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1 00:11:51
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时间:2023-08-21 00:11:51     小编:

〔摘要〕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中外条约关系的建立和变化,与此有着不解之缘。条约关系产生和形成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充斥着不平等性质的内涵,体现了列强对华战争的本质。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扩展并巩固和强化了不平等条约关系,具有种种新的特征,中国的主权则遭到空前的损害。在世界范围的国际战争背景下,伴随国际法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利因素,不同程度地促使了条约关系从不平等到基本平等的转化,走向了新的格局,但仍含有不平等因子。战争与条约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涉及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启示。

〔关键词〕条约关系;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之役;两次世界大战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6-0173-11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是通过战争建立的,并在战争中获得发展,其性质亦在战争中发生变化。与传统的征服战争不同,近代中外战争是在资本主义文明出现之后发生的,其方式和目的体现了该时代的种种特点,并涉及两种不同国际秩序的冲突和转换。在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不平等条约关系便是这些战争的目的和结果。在各种对华战争的暴力下,条约关系经历了从产生形成到巩固强化的过程;又在国际战争的背景下,这一关系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有着不解之缘,后者的演化与前者的形态有何关联,以文明相标榜的资本主义列强为何用战争手段与中国建立这一关系,以及国际法与之有何关系,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堪可讨论。

一、战争与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形成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从和平协商到诉诸战争的过程。起初,英国政府试图通过遣使交涉与中国订约,在18世纪下半叶便开始组建使团赴华。如受命使华的马戛尔尼提出,“促使”中英两国达成一项条约,并应相互安排常驻使臣,以维护这个条约。〔1〕19世纪初叶使华的阿美士德继续实行这一方针。当英国贸易体制发生变化,下院讨论取消东印度公司的专利权时,有议员主张,“为了缔结条约,应依照俄国的例子,直接向北京派遣使节”。〔2〕然而,此时的清王朝不可能与之建立条约关系,在对外方面,他主要通过朝贡制度处理与他国的关系。“中国很少有与他国缔结条约的观念”〔3〕,在清朝君臣看来,与他国订约,“是违背他的传统习惯而且竟是干犯了这帝国自古以来的国法的。”〔4〕根据朝贡关系的规则,中国皇帝是“天下共主”,其他国家是他之下的附属国。如果屈尊去与他国缔结平等条约,则是“贬低他们的人格”。①康熙时期,清政府曾与俄国订立条约,但这只是一个特例。

由于清政府的这一态度,西方列强用和平方式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的企图难以实现,于是,他们便以战争手段试图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值得探讨的,是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主要依据。鸦片战争前,英国的战争鼓噪,除了制造法理依据之外,还大肆渲染开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作了充分的舆论铺垫之后,又以中国禁烟事件为借口,悍然出兵,实施侵略计划。

关于法理依据,他们从两个角度进行诡辩。

其一,中国没有权力拒绝与外国通商。《中国丛报》载文谓:中国无权坚持拒绝外国人来华的制度,文明国家与其他国家同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系同一个上帝所“创造”,为同样的自然法则所“指导”,因此不能闭关自守,断绝与他国交往。这是“不近人情、违背天然”的行径,为常识、理性和国际公法所反对。我们不想干涉中国内政,但断不容许他违反我们的意志,把任意专断的限制,“强加”于两国之间的贸易。②一份致英国政府的意见书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如中国政府那样,与世界共同利益及邻邦要求,甚至与本国臣民的愿望“作对”,就必须把他作为人类的“悖逆”看待,其他国家不能给他以“照顾和容忍”。既然将他视为人类的“悖逆”,就有必要迫使他“放弃”敌视人类普遍利益的立场。中国政府若以我们提出的条款与其古代风俗相违背为借口而予以拒绝,实际上就是背离国际法,实行“反方向”的方针。③显然,他们认为,中外订立通商条约,给予外国人在华通商的权利,并不违背国际法的要求。由于中外之间区别很大,“不易妥协”,若为了这一“公正的目的”,施以武力,则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绩”。〔5〕

其二,可以使用战争手段强迫不懂国际法的清帝国。在他们看来,中国不懂或“违背国际法”,就可以通过战争来教训他,强迫签订条约。〔6〕由于清政府思想“极为愚蠢”,道德“极为堕落”,完全不了解国际法及其实践,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因此不能够按照文明国家的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7〕他们指责说,清帝国的显著特点是“懦怯和傲慢”,缺乏道义,只是无可奈何之时才会“宽厚待人和与人亲善”,其行径就象“乡村的恶狗”。中国既然抛弃国际公法,西方国家就不须受国际公法的“制约”。如果“待之以礼”,中国就会当作“懦弱”;而向他们“横眉怒目”,就可博得 “优惠”。④根据一般原则,外国人应该遵守和服从所在国的法规,但这是对文明国家而言,因为他能合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中国不仅法规“野蛮”,而且拒绝让步,对他需要使用“武力”才能达到目的。〔8〕

关于战争的必要性,他们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作了论证。对中英之间的历史交往,他们总结认为,只有强硬手段才能迫使清政府让步。律劳卑声言:过去,通过谈判,或者在中国政府面前“低声下气”,无法达到目的和获得任何利益,得到的只是“羞耻和屈辱”。而当采取“迅速的和强有力的”措施,没有丝毫损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全面的胜利”。只要有决心,就可获得胜利,胜利总是伴随决心而来。满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其腐化堕落“令人难以想象”,不适于行动或努力。而英国势力强大,只要向中国皇帝说起他的陆军或舰队,便会使他清醒而签订条约。〔9〕罗便臣“坚决相信”,除非使用武力,否则“决不可能”实现。如果不采取“恫吓”手段,且在最后诉诸战争,便不可能达成“协议”。〔10〕或者说,以前采取“调解”的方法,不仅不能使中国政府变得“友善”、“亲睦”些,反而更使自己在其心目中显得“卑贱可轻”。似乎为了通商利益,即使牺牲国家声名和权利,“也在所不惜”。这样,我们愈“谦逊”,他们对我们就愈“轻蔑”,这一做法显然“太不明智”。①自1808年以来的中英关系,留下的“印象”便是,屈服只会加深危机,应当用武力“强迫”中国“让步”。〔11〕诸如此类的说辞,成了他们最具说服力的借口。 就现实需要而言,英国将使用武力视为争取“平等”地位,改变中英关系的不二法门。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武力和战争,才能使清帝国清楚认识中外关系,与之签订“平等”条约。在他们看来,清帝国是一个“半开化的政府”,独断独裁,目空一切。朝贡国使臣,在中国遭受的“刻薄和屈辱”,“难以形容”。而西方国家使节来华,也要接受“最屈辱”的要求而“大失体面”,否则不能“获得”什么利益。为了“正当”理解对华关系,必须要中国政府绝对“保证”,承认英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大清会典》中,英国被作为“中国的封臣和诸侯”看待,将他与朝鲜和暹罗等国列为同等地位,若提出订立“平等”条约等要求,终将“枉费心机”。因此,如果要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必须“在刺刀尖下”才能实现。②

他们又从中英实力对比的角度,对战争的可行性作了极为自信的判析。在他们看来,清帝国武备懈怠,武器落后,对近代的坚船利炮毫无反击能力。《中国丛报》载文评论清帝国的军事力量,认为陆师“全无能力”,水师“极度虚弱”。〔12〕《广州纪事报》讥讽清军的水陆师只是一个“影子”,一千只战船不能与其一艘驱逐舰匹敌。〔13〕律劳卑声称,使用弓、箭、矛、盾的清朝军队根本不能对付英国士兵,虎门炮台不足挂齿,中国甚至不敢显示“对抗的态度”。〔14〕他们狂妄地说,一团英兵可“击溃”清帝国几省的军队③,三四艘巡洋舰和少数英国军队可在“短暂”时间内解决问题。〔15〕显然,对英国来说,使用武力手段,可以轻而易举地迫使清王朝订立条约。甚至不一定要多费钱财,大动海军,真刀实枪地干,只须“耀武扬威”一下便够了。到时只需率领几只中小型军舰,带着条约稿本“直接”到北京去,“通知”清廷签约就行了。④

以上种种,说明英国朝野的战争意识非常强烈,《中国丛报》赤裸裸地宣称:如果要与中国订立条约,必须在刺刀尖下“依照”英国的命令拟写,并且要在大炮的瞄准之下,才会“发生效力”。⑤至鸦片战争前夕,诉诸武力成为英国的“普遍情绪”,大臣们和小册子的作者都“支持战争”。⑥战争成为英国的必然选择,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和说辞而已。当中国因禁烟与彼发生冲突之时,英国甚至置人类道义而不顾,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巴麦尊在致中国宰相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开战理由:“因对于中国官宪所施于英国旅居中国臣民的损害和所加于英国国主的亵渎,要向皇帝要求赔补和昭雪,英国女王陛下业已调派海陆军队前往中国海岸。”

信函以中国的种种“罪责”为理由,要求向英国赔偿,主要包括:一是对在华英侨施暴。中国官员“对于素常信赖中国政府信义而安分守己的广州英侨,横施强暴”,没有给予英国监督以“应有礼遇”,竟“横施强暴和凌辱”,女王陛下要为他们取得补偿。”二是惩罚“无辜”的鸦片贩子。过去许多年以来,“鸦片的进口一向为广州官宪所包庇和纵容”,自总督以下,“都收受了外国人的钱,每年都获得一笔很大的利益”。中国政府对于本国官员,“一向宽免不予惩罚”,但对于被诱犯罪的外国人,“却横施强暴”,且事前未作“适当的通告”。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并 “要求补偿”。三是亵渎大英国主。中国官宪拘禁英国商民,断绝一切食物供应,“而且违背国际公法”,毫不给予英王钦命官员应有的尊重,“竟将该监督与商民一并拘禁”,并断绝一切生活资料,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作充分的赔偿”;对于因凌辱监督而构成对大英国主的亵渎,要求中国政府赔偿;同时要求尊重英国国主,对英国驻华官员予以接待和往来;要求中国 “永久割让”沿海岛屿一处或数处给予英国,等等。

此外,信函更提出一个极为霸道的理由,谓:由于中国与英国相距遥远,而所关系的问题“性质紧要”,所以英国政府不能静候中国政府答复。英国政府决定,即刻派遣海陆军前往中国作为“后盾”,远征军司令已经奉命:“一经驶到中国海岸,立即封锁中国的主要海口,并将凡所遇到的中国船只一体截留扣押,且将攻占中国领土的某处方便地方,由英军掌管占领,直到各事商定,并经办竣,使英国政府满意为止。”英国远征军前往中国产生的一切费用,“应由中国政府归还英国”。〔16〕

无疑,上述种种借口和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是荒唐的,反映了西方列强的强权本质。这些说明,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一场不义战争。正如一位托利党人所指出:在起因上,没有什么战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更使英国“蒙受永久耻辱”。他呼吁,在广州上空升起的英国国旗,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应当以“厌恶”的心情将它撤回来。〔17〕然理性正义的呼吁未能抑止这场战争,英国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军事行动的议决。

英国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不义战争,其目的便是打破中国传统的国际秩序模式,建立对华不平等条约关系。英商“为将来贸易着想”,鼓吹“用强大的武力做后盾,从中国人手里获取特权”。通过“签订一个通商条约”,“庶几使得贸易建立在稳固而永久的基础之上”。〔18〕英国政府对华战争的目标,就是迫使中国签订条约。巴麦尊致函海军部,谓:“如果北京政府屈服了,中国全权代表签订了堪称满意的协定,并经皇帝予以诏准,那么,海军司令就可立即解除各地的封锁,放回所扣私人的船只与货物。至于中国政府的那些船与货,却应该留作抵押,直到我方所要求的赔偿有一部分业已交付的时候为止。在中国政府答应下来的一切条款全都充分实现以前,应该继续占领所占岛屿;到那以后,除去协定条款上规定割让给我王陛下的中国领土而外,我军应从一切中国领土上撤退出来。” 如果谈判为中国政府拒绝,或者破裂,海军司令就应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进行更加活跃的“敌对行动”。 〔19〕通过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初步建立了新的关系。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战争便是条约的前奏曲。其后,由于列强不断地要求扩充特权,进一步扩展条约关系,战争也就接连不断。“鸦片战争也仅仅是一系列战争罪孽的开始而已。在此过程中,法国人也加入了英国人的队伍,接着是俄国人,然后是日本人,直到现在,几乎文明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在‘中央帝国’攫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总能看见被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而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在不断地流失,无助的巨人的领土则一片片地被蚕食。”〔20〕事实上,自从1842年媾和以来,战争已在酝酿之中。“自从那时候起,14年来一年比一年使得战争更为不可避免,终于一旦进到这样一种局面,它已经决不是双方聪明的外交术的运用可以消弭,更不是仅仅一方面的努力可以奏效的了。”〔21〕 正是基于同样的目的,也以同样的心理,似乎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战争之前,英、法、美等国提出修约要求,试图通过谈判达到扩大特权的目的,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又转向战争手段。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样,他们认为战争是“天经地义”的,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这次为了发动战争,英法各自找了一个借口,一为“亚罗号事件”,一为“马神甫事件”。就英国来看,所谓“亚罗号事件”,完全是为挑起战争而编造的谎言。英国议会讨论战争问题时,巴麦尊首相道出了内情。他说,“采取和平手段向中国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以便为英国取得新的更大的权益遭到严拒后,他还有什么办法?”①其实,“亚罗号事件”发生两个月之前,英国政府已作出对华用兵的决定,并因此而积极备战,纠集法美以便联手行动。〔22〕苏格兰律政司毫不隐讳地说:“为了取得如斯庞大的利益,尽管战争借口是那么站不住脚,这场战争是非打不可的。”①率领一支陆海军侵华的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自己供认,“我在我的最后通牒中,很少提到那件惹祸的‘亚罗号’问题,因为这对于我们是一件丑事,并且我深知,除自身牵涉在内的少数人而外,所有的人都抱这样的看法。”〔23〕

用这些编造的理由发动一场战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列强均未公开宣战,而是声称报复,由此粉饰战争的无理和失道。所谓报复,“是一国由于另一国所做的损害自己的不法行为”,这是因“没有履行协定义务”而采取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迫使”另一国遵守法律。这些“都是本质上非法的行为”,但“报复的特殊辩护理由就在于它是为了回击一个先天发生的非法行为,并力图使这种非法行为撤回,而得到补偿或纠正。”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要求“赔补和昭雪”,便是以报复为借口发动战争。实际上,这些报复的依据,从国际道义的视角来看,是难以成立的,只不过是他们发动非正义战争的遮羞布。另外,根据国际法,报复与战争虽然均运用武力,但两者存在区别。战争是与和平相对立的“诉诸物质武力”行动,不论在期限还是在广度上,均与“维持和平状态不相容”。报复的特点,则是“有限地和暂时地诉诸武力”,这一行为“不改变和平状态”,“且不给第三国带来任何影响”。但是,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因为“报复”行为逐步扩大,“就可能导致战争”。〔24〕事实上,列强以“赔补和昭雪”为借口的对华侵略,均构成了规模不小的战争。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确立了对华关系的支配地位,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这一新的国际秩序基本形成。如马士所说:至1839年为止,是由中国规定维持中西关系存在的条件;自1860年以后,转而由西方国家将中西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25〕条约确立的各种原则,成为“支配”中国对外关系的常规。〔26〕遭受战争沉重打击的清政府,也很快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同治帝降谕:“按照条约,妥办中外交涉事件,用符原约而昭信谊”。〔27〕恭亲王奕表示,“条约所已载者,彼既照约而请,则信义所在,我更不可故违。此中之隐忍含容,皆出于万不得已,虽冒天下之不韪而不敢辞。”〔28〕此后,清政府“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29〕

需要指出,在这个阶段,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建立条约关系,只是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模式,尚未完全取代它。列强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对中国的不平等关系,至于中国与藩属国的朝贡关系,并未完全否定。例如,清政府屡屡揭示朝鲜系中国“属国”的事实,申言,“朝鲜与各国立约时声明在先,各国虽未明认,实已默许”。〔30〕这样,在中外条约关系出现后,朝贡关系并未取消,中国处于两种国际秩序并存的格局。一方面,中国仍以天朝上国的身份,与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等国,继续维持传统的朝贡关系;另一方面,英、美、法等西方列强通过新的条约关系,对中国行使“准统治权”。但是,两者系根本不同的国际秩序,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形成,不可避免地逐渐削弱和侵蚀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和清政府的天朝体制。

或许因为它们的格格不入,在列强看来,没有经过战争或武力威胁,便不能签订符合他们利益的条约。战争成为条约关系的前提条件,甚至和平达成的协定反被视为非正常而被否定,1869年中英《新定条约》的命运,正典型地反映了这一不正常的“正常”现象。该约经和平谈判,双方签字之后,被英国政府所拒绝,其理由之一,便是没有经过武力胁迫。条约签订后,遭到英国各商业团体的坚决反对,而“这种坚决一致的敌对意见,是无法抗拒的,于是这项协约的批准遂被拒绝了”。这种拒绝意味着“不能信任中国的行政”,在这些意见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他们的内心思想,即:外国人为自己的利益在华取得任何东西,必须经常“施行压力”。不论怎样假装,列强的在华地位,“是由于武力造成的”,任何“改进或保持”这种地位的政策,必须依靠“隐蔽的或显露”的“武力”形式。〔31〕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战争攫取的特权,才是可靠的,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言,“强权即公理”的格言,“必须严厉地在中国予以实施”,否则只有“无条件的投降而撤走”。〔32〕中外条约关系正是用强权手段建立起来的,充斥着不平等性质的内涵,这正体现了列强对华战争的本质特征。

二、战争的新形态与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巩固强化

近代,西方列强用战争手段强迫中国接受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不平等条约关系,并恶性循环,进一步发展这一关系。同时,战争体现了西方列强的霸道和强权,激起中国社会的不满和抵制,不断冲击着条约关系;而列强为了维护这一国际秩序,采取更加强权、更加霸道的手段,战争对条约关系的影响由此更具新的形态和功能。如果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外条约关系得以产生形成,那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则扩展并巩固和强化了这一关系。在这个阶段,由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外条约关系不断恶化,引致中国社会的强烈反抗而面临危机,列强由此发动了新的战争,以新的条约形式解决这一问题。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便是这一阶段的两次重要战争,是这一过程中有着密切关联的两个环节,其与条约关系的关联也具有不同于前一阶段的种种特点。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对华战争与条约关系具有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自身历史和国情等因素,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日本天皇扬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33〕,孜孜以求跻身于欧美列强行列。为达此目的,他继承欧美资本主义的强权政治,效法他们的“炮艇外交”,实现侵略亚洲国家的政策。他们为此辩解说,“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弱肉强食的时代里,我国为了保全国家的独立,致力建设近代国家,从而成为亚洲的先驱”。现实中,日本只能踏上追随西欧帝国主义这条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34〕提出“脱亚论”的福泽谕吉主张脱离亚洲,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他公然视朝鲜、中国为“恶友”,声称对他们“无须特别客气”,可以“效仿”西洋人处理与其的关系。〔35〕1871年,日本与中国订立《修好条规》,建立了平等的条约关系。但是,此并非其初衷,彼从一开始便试图享有与欧美列强同样的特权,只是因清政府的抵制而未得逞。其后,他“一直就没有遵照条约规定实行平等互利和相互合作,一味争取欧美列强的支持,想在中国享有优越地位”。〔36〕当羽翼丰满后,他便投入分割世界的争夺,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改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平等的条约关系。彼通过战争攫取的条约权益,亦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例如割取中国领土和在华设厂等,典型地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的对外特征。

这个时期的战争,交战双方通过各种方式搬出国际公法,反映了条约关系的深化程度。从列强方面来看,如果说,为建立条约关系而发动战争,在法理上或多或少有理亏之感,那么,这一关系建立之后,他们则一方面似乎理直气壮地将中国纳入国际法的约束范围,严格要求中国遵守这一新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仍不将中国作为能享受国际法的文明国家对待。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天皇宣战诏书称,“不违反国际公法”的前提下,“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努力以达国家之目的”。〔37〕从中国方面来看,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更多地了解并在某种程度上认同国际公法,以此作为维护国家权益的武器。例如,清政府的宣战谕旨亦以“各国公论”为据,指斥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38〕

在八国联军之役中,清政府以决绝的立场向彼宣战,未提及国际公法,且发生了有悖国家交往规则的事件。不过,尽管清廷未宣示国际公法,亦从国家交往之道的角度立论,谓:“平日交邻之道,我未尝失礼于彼,彼自称教化之国,乃无礼横行,专恃兵坚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39〕西方列强在出兵侵华时,则主要以维护国际公法作为理由,在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的照会中,谓:中国“致罹穷凶极恶之罪,实为史册所未见,事殊悖万国公法,并与仁义教化之道均相抵牾”。此句英译照会为:“在特别恶劣的情况下犯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罪行,即违反国际法、违反人道原则、违反文明等罪行。”《送给中国全权大臣的照会草稿》,1900年12月22日,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431页。其中“情节尤重者”,如“戕害”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及日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以及围攻使馆,“污渎”各国坟茔,甚至“骸骨暴残”等。由于“以上各节,遂至各国为保卫各本国使臣以及人民之性命并戡定变乱起见,遣派军队前来”。〔40〕列强一再强调,“拳匪和帝国军队犯下了空前反人道法则的种种罪行”〔41〕,“他们所犯罪行不是违犯了中国的法律,而是违犯了国际法和人道的原则。我们对中国的法律不能予以考虑。”〔42〕他们明确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在于以正义与有节制的原则镇压违反国际法、人道原则及文明准则的犯罪行为。此等史无前例的罪行,中国法律亦不曾预见。”〔43〕清廷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列强的要求,在“惩凶”上谕中,所列出的罪名,多强调违反条约。如“围攻使馆,擅出违约告示”;“妄出违约告示”、“擅出违约告示”,等等。〔44〕列强还在条约中褒扬主张遵守国际规则的官员,规定:兵部尚书徐用仪等,“因上年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奉上谕开复原官,以示昭雪”。〔45〕

条约是国际法的重要制度,各国列强之所以将此作为立论的基点,其目的便是为使用武力手段恢复并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提供依据。日外务大臣青木周藏以天皇名义通过中国驻东京公使答复清廷说,“任何国家对国际法的最严重的侵犯,就是攻击各国使节。”〔46〕各国在讨论《议和大纲》时也特别提出,要在前言中“详细说明中国政府方面对国际法的违犯,从而使联军有必要进行登陆,并开往北京。”〔47〕同时,清政府攻打使馆、杀害外交官的荒唐行为,表现出对条约关系的决绝态度,给彼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荣禄等官员当时看到这一违反国际交往规则行为的严重后果,一再反对攻打使馆,谓:“两国相争,不罪使臣,自古皆然。”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区区力陈利害,竟不能挽回一、二”。〔48〕就这样,清政府围困北京使馆的荒诞行为,被列强“作为滔天大罪长期用来指责中国”。〔49〕

需要指出,标榜国际法和“正义”的列强,其所作所为实际上与此大相径庭。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自夸为帮助朝鲜独立的“义战”,正如日本学者所说,“日本的政治家如果为朝鲜独立而拿出一亿五千万日元军费,抛弃许多人的生命,我国人民是决不会答应的。日本的国民还不是愚蠢到这种地步的国民。”“如果要明确地表达其事实,日清战争就是日本的利益与清国的利益在朝鲜的冲突”,“岂是为了义而做出浪费生命财产的愚蠢行为”。〔50〕再如,通过八国联军之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和约,其内容多与国际法相悖。如限制中国自保权,“地球万国从无此例”,“中国自主之权未亡,外人即不得干预中国设险守国之事”。有官员奏请据公法力争,“公法非中国所当道,彼既以公法为言,我即以公法诘之”。根据公法,“约成贻害他国者可废,今日之约贻害中国甚矣,宜即据公法废约改议”。〔51〕无疑,列强标榜国际法,并非以此为准则公正处理国际关系,而是为了制约中国。 这个时期的战争,其目的和成效亦与此前不同。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其具体目标虽有所不同,但却存在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后果和自然发展,前者则是引发后者的基本因素之一。前后相承的两次战争,相得益彰,中国被纳入了单一的国际秩序之中,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完全沦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其目的是与中国争夺朝鲜,改变中日间平等的条约关系,攫取种种新的条约权益。日本不仅获得了如欧美列强同样的条约特权,如前所述,它还攫取了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此前没有的种种新特权。尤其是,甲午战争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模式,条约关系由此成了中国单一的国际秩序模式。日本在宣战诏书中声称,“努力以达国家之目的”,其中明确列出的,便是摧毁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诏书诡称:朝鲜系日本首先“启发”使其为独立国,而中国称朝鲜为属邦,干涉该国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日本则依照条约,“出兵备变”,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治安,维持东洋之“平和”。日本对朝鲜的政策,是“内坚治安之基,外全独立国之权义”。中国则“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欲以武力达其欲望”,“派大兵于韩土”,“狂妄已极”。这样,“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为此,“不得不公然宣战”,“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52〕所谓维持东洋“平和”,实际上就是打破清政府的朝贡体系,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清政府颁布宣战谕旨,其中心亦是维护这一传统国际秩序,开首便谓:“朝鲜为我大清属国,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识。近数十年,该国时多内乱,朝廷字小为怀,叠次派兵前往戡定,并派员驻扎该国都城,随时保护。”东学党起事,“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嗣又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中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系属与国”,“更无”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因此,“用特布告天下,俾晓然于朝廷办理此事,实已仁至义尽,而倭人渝盟肇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予姑容。”〔53〕

八国联军之役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攫取新的特权。义和团运动爆发后,通过分析各种信息,列强逐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致力于“消灭”各国使馆和“根绝”在华外侨,“毁灭”各国租界,完全“断绝”所有中外贸易关系。〔54〕这意味着,中国要清除所有外国人,断绝通过条约与列强建立的各种关系,包括贸易关系。列强发动这场战争,其目的便是消除这一危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赫德曾提出三种处理中国的办法,认为可取的是第三种,即:“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55〕他认为,首先要通过议和,“硬性规定些什么条件以保障未来,因为过去的条款已经受到藐视并且被破坏了”。〔56〕赫德的主张,“引起很大轰动”,其他意见“都黯然失色”。〔57〕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战争尚在进行之中,美国宣布其政策,是“谋求”一项解决办法,给中国带来“持久的安全与和平”,具体包括:“维护”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保护”条约和国际法赋予各国的权利,“保卫”与中国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58〕攻占北京之后,美国又强调各国“共同的目的”,即通过各国联合占领北京,“重新建立中国政府”,缔结包括赔偿和“为今后的安全提供保证的新条约”。〔59〕各国均表示,“尊重中国领土的完整及其政府的独立”,愿与中国和平谈判。〔60〕列强维持条约关系的方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体现了这次战争的基本目标。

具体而言,列强通过这一新的战争和约,从各个角度解决了条约关系所面临的危机,构建了巩固和强化这一关系的保障体系。此即奕恋人谓“各国重联旧好之总约”〔61〕,恢复被打破的条约关系,并为“一切条约作有力的保证”。〔62〕列强为此精心设计了战争和约的内容,美国专使柔克义将和约大纲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一是适当惩办那些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实际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这几次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包括官方的和贸易的关系在内。四大类别可概括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其目的昭然若揭,如柔克义所说,各国认为,“实现这些要求是恢复与该国的正常关系所必需的”。〔63〕所谓“正常关系”,即是他们在国际法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其中,惩罚性条款系和约的重心之一,这是列强恢复、巩固和强化条约关系的关键所在。除了“惩凶”之外,还实施种种连坐处罚的手段,其苛厉程度前所未有。这些条款的用心,在于“灰忠臣之心,隳义士之气”〔64〕,压制和消除中国社会的反抗意识,从根本上清除条约关系实施中的障碍。所谓赔偿性条款,虽以赔偿为名,但在传统国际法时代,作为“战胜者的权利”,“它的惩罚性因素很强”〔65〕,“完完全全是对失败的罚金”〔66〕,甲午、庚子赔款尤体现了这一性质。后者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法国称赔款为“战争贡品”,“用款很少”的各国“亦索巨款”〔67〕,俄国则谓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68〕预防性条款,则通过新攫取的种种条约特权,为不平等条约关系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此,列强不惜背离国际法,进一步剥夺、限制中国的领土主权和自保权。总之,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列强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举措,将“惩前”与“毖后”相结合,全方位地巩固和强化了不平等条约关系,其“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69〕“不但于过去帝国主义者加到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作有力的保证,而且进一步的与中国以严重的桎梏。”〔70〕从此,“中国便完全沦于半殖民地的苦境”〔71〕,“国权、兵权、政权、利权尽为所夺,一举而制中国之命”。〔72〕

甲午战争之后,条约关系成为中外间单一的国际秩序模式,以及清政府衰弱的大揭底,这一关系走向全面紧张而陷入危机,列强为此进行的侵华战争,其形式和规模也出现变化,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武力打击对象扩大了范围。以往,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交战对象是清政府和清军。在八国联军之役中,还将义和团为主要对象的中国民众列为打击目标。由于义和团运动要摧毁整个中外条约关系,并威胁到外国人的生存,如果不能制止这一“极为严重”的局势,将进一步扩展到华中和华南,成为全国性的运动。其结果,“驱逐或杀死内地的所有外国人,而且使外国贸易遭到彻底毁灭”。〔73〕正惟如此,列强宣称,要“对义和拳及那些反对派遣部队前往北京救援他们本国同胞的人进行战斗”〔74〕,将中国的民众力量一并作为对手。二是参与侵华战争的国家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往,某次侵华战争只是一两个国家,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分别为英国、法国和日本,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为英、法两国。这次战争,直接出兵侵华的国家有英、俄、德、美、日、法、意、奥等八个国家,堪称西方国家的对华联合战争。八国合组联军,“谋坚势众,实与古来不同”〔75〕,“竟以全球兵力,决胜中原。坐使神京陆沉,万众涂炭,大局糜烂,不可收拾。”〔76〕 相应地,其战争和约在形式和性质上也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形式上为多边条约,实际上是一个双边条约。以往,战后交涉订约均系中国与某国的双边行为,即使是英法共同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亦各自与中国谈判签约。这次战争对西方列强而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它们的共同诉求,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最后与中国交涉谈判,签订战争和约的国家,除了八个参战国之外,又另增加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三国,几乎包括所有西方国家。从形式上看,《辛丑条约》是12个国家在战后签订的多边条约,实际上是一个独特的双边条约。因为,在交涉签约中,中国之外的11个国家是一个整体,具有利益的一致性,条约内容也只是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整体的关系。这一特点,典型地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与条约关系的内在关联,说明八国联军之役在这一关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二是战争和约在性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片面条约。该约条款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却无相应的权利,彼方则无丝毫义务而享有种种权利。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是不平等条约的基本特征,而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淋漓尽致地宣泄了这种不平等的旨趣。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新的方式,强化了清政府所作承诺的责任,更凸现出该约的片面性和权威性,反映了列强将中国国内法(上谕即相当于法规)和国际法范畴的条约结合起来保障在华权益的新特点。无疑,这一特征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而这种强权和霸道正是它们维护不平等的条约关系所必须的。在谈判交涉中,清政府基本上无置喙余地,只能被动接受它们单方面提出的各项条件。李鸿章奏称,奉命议和,“始而各使竟将开议照会驳回,几莫测其用意之所在”;继而送来《议和大纲》十二款,“不容改易一字”,对中方提出的“应商之处”,“各使置若罔闻,且时以派兵西行,多方恫喝”。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等“相机因应,笔秃唇焦,卒以时局艰难,鲜能补救”。〔77〕

与以往战争不同,八国联军之役是为了巩固强化条约关系,解决的是列强整体利益,协同一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环节。出兵伊始,各国便提出这一意见,或主张就联军的最高指挥权、各国部队的作战区域等问题,“达成一项协议”〔78〕,或认为,“必须在所有欧洲国家之间有关它们对华行动问题上保持完全一致”。〔79〕美国“通常是不赞成与欧洲国家联合行动的”,在这次战争中放弃了传统作法,从一开始便倡导统一行动。因为它看到,这是一个涉及所有与华条约关系各国的“国际性的问题”,联合照会比分别照会“更加有效”,“需要通过全体一致的行动,同时也通过其他各种方法来加强我们要求的力量。”〔80〕各国为达成一致意见,反复协商,相互妥协,以“采取共同行动”。〔81〕在协商过程中,列强之间形成了集体协商优先于个别交涉的方式,美国主张,首先订立一项总协定,然后各国“可以自由协商其中没有体现的任何观点”。〔82〕英国提出,“在缔订一项集体协定之前,中国不应同任何一国签订任何协定”。〔83〕正是在这一方针之下,列强各国集体与中国签订了战争和约――《辛丑条约》,以维护它们共同的核心利益。

总之,在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之时,新崛起的东方列强亦采用战争手段从中国攫取特权,大大扩展了不平等条约关系。条约关系的恶化和列强侵略的扩大,更加剧了中外矛盾,使得这一关系陷入深刻危机。崇奉强权政治的列强用更大的战争压抑中国的反抗,巩固和强化中外间的不平等条约关系。在恶性循环中,列强的侵华战争将条约关系推向新的阶段,中国的主权遭受空前的损害。

〔参考文献〕

〔1〕Earl H. Pritchard.The Crucial Years of Early Anglo-Chinese Relations 1750-1800〔M〕//Britain and the China Trade 1635-1842.Vol.Ⅵ.London,2000:276.

〔2〕汉萨德.议会辩论:第18卷第3辑〔M〕.武汉大学历史系鸦片战争研究组编.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与林则徐: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27.

〔3〕〔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叶笃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411.

〔4〕〔英〕爱尼斯・安德逊,A.英使访华录〔M〕.费振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35.

〔5〕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致巴麦尊子爵(1839年11月2日)〔G〕//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2册.台北:鼎文书局,1973: 648-649.

〔6〕Treaties with China,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November 17th, 1831.

〔7〕〔14〕律劳卑勋爵致格雷伯爵函(1834年8月21日)〔G〕//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胡滨,译.北京:中华书局,1993:22-23,25.

〔8〕H. Hamilton Lindsay.Letter to the Right Honorable Viscount Palmerston,on British Relations with China〔M〕.London: Saunders and Otley,Conduit Street, 1836:6-7.

〔9〕〔15〕律劳卑勋爵致巴麦尊子爵函(1834年8月14日)〔G〕//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 胡滨,译.17-18,16.

〔10〕罗宾臣爵士致巴麦尊子爵函(1836年1月29日)〔G〕//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 胡滨,译.101.

〔11〕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致巴麦尊子爵(1839年11月2日)〔G〕//杨家骆,主编.鸦片战争文献汇编:第2册. 652. 〔12〕A Correspondent,Military Skill and Power of the Chinese〔M〕//The Chinese Repository,Vol.Ⅴ.No 4:165-177.

〔13〕Charles Gutzlaff.Constitution of the Chinese Empire〔J〕.The Canton Register, January 14th,1834.

〔16〕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自译)(1840年2月20日)〔M〕//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附录(1).张汇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697-703.

〔17〕〔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册〔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09.

〔18〕拉本德、斯密斯、克劳复致巴麦尊(1839年11月2日)〔J〕.严中平,辑译.近代史资料,1958(4).

〔19〕巴麦尊致海军部(1840年2月20日)〔J〕.严中平,辑译.近代史资料,1958(4).

〔20〕保罗・柯玛斯基.中国的战争和传教活动〔G〕//路遥主编.义和团运动文献资料汇编・德译文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226.

〔21〕〔25〕〔26〕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M〕.张汇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92,337,629.

〔22〕黄宇和.帝国主义新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J〕.近代史研究,1997(4).

〔23〕华龙德.函札和日记:第209页〔M〕//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张汇文等译.492.

〔24〕〔法〕夏尔・卢梭.武装冲突法〔M〕.张凝,辜勤华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5.

〔27〕谕内阁(同治四年八月壬戌)〔M〕//宝]纂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5 .北京:故宫博物院用抄本影印,1930:37.

〔28〕恭亲王等又奏(同治五年七月壬戌)〔M〕//宝]纂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3.5.

〔29〕总理衙门照覆杨约翰(光绪十年夏季)〔G〕//朱士嘉编.十九世纪美国侵华档案史料选辑:上册. 北京:中华书局,1959:203.

〔30〕直督李鸿章致总署照会似宜略述属国一节日货暂停进口但各国运日货恐不能禁电(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五日)〔G〕//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外交史料编纂处,1935:卷93.16.

〔31〕密其.阿礼国旅华记:第2卷第221页〔M〕//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张汇文等译.240.

〔32〕高第.中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390页〔M〕//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张汇文等译.284.

〔33〕御笔信(明治元年三月十四日)〔G〕//日本外务省调查部编纂.日本外交文书:第1卷第1册.日本国际协会,昭和十一:557.

〔34〕〔日〕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走向亚洲的航踪〔M〕.张学锋,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5.

〔35〕〔日〕鹿野政直.福泽谕吉〔M〕.卞崇道,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52.

〔36〕〔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3册〔M〕.马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26,227.

〔37〕〔52〕日本天皇宣战诏书(明治二十七年八月一日)〔M〕//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83,83-84.

〔38〕上谕(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G〕//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北京:北平故宫博物院编印,1932:2.

〔39〕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G〕//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北京:中华书局,1959:163.

〔40〕议和大纲(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十一月二十六日)〔G〕//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980.

〔41〕各国全权公使通告直隶全省〔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显,刘海岩,译.济南:齐鲁书社,1984:358.

〔42〕萨道义爵士致兰士敦侯爵函(1901年2月6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北京:中华书局,1980:455.

〔43〕各国代表致中国全权大臣照会(1901年5月17日)〔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显,刘海岩,译.275.

〔44〕辛丑各国和约:附件四(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G〕//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1009-1010.

〔45〕辛丑各国和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G〕//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1004.

〔46〕怀特赫德先生致索尔兹伯理侯爵电(1900年7月18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136.

〔47〕〔54〕萨道义爵士致索尔兹伯理侯爵函(1900年11月8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398,397.

〔48〕致李鸿章、刘坤一等电(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下旬)〔M〕//杜春和等编.义和团资料丛编・荣禄存札.济南:齐鲁书社,1986:404. 〔49〕中国及其对外贸易(1900年9月)〔M〕//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叶凤美,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41.

〔50〕〔日〕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M〕.于时化,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362-363.

〔51〕〔72〕工部学习主事夏震武折(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G〕//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871-873,873.

〔53〕上谕(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日)〔G〕//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2.

〔55〕〔56〕北京使馆――一次全国性的暴动和国际事件(1900年8月)〔M〕//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叶凤美,译.31-32,31.

〔57〕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第7卷〔G〕. 北京:中华书局,1995:117,122.

〔58〕国务卿海致在华合作各国的通告照会(1900年7月3日)〔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星,刘海岩,译.7-8.

〔59〕代理国务卿致美国驻柏林、维也纳、巴黎、伦敦、罗马、东京和圣彼得堡外交使节的电令(1900年8月29日).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 刘心显,刘海岩,译.18-19.

〔60〕国务卿致法国驻美代办的备忘录(1900年10月19日于华盛顿国务院)〔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 刘心显,刘海岩,译.31.

〔61〕全权大臣奕恋日郏ü庑鞫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G〕//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848.

〔62〕子毅.辛丑条约对于中国的影响〔J〕.向导,第128期(九七特刊).

〔63〕美国赴华专使柔克义的报告(1901年11月30日)〔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显,刘海岩,译.3.

〔64〕都察院御史溥良等折(附翰林院编修张星吉等呈,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七日)〔G〕//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856.

〔65〕日本国际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K〕.外交学院国际法教研室,译校.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868.

〔66〕〔法〕夏尔・卢梭.武装冲突法〔M〕.张凝等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151.

〔67〕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J〕.近代史研究,1997(5).

〔68〕〔苏〕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洲史〔M〕.民耿,译.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影印,1973:218.

〔69〕陈夔龙.梦焦亭杂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693.

〔70〕剑超.从九七纪念谈到废除不平等条约〔J〕.思想月刊,1928(4).

〔71〕彭蠡.九七纪念的由来〔J〕.战士,1937(17).

〔73〕代总理事霍必澜致索尔兹伯理侯爵电(1900年7月5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68.

〔74〕代总领事霍必澜致索尔兹伯理侯爵电(1900年6月27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54-55.

〔75〕会衔电奏(庚子八月二十八日)〔M〕//王之春.王之春集(一).长沙:岳麓书社,2010:53.

〔76〕佚名.综论义和团〔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册.159.

〔77〕和议会同画押折(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M〕//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16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27.

〔78〕怀特赫德先生致索尔兹伯理侯爵函(1900年7月5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160.

〔79〕史科特爵士致索尔兹伯理侯爵函(1900年7月4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胡滨,译.134.

〔80〕康格致海函(1900年11月26日)〔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显,刘海岩,译.57.

〔81〕萨道义爵士致兰士敦侯爵函(1901年2月6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胡滨,译.459.

〔82〕海致康格电(1900年11月23日)〔G〕//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1901年美国对华外交档案――有关义和团运动暨辛丑条约谈判的文件.刘心显,刘海岩,译.420.

〔83〕兰士敦侯爵致萨道义爵士函(1901年3月1日)〔G〕//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 胡滨,译.44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论文摘要: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以29.5%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本文以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标(RCA)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测算......
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游击战
发布时间:2022-09-3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兵力。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适用地形:没有作战屏障的平原地区“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
试析语境制约因素与外语交际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摘要:语言交际与语境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掌握外语语言(书面与口语)交际能力,语境对于外语交际能力的习得起到了很大作用。外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便是不懂得如何把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与语境分析结合起来,也......
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8
唐丽战争自贞观十八年(644)起至永徽六年(668)年结束,历时25年。这段时间内,日本经历了四代天皇:皇 极(642-645)、孝德(645-654)、齐明(655-661)、天智(661-671)。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与倭交往日密,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
外部竞争、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8
外部竞争、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 一、引言 审计费用的研究是审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一种能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审计质量信息,帮助做出更准确的投融资决策的公司治......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2)
发布时间:2023-05-18
" 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与习惯 上文指出:近代农村土地交易,尽管总的交易量很大,但因为每笔交易额数都很小,买卖的频率可能很高。上文的第二个结论是,这种高频率、小亩数、细零化的交易,大部分是在村级市场上完成的。 关于土地......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发布时间:2022-11-15
" ABSTRACT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land transaction customs and contracts that prevailed in the village land market before the 1950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customs and contracts maintained the frequent land ......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3)
发布时间:2023-07-24
" 5、转典 在关于找价和回赎的习惯法中,出典一方往往居于主动地位,因为找价回赎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出典方手里。但是,在土地“活卖”或“出典”期间,双方经济状况的变化都可能是不确定的,双方也都可能遇到一些意外事件,而需要对......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4)
发布时间:2023-05-24
" 五、契约、习惯与国家法 十九世纪的外国观察者也注意到这种民间契约、习惯和官方法律之间“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现象。英国皇家亚洲学会1889年报道说:“他们[中国]的立法者的主要努力,都用在制定镇压骚动及保护税收的法律方......
关于《中俄爱辉条约》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爱辉位于我国黑河境内,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这是不仅有黑龙江流过,同时小兴安岭也贯穿于它的西部,拥有丰富的矿藏及肥沃的土地。但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则因为清朝的昏庸割让给了俄国,不仅使我国丢失了60万平方公里的......
习近平主席外访签约近90项 涉及能源等领域
发布时间:2022-08-07
5月12日晚,在结束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俄罗斯卫国战胜利70周年庆典K访问俄罗斯、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回到北京。访问期间,中国和三国累计签署各类合作文件和协议近90项,涵盖经贸、能源、航天、金融、投资......
近代史上对中式风格现代化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21
中式风格现代化,简言之,是中国室内古典装饰风格向简约现代化发展,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受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综合变化影响形成的。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它的风格可以细分到不同朝代,汉代的庄重典雅;唐代......
浅析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31
一、《国际法院规约》第38 条与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学界不仅对国际法渊源的含义存有争议,对国际法渊源的内容也有不同见解。比如,有些学者认为只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渊源,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除了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之外还......
浅析国际投资条约解释诸因素的位阶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6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证明,制定得再详尽的法律体系在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的时候都是力不从心的。法律语言本身具有的概括性特征、立法者能力的有限性、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等因素,造成了法律规定必然不能给具体的案件纠纷解......
E时代的“母女战争”
发布时间:2023-03-17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你十七岁的女儿――田妍靠在卫生间门外,自认为明白了一个真理。”周李立的中篇新作《布鲁克林宝贝》开篇即给出了小说的主人公田妍的现实情境――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一对母女之间展开。 母女对......
机器人时代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3-05-24
2300年的一天,负责管理机器人的彼得上班以后,机器人亨特匆匆忙忙地跑到他的办公室,焦急地说:“根据军事部门的观察,有外星人要来进攻地球了。我们要不要组建一支机器人部队抵御?” 情况紧急,彼得立马接受了亨特的建议。但是,......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近代农民负担与国家财政条块分割体制
发布时间:2023-03-08
" 摘要:近代农民负担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而这与近代国家中央、省、县、区、乡、村的财政条块分割体制关系很大。从清代的起运、存留和耗羡归公制度到近代的亩捐、杂税以及摊派制度,无不体现了近代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制度的演变。近代中......
浅谈外民商事审判中的国际条约适用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国际条约概述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1条规定: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经常适用的国际条约包括: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海牙送达公约》、《海牙取证公约》、《纽约公约》等。而适用国际条约的方式关系到国际条约适用是作为国内法的一部分适.........
地穴中的战争与和平
发布时间:2023-01-28
这是发生在贝利撒留指挥的哥特战争期间的一件事。 当时拜占庭的军队在罗马城内,与他们敌对的哥特人的军队则在城外,这是一次围攻与反围攻的战役。 在城外的开阔地带,杂草和树丛掩埋了过去罗马人冬季储藏食品的地穴。这些地穴又......
朝核问题上中美战略互动关系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在冷战及系列制度的背景下,中关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历经兵戎相见冲突型、威慑冲突型,随后由于朝核危机的爆发而转型为竞争一合作型互动模式。中美维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地区稳定的共同利益促使双方进行了系列的合作性互动,......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发布时间:2023-06-26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看法不一,有明末清初说,这主要是受世界近代史划分的影响;有鸦片战争说,这是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先生从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广大朋友们,关于“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传统文化“重政务,轻学术”的传统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虽不绝然......
关于我国中小型外贸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 发展 。进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外贸 企业 队伍不断扩大。在我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放开后,近年来又成长起来一批中小型外贸企业,正在成为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那么,如何使这......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发布时间:2023-07-28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要]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者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这......
科幻冷战|纸上的美苏之争
发布时间:2023-03-07
“我相信,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这个国家应该让载人登月成为现实。在这个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太空计划,在人类漫长的太空探索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能够如此触动全人类,同时又具有如此巨大的难度和昂贵的耗资。这不只是让一个人登......
论国际投资条约中的“保护伞条款”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在经济上崛起,常常通过吸引外资的形式谋求国际性的合作,将外国的先进技术与大量闲置资金引进到本国,一方面解决国内技术落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盲目制定优......
日俄战争前夕的俄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3-03-21
自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痛定思痛,开始了一系列的国内改革,在失败中竭力吸取一切由巨大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在外交上,确立了外交要为俄国的强大服务,并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的中心思想。然而在“改正错误”与“重蹈覆辙”之间,......
上海中外资银行竞争合作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6-01-12
继2002年东亚、汇丰、渣打、恒生银行等第一批外资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以来,花旗、德意志、摩根大通和瑞穗实业银行又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先后有花旗、汇丰、渣打、德意志等银行上海分行和新加坡发展银行等获准 QFII托......
如何全面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高三复习阶段,要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专题知识进行整合,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中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 【分类号】G634.......
西方正义战争理论及其当代论争
发布时间:2023-07-01
"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以奥古斯丁、阿奎那和格老秀斯为主要代表和前后承递关系的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传统及其变迁。文章指出了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立场、困境及其合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当代正义战争理论的三大主要倾向,批......
“集中”抑或“分散”:近代苗疆农村土地的分配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近代苗疆的土地分配关系是少数民族土地占有关系的一个例证。诸多宏观材料表明苗疆的土地占有相对集中,但从典型材料看,土地占有却是相对分散。如果去除宏观材料来源于民族交融区的原因和苛捐杂税、抓兵拉夫的外力,典型材料则......
《马关条约》后,清日军备新角逐
发布时间:2022-08-25
裁撤旧兵 签订《马关条约》后不久,清政府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巨额战争赔款。光绪皇帝表态:“从此我君臣上下,希望艰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求,亟求兴革。” 当时,开源无路,负责筹款的户部马上给光绪皇......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构建了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维护世界安全新秩序的重要手段。随着冷战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全方位的对峙,战时的同盟伙伴关系破裂。 [关键......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划分
发布时间:2023-06-25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划分 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所豢养,又和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他们虽然人数少,......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约束条件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论文关键词:金融中心 评估指标 比较分析 约束条件 论文摘 要: 建立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首先简述国际金融中 心指标评估方法,然后通过比较上海与北京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上海竞争 ......
国际条约中的冲突条款评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0
冲突条款(conflicting clause)是条约中为了确定本条约与本条约当事国订立的其他条约之间关系的条款。国际法委员会认为,冲突条款是“本条约中为了处理与其他条约规定或者其他同一事项条约之间关系的条款”。① 由于国际社会中立法与司法......
论潘序伦与近代上海征信事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0
我国 现代 会计 学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思想体系中强调诚信思想,他将会计师职业道德归纳为公、信、廉、密、勤、敏六个字,其中信就是指要保持信誉,会计师之使命在于建立 社会 信用。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潘序伦利用会计师执业职能,积极支......
投资条约中岔路口条款的适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 岔路口条款是国际投资条约中关于争端解决方式选择的条款,它规定投资者可选择东道国国内救济也可选择国际投资仲裁,两者择其一,一旦选定则为终局,有利于防止投资者滥用权利,确保投资争端解决的终局性和有效性。然而岔路口条......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 ——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发布时间:2013-12-19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 ——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 ——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析论 ——以义和团运动为线索 九十年前,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
外资速递公司在中国的竞争战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外资速递公司在 中国 的竞争战略与成功经验。 [关键词]市场;外资速递公司;竞争 1 中国速递市场中的外资速递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受中国加入WTO时所承诺的开放外资进入中国速递市场的影响,以联合包裹(UP......
新中国两次对外局部战争背后的考量
发布时间:2022-10-04
中国在冷战时期作出的具有全局性的对外战略决策,共有三次:第一次是中苏结盟与朝鲜战争,第二次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第三次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第一次,中国在与苏联结盟后不久即出兵朝鲜;第三次,中国与美国建交后不久即出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与现代化建设关系浅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外交政策调整 和平与发展 不结盟 现代化建设 [论文摘要]zo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在判断世界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基础上,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
关于中国近代人口史的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复兴,社会史的很多内容都被史学家所重视,其中对人口及其构成的研究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状况的基础。许多重大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问题与近代社会的人口状况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国近代化发展......
关于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27
毕业论文 摘要: 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
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语言都是用以表达其背后潜藏着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历史、风俗、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
欧洲近代史上最凄凉的帝王
发布时间:2023-05-31
在登基后的第6年,约瑟夫迎娶了自己的表妹――16岁的巴伐利亚女公爵伊丽莎白,也就是人们广泛所熟知的茜茜公主。 伊丽莎白的美貌和独有的温柔气质,让约瑟夫为之倾倒,以至于半天见不到她,约瑟夫就觉得心神不宁,无心处理国事。可是......
红军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20大战役
发布时间:2023-07-14
中国工农红军自成立以来,到长征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大小无数场战斗、无数次战役,最具代表性的战役则有20场,它们分別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沙战役、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苏区第四次反......
界定《(试行)》178条的规定中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对其界定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界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两个标准进行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试行)》(《(试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深化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2-11-23
一、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具有深厚的基础。 首先,两国不断深化的政治进程和两国对外关系政策的调整为两国关系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完善, 中共十八大以来......
谈对中国近代文学上下限、分期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08
近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学科并列,直接受益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近代史的上下限与分期问题,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八九十年代的讨论,其中一些观点被近代文学史研究者所借鉴,形成了近代文学关于上下限、分期的几种观点。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另一种弊端的产生,就是近代文学研究过分依赖近代史的研究,存在着本位缺失、独立性不够的问题。文学史的分期是文学史观的反映,分期问题无论是在研究还是教学中都很重要,特别是对.........
浅谈近代天人关系的嬗变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1
文学院中文系耿传明教授发表的《天人关系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一文指出:文学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系统,其目的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观的传达;审美即人类以感情为基础的判断活动,人的价值观主要取决于......
企业与客户关系竞争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提要] 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竞争力,体现在企业在销售活动中的议价能力。本文通过对LB公司与客户关系的战略分析,表明其下游客户的威胁较小;然后,从LB公司经营性债权债务之间的动态关系着手,判断出LB公司在销售过程中的回款能力较强,......
基于引力模型的FDI与上海对外贸易关系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1
一、文献综述 研究FDI与上海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对促进上海国际贸易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FDI 的贸易效应主要有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和不确定性关系三种。国际上对FDI与进出口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早,1957年蒙代尔发表......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内争始末
发布时间:2023-05-18
巴黎和会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身份参加的重构世界秩序的和会,虽然中国在和会上的正当要求没有被采纳,而是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欺骗,但巴黎和会上中国还是有收获的。中国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和成员国,在随后的华盛顿会议上......
创新与法规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3-03-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将利益的接口转向了这个平台,就说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的“行”也越来越智能化,像早期的出租车电召到现在的各类专车APP,我们的出行方式正在基于移动互联网作出相应的改变。有多少人正在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
发布时间:2023-05-23
【原文出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44~48【分 类 号】D6【分 类 名】中国外交【复印期号】200308【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 作 者】肖刚【内容提要】“三个代......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1
一、引言 关于气候变暖,科学家已达成共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也引起各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关注。由于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定,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必然模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 提要】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 社会 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停战内幕
发布时间:2023-06-27
朝鲜战争各方决定停战 1951年6月,经过5次战役后,朝鲜战场上形成了双方战略对峙状态,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美国寻找各种渠道,前后两次向苏表示,希望苏联能从中斡旋、帮助,并转告朝中方面,说明美方愿意就地立即停火、停止......
论非政府组织与国际人权条约机构的制度性联系
发布时间:2022-10-0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兴政治力量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人权法监督执行领域,通过特定的人权条约委员会即人权条约机构来监督国际人权条约的执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当前,所有的......
银行竞争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全球化给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从而提高了银行效率。但是由于风险转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竞争也加剧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首先,按照新进入者在业务上的特色,将银行竞争分为创新者引致的竞争、业务雷同者引致的竞争以及业内......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约束及战略(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各国的跨国企业进行合作和竞争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宏观和微观两个......
论违约救济条款在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实务中的适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违约救济条款是确保合同履行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将违约救济与违约责任混为一谈,以及不当选用违约救济措施等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对这些问题予以澄清。最后,文章探......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空军武器装备需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军事装备在军事行业内的使用,空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文章将探讨当前空军武器装备的状况,并分析我国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需求研究,为同行......
中国古代的禁言与抗争
发布时间:2023-06-05
从设诽谤之木到百家争鸣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远古传说,尧为了鼓励人民提意见,曾设置......
都市日常生活视野中的现代战争书写
发布时间:2023-05-04
回望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几乎一直未曾远离战火。待到被文学家们用文字转述时,大约是抗战文学开始的战争叙事。在接下来的文学链条上,相继出现了解放区文学中的战争书写和17年时期的战争书写,逐渐形成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战争文学传统,其影响之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改变。显然这是一种宏大叙事,其特点可用利奥塔的一段话描述。利奥塔认为,“宏大叙事”本是为了指明:那些具有现代性质的科学一直在利用历史.........
论婚姻关系的契约性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直以来,在社会层面或说传统文化层面,婚姻关系便是人身关系的一种,在我国的法律层面也对婚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婚姻到底是一种身份关系、还是一种“忠诚契约”或者一种制度。实际上,婚姻本是公民个人根据自身的追求所建立的一种人......
有关不同集约梯度下地价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加剧,城市土地低效利用与短缺共存,因此寻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迫在眉睫。近年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地价进行......
乌冲突实为美俄代理人战争
发布时间:2023-02-19
乌克兰内战缘何升级 2014年9月,乌克兰、民间武装控制的东乌克兰(顿巴斯)、俄罗斯和欧盟四方签署“明斯克协议”,规定冲突双方停火、脱离接触、撤出重武器和交换俘虏。 然而,双方的鏖战仅消停了三个多月,局势再次激化。在基辅......
讲述现代社会需要的战争史
发布时间:2022-12-02
温故知新、借古鉴今,历史从来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界后,总是与相互残杀的战争相伴,又是几千年的战争同生产发展一道,使社会由野蛮步入了文明。上古时代王国间的战争烹食俘虏,把人当奴隶,都是普遍现象。现代社会的争......
关于世界近现代史中重要的“两次”
发布时间:2022-10-12
在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中,把重要的知识串起来是把知识结构明朗化的一种手段,如同一根丝线穿起一颗颗的珍珠才能成为一串美丽的项链。我们注意到,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两次”,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你会见到一个粗略的整个......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在现代学术视野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话语现象,甚至是一种基本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手段。(LakoffJohnson,1980;Kuhn,1970:128)。在所有话语领域中,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隐喻,这就是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战争隐喻构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弥漫于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育、医疗、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见LakoffJohnson,1980;Warren,.........
浅析中国古代南北战争中的历史地理因素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南北战争并形成对峙的局面,在这些对峙中,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共同现象:北方异族入侵后难以继续南下,南方多次北伐无一成功,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沿淮河――秦岭一线形成对峙。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地理......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3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关键词: 合同解除 期待利益 差额方法 费用补偿 内容提要: 解除合同与请求期待利益赔偿是债权人借以维护自己利益的两个主要手......
浅谈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模式与监管挑战
发布时间:2016-08-18
一、民营企业通过造壳曲线上市对外汇监管的挑战 (一)监管制度设计缺少协同性,政策性风险凸现 当前对境外上市执行监管职能的部门有:中国证监会、商务部、外汇局、税务机关等。但境外造壳上市模式,不受中国证监会和商务部10号文的限......
论述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的几组矛盾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26
中国现代文学对外传播是展现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学生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和解决对策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研究的都不是很全面,需要我们对......
农业科技投入增加的制约条件与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以粮食为基本对象, 分析 了当前农业 问题 的相关背景,阐述了与技术进步相关的条件制约因素,并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和政府投入的国情约束和制度障碍。指出 中国 的农业技术和投入政策 研究 ,不能遵循国际通行的农业 现代 化 理......
环境\资源约束下中国东部地区外贸竞争力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本文构建了外贸、技术、资源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特征指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本文选取1999年......
唐代不与外夷争利的互市政策原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柳诒徵先生认为唐“怀柔远人,至给饔饩,使殖赀产,不徙官吏存问仅收市教而已”的不与外夷争利的互市政策原因为:“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屑与外夷较厉害”。而笔者认为唐大历十四年对回纥“待之及宽大”政策的不仅仅是由于唐怀......
关于××公司竞争战略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30
任务与要求: ××通信公司门户网站的经营策略 一、××通信公司网站现有的商务模式和经营现状分析 本部分应该包括:主要分析企业的商务模式,包括收入来源,成本构成和盈利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利润目标。阐述网站现在的经营工作......
浅谈唐与南诏的和战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唐和南诏存在的时间基本相随,南诏的兴亡和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唐与吐蕃的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南诏持观望态度,时而臣服于唐,时而叛唐归附吐蕃。南诏利用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斗......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要: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特工的生命历史及其情感经历,凸显了战争环境下复杂而扭曲的性别关系,进而参与了历史记忆的建构。曾经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刺杀丁默案”为电影制作者营造特定时空、特定情境提供了创作素材和重要依据。李安在深入挖掘张爱玲创作的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把自身对历史的感触融入电影创作之中。观众欣赏电影,就是一个阅读影像文本的过程。通.........
正确认识内外审计关系 相互制约做好基建审计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要】随着较大规模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基建审计任务的加大,内部审计机构难以满足基建审计的需求,逐步引进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基建审计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笔者依次从“内外审计界定”、“内外审计关系”、“相关规章要求”和“......
英国近代均势战略发展历程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7
英国的均势战略逐渐形成于16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运用发展,在19世纪达到成熟。在这一时期内,英国不论是哪个君主在位、哪个政党当政,在对外活动中一直坚持均势战略,即“干预欧陆政治,防止出现压倒一切的大陆霸主,在必要时不惜投入......
国民意识与甲午战争
发布时间:2023-03-10
国民意识,简言之就是对国家的认同感,它能有效地激发民众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使其时刻准备为国效命,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民众的国家意识薄弱,不知“爱国”为何物,认为战争只是李鸿章和北洋海军的事情,......
中国条约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13
一、引言 与其他国家缔结国际条约是中国参与国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1949年以来,中国在废除旧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重新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然而在这些条约中,有些是国家主席对外谈判缔结的,而国家主席......
马关之痛 甲午战争120年祭
发布时间:2023-06-12
第一次知道春帆楼是看一篇原新华社驻东京分社社长的文章,在他离开日本回国前,特意去下关的春帆楼参观,我才知道,这个如今已被开发为饭店的地方,竟是当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地。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
找到“圣战者约翰”,弄丢“圣战者约翰”
发布时间:2023-03-25
被锁定的是一位名为穆罕默德・埃姆瓦兹的英国人。 迄今为止,伊斯兰国(IS)的刽子手“圣战者约翰”至少已经让5名西方人质和两名日本人质身首异处。 因为讲话带着浓重的英国口音,媒体用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的名字称呼他―......
研究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竞争战略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4-04-08
写一篇论文都要花好长时间去准备,不像写作文一样,挥手就来,想写好一篇论文,首先材料就得准备好,准备好了思绪,有了材料,很快就会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