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网络传播的作品能否构成“出版”论述

网络传播的作品能否构成“出版”论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2:06:50
网络传播的作品能否构成“出版”论述
时间:2023-08-05 12:06:50     小编:

网络传播的作品能否构成“出版”论述1

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 当然是将作品传送至不在现场的受众, 因此属于向公众传播。虽然《伯尔尼公约》规定的各项向公众传播权均不专门针对网络传播, 但第11条第1款第2项、第11条之三第1款第2项中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和第14条第1款第2项中向公众以有线方式传播的用语, 为纳入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的行为留下了解释空间。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具有技术中立性质, 自不待言, 而有线也被认为不局限于有形线路, 是指任何对信号的定向传导。换言之, 有线传播是相对于 (无线) 广播而言的, 后者的技术特征是在空中非定向地散发信号, 而前者是定向传送信号, 至于定向传送的技术手段则在所不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1984年主持制订的《在有线传送节目中保护作者、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的原则》中对此明确指出:

有线 (cable) 一词应当被广义地解释, 以涵盖任何对电子信号的定向传输。并不需要借助过去的有形物质作为导体。例如, 电子信号可以通过激光传输。虽然目前激光只能专门用于点对点的电子传输, 而激光网络被认为尚未开发出来。16

虽然本段使用的术语是cable, 而不是《伯尔尼公约》中的wire, 但仅是因为前者已被更多使用而已, 17并不是因为两者在技术上存在区别。虽然1984年尚未出现互联网, 但互联网对数据的传输在技术上仍然属于定向传输, 即点对点的传输。即使是非交互式传播, 如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按预定节目时间表进行的定时传播, 也只有当用户发出请求, 即点击相关作品时, 传输过程才会开始, 与作品相对应的数据才会从服务器端传送至客户端, 而且也只能定向传送至发出请求的客户端。因此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也属于上述《原则》中的有线传输。

国外学者对此也有相同观点, 如德国学者莱文斯基教授 (Lewinski) 指出:

任何新发展出的技术, 只要涉及通过任何物质导体, 诸如通过网播 (webcasting) 或光纤电缆对广播的再传输, 都属于该权利 (即《伯尔尼公约》第11条中的授权由原广播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以任何有线传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笔者) 的规制范围。18

即使是认为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构成出版的《国际版权和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对其的超越》一书也认为:

对通过有线 (by wire) 一词的广义理解使第11条之二中的向公众传播权也延及有线的数字再传输 (wired digital retransmission) 。这同样适用于第14条第1款第2项、14条之二第1款中的首次向公众以有线方式传播, 以及11条第1款第2项、第11条之三第1款第2项中以任何手段 (首次) 向公众传播。19

一些国家的立法也将其纳入广义表演权中向公众传播权的调整范围。如美国《版权法》将公开表演作品定义为包含传输或以其他方式将对作品的表演进行传播, 无论受众是在同一地点或在分散的地点接收, 也无论是否在不同的时间接收。20美国法院据此认定, 网播在性质上是与电视或电台广播类似的表演, 因为这是对歌曲的播放能被受众同时收到, 21这等于是承认了网播就是向公众传播对其作品的表演。

既然《伯尔尼公约》中的有线传播涵盖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 同时有线传播又被明确排除出出版的范围, 那么,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就不能构成出版。

应当强调的是, 虽然《伯尔尼公约》中的有线传播可以被解释为涵盖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 但仅仅依靠公约中几处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和有线传播的权利, 尚不足以解决互联网时代着作权保护的问题。例如, 第11条第1款第2项规定:戏剧作品、音乐戏剧作品和音乐作品的作者享有授权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对其作品的表演, 但仅限于传播对作品的表演, 如对音乐演唱的录音。如果通过互联网直接传播作品, 如将乐谱上传至某网站, 则不属于该条的规制范围, 同时它也不属于第11条之二第1款规定的广播和相关权的规制范围。因为这种传播, 既不属于以无线方式的初始传播, 也不属于通过互联网对无线传播的转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WCT第8条规定了一项广义的向公众传播权, 可以规制以任何技术手段实施的向公众传播作品的行为, 其中的子权利向公众提供权专门规制交互式传播。22而向公众传播权并不是区别于上表列出的《伯尔尼公约》中各项向公众传播权的全新权利, 而是对其的发展。因此该条一开始就明确说明, 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第11条第1款第2项、第11条之二第1款第1和2项、第11条之三第1款第2项、第14条第1款第2项和第14条之二第2项规定的情况下。换言之, WCT第8条属于《伯尔尼公约》中各项向公众传播权的兜底。23

既然《伯尔尼公约》已将有线传播和 (无线) 广播这类向公众传播行为排除出了出版的范围, 那么, 通过互联网传播这种典型的向公众传播也不可能构成出版。

  2. 通过互联网传播不能使该复制件转移

通过互联网实施的交互式传播往往能够使公众下载作品, 从而在各自的信息处理设备上获得作品的复制件。因此, 有观点认为此类行为符合《伯尔尼公约》为出版规定的该复制件的可获得性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的条件, 从而可构成出版。《国际版权和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对其的超越》一书对此就认为:

出版并不取决于谁制作了复制件, 而是是否 (经过许可) 制作出了足够的复制件去满足公众的需求。如果作者向公众提供作品以制作复制件, 比如使其可以从向公众开放的网站下载, 该作品就应被视为出版。 (1) (括号为原文所有笔者)

前文提及的WCT草案将通过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规定为出版。WCT《基础提案》对此解释道:

《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 (即对已出版作品的定义笔者注) 可以令人满意地被适用于新型电子出版, 因为第3条第3款的关键是要求提供足以满足公众合理需求的复制件。电子出版能轻易满足这一要求。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中, 公众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获得下载至其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复制件。24

在美国发生的Kernal唱片公司诉Mosley案中, 争议的焦点在于将涉案乐谱上传至互联网网页中是否构成出版。法院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互联网用户仅通过访问网页就获得了制作网页复制件的能力, 该复制件实际上在任何方面都与原网页都是相同的。在这方面, 网页与上传到网络中的照片、音乐文件和软件是相同的, 都可以被自由复制。因此, 当网页处于可访问状态时, 它就被发行和出版了。25

上述观点均认为, 一旦将作品上传至网站, 公众就可以通过下载获得复制件, 由下载而形成的复制件在数量上可满足公众需要, 因此上传作品构成出版。然而, 这种观点忽略了《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作品定义中的关键用语该复制件 (such copies) 的可获得性。该复制件显然是指该定义中前半句不论其复制件的制作方式如何中的特定复制件, 也就是向公众提供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复制件, 而不是提供一份复制件供公众自己去制作新的复制件, 否则该复制件中的该就毫无意义, 失去了限定作用。这实际是要求向需要获得作品复制件的不特定人 (公众中的成员) 交付有形物,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提供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该复制件。将作品上传至网络中供用户下载的行为无法构成出版, 因为用户通过下载获得的并不是先前就已存在的复制件, 而是由下载产生的全新复制件。换言之, 用户下载作品并不涉及有形物作品复制件的交付。用户获得的复制件 (以其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的存储器为物质载体) , 与权利人将作品上传至网络而形成的复制件 (以网络服务器的存储器为载体) 并不是同一复制件, 也就是用户获得的并不是在网络服务器中存储的该复制件。

该复制件对出版方式的限定, 在前网络时代也存在。假设某人写完小说后, 并没有将其送交出版社印刷成册并销售, 而是仅将其复印一份送至公共图书馆保存, 但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复印机进行全文复印并带走复制件, 试问仅将一份复制件保存至公共图书馆的行为是否构成出版?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作品并非只要处于为公众所获得的状态, 就已经被出版了。虽然公众中的成员可以自行复制该份作品复印件, 从而获得作品新的复制件, 但此份新复制件并非作者置于公共图书馆中的该复制件, 因此, 该行为并不符合《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作品规定的构成要件该复制件的可获得性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

如果按照《国际版权和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对其的超越》一书的观点, 认为出版并不取决于谁制作了复制件, 而取决于是否 (经过许可) 制作出了足够的复制件去满足公众的需求, 即忽略《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作品定义中该复制件的要求, 则还会导致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后果:对作品进行有线传播和 (无线) 广播之前, 往往都需要复制作品, 即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将作品录制在有形介质上, 形成作品的复制件。作品被播出时, 公众可以使用录制设备, 如录音机、录像机等录制接收到的节目 (含作品) , 从而形成新的作品复制件。26公众通过录制广播获得复制件, 与公众通过下载获得复制件在性质上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因为两者都不涉及该复制件的转手, 而是由公众自行制作新的复制件。按照上述观点, 只要作者并不反对公众的录制, 公众就能自行通过录制获得足以满足其需求的复制件, 因此进行有线传播和 (无线) 广播也构成出版, 这会与《伯尔尼公约》将这两种行为排除出出版的明文规定及立法意图产生严重冲突。

国际文学与艺术协会 (简称ALAI) 也指出:

《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中的复制件指有形复制件 (physical copies) , 不是电子复制件 (digital copies) 。仅在互联网中提供作品, 即使全世界都能获得, 根据第3条第3款也不是出版, 因为为满足公众的需求而发行业已存在的有形复制件 (physical copies) 的要求未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提供作品, 供用户将其转换为物理复制件 (hard copies) (如按需打印) 的行为, 并不构成出版。27

由此可见, 《伯尔尼公约》一方面要求出版必须提供作品的复制件, 并将表演、放映、朗诵、有线传播或 (无线) 广播这些不涉及提供作品复制件的行为都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还要求提供该复制件, 这就暗示了出版只能是对有形物的换手, 也就是交付有形物。因为只有在交付有形物的情况下, 相同的复制件, 即该复制件才能提供给公众。这就说明《伯尔尼公约》中的出版只可能是转移作品物质载体所有权的行为。

也正因为如此, WCT草案第3条将出版的定义延伸至网络传播的规定并没有得到各国代表团的广泛支持。在1996年外交会议上, 许多代表团明确反对该条的规定或要求修改。各国代表的主要担忧在于, WCT草案第3条将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 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获得这些作品界定为出版, 会导致与WCT草案第10条 (WCT正式文本中的第8条) 中向公众传播权的子权利向公众提供权 (即交互式传播权, 相当于《着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重叠, 从而既产生究竟以何种专有权利是向公众提供权 (无需转让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所有权) 还是发行权 (必须转让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所有权) 控制网络传播行为的问题, 也会与《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3款有关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有线传播或 (无线) 广播不能形成已出版作品的规定相矛盾。如墨西哥代表团就对此条没有在出版和传播之间进行区分表示关切。28匈牙利代表团也认为, 由于该条界定出版的用语, 与条约草案后文界定向公众提供权的用语是相同的, 这等于认为可通过非有形形式 (non-tangible form) 进行出版, 这与《伯尔尼公约》有关将有线传播或 (无线) 广播这种非有形形式的传播排除出出版范围的规定相矛盾。29在外交会议中, 爱尔兰代表团指出, 上述WCT草案第3条的必要性并不令人感到信服, 希望不要耗费宝贵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30

由于在外交会议的讨论中, 各方未能对此形成一致, 会议主席宣布对供 (代表团) 考虑的该条存在意见分歧, 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了, 31WCT草案中的第3条从最终文本中被删除。由于WCT本身就是《伯尔尼公约》第20条意义下的专门协定, WCT中最终删除了将交互式网络传播定为出版的条款, 等于明确了该行为并非《伯尔尼公约》中的出版。

还需要指出的是, 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的技术手段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非交互式的网络传播, 又称为网播 (webcasting) , 如网络电台按照预定的节目时间表定时传播音乐, 公众只能根据节目时间表登录网站欣赏网站指定的音乐, 不能自行选择音乐及欣赏的时间, 即不能点播。另一种是交互式的网络传播, 如网易云音乐等服务提供者将大量音乐置于服务器中供用户点播, 公众可以自行选择音乐及欣赏的时间。非交互式的网络传播在效果上类似于 (无线) 广播或有线传播, 并不提供作品的下载, 公众如欲获得复制件, 必须像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录制广播节目一样, 使用录制、录像软件或设备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的作品进行录制。可能正是基于此类网络传播与 (无线) 广播或有线传播在效果上的高度相似, 《国际版权和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对其的超越》与美国Kernal唱片公司诉Mosley案也未曾将其归入出版, WCT草案第3条也仅将交互式网络传播纳入出版。这就意味着, 所谓通过网络传播作品构成出版, 实际上仅是指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传播构成出版。这样一来, 同是通过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 有的构成出版, 有的则不构成, 区别仅在于传播的手段是否为交互式。这是有违技术中立立法原则的。

  二、将互联网传播定为出版将造成不利后果

将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的行为定为出版, 不仅不符合《伯尔尼公约》的规定, 也会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 从而有悖于《伯尔尼公约》的立法目的。

  1. 削弱非成员国加入《伯尔尼公约》的动力

出版在《伯尔尼公约》中是极为关键的法律概念。对于《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 以及在成员国有惯常居所的非成员国国民而言, 其作品无论是否出版, 都可以受到《伯尔尼公约》的保护。32但对于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并无惯常居所的非成员国国民而言, 其作品受《伯尔尼公约》保护的前提, 就是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首先出版该作品, 或者在非成员国首先出版之后30日内, 又在成员国出版, 也就是在非成员国与成员国同时出版。33

根据上述规定, 如果认为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构成出版, 则首次将作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应构成首次出版。由于作品被置于网络服务器供用户下载后, 人们在全世界任何一处能接入互联网的角落都可以下载, 由此获得作品的复制件, 可认为在全世界同时出版。上文提及的Kernal唱片公司诉Mosley案就做出了如此判决:

原告将《酸爵士之夜》 (涉案作品笔者) 上传至互联网上的行为构成了 (美国《版权法》) 第101条中的出版, 而且该出版构成在美国和全世界其他有互联网服务的国家的同时出版。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澳大利亚网站上首先出版的《酸爵士之夜》, 同时构成在美国和其他有网络服务的非成员国的出版, 这使得《酸爵士之夜》成为第101条之中的美国作品。34

需要指出的是, 美国《版权法》对于美国作品的定义, 也是实施《伯尔尼公约》相关规定的结果。对于已出版的作品, 是指在美国首次出版, 或者在美国和对作品保护期等于或长于美国的其他条约成员国同时出版, 或者在美国或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作品。35因此美国法院对此案中同时出版的观点, 实际上也是该法院对《伯尔尼公约》中同时出版的解释。

这一观点将大大削弱那些尚未加入《伯尔尼公约》的国家在网络时代加入该公约的动力。对于某一尚未加入《伯尔尼公约》的国家而言, 该国民如果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并无惯常居所, 则其作品受《伯尔尼公约》保护的唯一途径, 是在一个加入了《伯尔尼公约》的外国首先出版作品, 或者在本国或其他非成员国首先出版后, 在30天内又在成员国出版。如果认为将其作品首次通过网络公开传播 (即发表) 就可构成首次出版, 而且是在所有国家同时出版, 也就是在《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 则该国国民的作品就可以在所有《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获得保护。由于找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或一个网吧将作品上传至任何一个互联网网站, 比在外国进行经常性居住或找一家国外出版社在国外出版作品要容易得多, 任何非《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只要会上网, 其作品都可以轻易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获得保护。与此同时, 由于该国并未加入《伯尔尼公约》, 没有义务向《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国民, 或在成员国有惯常居所的非成员国国民, 或在成员国首次或同时出版作品的其他非成员国国民提供保护。既然该国国民可以通过再简单不过的上传行为获得《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保护, 而该国却无需承担向外国国民提供保护的义务, 试问该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伯尔尼公约》呢?

可见, 有关在网络中传播作品构成出版的观点将大大降低非成员国加入《伯尔尼公约》的动力, 从而与《伯尔尼公约》制定者力求促使更多国家加入公约的目的相悖。莱文斯基教授也认为:根据《伯尔尼公约》的目的做出的更好的解释, 是不将互联网出版认为是《伯尔尼公约》中的出版。36

  2. 降低对《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作品的保护水平

出版在《伯尔尼公约》中的重要性, 不仅体现在它与非成员国国民的作品能否受《伯尔尼公约》的保护有关, 还体现在它决定了哪个国家是作品的起源国, 从而影响着成员国国民作品的受保护水平。《伯尔尼公约》规定:作品在首次出版后30天内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内出版, 则该作品应视为同时在几个国家内出版。37对于首次在某一成员国出版的作品, 以该国为起源国;对于在分别给予不同保护期的几个成员国同时出版的作品, 以立法给予最短保护期的国家为起源国。对于同时在非成员国和成员国出版的作品, 以成员国为起源国。38

起源国之所以与作品的保护水平密切相关, 是因为作品在起源国的保护完全由该国法律规定, 与《伯尔尼公约》要求的保护水平无关。只有在起源国之外的成员国内, 对作品的保护才必须以《伯尔尼公约》为依据。《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3款规定: (作品) 在起源国的保护, 由该国法律规定。据此, 《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如何保护以该国为起源国的作品, 完全由该国自行决定, 与《伯尔尼公约》要求成员国提供的保护, 以及允许做出的权利限制无关。这意味着一个成员国可以对以该国为起源国的作品提供低于《伯尔尼公约》要求的保护水平, 并不会导致对《伯尔尼公约》的违反。只有在对以其他成员国为起源国的作品进行保护时, 其保护水平才不能低于《伯尔尼公约》的要求。

认为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构成出版的《国际版权和邻接权:〈伯尔尼公约〉及对其的超越》一书对此同样认可:

在 (作品) 起源国, 该作品无权享受《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最低保护水平只要成员国对于以其他成员国为起源国的作品给予了《伯尔尼公约》要求的最低保护水平, 该成员国可以向以本国为起源国的作品提供低于《伯尔尼公约》要求的保护水平。 (4)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认为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构成在全世界的出版, 将不可避免地降低作品的保护水平。以保护期为例, 假设一部作品在所有国家同时出版, 也就是在某一国家首次出版后, 在30天内又在其他所有国家分别出版, 则根据《伯尔尼公约》对起源国的规定, 该作品以立法给予最短保护期的《伯尔尼公约》成员国 (一国或多国) 为起源国。目前, 多数发达国家对自然人作品规定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70年, 39而中国等一些国家规定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 40也就是《伯尔尼公约》要求的最低保护期。41上述规定意味着对于一部在所有国家同时出版的作品而言, 该作品的起源国是所有规定了最低保护期的《伯尔尼公约》成员国。这将导致两个后果:

一是该作者在这些保护期较短的成员国无法享受作者有生之年加70年的保护期。同时, 即使作者是某发达国家的国民, 且该发达国家规定了作者有生之年加70年的保护期, 该作者也可能在其国籍国无法享受该较长的保护期。这是因为在《伯尔尼公约》中, 对作品的保护期并不适用国民待遇。《伯尔尼公约》明确规定:除该国家的法律另有规定者外, 保护期不得超过作品起源国规定的期限。42这就意味着除非该发达国家的法律另有规定, 如对本国国民的作品, 无论其起源国给予的保护期是多长, 均给予作者有生之年加70年的保护, 否则, 当该作品的起源国为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的成员国时, 作为该发达国家国民的作者在本国享受的保护期只有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例如, 当美国人的作品在中国首次出版时, 中国就是该作品的起源国, 则该作品的着作财产权在中国的保护期为该美国人有生之年加50年。虽然美国《版权法》规定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70年, 但由于该部作品以中国为起源国, 因此, 该部作品在美国的保护期也只有该美国人有生之年加50年。

第二个后果是, 在这些保护期最短的国家, 也就是该作品的起源国之中, 该作品不受《伯尔尼公约》的保护。即使这些国家的立法所提供的保护水平低于《伯尔尼公约》, 作者也无可奈何, 不能认为这些国家违反了《伯尔尼公约》, 因为 (作品) 在起源国的保护, 由该国法律规定。由于规定保护期较短的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 其立法提供的保护水平也较低。在一部作品在所有国家同时出版的假想例中, 作者的利益显然受到了不利影响。因此, 在以传统方法进行出版的情况下, 至少发达国家的作者很少愿意在发展中国家首次出版作品, 或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出版其作品。当然, 上述假想例也不可能存在, 因为受限于物质技术条件, 作品很难在30天内在所有国家以传统方式出版。

然而, 一旦将通过网络首次传播作品定为出版, 且该出版发生在世界上所有国家, 作者们将不得不接受上述对其不利的局面。这是因为一旦将作品首次上传至网络供公众下载, 人们可以在任何国家、在任意一台联网的信息处理设备上下载作品, 并获得作品的复制件。如果认为此时在所有国家发生了首次出版, 就会出现以上假想例中的情形该作品将只能以提供最短保护期的《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为起源国, 且无法在这些国家享受《伯尔尼公约》提供的保护。

上文提及的Kernal唱片公司诉Mosley案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该案的背景是:美国在加入《伯尔尼公约》之前, 《版权法》规定:只有经过美国版权局登记的作品在遭遇侵权时, 版权人才能提起诉讼。 (2) 由于《伯尔尼公约》采用自动保护原则, 美国在加入《伯尔尼公约》之后, 修改了《版权法》, 将上述规定的适用范围缩小至美国作品。43所谓美国作品, 对于已出版作品而言包含以下四种情形:一是作品首次在美国出版;二是在美国和条约其他成员国同时出版, 而其他成员国提供的保护期等于或长于美国提供的保护期;三是在美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四是作品在非成员国首次出版, 但其所有的作者都是美国国民或在美国有惯常居所, 或者对于视听作品而言, 其法人的总部在美国。44换言之, 美国作品就是《伯尔尼公约》意义上以美国为起源国的作品。根据《伯尔尼公约》有关作品的着作权应自动受保护的规定, (5) 如果美国将上述登记的要求适用于以其他《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为起源国的作品, 明显违反《伯尔尼公约》。但由于《伯尔尼公约》将作品在其起源国的保护交由该国法律自行规定, 美国对以美国为起源国的作品 (即美国作品) 不实行自动保护机制, 而是要求其作者履行法定手续, 即以进行作品登记作为保护条件, 并不违反《伯尔尼公约》。

在该案中, 原告的涉案作品《酸爵士之夜》仅在澳大利亚的网络杂志中发表。法院认为该情形构成首次出版且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同时出版, 该作品属于美国作品, 在该作品未经登记之前原告不得提起侵权诉讼。由于涉案作品此前未在美国版权局进行过登记, 同时法院又认为该作品在澳大利亚网络的发表构成在全世界同时出版, 也就是在美国、其他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 该作品被认定为美国作品, 作者无权提起侵权诉讼。法院因此判决原告败诉。 (1)

由此可见, 有关在网络中传播作品构成出版的观点, 将削弱非成员国加入《伯尔尼公约》的动力, 并降低成员国国民作品受保护的水平, 从而与《伯尔尼公约》的精神相悖。

三、将网络服务器所在地定为出版地不具有合理性

既然将通过网络首次传播作品定为出版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 是认为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在所有国家 (只要能接入互联网) 都同时出版, 而这又是因为所有能下载作品、从而使公众获得作品复制件的国家都成了出版地, 那么能否对出版地做其他解释, 将服务器所在地或者相关网络公司总部所在地视为出版地, 以避免出现使所有国家成为出版地的局面呢?

上文提及的WCT草案第3条就曾将服务器所在地作为出版地。该草案第3条的标题为出版的概念和出版地 (notion and place of publication) , 其中第1款将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定为出版, 第2款则规定:

在适用《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4款 (有关首次出版与作品起源国的规定笔者) 时, 缔约方应将本条第1款提及的作品 (通过交互式网络传播提供的作品笔者) 视为在已为提供这些作品做好必要安排的缔约方出版的作品。

WCT《基础提案》对此的解释是:

出版地是原始数据文件被建立以及提供作品, 使作品可被获得的地方。必要的安排是指作为提供作品绝对前提条件的步骤。仅仅提供链接或路由服务是不够的。45

7显然, 该款的主要目的是将作品的上传地, 也就是已为提供这些作品做好必要安排的地方视为出版地。这实际是以服务器 (上传作品后形成复制件的计算机) 所在地作为出版地。但这一观点难以令人信服。以传统方式出版作品时, 制作有形复制件和以转移载体所有权的物理场所就是出版地, 作者很容易决定在何处出版, 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但如果将网络传播定为出版, 且认为服务器所在地就是出版地, 则会丧失出版地的确定性。例如, 在中国发生的谷歌图书馆案中, 涉案的中文图书能够在谷歌中国的网站上检索到, 但相关的数字扫描件都存储在美国谷歌的服务器上。 (3) 同样道理, 相关网络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对作者而言也并不清楚、明确。当作者向一个网站上传自己的作品时, 又哪里知道网站的服务器或网络公司的总部设在何处呢?由作者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服务器或公司总部所在地来决定其作品的受保护水平, 显然并非良策。

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外交会议的欧盟代表团团长莱茵博特 (Reinbothe) 博士和欧盟代表团成员莱文斯基博士对此指出:

服务器的位置具有偶然性, 也无法被权利人所轻易确定。判断在线环境中出版地的其他可能的方案看来是一种臆造, 而不是对现有规定的解释。特别是运营 (网络) 服务的公司的总部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标准。正如在传统世界中, 出版商的总部也并不一定是出版发生地。 (1)

据此, 他们认为对出版解释为包括通过网络提供作品, 会导致荒谬的后果, 而有关出版并不包括通过网络提供作品的观点, 则能产生清晰的和广为接受的结果。 (2) 这也是WCT草案第3条出版的概念和出版地最终被删除的原因之一。

  结论

虽然国内外都有学者认为通过网络传播作品可构成出版, 但该结论是难以成立的。既然《伯尔尼公约》中的出版必须以作品物质载体的换手, 即转移载体所有权为构成要件, 中国为实施《伯尔尼公约》而在《着作权法》第2条中使用的出版, 当然不可能包括通过互联网传播作品的行为。因此, 如果一名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没有惯常居所的非成员国国民, 仅通过互联网公开传播其作品, 即使该网站的服务器位于中国, 该作品并不能受到《着作权法》的保护。

从上文的分析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即《着作权法》与《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出版并不是一回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互联网出版是指通过网络对作品的传播, 并不是《着作权法》意义上的出版。当然, 互联网出版作为一个部门规章的名称出现, 而且还是由国家版权局所属的原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各规范性文件之间在法律概念上的协调性存在严重不足, 亟需改善。

注释:

1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1款 (b) 项。

2 相关的新闻报道参见文东:《充分发挥互联网出版特有优势》, 《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1月16日第7版;李晓:《拥抱伟大的互联网出版时代访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 《新华书目报》2015年2月13日第A03版;王磊:《互联网出版没有小日子过》, 《文汇报》2015年2月14日第3版;焦清超:《推动互联网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6月4日第1版。

3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第5条。

4 参见何怀文:《网络环境下的发行权》,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

5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 尚有缅甸、柬埔寨、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马尔代夫和东帝汶未加入《伯尔尼公约》。《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名单请见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treaties/en/documents/pdf/berne.pdf。2018年12月27日访问。

6 参见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释义》,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第8-12页。

7 此处该复制件的可获得性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对应的原文是, provide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copies has been such as to satisfy the reasonable requirements of the public。官方译文为复制件的发行方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 但availability是指可获得性, 并不强调提供的手段是发行。

8 Sam Ricketson, Jane C.Ginsbur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nd Edit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277, para.6.52.

9 WCT属于《伯尔尼公约》第20条之下的特别协定, 是《伯尔尼公约》在网络时代的发展。WCT第1条第1款明确规定:对于属《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所建联盟之成员国的缔约方而言, 本条约系该公约第20条意义下的专门协定。

10 基于同样的思路, 在外交会议上同时提交讨论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 (WPPT) 草案在第2条也对出版进行了如下定义:对已录制的表演或录音制品的出版系指经权利人同意并在以合理的数量向公众提供复制品的条件下, (1) 向公众提供已录制的表演或录音制品的复制件;或 (2) 公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提供已录制的表演或录音制品, 使公众中的成员能够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

11 《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3款后半句。

12 在《伯尔尼公约》英文文本中, 与中文文本中表演、放映对应的只有一个单词---perform (名词为performance) 。只是对戏剧和音乐的perform在中文中被译为表演, 对电影的perform在中文中被译为放映。

13 在《伯尔尼公约》英文文本中, 与中文文本中广播对应的是broadcast, broadcast仅指以无线方式传送作品。对此参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971年巴黎文本) 指南》 (附英文文本) , 刘波林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73页, 第11bis.8段 (英文文本)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着作权与邻接权法律术语汇编》 (中英法对照) , 刘波林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26页。

14 WCT第6条第1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授权通过销售或其他所有权转让形式向公众提供其作品原件或复制品的专有权。

15 虽然《伯尔尼公约》本身没有对传播进行定义, 但WCT的《基础提案》对此清楚地指出:传播意味着向不在传播发生地的公众进行传送。WIPO, Doc.CRNR/DC/4, Basic Proposal for the Substantive Provisions of the Treaty on Certai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Diplomatic Conference, prepare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s of Experts on a Possible Protocol to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on a Possible Instru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Performers and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Notes on Article 10, para 10.14。由于WCT是《伯尔尼公约》第20条之下特别协定, 其对向公众传播权的解释必然与《伯尔尼公约》一致。

16 需要指出的是, 有观点将《伯尔尼公约》中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对其作品的表演解释为机械表演, 这是不能成立的。《伯尔尼公约》中的机械表演由于仅指面向现场公众, 属于该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以任何手段和方式公开表演, 并不属于以任何手段向公众传播对其作品的表演。对此, 参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1971年巴黎文本) 指南》 (附英文文本) , 第53页, 以及Sam Ricketson, Jane C.Ginsbur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nd Edition) , p.715, para.12.13。

17 《伯尔尼公约》第11条之二第1款第3项规定的权利 (授权通过扩音器或其他传送符号、声音或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 涉及的传播只面向传播发生地的公众, 并不属于向公众传播权。

18 Annotated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of Authors, Performers,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and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Distribution of Programs by Cable, Copyright (April, 1984) , p.141, para.32.

19 Ibid., p.140, para.24.

20 Silke von Lewinski,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Law and Policy, p.150, para.5.144.

21 Sam Ricketson, Jane C.Ginsbur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nd Edition) , p.737, Para.12.40.

22 17 USC 101, To perform or display a workpublicly.

23 See United States v.Am.Soc.of Composers, Authors, Publishers, 627 F.3d 64, 74 (2d Cir, 2010) .

24 该条规定: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第11条第1款第2项、第11条之二第1款第1和2项、第11条之三第1款第2项、第14条第1款第2项和第14条之二第2项规定的情况下, 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专有权, 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 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 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获得这些作品。

25 See Sam Ricketson, Jane C.Ginsbur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nd Edition) , p.746, para.12.56.

26 Ibid., p.278, para.6.52.

27 WIPO, Doc.CRNR/DC/4, Basic Proposal for the Substantive Provisions of the Treaty on Certai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Diplomatic Conference (1996) , prepare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s of Experts on a Possible Protocol to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on a Possible Instru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Performers and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Notes on Article 3, para 3.05.

28 Kernal Records Oy v.Mosley, 794 F.Supp.2d 1355, 1364. (S.D.Fla.2011) .

29 在着名的索尼案中, 公众正是利用了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录像机, 在收看电视台播出的电影时, 或设定时间, 由录像机自动在电视台播出电影时, 将电影录制在录像带上, 从而获得电影作品的复制件。See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t al.v.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et al.464 U.S.417 (1984) 。

30 Determination of Country of Origin When a Work Is First Publicly Disclosed over the Internet, Report by the Country of Origin Study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Association (ALAI) , p.2-3, 4.http://www.alai.org/assets/files/resolutions/country-of-origin.pdf, 2016年7月10目访问

31 See WIPO Doc.CRNR/DC/102, Summary Minutes, Main Committee I, para.329.

32 Ibid., para.332.

33 Ibid., para.327.

34 Ibid., para.335.

35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1款第1项和第2款。

36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1款第2项和第4款。

37 Kernal Records Oy v.Mosley, 794 F.Supp.2d 1355, 1368. (S.D.Fla.2011) .

38 See 17 USC 101, United States work.

39 Silke von Lewinski,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Law and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240, para.7.33.

40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3条第4款

41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4款。

42 Sam Ricketson, Jane C.Ginsburg,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and Neighbouring Rights: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Beyond (2nd Edition) , Para.6.53, 278.

43 如美国《版权法》就做了这样的规定。See 17 USC 302 (a) 。

44 《着作权法》的规定见第21条。

45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7条第1款。

46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7条第8款。

47 参见美国1976年《版权法》第411条。

48 See 17 USC 411 (a) .

49 17 USC 101, United States work.

50 参见《伯尔尼公约》第5条第2款。

51 Kernal Records Oy v.Mosley, 794 F.Supp.2d, p.1355, p.1368 (S.D.Fla., 2011) 。需要指出的是, 该法院的推理存在一个漏洞。在美国和条约其他成员国同时出版, 而其他成员国提供的保护期等于或长于美国提供的保护期的作品属于美国作品, 而本案中法院认定将涉案作品上传至澳大利亚网站中发表的行为构成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出版, 其中中国等成员国对该作品提供的保护期 (作者有生之年+50年) 短于美国提供的保护期 (作者有生之年+70年) , 涉案作品并不属于美国作品。

52 WIPO, Doc.CRNR/DC/4, Basic Proposal for the Substantive Provisions of the Treaty on Certain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to be considered by the Diplomatic Conference (1996) , prepared by th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s of Experts on a Possible Protocol to the Berne Convention and on a Possible Instru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Performers and Producers of Phonograms, Notes on Article 3, para 3.12.

53 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1) 一中民初字第1321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13) 高民终字第1221号。

54 J9rg Reinbothe, Silke von Lewinski, The WIPO Treaties 1996:The WIPO Copyright Treaty and the 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Commentary and Legal Analysis, Butterworths, 2002, p.59.

55 Ibid.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数字出版的网络营销
发布时间:2023-04-24
[关键词]数字出版;网络营销;方法阅读市场的增长,为数字出版物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数字出版物的网络营销现状问题,是我们在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今天,如果不宣传,不做适当的营销,恐怕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数字图书更是如此。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让人目不暇接,要想在大海中拾起一朵浪花实属不易。在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之后,如何能让他们购买,以至.........
浅谈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0
当前形势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传播本身具有独特之处,在即时、交互、海量、多元、多媒体形式、超文本结构等多方面,都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挑战,开创了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形成了新的新闻传播理念。一、对新闻线索获知途径的影响一直以来,新闻线索的获取大多是靠记者捕捉信息,形成新闻。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线索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党政机关的文件、活动、讲话、会议等,二是记.........
网络图书中的编辑出版
发布时间:2015-07-2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互联网也迅速地发展。由于互联网的便捷、失效与容量大的特点,使得网络与读物密切联系。网络读物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效率、接触读者范围广、节约成本等优点迎来发展机遇。近年来,阅读......
网络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高校教学人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本文结合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在阐述了网络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之上,从管理高度定位、管理方式探索等方面,解析网络传播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从而促进高校日常工作实践效率的提高。关键词:网络传播;高校;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样性、系统性、以及教育性等特征。为了确保高校人才输出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相互吻.........
公众议题的兴起——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互动论
发布时间:2023-02-25
" 论文关键词:个人传播 公众议题 传统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 互动 论文摘要:个人传播的兴起是互联网发展最显著的一个结果,公众议题的兴起又是网络个人传播发展的结果。公众议题突起于媒介议题之外,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暗藏着互联网......
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现状及数字化出版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一、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概况 1. 新闻传播学图书出版的历史及现状 相较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新闻传播学兴起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学图书的出版进入新的时期,1982年,甘惜分教授的《新闻......
音频网络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音频网络传播研究 网络电台、播客、音频论坛等音频网络传播方式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音频具有独立传播的价值。本文所述的音频网络传播借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这样的传播形式必须具备三个要件,面向“......
地方出版社巧播图书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5-08-24
出版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出版人的文化责任要求出版人既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先进文化,服务于文化激励和文化传统,又要编辑适合大众阅读的精品读书,介入当代科学文化的成果,满足社会和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日前,由......
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 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与发展,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与学术探究也在不断地增多。本文以传播学的人际传播理论为切入点,试论网络游戏中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的动机与范围有何区别,试图为网络传播的发展研究探寻一个新方向并为网络......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发布时间:2013-12-17
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提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清明节,今天的人们大多认为无非是个扫墓祭祀的节日。其实,传统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①如扫墓祭祖、踏春游戏、禁火吃寒食、插柳植树、饮......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30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简介:长久以来,人们对谣言存在着种种误解。比如认为谣言就必定是虚假的、臆造的或荒谬的。把谣言看......
浅论网络传播:新经济时代的公共关系传播方式
发布时间:2023-03-19
" 论文关键词:网络传播优势;公共关系;传播方式 论文摘要:新经济是以网络为基础、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全球为舞台的世界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公共关系受到了挑战,在传播方式上,要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并把其作为公......
网络直播现状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 要:如今,网络直播越来越火,仅在AppStore就有上百款直播软件,大有当年团购时期“千团大战”的阵势。同时,网络直播正在从以PGC为主导转向以UGC主导, 全民网络视频直播渐成趋势。网络直播带来了新经济的崛起,催生了新文化现象......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发布时间:2023-06-04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摘 要]文章简要回顾了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认为著作权法始终处于对科学技术的挑战予以应战的过程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产生也源于规范......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
发布时间:2015-08-20
反方 她相信宋淇与邝文美,把自己的身后事――财产和天才作家的声誉完全托付给他们,结果她被出卖了。在去世十四年后,被她最信赖朋友的儿子宋以朗出卖。她肯定没料到当年宋家那个顽劣的男童,根本不顾她的遗愿,出版她明确表示要销......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9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初探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初探 信息网络传播权案初探 放眼版权保护的历史,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利益平衡,总在不断地冲击着古老的版权制度,也丰富和完善着版权制度。如今,数字信息基础上的互联网时......
网络知识传播的经济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7
【 内容 提要】本文 分析 了 网络 的低成本,广延性以及时间,空间上的特点,由此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演进造成了深刻的 影响 。试图比较全面的从现象学出发归纳出知识通过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背后的 经济 学原理。【关键字】网络知识,自......
网络时代的传统新闻传播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3-03-16
从我们人类的历史来说,新闻传播从产生开始,其历史只是占人类历史中的很短的一段时间,传统的新闻传播产生最开始应该是从人类社会进入书籍时代开始的,书籍的传播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的,这种传播范围已经远远超过古时人际社会关系的交往极值,之后的报刊杂志更是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概念。随着时代发展,后来又出现了广播、电视、固定电话,还有之后的移动电话、智能手机,这些新的传播媒体仍旧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在之后就是互.........
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9
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 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 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 [摘 要]网络传播行为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可以分解为:数字化、上载、传输、下载、浏览等多个过程。版权的板块式保护适合于分......
模因论与网络语言的复制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3-06-06
一、模因论的产生 (一) 模因论的产生 模因论是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中的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 于1976 年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他在书中最......
试析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的功能与出版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高职教材是体现学习情境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载体,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变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网络环境下从学习内容、学习规律、教材结构、编写特色与印制质量等维度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评价,并坚持以人为本、双师......
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的版权博弈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9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内容作品的形式和种类日益丰富。在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相较于传统的影视作品,数字作品对载体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互联网利用数......
网络艺术传播的特性及其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冲击
发布时间:2023-06-19
关键词:艺术;网络;传播方式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个论点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纠其缘由,很大部分原因是网络时代给艺术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不仅体现在网络时代创造出有史以来信......
网络作品版权专有性与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发布时间:2013-12-18
网络作品版权专有性与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网络作品版权专有性与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网络作品版权专有性与资源共享性的冲突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 要】“三面向版权现象”的出现,一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二是因为......
网络化: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2-12-15
网络化: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网络化: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网络化: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网络化:出版信息管理的必由之路【 作 者 】何皓【作者简介】何皓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正 文 】一、出版......
公诉词能否构成诉之指控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刑事诉权理论与诉的指控 在人类诉讼史上,无诉不成讼。任何案件的起发,诉讼的形成,都是以案件控告一方作为构成的支撑点的。而在刑事诉讼领域,伴随着14世纪以来国家追诉主义诉讼形式的出现与发展,"起诉"已不仅仅是单纯地表现为......
网络音乐传播的弊端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8
一、网络音乐网络音乐的概念在文化部的《意见》中首次得到了规范,即网络音乐是音乐产品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二、网络音乐传播网络音乐具有不同于传统音乐的新的特性,如廉价性、便捷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等,这些特性都在挑战和影响着传统音乐的理念和发展。网络音乐的思维特征是一种发散性的多维思想,它追求的是音乐的自由审美,倡导的.........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网络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著作权也不例外。由此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于网络信息的维护是否仍旧可以应用传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如......
中国数字出版内容国际传播的用户策略
发布时间:2015-08-25
数字出版商需要去识别和找到用户,了解用户,找到联系用户的渠道,然后通过数字化方式将用户和消费群分类、精准定向,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符合用户使用行为的形式,帮助中国数字出版企业将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内容进行生产与传播......
试论数字出版教育中出版人的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06
2014年4月~6月,笔者在武汉高校开展一项“‘数字出版’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与使用率调查研究”,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武汉高校学生对数字出版相关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数字出版产品的使用情况,从而了解国内大学生群体对数字出......
浅谈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2
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互动性强、多样的传播形式、时效性强、信息波及范围广等强大优势,对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形成重大转变,其多元化的视角极大地开阔了大众的视野,也改变了人们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但因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对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就网络传播技术特点及传统新闻编辑的行业发展做出仔细分析,对新闻编辑工作的未来发展道路提.........
网络环境对版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基础之上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网络世界,有人称之为网络环境。不论如何称谓,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承认它是一个人与人类密切相......
探析网络电影流行的传播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探析网络电影流行的传播学 探析网络电影流行的传播学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探析网络电影流行的传播学 精品 源自中考试题 摘 要:该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了网络电影的......
网络繁荣需要正能量文艺作品
发布时间:2023-03-19
自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网信战线认真贯彻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网上文艺传播、网上文艺精品建设、网上文艺环境净化等工作,网络文艺取得长足发展。 网络文艺是繁荣互联网的主要......
试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特征
发布时间:2022-07-27
1、首页2、网络话语的可写性 【摘要】本文是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新闻传播论文:试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话语特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本文从话语的角度探讨了传媒文化,在现代......
网络传播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电视用自己自身的优势为人们传播大量的信息,一直以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电视。但是从互联网出现之后,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网络新闻由于传递信息灵活且及时,受到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电视新闻则需要寻找措施去应对这样的情况,从而获得生存。1.网络新闻的长处1.1内容丰富网络媒体的信息储存量和传播量是非常多的,网络媒体将电视、报刊、广播为一体,充分展现各方面的优势,运用文字、音频以及图.........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文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协调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网络文化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品德,高校应使网络文化传播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协调。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也在......
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传播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其传播方式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有其未来的发展传播将会沿着哪个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的环境下更好的传播汉语言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继而优化汉语言传播效果。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传播策略现如今网络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其自身蕴含的丰富.........
探析音乐网络传播与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 :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音......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在普遍情况,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认识基本上不外乎就是产品的属性、价格、声誉和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文化。所谓的潜在文化着重体现在产品的名称和包装上。所以要想使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除了商品本身的属性、......
广播传输中3G网络技术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16
近年来,3G网络技术大力发展,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为广播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且成本较低,因此在广播电视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和青睐,但.........
快播“天价罚单”背后网络盗版侵权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4
2014年6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快播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该公司作出2. 6亿元的行政处罚。原因在于该公司通过网络传播他人享有独占性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影视作品,其行为构成盗版侵权。该处罚数额之大,被公众称为天价......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第四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这一突破传统媒介经营方式的传播载体,同时给予新闻传播结构以重度刺激。该变革表现为网络新闻样态与表征依托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得以展开。有鉴于新的传播方式部分削弱了把关人的主导性地位,将社会规范的不可控缺陷有所放大,这使得大众传播所占比例越发突出,其相对性与双向性进一步推进了传播范畴、层次、类型的完整发展。这种消解舆论霸权,搭系传播功能的强化,使得新的传播媒体能够开拓人类.........
网络自出版内容质量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10-16
摘要:W络自出版内容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语言文字存在粗制滥造现象,内容的科学性不足,漏洞频出,内容的价值导向常主流价值。目前网络自出版平台通过编辑自主审核、签订出版协议明确权责、后台监测系统过滤违规内容等措施进行内容质理。为提升网络自出版内容质量,应完善国家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注重网络自出版作者的源头把关,加强网络自出版平台内质量管理,发挥广大读者的反馈监督作用。关键词:网络自出版;内容质量;现状;.........
搜索引擎技术下的网络作品版权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搜索引擎技术下的网络作品版权侵权问题研究 一、基本概念阐析版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内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网络作品泛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作品。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
网络诽谤犯罪的构成
发布时间:2023-04-07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诽谤犯.........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几个辩证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共同构成多元化的出版业态,本文旨在用辩证思维分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探索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从而推进出版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辩证问题“传统出版”是个具有时代发展印记的相对概念,相较于“现代出版”,该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中所提及的传统出版,主要是指出版产品以纸质出.........
偶像负面新闻的网络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信息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不仅被媒介包围,还对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感。在这个商业化过浓,炒作之风盛行、网络推手发展的时代,偶像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或是一种娱乐、或是一种伦理道德失范的传播。网络......
谈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25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网络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和缺少的一部分,人们的交流方式由原来的书写时代步入的电子网络交流时代。根据我们国家的有关数据统计,我们国家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步入......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文章 来 源 教育网 摘要:在普遍情况,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认识基本上不外乎就是产品的属性、价格、声誉和产品给消费者带......
高清制播网络的架构和安全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电视技术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而且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随着社会环境以及物质基础的改变,电视在受众生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电视台的节目运行越趋......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论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从人类的诞生,新闻传播便随之而来。从开始时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迈步扩展,后期便有了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日益重要的大众传播。传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传播通过的媒介手段便也日新月异,方......
汪峰:作为成功学的成功传播者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篇《如果没有汪峰,大陆乐坛尽失半壁江山》的通稿雄文一露面,从帮汪峰上头条的群众运动直接升级到了汪峰老师自动“占领”半壁江山,“汪峰上头条”的梗都被挤下了头条,直接换上了新梗“汪半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汪峰已然成......
论网络新闻传播的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28
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5月举行的年会上,秘书长安南就会议主题改进联合国新闻工作和国际范围内的新闻合作发言,正式提出了因特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的概念。简而言之,网媒就是通过网络去运作的......
网络新闻传播失真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网络新闻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引发了信息领域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网络新闻不仅快速、便捷,而且信息含量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各种虚假报道层出不穷,网络新闻......
探究网络新闻传播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17-02-17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应运而生,而且其具有传播快、内容多、信息量大等特点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可是,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新闻传播也不例外,它一方面服务着大众,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
大众传媒中少数民族乡村政治传播出版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大众媒体信息传播不仅为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塑造了受众群体的政治媒体意识。本文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切入,探究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生活中信息沟通与共享路径,对于充分发挥传媒在乡村政治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中的......
网络传播中的在线广告噪音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24
网络传播中的在线广告噪音初探 一、在线广告传http://Www.LWlm.cOm播噪音的基本概念 1.在线广告及其特点 在线广告,又被称作网络广告、互联网广告等。它主要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广告载体,通过图形、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方式传播的......
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19
前言 我国现如今网络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提供一系列便利支撑和服务条件,特别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事务,在网络技术沿用整改方面几乎已经趋近于成熟形态。毕竟同时面对高校扩充和现代网络文化等多种冲击效应......
马尔可夫链的网络蠕虫传播模型
发布时间:2023-06-02
1 引言 自从1988 年Morris 蠕虫爆发以来,网络蠕虫就在不断地威胁着网络的安全。然而,直到2001年code red 蠕虫事件爆发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蠕虫这个领域。这是由于直到21 世纪初,网络才与人们的经济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蠕虫对......
论媒介的品牌形象传播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积极探索媒介品牌形象传播的实践途径,可以让媒体借助富有战略性的品牌形象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形象的效益贡献从而提高媒介传播的整体效果,确保媒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最终实现大宣传、大产业的良性互动,促使媒介在新的进程中不断做出......
灾难新闻的网络传播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9
灾难性事件分为天灾、人祸两种,巴黎恐袭是一次典型的人祸型灾难事件,惨烈性、发生地所在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对国际局势和世界和平的巨大影响性使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也让世界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反恐决心与......
微传播中网络暴力与隐私泄露
发布时间:2023-01-13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微博微信传播中的伦理规范研究【第一章】微平台传播中的伦理问题探究绪论【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3.1】微传播谣言泛滥程度严重【3.2-3.3】【3.4-3.5】微传播低俗文化与违规广告【第四章】微传播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第五章】微传播伦理失范行为的规制【结语/参考文献】微传播平台伦理控制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第二节微传播中网络暴力现象突出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18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 【内容提要】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今年以来的数起侵权案的审理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网络作品也属于《著......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出版开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图书出版由大众出版向小众出版转型渐成趋势,但基于商家效益最大化、出版考量机制、出版配套成本等因素考虑,完全意义上的小众图书出版尚不尽现实,应侧重挖掘开发具有大众潜质的小众图书,寻求产品的“......
关于网络生态伦理观与网络文化传播之适切性
发布时间:2023-05-17
"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存在生态危机。为此,我们应该要像保护人类自然的生存环境那样保护网络生态环境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网络生态伦理观的忧患意识。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论文......
雇用网络推手“鸣冤”,未达目的能否反悔?
发布时间:2023-07-13
时下,雇用网络推手推介品牌、宣传产品、炒作人气等有一定的市场。那么,雇用网络推手进行炒作,法律如何评判?江苏省南京市发生的一起雇用网络推手未达预期效应要求返还钱款的纠纷一案引发了关注。 不满案件判决,雇用网络推手炒作......
网络环境下数字音乐传播收费问题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1-03
一、网络环境下数字音乐研究的提出1.数字音乐的内涵数字音乐是指用数字格式制作存储与传播的,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无论该音乐被下载、复制、播放多少遍,其品质都会保持不变。行内人士通常按照数字音乐网络不同的将其分为互联网在线音乐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无线音乐两种。互联网和无线网上的数字音乐传播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21世纪初步入到商业化发展。2.数字音乐的特点(1)技术性。运用多种数字技术.........
由“今日头条”对网络传播权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15
广州日报旗下公司等状告今日头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次事件的起因非常简单,今日头条借助于技术搜索手段,对每大媒体报道的海量新闻进行统计搜索,然后把最重要的新闻提供给客户。说白了,这是一个借助于现代统计搜索方法,以技......
陕西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1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书写和铭刻着华夏文明的进步史。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关中平原的厚重、陕南山水的秀丽以及陕北高原的粗犷是陕西的特色名片。秦地作为十三朝古都,其不好张扬、内守封闭的个性已经融入陕西人的血液里,以至于在陕西文学创作中始终保持着稳定苦质、守恒成型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自古以来,陕西文人辈出,陕西作为中国文学重镇和文学大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艺术成就,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创作景观,在.........
浅析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21
" 论文关键词:网络疏离感 网络使用 网络成瘾 论文摘要:网络疏离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表明了人们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与网络成瘾不同的消极体验,是指很多人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因为自身与网络的关系发生疏远、异化,而......
网络传播对新闻采编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3
网络传播对新闻采编的影响分析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作为一股强劲的力量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为新闻行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路径和平台,与此同时,也为新闻传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传播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优势,不断创新和改革,为新闻传媒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网络传播的时代性网络传播是.........
视频传媒网络化构想(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概述 由于视频 网络 的概念走进电视台,在制作手段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从节 目前 期制作、后期编辑以及最终播出存档一体化,全部工作形式向“交互式”网上作业方向 发展 。避免了传统作业流程带来的时间、质......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
发布时间:2016-01-07
drik(2006)对中国与众多国家EXPY指数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的贸易模式并非按照正常的比较优势进行,而是发展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模式,以下就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 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分......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及运用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 要:本文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以及应用两方面整合各方面关键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社会形势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运用;方面;利......
传媒视阈下武术网络教学传播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现代多媒体的出现,其高效、多功能的优势为武术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它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受众要求;另一方面,以身体符号的武术原生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模式所不可取代的。本研究从传播学角度......
高校危机管理研究:论网络传播媒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近年来急剧的社会变迁使高校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引发了一些高校危机事件。尤其是随着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案例研究阐述了网络媒体在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带......
对《网络传播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伴随网络媒体的迅猛的发展,《网络传播学》课程成为了众多大学传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该课程与传统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设计及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此文结合了教学经验对《网络传播学》课程的教学......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发布时间:2022-09-20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但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正常秩序,更危害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往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往往就理论而谈理论,忽视了其社会现实性。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通过小说、电影、电视等......
网络环境对版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 _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基础之上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网络世界,有人称之为网络环境。不论如何称谓,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承认它是一个人与人类密切相......
探究网络传播中的新闻管制与新闻自由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6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又多一个传播媒介。新闻借助这一载体,让广大民众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评论当中,民众拥有获取、传播和评论新闻的主动权,在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使得新闻管制与新闻自由在网络传播中矛盾重重,难以平衡发展,网络新闻管制问题严重。一、网络传播中新闻管制与新闻自由的现状1、网络新闻自由权利滥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新闻自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在融合.........
试论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网络媒体的突起和发展给以报纸为主体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纸质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走出困境一时间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现状进......
传统文化出版中的艺术大师与大师艺术品析
发布时间:2023-02-02
艺术大师,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的,并且其作品有艺术的高度和难度,以创新为己任,为丰富艺术表现语言耗费毕生精力而最终获得成功,引领潮流,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大师不仅仅局限于绘画和书法,它包括......
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30
摘要: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典型的产业融合现象,产业融合的类型、过程、结果等基本理论适用于该产业。在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类型、阶段与目标得以清晰呈现。关键词: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制约因素;保障策略一、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机制内涵1.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通过出版产业链重新整合融合成全媒体出版的新的产业形.........
作家与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3-03-18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靠自己的力量介绍自己。为了成功,文人们应该了解外国的情况。恐怕很少有中国文人知道国外文化方面丰富的情况。这也是一个语言的问题。比如,要了解德国出版界,需要会德语。但不光是中国作家,也有很多中国文人......
传播学视域下网络政治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27
传播学视域下网络政治文化研究 作为能够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且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政治文化需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需要在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参与和政治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文化的组成要素涉及到政治认知、政治认......
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06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了论包装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敬请关注!! 随着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不仅面临着走出去的空前机遇,同时也要面对国外企业涌入国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走进来,在这个全世界经济的竞技场上,......
如何认定《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第四条中“以分工合作方式共同提供”作品
发布时间:2019-11-20
随着互联网市场分工日益细化,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作品的行为也日益复杂多样。对于权利人而言,要准确找到直接侵权人并有效维权,难度不断加大。实践中,权利人往往会将其发现的与侵权行为有关联的主体都作为共同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基本“自己责任”原则,审查各主体的行为,并判断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及何种法律责任。最高院2013年施行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MBA项目的品牌传播
发布时间:2022-09-07
相对于其他专业学位,MBA教育的市场意识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相应地,各培养院校对MBA项目的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更为重视。品牌增值主要源于占领顾客的“心智资源”IlJ.因此,品牌传播越好越强,MBA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就越深刻,......
零核电能否成形
发布时间:2015-07-29
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巨大的能源消费量。在这种极度不平衡下,日本社会便对能源形成了一种“刺激――反应”的模式,即对于国际社会能源供给的变化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回应。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石油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