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 (1)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 (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28:22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 (1)
时间:2023-08-05 05:28:22     小编:

1 这里所说的美感是狭义的,指审美当下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的性质如何,

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综观有关美感的种种论述,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感性”一词在不同的作家那里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有关的美感讨论中,通常或指不假概念、

判断、推理的直接性(如克罗齐);或指视、听、触、嗅等感官的运用及其相关对象的外部可感性

质(如黑格尔);或指一种较低级的认识形式(如鲍姆嘉通);或指某种身体力量与生理感受(如

居约、马歇尔、桑塔亚那等);等等。美感与感性的关系也依上述理解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内容。在

把美感转到等同于主观快感上。休漠和博克可说开了风气之先。前者把美感视为一种“同情感”,

后者则视为“类似爱的情欲”. 他们的观点后继有人。弗洛伊德沿此方向走得更远。他断言:“美

感肯定是从性感这一领域中延伸出来的,对美的热爱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性感目的。对于性所

追求的对象来说,‘美’和‘吸引力’是它最重要最必备的特征。”○1 在这方面,D.H ,劳伦斯

也差不多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性欲和美原本浑然一体,就像火焰与火。美的东西既是激起性欲

的东西,那么很显然,引起的感受即美感也就是性感。然而,这种把美感直接等同于本能欲望和生

理快感的极端看法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承认它们只是美感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种因素。在中国当代美

学中,朱光潜先生十分强调生理性的“节奏感”在美感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区分了一般的快感

与美感。○2 然而也还有人特重美感的感性基础,坚持认为应从人的生理构造即肌体、感官与中枢

神经的活动方式中去把握美感的结构体系。○3

另一些美学家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把美感的性质划入感性,特别是归结为生理性的快

感或生物性的性欲,是看低了美感。美感应该是某种更高东西的表现。理性就是这种更高的东西。

但在不同的使用中,理性(the rational)也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学中,与理解相关的认知能力和

与实践相关的社会性为其基本含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美学界,大多都把美感看作认识的一种形

式。其中最突出的是蔡仪。蔡仪不否认美感有感性(快感)的成分,但却认为,“精神的基础活动

是认识,美感既是精神活动,那么显然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4 由于认识乃理性的基本内

容与功能,这就在总体上把美感划入了理性的范围。认美感为理性的并不限于中国。在西方,一般

说来,凡推崇理性的思想家们都易于主张美感是理性的或是强调它的理性方面。鲍姆嘉通早就提出

“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坚持认为“美感认识的根源无疑是在感性认识里面”,

都是把美感当作认识来看待的,虽说这种认识的级别较低。更有的(如Rother)甚至断言,“美只

能自理性去领略,而美所给予的愉快,亦非感觉的愉快。”○5 这就完全把美感划归到理性的范围

之内了。

但执于一端的毕竟不多,更多的是主张二者的某种统一。黑格尔是著名的理性主义者,但他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仍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如此,美感亦当如此。在当代中国,认为

美感是感性与理性之统一的不乏其人。最有代表性的可推李泽厚与高尔泰。应该承认。在对美感性

质的认定上,李泽厚在50年代多偏于认识论方面,尽管他提出了所谓的“美感二重性”(社会功利

性与个人直觉性)问题。因为他那时主张“从哲学认识论开始,也就是从分析解决客观与主观、存

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入手”来分析美感。○6 这一入思的角度决定了在其中呈现的美感必然基本上

是理性的。只是到了80年代,他才提出“积淀说”,重新解释了他原来的“美感二重性”. 按照这

种解释,美感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

共8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式”. ○7 这一解释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经典。迄今为止关于美感的理解大多都是在此框架中进行

的。美感是感性理性的统一,美感包含知觉、理解、情感和想象四种因素,这两点几乎被后来所有

的教科书重复着,鲜能出其窠臼。高尔泰也许是当代中国美学家中最具原创力的人之一。在他的理

解中,美感为一构造,包含两个方面:绝对活跃与开放的“感性动力”;相对静止与封闭的“理性

结构”. 前者是“作为动力因与未来相联系的”,后者是“作为结果与过去相联系的”. 美感虽不

离这两个方面,但本质上却是作为批判、扬弃“理性结构”的“感性动力”而存在的。这一点决定

了美感的“解放”功能。○8 虽说李、高二人在形式上都达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也有很大的

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李泽厚的“感性”指的多为人的直观感受,而高尔泰

的“感性”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价值取向的自然生命力。第二,在“感性”、“理性”两个因素中,

李强调的是二者的相互融合(积淀),高强调的则是二者的相互斗争(扬弃);李在美感中看重的

是作为社会历史之肯定成果的东西,而高在美感中看重的则是具有批判精神与否定能力的方面。

无论以上三种理解有何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都不出感性、理性的二元预设。这一预

设注定了美感永远也越不出它们的藩篱。

2 美感真的是这样的东西吗?

如果人性的全部内容只有感性、理性两维,那么,在它们的界域之内去探寻美感的性质就将是

完全正当的,而达到两者统一的观点无疑也将是最全面的。但是,如果人性的疆域伸展得比感性、

理性还远,而美感的性质碰巧又逸出二者之外,那又会怎样呢?

我们这里不再做人性的有无之辨,而径直指出:感性、理性确为人性的基本内容,但它们只是

人性的一个方面(现实性维度);此外还有一个方面,这就是灵性(the spiritual )。这是人性

的超越性维度。这两个维度是平列而非从属的:“灵性”不是“感性”、“理性”的升华或反映,

不能归并到“感性”、“理性”之中;“感性”、“理性”也不是“灵性”的放射或流溢,不能收

摄到“灵性”之中。

何谓“灵性”?正如“感性”、“理性”一样,“灵性”也是我们对于人的存在之某一方面的

概括与抽象。我们把“灵性”界定为人与“意义”打交道时所出示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处身状态。

但什么又是“意义”?这里所说的“意义”,不是语言学或语言哲学所说的“语义”即语词所

指的无形的观念;也不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那种组建世界的“意蕴”即事物凭之

得以展露和领会的因缘联络整体。这两种“意义”与我们所说的“意义”虽不无关联,但却不是同

一层次上的东西。我们所说的是一种“人生意义”,即人生在世特别有所依持(可靠、可慰、可乐

等)的那样一些存在状态。这一意义上的“意义”与前两种的区别可由下述情形见出:一个人说着

语言(诚诺着它的语义),也在作为因缘联络整体的世界中烦忙操持着(承诺着它的意蕴),却可

能仍感到他的生存是毫无意义的、空虚无聊的,仿佛还缺点什么。这个“什么”,多半就是可使一

个人兴致高昂或兴味索然并因而可使他的生活充实生辉或空虚暗淡的“意义”.

求意义与求生存乃是人生在世的两维。求生存指个人的存在与种族的延续。为此而又有求食

(或以求食为主)与求偶两种基本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

身的生产。对于这两种“生产”的重要性人们已经强调得够多了。然而,无论求生存的活动多么重

要,都不能取代人求意义的需要。人不能没有对物质和异性的需求;无之,人便不能存活。但人对

意义的需求也同样重要,甚至还更重要;无之,人即使活着,也空虚无聊。人可死于冻馁,也可死

共8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于意义的缺失。动物只求生存,而人赖以存活的还有意义。爱、友谊、游戏、审美(艺术)、道德

(修养)、信仰(理想)等等就是人求意义的基本方式。

就人主体方面的能力而言,人凭什么去求生存与生存的意义呢?

人求生存,主要凭“感性”和“理性”.

我们所谓“感性”(the sensual ),指的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需要和能力。一方面,

求生存的需要也就是欲望求其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欲求的基本手段也是感性(身体)能力。

这是人生而具有的能力。人为了生存,为了满足自己的感性欲求,首先要调动和发挥这方面的能力,

即运用自己的五官四肢去与外物打交道,由此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在此过程中,人的工具

也不过是人的感性能力的延伸和加强。我们所谓的“理性”,指的是人的心智能力。这种能力也是

自然赋予的,但却在社会历史的漫长运用过程中得到磨砺与增进。“理性”的基本功能在于认知和

规范。它需有一种黑格尔所说的“狡黠”本性,能发明出一系列的手段(中介)来弥补和增强感性

的不足。就人与外物打交道而言,如果说“感性”提供的是动力(双重意义上的),那么“理性”

提供的则是方法和中介。仅此而言,无论运用“感性”的实践和运用“理性”的认识有多大的差别,

都可视为同一求生存活动的两个互渗的环节。人类愈是蒙昧落后,就愈多地依赖人的“感性”(体

力)。反之,人类愈是开化进步,就愈多地依赖人的“理性”(脑力)。但无论轻重多寡,两者都

是人的谋生活动少不了的。

人求生存的意义,则主要靠“灵性”.

诚然,人在从事某些求意义的活动时也离不开“感性”和“理性。竞技要运用肢体,下棋要运

用头脑。艺术家在构思时要运用心智,创作时常常离不开身体方面的活动。然而,在意义求索及其

体验中,我们却主要不依靠这两种能力,这不是因为它们低贱,而是因为它们无能。因为这里发生

的不是”感性“与”材料“的实践关系、”理性“与”概念“的认知关系,而是:”灵性“与”意

义“的体证关系。”灵性“何在?不在血肉之躯;”意义“何在?不在物理、概念世界。但正是在

对”意义“的追求与体验中,我们才发现有”灵性“和”意义“这回事。二者所形成的,是虚化的、

形上的精神关系。这种关系既可在瞬间激活为”高峰体验“,也可转化为较为持久的个人信念。总

之,”灵性“乃是人与”意义“打交道的一种精神能力。正是凭藉它,我们才可能从形下生存转入

形上体验。才可能在事实世界发现价值,才可能在受必然支配的自然和社会中找到人的自由,才可

能使我们的有限存在获得在世的依傍和意义。

求生存与求意义是同时逆向的两种活动。“同时”是指这两种活动没有先后之分。不是说先须

求生存而后求意义,而是在求生存的同时就求着意义。以往的生存活动,无论多么原始艰辛,都有

求意义的活动交织其中;将来的意义追求,无论何等广泛深入,都须臾离不开求生存的活动。“逆

向”指的是:求生存的活动走在“出”的方向上,而求意义的活动则走在“归”的方向上。人若不

从自身走出去,以“感性”和“理性”的方式去与外物打交道,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但人若一

味远出,则又可能迷失其中而成为飘无所依的“游子”,意义追求与“灵性”体验就是引人归“家”

的途径。人有时有可能更多地行进在某一方向上,但相反的方向总是同时为人开放着。

3 在“感性”、“理性”和“灵性”中,美感的根扎在后者之中。作为“灵性”的一种表现,

美感不过是人归“家”时所产生的喜悦感。此种喜悦感正是一种意义感。

说美感是一种意义感,这是就其性质而言的。必须把性质与产生区别开来。美感的产生在外有

共8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诉请感官的感性形式(形、色、声等),在内有其心理状态和过程(感知、情感、理解、想象等)。

这些都可归于“此岸”(可由经验直接确知)的范围。而“性质”则指形上的“根据”. 美感虽是

在“此岸”中发生的,但其根据却在“灵性”活动的意义世界。这正如影子投在大 地上(形下事

实),但产生影子的光却来自天上(形上根据)一样。美感有其心理机制或过程,可以从心理学的

角度去加以描述。但是,如果把美感归结为实证性的审美心理学,那就误入歧途了。无论深入到情

感,深入到知觉,深入到无意识,都无法探到美感的底蕴;也无论以情感为中介,还是以想象为中

介来统摄其他心理因素,都难以揭示美感的性质。同样,美感的产生离不开对象诉诸感官的形式,

可以从对象的形式方面或从对象形式与人心的同构对应关系去研究美感发生的原因,但却不可把美

感归结为对象的感性形式。因为那样一来,美感就不是意义感而主要是一种形式感了,就不是自由

的、超越的而主要是被动的、反映的了。美感性质上是一种对意义的精神体验,而不是对形式的感

性观赏。它包含着后者但并不等于后者。对于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来说,再美的形式也激不起他的兴

趣。这就表明了形式感的背后还有更深的东西。

诚然,美感具有一种不假理智思考与逻辑推断的直接性。但在流行的理解中,美感之能如此,

是因为历史的“积淀”. 此种积淀使历史和社会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个人的东西,逻辑的东西转化为

直观的东西,即理性转变为“新感性”. 在此,美感的直觉性源于感性的直接性、感官的直接性。

而在我们的理解中,美感直觉性的来源主要是“灵性”. 灵性既是对意义的体认,就一定是直接的、

不假理智思考和逻辑推断的。思考和推断是智性的事而不是灵性的事。灵性的此种直接性很容易使

人把它误认为感性的直接性。感性直接性的内容是感性对象的存在同感性主体的欲求、兴趣、需要

等等(生存性的)之间的直接合拍,而灵性直接性的内容则是感性对象的形式同灵性“主体”(姑

借用这一概念)的价值关怀、意义祈向之间的直接相契。价值认同与意义体证,无须以理性思考与

逻辑判断为其中介。所以,尽管感性与灵性都有直接性的品质,但其背后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

有感性直接性的存在,它在审美中的作用也是次要的。

对直接性内涵的理解背后涉及到一个更深的问题,即美感到底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不少人

都确信美感是一种自由感。但若把美感的基本内涵理解为历史的、社会的、功利的亦即理性的东西,

那就很难说是自由的。此种性质的美感在骨子里是受动的、不自由的。被这样锁定在社会性上即理

性上的美感哪能是自由感?这不仅因为理性、社会性“是作为结果与过去相联系”,而且更因为它

们压根儿就是一种必然性。无论与过去相联系,还是与未来相联系,它们都滞留在“此岸”中,即

滞留在人与物、人与人打交道的谋生活动中。必须断然指出,无论在社会必然性(理性结构)中,

还是折回去,在自然必然性(感性动力)中,都探不到美感的根据和性质。美感的根是扎在人性的

那个超自然超社会的层面中的,亦即扎在灵性之中的。只埋头在感性、理性的土壤中去刨掘,而不

仰望天空,找到的只能是沉重的必然,而不是轻灵的自由。

4 由于美感是一种意义感,而意义只能在体验中存活,故对美感特征的认识首先须由对体验的

揭示开始。但要揭示体验的特征,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将之与非体验的方式作比较。非体验有哪些形

态呢?我们选取何种形态来做比较才是恰当的呢?前面已谈到人的感性和理性。这也是构成人性的

基本维度(现实性维度)。因此,只需把人和“对象”在意义体验与在这两种方式中的存在状态作

共8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比较就行了。人的感性运用有多种表现,但最通常的却是运用“体力”的实践活动;人的理性运用

也有多种表现,但最通常的却是运用“智力”的认识活动。它们不仅基本,而且重要,一向被视为

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我们就从与它们的比较开始。

(1 ) 以主客之间是否有距离为标准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上述三种活动,一眼便能见出:认

识、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之间存在着距离,而体验则无。为了得以认识,一方面需有认知主体的存

在,他方面需有可供认知的客体的存在。二者的关系是:客体须在主体之(面)前、之先,主体须

在客体之外、之后,即有一时空间距。在此,认知和认知对象处于二元相分和对峙的格局。这一格

局贯穿于认识活动的始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为了得以工作,一方面须有动作的主体,他方面须

有可供加工的客体。这里同样存在着时空间距。加工客体固然会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最终

形成的仍然是一个与主体相对的客体,无论这个客体是对主体本质力量的肯定还是否定也罢。相反,

体验却无此主客相分和对峙的情形。严格地说,体验者并不是清醒自持的主体,他因消融到意义之

中而失去主体身分(杜夫海纳称之为“亚主体”);体验的意义也并不是独立自主的对象,它因只

存活于体验者的感受之中而不具有客体身分(杜夫海纳称之为“亚客体”)。中国古典美学用“物

我不分”、“物我两忘”来指称这种交融状态。既是“不分”,何来主客身分的区别?既是“两忘”,

何来主客性质的贞认?这是一种“微尘中见大干,刹那中见终古”的超时空状态。当然,我们也可

诉诸理解和表达,而一当这样做,体验者便走出了他的体验。每当一种心情意绪已消失不在时,我

才知道我所处的状态。我反省到自己在片刻前是快乐或痛苦的、愉悦或忧郁的。这种反省便构成了

我对自己快乐或痛苦的知识。而“我感到欢乐最浓的时刻,乃是我对此知道得最少的时刻”(鲁一

土语)。这里的“知道”当然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2 )以人与对象的存在样态为标准若以此为标准,便可发现,人和对象在上述三种方式中的

存在样态是不同的。在实践方式中,一方面是人的“动力化”,他方面是对象的“工料化”. 人的

动力化,是说人为了得以作用于自然物,必须把自己采取为“身体”;对象的工料化,是说对象要

能成为上手操作的东西,必须相应地以“材料”或“资源”的形态出现。因为只有这样,两者的

“身分”才对等,才能发生操作关系。在此关系中,人是以作为一种自然力(劳力)作用于自然物

(实物)的方式把对象化归为己的。在此化归中,工具的采用也无改于这种关系的本质。而在认知

方式中,则一方面是人的“智性化”,他方面是对象的“概念化”. 人的智性化,是说人为了得以

思考对象,必须把自己采取为“头脑”;对象的概念化,是说对象要能成为可被认知的东西,必须

相应地变成由智性所规定的“概念”. 因为对象只有变成本质上直接是主体的东西,方能为思想所

把握。在此关系中,人是以作为一种抽象的能力(脑力)作用于思想物(概念或符号)的方式把对

象化归为己的。在此化归中,仪器的使用也无改于事情的本质。而在意义体验中,体验者既不是作

为“身体”也不是作为“头脑”而是作为“性灵”出现的,对象也既不是作为“材料”也不是作为

“概念”而是作为“意义”出现的。“性灵”何在?不在血肉之躯的某个部分;“意义”为何?不

是抽象僵死的概念符号。二者所形成的。既非实际操作的实践关系,也非抽象思辨的认识关系,而

是形上虚化的体悟关系。人们无法给出一个“意义”,也无法找出一个“性灵”,更无法把它们从

浑然一体的状态中截分为二。这是发生在灵魂中的事件。从外部动作甚至表情上,很难看出体验者

共8页: 5

论文出处(作者): 有何明显变化,更看不出它对外物有何作为和改变。但这种发生在精神中的历程不仅同样真实,而

且刻骨铭心。它们的一再发生,能够内化为某种较为持久稳定的信念。

(3 )以状态本身是否自足为标准在此,“自足”指的是为自身之故而存在。就主体的动作状

态而言,认识中的“看”、实践中的“做”,都还是达于某一有限目的的环节和手段。看是为了看

出什么(特征、规律),做则是为了做出什么(器具、产品)。这些“什么”,尚走在通向某一目

的的中途。看出的什么常需转化到“做”中去,而做出的什么又多半是为生存之“用”服务的。看

和做的成功,只是有限目的的实现,在对人的目的上尚还只是手段。○9 而体验则与此不同。意义

体验是驻留状态。它不仅不是手段,而且也不是有限目的。由于体验是从单纯生存返回到意义并在

意义领悟中驻留,因而是返回到人的目的的最后环节。在这个目的的背后再无别的目的了。如果说

人和对象是通过认识(看)和实践(做)而开始其分离性的远游即出“家”的,那么,经由对意义

的体验,人和对象又都回到了“家”. 这个“家”所意指的就是意义体验的驻留状态。体验者沉溺

其中,享受着某种欣悦的心情而别无他求。

通过上述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意义体验乃是这样一种感受状态:因其摆脱了单纯的谋生

需求,故是一种自由感;因其超越了主客对峙与分裂而表现为和谐感;因其从“出家”的飘泊中掉

头归返家园,故洋溢着喜悦感;因其驻留于意义之中而别无他求,故又是一种归宿感。人生在世,

烦忙操持,辛劳不已,唯于种种意义体验之中,方摆脱谋生的绢绊而感到报偿和慰藉。

5 以上,我们揭示了意义体验的一般特征。美感是一种意义体验,因而禀有意义体验的上述特

征。然而,美感自身的特点还未得到凸显,还须由此出发去探寻美感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曾说过,

爱、友谊、游戏、道德、信仰等等也是人求意义的一些专门形态。在这些形态中所获得的体验也是

意义体验。美感与在这些形态中所获得的意义体验有何分疏呢?

不必将审美体验与上述体验形式一一加以比较。只需从中挑选一种就行了。我们选择信仰。之

所以如此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爱与信任已经或多或少包含在审美体验之中了;游戏与审美相近,故

在其中所生的感受也类似美感;道德的情况比较复杂,○10不宜在这里展开,故存而不论。这样就

只剩下信仰,信仰不仅是人求意义的一种主导方式,而且它与审美同列于意义形态的较高等序,故

将之同审美比较是合适的。

何谓信仰?信仰是一种相信。但却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特别的相信。这个“特别”就在于:

不仅该相信是当事人努力建立起来的,而且还被他当作在世的基本依凭。信仰有种种。可根据所信

“对象”的不同而把信仰分为两类:世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世俗信仰的对象皆为世内之物:或是爱

情、金钱、权力,或是领袖、主义、民族。宗教信仰所笃信的一般则为世内所无的“神圣者”. 我

们选取宗教信仰及在其中产生的体验——宗教感——来作为比较的对象。

可在两方面作比较。第一,引发体验的对象。宗教感受的“对象”既然不是我们这个世内的东

西,故为神秘的(numinous)。神秘指的是陌生。但这个陌生的东西,并不是现在不认识而将来有

一天或许要碰到的东西。这个陌生的东西,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也碰不到的。它是一个“全然

相异者”(thewh011yother),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其次,宗教感受的“对象”也是无形的。无

形指的是虚无。不是说宗教感受的对象还能以某种看不见方式(如观念、意象)存在,而是说它根

本就不存在。任何拿世间事物来比拟它的做法,都不过是一种方便法门。无形同时也无限,因为有

共8页: 6

论文出处(作者): 形的东西必然也是有限的。若以这两点来比照审美感受的对象,那就正好相反。审美感受的对象绝

非神秘陌生的,而是我们这个世内的东西。即便也还存在着我们一时还弄不明白的事物和现象,那

也谈不上真正的神秘和不可知。我们这个世内的东西,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暂时陌生的,也无论是自

然的还是社会的,都必然是有形的、有限的。正因为有形、有限,故总能诉诸人的感官。“耳得之

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于是声色、形状便成为审美感受的主要对象。它们作为存在着的东西,

处于包括因果律在内的一般联系之中,一点也不神秘。第二,体验的情感质素与色调。与体验的对

象相一致,宗教感可说是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有两种基本色调。一是神秘严肃:由于宗教感受

的对象是神秘的,故所生的感受也是神秘的,充满了惊奇和恐惧;同时,又由于这种对象是神圣的,

故所生的感受也是无比严肃、无比崇敬的,不敢有半点放肆和亵渎。在宗教感受中,固然也可产生

某种福乐的感受。但这种感受,常常只是一个伴生性的因素,而且在性质和强度上都不同于单纯的

安慰、信托、爱的快悦这类自然情感。二是复杂冲突。宗教感受不仅包含多种情感因素,而且这些

因素大都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一方面是崇拜者在某个神圣者面前所生的颤颤兢兢、自惭形秽、卑

微渺小的感受;另一方面,尽管崇拜者胆怯万分、无比畏惧,但同时又总是情不自禁地转向它、投

入它、融入它,甚至还要使之变成他自身的东西。○11正是这种既感到拒斥又感到吸引、既有肯定

性的情感体验又有否定性的情感体验,构成了宗教感受的基本内容。人们也因此而用“敬”(respect)、

“畏”(awe )这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语,来指称这种特别的感受。审美感受则主要是一种愉悦感。

愉悦感是一种肯定的自然情感,“类似于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而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

○12审美者专注于美的对象,整个被形式吸引而鲜有拒斥的感觉。同时,审美感受也表现为一种轻

松、稳定的感受。它不像宗教感那样严肃,那样充满惊奇,也没有宗教感所特有的那种神秘。它带

有迷恋的成分,但又不如宗教感那样近乎迷狂与眩晕。它像五月骀荡的和风,在审美者的心间轻轻

吹拂;或如徐缓抒情的乐曲,调和优雅地鸣弹。它也涉及多种心理功能,如想象力、知解力等等,

但相对说来没有宗教感那样复杂,而且多半处于和谐的运作之中。审美感受总的色调大致如此。当

然,在骤然面对大海星空和峭崖悬瀑、金字塔和万里长城、莎土比亚的《李尔王》和贝多芬的《第

九交响曲》这类崇高对象时,由于审美者一时不易把这些具有强刺激的对象(鲍桑葵所谓“艰难的

美”)整合到自己的经验中来,也会引起情感的跌宕起伏(这时它与宗教感受有相似之处)。但正

如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人所指出的那样,经过心理结构的内在调整,最终亦可使动荡的心情归于

平和。这个调整过程同时也即是从迷惘到自信、从恐惧到安全、从压抑到伸张的转化过程。作为这

个过程的结果,最终呈现的,依然不是利害计较而是静观凝视,不是痛感而是快感。这种快感与那

种直接由优美事物(鲍桑葵所谓“平易的美”)引起的快感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的质素应该说还是

一种愉悦感。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看到: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审美感受所涉及的是我们这个世内的事物的形

式;就第二个方面而言,审美感受是一种愉悦和谐的自然情感。联系到前面对体验意义的分析,似

乎可以对美感作这样的界定:美感是人体验意义的一种方式,它通过驻留于事物的形式而暂时中止

了任何实践的或观念的兴趣,同时在人的心中产生出一种自由爽朗的愉悦之情。美感点燃了美。在

美感的火焰中,世界才诗意地(有意义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共8页: 7

论文出处(作者): 6 综上所述可知,一般人在解释美感性质时所取的路线大概是:从追问美感而切人对人性的解

释;人性由感性、理性两个方面构成;美感或为感性的,或为理性的,或为二者的统一;美感以心

理体验的形态出现,其性质应由心理因素的厘定(形下分析)来加以确定。这一路线始终是在“此

岸世界”的领域中进行的:由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到美感经验的心理学分析。

而我们的路线是:由追问美感而带出人对意义的求索与人性中的灵性维度;灵性是人与意义打

交道的能力和处身状态;美感虽不离现实事物的形式并以心理体验的形态出现,但本质上却是体验

意义的一种方式,故其性质应由对此体验的结构分析(形上分析)来加以确定。这一路线基本是在

超越的层面上进行的:从人的“彼岸性”(灵性)到审美感受的存在论分析。

我们相信,只有沿着后一条路线,才有可能对有关美感性质研究的一些基本结论作出令人满意

的解释:

美感是超越的,因为美感是一种意义感;美感是自由的,因为美感是在中止了实践的或认知的

兴趣(它们无非是求生活动的两个互渗的环节)之后产生出来的形式感;美感是创造的,因为美感

把意义赋予世界,使世界挣脱了只作为资源或概念存在的庸常状态;美感是直觉的,因为美感是灵

性对意义的直接体认,根本无需经由理智思考与逻辑推导;美感是愉悦的,因为美感是人在归“家”

时内心所洋溢的喜悦感。 艺出版社,1985年版。

[2] 朱光潜:《谈美书简》,第77-79 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3] 见汪济生:

,学林出版社,1984年。

[4] 见蔡仪:《新美学》,第3 章,载《美学论著初编》(上),第310 页,上海文艺出版杜,

1981年。

[5] 同上,第311 页。

t6] 李泽厚:《美学三题》,载《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8] 高尔泰:《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载《美是自由的象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年。

[9] 所谓“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即属此类目的。在此,目的的实现还不能证明其合理,其合理

性尚需由对人的目的之肯定与否来加以确定。就此而言,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倒是真理

(合人的目的性)才是检验实践的标准。

[10]若指旨在发挥维护社会现存秩序的那部分规范,则道德多属强制性的必然领域;若指那些

以人格锻炼和境界修养为目的的要求,则道德多属意义求索的领域。

[11]见R ·奥托:《论神圣》,第3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12]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第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成穷 学者 成都)

共8页: 8

论文出处(作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性灵之美与赤子之心
发布时间:2022-10-18
玉惧怕过度的雕琢/多一点是玉,少一点为王/玉。石头中的/王。这是李皓写《岫岩玉》中的一段。看到此诗,不免有一激灵的感觉,这是因为他捅开了一个我们有所感却无以言的事实,所以就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也证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快感不等于美感
发布时间:2023-02-28
我们总觉得要吃得更讲究、穿得更讲究、住得更讲究,跟美学的关系好像比较密切些,其实在行的讲究上,快感所指的主要是维持你自己身体的速度感。 现在你拥有高科技给你的各种速度的快感,“快感”这两个字其实是双关语,一方面是很快......
感恩是让心灵之美回到原地
发布时间:2015-08-21
不久前,家住休斯顿梨城的艾德・登茨勒收到一张让他颇感纳闷的明信片。 这位88岁二战老兵,1944年随美军著名的志愿军部队麦利尔突击队参加过缅甸战役,1945年又服役于中国战区作战部队。但他并不明白为什么会于60多年后突然来了这......
4款夏季美食吃出性感身材
发布时间:2023-03-28
减肥食谱是想减肥又不想运动的美眉们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各位美眉推荐几款必备夏季减肥食谱,保证让你在这个夏天里吃出好身材。 桂圆红枣红豆汤 材料:红豆,桂圆肉,红枣,糖。 做法:第一步,红豆、红枣用冷水泡开。 第......
让阅读重现灵性与俊美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本文试从以下方面:入境悟情,感知美;含英咀华,品析美;真情诵读,体悟美。阐述教师如何让阅读重现她本来的......
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发布时间:2013-12-18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
音乐的审美和创作者的灵感状态
发布时间:2023-03-12
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当音乐通过人的听觉时,人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感情倾入到或柔美或甜蜜或忧郁的音乐之中,这个过程中,人的精神会得到锤炼。音乐能够激荡人的精神及灵魂,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中往往能够表达现实人性,是乐音按照美的形式的流动,而美这种形式是在艺术家们的创造中产生的,文章就音乐审美与艺术创作者的灵感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一、艺术创作与审美感染性黑格尔曾说,有才能的.........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形象曾经作为西方 现代 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内容提要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发布时间:2022-10-12
关键词 科学美 和谐 美感 科学鉴赏力 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在美学教科书中,科学美要么被置于视野之外不予理睬,要么被囊括在社会美中一笔带过。实际上......
危险的美感
发布时间:2015-08-21
如果有什么能够永恒,那便是消失。 ――题记 我想去看日落。 我想看太阳慢慢下坠,下坠,隐没在暮色笼罩的平原之中;我想看光线如何被吞噬掉;我想沉浸在黑暗里,回想并讶异着刚刚存在过的魅惑而奇异的光。 我坐在车里等着刚......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发布时间:2023-07-18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关键词 科学美 和谐 美感 科学鉴赏力 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在美学教......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三感”——语感、情感、美感
发布时间:2022-11-17
"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围绕“听说读写”,教师反复的教,学生学会得很少;一道题目,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还是不会。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
旅途的美感
发布时间:2015-08-28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里提到,发现火车旅途中的女人穿着白衫低头翻书的情形,相当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隔岸观雾的迷离之美。他说女人在旅途中完全是另外一面,只能被陌生人欣赏到。我几乎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忽略了女人的年龄,......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发布时间:2023-04-09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谈科学美及其美感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关键词 科学美 和谐 美感 科学鉴赏力 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
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
发布时间:2023-02-04
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 【摘 要】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关键一环,而缺乏对美术传统文化的感悟往往是提升审美理解力的瓶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美术传统文化两个维度丰富知识积累,继而用想象力......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2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2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2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 2 关键词 科学美 和谐 美感 科学鉴赏力 将美的难以数计的表现形态类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似乎已成定论。这种分类忽视了异态纷呈的科学美。在......
感受欧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感受欧美文化 “我的”真是我的吗? 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日常生活中张口闭口免不了说“我的书”、“你的家”这类再普通不过的句子。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表明了人或物的所属关系。如果涉及的对象既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则......
简析设计美感
发布时间:2023-05-20
设计美学是美学原理应用于设计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在国内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我国的设计事业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与蓬勃发展的设计实践相比,设计理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与设计相关的美学研究更是不足。笔者曾经指出设计美学......
流动性与疏离感
发布时间:2023-05-15
电影与城市之间有着多元而复杂的关系。自从电影出现后,城市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以及处于中心性的地位,是乡村所不能及的。城市在电影中有时不仅仅是一个场景,更经常的则是一位隐身的主角。城市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城市化带来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变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与农业社会迥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体验,同样也带来人类在思想认知上巨大的变化。当电影这个现代文明的产物出现后,电影就将注视的目光对准了城市,使得它与2.........
灵感的源泉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一般人会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是灵感的一闪念,只有天才受到这种一闪念的启迪后才会创造出崭新的作品。然而,建筑设计并不是只有天才才会做,也不是与实际相脱离,更不是灵感的一闪念。建筑设计是专注于过去经验,构想......
做有美感的教师
发布时间:2023-03-26
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告诉我们: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读完此书,我对美有了新的看法,也对教师与美有了一些想法。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发现美、传播美、培育美的责任,但前提条件――教师首先得是一个具有美感的人。教学技能美起来教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也是一门蕴含美的艺术。如果“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萦绕于心际而终生难忘.........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解析
发布时间:2022-07-27
摘要:美术属于小学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期间,教师往往忽视情感教育融入,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美术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向外界传递情感的载体。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传统形式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为性感加冕
发布时间:2015-09-06
“36-25-36”。不知道从何时起,斯嘉丽・约翰逊的三围成了大伙儿津津乐道的话题。从童星到女神,用丰满的胸部来证明成长,这是当年“玉婆”伊丽莎白・泰勒实践成功的案例。后来的孩子一一仿效,成功的却为数寥寥。德鲁・巴里摩尔甚至......
以感性教育为主的美学课程教学范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要】作为感性学的美学,在我国的人文学科中有其特殊性,依据其学科特性,要有对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文章从三个方面予以了论述,以感性体验作为学习的元点,以立体课堂的建立为其实现手段,最终通过审美实践达到审美教育作为其归宿。【关键词】高峰体验立体课堂感性实践美学美学这门学科成立的最原始意义便是“感性学”,以弥补、修正当时理性主义至上、理性主义泛滥的时代风气。实践证明,理性主义并非当初人们乐观预见的那样.........
浅谈袖舞的审美感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袖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洗礼,不但没有被人们所遗忘反而沉淀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袖舞的独特美感在于它柔美不失力量、简单不失华美、宜动宜静,既不夸张浮华,又不失舞蹈本身的内涵。袖舞的历史悠久,随着时......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9
《 音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 教育 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艺术 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
研究把美的情感带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4-08-10
 语文课堂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相机诱发,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断积累,不断牵引,不断磨.........
浅谈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及审美主体的经历相关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审美活动因不同的审美主体以及不同的审美对象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造成审美感受不同的原因,即探讨审美感受与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造成其能动作用差异的个人经历因素以及与审美客体本身不同特性间的关系。......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2-28
内容提要 本文揭示了人们长期忽视科学美的主要原因,论述了科学美的本质特征:1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予反映自然界的和谐;2科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建筑于自然美的基础之上,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感
发布时间:2022-12-31
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从“局外人”变为“局内人”。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会像美国家长那样‘不谦虚’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如果孩子学习有问题,他们往往首先认定是......
浅析奢侈品牌的历史感与文化性特质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奢侈品牌是奢侈品的标志与象征。奢侈品牌有区别于普通品牌的许多特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历史感和文化性特质。本文阐述了纵横贯穿于奢侈品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构成奢侈品牌核心价值的历史感与文化性两大要素的涵义和作用,......
有感美国课堂教学智慧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般来说,我们的教育是一种“去问题”教育,而美国的教育是“发现问题”教育。换句话说是发现问题教学,即教导提出新问题。 一、注重师生对话,强调学生参与 例如,美国版与中国版《灰姑娘》课文讲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1)
发布时间:2013-12-17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
美感教育对道德品质培育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一、借助自然美对大学生的道德性情陶冶自然景观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以其“造化钟神秀”的自然美,不仅给人以游览的审美愉悦,同时在高校教育中运用它,还给大学生以丰富的审美领悟内容,陶冶大学生的性情,净化大学生的感情,开阔大学生的心胸,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在大学生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中具有更高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欣赏自然美,可以给大学生以审美享受和熏陶,激发大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发展和.........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2-11-04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 摘要 感性诉求广告是现代商业广告策略中的一把利剑,本文阐述了现代感性诉求广告的形成、创作的新思维及其应遵守的一般原则,以期在......
审美理想统照下的“感受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关于文学发展的理论研究,大都沿着文学他律与自律两个维度展开。但他律与自律的发展并非孤立的而是有一定中介在其中发挥着纽带作用。本文将文学发展他律、自律的中介运行机制定位在审美理想统照下的“感受与表现”活动中。审美......
理性课堂中的感性渗透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新课改倡导教学应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方式。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贯穿于高中数学整体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鉴于此,通过对情感教育的......
带着数学的眼光感受美
发布时间:2023-06-12
初到巴黎的人大多想领略一下卢浮宫的风采,卢浮官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塞纳河有岸、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在1793年8月10日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感受美,发现美。用美来愉悦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愉快的渡过每一天。我们应该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得美。我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来白大白然的白然美,我们还要学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发现美。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和......
《枫恋壶》的文化情感之美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紫砂壶有造型的气度和特色,《枫恋壶》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呈现出了其特有的精、气、神,妙趣所在。《枫恋壶》壶身圆润光滑,泥料澄红,紫砂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壶身艺术气息浓厚,壶嘴、壶把自然胥出,装饰唯美,壶把飞把造型......
电影审美为何需要“痛感”
发布时间:2017-03-08
《路边野餐》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又接近“白描”的迥异世界。在影评人的眼中,导演毕赣是从塔尔可夫斯基、侯孝贤、贾樟柯、安哲罗普洛斯等写实主义大师处汲取了艺术的养分,而他的《路边野餐》则是一部......
“春运”·美国 回家过感恩节
发布时间:2023-03-26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被誉为民族大迁徙。其实“春运”不仅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一样存在。毕竟,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古今中外都有的情感。 在美国人看来,临近年底的......
感悟美术教学中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2-10-10
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效课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的教学形式逐步发生了改变,许多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等都在不断地提高,这对美术课堂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要求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
浅谈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和运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4
" 论文关键词:健美操 美感 运动价值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从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和它的运动价值来详述。运动者在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在欢乐中舞蹈、健身。健美操运动在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方面......
来自大自然的灵感
发布时间:2015-09-16
犰狳背包 还记得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的吉祥物犰狳吗?犰狳背上的甲壳坚硬而灵活,不仅可以保护犰狳不受侵害,还能确保它行动自如、身手敏捷。设计师从中得到灵感,设计了这款别出心裁的背包,既牢固又灵活。 子弹头列车 日本的......
在美术教育中收获个性与美
发布时间:2023-01-01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美术教育能促进个性发展现代心理学家一般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个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个性不是生来就有,而是与后天教育环境的熏染密不可分的。艺术存异,这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美术的个性化特征表现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心理趋向、表达欲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个性差异。事实上,人无论身体、心理、学识和经验上都存在着.........
主流审美意识下的女性美及女性审美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男人规范着文明,规范着世界同时也规范着女性;男人对女性的规范和引导使自己和女人都相信男性统治女性合乎天理;本文从男性和女性双重视角,来探寻主流意识下的女性美和女性审美。 【关键词】主流审美意识;女性美;男性......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图案造型的审美特性释解 更多 精品源自 3 e d u 试 题 因拙出古、因古出简的审美特征 (一)因拙出古......
感受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美
发布时间:2022-12-21
感受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美 感受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美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感受动画片《白雪公主》的美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一、故事情节简洁 《白雪公......
爱是完美感觉的最高境界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大卫・马肯兹执导的影片《完美感觉》将人们在失去了所有感觉之后拥有的另外一种完美感觉诠释得淋漓尽致。人类退化了感官却增进了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文明似乎到达了一种新的境界。 ......
1976年:美国“猪流感疫苗事件”
发布时间:2023-03-06
1976年:美国“猪流感疫苗事件” 1976年1月,迪克斯堡(美国陆军在新泽西的一个训练中心)一个新入伍的士兵戴维·刘易斯患“猪流感”不治身亡。 1976年3月13日,疾病控制中心(CDC)主任戴维·森瑟尔向国会提交报告,申请拨款......
试析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发布时间:2023-07-12
"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应给人以美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从凝练、形象、节奏、幽默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
绘画的创作灵感与艺术展现
发布时间:2023-03-07
本文首先论述了绘画创作灵感的源泉,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底蕴;来源于勤奋;来源于独立思考;来源于个性。其次描绘了本人对灵感的一些看法和自身体会。最后论述了绘画的展现以及灵感与艺术展现技法的关联。笔者认为绘画表现技......
解读美丽心灵,走进童心世界
发布时间:2022-08-11
朱永新教授说:“教师是导师、导游、学生、良伴,绝不是师生关系的主宰者。”因此,教师要亲近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对话、进行交流、进行沟通,教师只有解读学生心灵,走进童心世界,才能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点燃智慧烛光,......
美国室内设计装饰业随感
发布时间:2022-12-14
美国室内设计装饰业随感 美国室内设计装饰业随感 美国室内设计装饰业随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WTO也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进入中国,国外装饰行业也会象其它行业一样大举抢滩中国最后一块沃土。博大而古老的......
寻找现代汉语的音韵美感
发布时间:2023-01-31
寻找现代汉语的音韵美感 诗和歌原本是一回事,互相不分。可是歌唱和表演依赖天赋及训练,不太容易。相比而言,说话和阅读要简单得多。因此,诗逐渐独立出来,不再依赖音色、旋律和肢体语言,而只用语言来展示语言的魅力。诗与歌分离是诗......
论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02
1前言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与其他艺术不同,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通过这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们的美学趣味,陶冶道德情操,净化思想......
分析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
发布时间:2017-01-29
伴随我国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教师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音乐作为艺术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提升其美感修养, 使其对音乐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特别是琵琶教学......
新生儿易发的5大感染性疾病
发布时间:2023-01-14
新生儿时期,身体脏器比较娇嫩,免疫机能不健全,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从皮肤、黏膜、脐带残端、呼吸道、消化道等处侵入体内,造成新生儿感染。 哪些途径导致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途径主要有: 宫内感染: 孕妈咪被病毒或细......
关于纤维艺术美感的拓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纤维作为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从表现上还是空间的装饰性上,都无法摆脱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各种纤维材料的产生和运用,也促使了纤维艺术向着更为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向。 [......
论舞蹈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6-02
1前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综合艺术,它是集音乐、舞蹈于一体的项目,通过人体的韵律美和形体美来展现美感。舞蹈的动作来自于生活,是通过一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现今的舞蹈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技术技巧的训......
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22-11-26
竹笛演奏中音色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竹笛演奏艺术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在单音的天地里追求变化,音色作为基本元素,就成为竹笛演奏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但仅有好的音色是不够的,演奏者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
论超感性世界的起源与终结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理性与神话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因此理性的超感性世界史可以追溯到神话时期。由于理性的核心被解读为“自我持存”,即为了实现永恒的存在而进行自我束缚与自我异化,所以超感性世界......
日本女性文学的审美特质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日本女性文学在日本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性作家用自己的笔触呈现出了日本女性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历史轨迹的变化。紫式部、藤原道纲之母、靠谝灰丁⑿灰熬ё印⒐本百合子等都是日本女......
对于“新感性”的艺术之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对于“新感性”的艺术之路的发展 对于“新感性”的艺术之路的发展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于“新感性”的艺术之路的发展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 u 教育网 1.“新感性”的孕......
美学的守望和现代性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 钱德湘是上世纪80年从湖南走向中国画坛的一位油画家。他的成名作《木栅栏》《熟透的玉米》《揽月》等,即以现代性风格的写实主义表达语言而为美术界所关注。和当时很多引人注目的油画作品比较,他的作品已经显示出了成熟的品质和有......
从归属感角度谈大学生责任感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6-01-27
摘 要: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教育探索的新课题,责任心、责任感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责任感的缺乏归根到底是缺乏归属感,从归属感的角度看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文章从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
艺术的唯美诗性与生活实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牟森对戏剧“彼岸”的渴望是有目共睹的。而正是因为这种渴望与理想主义精英情结产生共鸣,才使得牟森的戏剧充满了“先锋”的意味。 就这样,年轻的牟森带着这份选择,这份渴望上路了。他像许多艺术青年一样的,把艺术、把戏剧当作......
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发布时间:2023-04-27
自然形态赋予陶艺创作的灵感 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形态,所谓的自然形态,通俗的说就是在大自然中遵循自然法则,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东西。自然形态给与我们陶艺创作很多的灵感。看起来相对静止的,客观存在于大自然中,能......
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10
1体育舞蹈美感元素之健康美 体育舞蹈运动是集运动员身姿的柔和、舞步的轻盈以及其矫健之美而融合为一体的。体育舞蹈集艺术与体育锻炼为一身,所以其舞蹈步伐是以体育锻炼为基,以舞蹈的艺术形态美为准,其步伐主要包括有幅度较大的......
水之灵动与雪之纯美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作家沈从文在《边城》里通过对“水”这一意象的描述,体现出的是一种清新自然之美,同时传达出中国道家哲学和生命感悟,欲表达作家的对爱情和命运悲剧的顺从的人生观;而在《雪国》中;作家川端康成通过“雪”这一意象,彰显出的......
“自由女性的情感束缚”
发布时间:2022-10-18
摘 要:多丽丝・莱辛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的女作家之一,以其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以及对创作结构的革新而享誉文坛。《金色笔记》作为她的代表作,是一部包裹在独特结构形式之下的旷世巨著,它反映了处于五十年代英国社会的人们......
《理智与情感》:女性、爱情与生命选择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李安导演的影片《理智与情感》改编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长篇作品。李安以独特的东方视角,延展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空间。影片向观众展现了两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1-22
音乐是用音响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细腻情感的艺术。音乐音响通过人耳刺激大脑,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情绪,因而人耳对音乐音响的接受能力便是音乐欣赏者需要培养的。当然,一个音乐鉴赏行家少不了父母赋予的一副善于辨音的耳朵,但即使是一副异......
英美文学论文:《简·爱》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简·爱》的观后感 英美文学论文,欢迎浏览! 总结:英美文学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之感悟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手工教学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通过大量手工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手眼配合的协调能力,并与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关键词: 美术课 手工 教学感悟 手工制作,......
小议舞蹈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8-08
多彩的文化艺术逐步被大众所重视, 人们对舞蹈的欣赏水平能力随之不断提高, 对舞蹈表演的评判也越发专业, 而美是人们衡量舞蹈表演水平高低的一个统一标准。舞蹈中的美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在舞蹈表演中,高超的技艺不能代表......
抽象派油画思感的美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07
摘 要:抽象派的油画创作方式是现代绘画流派的一种,按照美术理论来说抽象派油画艺术更加注重通过自己的意象创造出介乎梦幻和现实之间的作品,组织多种绘画艺术元素将自己的精神思感充分的汇聚当中,达到景物抒发意境的目的;但是综合......
浅谈平凡中蕴含的美感力量
发布时间:2023-02-07
有多少艺术作品就有多少对生命形式的解读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早已成为艺术家的共识。在于子淇的画作《海之愿》中,我们看到的是平凡之中投射了浓情的形象两位身着独特风格服饰的惠安女子整理......
思辩与感悟——浅谈关于“美学”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3
"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美学;理性思辩;感悟;审美人生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使理论思辩与感悟相结合、在美学教学中贯穿审......
解密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紧跟中国梦重寻幸福感的脚步,从幸福感基本含义入手,就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分析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原因。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最大因素是居民的生活状况。毋庸置疑,居民幸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变。在此基础之上,......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之美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时,产品设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因为设计师......
好作文要给人以思想的美感
发布时间:2022-09-08
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东南大学出版社、凤凰美术出版社、中小学自主学习网所发起的“名师点拨杯”江苏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总决赛日前落下了帷幕。比赛不乏上乘精彩之作,更展现了来自全省200多名选手的才华与风采,但也暴......
复古女郎的性感外衣
发布时间:2015-08-21
把平时见不得光的情趣商品摆上台面来推广,马佳佳获得了成功。借由大学生口耳相传的影响力和社交媒体的强大渗透,马佳佳和她的店很快就火了。 “每天傍晚,店门口排着的队都很长。”马佳佳说。 冯仑曾提到:我们的性生活被一个90后......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审美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19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也就决定了朗读教学是语......
广告情感创意中的审美心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广告情感创意与美学心理学相结合,用情感来打动消费者,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与广告情感产生共鸣,认同广告并且购买产品和服务,以此来促进消费,从而更好的实现广告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广告;情感创意;审美心理 创意......
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美感培育
发布时间:2022-09-08
1.加强对学生美感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广大教师朋友应该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性所在,注意自身教学对学生“美感”认识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系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改变当今的教学现......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美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 美感教育 论文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职高的学生是屡次考试中成绩上的失败者,心理上的颓废者。失败再不可能是他们的“成功之母”,多次失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学习缺乏最起码的信心,对考试更是充满着......
中国民歌合唱作品的情感美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合唱艺术在中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中国民歌合唱,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新发展,它作为一种合唱形态以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吸引着人们。 【关键词】民歌合唱;情感美;合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