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01:02:15
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
时间:2023-03-29 01:02:15     小编: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二十世纪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不但影响了西方世界,而且对中国也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罗列出一长串名单:萨特、马尔罗、罗布-格里耶、巴尔特、福柯、德里达、德勒兹、拉康、利科、布尔迪厄、托多洛夫、克里斯蒂娃……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我打算选择一个目前在中国可能不知名、尚未被关注的法国作家德布雷(Regis Debray)作为一个论题。

  德布雷的《教师,作家,名流:现代法国知识分子》(Teachers, Writers, Celebrities: The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France,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79)在西方学术界是一本重要的讨论知识分子的论著。我所以选择他作为论题,旨在通过他的理论视野来透视中国知识分子问题。在汗牛充栋讨论知识分子的著述中,德布雷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用萨义德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多才多艺、足智多谋的法国知识分子"。[1]他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左派,50年代末古巴革命成功后,他到哈瓦那大学任教,后因与格瓦拉的关系被玻利维亚当局判处30徒刑,服刑3年后回到法国。社会党上台后他又出任密特朗的顾问。所以萨义德说:"这种独特的际遇使他得以了解知识分子和体制之间的关系;此一关系从来不是固定的,总是在演变中,其复杂性有时令人吃惊。"[2]

  如萨义德所述,德布雷的知识分子研究最著名的就是他深入讨论了法国知识分子与制度的复杂关系。这一研究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当代知识工业和知识分子的制度化问题尤有参照价值,这是因为在中国面向现代化的艰难历史进程中,制度化、专业化和媒介化作为一个必然趋势,正在不断地改变或塑造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及其角色。透过这一独特视角,我们可以瞥见一些知识分子角色的微妙转变。

  教师、作家、名流:法国知识分子的三步曲

  德布雷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现代社会制度的作用。恰如美国学者波卫指出的:《教师,作家,名流》就是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成,以及他们与文化生产及知识-政治影响的各种力量复杂关系的一段历史,一种理论,一种分析。作为一种历史,它考察了自第三共和国到现在的法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作为一种理论,它探讨了作为"权力动物"的知识阶层矛性的社会存在,他们为了在不同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中生存成功地调整自己及其利益;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具体分析,它透视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内在结构,并具体解析了它与自己所服务或支持的那些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3]德布雷关心的是权力、体制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他对法国知识分子批判力量的衰落忧心忡忡,因而极力主张以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这个武器就是他的媒介学(mediology)。

  恰如他书名的三个概念所表征的,"教师、作家、名流"是法国知识分子发展的三个彼此有别的阶段。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就是传播、重复或改变文化象征和形象的人,他们控制着这些象征、符号和意义的系统。这类人包括教师、作家、政府决策人士、行政官员、媒介人士等。德布雷有一个基本的观念,那就是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内在团结一致的群体,他们总是处于彼此争夺权力的斗争之中。所以,他不同意一种常见的说法,即知识分子是边缘化的角色。换言之,知识分子总是与权力错综纠结,这使我们想起了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论",古德纳的知识分子"新阶级论",以及种种其他相关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倾向,那就是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而是中心角色。德布雷的发现异常独特: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学为了掩盖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积极的政治力量,为了制造一个他们并不存在的幻象,必然会忽略他们。而那些宣称边缘化的具有某种颠覆作用的知识分子,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激进主义者,到头来他们不过是表面上所反对的那种霸权的奴仆而已。[4]从总体倾向上我们不难发现,德布雷的知识分子理论是激进的甚至是悲观主义的。

  依据这样的观念,德布雷具体分析了法国知识分子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所走过的三个阶段,及其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第一阶段是大学阶段,即从1880年到1930年。在这个阶段,大学作为主要的制度形式对知识分子具有重要作用。法国的大学与英美有所不同,在1871-1885年间,第三共和国所以使大学合法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大学作为一种对抗教会、捍卫第三共和国的力量。这时的巴黎大学成为教会和拿破伦暴政的世俗避难者的活动场所,他们以各种学科的专家和教授的名义而得到保护。因此,大学本身也就成为吸纳自由的、进步的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阵地。大学与资产阶级现代国家的密切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大学在资产阶级国家合法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实施某种合法化的功能,尤其是它不断地生产出合法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与大众媒介所制约的大众化和商品化价值是完全不同,因为它受制于某种资产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得体的(恰当的)"文化价值和行为。大学和教授曾经是集体记忆的贮存和价值与知识的象征。从这个阶段的基本社会文化语境来看,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与国家权威的联系和纠结,他们最初是作为捍卫第三共和国的社会力量和角色而出现的;第二,上述功能又是通过教师对特定文化价值的生产而实现的,即教师在那个时期乃是文化价值合法化的基本力量。他的这个分析与鲍曼关于知识分子曾经扮演的"立法者"角色的分析很接近。[5]不过我以为,德布雷的分析只关注到知识分子与权力关系的一方面,而忽略了他们与这一权力种种复杂的可能性,特别是教师作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官办大学体制内也有多种角色的可能性。文化生产的合法化和公共领域(大学就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的扩展,使得知识分子有较多的空间和余地来从事与国家和权威关系复杂的工作。这后一点对于我们分析中国知识分子问题尤有启发。

  第二个阶段是1920年到1960年,在这个阶段对知识分子及其活动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制度形式是出版社。1930年代以后,大学的重要性在降低了,出版社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言论阵地和庇护所,而作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突出代表异军突起。这一时期,法国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有许多都是作家,从萨特、波伏瓦、马尔罗,到卡缪、罗布-格里耶、莫里亚克等,都是这种角色,他们组成了一个由作家和编辑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族"。作家取代教师成为知识分子的突出代表,意味着出版社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开始发挥重要的文化功能。同时,这也意味着作家这种话语形式与教授有所不同,一方面是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的表达既不同于以前教会严格刻板的表达形式,又有别后来流行的大众文化商业化和媚俗文风。作家知识分子与出版制度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这个体制来获得自己的权力和权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分析中国当前知识分子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独特的视野。

  第三阶段是1968年以后,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分期概念--后现代主义时期。"五月风暴"以后,知识分子的角色似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萨特式的参与性知识分子逐渐衰落了,恰如福柯所言,普遍知识分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在专业领域里的专业型知识分子。德布雷则认为,知识分子告别了出版社转向了大众媒介,成为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行业中的各种角色。在我们的一般理解中,出版社也应该是大众媒介的一部分,但德布雷认为大众媒介与60年代以前作家们所倚重的出版社是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大众化的和商业化的,而后者则维护着文化自身的合法化根据和"得体的"文

  化价值。德布雷曾经把知识分子与媒体的亲近关系当作较高和较低的知识阶层的一个标志:

  允许区分较高和较低知识阶层的界限是每个成员是否有能力接近大众传媒手段。这种能力决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上被决定的。它并不是侥幸的:它预感到各种严格的规则的遵从。它也不是次要的或片面的问题:它涉及到知识活动本身,以及其观念的实现或未实现,这个观念亦即一个人的活动通过作为影响策划之象征传播来影响他人。[6]

  这就是说,知识分子的地位高下是依据他们与媒介接近程度来划分的,这种接近也就是影响和权力的力量。回到他对知识分子"去魅"的结论上来,德步雷实际上是主张,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就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而这种过程有赖于他们获得或扩大影响的种种手段。媒介取代大学和出版社转而成为文化和知识制度化的主要手段,说明了社会的巨大变迁。正像法兰克福学派所持的立场一样,德布雷的基本看法是,大众媒介是现代社会的象征权力,知识分子自60年代以来,离开了大学和出版社的依托,转向大众媒介,这无疑说明了大学和出版社作为文化合法化重要形式的衰落。同时,在他看来,这也是知识分子的一种道义上的背叛。在此基础上,他得出了一个更加偏激的结论:当代法国现代文化的堕落,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分子与媒介联姻,他们已经蜕变为"追逐名声的动物"。假如说大学作为文化合法化手段,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尚能为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自律性和高雅文化的话,那么,大众媒介便消解了这种可能性。大学的衰落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其一,作为批判的人文学科的瓦解;其二,知识阶层在另一霸权条件下重新组织起来。道理很简单,大众媒介所依循的是严格的"市场逻辑",这必然使得民众"同质化",进而消灭了各种独立的声音和判断。尤其是资本对知识阶层的直接控制,最终将瓦解古典知识阶层的根基。所以今天的学院里,流行的做法是如何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而不是思想的开启和诱导。[7]这个问题也是西方知识界晚近的热门话题。知识的生产和学术的导向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公司、财团、基金会、政府基金等外部资本的诱导和限制。哪种传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兴趣的研究日趋衰落。[8]在30年代到60年代间的法国,出版社是生产和编辑支配着流通,而出版社的衰落则是相反,流通压倒了生产和编辑。这是文化贫困化的征兆。在德布雷看来,出版社所以衰落,原因在于它不再有一种在文学知识阶层的"磁场"中极化可能性,因而出版社的游戏规则完全被媒介和流通的规则所取代。如果说出版社占支配地位的时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一般公众的交流是可能的话,那么,在大众媒介占主导地位时期,出版社和学术都转向屈从于市场法则和资本流通。"教师"和"作家"的衰落,则是"名流"的崛起。在德布雷看来,"名流"乃是知识分子追求"影响的权力"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只要看一看热门的电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知识分子,畅销书的作者,或成功研究的学者,他们频繁地出现在屏幕上,又不断地被其他媒介反复提及和再现,于是,他们便获得了向公众谈论公共事物的权力,并随着出镜率和收视率的上升,其权力、地位和商业价值也不断上涨。就与媒体的关系而言,他们并不是把各种媒体合法化,而是相反,他们从媒体中获得了自身合法化。当然,这个过程中他们本身也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媒体的合法化。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法国另一位学者布尔迪厄的看法,他在颇具争议的《论电视》中,深刻地剖析了媒介和知识分子"互搭梯子"的共谋关系。一方面,媒介为知识分子提高自己文化资本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利用媒体来提高媒体的收视率。其结果是双方的互惠互利。电视媒介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通过"评选最佳图书"之类的节目的策划和实施,来消解文学艺术自身的自律性和优秀标准,进而以某种"象征暴力"手段来改变知识界或文艺界关于优秀的标准,并使之适合于商业化的价值。[9]德布雷的看法很明确,在大学和出版社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文化与知识的自身价值尚存在,而在媒介主导时期,市场化价值取而代之。决定一个文本市场价值的是作者的形象和言说所提供的快感,而不是文本自身所提供的快感。作品的价值被非作品的外在媒介价值所取代,经济的尺度决定着文化生产的整个过程。

  依据德布雷的分析系统,我们可以归纳出艺术一些结论性的看法:"教授、作家和名流",这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三种代表形态,它们与大学、出版社和大众媒介这三种相继占据主导地位的制度形式相对应。恰如美国学者波卫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他或她追求某种权力效果,所以,知识分子便生存于一种背叛的状态之中。简而言之,这是某种吸纳、消耗和耗尽别人时间的权力。德布雷带有格言式地写道,知识分子并不是生来就是对人们言说的,而是生来聆听的。结果是,知识分子转向了技术的和文化的讲台,这就提供了大量的听众,正是他们的注意使得知识分子的存在变得正当了。"[10]

  这里,德布雷提出了一个西方左派理论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在媒介社会,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日渐衰微,人文学科逐渐丧失了作为批判思想源泉的地位,要么越来越趋向于学院化、专门化的技术性的操作,要么转向哗众取宠的商业价值或市场交换逻辑。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与媒介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当然,知识分子与媒介到底应有或者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在中国和法国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是否有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那么,大众媒介和知识分子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换言之,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介结盟会导致什么行为方式和后果呢?德布雷依然根据他对知识分子的基本界定--知识分子就是那些追逐权力或影响的人--来探讨这种关系。他的基本思路是,由于任何文化产品的价值都必须通过一定时间内的消费才得以实现,所以,知识分子的成功有赖于推销他们的产品,进而使得更多的受众认识和接受这些产品。所谓知识分子的成功也就转而成为与媒体的接近程度,以及利用媒体所获得的文化资本的多寡。他们的成功并不在于他们说了什么,更在于媒介把他们的形象推销给了公众。德布雷注意到,这样一种文化生产必然引起残酷的竞争,"媒介的内在特性就在于它是作用于个体,因而它毫无例外地作用于新奇,而不是作用于一个群体的团结。这种特性驱动了追求名声的永恒战争,这便使知识分子陷入一个为了部分媒介而战斗至死的命运。"[11]"为了影响民众,首先必需能够使自己被别人被听见(或被看见),这就意味着要使自己能够接近那些带有最佳受众的场所和形式,其他事亦复如此。对人们’言说’的欲望是永恒的,公开演讲有一个历史,亦即不断地回响的演讲厅的历史。……正式通过这种音响学,这类知识分子成为他们自己,并有权留在这个知识分子动物园里。"[12]

  由此,德布雷得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知识分子实际上并不存在,如果说存在的话,那么,这不过是说他们的形象和声音存在于公众之中而已。于是,各种通过媒介来获取名声和资本的方法,也就是确保知识分子存在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反对人民利益最危险的因素。[13]这种危险并不来自他们自己的自恋或追逐名声,而是因为他们成了公众的"思想公司",成了耗尽公众社会和文化想象力,限制他们争论和扼制他们想象"另类现实"能力的因素。知识分子关心的是如何在媒体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形象,因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自己社会关系的扩大再生产,而不是自由的文化价值的再生产。

  毫无疑问,德布雷对知识分子"去魅式的"分析,揭橥了这种特殊的"动物"的某种本性。尤其是在媒介日益渗透进或越来越

  控制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条件下,知识分子所作所为的危险的可能性。倘使我们把这种分析与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讨论结合起来,把知识分子与媒介的关系,置于消费社会的语境之中,进而和符号、象征和意义的"商品式的"消费关联起来,似乎可以透视到更多的意味和启迪。较之于曾担当道义和社会良心的启蒙知识分子,较之于启迪民众动员社会来反对封建社会的"启蒙英雄",与媒介结盟的知识分子恐怕真的是彻底变质了。

  呜呼哀哉,"知识分子"!

  从德布雷的视角看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显而易见,德布雷的知识分子论有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他之所以对知识分子作出如此悲观的判断,和60年代以后法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尽管如此,他对知识分子去魅分析,对于那些知识分子的自恋神话不啻是一种"棒喝"。反观中国知识分子问题,颇多启迪。

  从较为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可以区分出一些与法国知识分子不同但又相交叉的阶段。既是说,德布雷以知识分子与制度的关系来考察其社会角色的发展演变,乃是一个十分独特的视角。因为在相当程度上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及其角色的变化,始终与各种制度机构的形成密切相关。徐复观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形态是"士",其发展阶段分先秦、秦至唐,以及唐至清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游士"和"养士"为代表,他们一开始就成为依附于统治集团的寄生阶层;第二阶段以"乡举里选"的形式(制度)为主,知识分子通过"清议"而进入政治体制,这是知识分子和政治关系最为合理的时期;第三阶段出现了科举制度,这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功能,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断裂了,文字能力和德行脱节,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遂变成"垂饵"与"入彀"的关系。[14]徐复观的历史分析隐含着一个结论,那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从官学体制中出现。如果我们考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那么,情况似乎有些不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虽与传统知识分子有联系,但毕竟有许多差异,这是因为中国现代社会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我看来,新的社会制度性机制,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媒介或其他现代公共领域的形成,既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产生的条件,又是他们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公共空间。回到德布雷的分析系统,大学-出版社-大众媒介,以及相应的教师-作家-名流三种知识分子角色,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初略说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公共角色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出版社阶段,时间上大约从1890年代到1930年代,相应的主导知识分子角色是教授-作家,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新的知识制度形式,传播新知、培育新人,塑造新的世界观。这与法国知识分子的区分性的两个阶段有所不同,这也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的转变与引进和宣传新知、新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有人认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倾向。[15]从19世纪末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大批新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建现代学堂和书局,来履行并塑造自己的特定角色。从康梁师徒、严复、谭嗣同,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他们都和现代大学和出版社这样的制度形式密切关联。恰如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所说的,一方面是深感"国家多难,岁月如流,眇眇之身,力小任重";另一方面,锐意变革,积极参与"办大学堂译书局事务"。[16]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危机和转变的艰难时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启蒙者和新知传播者,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只有通过大学和书局这些现代体制来践履自己的角色功能。于是,知识分子的角色责任与新学堂和书局的机能便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了。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大学和书局一方面是新知生产和传播的通道,另一方面又是现代知识分子活动的基本场所。这与德布雷所分析的大学阶段法国知识分子的功能基本一致。显然,大学不但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活动空间和根据,而且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角色。[17]如果说法国大革命后大学的基本功能是维护新的共和制,那么,中国现代大学甚至包括书局的基本功能,也在于在反帝、反封建,传播"德先生"和"塞先生"的新观念,进而促进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换言之,大学和出版社这些外来的新生事物,它不但使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基本角色得以形成,而且为这些角色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造就了一种集体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往往又和以系列现代性观念(如科学、民主、民族国家、启蒙、现代化等)纠结在一起。于是,在这一阶段,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关于自身身份的想象基本形成了,那就是追求新知、新观念,提倡科学民主,担当社会变革的重任。我们看到,大学和书局在促进人们观念和意识变化方面,的确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旧文化向新文化的转变,这类文化新体制起到了任何其他制度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作用。也正是在这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这一时期的另一特色是文学救国论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历来有所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传统,但是在向现代文化转变过程中,这一传统不但继续光大,而且有了新的内涵。它同时与现代书局或出版业的制度形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社会中,文学艺术服务于道德或宗教功能,现代性的分化过程导致了艺术与道德和宗教的分离,这就为它的自律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自由的获得反过来又促使文人关注艺术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像鲁迅这样弃医从文的人很有代表性。从黄遵宪的"诗界革命",到梁启超"今欲改良民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再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直至鲁迅藉文学来进行国民性批判,都鲜明地反映出以审美促进社会变革的倾向。这和西方审美现代性对抗启蒙现代性很是相近。[18]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出版对文学和文学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像大学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群体活动的公共空间一样,现代出版体制的构型也同样为知识分子的活动提供了可能。那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化人,一方面是作为大学体制中的教授;另一方面有往往是和书局有密切关联的作家。倘使说德布雷区分了法国知识分子有一个从教授到作家的转变,大学的衰落而出版社兴起的话,那么,以这样的分析系统来看中国现代史,大学和书局是同时作用的,互相依存,并不存在一个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过程。而现代知识分子则同时在这两种制度形式中工作,也就形成了他们自身(同一性)的想象和体认。我以为,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各种制度正在发展形成,因此给了知识分子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话语的自由。但是正像我们前面所指出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制度形式总是这样那样地纠结在一起,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后来知识分子的命运。因为知识分子与制度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由于这些制度他们获得了自身活动的空间和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又随着制度形式本身的演变,他们所受到的限制约束也会越来越多,也越严厉。因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有所不同,如果说传统知识分子还有较大的制度外活动空间的话,那么,随着现代化的过程,亦即韦伯所说的合理化和科层化,现代知识分子与制度的联系是传统知识分子所无法想象的。

  从30年代到70年代末,这将近半个世纪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学和出版社制度性

  因素的作用下降了,亦即知识生产暂时被排挤到一边,而实践性的活动则明显上升,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抗战的爆发,民族矛盾空间激化,第一阶段知识分子的启蒙的任务被救亡的主题所取代;第二,新中国的建立,各种国内和国际的矛盾和压力,迫使大学和出版社这样的文化体制与政治权威结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中介环节的功能基本丧失了,于是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也就被剥夺了。他们转而履行某种工具性的角色,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阐释者和机件。在这个阶段,知识分子的角色的转变是耐人寻味的。我们知道,较之于西方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有重实践(行)的传统。这一方面是和中国文化的伦理性质有关,另一方面又和中国哲学思想中"即行即知"的传统有密切联系。余英时发现,知识分子在西方完全是近代的事,他们不同于古代的智者和教士,注重行动和实践;而这在中国古代的"士"那里却是一以贯之的传统。[19]但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发展来看,第一阶段似乎较多地集中在文化建设上和话语生产上,知比行具有更重要的优先性,因为观念的改变是最为迫切的事。难怪林毓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总喜欢"借思想文化来解决问题"。然而,在第二阶段,由于国内国外各种矛盾的激化,由于救亡的迫切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种种外部的限制和制度扼制了知识分子的话语生产者和批判者的功能,进而转向一种"雅各宾式的"角色。激进主义、工具主义和理想主义,一方面与民族的解放大业相缠绕,另一方面又和政党国家的建立相纠结。早先知识分子所认同的那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角色,逐渐消失殆尽。加上建国以后国家与社会同一,单位制度统辖了一切,国家作为政治权威高度地控制着所有精神和物质资源,大学也好,出版社也好,皆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环节,过去知识分子游刃有余的公共空间荡然无存。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从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向政治权威的阐释者和依附者角色的过渡。第一阶段启蒙的历史责任被消解了,知识创造和观念批判的功能被扼制了,尽管投身于社会运动并与大众结合,但理论探索和知识创新的功能全然消失了。工具主义的实践,以及政治的"伪学术化",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断裂。假如说在第一阶段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的话,那么,在第二阶段,这种紧张更加剧了;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理论重于实践的话,那么,在第二阶段是实践取代理论,运动取代了知识,工具主义取代"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很显然,第二阶段中国知识分子的境遇和限制,与德布雷的三阶段理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它完全是中国社会独特历史的写照。但如果从德布雷的观点来看,可以说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可以视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历程中的第三阶段。德布雷所分析的大众媒介的影响和名声的诱惑,以及知识分子由自律的道德象征向追逐声望的名流之转变,在中国也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而出现了。

  在第三阶段,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问题是多重的,而他们关于自己身份的想象和认同却明显地发生的疑问。导致这些疑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治上的宽松和松动(尽管时有反复),为知识分子重新践履角色提供了可能。最显著的就是改革开放伊始,文学再度回到了社会文化的中心,尖锐的带有批判反思的作品不断地搅动着社会的神经,作家一时间成为社会所瞩目的人物和职业,颇有些五四遗风。从工具主义的实践中摆脱出来,大学的重建和出版社的复兴,为知识分子找到了实现角色责任和理想抱负的场所。公共空间的扩大,交谈和探索的有限自由,使知识生产和传播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格局之中。然而,这种知识分子与政治的"蜜月"关系很快消失了,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很快从中心转向了边缘。

  转向边缘既是由多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也是由知识分子自身夸大了的想象所引起的。政治上的松动似乎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但这并没有让其话语自由在形式上合法化。有限的话语权于是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幻觉消失的严峻体验。再者,经济因素在社会甚至文化生活中重要性的迅速上升,尤其使那些总是幻想着担当社会道义的理想知识分子角色的人逐渐地边缘化了,过去作为话语生产者和传播者,那怕是在工具主义时期,他们也还处在一种实际的或虚构的"中心"地位,比如文学可以启蒙救国,抑或可以"颠覆社会主义"等等。但经济改革使得过去一向作为资源垄断唯一力量的国家权威相对削弱了,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原则不再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或不合法化的了。改革既拓展了曾经严密无隙的制度的缝间,为各种新的现象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对向来以文化自律性而骄傲知识分子感到了新的限制和压力。商业主义的交换原则对知识领域的全面渗透消解了文化的自律,于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资本就成为对知识分子很有诱惑力的必争资源。倘使说过去学人将知识与民族和国家的大业密切联系起来的话,如今在消费主义和个人合理化的时代,知识与个人的名声和利益的关系逐渐凸显出来。恰如德布雷对知识分子本性一针见血的剖析:知识分子就是"追逐名声的动物"。

  经济的开放和观念的更新,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活动规定了更多的合法性;过去是为知识而知识,或为民族和国家而追求知识,现在则可以为自己的名声或文化资本的积累来追求知识。同时,经济的开放又对文化领域造成了新的压力,假如说文学过去可以启蒙和救国的话,那么,今天它则面临着市场化和时尚的逼迫,名声就是资本,就是畅销,就是市场价值。过去无法用价值衡量的知识,如今则可以以各种方式转化为资本、价值和名利。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的作用不可小觑。德布雷理论的一个重要参照作用就在这里。

  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并不是指所有拥有知识的人都边缘化了,在相当的意义上说,是一些具有理想知识分子想象和认同的人文知识分子边缘化了。正像德布雷所强调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边缘化,或者,恰如古德纳所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阶级正在取代拥有财富资本的企业家,转而成为拥有文化资本的新的领导阶级。但是,一些仍然恪守那种"志于道"知识分子角色的文人学者,在知识分子本身的巨大分化面前,显得颓唐无奈。技术型知识分子,甚至社会科学知识分子,在社会政治经济巨大转变面前如鱼得水,惟独那些津津乐道于思想建构、观念批判和社会道义良知的文人学者,他们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无人理睬,他们的文化资本变得越来越贬值,他们所提倡的和关怀的东西变得不是有点迂腐,就是显得过时。文学从"经国之大业"蜕变为单纯的消遣,启蒙的伟大宏业无人问津,新时期文学的"轰动效应"逐渐被时尚和流行所取代。这种现状无疑是知识分子边缘化的写照。

  边缘化导致了文人学者的进一步分化:一些认退守在专业的狭小领域里志得意满,关注于学术的技术性和工艺性层面,在职业化和制度化的局限中心安理得,将知识创新的冲动转化为技术上的完满和规范。另一些人则如德布雷说描述的,向媒介妥协,并依赖于媒介来获得自己的文化资本,把学术和流行时尚混为一谈,以大众媒介的尺度和标准来侵蚀学术和艺术的自律准则,进而以"上镜率"和"收视率"来获得"功夫在诗外"的附加资本,并扰乱学术自身的游戏规则。依照德布雷的看法,大众媒介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则,这就是市场规则和商品化,而知识向媒介的倾斜实际上就是知识自身规则的衰退,并向媒介法则投降。所以,他认为,知识分子通过媒介

  来增加名声,就是蜕变为名流的必然过程。名声作为一种商品和特殊的价值,在媒介时代不可避免地成为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追逐的目标。但是,德布雷的理论只说对了一半,面对媒介,知识分子能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众媒介,一方面受到市场化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政治权威的制约,情况更为复杂。

  第三种知识分子,亦即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仍然恪守自己的理想角色--批判性的公共角色,但又对前两种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深感不满,因而奋力抗争着前两种倾向:一是专业化的限制,他们极力想突破专业的局限,强调终极关怀,意欲从自己本学科的职业局限进入更加广阔的人文社会领域;二是批判向媒介献媚的知识分子,拒绝媒介对学术和文学艺术的渗透,坚持这些领域自身的标准和规则。然而这些做法虽然很激进很坚定,但在前两种倾向广泛渗透的条件下,批判性知识分子的声音显得势单力薄。90年代初期人文精神的讨论正是这种现状的反映。看来,在新的历史境遇中,知识分子的传统角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深刻转变,德布雷的理论虽然给出了一个分析知识分子转变的历史和参照系,但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未来可能的答案。中国的社会文化境况与法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加难以回答。我们虽然不必夸大知识分子自身角色的想象,但也不能忽略转变了的社会现实,制度化和合理化日甚,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在具体领域里工作的专门家,诚如福柯的分析,"普遍知识分子"已经消失,到处都是一些"专家型知识分子";或如利奥塔所说,伏尔泰、萨特式的知识分子已不复存在,各门学科的专门化使得学科间的可通约性丧失了,作为理想知识分子钟情的"宏大叙事"日渐式微,流行的种种"小叙事"。中国的情况似乎也差不多,作为从事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困境,该作何选择?

  这使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的话:真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所感受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他们准备着将来的牺牲,社会也因为有了他们而热闹,不过他本身--心身方面总是痛苦的。

  注释:

  [1]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105页。

  [2]同[1]。

  [3]Paul A. Bove, In the Wake of the Theory (Hanover: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103.

  [4]Regis Debray, Teachers, Writers, Celebrities: The Intellectuals of Modern France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81), p.29.

  [5]鲍曼认为,在现代自产阶级国家的形成时期,知识分子与国家有过某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国家需要知识和教育来动员社会和民众,于是知识分子在这个过程扮演了某种"立法者"的角色。但随着现代自产阶级国家渐臻成熟,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分子的增长,国家与知识分子的"蜜月"结束了,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知识分子变成为次要的"解释者"角色。详见Zygmunt Bauman, "Legislator and Interpreters: Culture as Ideology of Intellectuals," in Hans Haferkemp, (ed),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89)。

  [6]同[4], p.32.

  [7]Ibid, p.47.

  [8]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见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等著作。

  [9]Pierre Bourdieu, Sur la television (Paris: Liber, 1996).

  [10]Paul A. Bove, In the Wake of the Theory (Hanover: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92), p.113.

  [11]Regis Debray, Teachers, Writers, Celebrities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81). P.121.

  [12]Ibid, p.128.

  [13]Ibid, p.194.

  [14]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历史性格及其历史命运》,汤学智等编:《台港及海外学界论中国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88页。

  [15]林毓生认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主导倾向是:"要振兴腐败没落的中国,只能从彻底转变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完全重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着手。……它所包含的基本信念是,文化改革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的基础。"他把这种倾向描述为"唯智论"。

  [16]《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00-501页。

  [17]大学的功能是双重的,既是知识分子角色赖以生存的基本领域,并给他们以自由,同时又是对他们加以限制的制度形式。但是,在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时期,应该说限制相对较少。这与后来的大学制度化和专业化发展有很大不同。

  [18]参见拙文《现代性的张力》,《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

  [19]详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序言。

  以上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24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这一群体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对社会作批判,使社会机制加以改进;其成员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过程,并将......
解读民国知识分子的武斗
发布时间:2022-08-16
戊戌变法之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梁启超任总主笔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在职的大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之反弹,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
知识分子的背叛
发布时间:2023-02-15
在20世纪的极端年代,这一切都被颠倒了,知识分子公开宣扬崇恶的理念,他们的背叛是彻底的 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的背叛》是一部名著,基于个人独立思考的立场,他把知识分子的使命规定为远离世俗实践,只是追求真实、真理与正义......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 要:西南联大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撇,联大的师生们在学术方面功勋卓著,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于困境之中刚毅坚卓的精神,他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对处于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消费品,应多向民国知......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4-06
——为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定位 一、知识分子:覆亡与觉醒 "知识分子"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俄国是"知识阶层"这一名词的起源地,其知识分子的始祖是被别尔嘉耶夫称为"18世纪俄罗斯最卓越的人物"的拉吉舍夫⑴......
知识分子的三可贱
发布时间:2023-04-01
和,谁说了算? 我研究孔子六十年,总结出了儒家文化的三大学说九大方面。 第一大学说,就是社会生产发展稳定的学说,第一部分,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第二,就是人际之间的和。儒家思想就是治国安邦之道,一个王朝一建立,孔子......
中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立场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知识产权的国际立法是必然趋势,其业已确立的和将要确立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以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面对知识产权扩张问题,中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国内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及时调整自身立......
研究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8
毕业生们已经在准备毕业论文了,面对论文的要求,很多人都束手无措。不过只要有个例文,就好写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
民国时期《北洋画报》中知识分子的国家想象
发布时间:2019-10-22
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于天津而言,自开埠之后,城市化便进入较快发展的阶段。至民国,天津已经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商埠都市。在天津城市化过程中,报刊成为最直接记录、反映城市化进程的一种载体。在报刊的城市书写中,可以窥探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国家想象。本文以民国时期天津《北洋画报》为例,分析城市书写中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国家想象。一、媒体人的国家想象《北洋画报》由冯武越创办于1926年,前后共有五任主.........
知识分子:在漂泊中寻求归宿
发布时间:2022-11-01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着工业化产生的,虽然追根溯源,可以从希腊罗马或春秋战国时代找到这类现象的雏型。本文无意作详尽的历史探源,而只是力图概括地说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人: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识别他们?他......
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传教士
发布时间:2022-11-15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的选择能力,即人的特......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1
一、高校系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集区 高校依托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氛围宽松、国际交流通畅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创新发明不断涌现,已然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集区。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专利数量多、增长速度快、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大等特点......
教师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教师知识管理属于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形式,是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阐述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对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作用,探讨目前教师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关键词:教师;知识管理;现状;策略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管理从以前的企业领域拓展到教育领域,教育所面临的变化是重要而深刻的。现今的“知识型社会”,大幅度提高知识的产.........
分析雷洋案件,观察“有专门知识的人”
发布时间:2017-05-27
诉讼地位的界定2016年5月,各大媒体以采访雷洋尸检专家证人张惠芹为标题报道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雷洋涉嫖死亡事件的最新进展,纵观所有报道,媒体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张惠芹的称谓无一例外的都界定成了专家证人。针对报道中提及的受雷洋家属委托,经检察院审批的中立第三方张惠芹教授的专家证人这种身份定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什么样的人才能具备专家证人的条件和资质;专家证人发表意见的法律属性和证据效.........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知识分子是不顾利害的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关于知识阶级》是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讲演的记录稿,以前的论者多着眼于它的内容针对性和文体特点。从文化、时代背景和文章的精神内核角度解读这篇演讲稿,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话语言说的含蓄性和批判性,道出了真的知识阶级的本......
论余英时的知识分子观
发布时间:2022-08-15
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思想文化界深度关切的热门话题。作为极具现实关怀的人文学者,余英时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知识分子问题予以较多关注,为其学术思想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士与中国文化》(初版1987年,再版2003年)堪......
知识分子的结构性困境
发布时间:2015-09-08
今天,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地邀请到阎真做客“南开文学名家讲坛”。我听阎真当面阐述他的小说,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读《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也听一听作者是怎么说的,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这两部小说的人来说,仿佛又跟......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的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在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发展之中,始终存在一个争议的问题,那就是有关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中权利穷竭的讨论。本文从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法理问题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权力穷竭 经济的全......
知识分子的“江湖”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7-24
庙堂与江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个“家”,谢青桐的初衷,也许是描绘古代知识分子徘徊于庙堂与江湖的两难,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路上”的难题。而对照当下,在笔者看来,他笔下的江湖,那个可漏船载酒,泛舟其上的江湖,庇护着古......
电力知识问答300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1、油浸变压器有哪些主要部件? 答:变压器的主要部件有:铁芯、绕组、油箱、油枕、呼吸器、防爆管、散热器、绝缘套管、分接开关、气体继电器、温度计、净油等。 2 、什么叫全绝缘变压器?什么叫半绝缘变压器? 答:半绝缘就是变压器的靠......
圣人立场与贫民立场——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二)
发布时间:2023-03-04
在9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角色认同的讨论中,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立场:圣人立场与贫民立场。 1、知识分子:道德圣人还是凡夫俗子?(1)、《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下),《东方》,1994年第6期。(2)、、王蒙等《......
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方法论的角色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指出其所围绕的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两个轴心的内在限制。作者认为,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研究有必要纳入到重新问题化的框架之中。本文从知识社......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关键词: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题材 现代性 论文摘要:知识分子题材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鲁迅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体现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为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5月,《新青年......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11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一、信息、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 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就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
发布时间:2023-07-16
鲁迅的《故乡》是为大家熟知的作品,创作于1921年,讲述作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重回故地重见旧人的所感所受。1985年,莫言创作了《白狗秋千架》,讲述“我”回到故乡所遇到的诸种人情世态。本文之所以将这两部不同时代的小说放置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基于在知识分子“还乡”叙事上,二者既具有某种创作相似性,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一、对故乡的观照:启蒙立场和民间立场鲁迅是一名真正的思想革命者,他创作的.........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发布时间:2023-04-12
一 “五四”这个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指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 次学生爱国运动。但是,我们今天在讲“五四”的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这个爱国运动上 ,我们往往把它衍生到从1915年开始的整个知识界的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意识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3-06-29
一 史学界倾向于认为康、梁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是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论著直接肯定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①这是值得讨论的。笔者认为康、梁维新派是科举知......
小议我国医药企业知识管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21
摘要:我国医药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其不同的原因,理论研究不够,策略实施不当;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工作不到位。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医药企业知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来为医药......
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流弊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有关知识分子的界定 所谓“知识分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群中以具备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群体。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分子”还有着“社会良心承担者”之类的头衔,也就是说,知识分子虽然是以知识思想等......
鲁迅笔下的9类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启蒙立场与反启蒙立场——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三)
发布时间:2023-06-20
启蒙主义是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传统。这个传统一方面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话语的内容上具有反传统的价值取向;但另一方面,在思维与话语的形式上,它同时也承接了古代中国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与借思想文化解决......
现代世界知识分子的角色
发布时间:2022-12-15
知识分子并不习惯对自己的活动进行社会学研究。这种研究不光针对知识分子行动的那个世界,而且针对知识分子自身和知识分子行动的前提(或社会因素)。这一研究项目潜在的新颖之处在于:在对知识分子是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最大可能的现实主......
权力-市场-民间——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一)
发布时间:2014-01-17
90年代中国文坛关于知识分子的争论是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这个背景的国内方面(本文暂不涉及国际方面)主要是:80年代新启蒙话语的中断与90年代世俗化与市场化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市场化(或曰商品......
浅析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思想改造运动,这是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重大历史事件。该运动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使知识分子很快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简要回顾与......
国有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2-12-28
国有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研究述评 国有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研究述评 国有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首先指出了国有知识产权流失的严重性和对其进行研究的迫切性,然后综述了我国学者......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11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
现代文学创作知识分子类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丰富的学识和思想,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并且承担着社会预言者与启蒙者的言说角色。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利益法则的兴起、商业化的冲击以及各种欲望的刺激,文学依靠政治制约而高居精......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知识产权法
发布时间:2022-07-21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知识产权法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知识产权法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我国知识产权法 在当代,绝大多数国家的知识产权法,都既是国内法、又是涉外法。除去极度闭关锁国的个别......
卢卡奇《作为道德问题的布尔什维主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1918年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让时人很震惊。当时卢卡奇的思想是怎样的状况?对社会主义有何看法?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卢卡奇的著作、手稿进行分析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布尔什维主义如何能成为道德问题,这个道德问题如......
论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论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论平行进口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摘 要]平行进口问题是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从法学的角度对平行进口的基本概念及......
浅析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传统知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用智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但是传统知识因为相传年代甚久,并且很多记载不明确,甚至追溯不到其源头,故不能确定其权利的主体。便很难取得知识......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发布时间:2017-02-04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步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期,习近平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
知识分子“传媒化”及价值悖论
发布时间:2015-08-25
19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转型。这个转型,伴随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以及网络媒介的崛起,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在本文的考察视野内,还牵涉到知识传播和文化模式的迁移等问题。本文将把知识分子还原到......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漫谈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04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转化为知识产权贸易活动。知识产权贸易包括对知识产权的转让和对知识产权产品进行交易。目前,各个国家都已认识到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中都渗透了对知识产权的......
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在改造陋俗文化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01
陋俗文化是指特定时期内体现于风俗惯制上的并为传统人伦文化所认同的文化糟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陋俗文化并没有随着剥削制度的覆灭而消失,依然残存在新中国的各行各业中,严重地阻碍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和......
配电基础知识问答211题
发布时间:2023-02-23
1.电是什么? 答:有负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和重要的能源。 2.什么叫电场? 答:带电体形成的磁场,能传递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什么叫电荷? 答: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 4.什么叫电位? 答:单位正电荷在某点具......
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OK)与分子生物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09
" 论文摘要:分子生物学作为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研究领域,正全面推动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这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文中介绍了学科......
山寨文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27
随着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处于市场经济培育期的中国形成一股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饱受争议的山寨文化风潮。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于山寨文化的概念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多数学者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不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
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过程。本文运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出如何以技术创......
我国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9
一、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根据基材经济方面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体力物质消费,而是依靠知识的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
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问题
发布时间:2022-08-22
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其本身的财产价值,同时,也是许多公司赖以经营的重要手段和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要: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因同质性文化身份聚合为《新青年》知识群体,他们以学校、社团和报刊为平台,在文化场域中建构了主体间平等交往对话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合群意识的心理诉求下,他们拓展了文化空间,书写了公共舆论,彰显出鲜明......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3-01-31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知识的巨大价值日益彰显,国际社会也开始考虑传统知识的保护问题。WIPO在此方面做了大量拓展......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殷海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已经被学界公认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学界相关研究的成果甚少,这是本文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
专业与公共:转型社会知识分子的志业抉择
发布时间:2023-01-28
中国正处于转型社会[1] 的关键时期。传统社会的惯性状态与现代社会的新兴架构在相互撕咬、牵掣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敏感者。他们也就是被时代撕咬和牵掣的前沿主体。在两端之间,即知识分子之作为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士、与......
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软实力 文化风险 知识产权 内容提要: 在国际竞争从硬实力向软实力领域延伸的发展态势中,我国面临着外来的文化风险。软实力建设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文化风险则表现为知识产权与文化主权、文化权利的冲突,尤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知识地图中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知识地图,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对传统高校图书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改变单一、落后的图书馆运行策略,将知识管理与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对知识模块加以整合。另外,基于新技术的知识地图运行方法也可以改变原来管理耗时、效率低的不足,创新融入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查询的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关键词】知识地图;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特许经营中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0
进入21世纪,特许经营将会成为全球主导的商业模式。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特许经营的出现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就目前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情况来看,无法有效对特许经营中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长期困扰我......
论学科教学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17
师者,之所以为师,是因为他能够授人以书,提升人的内涵,也能够授人以德,提高人的品质。中国唐朝著名教育家韩愈就强调文以载道,即强调知识教学的教育性。西方赫尔巴特也提出了无教育的教学的思想。可见,寓道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索尔・贝娄不仅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美籍犹太裔作家,而且也是最早意识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优秀作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创作史中,重点论述了关于美国知识分子面临的问题,反映出当代美国文化的多变性特征,同......
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在我国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整体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30年代的“新专制主义”
发布时间:2023-05-08
" 20世纪10-20年代,大批接受西方现代教育、具有"民主"、"自由"等现代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学成归国,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从10年代中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宪政运动",是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最辉煌......
“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存在状态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放逐伊甸》再现了诗意的20世纪80年代向功利的90年代演进的过程,描述了受人文主义洗礼的一代人怎样被时代所裹挟、挣扎、失落及顿悟的艰难历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自幼被灌输“士”的责任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肩负着“五四”精神的传承,被铸就了“重精神、轻物质”的人格体系,但在社会价值体系被颠覆下的时代,当代知识分子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挣扎和灵魂的拷问与裂变,这是一种暂时的精神“短路”,还是一种“现.........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之趋势,知识产权犯罪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在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3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对知识产权四大领域的犯罪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但是,我国现......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保护 对策 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知识产权,......
孔子教育思想与知识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关键词] 知识管理目标 孔子教育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 知识管理是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组织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充分博弈,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过程。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的处理和人的创造,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知识共......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从世界经济上角度来看,在中国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
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对历史的精神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加之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需求,新时期文学知识分子的身份逐渐得到认同,小说家们逐渐摆脱政治话语叙事的束缚,以启蒙者的自觉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反思人的存在,有的欲通过......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中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10
1954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山东大学学生蓝翎、李希凡写的《评〈红楼梦研究〉》。这篇文章批评的是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的学术研究。六天后,也就是10月16日,毛泽东写了著名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信中,毛泽东说:......
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7
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研究 论文提要知识产权共同侵权问题既与传统的民法共同侵权理论密切联系,同时又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在对传统民法共同......
文学知识社会学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17
当代社会,知识和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是产业,知识是经济,学术有市场需求,这是显而易见的。现代中国文学学术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日趋成熟完善和制度化,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规模还在日......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19
一、高校系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集区 高校依托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氛围宽松、国际交流通畅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创新发明不断涌现,已然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集区。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专利数量多、增长速度快、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大等特点......
均匀分布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31
均匀分布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问题 摘要 在1般的教科书上,对于母体在正态分布情形下,对参数的估计与检验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当母体为非正态分布时,对参数......
论析知识社会转型中的知识与大学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知识;大学 论文摘要:知识是知识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具体体现为知识价值推动经济转型、知识权力推动政治转型、知识消费推动文化转型。在知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应该成为主导力量,应承担培养和塑造“知......
知识产权交易理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知识产权交易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国已经逐步的开始迈步于创新型国家的领域,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创造的字眼,知识产权交易的意义也越来越明显。其已经成为了......
校企合作与校企知识转移机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在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我国的开放力度更大,市场活力更强,各大企业都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但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创新力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当前教育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9-1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试论知识分子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西安事变爆发后,民国知识分子纷纷发表社论和声明,几乎不约而同地谴责张杨的行为,并要求立即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当时的舆论和民意走向,从社会层面上给张杨施加了巨大压力。民意的导向直接影......
我国网络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7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网络侵权的行为发生,网络知识产权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并且也不容易被法律保护,这种侵权往往伴随着营利性和功利性,我国法律目前也没有规定这方面的管辖,一旦发生侵权也很难取证,由于我国缺......
透过表象看实质——析“公共知识分子”论
发布时间:2022-08-07
一个舶来的名词———“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被接了过来,成为炒作一时的衔头。先是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上,进而挂在网上、见于某些报刊。因为英国的一家《前景》杂志评出了他们的100位“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于是......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15
一、论知识分子对民工、下岗工人这样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民工及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应该是斗争、立法再斗争来进行的事,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关怀,并不直接解决这一人民内部的压迫和剥削问题,如不加入他们的抗争,则是作秀和虚伪。......
消防知识试题
发布时间:2023-01-27
建筑防火 一、单项选择题 1、A 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 A、耐火等级B、防火分区 C、防烟分区 D、耐火极限 2、地下室房间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 D 。 3、甲类生产厂房,应采用单层建筑,B在地下室或......
阿尔弗雷德与英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7
阿尔弗雷德与英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文化教育的发http://Www.LWlm.cOm展与基督教的传人及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受教皇格列高利的派遣率领了40人来到肯特王国进行传教时,受到了国王艾塞伯特热情......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06
一、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创意主体以现有的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对其再创造,产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其具有创意独特性、兼容性、普及性等特点。文化创......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而知识产权保护又是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生命线。本文就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电子化学习
发布时间:2023-06-18
" 论文关键词:知识资源 传播 共享 E—learning 论文摘要:知识资源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其开发利用要求企业变革传统的培训方式,电子化学习是实现这一变革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企业电子化学习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
论数字化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如今, 信息技术飞速 发展 , 网络 经济 、数字地球、数字图书馆等新技术和新概念蜂拥而至。当人类越来越多地受益于 科学 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诸如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等重要 问题 日益受到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可避免......
浅谈避雷器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谈避雷器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霍尔果斯河流域灌溉管理处835223 罗阳云 摘要 避雷器 又称:surge arrester,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
论民营企业知识管理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04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 知识 管理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 经济 时代的来临,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知识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促动因素之一,对于推动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