曼检验P值小于0.1,表明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优于空间随机效应模型,选择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政府财政竞争程度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产生“挤出效应”,而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程度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其系数只在地理权重模型II中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优势越明显的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水平越低,这是由于目前政府缺乏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考核评价,容易导致地方高等教育为了发展而产生“攀比效应”,大多数地区财政缺乏对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产生办学效率监督力度,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影响为正值,且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现行财税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着长期相互博弈的互利状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越多,地方政府代理中央完成公共事务的意识就越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干出政绩博得上级的政治信任,对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管理和监督的意识就越发明显,客观上也促进了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提高,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政府财政竞争程度对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权重模型中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一个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快速增长会带动临近地区间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提高。

第四,财政收入分权同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存在负相关,财政收入分权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地方政府支配财政收入能力较低的地区,为了能够办好高等教育事业,政府会将有限的高等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投入更好的发挥效用从而提升了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财政支出分权同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存在正相关,财政支出分权的空间溢出系数为负。说明地方政府支出竞争格局会扭转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产出的认识,降低地方财政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效率努力程度。财政支出分权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不同区域财政支出水平的增加会抑制临近地区高等院校办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对高等院校的财税支持程度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均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提高的关键点在于财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

第一,在我国当前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情况下,缓解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压力的重要选择,就是要实现地方高等院校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突显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内涵。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一些财政问题的日益凸显,阻碍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承担起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加强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效率,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强化和激励地方政府对地方高等院校公共服务质量指标的关注,并在考核中提高权重,落实“财权下放、权责对等、自主支配、绩效考核”的原则,合理发挥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对于高等院校办学效率促进作用。

第二,建立中央财政支持地方特色办学的常态机制和合理分配机制。在现行财政分配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合理确定和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多地方高等教育的投入职责以及投入比例,应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进行重新分配补偿额度应随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要通过明确中央财政支持范围、领域、方式手段等措施,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大中央对经济落后且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较高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投入高等教育行为的选择,构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投入的联动机制,保障地方高等院校办学效率提高的需要。

第三,合理调配与优化高等教育投入区域空间结构,确保高等教育投入效率的有效发挥。对于高等教育办学效率空间辐射能力较强的地区,政府应加大其教育投入力度,以促进其外部正向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办学效率的增长。改革高等教育财政决策体制,逐步建立起更加民主、科学和规范的教育财政决策制度,这也是我国教育财政制度改革应长期坚持的方向,实现竞争性遴选――过程测评――结果考核机制的一体化,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政策运用的有效性,提升地方高等院校“人才红利”和“中国制造”的品质,改善“哑铃型”的人力资本结构。

第四,完善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建立与我国现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拨款机制和考核方式。适时改革当前的“二元”拨款模式,加快向“三元”拨款模式转化,今后应根据高等院校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生均定额+专项资金+绩效奖励”的拨款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拨款的效率与效益,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拨款额度的确定上,根据“因素法”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参数拨款额度确定制度,同时引入绩效因素,增强拨款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公平和效率,提高政府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2] 何晶,曾宪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1):57.

[3] 李祥云.我国高等学校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2011(5):49-55.

[5] 钱争鸣,邓明,于艳萍.教育支出的产出效应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51-56.

[6] 周胜,刘正良.中国教育投入的外溢效益及其计量检验[J].教育与经济,2008(3):36-41.

[9] 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8(7):128-13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