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冀中南区域快速崛起的对策分析

冀中南区域快速崛起的对策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0:56:36
冀中南区域快速崛起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3-04-23 00:56:36     小编:董朝岩

目前,河北三大战略区域中,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组成的环京津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和布局,秦唐沧沿海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河北沿海地区总体规划》中,只有冀中南地区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规划。同时,冀中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整体来讲,从生产力优化配置、特色产业发展、资源优势发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孤立发展、互不关联、域内竞争的区域发展模式使冀中南四市形成了较大的梯度发展格局, 这不仅有悖于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也不利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性和其他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限制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因此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应启动编制《冀中南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根据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冀中南四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提升石家庄在冀中南地区的主导地位,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石家庄在冀中南地区发展中实力最强、基础最好。从区位条件来看,石家庄东出西联、承南接北,既是京津、山东半岛的腹地,也是冀中南和中部省市的前沿,还是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从综合竞争力来看,石家庄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及外贸进出口等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展现了其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从创新能力来看,石家庄在全省各市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种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级实验室最多, 近年来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从产业发展来看,石家庄不仅拥有医药、信息、装备、化工、纺织等优势产业,商贸流通业等服务业也较其他设区市发达,具备引领整个冀中南地区崛起的产业基础。近期,石家庄市撤县设区的重大变革不仅强化了其河北南部区域中心、冀中南核心的地位,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对我省,特别是冀中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要继续巩固石家庄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统建共享,服务管理标准的全面对接,以四化同步为动力,不断扩大省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向东联通辛集、衡水,向南联通邢台、邯郸,向周边疏解省会城市功能,加强区域合作,承担冀中南地区发展核心职能,努力把石家庄建成引领和带动冀中南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推动邯郸、邢台一体化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内实现共赢

邯、邢两市南北相距仅50 公里,经济、历史、文化相近,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和铁矿石储量都相当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邯、邢基地的建设,对邯、邢两市特别是对邯郸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去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支持河北省在邯郸、邢台建设冀南区域合作示范区,推动邯、邢一体化,为冀南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邯、邢两市应以此为契机,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合作,统筹谋划,实现两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产业合理分工互补。以邯钢为龙头,整合邯、邢区域内的钢铁企业,打造邯、邢钢铁基地;以冀中能源为依托,整合区域内煤炭资源,打造邯、邢煤炭基地;以中航投资邢台汽车产业为依托,推动长征载重车、红星乘用车等汽车企业的联合重组,打造邯、邢汽车产业基地。二是加快推进两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两市主城区之间开放式对接,逐步实现邯、邢公交同城、通讯同城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增强区域竞争力。三是强化邯、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机制。省政府应给予冀南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制定鼓励邯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立两市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重大事项会商制度,统筹、协调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把邯郸、邢台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现代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基地、晋冀鲁豫地区重要物流中心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振兴衡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衡水地处黑龙港流域,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开放程度低,是我省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成为制约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瓶颈地区。因此必须加快衡水发展,实现衡水振兴。一是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高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要按照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主城区规模和卫星城数量,适度拉大城市框架,将中心城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县市和特定功能区纳入城市组团;实施城市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结合旧城改造,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商业综合体等新型商业模式,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类施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推进项目集聚,通过龙头带动、链式发展,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做大县城空间规模,推进县城扩容升级,提高产业和人口的承载能力。三是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扩大开放。深化行政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走出一条非资源、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

四、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冀中南内联外动的开放格局

冀中南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通过区域的不断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冀中南这个巨大的市场内,能够产生较大的合作效益。但由于该地区开放水平较低,区域合作意识淡薄,地区内部分工明确、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局面尚未形成,资源利用达不到效益最大化。省会石家庄市虽然是甲类开放城市,内陆港建设也较为完善,但与周边济南、郑州、太原等省会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冀中南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域内四市打破孤立、分散、各自为政的发展态势,进入互相联系、协调发展的状态,更需要加强与省内外及国际间的协作与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是提高区域合作意识。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各市优势,强化功能协调互补和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区域内产业良性竞争和错位发展。对外,按照东出、西联、北接、南融的思路,密切与我省环京津地区、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协调与山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周边经济区的关系, 推进与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要素引进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因地制宜地承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项目,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腹地、中原经济区乃至华东地区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二是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层面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实完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冀中南四市及与周边地市领导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在促进区域合作中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民间层次的协调机制,组织相关地市共同参与的论坛会、贸易洽谈会、技术交流会等,加强协作,增进了解。三是推进产业、项目的对接合作。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从各市的实际出发,从需要对接且能够对接的领域开始,从最具备条件、最能产生带动效应的产业、项目入手,确定一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专题,编制发展规划,实施重点突破,搞好推进落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