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5:22:13
横看成岭侧成峰
时间:2013-12-19 15:22:13     小编:

" 面对漫天风雪,柳宗元吟出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诗句,虽不乏诗人的孤傲,但毕竟满目凄清。而久居边塞的岑参,面对“胡天飞雪”,却慷慨激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值严冬,却如置身无边春光之中,惊喜之情流于笔端。毛泽东笔下的雪景,更是激越豪放,气势磅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 雪》)反映了一代伟人宽阔的胸襟,昂扬的精神。

同为雪景,却意境迥异,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的问题。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即从同一信息源出发,探幽发微,得出不同结果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强调多解和求异。对存在的同一客观事物,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一、用发散思维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生活的积累是知识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不断有所发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从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平时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激励他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大胆思辨,存同求异,力求出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记得一年冬天,我布置同学们细心观察冬天的景色,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其底蕴,写一篇观察日记。交流时,我发现同学们的日记真可谓异彩纷呈。有的写雪后,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有的写松树,四季常青,挺霜傲雪;有的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尤其是一位女生,选材独特,见解独到。小作者大雪覆盖下的枯草。她是这样写的:“漫步茫茫雪地,依稀记得这儿好像是一块草坪,于是扒开厚厚的积雪,呈现在眼前的是枯黄的腐草,我拨弄着这些腐草,觉得有些失望。然而,猛然间一点绿色闪入我的眼帘——虽只一点,却给我以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伫立茫茫雪野,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冬的气息,那就是——孕生命,唤来年。”

小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了枯黄中的“一点绿色”,便笔锋一转,透视出枯萎背后冬的内涵:孕育更旺盛的生机,呼唤新春的到来。

二、用发散思维组织阅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关键是通过阅读这个主渠道实现的,当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笔者主要通过一些典型范文的阅读,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立足点分析课文,把握主题,特别是鼓励学生打破陈规,寻求变异,推陈出新。

譬如:我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便启发学生讨论“失街亭”给我们市民启示?要求学生不受传统束缚,寻找新角度,确立新观点。虽然大多数学生囿于“马谡的‘骄兵必败’”,“孔明的‘执法必严’”;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围绕“识才、荐才”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更有甚者提出“赞马谡”的观点,说:“马谡大兵压境,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坚决请缨;街亭失守,他不屈膝投降,不苟且偷生,而是重整残部,突出重围,返回大营;败后的马谡,不是死不悔改,而是知罪伏法,毫无怨言,且托孤孔明,让儿子继承父志,报效国家。可见,马谡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壮哉,幼常;忠哉,马谡!”真有点惊世骇俗。

当然,在阅读教学的发散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想不免有些偏激,甚至是错误的;但是,笔者以为较之“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者要高明多了。

三、用发散思维教学作文,多角度发掘主题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强调:“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明显标志。”现在,国内语文教育界提倡写“放胆文”、“放手文”,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评分已经把“有创新”作为评价作文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可以说,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功能。“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细心观察习惯的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作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在笔先”(清 刘熙载)。笔者以为: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材料,发掘不同的主题和内容,是组织作文教学的起点和关键。

首先,在命题上注意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譬如有一次作文训练中,做了一篇以“门”为话题的作文。对于这个话题,我并不是急于让学生进行创作,而是首先让他们围绕“门”进行思考,可以选出哪些题材,怎样确立主题?学生们调动思维,答案出人意料:有人谈“走后门”,暗写社会上的官场腐败;还有写“长城和海关”,谈中国过去的封闭和现在的改革开放;还有人说“生死门”,谈生与死带给人们的深沉思考。

其次,开展变通性训练,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思维方向,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讲到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当极端感谢的。”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有的学生从“第一次吃螃蟹”展开联想,认为“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有的同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对创造的成果应不断地发展完善”。有的同学则从“第一个吃蜘蛛”的出发展开联想,联系雅典奥运会中许多痛失金牌的实例,提出“胜利诚然可贵,而失败者也是非常值得感谢的”观点,角度“小”,观点也颇具新意。

第三,经常开展“热门话题多向看”的讨论,对学生较为关心的话题,诱导他们从纵向、反向、横向的角度来分析。譬如我以“中国篮球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和表现”为话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注意立意的角度。有的同学从纵向立意,谈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终能成功的道理;也有的同学从反向来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历经二十年的艰苦历程,终于重夺奥运金牌的中国女排比较,谈巾帼之所以胜须眉,关键在于不骄不躁、不奢不馁,厚积薄发;还有同学从横向来与欧美篮球取胜比较,谈成功除了实力之外,天时、地利等条件也是重要的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纵向、横向、逆向的多角度思维方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打开了学生被陈规封闭了的思维闸门,给了学生“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