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乡土文学研究的思辨力量与探索精神

乡土文学研究的思辨力量与探索精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00:43:46
乡土文学研究的思辨力量与探索精神
时间:2023-01-14 00:43:46     小编:

中国文学以乡土文学创作最为繁盛,对乡土文学的研究亦是学者麇集,不少学人深耕在这一领域里,并成绩卓然。如何在这样一个已有丰沛学术积累的研究领域,不重复别人的言说,而拓出属于自己的洞见新意,是每一个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贺仲明一直坚守在乡土文学的现场,且注重对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发生与演进作宏观总结, 对暧昧未明的有关乡土文学理论问题作出阐释与建构。从批评精神到研究方法,从学术积淀到理论提升,从单个文本到宏观现象,他赋予自己的研究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的乡土文学研究已贯通了文史哲、社会学、伦理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其在学术上内在的独特思辨力量和探索精神。

一、大气与深邃:乡土文学的宏观厘析

从1920年代开始,中国乡土文学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作家、作品、思潮宛若清丽夏夜的星空,浩瀚繁多,贺仲明总能以优秀学者的明敏,条分缕析地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普遍问题,深化着我们对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认识。如在《20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形态及其新变》一文中,他认为,自20年代以来,在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作家们秉承着不同的创作立场和创作方法,形成了乡土小说的多重创作形态。其中有鲁迅开创的文化批判型,茅盾为中坚的政治功利型,废名和沈从文倡导的文明怀旧型,还有赵树理为代表的乡村代言型。循此,他又分析了各类创作形态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缺陷,认为在不同形态之间,更存在着相互矛盾而又交融的复杂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为其他形态所借鉴和采用,相互之间也经常出现相互攻讦和排挤的局面。对20世纪蔚然大观的乡土小说,作出明晰又富有学理色彩的形态分类,充分透递出贺仲明面对繁杂的文学现象时,学术穿透力之强。《中国乡土文学的精神发展空间》一文亦是放眼近百年乡土文学,从思想方向、现实关系、美学个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宏观而富有洞见的考察。他认为,中国乡土文学存在着两个最基本的思想方向。一个是思想的批判,也就是以现代性的启蒙思想来批判乡村社会。鲁迅的 《阿 Q 正传》是思想批判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也是这一传统的直接开启者。“五四”时代的乡土文学群体深印着鲁迅的影响。“五四”之后,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师陀的 《果园城记》、路翎的《罗大斗的一生》 等都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另一个是批判的思想,就是将乡村作为一种文明方式,以之来反思和批判现代文明,他列举了20年代的废名、30年代的沈从文,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贾平凹的《秦腔》、张炜的《九月寓言》 等作家作品。此外,他又提出百年乡土文学在与现实政治关系上,呈示出“乡村改造与改造的乡村”两种向度。同时按照审美风格将百年乡土文学大体划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沈从文、废名、汪曾祺所代表的抒情型;第二类是鲁迅所开启的象征型;第三类是茅盾开创的写实型。通过对乡土文学整体观照,贺仲明对乡土文学未来发展的精神向度,开出了颇具现实效用的“方子”。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的平等和关爱意识。作家要真正深入地表现乡村,丰富乡土文学的魅力,就需要深入乡村社会,以平等和关爱的姿态看待和认识乡村。其次,强化“本土”内涵和家园意识,乡土文学的内在精神应该牵连着民族文化记忆,有深切的本土文化关注。第三,强化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美学特质是乡土文学独立存在的基础,也是它能够赢得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和受到大众特别喜爱的重要原因。上述论文,凝聚了贺仲明多年来对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系统研究与深度思考,体现了他宏阔的研究视野和深刻的历史观念。

在对二十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整体批评与研究中,贺仲明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着多种困境。在《论中国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困境》一文中,他从乡土作家的现代性思想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乡土小说对现代性持有迎应和批判两种态度,并具体表现为改变乡村和守望乡村两种主题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乡土作家集体性地蕴涵着现代性的精神困境,对中国乡土小说的总体发展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同样 ,在论文《论中国乡土小说的二重叙述困境》中,贺仲明发别人所未发,提出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叙述存在着二重困境:一是叙述姿态上,作家们常陷入城与乡、外与内的深层困惑中;二是在叙述特征的追求上,作家们对地域性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这样的判断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需要那种透过繁杂表象洞穿本质的能力。

除了对二十世纪乡土文学作整体宏观考察之外,贺仲明亦善于以新的视野综观某一具体时段的乡土文学,他注重重返某时段乡土文学产生的具体历史情境,并对现象进行前后回溯、爬梳。谈十七年的农村题材小说与乡村生态时,他回溯了《诗经》,古代田园诗、悯农诗;也谈到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对乡村的书写。论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新趋向,三四十年代的沈从文、废名、萧红等人书写乡村的路向,在当代是如何得到传承与演化,皆能清晰地显现在论文中。

贺仲明的专著《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新文学与农民关系之研究》,更是宏观研究近百年乡土文学的集大成之作。著作全面梳理和分析了近百年的新文学对农民的书写状况,将近百年的乡村书写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与自觉阶段,并进一步阐释其不同的特点与内在联系。他重点选择了新文学对二十世纪30 年代乡村灾害、四五十年代土地改革运动、50 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80 年代乡村改革等四个有代表性的农民运动( 生活) 的书写,深入考察新文学对这几个阶段书写所涵括的农民人物形象、农民土地意识、宗教意识、农民历史意识以及“乡村生态世界”等问题, 探讨其创作得失,并对相关文学史评价进行了富有创见的反思。

尤为可贵的是,贺仲明在这本书中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意识和超越视野,提出了许多具有拓荒意义的观点。他以乡土小说为例,深入考察了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悖论与困境。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农民( 大众) 的现实问题作出切实关注,对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作出更多了解和借鉴,以适当引导的方式进行创作, 在关注农民接受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其接受水平的提高。这表明贺仲明的学术研究,不仅是“纸上谈兵”,还具有解决现实问题意识的“人间情怀”。 二、空灵与锐气:乡土作家个案的精微诊视

如果说贺仲明对近百年乡土文学的宏观俯察,颇类“登泰山而小鲁”,有登高望远,纵览全局之势,那么对乡土文学创作中具体作家作品的品评,则宛若“凝视谛听殊未足”。他对作家作品的定位与判断,不是生硬地照搬西方批评话语,以先验的理论框架牵强附会地对作家作品进行分类,贴上五花八门的理论标签;他细读文本、深入穿透、尽可能以自己的批评话语切中批评对象的艺术特质、审美内涵、价值归趋。关于莫言的创作立场,人们多用“民间立场”概括,贺仲明则认为:“乡村立场是莫言最基本的创作立场,只是这一立场不是封闭而是开放,不是单一而是丰富的。这最典型地体现在其早期创作中。随着莫言对文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的创作表现出超越乡村立场、进入更深远人类立场的趋向。但这不是对乡村立场的放弃,而是对之的超越性拓展。”① 而有关刘震云,他认为,刘震云对乡村既有温情与留恋,但更有痛苦记忆,使其最终选择了拒斥与放逐的姿态,而城市,又同样是丑恶的化身:“城市和乡村,像一把双刃剑, 刺伤了刘震云追求的心灵,并带来了他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精神拒绝,这种双重拒绝,使刘震云超出了单一的文化审视所可能带来的局限。”②此结论无疑是精准的,拿捏到了刘震云作为乡裔城籍的作家,从河南农村来到大都市北京后,所具备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对贾平凹1990年代小说论述,他也没有先入为主的武断,而是以细读贾氏1990年代所有小说文本为前提,比如论文《犹豫而迷茫的乡土文化――论贾平凹 1990 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就层层剥笋似地从“对传统乡土文明的留恋感伤和对现代文明的否定拒斥”“对乡村文化及其命运的深刻忧虑和关注”“对传统审美文化和文学形式的执著探索”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定贾平凹1990年代小说的流露出的总体价值归趋是“犹豫而迷茫地乡土文化的守望”,这个论断出手不凡,捕捉到了贾氏小说文本罅隙中隐约透递出来的文化信息。

贺仲明少年时代在湖南乡村度过,领受过乡村的美丽与苦难。在面对批评对象时,他总是以自身的生命体验渗入到批评文章之中,感同身受地触摸乡土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所思所想,并在研究中穿插着与批评对象声息相通的文化自省。这样,作者对作家作品个案的分析省察,不是隔靴搔痒地指手画脚,而是在相互尊重中进行双向交流的精神对话,难怪有作家称他“是一个把自己真实的心灵印记带入批评的批评家”③。由此,贺仲明的作家作品的个案批评文章,充满着灵性的飞动和心智的透悟,开阔严谨而又富有创造力。具体言之,有如此几个特点:一是追求有难度的批评。他对研究对象的阐释,从不步人后尘,从不以随波逐流,放之诸多作品皆宜的陈词滥调示人,而是洞微见著,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出他所认为的最能体现其特质的富有概括力与代表性的判断,所以贺仲明的评论文章,每每新见叠出。比如对周立波的文学成就及其代表作《山乡巨变》,学术界的认识始终拘囿于对于“十七年”文学的整体否定性背景中,评价一直不高。他却从新文学本土化的角度,分析了周立波以独特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为基础,通过深入乡村生活寻找文学细节、人物和语言,并将古典和西方文学艺术与本土生活自然融合,对文学本土化进行了深层探索。在这样论证的基础上,他认为周立波的创作虽然有其缺陷,但多层面地描写了乡村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文学成就应该得到更积极的评价,其文学的本土化探索具有文学史意义。又如,当代文学研究者很少有人谈论《平凡的世界》这一作品,更缺少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评价。贺仲明透辟入里地阐述了受读者欢迎与受批评界冷漠忽视的深层原因。在他看来,由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同时对书写对象――― 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把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也正是这两点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而有关批评界之所以冷落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文学对现实的冷漠和激情匮乏,对现实主义排斥的盲目和极端化倾向,以及当前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的技术化和文化化倾向。很显然,这些观点的提出,贺仲明经过了审慎思考,独具机心。二是追求有广度的批评。贺仲明对批评对象很少“就事论事”,他的批评视野非常开阔,在评点作品时,总是从中外文学谱系中寻找参照系。如论毕飞宇小说中的人性书写时,他从1980 年代初期戴厚英的人性书写论起,又旁涉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人作品,综合观照、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谈韩少功的小说,他通过与沈从文的比较来论:“在中国新文学的创作历史上,其思想的深入和创新的意义都是很明显的――从新文学历史看,韩少功的这一特点与另一位同为湖南人的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有些相似。沈从文矢志于以乡村文化来建造‘人性小庙’,传达了乡村文化中蕴藏的质朴人性精神。不同的是,韩少功融入的理性色彩更多一些,也许因此而少了些情感的眷恋和明朗清新,却多了些理性张力下的暧昧和朦胧。”④三是追求有热度的批评。文学批评往往变成“文学表扬”已是此行中的痼疾,要么被权力和金钱收编,通篇是阿谀谄媚的帮闲腔调;要么匍匐于批评对象的声名,拖泥带水的哼哈几声赞语。贺仲明不同,他批评文章总是毫不讳言,直面批评对象的缺失,有辣味,但非“火药”,持论有据,话语中正,富有学理,又绝不同于那些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骂字当头的“骂派”批评。即便是对获了诺奖的莫言,贺仲明也指出其不足“在对乡村现实表现和批判上的匮乏”“缺乏沉重和力量的轻浮,叙述也显得炫奇和饶舌。”⑤评刘醒龙的小说,他同样单刀直入,丝毫不拖泥带水,直陈其小说之短板:“(刘醒龙)他虽然也并不绝对是平民立场(由于他的个人性,他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色彩也较浓),但却显然缺乏真正的现代理性精神。拘泥于现实立场,使他的作品明显缺乏悲剧感,也匮乏历史性,甚或在价值评判上也存在一些含混处,在刘醒龙对现实的批判中,有时候却奇怪地夹杂着认同与妥协,在揭露中有时亦暗含着欣赏。” ⑥这样的批评,充分彰显了贺仲明作为一个批评家所具有职业良知、学术理性和技术积累等多方面的丰厚素养,亦维护了批评家应有的人格尊严。 三、切中与超越:乡土文学研究的理论建构

在乡土文学研究的理论建设方面,贺仲明亦有诸多深度思考。在他看来,中国乡村将进一步被城市化,乡村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传统乡村逐渐消失,乡土文学已出现诸多新变,新的理论建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一种合理、有效而清晰的理论话语,能对乡土文学的新境况作出说明与蠡测。他辩白一些理论误区,提出新的概念并作了深入的追问。

乡土文学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背景,迫切需要新的理论视野来获得清晰的确认。在贺仲明看来,“我们认识乡土文学,也需要将它与具体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历史的认知”,也正是从乡土文学设身处地境遇为出发点进行理论建构,他主张,“‘乡土精神’应该成为 ‘乡土文学 ’最基本的核心,构成这一概念的灵魂”,并分析了“乡土精神”的具体内涵。如此,以“乡土精神”的价值立场切入乡土文学的界定,社会语境与乡土文学互动起来,各个历史时段的乡土文学有了相继,乡土文学获得了生命的质地,亦获得了精准的内涵确认,这是极具理论勇气与未来前瞻性的。

许多研究者总是喜欢把繁复驳杂的文学现象,予以简化处理,打捆成堆,然后贴上“标签”,这样研究的理路,很容易遮蔽文学个体之间丰富的差异性。贺仲明没有为流风所染,对一些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辨析,以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同向有异,共中生歧”那部分,并予以理论概括。我们知道,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以描画中国农民和农村生活为内容的乡村小说是具有贯穿性的。贺仲明细究这些作家们的创作立场和艺术风格,发现其中的“异像”色彩。据此,他提出了“农民文化小说”的概念,认为这类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为中国农民社会与文化代言的角色,并认为赵树理、高晓声、刘震云是这类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为进一步扩充这个概念的涵容,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农民文学”概念:“将农民作为服务对象,或者自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作为农民的代言工具。”⑦这两个概念的提出颇有新意,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切入点,这不仅能辨析了不同创作主体的乡村书写立场,亦有效地界定了中国乡土文学多元样态之间的区隔。

当然,建构一种合理性和规律性的具有学术前景的理论,除了进行必要的学术命名和提出一些新概念之外,还需要为学术界贡献出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范式。贺仲明在这方面显示了超越前辈的可贵的理论勇气。以往研究者只关注新文学对农民的书写和影响,以及新文学对农民的启蒙和教育,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农民及其文化对新文学的影响。他在《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一书,却采取一种不同以往新的研究范型――探究中国新文学与农民的互动关系,分析了不只是新文学在影响着农民,农民也在深层次、多方面地影响着新文学,认为农民的文化立场、审美趣味、言说方式等,以各种方式间接参与了新文学的建设,影响了新文学的走向和艺术形态, 它们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这里,一种在文本与世界、与作家、与读者的动态关系关系网络中,探讨创作现象与问题的研究模式得以确立。有研究者对这种研究范型的学术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贺仲明的实践,我们确实感到,农民,以及与这一阶层相关的文学问题确实在文学研究中得到了新的呈现,农民,在文学的理论话语中第一次处在了中心。”⑧

贺仲明生机勃勃的理论思维还体现在廓清概念的混乱上。大家都知道,“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题材类型,由于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反复阐说和界定,也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两个基本的文学史范畴。然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界限却是模糊的甚至是被消弭的,要么以“乡土”覆盖“农村”;要么用“农村”包容“乡土”,理由总是言之不详。他在《一种文学和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开篇,就对“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两个概念的关联与同异进行了非常深刻清晰的论述。他的观点是:乡土文学,应该以“乡土生活”作为它最基本的内涵,即只要是写乡土生活的,不管写的是否是农民的生活,不管有没有体现“乡土意识”与“地域特色”,都应该属于乡土文学,都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现实和文化内涵。农村题材小说拘囿于简单的题材限制,有过多的政治色彩。他认为,“乡土文学”应该可以完全涵盖“农村题材小说”。

在现当代文学中,乡村书写,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显得特别重要。贺仲明对乡土文学的系统研究,既有对百年来乡土文学的历史总结,亦有对现实的目击与诊视,更有对新世纪乡村巨变后的乡土文学之瞻望。当然,乡土文学研究领域,仅是贺仲明学术研究的一个板块之一。仅就这个领域而言,他取得的丰厚学术成果,也足以证明他是国内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流学者。

注释:

①贺仲明:《为什么写作―――论莫言创作的乡村立场及其意义》,《东岳论丛》2012年第12期。

②贺仲明:《放逐与逃亡―――论刘震云创作的意义及其困境》,《中州学刊》1997年第3期。

③朱文颖:《“毒手药王”的前世今生―――猜想贺仲明》,《南方文坛》2007年第4期。

④贺仲明:《文化纠结中的深入与迷茫――论韩少功的创作精神及其文学意义》,《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⑤贺仲明:《乡村的自语――论莫言小说创作的精神及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⑥贺仲明:《平民立场的现实审察――论刘醒龙近期小说创作》,《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5期。

⑦贺仲明:《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⑧汪政:《历史眼光与现实情怀》, 《文艺争鸣》2009年第10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探究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企业家及企业家的精神的定义Casson(1982)认为企业家是一个专长於不确定性环境下作出稀有资源协调判决性的决定,及有能力去发现及把握机会者。Herbert等(1989)认为企业家是一个专长于挑起关于地点、形式、资源及惯例等决定的负责人。Shane等(2000)认为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就是试图理解如何引入未来商品及服务机会,这些机会被何人创造、发现及利用,及其后果为何。Acs等(2.........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14-01-27
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辨析 一、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1)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究竟是什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所指的“文学”一词对应的是西方的literature,意指在某一特定的研究领域内所出版的书籍和文章。也可......
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多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反腐倡廉活动力度的持续加大,对新时期下的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着90多年强大历史且经久不衰的红色精神,曾引领共产党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
浅析洪堡特“精神力量”的作用与内容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个人语言与个人精神力量的关系,指出个人精神力量在个人语言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分析民族共同语与民族精神力量的形成,指出个人、民族、语言、精神力量之间的关系;再次通过对语言的起源与创造性的分析,指出广......
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和相关的素材不断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实践 ......
论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9
" 论文关键词:质化研究人文精神 方法学 论文摘要:质化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方法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旨在为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内在的思想依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实证主......
探究《超脱》的精神分析学
发布时间:2023-05-02
《 超脱》 由美国知名导演托尼凯耶执导,讲述了由主演《 钢琴师》 而摘得奥斯卡影帝的艾德里安布洛迪所饰演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试图与这个世界隔绝,但最终却发现无法摆脱与他人或世界之间联系的故事。 该剧是凯耶的第三部剧情片作品,......
古代中国乡贤文化与旅游地“场所精神”营造及维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6
作者简介:彭若木,成都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要:在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提升的今天,旅游地以及旅游场所中怎么样进行文化精神的提升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以古印度哲学中的梵不一论哲学为参照,提出了古代乡贤文......
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文论界近20年的“追新逐后”中,文艺 理论 和文化理论 问题 已经变得相当棘手了。在前沿学术问题上的纠缠,使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现成答案,而是很多困惑。这些困惑往往和真正的问题相牵连,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解决困惑,但是却可以在......
中国当代文学教改的思考与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门课却体现出诸多不足,如教师株守传统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考核方式死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
谈重返“精神原乡”的激情与迷失
发布时间:2023-02-18
巴金晚年散文巨作《随想录》,为他在重返文坛后赢得了举世声誉。其印数之众、传播之广、赞扬之多,就一部散文集在同时代产生的直接影响和获得的社会评价来说,《随想录》在当代中国可谓无与伦比[1]399。而同时,它也引起了一些非议。《......
基于校园精神文化的中学思品教育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一定时代下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研究表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陶冶、凝聚、导向、规范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是思想品德......
房屋建筑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房屋建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对这门课程建设进行改革也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一点,在对精品课程建设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学......
探索台砂并置:原乡/异乡的技艺与迷思
发布时间:2023-01-13
在处理区域华文文学时,我们往往习惯用某些既成的术语加以剖析,如离散(Diaspora)、本土性、中国性等等。毋庸讳言,这些字眼和术语既有其丰富内涵和犀利涵容性,同时却也不乏陷阱。比如以离散处理在台马华文学①,其中就吊诡重重:一方......
故乡是诗人的精神天堂
发布时间:2015-08-21
认识诗人张文斌有十多年了,他是个读书人,当过医生也干过许多世俗的事务,然而在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风度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大概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现代感十足,他的摄影作品拍得精美,艺术上......
探究学习中美学精神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2-10-28
探究学习中美学精神的对比 探究学习中美学精神的对比 探究学习中美学精神的对比 来源于www. 一、何由———学习活动为何要借鉴美学精神 在学习活动中借鉴美学精神,旨在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借鉴美学精神,大致有如......
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渗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17
论文关键词:乡土化学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备课资源教学模式论文摘要:农村中学尽管教育条件薄弱,但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调查了农村化学教学中学生对课堂的需要、教师的备课资源、教学模式等现状,探讨了如何开发和渗透学生身边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来说,教育条件尽管没有城市那么优越,却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因此,探讨如何开发和运用农村丰富多样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和.........
精神缺陷者缔约能力比较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缔约能力即缔结合同的行为能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法律资格。精神缺陷一般包括精神病人、酗酒者、吸烟者等精神障碍者,其缔约能力在各国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合同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弘扬丝路精神 汇聚共建力量
发布时间:2015-07-27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泉州迎宾馆高朋满座。这里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嘉宾汇聚一堂,回顾历史启迪,共谋发展良策,共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大计,是一件令人高兴、值得期待......
汉语预备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14
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发展,都对对外汉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到提高质量的转型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
论《诗经》的精神线索
发布时间:2023-04-24
《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群体的精神世界,其中有重要的几条精神线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诗、原始本能的情感――婚恋诗、祖先情感的维系――祭祀诗、反战与捍卫――战争诗。这几条精神线索贯穿《诗经》,本文列举《......
现代文学理性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要:文学作品具有时代的烙印,包含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现实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同,将更多的理性元素添加进来,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扩展了现代文学的领地。本文从现代文学的理性分析谈起,将其分为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方面,希望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理性认知的需求。关键词:现代文学;理想精神;分析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再一次融合.........
在永不止步的城市精神间探索
发布时间:2015-09-06
Tonda Métrographe男士腕表采用古典和摩登相融合的全新设计理念,独具匠心的非对称表耳设计成就了Tonda Métro系列独有的玄妙之处,期待善于发现的慧眼。从左边角度看,标志性的泪滴形表耳构成优雅,沉静的传统风格轮廓;从右边角度......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与科研精神浅议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大学语文教育中,不少人出现忽视科研活动的倾向。本文试图从教学出发,探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科研精神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从而证明其在教师素质和大学语文学科精神中的重要地位。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
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在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政策号召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时风靡全国,以国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走进了学生们的教学生活。民族音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了先贤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倾向。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强烈的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文化渗透造成青少年对于自己国家的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部分学生甚至一味崇洋媚外,不能深刻领会.........
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一、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的培养路径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和语义层面对阅读文章进行分析,对阅读效果的检测也只侧重于词义辨析、主旨大意和句意解读上,阅读题型的设置也只以判断正误和多项选择为主。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李言株,2019)。笔者以《新视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中Unit2ReadingBooks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深度阅读中培.........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3-17
脱离传统而创新,往往是没有基点的创新,过不多久,这座创新的大厦就会颓然倒塌.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
浅谈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精神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当代中国精神的构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要重视它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由此,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先例、提升和拓展中国人理论视野和精神风貌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构建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无疑成为我们必须珍惜的宝贵财富和不能忘却的初心记忆。一、人民立场:一种新型的价值信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
简论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刻剖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品德等方面提出了重塑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实质内容。 [论文关键词]研究......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孟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直、谅、多闻是益友。那么,余秋雨很直率地表示如果搭不起第四座桥,缺乏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体悟,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意义就没有办法公诸于世;陈瑞献的慨切陈词,一定要通过顶峰经验,有开悟的心灵,才能够创发......
有关高职地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6-08-09
1 文精神与高职地理实践教学的关系 1.1 人文精神的含义人文实力和科技实力共同组成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提高全民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对人的价值追求和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现代教育正经历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因......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28年,其中16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12年教小学数学,一直进行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近几年积极探究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旨在使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
现代文学特质与自然精神取向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多借助于西方理论,对我国文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别从“时”、“质”两个方向出发,解读我国现代文学的特质,明确我国现代文学独特节奏。应注意的是,我国现代文学受传统文化、西方思潮的双重影响,因而多体现出自然精神取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关键词:现代文学;特质;自然精神;取向作为一种经典的存在,我国现代文学犹如历史的沉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代文学研究势必发现很多问题。如,我国.........
试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03
" 论文摘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大学;人文精神;教育......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价值、尊严和安全的追求,......
《诗经》人文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诗经》的人文精神:注重自然美的生态环保意识;调和、适合时令的养生思想;济济多士、令闻不瑕的人才思想;劳者应获、勤劳光荣的思想;健康的爱情观和赞美自由恋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键词:《诗......
文学精神与人生经验的同构
发布时间:2023-05-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一批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的作品重新出版,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坛风景,而且新出版的散文集也可以用盈千累万来形容,不仅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写散文,学者、编辑、记......
“力”:中国合唱的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合唱,借鉴了西方合唱的多声建构技术,表现了类似于西方合唱 “力”的审美形态。这种审美形态是表现中国社会现实、承载大时代里群体性情感的多声部人声形式,与被“儒释道”思想浸润的中华文化遇合,因而“力......
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谈大学精神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07
摘要:文化建设对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及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建设和谐校园,培育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精神内容丰富,它......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3
[提要]:本文本着“让存在自己显现自身”的现象学释义学精神。以“方法是主客体的中介,是概念的内在规定和对象的原则”作为指导,阐发《论法的精神》所贯穿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使孟德斯鸠与古典自然法学......
文学史、趣味范式与精神史
发布时间:2023-04-26
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李春青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所谓“趣味范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段在特定阶层所彰显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趣味。文学史与精神史之关系研究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解释文学的感性形式与精神......
关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精神文化融合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合是校企文化全面融合和校企深化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创建独具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从方向策略、机制策略和途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合校企精神文化、加强高职院校内......
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09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前言 11 物理实验评价的重要意义 1 1.1 评价促使其对象发挥主观能动性 1 1.3 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 22 制定物理实验教......
精神贿赂的威力
发布时间:2016-02-29
所谓“精神贿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与物质贿赂相比,精神贿赂更具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行动上的隐蔽性。 清代文人笔记《笑林新雅》里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有个门生出京去做地方官,去和他的老......
语文探索研究能力培养八法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一、 简单递加法 也就是积累。积累的本身就是初步的探索形容。语文学习中的许多积累,如思想火花、哲理小诗、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以及谜语、山头主义、对联等,开始是不经意的摘抄,后来就变成专题性的持久的笔记活动,于是一个一......
橡胶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及在路用方面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要】传统混凝土由于脆性高、刚性较大不减振,且易产生裂纹,不仅会产生一定噪声污染,也降低了行车舒适性。本项目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噪声的产生机理而设计出将弹性较大的橡胶颗粒加入普通混凝土中这一解决方案,本文以C40普通......
《数控机床与编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探索与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精品课程建设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数控机床与编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精神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应包含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却很少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甚至将两者分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节中不但要重视理论课的教育,也要更加关注人文精神的提升。 论......
个体化精神的推动&超越时空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06
大约30多年前,Max Mara的创始人Achille Maramotti先生第一次萌生出建立一座当代艺术公共展馆的构想。他希望将其打造成艺术展览机构的典范,能够向鉴赏家和爱好者开放,弘扬美学和理性地欣赏艺术创作。他希望这些藏品能够反映出他那个......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发布时间:2023-01-02
从目前高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思维能力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辨无疑成为了师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1.创设真实情境,启发思维参与 创设真实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根据的思考。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要考......
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思辨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凸显。英美文学课程中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培养模式的实现,要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上的改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关键词:英美文学;思辨能力;教学改革1英语专业学生文学思辨能力现状我国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的技能,语言的综合运用等能力。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对于初中生思维辩证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的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对于学生的物理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开展......
对“抗战精神”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6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辉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一个法西斯强国的战争。 ......
对人文精神与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不对立,两者相辅相成。高职教育中存在轻视人文学科的偏向,学生人文素养偏弱,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正视人文学科偏弱,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的现状,设法弥补在课程设置、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07
"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创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方式的统摄作用......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2014-01-23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适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新思想、创新能力、......
生态文学与人的精神生态征象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当代生态文学已经成为一种自主性、社会参与性、地方性及对文化根脉的挖掘性非常强的文学活动状态。精神生态是自然生态的延伸或派生论域,由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再到精神生态的演化呈现出人的生命有机化过程。生态文学与精神生态......
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29
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渐产生了一些网络环境下的......
“慎独”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 文章解读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慎独”精神。认为进行“慎独”精神传承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提升个人修养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应从大学生心理特点等方面出发,利用新兴自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
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
发布时间:2023-02-12
www.LWLM.com编辑。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 摘要“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可以找到这种精神的美学来源,那就是“中和”美学思想。以“和”为美,以“中”为尺度的“中和”之美的范畴,是从音乐......
医学类在职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08
摘 要:医学类在职研究生是地方及军队各医科大学研究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临床学科的重要研究生生源。与医统招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也是不同的。我们经过长期在对此类研究生的培养的实践......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是指因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19世纪末,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核......
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范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总结: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关于文学自觉,目前有“汉代说”和“魏晋说”影响比较大,本文认为,文学自觉乃是文学发展过程中文人在一种不自知状态下不自觉的创作所为,自文学起始就已经开始,并不是到了所谓的汉代或魏晋时期才有了这种意识,只不过是到了汉......
关于老子的独立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3
" 【论文摘要】:以群体为本位,个人消融在群体中,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事实。但在先秦诸子中,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以个体为本位,具有独立精神的"贵己""独立""自知""自胜"的思想主张,注重人的主体价值和人性的......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摘要:文章概述了团队和团队精神,阐述了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7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 研究 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
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乡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5
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乡土文化研究 翻阅台湾近现代史,在国民党当局执掌台湾以后,没有以文化融入的形式将台湾长久以来的闽南文化相包容,而是完全以禁锢、打压、消极、排斥的强硬政策将其抛离。人为地在原住民与后续移民间制造文化矛盾,......
化学史中科学精神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 化学史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发展过程和演变的规律,而且它以不可代替的独特方式积累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分,是科学精神最集中的载体。学习化学史对高校学生人文道德的提高与智力的发展可以起到同等重要的......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7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导源于“求知意志(the will to know)”。人文精神导源于“意志”的自由。因此在技术的时代(即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时代),人容易沦......
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是当年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作为一线教师,以各类教育活动为例,深入细致地阐述我园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关键词】创新精神;心理环境;创造教育;创新意识什么是幼儿的创新精神呢?我们认为,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指在其相应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行为。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
工匠精神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我们现今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敬业精神。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既离不开一如既往的开拓精神,也离不开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中职学校必须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将其与当前时兴的模式有效结合,既能实现对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又能彰显工匠精神,不忘中职技术人才的初心。本文就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探讨。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
透视乡土维系力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本文是笔者对民间权威、乡土秩序和乡土正义观的若干认识,并对乡土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乡土权威在维护乡土秩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国家政权建设深入基层,其作用也在不断弱化。乡民有着一套自己的......
试论精神病与伍尔夫的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与伍尔夫创作活动相伴的是间歇性精神病。女性作家的身份焦虑及对于创作成功的焦虑加剧了早年因亲人去世而诱发的精神病病情;但是,文学创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精神压力,起到了治疗作用;而且,患病经历也丰富了作......
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8-12-27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应进行相关的模块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
关于高职类“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索与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9
" 论文关键词:测量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职业道德培养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对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测量学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随着我......
文学名著欣赏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15
文学名著欣赏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文学名著中的精彩故事、名言警句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作者结合各类作品分析了欣赏文学名著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与态度,懂得自立与自强,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
量能体现新大纲精神的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2
" 新大纲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全身心、轻负担投入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浅谈土地管理中的宪法精神
发布时间:2016-09-20
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土地利用中涉及的宪法问题,包括有关征用的争议问题、实质性正当程序、程序性正当程序、平等法律保护、言论自由及契约条款等内容。宪法对待土地利用相关诉讼的态度随着时代的......
简论新时期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09
" 论文摘要: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是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要素分析入手,探索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途径,并辅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准职业环境教育实践个案作为探索实例......
探究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发乡土教材与培训
发布时间:2022-10-09
随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不断地深入到社区建设的中心,乡镇社区教育也在逐步实现教育社会化,动员社区本地的力量,发挥社区乡土的文化特色、文化底蕴和优势,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试论
发布时间:2023-03-27
精神损害赔偿研究,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范围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但我国民法理论和......
文化软实力竞争背景下大学民族精神教育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25
文化软实力竞争背景下大学民族精神教育的战略思考现代科技与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市场要素的全球流动与整合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融入全球化的趋势,并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扩展思考与实践的纬度。文化软实力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又不断与时代融合的概念,它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大学应该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使命,不断提升民族整体的文.........
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滿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要尽可能使该支队伍趋向于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有着相近或类似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致得以形成一种......
关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调查研究与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根据“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该课程教学的内容、......
小组社会工作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之路探索
发布时间:2022-08-18
近年来,人们茶前饭后谈论的关于养老的话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其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人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通过以老有所为院落领袖培训小组活动为研究背景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相关探讨。小组活动以老有所为为主题,培养院落中的老年人领袖,能够在提高.........
基督教思辨神学关于哲学新问题的解决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犹太教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神的上帝观念;作为从犹太教发展而来基督教,其从犹太教思想中继承而来的核心因素必然是一神观念――上帝信仰。但哲学理性决定宗教信仰;历史赋予古希腊哲学家的使命是对于真理给出实在的认识,基督教思辨神学在绝对本体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完成的远比哲学出色;基督教思辨神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哲学形态,其使自我意识内化于历史之中的做法也标志着哲学打开了历史维度。[关键词]思辨神学;哲学.........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 在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是众多技能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在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普遍不高。因此,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明确阅读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采取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