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一
用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教师提问:“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请问,你的脑海里都装着三国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出师表》。试试能不能背诵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学生背诵之后,提问:这一段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讲的是哪一件事?学生很容易回答:三顾茅庐。教师接着明确:对,这是诸葛亮自己深情回顾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历史书上又是怎样记载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隆中对》这篇文章,它节选自史书《三国志》。
【评价】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导语的设计可以稍长一些。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二
1、初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积极动脑,大胆地想象故事的发展。
3、懂得要做一个爱劳动,诚实善良的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一盘切好的苹果,牙签;音乐《劳动最光荣》。
【活动过程】。
(一)品尝水果,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
1、品尝水果:尝一尝,是什么水果?你吃过会爆炸的苹果吗?
(二)倾听故事,采用片段欣赏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
1、片段1、2:
(1)狐狸看到苹果树怎样说的?
(2)小猪同意了吗?它是怎么说的?
(3)狐狸会甘心吗?它会怎样做?
2、片段3:
(1)狐狸用什么做了假的苹果?
(2)狐狸为什么要弄假的苹果?
(3)小猪会上当吗?为什么?
3、片段4、5:
(1)假苹果看上去跟真的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鸟揭穿了狐狸的骗局,小猪会怎样做?
(3)狐狸会怎样做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四)迁移生活经验,讨论:如果你想吃小熊的苹果,你会怎样做呢?
(五)结束活动。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三
杭州湾大桥北连接线高速公路与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方向、杭州市到沪杭新区方向是交通流的主要方向。杭州湾跨海大桥到浙江省方向、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到杭州湾市方向是交通流的次方向。其它方向的交通流可忽略不计。对图1中的3条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其未来的交通运输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预计在未来15年内,该枢纽内杭州湾沪杭高速公路的流量为19694pcu/东西,杭州湾大桥北连接线高速公路一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交通量为18598pcu/东西,江苏省到杭州湾市的交通量为9352pcu/东西〔1〕。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四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运用案例,学会表达“拒绝”的方法。
:在“拒绝”过程中,体会文明礼貌,表达得体的方法。
:学会拒绝别人。
:学会拒绝别人时的语气要婉转。
: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委婉表达拒绝的策略。 学生学法:凭借师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拒绝”的表达方法。
:相关的教学设计。
:课前搜集有关“拒绝”内容的实际案例。
一、 审题,明确交际要求:
1、 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做启发谈话。
是的,我们要学会拒绝。
2、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 指导创设练说情境:
1、 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
3、 每组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三、 反馈,师生互动评议:
1、 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 评议小结。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在离开现实生活来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性几乎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说所做让他们用语言表述出来,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以课本中的三个案例为突破口,创设交流情境,为学生的专项训练奠定了基础。其次,交给他们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重引导学生实现如何委婉地拒绝的方式。第三,在校生讨论中明辨道理,并达成共识。学生在如何拒绝的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激烈的争辩,这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委婉表达”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五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桩号0+100~0+380段河床砂卵石与下部卵砾石层连通,下部卵砾石层不仅厚度大,而且分布在库区下部、坝基和库外的广大范围内,形成库内外的连通,因此形成良好的渗漏通道。桩号2+080~3+220段表层黄土状壤土中所夹粗砂层,层厚4~6m;埋深3~11m,顶板高程32~39.5m,与河漫滩砂卵石层相通,库内外亦连通。在枯水年,该砂层无水,当库水位上升时,该段成为水平集中渗漏段。桩号4+200~5+700段,砂卵石层埋深为2~10m,顶板高程34.6~44m,与河漫滩卵砾石层相通,库内外亦连通。该层厚度大且与桩号4+200段以前的深层卵砾石层为一层。库水位一旦上升,这里将成为集中渗漏带,其渗漏量将比桩号2+080~3+220段渗漏量还大。
范村村北地表以下6~7m,广泛分布有粗砂层透镜体,回水淹没后易形成水平渗漏。1985年勘探时,在桩号0+500~0+800段发现埋深8.0m,厚0.8m的透水砂带,按其走向和高程分析,此砂带从坝前延伸至坝外,副坝坝后管涌与该透水砂带有关。水库水平防渗重点应放在库区上游段现代河床和二级阶地以下砂层出露或埋深较小地段,其它部位要视天然铺盖分布厚度考虑。防渗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坝基渗漏量和坝下卵砾石层的渗压水头。
3.2渗漏和管涌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现象和地质条件分析可知,坝基渗漏基本上是沿库区现代河床以及二级阶地的砂层出露部位,渗入下部的深厚砂卵石层,通过深厚的砂卵石层排泄到库外的。由于存在良好的渗流通道,因此渗漏严重。由钻探剖面可知,发生管涌范围上游在高程33.5m左右夹有薄层砂层呈条带状分布区域,走向几乎与该段坝轴线平行,分布宽度约70m,厚度一般0.2~0.7m。砂层的存在是坝后管涌形成的基本条件,反滤沟将砂层切割形成临空面是诱发管涌的外在原因。由管涌发生时库水位分析,砂层与库区上游二级阶地所夹砂层特别是与某处阶地坎壁出露的砂层相连通。当库水位升高,库水进入阶地坎壁出露砂层形成渗流时,渗透坡降增大,流速增强,在反滤沟内的临空出逸点附近形成较集中的渗流,且对与砂层接触的土层产生接触冲刷,并携带细颗粒出逸,造成管涌现象的发生。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六
1、认知目标:对比学习制作抱枕的方法,以及掌握抱枕的材质编辑与配色技巧。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
作,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原创设计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七
史家笔法叙事简约,“唯书其事”,通过记事记言,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文中一般没有褒贬评论。而文学笔法则讲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传说和作者的想像等。所以读起来往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刘备在拜访诸葛亮时,《三国志》中的叙述非常简练,只有“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三国演义》中叙述的就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祥细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对话,并且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八
1、结合主题,深人生活,进行实际探访。
2、利用书籍资源或网络资源,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集成资料夹。
3、在班级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或专题辩论会。解决问题查找有关“雨”的诗歌、音乐、图画等,比较各种艺术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现。情感态度1、通过诗歌的学习,感受艺术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美好。
2、培养公正、客观的评价观。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九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
教学。
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特制五十九中学学科竞赛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本着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学校和教研组学科教学水平的原则,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的自我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为优秀学生的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并为今后的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案:
一、学科竞赛类型。
1、一类竞赛:由教育行政部门(含教研室)组织或参与、需要教师长期课外辅导、限时限场地进行的竞赛。比赛结果能够使社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正面评价。如:各级中学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信息技术(计算机)竞赛等。
比赛,书法比赛等。
二、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担任方法。
每学科竞赛辅导老师由专任教师担任。同时成立学科竞赛辅导小组,原则上每学科由三名以上指导教师组成,其他教师辅助指导老师参与竞赛工作,具体名单由教务处协调确定,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上报校长室;允许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单独辅导。
三、参加辅导学生确定方法。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辅导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学习成绩,结合学校组织的团体竞赛、质量监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确定辅导和参赛人选,也可以通过校内上次学科竞赛进行选拔。一类竞赛参加辅导的人数一般为每年级60人(每班5人),一个学生一般参加一门学科的辅导,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多门学科的辅导,具体名单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协调确定,并及时上报教务处,二类竞赛的参赛学生由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视实际情况确定。每班10人。相关要求同上。
四、学科竞赛辅导时间、地点安排。
学科竞赛时间地点。
数学周一第八节多媒体教室。
物理周二第八节多媒体教室。
化学周三第八节多媒体教室。
语文周三第七节多媒体教室。
英语周四第八节多媒体教室。
其它学科待定。
五、竞赛辅导的要求及其它事项。
1、竞赛辅导每科每周至少一次,每次1~2节课,临近竞赛和暑期辅导次数要适当增加。辅导时间如与其它活动相冲突,教务处可作适当调整,2、有竞赛任务的学科由教研组长负责,要制定学科竞赛辅导计划,安排好辅导内容和相应的指导教师。
3、参加学科竞赛辅导的学生要相对固定,每次辅导由竞赛辅导老师进行点名,对多次缺席参加辅导的学生,要及时通报给班主任并作相应的处理。
4、学科竞赛辅导要讲求实效,对参加辅导的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试卷要及时检查、批改并分析讲解,必要时可以对优秀学生进行个别强化辅导。
5、指导老师遇有特殊情况需请假,必须通知教务处,同时与教研组长协调好相关的辅导工作,并通知参加辅导的学生。
6、考前一个月一定要进行强化训练,阅卷评卷要及时。
7、暑假、寒假前的竞赛辅导将根据学校教学安排作适当调整,原则要求各学科要充分利用假期前停课时间进行集中辅导,增加辅导的次数和时间。
8、竞赛辅导需要的相关资料由竞赛辅导老师自行购买,凭。
购书发票到教务处登记后报销,辅导资料作为教研组共同资料在教研组内保管使用。
六、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奖励办法。
1、工作补贴:每一节课课时费(一节课以40分钟计)按学校绩效工资相关办法执行,由各年级组长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在每学期末统计发放。上报时,需提供相关备课资料,以便进行工作认定。
2、竞赛获奖奖励:
一类竞赛:按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办法执行。
二类竞赛:学校颁发奖状及奖品。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十
1、初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积极动脑,大胆地想象故事的发展。
3、懂得要做一个爱劳动,诚实善良的孩子。
【活动准备】。
课件;一盘切好的苹果,牙签;音乐《劳动最光荣》。
【活动过程】。
(一)品尝水果,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
1、品尝水果:尝一尝,是什么水果?你吃过会爆炸的苹果吗?
(二)倾听故事,采用片段欣赏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
1、片段1、2:
(1)狐狸看到苹果树怎样说的?
(2)小猪同意了吗?它是怎么说的?
(3)狐狸会甘心吗?它会怎样做?
2、片段3:
(1)狐狸用什么做了假的苹果?
(2)狐狸为什么要弄假的苹果?
(3)小猪会上当吗?为什么?
3、片段4、5:
(1)假苹果看上去跟真的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鸟揭穿了狐狸的骗局,小猪会怎样做?
(3)狐狸会怎样做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四)迁移生活经验,讨论:如果你想吃小熊的苹果,你会怎样做呢?
(五)结束活动。
春天到了,小猪又要种苹果树了,我们一起去帮忙吧!(伴随着音乐《劳动最光荣》结束活动)。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十一
机房是信息系统的中枢,只有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整体机房环境,才能保证系统软硬件和数据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影响。所以,对机房的要求是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管理科学,确保主机、存储及网络等重要设备持续、可靠、安全的运行。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同时还须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机房工程整体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墙体装修、隔断装修、ups电源、专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地线系统、防雷系统、门禁、监控、消防、报警、屏蔽工程等。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十二
一、 引课:
1、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宝宝:当、午、谁、汗、滴、辛、盘、知、
苦、粒、辛、苦(火车火车开起来,开到我们这里来)
2、指名背自己积累的古诗。
3、师背《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
么意思呢?我们进天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
1、板书:《锄禾》
2、解题:“锄禾”,做一做“锄禾”的动作理解(给禾苗锄草松土。)
3、课件出示全诗,观察古诗结构:
这首诗共几行?每行几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4、看书指名读,齐读
5、课件(与诗同张)出示图,观察想象。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课件图片,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说一说。
(2)农民伯伯会想些什么?他会说什么?
(3)在书上画出描写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诗句
6、课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和词的意思。(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7、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互相帮助解决
8、理解前两句: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伯伯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师:当天气非常热,我们满头大汗时,心里是什么感受?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他们怎么样?(很辛苦)
9、引出课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10、理解全诗,齐读书p84内容
11、进一步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课件:农民伯伯劳作的过程,平地——松土——
12、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
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们理解了全诗的含义,让我们再来把这首诗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朗读五言绝句时,大部分是在前两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
1、 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学生指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古诗读好了很美,唱起来更美,欣赏歌曲《锄禾》
五、练习题:
1、说说身边的浪费现象
p178
2、我想对……说,
五、作业
1、
2、上网查李绅的诗《悯农》,读一读。
设计方案汇编缩印本篇十三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