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与融合

试析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与融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8:54:43
试析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与融合
时间:2013-12-18 18:54:43     小编:

"

论文摘要: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学校教育这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在终身教育理念下要保证人才的持续竞争力,除了应增加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还应该增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以及与职业学校教育的沟通融合。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为此,需要从认识观念、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办学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化改革。

论文关键字: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并举;融合

一、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融合的内涵界定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基本形式。

1.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学校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教育一般是长学制,有专门而稳定的组织系统,虽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但作为学历教育,它与普通教育一样,也承担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服务的职能。其基本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综合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制度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它的规范化、系统化、集体教学的特点,在社会可提供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

2.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下岗培训、转岗培训、农村成人技术培训以及其他职业性培训。职业培训是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是从古老的学徒制演变而来的,是传统形式的现代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培训目标更侧重于具体职业岗位的要求;培训内容以操作性、经验性的知识、技能为主,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一般与生产、工作过程同步。在现代,职业培训的功能仍在不断扩大,它不仅成为培养各类操作人员的重要途径,而且还逐渐扩大到技术类人员培训。它以其学制短而灵活,按需施教、针对性强,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即时需求,又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具有质量和效益的双重可控性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既要注重人才知识的基础性,也要重视人才的职业性。要把职业学校教育的基础性、职业培训的职业性结合起来。即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两个轮子,做到两轮并举,沟通融合。

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通过改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使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技能性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国现行的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和对教育需求的选择。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功能不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应迟钝,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也缺乏良性互动机制。像国外的那种与普通高校打通,可以互相转学和承认学分的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学生一旦就读中职或高职院校,就要一读到底,然后走向就业岗位,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职业学校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的职业培训明显存在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在形式上还处于零散状态,还未形成一个体系。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学校教育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人,而人才的培养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如何保证人才的持续竞争力,除了增加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适应性,还应该增加职业培训的比例以及与职业学校教育的沟通融合。

三、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种形式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哪种形式,要视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生产技术体系的发展及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而定(在今后一段时期,这两类教育形式都需要大力发展)。

职业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必要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如果不接受正规的职业学校教育,而仅凭参加短期技术培训就想胜任科技化的大生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目前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学校教育而直接由社会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实际上算不上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至多只能是现代化大生产流水线上的“打点工”。这完全是社会经济腾飞时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的“应急”现象,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应急现象不会长久下去。但传统的职业教育又似乎太偏重于职业学校教育,面对千变万化的用人市场,显得无所适从,从长远看,这种职业学校将很难生存下去。然而现在却有许多职业学校越办越大,越办越规范,越办越封闭。当然,扩大办学规模、实行规范化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重要前提,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职业教育办得“越来越封闭”,只注重职业学校教育一个方面,这就变得与普通教育没有什么区别了,反而失去了职业学校的特色。

因此,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是使职业教育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共同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四、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各有其功能优势,有其适用范围,两者不可相互取代,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实行两种形式的沟通并逐步融合,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的技工培训,以现场职业培训为主,学校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为辅,它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强化技能训练,学员技能扎实,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技术以及从事实际生产所需的各种素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以学校教育为主,又不脱离现场生产实际训练。因而在并举的前提下,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者逐渐融合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明显趋势。

1.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和融合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和融合,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有利于两种形式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系统功能,职业学校教育吸收职业培训的长处,可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企业生产技术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改革课程设置,及时把先进实用技术引进课堂;实现多形式、多层次办学,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要,职业培训吸取职业学校教育的长处,在重视专业培训的同时,重视受教育者文化、理论、思想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克服管理上的随意性,改变粗放型培训形态,以提高培训质量。

2.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和融合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形成梯次结构的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内部各层次有机衔接,外部又能与其他教育沟通,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

为实际工作需要所进行的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不能为职业学校教育所取代。而为了继续教育的需要,培训往往在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中起着衔接作用。人们在接受完某一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后,通过培训可以转向高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因而,两者沟通和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

3.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和融合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单凭学校自身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并非某一个国家特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全世界采取的共同的办法。校企合作意味着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一是企业,一是学校,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虽有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但各负责一种形式,两者缺乏沟通,没能形成合作机制,没能形成综合优势。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和融合,变两种教育形式实施主体为职业教育与培训运行全过程既有分工又紧密合作的两个主体,不仅能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五、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融合必须深化改革

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融合,不仅是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其重要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体制的矛盾和问题,要真正实现沟通并逐步融合,还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

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融合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体制问题。由于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种形式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因而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其方向应该是改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建议在国家、省、市三级设立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相关行政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协作办公室,建立横向协调、上下畅通的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等工作。同时,建立由职教专家、行业代表共同参加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指导以及评估等工作。当中央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实行宏观调控,地方上也有统一的机构进行协调,而行业和县市按需规划两者的结合时,就可望出现一种新的职业教育体制。

(二)改革职业学校系统,实行开放办学

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融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要求对现有的职业学校进行结构性变革,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开放性办学。如加快推行以学分制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改革,改单一的学年制为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完全学分制;允许部分时间、累计学分以及学分转移等方式,将各类培训的学习成果转移、衔接到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亦即通过非正规学习途径的学习成果,累积获得正规教育文凭,藉此消除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隔阂,为学习者根据就业和个人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及其学习形式创造条件。

(三)改革课程体系,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课程的统整

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融合后,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科实际,根据培养对象目标的要求,改革课程,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既注意课程的整体性,又注意课程的灵活性,同时必须考虑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尽可能地增加课程的联系,实现课程体系的合理组合和延伸。加强职业学校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协调,注意学校与其他培训机构课程的统整。

(四)落实鼓励行业或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政策

我国原来有许多职业院校是行业或企业兴办的,这些院校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相对比较容易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但在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大多数行业或企业兴办的职业院校销声匿迹了。现在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不是企业兴办的,要这样的院校进入某个行业的培训领域显然困难更大些。为此,要尽快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或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而不是长期停留在文件中或口头上。

职业教育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与融合,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具有自身优势和可行性。所有职业学校应当增强开展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融合,努力把职业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职业教育发展拓展生存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