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夏洛的网》译介在中国

《夏洛的网》译介在中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7 00:11:14
《夏洛的网》译介在中国
时间:2023-06-07 00:11:14     小编:

关键词:《夏洛的网》 译介 外国儿童文学

一、引言

二、《夏洛的网》三译本译介特点

(一)康馨译本译介特点

康馨译本初版于197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她的译本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语言典雅优美,情感细腻真切

康馨的译本整体风格优雅,用词讲究,韵律感极强。品味康馨译本全文,优雅短语及成语遍布其中,如“宁谧”“怅惘”“乐不可支”“阒无人迹”。引人注目的是康馨非常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其细腻的情感世界。如例1所示:

例1: Sleep, sleep, my love, my only,

Deep, deep, in the dung and the dark;

Be not afraid and be not lonely!

This is the hour when frogs and thrushes,

Praise the world from the woods and the rushes.

Rest from care, my one and only,

Deep in the dung and the dark!

康译:睡吧,睡吧,我的唯一的爱,

沉睡在粪土与黑暗中。

忘了恐惧,忘了孤独!

听蛙鸣、鸟语歌颂世界,

从树林和草丛中。

睡吧,我的爱,忘怀一空,

沉睡在粪土和黑暗中!

例1是夏洛为威伯唱的一首催眠曲,其中有很多典雅的用语,如“蛙鸣”“鸟语”“歌颂世界”“忘怀一空”等等,文笔中带点浪漫,蕴含着无限深意,表达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在这段诗意的文字里,爱的表达所带来的审美感受已经超越了读者的年龄差别。康馨的译文正契合苏联特・考尔聂奇克的文学思想,他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局限于某一年龄段儿童的概念认知,否则会妨碍儿童使用新词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词汇,甚至人为地培养儿童的幼稚气质,进而阻碍儿童的成长。此外,康馨的译文感情细腻、真切,不仅让读者能随着她的文字进入美妙的故事,而且也能享受文笔之美所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幸

福感。

2.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

康馨的译本基本以归化为主,以优美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情感。甚至在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比比皆是的归化译法。如将Fern译为“芬”、Avery译为“阿汶”、Dr. Dorian译为“杜林”、St Vitus’s Dance译为“耍把戏”、doughnut译为“油炸饼”。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特有的表达法,康馨也采取了归化的译法。

例2:You are no bundle of sweet peas yourself.

康译:你自己也不是什么香货。

Sweet pea直译为“甜豌豆”,在英语中意为“香气袭人”,但中文中没有“香豌豆”一说,康译没有保留原文中的豌豆意象,而是采用了“香货”这一在功能上对等的语言进行了归化处理。从这些翻译策略中我们可以看出,康馨在翻译时更多地采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只是借他人之文本,丰富国人之见识。

(二)肖毛译本译介特点

肖毛译本出现于2000年,在网络上发行。他的译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网络为媒介,译者与读者互动

肖毛的译本以网络媒介为载体,突破了纸质文本限制。从他的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翻译中所显现出来的思维过程,他呈现给我们的并不只是让我们来接受他的翻译,而是以一种商讨的形式,非常开明地向读者坦诚他对原文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例3所示:

例3:Charlottee read the words: “With New Radiant Action.”

肖译:夏洛读着上面的字:“带着闪光的新行动”。

注:“带着闪光的新行动”(With New Radiant Action):这个词……说不清楚,只好四处请教朋友……翻译成“新的亮丽表现”,因为radiant在字典跟“bright”类似……而“bright”这个词,接受了朋友们的指点后……把它翻译成“闪光”。 这段语言是蜘蛛夏洛在召集动物们共同商讨在蛛网上织什么新词时,老鼠坦普尔顿带来的肥皂广告词,大意是使用此肥皂,可包你“光彩照人”。肖毛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对“radiant”这一词汇的用法和意义了解不是非常透彻,经过与朋友的商讨,最后定下用“闪光”一词。网络翻译有一种在线沟通的功能,能让读者在欣赏翻译结果的同时,洞悉译者的翻译心理和翻译过程,而这为其他形式的翻译所缺乏,这也是新的翻译形式所带来的另一种阅读乐趣。

此外,他对一些没有把握的词语采取保留原文的策略,以期不要误导读者。请看例4:

例4:肖译:好猪。(注:原文是some pig)

通过加注中对some pig的保留,读者(只要他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基本能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肖毛译本中有很多注释都向读者说明了他在翻译中的思维过程,译者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实现了较好的互动。

2.业余文学爱好者介入翻译,译作情感丰富

国内大部分的译作都是由熟悉译语的译者翻译,而鲜有业余爱好者参与翻译。肖毛被《夏洛的网》所感动而投入到翻译中来,他的译作情感非常强烈。在他看来,《夏洛的网》不仅仅是童话,更是一部主题为生命和死亡的严肃作品。

例5:“Summer is over and gone”,repeated the crickets. “How many nights till frost?”sang the crickets. “Good-bye, summer, good-bye, good-bye!”

肖译:“夏天去了”,蟋蟀一遍遍地哀唱。“离下霜时还剩几天?”蟋蟀凄吟。“再―见―了,夏天,再―见―了,再―见―了!”

例5中的“repeat”和“sang”被肖毛译成了“哀唱”“凄吟”,这与他的内心情感十分吻合,农场的一年如人生的四季,过了夏季,也代表着过了人生的旺盛季节,这又怎能不让人伤感呢?其实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连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情感和内心去诠释一个故事,为会计工作枯燥而烦恼的肖毛,也借着翻译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获得自己内在精神的自由表白。

(三)任溶溶译本译介特点

任溶溶译本初版于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译本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儿童为本,口语色彩浓郁

任溶溶的译本中使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叠词以及儿童乐于倾听的童谣语言,修辞手法使用丰富,译本处处充满幽默、乐观向上的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例7: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 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 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

任译:因此,当两个朋友游泳、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时,威尔伯就呆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嗒嗒的,黏黏糊糊,舒服极了。天天这样,白天快快活活,夜里安安静静。

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儿童偏好充满节奏感的语言,他们对听起来更悦耳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具有敏锐的直觉。在这段译文中,任老先生用了中文的叠词结构,“湿嗒嗒”“黏黏糊糊”“快快活活”“安安静静”等实现了音节的反复,通过音韵的反复来吸引儿童的阅读注意力,使其悦耳动听、生动形象,并富有节奏感,从而激发孩子对语言内容的兴趣,给他们带来了审美喜悦,在轻松中实现阅读的效果。

2.译本修辞手法多样,整体文风幽默风趣

儿童文学作品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仔细阅读任老先生的译文,会发现他的译文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整体风格幽默风趣,并且在保留自己幽默气质的同时,他总是不忘使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充满童趣的字眼。如:

例8: He gulped and sucked, and sucked and gulped, making swishing and swooshing noises, anxious to get everything at once.

任译:它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大口大口地吃,大口大口地喝,发出稀里哗啦、呼噜哗啦的声音,急得要一口气吃个精光。

任译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对原文的gulp和suck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诠释,使用拟声词将小猪威尔伯饥饿的状态描写得入木三分,幽默风趣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的小猪进食画面。看似短短的一句话语,却凝结了译者多年的文学修炼以及对儿童读者心理细致入微的解读。

3.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相得益彰

在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任老先生作

为儿童文学作家,善于运用小读者最喜闻乐见的语

言来传递文本信息,将原文的神韵保留在通俗易懂

而又充满童趣的语言中。然而任老先生在采取归化

翻译策略的同时,又不忘向小读者传递异域文化。在

任译本中,也保留了较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这主

要表现在他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以异化为主,采取了音译方法。

如Queensborough Bridge译成“昆斯伯罗大桥”、St Vitus’s Dance译为“圣维特斯舞蹈病”、Templeton译为“坦普尔顿”、Dr. Dorian译为“多里安医生”等等,这

些都说明任译本没有使用地道的中国汉语来翻译专

有名词,而是通过异化策略,让儿童读者领略不同于 中国的人名地名,也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他们在阅读

的作品来自遥远的国度,有着不同于中国的文化。

三、三译本不同译介特点的深层次原因

1.社会时代语境

康馨译本主要以归化为主,消除了原文的异质特性,译文基本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流畅自如。这与译者翻译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康馨译本是1979年完成

的,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中外交流相对

较少,国民对国外文化了解甚少。“文化大革命”是一

场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其影响不仅

仅在于政治领域,也波及文学界。在这一时期,大部分

的儿童文学作家成了“牛鬼蛇神”,经久不衰的《伊索

寓言》等儿童文学典范也成了“大毒瘤”。国家出版局

等单位于1978年在江西庐山召开全国第一次少年儿

童读物创作出版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破除了“文化大

革命”运动对儿童文学领域的阻碍因素,并倡议社会

各界人士重新认识儿童文学。此后,译者逐渐摆脱了

“文革”时期思想的禁锢,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翻译

中来,1979年出版的康馨译《夏洛的网》无疑是拨乱反

正后知识分子身心解放后施展才华的成果。然而,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当代儿童文学的基

本艺术色彩是冷峻而凝重的。康馨译本中所体现出的

冷峻、深沉的情感色彩与当时社会的儿童文学情绪密

切相关。译本中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符合译入语规范,能较好地抒发译者情感,并引起读者共鸣。

任溶溶在译本中归化异化使用相得益彰,既用归化策略通过活泼幽默的语言向小读者传递了夏洛的故事,又通过异化的策略保留了大量原文中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儿童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也熟悉了异国文化。任译本完成于2004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儿童的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中产阶级家庭数量不断增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家中独生子女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中西交流日渐频繁,西方国家的很多作品逐渐引入中国。而新世纪的儿童生长于全球化时代,对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儿童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心中的首选,对英美文化的日渐熟悉也令他们更能接受保留文化特色的译文。

2.目标读者

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1978)的翻译目的论指出,翻译是“在目的文化中面向目标读者通过特定方式及目的来创作文本”,也就是说,“翻译能够在它所面向的环境发挥作用,能够使它以读者们期望的方式发挥作用”。目标读者的阅读期望影响译本的社会反响以及传播,因此它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考虑因素。但译者对目标读者阅读期望的考虑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密不可分。

康馨译本的目标读者范围主要是精英读者,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知识真空期,能阅读并欣赏这一作品的读者数量较少,主要是一些“文革”前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后代。康馨翻译《夏洛的网》,不仅能让中国朋友分享广受褒扬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也为我国的儿童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上,康馨译本的读者除了儿童,还有希冀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青年。

任译本的目标读者群较广泛,既有儿童读者,也有为孩子诵读文本的家长群体。任译本于2004年完成,这时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文化和接受层面上,由于基础教育的普及,文学走向大众。市场运作带来的最大结果是读者对作品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者的翻译,而如何满足最大多数的读者群体是专业译者的使命所在,也是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标。任译本以简洁易懂的口语化语言,满足众多儿童读者的阅读期待,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家长诵读,因而这部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

肖毛译本的目标读者相比康馨和任溶溶译本,是截然不同的群体,他们是热衷于文学的网络读者。他的翻译较少考虑译本对儿童的可接受程度以及读者数量,而更多的是宣泄自己的情感,因而他的目标读者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来探讨翻译的得失以及对文本的感悟;也可能是与他一样感动于《夏洛的网》,并希望以爱来温暖自己并改善周围生活环境的读者。

3.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译者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包括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第二,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等。

在康馨译本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小猪威伯、蜘蛛夏洛还是农场里的其他动物,都是以人称代词来指代的,译者完全没有将小猪和夏洛仅仅当作是动物,而是充满感情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在译本中谈及夏洛的死时充满了真挚的忧伤情感。这种细腻的情感也许是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译者所特有的感伤情怀。她在翻译时,被译本中的故事情节和真情实感所吸引,往往忽略了西方文化色彩在文中的地位。这一方面与当时大多数中国读者没有机会接触西方文化有关;另一方面,康译本遵循的是传统知识分子在翻译中使用的“信达雅”三原则,尤其是雅。虽然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很难找到关于康馨本人对翻译的一种看法,但她在翻译夏洛临死前一句非常具有生命价值的话语:“一个蜘蛛一生织网捕食,生活未免有点不雅,通过帮助你,也许使我的生活变得高尚些。”这恰恰说明了她雅致的翻译风格。 在肖毛的译本中,我们看到了肖毛作为译者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他的翻译是基于自己对《夏洛的网》的热爱,不带有任何商业动机。肖毛认为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童话,他的英文水平一般,不及专业的译者,但他毫不忌讳这点,向读者展现了他的翻译过程,在很多注释中,他都表明是接受了朋友的帮助才译出的,让读者充分融入他的翻译过程中。在译本最后,他还不忘告诉读者虽然他已经非常努力地在翻译这本书,但还是请读者不吝指出他译本中的一些错误,这些足以表明他对翻译的认真态度。在他心里,这本书的读者不仅仅是儿童,更是需要深刻认识人生的成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农场的四季,如人生四个阶段,悲欢尽在其中;浓墨淡彩,随情节的开阖而变化;最后,繁华和喧闹终于收场,悲剧和戏剧都已过去,只留下平淡的,无尽的人生。”其次,肖毛在网上发表他的译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痴迷于《夏洛的网》,这不仅仅是一张善良的救人之网,更是播撒人间的真情之网。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间真情日趋淡薄的时代,肖毛正是希望自己能在网上向所有的读者撒播真情的种子,并让它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感啊!正如他在译序中所言:我认为,只要是为着善良的目的,那么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为人做事不妨“不择手段”,因为对被帮助的人来说,结果是最重要的。而做事情时,你认为该行动的时候,也不妨“毫无顾忌”地出来行动,不必讲什么大道理,做什么掩饰性的事前准备工作。

而任溶溶老先生首先是最富有“孩子气”的作家,他的创作风趣、诙谐而又毫无匠气,仿佛毫不经心处就流泻出一串幽默艺术灵感,似乎轻轻巧巧地就营造出一片欢快的喜剧氛围。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他翻译的外国儿童名著数不胜数,如《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吹小号的天鹅》等等,他的译本为小读者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任老先生熟知儿童那种好奇、好动的脾气,他在写作和翻译中兼顾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正如他一直坚守的原则:我只希望我的作品小读者小时候读来好玩,等他们长大了想想还是有点道理。《夏洛的网》的主题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正契合任老先生的写作风格,也符合他对儿童审美教育的愿望。他在翻译中充分重视了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如敏锐的感受性、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在他心中,《夏洛的网》的翻译原则是以儿童理解为中心,让儿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读懂童话,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因此,他通过大量的口语化拟声词和叠词的语言表达,使用大量丰富的修辞手法,迎合儿童的语言习惯,给儿童读者提供了非常情境化的场面,并带给他们极大的阅读喜悦。

四、结语

儿童文学关系着未来民族的生命精神与国民素质,对外来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能丰富中国儿童的精神食粮,并革新本国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通过康馨、肖毛、任溶溶的译本,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夏洛的网》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呈现出的多元化译介格局。改革开放初期,康馨译本的高雅别致是为了向国人传播外来文本。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日益盛行,肖毛的译本以新的媒介――网络,向所有网民开放了他的译作,也向他的所有读者撒开了一张友情之网,一张充满温暖的人间真情之网。而任溶溶老先生年逾八十,仍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认真思考新世纪小读者们对外来文化的可接受程度,向儿童读者提供了忠实于原文、充满幽默、乐观向上的译本,不仅向小读者传递了文本的欣喜,也让小读者们体验了异域文化。因此,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过程中,社会时代语境以及目标读者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创造性地让翻译文学成为我国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是这两者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首先受到社会时代语境这一大环境以及目标读者等要素的影响,而并非毫无根据。但在一定的社会时代语境中,不同译者又因其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不同以及成长生活的环境不同等创造出不同的译作,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E.B.White. Charlotte’s Web[M].New York: Hap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1980.

[2]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方卫平.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卷3):文本与阐释

[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6.

[4] 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 康馨译.夏洛的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 李淼.原创文学网站十年回眸:当文学梦想照进商业现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4-09.

[8] 李瑛.《夏洛的网》25年后经典重现[EB/OL].[2004-6-8]http://www.gmw.cn/03pindao/shuping/2004-06/08/content

_40539.htm.

[9] 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15] 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M].郑州: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