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8:08:48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3-12-17 18:08:48     小编:

摘要: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追求热闹,问题过多,走向“满堂灌”的另一个极端“满堂问”;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过于追求眼前的成绩,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总考虑优秀的学生等。

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问题的原则:问题要明确、清晰、突出重点;问题要适时;问题不宜太多;设计问题要面向全班同学;问题要有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优化问题的形式:“趣问”;优化问题的切入点:“巧问”;优化问题的发式:“曲问”;优化问题的内容:“精问”。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设计问题的原则 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探究是个体围绕着问题或任务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因此,“问题”是探究的起点。“问题”是探究活动得以产生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探究的核心。探究的实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从本省选用的化学教材的微观结构看,教材栏目丰富多彩,如“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等,都尝试将问题引入教学。赵凯华教授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赵教授认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法没有说到点上,培养“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取决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强烈,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设计问题进行启发。因此,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问题的原则

2、问题要适时。问题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学习“苯”知识时,可先向学生出示苯的分子式,设计问题:C6H6若为链烃,其结构式如何?学生此时可写出:H3C-C≡C-C≡C-CH3 CH2=CH-C≡C-CH=CH2 等多种形式。此时,再让学生分析上述烃能否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明确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地提问:苯(C6H6)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为什么?这就逼近了苯分子的结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3、问题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设计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提问与练习两者互相融合。

4、设计问题要面向全班同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现在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6、要学会有效评价。有效问题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问题离不开有效评价,不要使用“好极了”或者“你真棒”等等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做老师的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策略

1、课堂问题的形式:“趣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问题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优化课堂问题首先教师要从生活、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如在学习“SO2的漂白性”时,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两副银耳的图片:一副是洁白的银耳,另一副略带黄色。然后,设计问题:同学们,假使你买银耳,你买哪一种?在学生的热烈交流中提出SO2具有漂白性。

2、课堂问题的切入点:“巧问”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懂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化学键》知识时,化学键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字典中“键”字的原意是什么?学生查字典得出结论:指在安在车轴上管住车轮不脱离车轴的铁棍。此时,可再设计问题:物质内的铁棍是什么?学生受到启发马上联系到化学键的定义。

3、课堂问题的发式:“曲问”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这样的问题不拐弯抹角,但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进攻,不会迂回包抄。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如在学习“甘油的吸湿性”时,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粉笔是无尘的,它可以自身有效的防止粉尘的产生,为什么这种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产生呢?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可能有些困难,这是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我门打扫讲台上的灰尘时候为什么要洒水呢?,学生受到启发联系到洒水是防尘的,因此得到答案: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原因是粉笔中加了适量的甘油,同时得出“甘油具有吸湿性的性质”。

4、课堂问题的内容:“精问” 当然,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课堂问题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出有效问题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课堂问题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问题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上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问题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说:“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问题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参考文献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设教学设计.长春》 吴俊明,倪志刚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学教育实践研究》 叶卫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 张汉昌、赵菡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最佳课堂教学案例》 余艳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 施良方、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提问题》 赵承忠 湖北教育 2002

(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