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陌生之美 2014年3期

陌生之美 2014年3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1 10:21:37
陌生之美 2014年3期
时间:2015-08-21 10:21:37     小编:

摘 要: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系列小说的鼻祖,《小镇畸人》则是他的代表作,其开篇便是《手》。本文运用认知诗学的原型偏离理论对《手》进行解读,可得知安德森在体裁、人物、情节和语言这四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偏离。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手》 畸人 原型偏离

一、引言

作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安德森勇敢地为小说探索新的题材,他把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精神层面,在《小镇畸人》中勾勒出一群“畸人”的心理。开篇小说《手》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情感交流障碍的故事,主人公飞翼・比德尔鲍姆(以下简称为飞翼)在温斯堡镇生活二十多年却始终无法融入小镇生活,无法摆脱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只能孤独地生寂寞地死。本文运用认知诗学的原型偏离理论对其进行解读,探讨安德森在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的独特性。

二、原型偏离理论概述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家在经典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指出所有具有某一相同特征的事物形成一个范畴,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没有核心和边缘之分,各范畴有自己界定清晰的边线。但经典范畴理论逐渐受到后来学者的挑战。维根斯坦(1953)通过对游戏范畴的研究,提出了“家族相似性”这一概念,即没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是所有“游戏”范畴共有的,但成员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各种相似点重叠交织的网络系统,或整体上、或细节上的相似,正如家族成员间在体形、相貌、性情等方面会相似。Berlin与Kay(1969)提出了另一个著名概念“焦点色”,指出人类对颜色的划分和颜色词的运用与客观外界环境和人类基本认知密切相关,并以焦点色为参照点来对颜色连续体进行切分和范畴化。随后Rosch(1975)用“原型”代替了“焦点”,且对十组范畴进行实验研究,证明“原型”是范畴中最典型的成员,可作为其他成员的“认知参照点”,进而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最容易被人感知和识别,而边缘的成员因偏离原型不被人熟知,反而具有独特性。偏离与语言有关,如语音、词汇或句法偏离等,同时也超越了语言层面,有题材和内容上的偏离、视角和结构上的偏离、话语和图示上的偏离。偏离作为一种打破规则、显示个性的有效途径,经常被作家采用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原型偏离理论是认知诗学上的一个重要视角。我们可以根据语言上原型,甚至超越语言层面去寻找作品出现的偏离现象,领略作品的独特之处。

三、“原型偏离”理论在《手》中的运用

《手》涉及了情欲这一自然主义惯常讨论的话题。在愚昧的小镇居民眼中,经常用手抚摸孩子们的飞翼具有同性恋倾向。但安德森并不是对性单纯的赤裸裸的描写,“情欲是人物意识世界里的一种骚扰力,促使人们冲出习俗的世界,终于和谋求个人的自由解放以及求索人生的真理互相合流,不复是单纯的情欲问题”{3}。安德森认为手是用来交流的,这是治愈飞翼孤独的良药,是使他走出压抑、寻求精神独立的力量。小说中还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索飞翼的孤独心灵。小说也采用“意识流”手法,因为飞翼的思维是不规则的、富于幻想且时空颠倒,他的思想是一个个被切割的片断,在心理流程中随机交织、糅合,使人觉得他是个幻游梦境的人。小说还包含了象征主义,“手”原本象征着爱与关怀,后来也被扭曲为同性恋的象征。因此,《手》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写作形式,它糅合了多种文学创作形式,形成了一种开创性的松散结构。

(二)人物偏离 塞米利安表示:“不朽的小说作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新的人物形象,创造出新的堂・吉诃德,新的哈姆雷特等。”{4}小说若要成功,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艺术中的一条基本法则便是永无止境的离经叛道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墨守成规,安德森采纳了这条法则,但他不似杰克・伦敦那么大胆以狗为主角创作了《野性的呼唤》,而是选择了折中方法,依然选择人却是“畸人”作为小说的主角,寓意深刻。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认知参照点,如人们最熟悉的知更鸟和麻雀都能很好地代表鸟这个范畴。同理可推,若以温斯堡镇的居民归为一个范畴,处于中心地位的原型应该是大多数举止正常的人,“畸人”明显偏离了原型,处于边缘之处。

恩格斯指出,人类通过手的劳动开始了对自然的统治,在每一个新的进展中扩大了眼界。同时劳动也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并让他们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5}农业、手工业便是随着劳动应运而生。人们同心协力,通过手来劳动并创造财富,手成为文化和财富象征,被看作这一时期的原型。但是,“原型样本会因为不同的社团、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而有较大的变化。……19世纪的汽车原型样本与今天的已大不相同,它们或许已成为今天的边缘成员”{6}。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被应用到生活中,取代手成为新的原型,手因而被边缘化。手失去劳动能力意味着人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再共同协作,而是互相猜疑,最终被机器异化了。疏离、孤独、缺乏爱和理解将人变成畸人,他们变为工业社会的边缘人物。生活在机器时代的飞翼坚持认为手可以帮助人抒发内心感情,传达他对人的关怀,他喜欢用手爱抚学生来表达他对学生们的关爱与期望。这种想法和行为明显偏离了当时的时代理念,因而被冠以同性恋的标签而成为畸人。这些举止怪异的畸人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了兴趣,追究其成为“畸人”的原因。安德森目睹了这一时期人们痛苦的经历,因而希望通过“畸人”这一特别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同时唤起人们对手工业文明的缅怀以及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假如小说中的主角变为正常人,读者的新鲜感也许不会这么强烈,勾不起他们的猎奇心,同样也不能使他们感受到当时工业文明对人们的伤害。

(三)情节偏离 小说包含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次序,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序;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是故事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排列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叙事时序则可以变化不定。”{7}作者通常会打乱事件的顺序再重新安排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故事时序属于顺叙,是人们所熟悉的,可作为认知参照点,因此是原型。倒叙或预叙的叙事时序则是有意把时间倒错来偏离人们的认知模式,属于非典型成员。

事时打乱了故事原有的编年顺序。作者在故事开端便指出老头的双手曾经是小镇的骄傲,采了无数草莓,但他的双手不是神经质地挪动,就是把他们隐藏在黑暗中或裤袋内。这给读者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头不敢伸手示人?难道这双手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这种疑问将促使读者急切了解下文,从而达到了作者用设置悬念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随后作者才追溯过去交代了老头古怪行为的原因。作品的最后的场景又回到了现在,此时老头不再藏着双手,而是突然把地上的面包屑往嘴里送。“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8}安德森把飞翼用手拾吃面包屑的动作比喻为信徒念佛珠,说明飞翼幡然醒悟,尽管曾因被人误会而把手藏起来,但他依然相信手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于是重新使用富于表情的巧手。安德森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缅怀旧时光,也许他本人就是旁人眼中的“畸人”。也许他曾像飞翼那样有过疑惑和困扰,也曾经收起自己对农业、手工业社会的眷恋而欢迎工业文明的到来,但最后发现自己依然无法接受工业化时期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美国社会,而是缅怀过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田园生活。飞翼的顿悟也是安德森的顿悟,充分表达了小说主题。倒叙的使用不仅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富于变化,还可以设置悬念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结果。顿悟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也让读者再次领悟到作者坚定的立场。

(四)句式偏离 “Stockwell提出,原型句子中的主语必须充当主题和施事者,但可以改变从句形式去实现与常规句式的偏离。”{9}“Greenberg对世界语言词序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语言是将主语置于宾语之前,主要词序按出现频率排列如下:SVO>SOV>VSO>VOS>OVS。前三种是主语先于宾语,处于中心地位,后两种将宾语置于前面,比较少见,是范畴的边缘成员。”{10}原型句子为了强调施事者,主语多置于句首,状语表示的信息是次要的,置于句尾。安德森却喜欢使用以介词开头的句式,尤其是With开头的句子。安德森也使用完全倒装句,甚至是不完整句。

地点状语置于句首的句子不仅避免了头重脚轻,并且让读者即刻清晰地了解到小说场景的转换或人物的移动轨迹。首段七句话中有三句是以地点状语开头的,首句“UPON THE HALF decayed veranda of a small frame house …”点出了小说发生的地点,破旧腐败的老房子,奠定了作品孤独悲凉的基调。第二句“Across a long field that had been seeded for clover…”,和第六句“Over the long field…”呈现给读者小镇独有的田野风景。安德森也喜欢用With开头的句子,全文共有九句这样的句子。With复合结构在句中表状态或说明背景情况,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发展状态。例如,“With George Willard,…he had formed something like a friendship.”强调了飞翼只与乔治一人交好,可见他的孤独。小说共出现两个倒装句。首段中“Over the long field came a thin girlish voice.…”表明老人在小镇并不德高望重,小姑娘都敢开他的玩笑,与做老师时的境遇截然不同。“Here and there went his hands, caressing the shoulders of the boys, playing about the tousled heads.”则表明他喜欢通过抚摸与学生交流。小说还有三句以频率开头的句子。首先是“For once he forgot the hands.”说明这是唯一一次飞翼忘记了手的

事情,想抚摸年轻的记者朋友。紧接着“Again he

raised the hands to caress the boy and then a look of horror swept over his face.”却表明他最终还是因恐惧而缩回双手。最后,“Again and again the fathers of the boys had talked of the hands.”给出了原因,孩子们的父亲反复谈论飞翼伸手抚摸这一动作具有同性恋的倾向并在骚扰孩子们。虽然这些倒装句和频率句不多,却不能忽视其重要性。我们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就可以得知关于老人的手的故事,安德森强调说明了手本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却被视为性骚扰,最终不敢以手示人这一过程。最后必须指出来的是小说中唯一一个不完整句,“And then the tragedy.”这句话仅有四个单词且无谓语,明显偏离了句子的原型。但正是因为句子的短小精悍,让人瞬间就注意到“悲剧”一词。这个“悲剧”既是指飞翼的悲剧――因用手抚摸学生被视为同性恋,同时这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手失去了劳动的能力,不再是表达爱的工具。

四、结语 原型偏离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质的学科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野。通过分析《手》中原型偏离技巧的运用,读者不仅发现舍伍德高超另类的写作技艺,还了解到飞翼的怪异的言行举止和孤独的内心,展现了工业文明对人的扭曲异化,以及由于爱的失落而导致现代人的精神荒芜。

{1}{9} Stockwell,Peter.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M].

Routledge, 2002: 33, 35.

{2} 张强:《浓缩人生的一瞬间: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

说艺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4} [美]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宋协立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7}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3―134页。

{8} 觉真:《佛珠漫谈》,《法音》2005年第9期,第26―34页。

参考文献:

[2] 张强.浓缩人生的一瞬间: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艺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美]舍伍德・安德森著.小镇畸人[M].吴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4] [美]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宋协立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5]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

[6]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8] 觉真.佛珠漫谈[J].法音,2005

(9):26-3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