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的研究及思考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的研究及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7 18:43:31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迁移意愿的研究及思考
时间:2015-08-17 18:43:31     小编:

摘要:基于农民迁移意愿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民支持或响应城镇化建设。吸引农民迁移的主要因素为子女教育的改善及收入提高,影响农民迁移的因素是失去土地保障和进城风险。应重点加强对小城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公共政策的配套和扶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农民迁移 意愿 城镇化

0 引言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真正的推动主体还是大量的城乡农民,农民对进入城市的热情和意愿对于未来的城镇化进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 农民迁移行为分析

农民迁移主要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引起的农民迁移,一般来说多数农民从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迁移。总体上,年龄结构偏小、受教育程度高、已有一定非农工作经历的农民家庭更愿意迁移进城市[1]。

2 影响农民迁移决策的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把迁移行为作为个人的经济投资过程来看待的,当收益大于成本后,追求利益的动机就会吸引人们向高收入地区迁移。假如,一个劳动力预期从i地区迁往j地区可能在那里工作T年,其迁移决策模型可表示为:PV=■■-C

如果迁移的净现值大于零,则会发生实际的迁移行为;如果迁移的净现值小于零,则不会发生实际的迁移行为。因此,理性迁移者在做出迁移决策时会比较其预期收益和迁移成本。

2.1 迁移的直接成本 第一,所产生的直接花销,例如办理务工证明、健康证、职业资格证等费用;若从事生产经营如开小卖部、贩卖肉菜的还有工商管理费用及各种名目众多的收费。其次,城市的生活指数高,在农村,居住不构成生存压力,饮食等方面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性的,但在城市高额的购房费或租房费及日常的开支能占他们大多数的务工收入。但是,由于户籍和保障制度等原因,使得迁移农民无法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费用等。

2.2 迁移的风险成本 第一,由于务工人员的就业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可直接导致失业风险增加,而迁移农民在城市中无任何保障,失业就构成了一种颇具威胁性的风险;第二,心理因素,面对新环境,需要经历一个“融合”过程,处在迁移中的农民要面临住房,子女入托、上学,老人照顾等难题,这些压力会给迁移农民带来一定的心理成本。

3 农民迁移意愿统计分析

3.1 样本统计描述 本研究数据来自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其中,350份问卷对有务工经验的农民,50份问卷对农村常住居民。本次调研问卷全部回收,经整理,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1.5%。(表1)

在愿意迁移的农民中,40.8%愿意迁往省级大城市,22.6%愿意迁向县城,9.3%愿意迁向城镇。愿意迁移的农民最主要是基于子女接受良好教育(81.7%)考虑最多,其次是能获得最大收入(40.3%)。

4 结论和对策

4.1 结论分析 根据样本得知:①越靠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民越不想进城,且对政府有抵触心理[3];②普通中小城市的城市户口所附加的利益不足以吸引农民进城生活;③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民进城意愿较高;④农民进城对于住房以及工作仍然是其主要忧虑因素。

4.2 对策建议 在陕西366位农民的调查中,农民的迁移意愿考虑因素主要是为子女收到良好教育而愿意迁移,而不愿意迁移的农民最主要基于农村的失去土地保障和进城的风险,难以享受基本的保障。基于以上因素,提出以下建议:①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不发达地区城镇建设,农村的城镇化重点不在迁移,而应重视自身城镇化转化,重视公共政策的配套,完善社会保障,例如:设置医疗机构、增加娱乐设施、方便子女入学等[4]。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吸引其他地区农村人口的流入,形成聚集效应[5]。②城镇化的推进,必然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建立劳务市场,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劳动力输出。吸引劳动力向发达城市推进,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系列化的工作及各方面配合,解决农民迁移过程中担忧,排除各种障碍,尊重农民意愿,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