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我国代课教师清退问题

浅析我国代课教师清退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48:29
浅析我国代课教师清退问题
时间:2013-12-18 16:48:29     小编:

"

论文摘要:阐述了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出台背景,对代课教师的清退政策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妥善处理该问题的一些措施。

论文关键词:代课教师;清退;农村

一、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出台的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师资长期缺乏,教育投入也远远不够,各地政府要承担起义务教育的重任,在早期不得不聘请大量的民办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政策的原因,民办教师逐渐退出舞台,但却出现了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出于财政的考虑,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一种现实的选择。代课教师大多出现在那些贫困边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地区。许多正式教师并不愿意在这些地方任教,正是这数十万计的代课教师弥补了教育师资的不足,缓解了贫困地区的办学困难。

然而,代课教师的存在也引起了众多问题。比如,代课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代课教师薪资过低,很多地方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嫌疑;在代课教师聘用和转正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管理,在某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大量违规的操作导致了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导致代课教师经常面临被辞退或被清退的困扰,以致长期缺乏职业安全感;代课教师被辞退或达到退休年龄后,由于社会保险长期被忽略,加上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救济制度的不完善,从而导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生活贫苦”等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时代,为了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从大国迈向强国,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普遍提高国民素质,这需依托教育。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与我国教育发展相接轨,清退代课教师,聘用符合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以期提高学校的教师综合能力,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强国之路。

二、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利益主体分析

政策的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政策相关利益主体,在清退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代课教师、学生、学校、地方政府等可能会产生众多影响,引发各种问题。下面分别从这四个主体进行分析。

1.代课教师

清退政策执行后出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安置下岗教师生存与生活,保障离职代课教师的正当权益。由于代课教师不隶属于教育部编制,没有取得教育资格,在处理由于该政策引起的法律纠纷时也存在若干问题。第一,因为代课教师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教师,在申请诉讼时不适用《教师法》。如果代课教师没有与学校签订合同,在申请诉讼时不适用《劳动法》。第二,由于代课教师大多由学校或当地乡镇政府聘任,既未经教育部授权,又未经其批准,更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代课教师的利益自然不能得到教育部的保护。

另外,代课教师在学历、年龄方面都有很大的分化,这一政策对不同层次的代课教师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些年轻且学历符合国家标准的代课教师,他们可能希望继续执教;那些年老的代课教师可能希望得到合理的补偿。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判定层次并加以区别对待也是需要考量的一个问题。

2.学生

代课教师大量分布的地区正是那些生活环境差、待遇低、正式教师不愿意工作的地方。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受教育是他们在当代社会中改变自己命运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水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队伍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因而,清退代课教师,完善正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代课教师清退后是否可以及时地补充公办教师人员,不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如果仅按每位代课教师教20名学生计算,以教育部目前公布的数字,50万代课教师至少承担了1000万农村孩子的教育任务,这些代课教师的去留直接关系到这1000万农村儿童能否有继续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直接关系到这1000万农村儿童及其家庭能否摆脱“文盲-贫困-新文盲-更为贫困”恶性循环的命运。清退代课教师后,谁来给这里的孩子们上课,如何保障他们的受教育的权利,这无疑是关系到学生的直接的现实的问题。 "

3.学校

学校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要支柱,拥有了优良的师资队伍,可以提高自身的实力,吸引学生前来就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在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地偏人稀,往往无法吸引留住正规教师,大部分教师均为代课教师,清退代课教师对于这些学校的生存将是一个巨大考验。学校是代课教师清退政策的最终执行机构,该政策的出台使得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必须考虑以下问题:如何清退代课教师?是全部清退还是通过考核允许一部分具有资格的代课教师转正继续任教?如何补偿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清退代课教师后如何补充教师人员以维续学校的正常运转?

4.地方政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优化教师队伍,无疑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地方政府的软竞争实力,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发展。但是,优化教师队伍也需要财政和保障的支持,地方政府是否可以且愿意承担这一支出,是关系到这一政策实施的关键。代课教师既有由学校或村聘请的,还有由乡政府和县政府聘请的。由于这些地区的财政困难,无力招收大学毕业生。作为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义务教育经费“大头”的县、乡、村基层政府部门,发现了聘代课教师的甜头:聘任手续简单,工资低廉,工作卖力气。清退代课教师后,招收新一批公办教师的费用成为县乡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另外,各地方政府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时将出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解决手段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这又要求对地方政府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保障其妥善有效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三、妥善处理代课教师清退问题的建议

1.统筹规划,采取渐进式行动方案

在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通过参加公开招聘资格考试,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二是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代课教师给予清退,并给予补偿。这要求地方政府统合编制部门、教育部门、人事部门、财政部门、保障部门等多家单位通力合作,协商解决。首先,编制部门必须制订招收计划,教育部门安排资格考试,由人事部门将那些通过考试的教师纳入编制。同时,财政部门必须保障工资福利的发放。对于那些给予清退的教师,政府如何给予补偿,这也是关系到地方财政和保障的问题。另外,对于代课教师清退后造成的教师人员不足问题也需要政府做出统筹安排。

学生在这一政策下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他们无法决定老师的去留。对于那些处于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如何得到维护和保障,这显然得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接受正规完善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环境,是这一政策的初衷。然而,在实际情况下,是否可以真正做到这点,需要各单位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最终目的,有计划、分批次地清退代课教师,同时有步骤地招收公办教师,协调稳定地完成这一政策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只有拥有完善优良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学校的生源,学校方能持续运转。然而,这也需要一个前提——资金,吸引优秀人才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对于那些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显然正是由于资金、工资福利待遇差,不能吸引那些正规教育从事者。因此,学校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必须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不可匆忙地一刀切,须在政府的相关政策配套下有步骤地清退代课人员,同时有计划地补充公办教师,使得学校可以有条不紊地持续运转。

2.由于地区差异,在政策执行时须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关于如何清退代课教师这一问题时,教育部并没有制订明确的措施,因而各地区在具体执行这一政策时采取的措施都有差异。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政策在付诸实施后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在一些贫困地区,代课教师清退后并没有得到合理补偿,他们离开学校后几乎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这些地区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无力聘请公办教师,也很难留住人才,这使许多学校在清退代课教师后无法正常给孩子上课教学,于是乎又出现了新的一批代课教师。当然也有一些取得良好效果的省市。如广东两年内省财政拿出20.7亿元解决代课人员问题,主要采取分批考试、免费培训、招聘和转岗结合等多种方式,并根据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不同情况分类解决。地方政府在这一情势下,都须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制订保障措施。然而,对于这些大多数属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来说,要想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这就需要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制度化支持。

3.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清退政策牵涉到各个部门,如人事部门、财政部门、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完善各方面的法规制度,各项法律法规相互配合,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使各部门在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得政策实施规范化、阳光化、透明化。

能否合法合理地清退代课教师——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代课教师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换言之,代课教师问题是社会不均衡与不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努力,更需要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财政上对地方政府的制度化支持。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与建设一支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是硬币的两面;短期内清退农村代课教师只是治标之策,治本之法是从制度上提升农村教师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真正让农村教师成为阳光下吸引人的职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