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4 00:02:54
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24 00:02:54     小编: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声势,就是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和姿势来制造出不同的声响,比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以及捻指等。声势是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自己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进行节奏的训练,这个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挑战,不仅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

而律动指的是借助有律动的身体动作或者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律动教学是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良好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基于音乐本身进而不断创造律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借助自己喜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以此达到静动结合的目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中。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把身体当作乐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动作本身就带有节奏的能力,从最简单的行走到日常最基本的动作,都为节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素材。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欣赏课《阿细跳月》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聆听乐曲时,大部分的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然地动起来:有些同学或用脚掌或用脚跟不断地点地;有些同学的膝盖在弹跳;有些同学的手指不自觉地点着大腿;还有些同学不断在点头或是晃着脑袋,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音乐节奏感。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对节奏的表现比较收敛含蓄,如果是低段的学生,他们就会显得更加活跃更加自然并且毫无约束。

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及速度等音乐要素不由自主地通过身体动作积极地反映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本能,更可以唤起学生的音乐细胞,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节奏感。

例如,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的教学中,乐曲主题只有四个小节,每一个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只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组合非常简单明了:X X X X X X X X 我们可以结合口念节奏ti ti ti ta ti ti ta 预先熟悉节奏并在聆听乐曲时让学生捕捉这条节奏加入拍手拍腿的声势律动,使得音乐体验更加深刻,强化音乐记忆,培养敏锐的节奏感。

乐器的类型有很多,但是当我们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时,无形中就把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这样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到音乐所呈现的情感当中,深入理解作品,抓住音乐要素,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2、肢体与音乐结合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音乐审美,而审美主要就是建立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声势律动使得肢体与音乐相融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抓住音乐要素,利用多姿多样的律动方式来体验音乐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一般而言,活泼欢快的乐曲情感采用的音乐节奏速度较为明快,而相对的难过、悲伤等情绪就需要慢节奏来展现,代表内心的凝重与深沉。因此,我们在采取声势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作品的速度和情感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律动方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乐曲节奏,能变化出多种不同形式的声势律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音乐节拍来使用声势律动。如在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一课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音乐节奏做拍手和拍肩膀的声势律动来体验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在律动中掌握其强弱规律。

声势律动可以肢体与音乐有效结合,在音乐的速度、情感、节拍上变化出多种不同的律动方式。当然,我们还可以抓住音乐的旋律来进行声势律动,比如上行的音乐旋律可以使用身体从下往上倾的律动,而下行的旋律就可以让身体从上往下蹲。或者,我们可以用双手去体现旋律的流动。当学生在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声势律动时,无形中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深入品味音乐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心灵与意境相通提高学生表达音乐的能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新课标则要求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音乐课堂的始终。音乐审美指的不仅仅是欣赏音乐,更应该是心灵与音乐意境的合而为一并且能表达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在学习或聆听音乐时,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还有的学生在听到音乐的速度变快,力度变强,音乐情绪变得热烈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澎湃,个个激动得拍打起身边的同学。这一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表达音乐的本能,他们的内心是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波动的,然而要求学生端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聆听音乐却限制了他们想要表达音乐的那份冲动或者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去表达音乐的情感。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本能,对学生加以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灵与乐曲的意境相互融合,采用合适的声势律动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想融入到音乐意境当中,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威武的狮子从茂密的森林中出来,通过模仿狮子走路的动作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主题旋律的特点,促使学生品味音樂作品本身蕴含的韵味,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声势律动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把握机会将声势律动合理地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动静结合,愉快学习,主动学习,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着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解,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提升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