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9 01:44:21
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时间:2023-01-29 01:44:21     小编:

摘 要:由于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现行远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探索现代远程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笔者深入研究了微课程及其特征,提出将微课程“迁移”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结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构建框架,明确了构建要点。微课程的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其即时性、交互性、针对性等特征能够很好地解决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满足成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创新现行教学模式的同时,微课程教学模式为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对象多为在职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时间少、学习精力有限,工学矛盾非常突出。成人的学习需求通常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学习目的各不相同,个性化学习需求明显。现行远程教学模式由于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满足成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已o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如何在创新现行教学模式的同时,构建出一种多元化、交互性、可移动的“微”教学模式来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传统面授教育的教学论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范型。[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教学模式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2]。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以及有关教学策略[3],它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环境与条件、师生组合、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程序等要素。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是将在线教学与离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现场授课的视频数据传送到远端的教室或学生的电脑,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离线教学指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论坛等方式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学习交互和学习活动,教师还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导资料,帮助和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二)现行远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最大的特点是工学矛盾突出。现行远程教学模式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教与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但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上,依然遵循传统面授教学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学习时间的零散性,未能针对成人特殊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设计,对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2.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学习的目的旨在补充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现行现代远程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不同起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

3.无法满足交互性学习需求

现行教学模式虽然通过在线留言、在线论坛等方式解决了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问题,但是,目前所采用的交互方式多具有非实时性,即时效性不强。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没有充分融入交互性元素,学习过程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现行远程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多为终结性考核评价,通过期末统一考试评价和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由于课程容量大、知识点多,期末考试无法详细考查学习者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容易导致学习者不重视学习过程。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容易使学习者养成平时不学习[4]、考试突击学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学习者日常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高。

5.学习资源适用性差

现行远程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资源大多以章节或单元为开发单位,资源容量大,资源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缺乏有机的对应和统一[5],整堂课的学习需要投入较长的学习时间并保持长时间的精力集中。

二、微课程概述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彭罗斯认为:利用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学,并辅以相应的讨论和任务,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6]

微课程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生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7]。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微课程将传统复杂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将教学目标单一化、集中化,利用简短的时间讲解1~2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易混淆点或易错点。

微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课”[8],不能将其等同于单纯的学习资源,而应视为内容、服务和互动的综合载体。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支持完整的教学流程,其核心是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9],还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学交互活动、学习效果评价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微课程的特征

1.即时性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成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为15分钟[10],相对于传统45分钟一节的面授课或者20分钟一节的网络视频课,微课程一般为5~10分钟,课时短、学习目标小而明确,更符合人类的视觉驻留规律和注意力规律。课程持续时间短,有助于成人在注意力保持时间内学完一课,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学习特点,方便学习者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2.交互性

相对于单向传输、单向接收的传统课程,微课程更强调学习的交互性。微课程与智能移动设备的融合使得“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成为可能,学习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微视频的同时,还能够随时登录在线学习平台参与教学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参与微测试和微反馈、进行即时讨论。

3.针对性

微课程基于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组织、设计和制作[11],每节课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教学目标更加单一集中。传统课堂教学需要达成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程将传统教学一堂课的数个知识点拆分成短、小、精的多个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明确,精细化程度更高,针对性更强。

4.扩展性

微课程以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为核心,同时包括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评价和反馈等多种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一主题突出、模块化、结构化的微课程资源包。与传统课堂录制的教学视频相比,微课程模块化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配置合适的微课程资源包,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资源包进行变化和充实,有利于对微课程进行扩展、修改和完善。

三、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由于现行远程教学模式已无法很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转变现行教学模式,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微课程及其特征,提出将微课程“迁移”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一)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移动学习理论

移动学习通过融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源[12],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

通过将微课程与移动学习理论进行融合,开发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和基于网络的在线移动学习平台,使教与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微课程,实现“移动学习”。通过“移动学习”,成人学习者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有助于解决成人的工学矛盾,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微课程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其隐含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这种理论非常重视知识的结构,强调好的结构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由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可知,微课程教学模式在知识的设计和组织上,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结构,将知识进行模块化、结构化,将知识点组织成以模块划分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通过完成不同模块的学习任务达到知识的学习。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起点各异,各模块在知识点的部署安排上,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应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模块,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认为需要耗费认知资源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和任务,从而造成认知负荷。根据认知负荷成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13]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应该根据认知负荷产生的不同原因,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使学习者将认知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认知活动和学习活动上,有效利用各类认知资源以达到学习目的。

(二)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五个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背后总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做支撑,其包含的教学思想会渗透到教学模式的每个要素、每步程序之中[14]。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上文所指出的移动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以及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成人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设定,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规定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每个步骤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微课程教学模式中操作程序的设计和组织应该知识化、结构化,具有针对性,为每一步操作设定特定的教学目标,使之与特定的知识点相对应。操作程序还应该充分体现交互性,消除个体学习者的孤独感,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实施条件

教学实施条件是指能够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教师、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时间等条件因素。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包括教师、学习者、微视频、智能移动设备、各类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确保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顺利实施的各类学习支持服务。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模式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科学地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微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通过评价结果有效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能力。

(三)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

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对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进行重新规划,教师确定并细化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视频、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引导学习者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完成一整套模块化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本文将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阶段划分为两类角色:教师和学习者。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构建任务,最终形成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见图1)

1.课前

对于教师来讲,课前的构建要点有三项。第一,学习内容导读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知识背景的铺垫和学习目标的设定。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这部分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内容导读的引导,使学习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将认知资源集中到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上,从而在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二,学习任务设计,为了有效激发成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构建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学习任务设计部分,设计基本、适中和较高三种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灵活选择,基本层次的学习任务要确保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行模块化划分,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由不同数量的学习模块构成,为了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每类学习任务所含的模块数量不宜过多。第三,学习问题设计,在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中,每个微视频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在学习问题设计部分,要针对微视频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与之匹配的启发性思考问题,使学习者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使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选取层次合适的学习任务,获取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2.课中

对于教师来讲,课中的构建要点是微视频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主要包括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知识点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知识点前铺后续的搭配和组织,并对每个微视频配以详细的学习说明。

根据移动学习理论,微视频的开发必须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以提升资源的便捷性。因此,微视频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结合人类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特点,将学习内容微型化、碎片化,将每一个微视频严格控制在5~10分钟内,凸显针对性和“微”特点,每个微视频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发挥片段式学习的优势,同时旨在降低资源容量,提高微视频学习资源的适用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好的结构使知识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考虑到不同成人学习者的基础和起点不同,微视频知识点的安排部署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提供难易度不同的学习活动,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切入点,无需将所有微视频从头学到尾,在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满足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中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前学习内容导读、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三项活动的基础上,带着对思考问题的初步思考,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路径开展和实施学习活动,观看微视频。

3.课后

对于教师来讲,课后的构建要点有两项。第一是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包括设计模块形式的课后练习和应用案例;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包括设计自我检测和疑难问题反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包括设计学习进度显示、学习任务完成榜单、学习者相互关注功能等。第二是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设计,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准确全面地了解学习者,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5]。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应该根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设计基本、适中和较高三种层次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每类方法包括课后微测试、知识应用、综合检测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的需要。同时,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应该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每次课后自测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以调动学习者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者重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后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即进行教学交互活动、完成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和应用案例,完成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巩固已学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过完成自我检测,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出疑难问题,向教师反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与教师的交互;通过查看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使自己不再处于孤立的学习状态,消除学习的孤独感,完成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

四、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现行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资源容量大、课时长、适用性较差;教学交互方式单

一、时效性不强,无法满足成人的交互性学习需求;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成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已无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微课程的容量小、时间短、内容精,其即时性、交互性、针对性等特征能够很好地解决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将微课程“迁移”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探索构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需要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明确了构建要点,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为今后研究和设计微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

[2]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31

[3]詹碧卿,林超文,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2

(2):43.

[4]钟琦.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

(2):28.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10):65.

[6]David Shieh.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55

(26):A1,A13.

[7]关中客. 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7):14.

[8]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

(1) :101-102.

[9]李小刚.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

(10) :32.

[10]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裴华艳,罗忠宁.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7.

[12]李兴敏.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

(4):149.

[13]Moore,M.G.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3

(2):1-6.

[1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15]卫建国,杨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