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1:25:06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
时间:2022-12-21 01:25:06     小编: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伦理透视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由于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因而形成了深厚的伦理道德意蕴,在乡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其运行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从而使乡土社会具有独特的关系结构、沟通模式、治理方式与权力形式。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乡土社会做了非常客观、详细的描述,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真实面貌,涵盖了家、国家、天下的伦常。正如费老在重刊序言中所言:“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怎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费老通过其多年的考察及学术思考,结合儒家经典,将隐含于乡土社会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体系抽象出来,给世人展现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本色与伦理模式。

一、乡土社会的伦理本色

乡土社会有其独特的本色,体现于“乡”与“土”二字之中,从“乡”与“土”的社会特征人手来描述乡土社会的发展变化。“土”指的是土地、农业和守土意识,对于靠种地谋生的人来说,“‘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可以看出“土”在乡土社会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是农民的唯一希望,也是最重要的财产,生活几乎全部寄托于土地。“乡”指的是群、故乡和具体的时空坐落。“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因而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农业社会,具有不流动性的特征。“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家行动不得,侍候庄家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所以,空间的不流动性使得人们长期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熟人社会。熟人社会是一种常态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通过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与礼仪规范维系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培养了一种熟悉感。而关于熟悉感的培养正如费老所讲的:“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乐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而靠这种方式维系秩序的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不需要法律,靠的是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人们之间通过礼仪、乡规民约等建立了相互信任,以信任调节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稳定。而“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甚至对物也很熟悉,凭着对物的熟悉所形成的经验判断来指导生活,虽然不带有普遍真理,也不需要带有普遍的真理,但它却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这是乡土社会特有的一种指导生活的方式。“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这里费老将礼仪与人情合在了一起来谈,使严格的礼仪规范融入在人情之中,在人际交往中通过人情进行渗透与融化,相形之下使得这种社会形态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在熟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也比较独特与自由,可以通过“眉目传情”、“指石相证”,甚至足声、说话声音、气味等传递信息,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与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文字就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可见。文字的产生原本是为了不同时空的人交流的,但在乡土社会,由于空间的稳定性和封闭性以及生活的一成不变。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面语言表达的东西更明白、更丰富、更快捷,这就使得作为人类交流沟通媒介的间接载体——“文字”在乡土社会中处于一种非必要状态,其功能似乎完全可以用“语言”来代替。“语言是足够传递时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条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这样看来,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的接触和按同一的定型的模式去生活,都使得人们没有必要使用文字,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当然,在乡土社会中,不用文字绝对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乡土社会的知识有别于城市的知识。而是一种来自生活经验的习惯,不需要思考,甚至也无需积累,只需重复传承。“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是‘愚’的”,费老认为,这是人们认知的误区。“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许多人都以“愚”来贬低乡下人,而事实上只是人们认识上的不足,更确切的说是对于城市的文明生活缺乏了解,缺乏城市生活的知识,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分辨不了麦子和韭菜、不会爬树、不会放羊一样,缺乏对乡下生活的了解,这是特定的生活环境所致,而不是所谓愚不愚的问题。

二、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结构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重人伦、讲人情,以伦理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关系结构。费老讲:“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其实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何尝不是如此。”“私”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特定的生活习惯,因而很多乡下人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冲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私了”。其实这在中国并不少见,以礼治为维系社会手段的乡土社会。并非凡事以法律作为手段,讲权利、讲法治的,还存在着维系私人的道德。费老列举了很形象的例子将中西方社会类型作了比较,他将西洋社会的类型称为“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里外分清,界限分明,人们之间讲的是平等与权利;将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为“差序格局”,就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差序格局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以自己为中心,所有其他的人都随着自己转动。就像孔子所讲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费老把社会关系的这种一轮轮波纹之间的差序称为人伦,形成了所谓的熟人社会、伦理社会,凡事讲交情、攀亲戚,因此,道德也只有在私人联系中发生了意义。

中国人讲究人伦——_君臣、父子、夫妇、长幼……讲的是一种差等关系,这种种差等关系各自有它们应坚持的原则与遵守的规范。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人与人的交往是以“人伦”为基础的,形成自我主义。孔子讲推己及人,“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形成社会圈子,这个圈子可大可小、可放可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人们往往根据其实际需要而相应扩大或缩小其圈子的范围。正因为如此,在乡土社会中,家的概念才是模糊不清的。不像西洋社会的家庭就是指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而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的格局从小的方面看,父母、子女是一个家,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囊括伯叔等,甚至整个家族。在这种状况下,“群己的界限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是模糊两可了,这和西洋把权利和义务分得清清楚楚的社会,大异其趣。”“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 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因此,在这种群己不清的乡土社会,只有从已出发,按照等差关系的要求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规,不断完善其德性,才能维系乡土社会的良性运行。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刖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有其维系着私人的特殊道德观念,与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还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在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中具有平等与公道的观念,通过对人们平等与公道的维护来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为了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保证在公道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但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这也是其出发点。从己向外推所形成一系列社会关系,每个关系都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这就是说,在差序格局中,私人道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以私人道德为主线,而缺乏团体道德,即使是一国之君,也得首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所以,在中国尤其在乡土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一定发生作用,或者并不需要普遍的标准,道德和法律等都因实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不同而具有一定伸缩性和灵活性。其实乡土社会的这些差等关系,都是伦理,梁漱溟讲:“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在乡土社会中。家庭是核心,人们面对事情时,更倾向于向内用力,以家庭为单位,背靠家庭去面对同样以众多家庭为单位组成的社会乃至天下。与其说人是为自己,还不如说是为了家庭,把家庭放在首位,将自己融入在家庭之中,为了家庭而忙于事业。“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而在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这就与西洋的团体格局不同。在家庭中,父是子是核心,夫妇居于其次,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且男女是有别的,似乎只是为了生育而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和契合,所以,费老指出“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在乡土社会中,真正情感上的交流,更倾向于在同性之间展开。同性意味大于异性意味。“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因此,费老总结说:“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这种稳定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模式强化了家族的重要性,国家是放大了的家,天下民众都是皇上的子民,共同维护这个大“家”的稳定是每个子民的责任。也是使得长老权力在乡土社会中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三、乡土社会的礼治模式

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所谓的“礼”,就是社会公认的合理的行为规范,这些合乎于礼的行为规范依靠人们自觉去遵守,“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但并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法律以国家机器为后盾,通过强制手段来推行,而礼治则依靠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等外在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良知等内在力量来推行,或者是对传统的遵从。“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服膺传统规则、遵从礼治秩序呢?费老指出:“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社会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变迁非常缓慢的社会,如果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力量就无法保证,过去惯用的方法也无法解决新的问题。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以同样的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昨日适用,今日也适用,明天还适用,以至形成他们对传统的继承与遵从。“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在乡土社会中,“礼”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应当知礼、守礼,否则便成了撒野、没规矩,没有德性,社会秩序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长期以来,人们视遵守规矩为当然,久而久之习惯化,而诉讼则被看成是破坏传统规矩,遇事不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即使是人命关天之事,依然运用既有的传统方式来解决,把诉诸于法律看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此也会破坏原有的礼治秩序与人际关系,进而会使人很难有立足之地。所以,调解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化解矛盾、教育双方的过程。这样,法治和礼治有可能产生冲突,有些行为虽然与法律所不容,但符合既有的习俗,在人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导致法律在乡土社会中很难有生存的空间,人们不关心法律。也没有必要懂得法律,“无讼”就成为一个主要特点。然而,“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但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这就说明,现代都市社会与传统乡土社会在治理模式、价值观念、权力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乡土社会是一个长期沿袭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社会。依靠长老统治,因而权力形式也不同。费老指出在乡土社会中有四种权力类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横暴权力是一种基于追求利益的强制性权力。皇权被认为是横暴权力,它侧重于社会冲突的一方面,“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统治者要用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地位不能是没有目的的,而所具有的目的也很难想象不是经济的。”经济利益成了横暴权力存在的唯一根据。由于横暴权力有着经济利益的制约,于是在基层的传统乡土社会中,尤其是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横暴权力让位于同意权力。同意权力是基于分工合作而产生的,侧重于社会合作的一方面,是民主式的,在这种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但同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权力的扩大取决于分工体系的发达程度。乡土社会是一个小农经济社会,分工体系非常落后,主要依靠自给自足。因此,从人们的实际生活上看,权力结构是微弱的、无为的。其实,在乡土社会,权力远不止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这两种,长老权力也是重要的权力类型之一,它既不是发生于社会冲突,也不是发生于社会合作,而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属于教化性质的权力。作为传统的象征,长老权力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教化。教化人们遵守传统、服从规范。长老往往由年龄长而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人来担任,因为在乡土社会中,年轻人是循着年长人的足迹一步步地向前走的,不断重复着前人的历史,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询问年长的人。年长的人在诠释传统、维系生活、教化晚辈方面具有无可非议的资格和权力。而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一般也是由长老作为权威的评判者进行解决,一方面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另一方面教化晚辈,维持秩序,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所以说长老统治是基层乡土社会的主要统治类型。我们把乡土社会看成是一个静止的社会,但实际上完全静止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只是乡土社会变迁的速率慢而已。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会产生时势权力,它既不是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也不是社会所授权的,更不是根据传统的,而是时势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在社会结构新旧更替时发生的。

在乡土社会中,上述的四种权力有时是交叉存在,有时是单一发挥作用,究竟何种权力占主导地位,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决定的。如果社会的变迁速率慢得和社会继替的速度相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学而篇第一》),社会变迁被父子之间的更替消化掉了,长老权力也就更有优势。如果社会变迁的速率很快,致使社会继替消化不了的时候,“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就会发生,长老权力也会随着缩小,时势权力就会扩大。也就是说。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旧的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旧的传统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这时需要加速变革,就会出现“时势造英雄”,由有才能的人出来充当文化英雄或者政治英雄,推动社会向前变革。于是引起名实分离,人们也会由既有的欲望向需要发展,由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转变,这一切都会随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标志着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其实,乡土社会是一个变迁缓慢的社会,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不断满足各自的欲望。所以,在乡土社会中,长老统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礼治才是主要的治理方式。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在人际关系中以自己为核心,向外不断扩散,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关系结构——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以伦理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服膺传统规则,依靠长老统治,从而构筑了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但时至今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乡村社会,传统的印记在有些地区可能斑驳了甚至冲洗得一干二净。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当下乡村社会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我国传统教育伦理的特点与转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8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教育伦理在特定时期对维护教育事业正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教育伦理特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教育归根到底是一项道德事业,因为它本身是一种责任、一种爱......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2-11-2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社会体育反映了中国五千余年文化积淀,不仅与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有质的差别,而且与西方的社会体育相比,也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 中国体育文化强调天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6-2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
寻找中国文化的乡土社会之根
发布时间:2023-01-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与历史学便开始出现合流的发展趋势。前者主要强调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学视野,后者则突出历史学研究中的人类学视野。而无论人类学或历史学,二者均有必要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多元开放的方法论自觉心态,......
试析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发布时间:2023-03-26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 价值观 本土化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中,价值观的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来融合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平等、博爱......
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中的传统社会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少数民族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如何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效开展治理实践的难题。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少数民族乡村治理的重要地方组......
高校流行语的社会心理透视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高校流行语 社会心理 语言时尚 [论文摘 要]高校流行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变异现象,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心理:从众扎堆心理、压力宣泄心理、语言游戏心理、尚简求快心理、猎奇求新心理、委婉含蓄心理等。对待高校流行语现象既......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1-17
本文试图从乡土 社会 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 中国 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透视英国创意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3-03-09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透视英国创意文化产业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英国文化为主题,让人们领略了英伦三岛的田园牧歌,回顾了英国从工业革命走向强盛的历程,并将莎士比亚、憨豆先生、哈利波特、007、摇滚乐等经典的英国文化和视觉艺术符号精彩......
从城乡统筹角度研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是重构我国现行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举措。在城乡统筹视角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保险制度间衔接障碍、养老保险金发放形式不灵活等问题,致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作......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27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
乡土社会民间纠纷解决与秩序格局——一个法社会学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2-12-11
" 「内容提要」由一个发生在乡土社会的故事入手,从不同人物角色的角度展开,发掘故事中所可能蕴涵的法社会学意义,力图凸显转型期乡土社会传统秩序格局的演变及其重建的可能。 「关键词」乡土社会/传统/现代/秩序格局 本文中......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制度的革新和现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本土制度的时代进步,或是制度的移植。民主,自由,法治,平等成为现代法治的显著特征,很多国家也在经历着由乡土文化向法治文明的演变。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背靠最大的大陆也面向最大的海洋,......
社会惰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4
一、概念和意义 社会惰化是一种出现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在某一群体中,个人付出的努力要远小于个人单独行动时所付出的努力水平。关于社会惰化的定义有很多,侯玉波认为,社会惰化又称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文摘要: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
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以及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两方......
我国乡镇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其伦理导向直接影响到基层的社会稳定以及基层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公共行政理念以公共责任承担和公共利益维护为价值追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政伦理导向。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公共行政塑造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是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失约与制度的缺位共同导致了公务员行政伦理的失范。因此,应当通过德性培育与制度约束来保证乡镇公务员的.........
传统家庭伦理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5-08-26
作为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上永不过时的类型 ,家庭伦理剧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套路和价值体系,总而言之,代沟和利益造成了冲突,而亲情最终让矛盾和解――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叙事倾向。《有你才幸福》也没有跳脱出这个框架:孤寡......
读《乡土中国》品中国乡土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简洁的介绍一下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大意主旨,然后按照本书中的结构顺序逐一展开进而详细的阐述文章和渗透着我个人对本书的理解,从而悟出一些浅显的道理供大家品评,希望对人生社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土;文化......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呈现出“一个过程、五个阶段”的特征,即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萌芽、起步、停滞、复兴和扩展五个大的历史阶段。而经过百余年的曲折发展特别是改......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内容提要】社会关联形式可以分为神性关联(包括巫术关联)、伦理关联和契约关联。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是伦理关联。传统中国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乱相因”,而伦理关联的社会关联方式则于其中实现了七大正功能和六大负功......
社会史文化史的视角考察传统刺绣
发布时间:2016-08-31
刺绣历经数千年不衰折射出的是中国人对生命的关注和玉石文化的影子,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刺绣材质的精神文化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近些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带动下,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又成为了热......
以艺术和货币透析消费社会中审美伦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30
今天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这种遥控占有形式,只有当货币出现在财产和财产所有人之间,同时将二者分开和关联起来,才有可能。由此,货币一方面制造了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活动中的前所未闻的非人格性,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同样提高了人格的独立和自主”。这也就是说,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但是就货币本身而言,它并不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无价值性,它能够使不同的货币持有者在商品交换中,超越个体性的价值.........
略论伦理与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人类社会的治理文明是在人类有了群体意识以及秩序追求的时候出现的”研究社会治理,可以有不同视角。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挥好伦理在社会治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加强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二是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三是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关键词】伦理;社会治理;公正;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在中國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是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已经深深地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所谓的孝道,其实主要是指有关孝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孝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统称。可以说,传统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领域、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视域下传播学本土化想象力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要传播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借用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观点,传播学的研究缺乏想象力。传播学在中国发展了40多年,在学科本土化方面却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文章试图将传播学的想象力与学科本土化联系起来,从运用想象力的角度,寻求学科本土化建设之道。关键词传播学;传播学的想象力;本土化1传播学本土化的现状传播学进入中国40多年来,本土化的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学界。近年来,我.........
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2
社会公平:我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的伦理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一些建立在共同价值基础上的伦理规范和一些共同的规范性道德标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步意识到住房权是公民的基......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2-12-07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文 章 来自 3 e d u 教 育 网 中国传......
以传统文化基础构建内生的本土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社会学自传入中国以来就面临着本土化的要求,成为一门认识中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科学。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老农民》 电视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5
电视剧《老农民》将叙事窗口置于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麦香村”,展现出肇始于土地改革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乡土中国。全剧以老农民“牛大胆”为叙事起点,描画出中国当代农民的艰难奋斗历程,扎实、质朴地建构出中国农村演进背景下农民......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近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没有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管理机制,大多抄袭西方的管理模式,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家不可能卓然独立于特定的文化之外,所以植根于传统文化并进行积极地借鉴西方理论,并结合我国具......
用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崭新时代伦理
发布时间:2016-12-15
最近,用心读完林左鸣董事长的新作《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掩卷长思,受益良多。书中说:今天唯有重新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才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企业家精神,再造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民族企业家,再造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
西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伦理困境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西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其本土化面临着一些伦理困境,制约其发展,探索西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伦理困境非常必要。 【关键......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众所周知,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
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设计 论文摘要: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从以下......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近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没有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管理机制,大多抄袭西方的管理模式,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家不可能卓然独立于特定的文化之外,所以植根于传统文化并进行积极地借鉴西方理论,并结合我国具......
闪婚:现象透视和社会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7
内容摘要: 闪婚的出现是对过去家长制、男权思想、从一而终的思想的冲击,是人们有了选择自己生活方式自由的一种表现,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闪婚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城市化和文化变迁是关键因素。闪婚在中国社......
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本文首先对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的研究进行阶段划分与总结, 分析了九十年代以来新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几个重点研究领域: 乡村社区、城乡关系、乡村景观及乡村社会问题等, 最后指出发展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全文旨在通过大......
从宪政视角谈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24
一、研究的问题、意义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问题 统筹城乡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发展思路;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01
1前言 总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2000 多年来先人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当代高中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国文化的不断渗入,中国当代高中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对外国文化十分好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价值理想、人文精神、德治伦理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互通的现象。传统价值观从宏观上讲解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的认识,确立了人......
从美国司法大案透视法治社会建设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在当今世界著名的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法系中,美国是普通法系的重要发展地之一。《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一书,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影响美国宪政的司法大案。本文从美国司法判例出发,提出一己之见,以期......
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1-31
前言 众人所熟知,语文中包含着文字的解读,也包含着文化的传承。如此说来,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为人处世的最佳时期,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熏陶的最好时期,将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
浅谈乡村治理伦理的审视与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作为指导政治行为的一种价值内核与价值基准,认为国家作为伦理实体应当坚持权力与道德的同构,把善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价值追求,因而对于规范政府权力运作、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具有导向、规范和价值关怀的意义。乡......
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精髓浅谈
发布时间:2023-02-26
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精髓浅谈 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精髓浅谈 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精髓浅谈 [摘要]天人合一、以道驭术、经世致用、止于至善是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中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瑰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伦理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和非道德的政治。自从政治现象产生以来,政治与道德便像连体婴儿一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政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学中的伦理观念始终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1]然而现代社会的政治这个词语对于中国人早在《......
民间组织与乡土传统文化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民间组织与乡土传统文化关系浅析 中国的农村是中国乡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乡土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繁荣的源泉。我们对于乡土文化尤其是乡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还相当有限,况且随着现wWw.LWlm.com代文化对传统农村带来巨大冲击,一些......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http://wWW.LWlm.Com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
发布时间:2017-07-24
关于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在管理学领域已存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个争论始终没有一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了组织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组织社会责任的认识过程至今经历了利益最大化管理阶段、信托人管理阶段、生活质量管理阶段三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会承担的相应责任和义务及维护并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准。组织.........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5-20
中、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建立的思想基础不尽相同,中国学校的管理应该在借鉴别人的同时,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因此,需要管理者在中国传统思想根基上,结合学校组织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学校管理思......
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一种透视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视野
发布时间:2023-02-06
" 透过社会结构变迁的外在表象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理念,揭示发展的深刻寓意,这是社会发展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当今时代,发展呈现着变加速运动的态势,而不再以固定的节奏行进在历史的序列中。此种现象强有力地冲击着社会结构的惯......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01-22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伦理道德建设的意义 从古至今,伦理道德已成为人们价值观形成的思想道德基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
发布时间:2022-10-11
" 村“两委”(村支委、村委会)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而村支书、村主任则是这个联系的灵魂。他们的素质如何,群众对他们的认可程度如何,对于党的“三农”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伦理的要求既包括现世性的要求,又内含终极性要求。其中,现世性要求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或称效益精神,终极性要求则体现为以人为本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现世性价值集中表现为通过规范......
透过“筷子”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2
对于中国人来说,使用筷子过于习常,以至于熟视无睹。然而,筷子作为中华民族情感的载体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缺乏关注。但也正因如此,这种作用才更为无形......
美国司法大案透视出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建设法治社会,遵循依法治国、宪法至上 纵观美国发展,在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敏锐的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且以超级大国的地位领先于世界,这与其严谨的宪法规范、司法体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国之初......
浅谈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3-01-24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论文摘要] 以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巨的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其理论之不足就在于:脱......
儒家传统伦理的“空壳化”现象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 要:《肥皂》围绕家庭来展开叙述,于场景呈现和语词使用上寄寓反讽意味。不同于传统道德寓言式的伦理叙事模式,鲁迅取法精神分析的小说笔法,揭示了儒家伦理维护者的情色想象和潜藏在家庭伦理之下的个人情色欲望。不仅批判了道学家......
中国传统社会“厌讼”与西方社会“好讼”的共性与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的厌讼观形成与长期以来儒家文化的熏陶,“无讼”文化价值取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过高的诉讼成本、低下的诉讼效率等因素有关。而西方好讼观的形成与正义自由等权利的文化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发达的......
新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婚恋伦理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新世纪以降,女性作家对乡土社会转型期婚恋伦理的关注较为集中。其创作从夫妻双方自我认知、婚恋情感性因素、多角婚恋现象等维度审视具象伦理形态,对乡土女性性别意识深陷传统男权压抑与现代消费文化诱惑的双重困境进行揭示,对农民文化心理的现代性迷思与道德观念异变进行解析。整体而言,作为百年新文学乡土婚恋叙事的承续,女性作家的婚恋书写在传统的共鸣中凸显出女性经验美学的特性,而作家在时代语境下价值心态的游移.........
契约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收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与契约伦理所蕴涵的基本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二者所倡导的价值观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章将尝试以发展伦理学的价值关怀(即以自由、平等、诚信为前提的契约伦......
传统文化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市场 经济 的运行需要相应文化的支持。 中国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 发展 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动力价值。传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义利观以及传统的和合意识和整体利益道德准则等,都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
浅谈当前我国部分高校趋同化发展缘由的组织社会学透视
发布时间:2023-03-28
" 论文关键词:大学组织理性;理性关联;趋同化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趋同化是需要解释的现象。基于社会理性与组织理性的关系理论对大学组织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此研究视角下指出大学......
乡村社会病治理中的乡权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08
在许多人记忆中,中国传统乡村尽管没有城市的繁华发达和热闹时尚,但山明水秀、绿意融融、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安静祥和。这样的乡村,令曾经到过那里和从那里走出来的人都无限眷恋,都怀有抹不去的乡愁。但是,曾几何时,传统乡村的这......
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对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发掘客家生态伦理文化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构建一种有客家特色的实现人......
浅析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的政府经济伦理视角
发布时间:2023-06-22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经济伦理是指对经济活动中各类行为主体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进行调节活动的总称。政府经济伦理是指产生于经济活动中的调节及约束这种活动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它包括政府经济价值观、政府道德认识和判断等......
论析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历史发端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行政伦理思想;儒道墨法;历史发端;理论内核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其产生的逻辑。生产力张力的释放、政治结构的重塑、多元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士”阶层作为思想主体的崛起,是中国......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7
中国自西周以来,孝不仅逐渐演化成为普遍适用于家庭、社会、政治各种尊卑等级关系的卑幼规范,被称为美德之通称,而且成为重要的哲学观念、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被视为天经地义、至德要道、众之本教、百行之首[1]。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政......
传统社会修庙活动评析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在中国传统社会,各种神灵信仰构成了底层民众的基本精神世界。他们通过不断翻修倾圮的庙宇来延续其神灵信仰,希望藉此求得神灵的庇佑。因此,各地都留下了很多修庙碑刻。通过对山西寿阳县现存修庙碑刻文的考察可知,地方翻修庙......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一、问题的由来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法并不具有人们惯常所认为的那种连续性和单一性,相反,它实际上是由多种渊源构成的复合体,其间充满了离散、断裂和冲突。具体而言,在相对统一的朝廷律令之外,还有所谓民间法,后者的源流尤其杂......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而且......
现代社会与基督教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3-07-16
" ——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视野中的基督教伦理学 内容提要: 两千年来基督教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直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发挥影响。本文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神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中国改革理论的检讨 伟大的变革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加以指导。因为,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首先都有是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物质的、实在的世界的变革不过是人们思想观念变革的外化。 同样,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都需要理论的......
浅谈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中国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三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向发展社会主义转变,再转向和谐社会主......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8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
发布时间:2023-01-24
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中国社会的结构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具体乡村旅游中,乡土文化是开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本文中所提到的的乡土文化的结构(construction)表述的是......
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方氏家谱序》云:“歙以山谷为州也,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焉,以故故家旧牒多有存者。”[①a]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汉唐以降宗族聚居的格局,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
历史视域下的华北乡村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究为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黄宗智教授所著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是杰出的代表,1985年荣获东亚历史最佳费正清奖,奠定了其在汉学界的地位。此书基于冀鲁西北平原33个自然村的满铁调查资料、清代刑部的命案档案以及宝坻县户房有关基层税收人员的一些档案,加上作者实地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三百多年间小农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其演变,分析了国家、村.........
浅析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关键词:传统武术 社会功 能嬗变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众多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的社会功能被不断的认识开发,在新的时期展现了不同的社......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何谓国家,先有家才有国,而国稳定了才有家,家庭稳定了才会有国,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群体,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更是作为一个伦理实体的存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盛行的今天,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在当今......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兵团城乡统筹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兵团建设;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 【论文摘要】 兵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兵团现有发展基础上的特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兵团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兵团城镇建设,走统筹城乡发展道路。 小城镇是区域经......
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公民参与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现代社会治理理论要求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公民参与的价值,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特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为拓宽公民参与的路径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要:天才作家爱伦·坡以其奇特的人格和作品而闻名。本文从其人生经历、社会文化现实、哥特文学影响和个人艺术观等方面解释其死亡小说的成因。 关键词:社会文化;爱伦·坡;成因 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天才作家埃德加,爱......
伦理法视角下的会计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伦理法的概念和认识伦理法,又名道德法,是提出一系列道德标准,包括公正、真实、正当和无偏见等在内,要求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应当符合这些道德标准,将这些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会计伦理强调的是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怎样,它是会计行为客体对行为主体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准绳。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伦理规范;二是会计伦理的认识、情感、意志、信仰、习惯等;三是会计.........
婚姻法的伦理性和传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9
婚姻法主要保障的桂香是具有亲属关系的公民,婚姻法保障了自然的人伦秩序,对人类的繁衍就有积极的帮助意义。婚姻法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所制定的法律,而且这种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充分的结合了当地的民俗特......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保障 民本性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具有自身的 历史 渊源、固有风险和运行机理,它具有局限性、民本性、剩余性、家族性和协同性的典型特征。在 现代 性的话语背景下......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4
都说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的画面,无非是东方宗法专制国家向 现代 社会 转型特别艰辛的记录。为什么这样的局面恰恰在 中国 出现? 历史 是斩不断的链条。晚清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如此曲折,根源应该从中国传统......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发布时间:2023-06-05
我们可以把近代以来的欧洲称作资本主义社会,而把近代以前的欧洲则称为前资本主义社会。确实,近代以前和近代以后的欧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只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近代以前和以后的两种欧洲社会形态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