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学校“本土体育”的教育价值审视

我国学校“本土体育”的教育价值审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4 01:28:41
我国学校“本土体育”的教育价值审视
时间:2022-12-04 01:28:41     小编: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西体育文化碰撞的视角针对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融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抛砖引玉,希冀引起学界关注,以此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复兴,寻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稳定发展,构建符合我国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 民族体育文化 文化碰撞 文化融合

从文化碰撞和文化融合视角分析,民族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快了文化的多元化步伐,人类各自保护着自己的群落文化和异己的生态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只有从文化渗透的视角才能不断前行。历史证明,先进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容纳其他文化“精髓”的程度。体育文化乃文化的范畴,能否健康多元化发展,中西体育文化间的碰撞不可或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延续至今,与其传承载体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同密不可分,由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得深究。

一、概念的界定

“文化”两字开始使用,本义是指文治教化,即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礼乐典章对人的制约与感化,在我国一直持续到近代。[1]而“culture”在英语中的原义是种植、栽培,引申到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品德修养、情操陶冶,中西文化的意义有相似之处。中国文化从本义到引申义都指向精神层次,而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先是从人类生活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应用然后引申到精神范畴。“体育文化”即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体育运动的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实践能力、价值观和政府投入的设施条件等。“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继承演化而成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形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区域性、阶段性结构的鲜明特点,表现为大陆型文化、农业社会文化和宗法制度文化三个特征。[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谐统一的关系,是历代人们调节身心、强健体魄、提高生存质量的实践总结表现形式的总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涉猎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演练为基本形式,以礼让为价值取向的理念。西方体育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性关系,表现出以对抗为基准并通过冒险展现个性,奋发拼搏、拓展个体自由竞争,发挥自身智慧和本体潜能的文化特征,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就是商业化、竞技化、博彩化的合一性,侧重自我的得失,表现形式就是追求人的身体基本素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意识。

二、西方竞技体育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

近代洋务运动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源。乔晓光先生认为,“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学校人口数量庞大,学校教育的评价优劣关系着文化传承的程度。以体育教育价值功能嬗变来分析当前我国本土学校体育开展的现状。民族传统体育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其教育主要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含着军事技能的“射、御”及娱乐舞蹈内容的“礼、乐”,这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雏形,其功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贵族后裔的全面教育或为统治者的需要一直延续发展。时至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教育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体育方面体操首先入驻教会和学校课堂,通过此传播方式,西方竞赛体育项目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西方竞技体育逐渐成为我国体育领域的主流,从而发展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体育。在近代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汹涌冲击下,我国民族体育却受到冷落、忽视乃至陷入艰难困境。

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文化西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淡化的催化剂。经济的发展导致文化层面的西化,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引进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其影响下,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东方文化被渐渐侵蚀。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活动也未能幸免,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开始学习西方的时尚体育项目,如网球、体育舞蹈、拓展运动、街舞等。这种隐蔽侵略和被侵略者的无免疫力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淡化,文化西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淡化的隐形催化剂。

孤注的奥运会竞争意识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暗礁。当今奥运会在竞争意识层面上的冲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把体育推向一个新台阶。“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把运动竞技水平的任务提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面前。随着奥运会的绝对导向和奥运的后效应,使我国各族人民都参与到与日俱增的奥运项目和各类国内比赛的角逐中,民族体育活动在当下开展显得尤为疲软无力。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

1.文化的视角对比分析

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萌芽发展有其相似之处,来源于生活技能的原始体育形式相同,古代的东西方体育表现形式基本相同。近代,受到宗教习俗的影响和审美观念转变,形成了中国体育以竞技性、表演性、保健性为基本发展模式,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平和、崇尚礼让、厚德载物的思想附注于文体活动形态中,而西方体育以人本为中心发展人的体能进而挖掘人的潜能,即比、赶、超为中心,争第一为目标,进而形成以功利性、竞技性为前提辅以娱乐性的运作模式,以奥运精神为导向的价值观形成的体育文化。由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以人的动态为中心,注重强调本体。而西方体育文化以人本为中心发展人的体能进而挖掘人的潜能,通过运动展现个体的竞技能力,进行细微精密的研究,偏重个体的定量分析,展现的形式严密、精确,故形成个体通过量化展现运动成绩。

2.体育文化外延对比分析

文化的外延由人的价值观决定,体育文化的内容也不例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受儒家文化主宰,牵制于道家文化,核心内容以“宁静致远”、“清静无为”为中心,求道、悟道为主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静止观把儒道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影响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所追求目标主要是儒家文化“和为贵、礼为先”的和谐运动观,传统体育活动特征表现为“和谐发展”,在此观念引导下产生的诸如五禽戏等以模仿动物本能的活动,其动作缓慢自然,能够解决人们肢体僵硬、不灵活的健康问题。在此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以摔跤、武术、射箭、马球等衍生出来以军事技能相关的军事性的体育运动;以气功、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养生术等健身养生体育运动;以龙舟、舞狮、秋千、舞蹈等各种游戏来欢庆传统节日的娱乐的游戏性项目。西方体育偏向于个体的体魄,其根源于“一切皆流”、“万物在变”的西方哲学运动观。西方哲学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世界万物时时刻刻在永恒运动。他认为“运动是最好的健身方法,为了健康进行竞技运动是不必考虑年龄的”[3]。西方古代体育文化以争斗为本位。赫拉克利特曾说“斗争是万物之义,战争是万物之舟”[3],早期斯巴达人通过各种运动如角力、作战、舞蹈和游戏训练锻炼并培养少年的机智敏捷、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体育文化内容受思想价值观念主导,中西体育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存有差异,所以其同样内容的活动形式存在差异。 3.体育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文化的内涵由人的思维形式决定,体育文化也不例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儒道思维的直觉思维观,儒道思维的直觉思维观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所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要强调本体首位,其结果导致了体育文化整体本位思想的产生。而西方体育文化强调将个体技能展现置于首位,表现为西方人偏爱竞技体育项目。它将研究对象更加精确化,偏重定量分析。受此影响而产生的西方体育项目,追求运动过程中注重对运动量的控制以量化来展现。由此可见,西方体育展现的是勇于探索的品格和本体个性发展,由此激发个体冒险精神和创造热情,有利于体育精神对人的个性培养以及竞技体育运动中竞争意识的加强。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契合点

1.中西体育文化的归宿相同

无论是中国体育文化中注重的精、气、神、形、意等结合的双修养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追求的重练形和外在的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愉悦身心、健康长寿的生命宿归,体育的本原价值就是置身于人的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体育促进个体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人在社会中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东西方审美观都是通过体育运动体现生命的活力为主要宗旨。西方体育以挖掘人的潜能,创造运动佳绩为目的;中国传统体育倡文武双修、德才兼备的文化思想,同样把促进人的完美作为发展目标。东西方体育文化归宿的共识:在价值观上尊重本体人格和主体价值观,在实践中塑造人、引导人,促进人类社会化进程。中国的太极拳素有“拳打千遍,神理自然”的谚语,在修炼中体会动作,体悟人生真谛,将锻炼修养溶为一体,达到文武兼修、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西方体育以争第一为目标,即比、赶、超进而形成以功利性、竞技性为前提辅以娱乐性的教育模式,以奥运精神为导向的价值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碰撞归宿:体育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服务,激发青年一代的热血效应即生命的激情与活力,进而获得真正的个体满足与享受,体会生命本真的幸福。

2.东西方体育最终检验标准相同

东西方文化中体育的价值理念取向不同,但体育检验标准终极目标相同。西方体育主要是提高人本体的生活技巧、力量、速度,运动效果明确。西方体育运动竞争意识比较浓厚,纵观奥运会竞赛项目,竞技意识比较强,力量、速度和专项技巧非常严格,皆采用量化指标来评判结果,规则简明,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龙舟最终的检验标准与此相同。第二类采用击中得分或进球得分的方法来作为体育终极检验标准,西方文化中体育球类和击剑与东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如散打、中国跤都属持物进行比赛,此类项目中东西方体育比赛规则都在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以趋更客观、合理地体现运动竞技水平,此类比赛东方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最终的检验标准趋于相同。第三类西方体育中的体操、花样游泳、跳水和东方传统体育中武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均属个人表演,都是采用众多裁判进行评分,求均值进行个人技术比较的方法进行检测,此类比赛东西方体育最终的检验标准完全相同。综合以上几类中西方体育运动效果的检验标准相同。

五、加强东西方体育文化融合

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互补

自1840年鸦片战争来,西方竞技体育逐渐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体育发生碰撞。西方体育文化由于它竞争意识较浓而被我国军队和学校所接受。

奥运会上正式比赛的项目几乎被西方体育的竞技项目所涵盖,而以中国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则很少在现代奥运会上看到,这一事实值得我国体育界的学者们深思。虽然西方体育在发展中有其优势的方面,然而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体育如气功、太极拳、导引养生等也有西方体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长处。[4]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国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不但弥补了西方“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更能充分地发挥人本色彩,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西方体育的科学程度已成共识,但也存在弊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竞技体育本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现在投身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存在着重技术分解轻人本整合;重形轻神等,这些种种不足通过西方体育文化本身是无法克服的,必须从非西方体育文化形态,即以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中汲取精华,因此,中西体育文化应该相互碰撞融合。中西体育文化相互接纳的同时,体育界应借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填充体育注重天地人和意识的空白。

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服务。竞技体育不懈追求的目标本位就是充分地发挥本体潜能,全面发展自我并通过“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意识拓展人类文化科学发展。经济全球化使体育文化跨越国界,对其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地沟通交流与互动创造了平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纳入竞赛体系,竞赛化进入新阶段充分地调动各方参与,尤其是场地和器材的规范化,为民族传统体育市场推广发展注入活力;中国民族体育发展以此为契机进行大力推广。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可以使世人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多元的选择,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发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优化,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迈向现代化,实现繁荣昌盛提供契机。

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法治国家的新阶段。毫无疑问,文化也要现代化,体育文化也不例外,要建设、实现与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现代文化。以中国传统的体育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能充分发挥人本色彩,更加彰显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西方体育文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但其本身存在缺陷并且制约了它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本身是无法克服的,必须从非西方体育文化形态,即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中汲取精华,可以借此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机遇和西方体育文化的需求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认同。为了实现体育文化接轨,通过不断探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科学规范的内在规律,让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与其碰撞,相互融合,驶向现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东方体育文化的挖掘、调控和方向性引导,抓住碰撞与其充分融合协调发展,脱离举步维艰的状态。另外,体育文化还要不断探索转化观念,挖掘世界优秀体育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东西方体育文化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交汇融合,在碰撞交流中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12).

[2] 田祖国,钟海平,白晋湘.论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3] 吴京梅.中西方体育养生之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 张银行,李吉远.使命与扬武:精武体育会与武术近现代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