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谈声乐今后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谈声乐今后的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4:53:15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谈声乐今后的发展
时间:2023-08-05 04:53:15     小编:

摘要: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发展而来,近两百年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雄关漫道,踽踽独行。本文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概况、简单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史并剖析了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必须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并重,希望能够同时予读者和自己以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近现代;声乐艺术;创新;发展

声乐和器乐相对,是用人声传递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学者们对近现代的定义微有分歧,在此可认为1840年至1919年为近代,1919年至今为现代。近现代声乐艺术以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为基础,是在动荡的社会现实环境和社会政治纷争中得以产生、传播、演变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本文针对中国声乐艺术展开了研究。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概况

我国古代传统声乐艺术中存在着多种不同艺术水平的歌曲形式,《诗经》和《楚辞》就是早期的最杰出代表。古代声乐取材于民间,与民歌类似,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中的男耕女织生活,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与人类并肩同行,直至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和西域的往来频繁,声乐艺术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乐种、新乐器、新唱法和新的表演形式传入了中原。比如说琴歌,以琴相和,且弹且唱,代表作有传说嵇康梦中受赠的《广陵散》和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又比如,吴歌、西曲,是南北方民间音乐的总称,代表作有《子夜歌》和《乌夜啼》。从这以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更加多样,出现了杂剧、南戏等艺术形式。

二、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发展史

(一)西方声乐的传入

1840年,英国侵略者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用坚兵利炮轰开了我国国门。西方侵略者长驱直入,与其同时进入中国的还有早期的西方传教士。为了达成有效传播基督教思想的目的,教会学校开始教授音乐,中国儿童开始习得西方声乐的发声方式和乐谱,他们经常演唱的歌曲有《哈利路亚》、《平安夜》和《圣歌》等曲目。西方声乐的传入使中国人逐渐接受了另一种歌唱方式,改变了固有的歌唱理念,但是由于歌唱的语言多为外语,歌唱地点多为教堂和宫殿,此时西方声乐的传唱度并不高。

(二)学堂乐歌的启蒙

学堂乐歌是现代人对随着新式学堂音乐活动而产生的唱歌文化的特殊称谓。学堂乐歌对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启蒙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唱歌内容。清末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是救亡图存,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的内容转为了音乐本该具有的美育功能和教化功能。其二,唱歌形式。独唱、合唱、齐唱、小组唱和表演唱等形式得到推广。其三,唱歌方法。“宜以声乐为基础,以器乐为伴奏”。

(三)声乐演唱的实践

群众性声乐歌唱活动的实践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有力推动。救亡歌曲在抗战时期是文化战线中一道钢铁屏障。假以我们今日的眼光来看,抗战歌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声乐艺术,但确实就是这样一项歌唱活动将声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和实践高度。《保卫祖国》、《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咏的演唱者逾千人,观众数万人。敌后的演唱实践活动在民众教育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鼓舞了民众和军队的信心和战斗力,为抗战的最后胜利贡献了力量。

(四)流行歌曲的产生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早期中国流行歌曲的产生过程中,中国大多数地区虽还处于沦陷状态,在上海各国租界中仍存在一批享乐主义的人们,百老汇音乐、好莱坞的歌舞片大量涌入中国。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聚集中一大批流行歌星。“金嗓子”周璇的《马路天使》、《天涯歌女》等使其名声大噪,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三、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一)民族性

民族性来自于某一民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生生不息、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民族性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去芜存菁,在文化中挖掘,在历史中继承,在发展中扬弃。民族性的发展仅仅继承和扬弃还不够,还要在世界各国的各个声乐流派中借鉴演唱方法和表现形式,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唱出民族声音和民族气派。

(二)科学性

声乐艺术的科学性不是严格按照西方的美声方式来进行训练,而是深入研究我国的古曲、民歌、曲艺,继承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科学部分,借鉴传统声乐艺术和西方声乐艺术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训练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性,针对学生的演唱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在体现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色彩。

(三)艺术性

声乐艺术是人声演唱的表演艺术,其艺术性“声、情、字、表、味、养、象”七字缺一不可,也涵盖了声乐艺术演唱的方方面面。“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吐字”是表演者的基本功,“表演”与歌唱相辅相成,“味道”是个人特色,“修养”是个人素养,“形象”是表演的必要条件。

(四)时代性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从前文中国传统声乐的发展概况和近现代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推进而不断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不断更新和发展。声乐艺术在与新的时代产物的结合过程中,既要发挥其本体优势,还要兼顾新时代听众审美方式的转变和自身不断做出超越时代的审美创造。

四、结语

求学永无止境,对艺术的探索也永远没有尽头。近现代以来,我国的声乐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中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我们唯有继续努力,不断上下而求索,在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发展中看到不足,在前进中不断完善,才能使中国声乐艺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真正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陈君凡.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萌芽和古歌时代[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04).

[2]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

[3]陈可可.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大众文艺,2017.

[4]畅萍.将“传承”与“借鉴”有机融合[N].运城日报,20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