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逻辑

浅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逻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5 01:32:54
浅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逻辑
时间:2022-10-15 01:32:54     小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表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都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固然重要,但如何实现这一蓝图仍然是当代中国需要直面的全新挑战。从本质上说,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法治。因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自然成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的主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亟待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此,笔者以国家财税汲取为视角,深入分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理论逻辑、财税汲取权的对价保障,进而为构建适度、有限、有效的财税汲取制度提供智识参考。

一、租税国家财税汲取有限的理论逻辑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原则上不直接从事营利活动,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作为一种寄生属性的权力,国家财税汲取要受到客观经济规律及主观纳税意愿的双重制约。从宏观视角来看,现代国家财税汲取的限制主要源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论及国家理性有限性理论两个方面。

( 一)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论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历史逻辑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二者高度统一,市民必须参加政治活动,政治国家本身就是市民生活和意志的真实和唯一内容( 奴隶除外,奴隶负责创造社会财富) 。在当时,市民必须参加政治活动,因此希腊的民主也被称为不自由的民主。中世纪则是现实的二元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彼此重合。财产、商人、社会团体及每个人都有政治性质,一切私人领域都是政治领域,按照领主权、等级及同业公会予以界分和规范。到了资本主义主导的近代社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才逐渐分离。二者分离以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近现代社会,市民社会始终是政治国家的界限。市民社会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直接源泉,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依靠市民社会企业家精神的释放,企业家的盈利动机及客观行为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根本动力,是技术革新的前奏曲。开动和保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来自资本主义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品、新生产方法或运输方法、新市场、新产业组织的形式。市民社会虽然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直接源泉,但市民社会并不是自足的,政治国家作为必要的恶与市民社会相伴而生,二者互为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政治国家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小政府和守夜人 在现代社会,政治国家除了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以外,还要担负宏观调控、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社会资源配置等职能。然而,无论政治国家的职能如何拓展,其最终要受到市民社会自身运动规律的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限制。总体来说,政治国家的治理逻辑要受到辅助性原则的限制,即市民社会能够解决的,无需政府介入; 下级政府能够解决的,不要上级政府介入; 地方政府能够解决的,不需要中央政府介入.由此要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政府不能以公共利益为名径直介入市民社会,政府对市民社会的干预要符合比例原则,即只有在社会自身不能实现社会公共目的时,政府才可以介入,而且政府的干预要采取最小侵害方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论理论,政治国家原则上不直接从事营利活动。国家履行职务活动所需要的财源主要依靠税收方式从市民社会汲取,特殊情况下国家也采取非税方式征收社会财富,比如规费、受益费等非税收入。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又称为租税国。租税国是指租税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或地区; 租税的目的就是以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 现代租税也有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宏观调控等社会政策目的的干预性税收; 征税权是租税国家统治权的主要表现形式,除此以外还有特殊情况的非税征收权。

我国1993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制度。税收也是我国当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代中国符合租税国家的基本特征。以2013 年为例,当年税收( 未扣出口退税) 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2. 9%,当之无愧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除了税收收入以外,我国还有非税收入,目前的非税征收包括土地出让金、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规费、政府基金等非典型征收手段。但是国家无论采取何种财产征收方式,财税汲取总量都受拉弗曲线的根本制约。

( 二) 国家理性的有限性

理性精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此后理性与信仰在西方社会一直未能实现分离。理性与信仰不分导致理性对信仰的颠覆,信仰往往构成对理性的限制,使其不能贯彻到一切社会行动中去。只有到了17 世纪,西方发生终极关怀和理性的二元分裂,两者呈互不相干的状态,理性才可以稳定地成为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不会对信仰和道德造成颠覆。理性与信仰的分离启示人们: 一是理性只能解决力所能及的事务,理性解决不了的事项要留给信仰关注,诸如宗教、道德终极关怀等信仰层面的事务,世俗国家要有意识地淡出视线。理性仅仅是一种戒规,亦即对成功行动之可能性的限度所达致的一种洞见,因此它往往只是告诉我们何者不能做。这种戒规之所以是必要的,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智识无力把握实在的全部复杂性所致。二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决定了国家作用效果的有限性。因此,即使是在国家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国家也未必就一定能把某些事情办好,达到设想的状态。总之,国家作为高于社会又来源于社会的人造物,其作用空间及实施效果都是极其有限的。

国家能力有限决定了国家汲取社会资源同样应当有所禁忌。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只是守夜人,国家财税汲取基本被限制在提取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等公共服务成本的范围之内,这时期的税与非税收入基本上都是为了解决公共服务成本。到了社会法治国家时期,在凯恩斯主义被西方社会广泛接受之后,国家职能开始扩张,除了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以外,还要履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宏观调控及社会资源配置等社会功能。事实上,政府职能扩张也是资本主义各国预算不断扩张的结果,而每年一度的预决算账单又是通过制度化的民主程序与非制度化的民主机制互动而实现的。所以,现代国家职权扩张是特定社会共同体集体意识同意或默认的结果。总之,无论是自由法治国家时期,还是社会法治国家时期,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财税汲取能力不仅要受到市民社会创造财富总量的客观限制,同时也要受到纳税人集体意识的主观制约。

由于囿于科学主义的影响,我国建国以后长期对国家理性有限性认识不足。科学主义不仅推进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而且被其他研究领域移植、借鉴,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但它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把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人文、社会科学,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在饱受科学主义浸润的历史时期,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全面介入市民社会,结果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痛定思痛,1978 年执政党基于对国家理性有限和能力有限的认知,特别是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认识,国家执政的方向逐步由全面管理市场向市场秩序维护过渡,国家开始有计划地从市场竞争中缓慢而艰难地退出。

首先,在农村开启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释放和激发农村社会生产力。其次,允许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放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控边界。最后,通过利改税扩大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等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产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改造,赋予其真实市场主体的地位。通过一系列农村和城市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体来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的财税汲取能力大大提升。从1993 年至2007 年,全国财政收入由4349 亿元增加到51304 亿元,增长10. 8 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9. 3%。2015 年国家财政规模持续扩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家有计划地从市民社会退出,赋予市场主体自身经济自由权,不但没有导致国家财税汲取能力的下降,反而使得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家财税汲取能力大幅提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技术革新和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轮子。国家财税汲取能力是国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有效提升国家财税汲取能力,必须从依法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做起。

二、当代中国经济自由权的法治保障

经济自由权是指市场主体的营利动机、意志及其行为的客观化应当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护,并排除公权力恣意侵犯的一种能力与资格。在法律上,经济自由权的含义非常广泛,各国( 地区) 宪法对它的界定不同。通说认为,经济自由权包括居住自由、迁徙自由、职业自由、营业自由、财产自由等。尽管各国( 地区) 宪法上对经济自由权的界定不完全相同,学者们对它的认识亦不完全一致,但是,对于经济自由权应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项基本经济权利载入宪法都是没有异议的,而这种共识源于市场经济对法律制度的基本需求,即在法律上应当充分保证个人成为经济决策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生产、从事销售、购买和消费等活动,从而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在对他人有利或至少无害的条件下实现福利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具体经济制度的宪法完善,忽视了一般意义上经济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有学者认为,现行《宪法》的四个修正案是显性主体,其隐性主体乃是经济自由权在中国宪法中的扩充与完善。我国对经济自由权的保障源于1982 年《宪法》。1982 《宪法》第11条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82 年《宪法》第8 条规定: 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然而,1982 年《宪法》并未规定经济自由权最为重要的内容私营企业的雇工自由、竞争自由、契约自由等。

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1988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 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为了依法保障私营企业使用土地的权利,1988 年《宪法修正案》还规定: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1993 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原第15 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宪法定位对于保障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自由、契约自由提供了根本法依据,同时也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做法给予根本否定。1999 年《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提升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宪法地位,规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宪法上赋予了公民经济自由权的基本权利属性。但是公民和非公有制企业的静态产权保护并未纳入宪法保障。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公民及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权利日益多样化,静态私有财产保障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故此,2004 年《宪法修正案》第22 条规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到此为止,历经几十年的艰难跋涉,非公有制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在根本法层面得到了几乎完整的确立。下一步就是从宪法规范到法律规范、乃至法律实效层面的事务。其实,宪政国家,尤其是实质法治国家,本质上必须同时为租税国家。国家借由基本权及法治国原理所保障之私有经济体制,其存在有赖于国家财政需求有税收供应,不必牺牲经济自由,故纳税义务为私有财产及自由经济体制之代价。为了落实经济自由权保障的宪法规定,十八大以后的新一届中央政府先后取缔几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了几批职业资格准入考试。事实上,这些职业资格准入和行政审批事项都与宪法保护的经济自由权直接抵触。只有取缔这些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制度羁绊,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实现小河有水大河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产权制度和合同执行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权也确实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是当代中国的经济自由权保障仍然有值得检讨和完善的空间。正如福山所说: 当代中国越来越受规则的管理,但仍不具备西方式的产权和合同执行。从理论上讲,政府既没有承认私有制的原则,又没有建立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根本职责的法律体系。 2016 年11 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在产权保护领域出台专门文件。尽管中国产权保护和合同执行尚未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但笔者相信,随着上述顶层设计的落实,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权保障一定会越发完善。从长远来看,唯一办法就是增加对国家的正式的程序约束。这意味着,要稳步拓展以规则为基础的决策,让上级的政府和共产党也接受法律的约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加强我国经济自由权的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应当主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抓紧用法律界定非公有制企业禁止介入的负面权力清单。早在2005 年,国务院就发布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3 号) 。2010 年,国务院再次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0〕130 号) 。上述规定一方面强调要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政府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介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市政公共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但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这些文件仅仅属于政策层面的意见,缺乏权威性、稳定性支持,也缺乏程序性的可操作规范。二是虽然它强调了要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但如果从法治视角来看,根本解决之道应是采取负面清单方式,明确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禁止介入的产业和领域。特别是要合理借鉴近年来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从经济自由权保障和法律保留原则的高度,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权威的全面规范和界定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禁止的负面权力清单,全面保障非公有制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其次,要依法打破政府对某些自然资源的不必要垄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打破国有企业对公用事业的垄断,铲除日益固化的特权利益格局。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贻害无穷,以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近年来,我国各地三线以上城市的房价逐年攀升,虽然中央政府也屡屡动用各种行政手段打压房价,但房价不降反升。其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这个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2015 年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拟定33 个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这说明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反思过度国有化征收及国家垄断自然资源的弊端,尝试通过实验和法律修改约束地方政府的利维坦倾向。要彻底打破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土地使用权的垄断地位,应当以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保障房供应、房产税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法治化为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房地产领域的改革和利益调整,为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权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要适度引入非公有制成分,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国有企业的经济自由权; 另一方面要适度引入高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高层次人才的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及广大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动能。除此以外,经过持续多年的国进民退,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日益凸显。当前,以电力、煤气、自来水、铁路、电信等为代表的公用企业垄断,给整个市场秩序带来的危害逐渐放大。有必要从反垄断的视角,以法治的手段,打破上述国有公用企业的垄断地位,防止垄断性国有企业侵吞公民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利润空间。

再次,要依法保障公民以自雇形态体现的经济自由权。自雇主要是指以谋求个人或家庭生存为目的所进行的自雇活动。自雇既是公民经济自由权的实现方式,也是公民生存权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对自雇形态的经济自由权不仅关注不够,甚至还从法律上将其定性为投机倒把予以无情打击。当前,自雇形态的经济自由权往往与现代城市的管理权产生一定冲突。要有效保障公民的自雇形态的经济自由权,一是要用《行政许可法》对各类职业禁止进行清理,把那些与《行政许可法》宗旨和精神相抵触的职业禁止一律取缔。二是要把自雇者依法纳入政府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的体系之内,进一步加大各级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三是要合理平衡好城市管理权与自雇形态经济自由权的关系,城市政府首先要为特定行业的自雇经营者提供必要的经营场地,同时也要依法行使城市管理权,杜绝各种形式的粗暴执法。

最后,要创新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依法保障小微企业的融资权利。当前,由于商业银行大都青睐国有企业,导致很多小微企业借贷举步维艰,特别是这几年民间借贷的系统崩盘,导致很多民营企业破产。因此如何从信贷上扶持小微企业已经刻不容缓。2014 年7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会议提出了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支持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等一系列举措。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必须在法律上创新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加大公共财政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依法保障小微企业的融资权益。

三、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路径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法制,但是对于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税费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仅仅颁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车船税法》三部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其余的财税权力仍然由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特别是国家至今尚未制定统筹有关非税征收方面的法律。上述财税法制样态使得国家征税权及非税征收权至今仍然没有受到宪法、法律的有效制约,进而导致市场主体及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仍然缺乏刚性规则的实质保障。这与现代法治国家国家财税汲取权力受到国家客观法规范的通行做法形成强烈反差。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财税汲取权亟待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控制:

( 一) 国家财税汲取权纳入宪法控制

要控制好国家财税汲取权力,首先要在宪法上确立如下精神原则: 一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立法控制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提供宪法文本,为合理规范非竞争性国有企业提供宪法依据。二是把私有财产权保障纳入宪法,作为控制国家财税立法权的基础性条款。三是在宪法上界定税的概念,作为法律上税概念的上位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诸如通货膨胀税等隐藏式税收的使用。四是在宪法上确立量能课税原则,逐步扩大直接税的征收比例,实施无代表不纳税原则,通过制度化的民主机制与非制度化的民主机制的理性互动抑制各级政府的利维坦倾向。五是在宪法上明确干预性税收立法应当符合比例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累进税率、遗产税与赠与税、环境保护税的使用场域。六是在宪法上对非税征收做出实体与程序的双重限定,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税征收,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激励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

( 二) 国家财税汲取权的全面立法控制

国家财税汲取权的全面立法控制既包括征税权的法律控制,也包括非税征收权的法律限制,甚至包括公债发行的法律控制、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法律限度等问题。1. 国家征税权的法律控制市场经济国家原则上都是租税国家,租税国家要求国家通过法律严格保护产权,特别是私人财产权,形成对征税权的刚性限制。保护方式是把私人财产权上升到宪法基本权利的层面,以防止税收立法权对市场主体及私人财产权的侵害。我国2004 年私有财产入宪的核心要义就是限制国家的税收立法权。国家征税权的限制分为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税收征收的程序限制就是形式合法性法律保留原则,即所有税收立法都应当充分征求民意,并通过立法程序颁布实施。2015 年《立法法》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制度都要由法律确定。我国现阶段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流转税属于间接税。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及政府往往具有一定的利维坦倾向; 而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政府的利维坦倾向则更多受到公民集体纳税意识的强力反制。

税收征收的实体限制是指税收征收要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税源保持原则和比例原则。量能课税原则是宪法上平等原则在纳税义务负担上的具体落实,是对早期受益者付费原则的反思和批判。由于纳税人获得的公共服务很难获得公正的评价和量化,属于典型的不可量物,所以按照各自受益人获取公共服务的量来界定税金缴纳金额的受益者付费原则备受质疑。量能课税原则故意阻断纳税人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社会伦理契约,以区别于市民社会的民商事利益契约。纳税人没有权利要求政府提供特别的公共服务; 反过来说,公民即使没有纳税,也有权要求政府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等公共服务。税源保持原则是指国家征税权不能涸泽而渔,不能伤及纳税人原有财产的本体。税者,非国家对财产权之分享,而系对财产权人经济利用行为之分享。国家只对动态的财产经济利用行为征税,原则上不对静态的财产持有征税,只能例外地征收轻税。

比例原则是针对非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的干预性税收,比如继承税、遗产税、环保税及累进税率等。国家征收这些税收的主要目的不是财政收入,而是社会政策、环境保护或者宏观调控等旨趣,但这些税收仍然具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客观效果。这样的公课仍应以租税定义。干预性税收应当符合比例原则是指征收这些税收要能够达到设立这些税种的目的; 在所有能够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当中,采取开设特定税种的举措对市场经济或市场主体的损害或影响最小; 上述税种设定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市场经济或市场主体的损失。

1. 非税征收权的法律规制

如果说非以财政收入为目的的税收介于税与非税之间,非税征收则完全不具备税收要素。但其也是现代国家汲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非税公课是指国家及其他公法上团体基于财政高权而征收的金钱给付,包括规费、受益费及社会保障费等。规费是指以国家提供给付或服务为前提的行政对价。依受益者申请,政府给予其特别的给付或服务,申请者为此偿付的行政对价。受益费是指就公共设施的花费,由受益者分担。受益费与规费不同,并非由于其个人事实上是否利用或受益,而在于公共设施的兴建给其提供了利用可能性。事实上,无论规费及受益费均只能反映部分之成本与费用,原则上国家提供之给付,均非依赖受给付者之报偿能力与意愿。

非税征收虽然不完全具备税收的强制性特征,但其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强制性。近年来,非税公课成为德国宪法法院判决与宪法税法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根据德国宪法法院的判决,原则上联邦立法机关具有特别公课的立法权,但不是基于《基本法》的租税请求权,而是基于《基本法》的经济法、土地法等立法权。

当代中国的非税征收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新墙体建设基金、机场建设基金等收入。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统一的非税征收法律,大多数非税征收项目的征收依据是行政法规,比如土地出让金; 有的则是政府规章,比如新墙体建设基金等; 还有的甚至是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比如城市配套费等。2015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清理各种涉企收费,其中涉及一大批非法设立的非税征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明显下滑,这一严格规范非税征收的政令最后无疾而终。

除了显性的税收及非税征收以外,还有一些隐性税收,比如通货膨胀。德国宪法法院明确判定通货膨胀属于隐藏式税收。德国公法学者Papier 认为隐藏式税收应当以违宪视之。《瑞士联邦宪法》则明文规定对冷酷累进所造成之结果隐藏式增税,在个人所得税发生时,应定期予以调整,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类似规定。

2. 公债发行的法律控制

公债发行过度过量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不仅扭曲经济结构,而且还会侵害经济自由权,损害代际公平。为此,必须通过立法加强对公债发行的控制。2015 年新修改的《预算法》在授予省级政府公债发行权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债的控制。根据《预算法》第34 条和第35 条的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方式筹措,举借债务应当控制适当的规模,保持合理的结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的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的规模不得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心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以外,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赤字。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虽然《预算法》对省级地方政府的举债权进行了明确规范,并要求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只能通过省级政府举债。然而,包括省级政府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绕过《预算法》的上述规定,以融资平台公司方式,利用城市土地作担保,从各类金融机构举债,最终形成隐形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为了有效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2016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国办函〔2016〕88 号) 。其不仅明确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不救助原则,还特别规定了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这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无疑会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从举债主体、举债程序、债务用途、期限限制、债务种类、偿债基金设置、紧急救助机制、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规范和约束。

3. 国有企业的法律规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应当限于提供必要公共服务及控制国计民生的范围之内。2015 年9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尚未对国有企业出台专门立法之前,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今后,要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抓紧推进国有企业立法,一是要以法律形式界分商业类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类别。二是要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适当限制,防止商业类国有企业随意介入市场竞争领域侵吞非公有制企业利润。三是要严格禁止公益类国有企业随意进入竞争领域,防止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四是要依法规范商业类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实现国有企业利益的全民共享。

结语

在国际竞争压力下,各主权国家都希望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财税汲取能力。但是,国家的财税汲取能力既受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限制,同时也受到特定共同体纳税意愿的主观反制。当代中国的财税法治建设,应当从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自由权入手,依法规范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自由权,切实保障公民自雇形态的经济自由权,破除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垄断,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做强。与此同时,要在宪法上界定税的概念,明确税收、非税征收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征收原则; 将征税权、非税征收权、举债权、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及利润缴纳全面纳入法律管控范围之内,使所有国家财税汲取行为程序合法、实体正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逻辑学论文:浅论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论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法律逻辑学在法学基础课中历来是“难教”、“难学”、“难考”,常常在教学课堂上老师窘窘然、学生懵懵然。课堂上的教与学多是费力不讨好......
1950 年代逻辑大讨论的政治背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1956 年中共中央出台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鼎革以来倍感压抑的知识分子似乎看到了希望,思想界活跃起来。五六十年代美学争论由是而起,美学热在80年代重又复活,做了文化热的先锋。历史似乎遗忘了另外一场争论:五六十年代的......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道德经》为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悟’’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观察事物的主要方法,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其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
浅析宗教财产法律地位的裁判逻辑与司法立场
发布时间:2017-01-14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财产能否被继承或者遗赠 《宗教事务条例》第5 章虽以宗教财产为题,但是并没有具体条文明确宗教财产的定义或者判断标准,除该条例第32 条一般性地列举规定该类财产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外,亦未言明其......
西方当代企业管理的逻辑与中国企业管理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08
西方当代企业管理的逻辑与中国企业管理的转型 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驶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领域,影响经济、企业发展的因素更加复杂并且相互交织;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步。企......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从人工智能看当代逻辑学的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常识推理,归纳逻辑,广义内涵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 实际上,在20世纪中后期,......
中国宪法研究学术逻辑链条的评析
发布时间:2016-09-14
研究表明,中国宪法研究学术问题的逻辑链条的开始或者说首要环节就是基本与内生问题域。基本问题域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抽象意义上研究中外宪法都要面对或者处理的问题,也就是宪法的共性特质,二是指表征宪法共性特质的核心概念......
从当代形式逻辑分析医疗行业中的大数据运用
发布时间:2023-07-13
大数据技术,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医学的大......
浅析艺术法规的哲学与逻辑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艺术法规哲学的复杂性 艺术法规哲学的复杂性,是艺术的复杂性与法的复杂性的双重叠加的结果。就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说:法律是被设定的东西,源出于人类。在被设定的东西和内心呼声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作为人类精神形态......
浅析逻辑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1
中国逻辑研究中文化范式的明确提出,开始于崔清田教授,发展于鞠实儿教授。这一范式,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种研究思路和框架。当然需要指出,明确强调中国逻辑研究过程中应当关注文化的思想,虽然肇始于崔清......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涵盖了:崇尚礼德、天人合一、和与中、求实精神。而当代的法治主要体现以下三项基本原则:法律至......
当代形式逻辑是刑法立法正确的工具性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9
犹如弗莱彻教授在评述《模范刑法典》时所指出的,该法典有些条款并不具备内在逻辑性,我国现行刑法典有些条款同样也不具有内在逻辑性。而刑法典自身的性质,要求刑法学应当是最精确的法律科学。关于这一点,现在恐怕不会再有疑义了,因......
1950年代逻辑大讨论的政治背景
发布时间:2022-09-19
1956年中共中央出台“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鼎革以来倍感压抑的知识分子似乎看到了希望,思想界活跃起来。五六十年代美学争论由是而起,美学热在80年代重又复活,做了文化热的先锋。历史似乎遗忘了另外一场争论:五六......
浅析自治机关构成与自治州地方性法规的授权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20
一、自治机关的概念 沿革自治机关正式作为一个规范概念始于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下称《纲要》) 第2条: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其一,根据《共同纲领》......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浅议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
传统逻辑向现代逻辑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传统逻辑的特点及缺陷 在西方,逻辑学与哲学一起,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了作为认识真理工具的推理论证有效性问题,对......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
发布时间:2023-05-29
《行政强制法》出台,标志着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的法治化框架得到确立,有助于根治行政强制的“散”、“乱”、“软”三大突出问题。符合世界各国行政强制法治化的发展趋势。该法调整的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总则”规定了行政强制法定原则、行政强制适当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行政强制禁止谋利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等五个基本原则。该法从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行政强制事前听证与事后评.........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当代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当代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浅析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全球的经济、安全和利益等格局,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1]1但同时,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公共领域,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现实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有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1]1所以,在此情境下,如何实现对互联网的.........
中国近代以来地权逻辑的延续与变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一、研究问题 中国快速推进城镇化背景下,征地拆迁、土地流转、还权赋能等土地产权问题不但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关于土地产权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话语谱系。第一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话语,基本主张是......
浅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发布时间:2022-10-27
导语:逻辑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 摘要: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于党的十八大......
浅析国家治理转型中的财税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财税体制改革是发展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财政工作与财税改革,在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财税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财税体制总体上经历了从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的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改......
浅析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9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出以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语义变迁在政策文本中得以明晰,相应地,探寻治理理论的语义外延以及善治良政的实践边界也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这种语义变迁体现了后工业社会对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需......
英文阅读中的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浅议
发布时间:2013-12-18
人们在阅读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生词、语法方面的障碍,还有不同习俗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本文拟通过语法分析和判断来解决疑难句子的理解问题。语法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疑难句子的结构,划分词的类别,理顺句子中各成份的关......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政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使得政府权力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虽然互联网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环境诱导舆论改变政治导向,在网上散播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一些政府部门忽视网络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
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23-03-27
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财务理论研究首先涉及的就是逻辑起点问题。财务逻辑起点的内涵极为丰富,财务理论研究只有从其内涵到外延逐步......
理财治国视阈下财税改革的法治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与“理财治国”观念一脉相承。在现代国家,法治构成了国家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轨道,因此,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从本质上看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从整体主义视角出发,财税改革与财税法治密切衔接......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16-12-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部分,理论和实践演变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理论演变而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化和国家职能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秉承其科学内......
浅谈中国传统数学的逻辑推类
发布时间:2022-12-11
1.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 数学的概念不是人类天生就有,而是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断反映外在的具体事物,分析并推广那些没有的具体经验,然后运用己有的抽象概念,进一步推广与抽象而得到的观念。数学思想属于科学思想,但科学思想未必就是数......
论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4-05
通常意义上的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都源自于古希腊哲学。一经产生,它们便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两千余年来的重要范畴。迄今为止,它们也是人类两种最重要的逻辑形式。所以长期以来,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也成为许多哲学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18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分析三值逻辑对逻辑哲学影响 一、构建三值逻辑系统的各种动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思维日益复杂化,经典逻辑“非此即彼”的模式显得越来越过时了......
浅析宪法权利诉求的经济学逻辑
发布时间:2017-01-05
一、宪法权利中的休谟问题 两百多年前,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归纳何以可能的问题。即根据有限的经验,能否得出一个全称判断的命题。按照这样的逻辑,即使我们看到的乌鸦全部都是黑的,怎么能断定天下乌鸦一般黑呢?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休谟......
新一轮改革的逻辑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轮改革同顾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大幕35年来,中国历届领导大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设计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与路线,中国改革呈现阶段性特征。纵察起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四轮改革。第一轮改革是1978年到1984年......
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9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时空观念,逐渐抽象成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定哲学思维方式,儒、道为代表的时空意识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诗论。古代诗论时空意识的生发,是传统诗论内在理论逻辑的起点,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30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0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它创造性地发展和超越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以往的历史观,第一次借助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分析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
分析逻辑语言的现代化转向
发布时间:2023-03-18
有关逻辑语言现代化的研究,是逻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逻辑主要是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生活服务的,其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自然语言密切相关。可以说,传统逻辑是以自然语言为主、以少数特定的符号语言为辅来表达不同的逻辑思想......
思考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6
西方传统逻辑自经历了明末清初第一次初步传入和清末民初第二次系统传入之后,中国近代知识界对逻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随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逻辑学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笔者就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一些初步认识。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经历了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变。1895年,盛宣怀创办天津中西学堂时,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
浅谈现代归纳逻辑哲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4
浅谈现代归纳逻辑哲学意义 浅谈现代归纳逻辑哲学意义 浅谈现代归纳逻辑哲学意义 19世纪中叶以前,帕斯卡概率系统与培根归纳逻辑系统是分别进行研究的。19世纪中叶以后,帕斯卡概率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而培根归纳法的逻辑结......
论述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层次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2
一、元研究课题 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的改进,可提高研究成果的理论层次,使研究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语.卫灵公》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具的犀利,方法的优选,是中国逻辑史研究取得预期和理想成果的关键因素。 德国数......
政党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展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18
"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是说,社会发......
如何理解发展与法治的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
逻辑在中国振兴的基本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二个: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但是,古代中国和古印度的逻辑思想没有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后来都衰落了。只有古希腊的逻辑思想获得了长期、持续的发展,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更是产生了光耀世界的现代逻辑。......
浅析论逻辑真理的范围
发布时间:2023-04-19
从古希腊逻辑诞生以来,关于逻辑真理的讨论众说纷纭,特别是伴随着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逻辑学进入了心理主义占主流的时期,当时对逻辑的观点分为经验主义、唯理主义。经验主义以穆勒为代表,认为逻辑是对经验的归纳总结,比如对矛盾......
浅析当代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3-06-20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外交的实质在于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因此,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必须以国家利益至上作为最基本的立足点。探究一个国家的外交思路,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一国政治的走向。在全面开放的当今世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创立一种理论体系、树立一面精神旗帜、制定一种发展战略,都必然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和世界局势的制约,都必须从世界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论,不论.........
逻辑学论文:浅析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析莱布尼茨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一、莱布尼茨的逻辑学说 莱布尼茨对逻辑问题的最早探索和最初贡献是试图沿着笛卡尔和霍布斯的思路建构所谓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
逻辑学论文: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工作总结栏目为您编辑了逻辑学论文:浅议逻辑学与人工智能,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方法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最终实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研究与人的思维研究密切相关。逻辑学始终是人工智能研究中......
浅析当代中国法治话语的修辞演变———法治话语的历史理性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新中国成立后法治话语的历史演变 (一)社会主义法治不完善时期的话语表达 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新的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新的政治秩序也需重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塑造了建国初期的......
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9
1时代背景及研究意义治理与善治理论自1989提出以来,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它与运动式治理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们从时间、基本思想和运作的模式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中国政府便是一个不断追求探索管理治理的模式和体制现代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文化交流多、社会流动性大的社会,社会问题复杂多样,治理难度较大,但是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
小国挑战大国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9
在国际政治领域,人们大多认为是大国“纵横天下”。不可否认,大国间的“斗”与“合”、“争”与“离”,奠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小国之间的争斗,由于影响力有限,通常难以引起更多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不对称较......
浅析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策略转换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一直存在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方面的制度配置。而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和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推进,企业和民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开始日益凸显,与中央......
探析逻辑在中国振兴的基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2-11-01
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但是,古代中国和古印度的逻辑思想没有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后来都衰落了。只有古希腊的逻辑思想获得了长期、持续的发展,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更是产生了光耀世界的现代逻......
浅论中国经济理性繁荣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24
面对主要经济体中产能过剩最严重的现状,即便是再高明的经济能手,恐怕无法做到手到病除。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中国经济理.........
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草案》广征民意之际,本文试图从一独特视角——物权逻辑表达作者对未来物权法的期盼之情。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全面阐述了物权理论中的主体、政体、行为等五种逻辑形态,以此做为理论支撑点,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我国......
浅析邓小平法治思维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邓小平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前者崇尚法律之治,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否则必然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惩罚;后者信......
浅析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及对当代司法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17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礼法结合”对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为视角,对传统儒家“礼法结合”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阐述,并指出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传统司法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探讨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法结合”思想,......
科学所具有的逻辑与解释学的逻辑———海德格尔逻辑思想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海德格尔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斐然,但在逻辑经验主义者(例如卡尔纳普)看来,其哲学论述和逻辑思想是逻辑混乱的伪陈述,在逻辑经验主义占据世界哲学舞台的时代,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长期受到冷落和忽视。伴随着逻辑经验论哲学的式微和解释学的兴起,尤其是近年来解释学与分析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国际哲学界逐渐重视海德格尔的逻辑思想,开始挖掘其学术价值,但是国内学界并没有充分重视并研究他的逻辑思想,本文将重点探究他就科学的逻.........
浅析逻辑中的同一律与修辞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修辞与逻辑作为不同的学科,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关系。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逻辑是对思维的梳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思维受限,语言便无法更好地表达人类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语言和思维相对应的修......
简析法律逻辑在法律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6-01
如何写出高质量论文? 一、法律逻辑学概述 ( 一) 法律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逻辑学通常被认为产生于古希腊,其始祖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逻辑学的产生被认为有两大动因: 一是法庭辩论,二是公共演讲。 我国的法律逻辑学研究大致经......
浅析大学治理的理性逻辑及其结构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大学治理的理性本质 所谓理性,一是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 相对);二是指从理智 上 控 制 行 为 的 能力。理性是逻辑规范性和自由超越性双重意义的统一,两者的对立统一赋予了世界秩序以人的意义,人类以理性统治并推动......
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教育方针概念的运演从简单到宏富、从抽象到具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理论视点进行定义,教育方针是一定统治阶层在一定历史时期关于教育发展的总方针,是教育性质、方向、目的、任务、内容和途径等的总规定......
逻辑真与逻辑推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15
逻辑,像任何科学一样,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使命。但逻辑学不研究关于涉及存在本质的真,关于作为价值的真,或者关于神秘主义的真。现代逻辑对真的研究是围绕语言和形式化问题展开的,形成了多种关于真的理论,并对逻辑真和事实真的区......
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法之肌理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2
一、前言 中国工笔画最早始于楚汉时期的帛画,其鼎盛时期是唐宋时期,于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才逐渐走出低谷。 纵观当代中国画现状,当代中国画画家与传统画家相较之,当代画家极其容易迷失方向并感到彷徨......
中国司法改革的逻辑悖论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出现各级人民法院的年度工作报告,仅能在人大以微弱多数票勉强通过的尴尬场面。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它表明社会民众对司法腐败的不满情绪已经从个案体验的私人场域,通过媒体曝光等途径扩散到公共场域,并且传输到......
张杰:中国恒天的混改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3
造车是恒天多年以来的梦想。中国恒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表示,恒天将继续努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发展资源,逐步完善公司在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金融投资、文化地产、资产管......
中国经济:新常态 大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10
“新常态”浮出水面 然而,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重大转变,增长速度下降至7%~8%之间,明显下了一个台阶。 经济增速为何至此?中国奇迹将走向何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回忆说,当时中国政策研究人士内部发生......
浅析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28
公民法治意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只有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才能使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捍卫法律权威。 一、法治意识的内涵 法治意识是反映公民对......
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现代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9
科学理论运用特定语言实现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阐释。科学发展史证明,合理的语言构建将推动理论发展,而理论语言的内在结构缺陷则会制约理论进步,因而寻求合适的语言构建是对研究对象及其规律做出正确解释的必要前提。对此维特根斯坦......
罢工权中国化逻辑小议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加剧,劳动争议和罢工现象预演越剧烈。于是,很多学者建议确立劳动者的罢工权,依靠该制度的确立解决此类社会问题。笔者认为,仅仅依靠罢工权的确立解决问题明显是不够的,甚至在现在确......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 政治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党的建设 〔论文摘要〕 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
当代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 本文从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研究当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实现税收筹划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一、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税收筹划在当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当代......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困难与出路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08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是否存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出路究竟是演绎化还是归纳化?这些重要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逻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这里,我们将基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从归纳逻辑、非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各项思维打基础、寻方向的阶段,所以对小学生的教学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数学作为一个基础性学科将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所以数学教学一定要在基础阶段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形成正确的思......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13
[内容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
浅析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表征 法治与人治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了良法的基本价值,提......
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浅议Seminar教学模式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览!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追求有效推理与论证的规则及其标准的学问。作为训练进行正确思维与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逻辑学论文:浅议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学思想,敬请关注!! 一、莱布尼茨的逻辑学说 莱布尼茨,我国知识界并不陌生,皆知其为德国著名数学家,发明了几何微积分。但是,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
美国对华政策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6-30
观察中美关系,总是容易被纷繁变化的现实所干扰。从奥巴马政府刚上任时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蜜月期”,到近年来中美在南海“单挑”式的军事力量展示,再到随着美国大选、台湾领导人换届、朝鲜核政策等因素的进一步变化,中美关系接下......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就该书来看,作者在介述、整理二十年法治研究成果的同时,对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各个重要阶段及其主流观点都作出了自己比较独到的评论。这些评论为法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民主法制论......
政治新逻辑下的用人之变
发布时间:2023-04-18
十八大以来,从深改组、国安组成立,到全国性审批权下放,顶层设计的变动之大,令人目不暇接。而且,与以往有些运动式政策改革不同,这一轮的变动除要应对现实的政治问题之外,尚具有整体布局的深意,每一步均涉及长久的制度安排。 但......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 一般地说,优点和不足总是孪生兄弟,作出贡献的地方也可能同时就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就该书而论,作者对二十年法治理论史研究的缺失之处也基本上与其贡献相联系。 首先,在关于法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方面,该书没有作深入、具体和全面......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7
类似这样的评论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包括对法治的精义的把握、关于法治的价值和尊严的理解、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现代法的精神、人权与法治、宪政与法治、法律信仰、中国的法治化道路等等。总体上,这些评论提出了以往法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
浅析行政执法中的“诱惑取证”和证据法治
发布时间:2023-07-28
一、诱惑取证的产生原因 目前,我国政府正由控制型逐渐转向服务型。在转型过程中,各种现实问题也纷纷出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极具隐蔽性、迷惑性的新型违法行为层出不穷,造成行政机关的取证难,也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在行政机关......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困窘与解蔽
发布时间:2016-08-08
文化是人类为了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劳动成果,它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括,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蕴含着丰富而熠熠生辉的思想菁华,至今仍在......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17
总之,无论从关于法治论说细节的评论,还是从对法治理论建构取径的批评方面出发,尽管本书还有一些可以争论的地方,但它对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总结和反思,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适时的。作为一本法治理论史专著,从事法治研究的人不......
汲取乡村里的“美丽养分”
发布时间:2023-04-10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美丽乡村博览会面世了。 天地有大美,常在乡村间。在悠悠岁月中,中国农民一直怀揣希望追逐梦想。美丽乡村,作为多姿多彩缀满中华大地的颗颗明珠,寄托着亿万农民流淌在历史长河里的中国梦。千百年来,广大农民......
浅析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发布时间:2023-01-09
一、当代中国法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1、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办学规模盲目扩大,招收学生人数激增,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很多高校在财务上常年处于高负债的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法学教育也同样如此,学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法学教师,而真正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高级人才却又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引进,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是法学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挑战问.........
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改革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01
中国 国有 企业 改革大体上与 农村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同时起步的。十几年来,“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一直是反复强调的改革主题。但是从结果看,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最为缓慢。对此,人们可以有许......
Peirce*逻辑代数中的几个符号及其它
发布时间:2023-07-02
Peirce*逻辑代数中的几个符号及其它 Peirce*逻辑代数中的几个符号及其它 Peirce*逻辑代数中的几个符号及其它 1 现代逻辑常被人们追溯到她的奠基人Frege (Lebniz是先驱者的地位);接着谈现代逻辑,人们会自然地......
关于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28
" 论文关键词:形式逻辑 先验逻辑 康德 统觉 论文摘要: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康德对这一关系的表述有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康德真正地把握了形式逻辑的本质,真正地解决了形式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