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简析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2 00:08:35
简析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设计与运用
时间:2023-02-22 00:08:35     小编:李曼义

一、探究训练模式的模式导向

(一)探究训练模式的理论基础

探究训练模式起源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念,其方法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当中去。在斯腾伯格(RobertSternberg)和布鲁纳等美国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基础上,美国教学法专家理查德萨奇曼提出了探究训练模式理论。萨奇曼认为人们都有一种自然的倾向,研究陌生的事物或疑难的问题,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探究欲望。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内在动力,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获取或创造新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他认为,帮助学生探究最好的方式是训练,这就促使学生对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强的好奇心,进而让他们通过数据收集和信息加工, 进行创造性思维,找到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的答案。通过这些步骤的训练,学生将逐步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探究训练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萨奇曼、布鲁纳、塔巴等人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经常自发地探究, 除非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否则我们不可能分析和改善它。他们还认为,所有知识都是短暂的,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非常重要。现有的种种理论和观点若干年后就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永恒的答案是不存在的。人们总是使自己的解释更完整, 绝大多数的问题可以有几种合理的解释来解决,但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能丰富我们自己的思想, 如果能学会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那么就能促进自己知识的发展。因此,萨奇曼的探究训练理论可概括为:第一,当学生面对疑惑时会本能地开始探索;第二,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策略并且能够学会分析它们;第三,新的思维策略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并且和他们原有的策略融为一体;第四,合作性的探究能使学生们的思想更加丰富, 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暂时性,并能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解释。

(二)探究训练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探究训练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摆脱错误的方法,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如何将信息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到一个突破口,如何坚持到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 这种模式能对学生产生由外向内的激励,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不再是局限于能正确回答教师所提问题而获得满足感, 而是在此过程中产生内在激励;再次,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只有通过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学生才会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参与探究训练的次数越多,越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中去;最后,这种模式还能辅助记忆过程, 学生很容易记住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信息,而记忆最主要的就是记住信息,因此,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学生更能发现记住信息的有效方法。这些特点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教学设计

(一)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内容选择

概论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该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既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 又要深刻理解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之间的思想实际, 深刻理解和把握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 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探究训练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笔者将结合第四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为例,具体介绍探究训练模式如何实施。

(二)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教学运用

探索训练模式的本质是指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真正研究一个领域的问题,帮助他们在该领域中确定一个概念或方法, 并且激励他们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与此同时,他们获得了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而且很可能既了解到现存知识的局限性又看到它的可靠性。

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教学运用, 关键在于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 可按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 教师提供给学生调查的范围以及调查所使用的方法。具体而言,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并以《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指导意义为讨论主题, 把全班进行随机分组,6~8 人为一组, 选取两名学生助理,每小组选取小组长、书记员各一名。

第二阶段: 学生确认调查中的困难并把它形成问题。这个阶段的困难可能是资料的解释、资料的生成或是参考文献的提供。具体而言,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开展讨论, 讨论过程中可以使用图书、网络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并鼓励各小组成员根据所查资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书记员如实记录好小组成员的发言内容及讨论表现。

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以便确认探究中设计的困难。具体而言,各小组根据大家的想法形成统一的观点或问题, 教师和学生助理深入每个小组了解讨论情况, 小组内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向教师或学生助理提出。

第四阶段:学生应通过重新思考,以不同形式组织资料、生成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将问题澄清。具体而言,学生通过查阅历史和现实资料,重新思考《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观点, 并回答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在此阶段还可设置自评、互评、班评形式,客观评价小组发言的优缺点, 及时解决各小组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也应补充各小组讨论不足的内容,对各小组进行总体评价。

三、探究训练模式在概论课中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策略

(一)教学效果

在概论课中进行探究训练模式的运用, 主要的教学效果在于促进学生探究策略、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包括探究技巧(观察、搜集和组织资料,整理和分析数据,形成和验证假设,解释推理等)、积极而自觉的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该模式极好地把这几种技巧综合成了一个富有意义的学习单元,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设法找到解决方案来促进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亲身的探究性实践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逐步深入的探究,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最新成果将有更深刻的领会和感悟, 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分小组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开放平衡选择的能力,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教学策略

其一, 教师应注意指导学习小组合作的效力,创造有利于合作的探究氛围。学习小组要控制小组人数,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多样化,并明确他们的分工,使小组探究的效果更好。其二,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用于探究训练的问题情境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地去了解和解决问题,最终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教师必须注重对程序方法的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探究的技巧和合作的精神,教师要事先指导学生熟悉探究的整个过程、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也可加入某一探究小组,亲身示范探究的步骤、过程和技巧,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己获取的资料与小组成员及教师进行探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