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选本文学与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的演变

选本文学与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的演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2 03:11:10
选本文学与当代文学批评模式的演变
时间:2023-01-22 03:11:10     小编:

一、意识形态“询唤”批评模式

就文学批评的“主张的手段”而言,选本批评是以其“选”和“编”的方式得以呈现的。“选本批评功能的充分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选’的方式也即选者的批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1],简言之,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序言和入选作品的关系上。就选本编纂而言,序言的写作常常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序言往往是入选作品的统领性纲领或作品入选的标准说明,有些选家更是通过序言传达自己的文学观或“主张”。但在当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序言和入选作品之间,其关系是有变化的。20世纪50—70年代,序言和入选作品构成一种等级秩序,序言是灵魂和思想,入选作品往往是服务于序言而存在的,它是骨骼和血肉。这当然并不是说入选作品就不重要,而只是说,在选本中,彼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内涵是通过序言得以传达和集中呈现的,这里有一个先后关系,相比序言,入选作品在时序上是次一级的存在,作为意识形态内涵的形象表达。某种程度上,序言的优先性,表明的是批评的优先性和文学批评家地位的崇高,及其作家作品地位的附属性。应该说,这是与彼时的文学批评的地位的崇高相对应的。诚如洪子诚所言:在50到70年代,“大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并不是一种个性化的或‘科学化’的作品解读,也不是一种鉴赏活动,而是体现政治意图的,对文学活动和主张进行‘裁决’的手段。它承担了保证规范的确立和实施,打击一切损害、削弱其权威地位的思想、创作和活动的职责。一方面,它用来支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对不同程度地具有偏离、悖逆倾向的作家作品,提出警告。文学批评的这种‘功能’,毛泽东形象地将之概括为‘浇花’和‘锄草’”[2]。也就是说,彼时的文学批评的功能——“浇花”和“锄草”——决定了文学批评的地位的崇高性[3],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充当批评者的角色的。只有那些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人,才能作为文学批评家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批评家,都是身兼文学界的官员和文学批评家的双重身份。在50—70年代,专事文学批评的人并不很多。

如果说50—70年代的文学批评更多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斗争”[4]的表征的话,彼时的选本批评则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询唤”批评模式的呈现。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选本所创造出来的批评模式。选本的选家,大多是意识形态机构或官员,比如中国作协及其下属的部门(出版社或杂志社),或如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邵荃麟、臧克家等等。就选本批评而言,它是一种典型的阿尔都塞意义上的针对意识形态主体的“询唤”机制。在阿尔都塞的“询唤”机制中,有一个大写的主体存在,在这一大写主体下,才有所谓的“映像”或“镜像”:“把个体询唤为主体是以独一无二的、占据中心位置的另一种主体的‘存在’作为前提的”[5],这另一个主体就是大写的意识形态。选本编纂中,通过选家的确定,以及判断语式的建构,确立起来的是一个被“询唤”的主体在想象中与之相符的大写的主体。这样一种结构和框架下,然后才是序言和入选作品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建构。它们之间构成一种“镜像”关系,相互补充和彼此阐发。这是一种互为前提和结果关系的循环论证方式,以确保意识形态主体的被“询唤”。其表现有二: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是,序言和入选作品都以一种正面肯定的方式互相呼应彼此印证,这是一种以正面建构的方式表明其批评立场和态度的做法。其最有代表性的是郭沫若和周扬编的《红旗歌谣》,其“编者的话”中这样说道:“我们的标准是:既要有新颖的思想内容,又要有优美的艺术形式”,“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1]。这里,以大写的“我们”的名义既对入选作品何以被选入作出解释,又对何为好的文学主张予以阐发。另一种表现则以臧克家编《中国新诗选》、作家出版社编《1957年短篇小说》、中国作协等编《新人新作选》等选本为代表。这些选本,通过序言的写作,建构了一个关于好的和坏的文学的等级秩序:哪些是需要被批判的,哪些是值得肯定的。被批判的,只能出现在序言中,以否定的形式出现;肯定的对象,除了必须在序言提到之外,还可以被选入选本,以“选”的方式表明其肯定态度。也就是说,序言和入选作品之间,构成一种破和立的辩证关系。这是选本批评的主要方式。选本以对作品收入的方式表明其正面肯定态度,序言则承担了正面肯定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可以表明选家的批判立场,或对所选作品之外不同风格的作品表明其不同态度,等等。对于50—70年代的选本而言,它们遵循的大多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即就某一具体“选源”而言,作家作品能被选入是一种肯定,大凡没有被选入的,则可能意味着排斥和否定。这在《中国新诗选》中表现明显。

这样一种意识形态“询唤”批评模式,在50—70年代的数量众多的针对青年读者的选本中有集中体现。彼时,就数量而言,针对青年读者的选本较多,比如说中国作协等编《新人新作选》(4集),《萌芽》杂志社编的《萌芽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文学创作选集》系列,中国青年出版社《新人小说选》《青年作者短篇选》等。这是以青年读者作为“目标读者”,意在动员和呼唤青年读者参与其中的选本编纂实践:“这是一部表明了我国广大青年业余作者在创作上所取得的丰富成果的选集。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在成长;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队伍的一代新人在成长。”[2]“这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军,已成为发展和繁荣我国文学事业的强大的后备力量。为了迎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高潮,初步地检阅近年来青年文学创作者的成就,鼓励青年文学创作者相互学习,进一步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编印了这套选集,定名为‘青年文学创作选集’。”[3]这里的“询唤”是在三重意义上的。也就是说,这里的青年形象是三重意义上的:这是创作上的新人作者,也是社会主义新人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读者中的青年读者。“新人”形象的自居或自我指认是这里的关键,既然“青年业余作者”是文艺队伍的“朝气蓬勃的新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广大非专业作者和工农兵中的青年读者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作者。它在一种互相指认的镜像结构中完成对这三重形象的建构,三者之间是一种循环论证的关系。

二、话题导向式批评模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社会的转型为文学批评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这一转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选本编纂这一话语实践完成的。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选本编纂,居于主导位置的是序言、前言或后记,入选作品只是一种佐证和附属性的存在的话,那么80年代的选本编纂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却是入选作品,其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把判断的权力留给了读者:“读者的评价和反应,已产生的社会效果,是选收作品的重要依据。”[4]在这里,读者的参与成为判断作品好坏,及其何为“正常的、健康的文艺评论”的重要依据。如果说50—70年代的选本中,居于重心位置的是序言和入选作品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彼此印证关系,在80年代,重心则转移到入选作品和读者这一边。它是以入选作品为导向,通过读者的阅读,以引导读者做出判断。此时,入选作品的“编”和“选”的方式就成为立场和态度表达的重要手段了。比如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短篇小说》,通过把建国十七年时期的作品同“文革”结束后的伤痕文学并置的方式,达到对并置双方的肯定——它们是以彼此互证的方式互相肯定。这是一种侧重从入选作品的角度表明其肯定态度的批评方式。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与

70、80年代之交的社会语境的不明朗有关。彼时,“主导文化”尚不明确,而“残余文化”[1]仍有较大影响,选本编纂通过“选”和“编”的方式表达其探索精神,及其文学观念和批评立场,就成为一种策略被广泛采用。这在当时其他重要选本《短篇小说选(1949—1979)》《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重放的鲜花》等中有集中表现。某种程度上,选本编纂中从序言占主导地位到以作品中心的转移,表明的是文学活动中文学批评正常地位的建立和形成。

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选本中前言和后记的功能的弱化上。这并不是说选本中就无前言与后记等导读文字,而是说前言、后记之类文字的功能和地位有所下降。对于选本而言,始终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前言后记与“选文”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即所谓的主次问题。50—70年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前言、后记之类的导读文字。导读体现的是党的意识形态的传达,其之于读者,是一种传达和接受的关系,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只是次一级的存在,是服务于意识形态的传达的。进入80年代,随着针对此前文学实践的反思,以及“主导文化”本身的含混性和探索性,选本编纂中前言、后记等导读文字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前言后记之类文字,与其说是在传达,毋宁说是在表达。换言之,这只是一种观点和观念的表达,其正确性并非总是毋庸置疑,而是需要广泛的讨论和读者参与其中。选本编纂的目的某种程度上正在于制造这一讨论的空间。这也说明,选本编纂已从50—70年代的传达功能转变为此时的展示功能:展示观点和作品,让读者自己去做判断。对入选作品的阅读就成为此时选本的核心。它是一种“选”和“读”的关系,落脚点在阅读上,而不在观点的传达上。这从80年代影响很大且极具时代感的各种争鸣作品选中可以看出。50—70年代,是无争鸣作品选的编选的,而80年代的争鸣作品选却意在告诉读者,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争鸣而得到解答的[2]。

这也意味着,争鸣作品选起到的是提供话题和集中展现的功能,判断的做出则留给读者去完成。就像《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的《出版说明》中所说:“在每篇原作的后面附上二至四篇持不同看法中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有的还附上作家本人对自己作品的阐析文章或创作经验谈,以便读者在纵观比较以后,能更好地得出自己的认识。”[3]可见,前言、后记之类文字只是一种提示、引导和范围设定。选入作品及其相关文章才是根本,出版说明所起的作用是呼唤读者的阅读,和通过阅读行为参与到选本所提供的话题的讨论中,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不难看出,争鸣作品选所显现出来的是一种话题导向式批评,它是文学争鸣现象和选本批评耦合的产物。选本通过“选”和“编”的方式,把作品与各种争鸣文章编选集中在一起,构造出一个看似平等的争鸣空间,以使人们认识到文学争鸣的必要性及其充分展开的可能。可以说,这正是典型的80年代的想象方式及其共识之所在。恰如某一选本的编选者所言:“争鸣的目的,在于辩明和服从真理”[1]。彼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真理是越辩越明,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争鸣得以解答的。应该说,争鸣作品选所呈现出来的话题导向式批评是80年代文学批评模式的鲜明表征。因为,就某一现象展开争鸣本身即是一种文学批评,选本所做的常常只是把这一批评的展开集中呈现出来。这也是80年代文学的独特现象。彼时的批评以能否引起争论为风向标,大凡不能引起话题的批评,总不能产生大的影响[2]。

这样一种话题导向批评模式,某种程度上是与80年代的思想启蒙,及其自由批评空间的建构密不可分的。诚如研究者指出的:“既然文学就生活于一种‘非文学’的环境中,那么为何将它主观地剥离出来,而对它的背景置若罔闻?尤其对80年代初期的文学来说,不能深刻地理解文学周边的非文学因素,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学。”[3]80年代的文学批评很多时候是一种借文学而起的文化政治批评,并不指向文学形式自身[4]。这也意味着,如果说选本编纂是一种批评实践的话,其往往只是一种延续和后续性行为,起点是问题或现象:是问题或现象在推动选本的编选实践。比如说《乔厂长上任记——短篇小说集》的编选,正是源于“干部问题”[5]。80年代风行的争鸣作品选自不必说,而像名目繁多的思潮流派作品选,诸如吴亮、章平、宗仁发编选的《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蓝棣之、李复威主编的《80年代文学新潮丛书》,张学正等编选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等亦是如此。正如《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的《前言》所说:“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花齐放,群星闪烁,新潮迭起,流派纷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为了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我们编选了《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6]这里的逻辑是很明显的:是“新潮迭起,流派纷呈”,促使了这套选本的编选,没有思潮和流派的出现,便不会有这套选本。从这个角度看,选本中对各类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命名,体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批评上的权宜,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或者说,选本中的命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批评的主动介入。

作为话题导向式批评还意味着,话题不仅是确实已有的,还在于其公共性,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读解”:“批评家在进行批评活动时,与他们的人生信仰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批评主要是一种认同感极强的‘同情’式共鸣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八十年代的主导批评方式。”[7]也就是说,具有导向性的话题,是那些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不是什么生冷的话题。选本编纂在这方面,可以说起到了普遍话题的提出和集中呈现的功能。新潮选本之所以大量出现,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特别是文学界和批评界,对于文学创新是有普遍共识的,分歧只在于如何创新上。比如说《新诗潮诗集》,“编选此集所遵循的原则,一是看入选诗作在美学原则也就是思想观念上有无变化和发展,在艺术手法上有无创新和突破,具体到一首诗本身,则是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1]。可见,对于当时的批评家来说,“有无创新和突破”已经内化为一种“美学原则”,而成为不证自明的事情。就像王蒙在给《探索小说集》写的序言中所说:“小说大概总是要探索创新的。”[2]这样也就能理解何以余华的《鲜血梅花》会遭到批判,其被收入到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中的《棉花垛》,并不是因为小说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因其在内容风格上同马原、格非等人的作品有一定的雷同[3]。因为,关于形式问题,在当时并不是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选本关注的仍旧主要限于“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这,也决定了1985年以后的文学新潮,比如说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作品被关注,很多时候只在其内容,而不是形式。真正从形式上去定位先锋派作品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

三、话题制造式批评模式

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的话题导向式批评是与彼时的“新时期共识”或“共名”的存在息息相关的。“共识”或“共名”的存在带来了话题的公共性,因此,一旦“新时期共识”不再,批评便会成为各自为阵、自说自话乃至众声喧哗的代称,“多元共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认定的。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的走向。此种情况下,文学批评很大程度上就成为自说自话和话题的制造者。此时,命名是文学批评的最为集中的体现。但此时的命名,又常常是互有抵牾的,即使是同一个批评家,针对某一个作家作品的命名也不一样[4]。这时候的文学批评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话题的分类者和制造者,命名的自足性和自洽性是其典型特征。从话题导向到话题制造,表面上看只有两字之差,但其实跨越了两个时代。

就90年代的选本批评而言,这恰恰是其最明显的表征,它的批评功能主要体现在分类和命名两端。即是说,分类是为了命名,命名是为了更好的分类。这是一种典型的话题制造式批评模式。对于文学批评在

80、90年代的转型而言,第三代诗人的登场方式不得不提,其给文学批评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潜移默化的。如果说80年代初期的诗歌发展,还是以“归来者”和“朦胧诗潮”这样一个以年龄为基本区别标准演进的话,那么到了1986年前后,诗歌创作界不再局限于这种一个时段一种诗歌创作倾向的态势。更年轻的一代诗人,他们以“哗变”的运动方式,和众声喧哗的手段,完成了一次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的新变。即以徐敬亚等编《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为例。选本收录有诗歌派别68个之多,其中23个诗派里,其成员只有一人,比如四川“九行诗”派只有胡冬一人,上海“主观意象”派只有吴非一人,贵州“生活方式”派只有唐亚平一人,等等。另外还有5个诗派,浙江“咖啡夜”派,湖南“裂变”派,福建“新大陆”派,河南“三脚猫”派,安徽“世纪末”派,其列出成员虽不止一人,但其选入的诗歌作者,却只有一人。也就是说,这5个诗派,虽名曰诗派,但真正创作的却只有一人。从前面的罗列可以看出,这里的所谓68个诗歌派别,其实很多都是构造出来的“效果图”,因为显然,一人是不可能成派的。换言之,这里之所以要把其中的23个不成派的诗人建构成诗歌流派,其意还在于通过分类和命名,制造出诗歌创作的众声喧哗的效果。在这里,分类本身也是一种批评方式。比如说第三编是按地区划分诗人群体的,这些诗人都曾出现在第一和第二编里,第三编是把第

一、第二编所属诗人群重新打乱,按照地区重新编排(所选诗歌亦不同)。在这一编中,编选者把中国版图依次划分成“西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和“中南”等6个地区,按照这一划分,华东诗人群人数最多,有19人;后面依次是中南诗人群,13人;西南诗人群,12人;华北诗人群11人,等。细看便会发现,其中华北诗人群11人中,都是北京诗人;而华东诗人群则由安徽、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诗人构成,其中有10人是上海诗人。如果按照地区划分,华东地区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最为发达的地区,但如果按照省市来看,则是以北京为最多。从这种编排不难看出,这种分类其实暗含着一种批评立场和态度,即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并没有所谓的主导和应和的关系,而是一种四面开花、没有中心的状态[1]。按照徐敬亚的话就是:“这一时期,诗的重心自北向南转移。诗的内在精气,由北方的理性转换成南方的感性乃至悟性。”[2]这样一种选本编纂,其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话题制造的效果,也即是说,话题大于问题,有意为之和制造的痕迹过于明显。至于事实是否如此,并不是编选者关心的问题。而这,也预示着话题制造和批评上的自足性成为

80、90年代转型期以来的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用贺桂梅的话说就是“批评的理论化”:“翻一翻所有在九十年代文坛颇为活跃的批评家的文章,他们的理论知识背景都相当活跃。‘传统’的、按照某种审美主义或经验主义等观点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文章几乎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理论背景有充分的自觉,并依据某种新的理论视野对文学及文学现象做出‘新’的阐释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在众多的声音中突出出来。一方面是对批评意识的自觉,一方面是对批评理论的逐‘新’,才造就了九十年代‘新’字号与‘后’字号迭出的批评景象。”[3]这在90年代几套重要的选本中有集中鲜明的呈现。如李复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从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最新小说文库》。表面看来,其所显示出来的是西方批评理论影响下的命名的焦虑和混乱,但其深层次的问题却在于时代的转变:这是“文学理论从‘信仰’到‘虚构’”[4]的转变。80年代文学批评上的共识,发展到90年代逐渐演变成一种自说自话和命名上的冲动及自觉。

如果说80年代的选本批评更多表现在集中展现以提供话题的共同性的话,那么90年代以来的选本批评,则意在于通过分类和命名,完成批评立场的表达。在这里,从集中到分类的转变,其显现出来的是从话题的共同性到话题的自足性的转移。也就是说,分类也是一种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这段话中不难感觉到,90年代的“混乱”所呈现出来的是文学创作背后若隐若现的批评家们的无所适从和焦虑。某种程度上,选本批评就是这样一种使自身日臻清晰的努力:它通过一种分类式的批评方式,力求在混乱中梳理出自身清晰的图景。李复威把“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分为“女性散文”“商贸金融小说”“世纪之交文论”“情感分析小说”“女性体验小说”“都市风情小说”“先锋诗歌”“史志性报告文学”“崇高意蕴小说”“现代寓言小说”“学者随笔”“军旅人生小说”“乡镇世态小说”“社会写真小说”等18类,正在于佐证以下观点:“在九十年代的中晚期,我国文学的总体格局构筑成了一个吸纳多元、展示多元、标准多元、竞争多元、互补多元、发展多元的开放体系。”[1]在这里,分类上是否混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类背后的命名所体现出来的把握纷乱世界的努力,以及据此展开思考的能动性和个体性。共识解体后,要求于人们的是个体性的增强。分类然后命名,正是这一主体性和个体性的表征,也是个体发言的方式。

这样一种在“混乱”中通过分类和命名以把握世界的努力,在洪子诚、李庆西主编的《九十年代文学书系》中有更为鲜明的表现:“在九十年代的这些年中,如果不是从那些刻意炮制的浪潮,而是从被表面浪潮所掩盖的潜流中,经过细心的辨认,我们会发现许多建设性的工作在默默而有成效地进行着。在文学界,没有引起轰动但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作品正在出现。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要的问题被郑重提出,被认真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洪子诚提出了编选这一套书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即“通过选择与评析,来提出‘九十年代文学’的问题,对这些重要问题发言,在当前复杂多元的格局中,表达一种或多种声音”[2]。

四、结语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文学批评与选本编纂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同构对应和彼此生发的关系。一方面,文学批评的时代变迁制约着选本批评的阶段性演变及其方式方法的构造;另一方面,选本编纂也以其自身“选”和“编”的方式参与到文学批评的转折递变的过程中去。这样一种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表征。就20世纪50—70年代而言,在“文学一体化”进程下,选本批评通过前言、后记引导着读者阅读的方式,执行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和“询唤”功能,选本批评的主动性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重构而来的,是选本批评的主体功能的凸显,它通过其特有的“选”和“编”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介入到文学转型的推动和对文学创新的鼓呼中去。某种程度上,80年代的选本编纂构成了彼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启蒙的一部分。但随着90年代“新时期共识”的破灭,选本编纂的话题导向性逐渐向话题制造转移。表面看来,90年代以来的选本编纂大有众声喧哗的景象,但其实是自说自话、自我建构,选本批评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知识分类和生产的工具。至此,选本编纂越来越趋向宏阔和规模化,各种大型选本频现,但影响却是日渐式微。凡此种种表明,选本编纂的当代演变,其所表现出的是当代文学的发展及其批评模式的变迁,需要从社会语境及其上下文的规定性角度加以把握。

参考文献:

[1]李复威:《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总序》,唐晓渡编:《先锋诗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总序第4页。

[2]洪子诚:《九十年代文学书系·总序》,南帆编:《夜晚的语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总序第8-9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1)
发布时间:2023-05-02
但在实际的理论和批评中,很多研究者没有看到这点,因而导致了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发生了本质误解,并因此产生了几种批评模式。一种批评方法是从纯艺术角度要求电视剧,他们以衡量经典文艺作品的标准和套路审视电视剧文本,所以只看到电......
选本批评与桐城派文论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要:编纂散文选本是桐城派构建与宣扬其文论主张的一项重要举措,方苞所编的《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是其“义法”理论的具体体现,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统一,“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理论也是通过编纂《古文辞类纂》来进一步构建与实践的。方、姚的选本批评及其构建起来的桐城文论对桐城后学的散文选本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来桐城派选本选文定篇、文风取向的自觉理论依据。这种独特的选本批评视野.........
当代文学批评主体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文学批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问题,自然,对于它的追求和确认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观念的彰显。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学批评“方法论热”的出现、文学的自主性观念的确立,尤其是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提出,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曾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并表现出在当代视域中的较为积极的建构倾向。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总体上而言,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却呈现出一种颇为严重的缺失局面。在当下,我们需要.........
文学批评的变化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批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文学批评自身也遭遇到了诸多的挑战。在文学批评的转型过程中,除了面临着一个需要被不断放大的转型之外,其自身也经历着宏观考察力度小、关注板块小、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文学批评遇到的难点和面临挑战的探讨,将对于文学批评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发布时间:2022-07-27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发布时间:2022-10-12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中国批评 失语 文化语境 误读 论文摘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批评,在价值取向和思维向度上,呈现了不同以往的一种后现代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为久经“失语”尴尬......
论文学批评地位与形态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5-26
作家和评论作者都被纳人当代传媒语境,同时受控于传播方式。而批评者较作家创作而言,身份更为复杂,因为他们又以其自身对某一作品具备评论性的价值需求,更容易依附于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传媒场。出版商作为调节作家与读者之间生产与消费的......
西方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范式嬗变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诞生之日起,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鲜明的政治性和巨大的颠覆性挑战着文学经典:在文学批评领域确立了性别范畴,在批评方法上实现了从语言模式向话语模式的范式转变,批评重心强调从文本细读模式向读者反映理论的范式转型,在批评特征上完成了从同一性逻辑向差异性逻辑的范式嬗变。不仅促进了自身的理论建设,也预示了文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性别范畴;话语模式;范式;嬗变西方女性主.........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一、明代通俗文学批评之审美 (一)真情流露的本色之美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之美在于,对图书内容以真情评介,以抒发自我情感为主,做到了以情唤情。比如,针对于《玉茗堂批评焚香记总评》,汤显祖谓之“其填词皆尚真色,……无情者心动,有情......
现代文学文本细读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27
内容摘要:文本细读是通过对语义、意象、文本结构、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的深度阐释和创造性理解的一种方法。学术界日益肯定与推广这种阅读手法和研究方法,同时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和中学语文的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有效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以现代文学为例,探讨基于中文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学课程面临的多重教学困境,可见,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文本细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创新文.........
西方文学批评的认知流变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文学批评以语言哲学为基础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风格,后又关注文学作品的结构、阐释系统乃至影响文学作品的外部社会问题。文学理论对语言与文学的关系、文学对物质世界的模仿、诗人通过文学的表现等核心文学问题的认知流变让文学批评的焦点不断转换,但仍需持续探索意义阐释问题。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语言;阐释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目的与方法的哲学探讨,着眼于普遍的、抽象的文学整体存在。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的具体.........
索绪尔语言学及其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索绪尔《语言学教程》颠覆了传统语言学历时比较的方法,是现代语言中的经典;同时也导致了思想领域认识论上的变革,在文学研究乃至哲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自此,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出现“语言学转向......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发布时间:2023-04-04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一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西方史学中新旧交......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文学批评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面积应用,文学批评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批评语言、批评手段、批评方式等都较之传统文学批评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文学批评的使命却不能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对待新媒体的态度上,文学批评应该秉持其根本,对于文学未来发展,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于文学批.........
文学批评方法的文本对应探析
发布时间:2017-01-19
近些年,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丰富,文学批评方法的使用规律和技巧的应用性探索也随之发展,本文将研究批评方法和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使用方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加工过程,但这不是随意的,文学......
文本细读与当代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在可资研究的文本越来越多,而文本研究越来越少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因研究对象的不尽如人意而产生的价值质疑使得这一学科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判断虽然耸人听闻,现实状况却也相去不远,面对每年成千上万的文学作品,如何选择、如何批评、如何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困境与学术难题。简单来说,文学研究一般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种,顾名思义,内部研究主要是针对文学本身.........
试析中世纪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欧洲中世纪有着相当丰富和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资源,它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些批评传统,又在基督教文化大语境的浸润下产生了新的批评模式,在某些重要方面开启了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批评的先河。特别是在其......
沈从文文学批评及文体批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5
文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更要重视评价的科学性,要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和评价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欣赏者不同,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要持有批评家的态度和视野,尽可能回归到文本的本来面目,并且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文学......
关于专业批评家与网络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1-09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也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但是繁荣背后是肤浅化和过度自由化的危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好在网络文学与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可以......
文学批评的现代精神向度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 要:对话体是文学批评文章的体式之一。近年来,林挥20多位辽宁作家深度对话,提出并阐述“新东北作家群”的概念。他的对话体文学批评与研究关注地域文化,彰显了一个研究者的批评主体意识与现代精神。 关键词:对话;当代辽宁作家......
孟子的文学批评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在孟子看来,要跟古人交朋友,“颂其诗,读其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要真正理解其诗文表达的思想,则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则必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即“论世”。“论世”是“知人”的一个前......
浅析蒂博代的文学批评论
发布时间:2015-07-24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将其有关文学批评的部分演讲稿编辑成书,并为之命名《批评生理学》。在此书中,蒂博代将文学批评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他强调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批评方式构成了一个和谐的......
简析整体视域下的当代文学批评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2022-07-23
荆亚平(以下简称荆):吴老师,这些年人们对当代文学批评有很多的讨论,特别是前几年,时值新中国文学60年,对当代文学批评的总体评价是很多人热衷讨论的话题,意见当然是有褒有贬,各家的观点争议也比较大)您怎么看待当代文学批评? 吴......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 有人说:二十世纪是批评的时代。确实,本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界和教育界,在文学研究和教学方法方面,做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真可谓学说纷呈,流派林立。在众多方法中,二十年代肇端于英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风行一时的“新批评”方......
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0
一、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 1.文学批评社会政治化有余,美学自由化不足 当前,很多文学批评作品的政治化倾向明显,实际上不过“以学究之陋解诗”罢了,对作品只是理论上的标示,仅仅用文学理论去解释作品,而不是基于审美或经验主义。在......
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 要: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现代文学理论学批评方法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现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弊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
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
发布时间:2022-09-22
摘 要:生态批评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自我反思,它产生于美国,并逐渐席卷全球。本文着重探究“生态批评”这股由西方刮向东方的飓风对中国文学的土壤上所发生的效应,尤其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上的运用,为生态批评与中国......
生态批评:文学现代性的深入
发布时间:2022-10-21
论文关键词:生态批评 现代性 主体间性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在自己理解的生态批评与文学现代性理论体系中,寻找两者之间联系,并尝试性进行阐释。 生态批评作为现在国内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显学之一,已经成为众多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者......
大学本科中文系文学批评史的期末考核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要:《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一门以《中国文学史》为基础的理论课,学生为有一定文学及理论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的高年级中文系本科生,教学目标注重的是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及阅读原始文献的能力。由此在期末考核上选择开卷考试较合适,在题目设置上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核;开卷;整体《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大学中文系是一门比较特殊.........
当代中国法治实现模式之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法治国家内涵阐述,以及对实现法治的国家推进模式论、社会模式论和折中推进模式论的分析,得出我国的法治监视模式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应在国家的主导推动下,利用社会的其他力量,积极利用外部的有益影......
网络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 网络文学批评作为新兴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具有其新特性。 (一)批评内容的随意性与批评态度的不严谨性 传统文学批评依照整体性原则,顾及全篇全人,坚持文学批评的全面、整体的立场,要做到知人论世,把......
韩柳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前边我们说过韩柳的目的,最先是要行其道,如果不能行其道于当时的话,这才从事著作,以传于后世。但是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也得注意文辞。然文辞如何才能好呢?其方法也是学古。韩愈在他的《进学解》里自己吹自己说:“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柳宗元的.........
翻译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9
1.翻译文学批评中的价值主体就某一特定译作而言,与之发生价值联系的任何个人和群体都会与译作形成价值关系。因此,译作除了与其译者形成价值关系外,还与其读者形成了价值关系。就后一类价值关系而言,有多少读者就理应有多少种价值关系。在围绕译作所形成的所有价值关系中,译者与译作所形成的价值关系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种,因为译作主要是为读者而不是为译者准备的。译作与其读者尤其是与读者群所形成的.........
当代文学中叙事与结构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推进了我国文学产业发展,当代文学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弘扬的主要载体,不同文学时期记载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29
1 创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体系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而经典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果单纯从大学.........
英美文学批评与文学阅读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分析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关系。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两个角度分析媒体化时代下如何进行英美文学阅读教学。认为教师应合理引入文学批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赏析能力和阅读能力。【关键词】媒体化时代;英美文学;文学批评;文学阅读引言    在网络与多媒体广泛应用的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先进的教学媒介,探索全新的文学教学.........
浅析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
发布时间:2022-07-23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并且逐渐形成影响较大的几种主要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一种是审美主义思潮,在对过去认识论或意识形态论的文学观念的批判反思中,致力于将文学观念扭转到审美的方面上来,着重从审......
古代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布时间:2023-05-26
汉光武帝刘秀,什么事儿也没有,每发诏书,先说自己不好,总说自己不够资格当皇帝。遇到大旱,他也下诏罪己,说自己做得不好,使“元元愁恨,感动天气”,才导致了大旱。总之,内心长存慎惧敬畏,至死留遗诏,还说“朕无益百姓”,不让......
古代文学经典观的形成与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经典的含义在中西方有诸多不同,但二者也有着相似性,即都是指某种权威的、带有典范意义的著作,且最初都和宗教有着密切联系。文学经典研究肇始于西方,近年来方兴未艾,其理论依据也主要来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观念早已有之......
关于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将文本细读引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教师可运用互文性文本细读的方法、评点法、导游式教学以及由学生主持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文学教学。 [论文关......
对话与融合:德国批判理论之思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之探
发布时间:2023-01-24
一、在文学和社会之间李莎:从您早年的研究来看,当代文学和西方现代性理论悉入囊中。您曾经说,当代中国文学都是按全集一网打尽,赵树理、汪曾祺、路遥更是笔下常客,而像卡尔维诺、艾柯、昆德拉、萨特、加缪、策兰等人也常出现在您对时代症候的参照之中。首先,请您谈谈这些文学经验对您日后文学批评的视角有哪些影响?赵勇:与做文学理论研究的许多同行相比,我可能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关注要多一些,以前是一种喜好,后来则成了一.........
不一样的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7-15
2013年9月18日,素有文学教皇之称的德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Marcel Reich-Ranicki)病逝,消息传出,举国哀悼。时值德国大选前最后一周,各政党间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德国各大主流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将对拉尼茨......
吴义勤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一、向度 从批评实践的具体方式来看,吴义勤文学批评的深度叩问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本的深度解读来实现的。实际上,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已经成为吴义勤文学批评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吴义勤的文学批评中,最为值得重......
阿多诺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一、阿多诺文学批评活动的主要内容阿多诺的文学批评延续着他碎片化、星座化的写作风格,这并非仅仅是对某种形式的偏爱,而反映出阿多诺对一切系统性理论话语包括阐述性文学理论话语的不信任。就集中收录阿多诺文学批评文章的作品集《文学笔记》这一书名确定之周折也能看出此特点。据说阿多诺最初想把作品集命名为后接受编辑的建议采纳名.英译本的标题为notestolitera-ture,这里用了介词to,而不是on,英译.........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对文学语言的变迁和现代文学形式的两者之间的发展联系进行研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有效的揭示出白话文的运动过程,以及为何能够影响到文学语言的一个变迁,进而能够把握住中国现代化文学的一个发展的规律。【关键词】文学语言;变迁;文学形式文学作为人们精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一个创造力,对发展人类社会的进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另一个角.........
文学批评的潜行者
发布时间:2022-12-25
大约十年前,看到《美文》杂志有一篇评述我的文章,《与生命对视》,作者是王冰。文章生气勃勃,抓住我散文写作的一些要点,不断往前、往深探究,只是基调比较高,褒奖叠加,我稍有不适应,但对作者下功夫阅读大量作品,在阅读基础上......
族谱资料中底层文士的古代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要:族谱即“家谱、宗谱、乃一家之史”,它记载了一个家族中的世系关系,其中还包括了这个家族的迁徙、人口及个人生卒、婚配以及事迹等等,多以表谱形式存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书籍文本之一,它其中对于底层文士的事迹记载非常之少,但实际上从族谱资料看底层文士对古代文学的传播过程更为清晰,因为他们能够从客观角度去批评古代文学发展情况,并为当代文化传播带来深刻启示。本文就透过族谱资料深入了解底层文士对.........
多边贸易摩擦演进模式的经济学文献述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引言 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DSM)是WTO的中心支柱,也是WTO对世界经济稳定最独特的贡献。事实上,自世贸组织运行以来出现的大量争端也使争端解决机制成为WTO最活跃的部分。截至2007年4月4日,正式提交至WTO的......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模式的选择与方案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 方法以及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模式;选择;方案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大学校......
文学场与澳门文学批评话语之建立
发布时间:2023-04-18
引言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互相激活,相互促进,批评对于文学场域自主性维护会产生巨大作用,而且文学批评本身也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在应对文学的各种遭遇中进行自我完善。澳门文学作为典型的城市文学,不仅集结了自身历史与......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可分为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和深思省疑5个环节。实践证明,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符合人本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有其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探究与讨论式教学......
欣赏批评现象及文学批评的负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回溯到两千二百多年前,那段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在那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学派,一时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星闪烁,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历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社会发展。思想上相互碰撞,犹如火星撞地球,总要生发出火花来纪念这一碰撞,文学批评,就是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思想的的碰撞,这样的火花,.........
现代文人批评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3-02-08
摆在面前的是一本饶有趣味的文学研究论著。说它饶有趣味,是因为作者的切入点颇为独特,他抛开了我们常见的文本研究或背景研究而另辟蹊径,从现代文人们相互关系的视角,通过“唱和”与“辩驳”两个角度去“知人论世”,展示出了一幅......
批发贸易演变历程对现代批发贸易发展的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11
批发贸易是指专门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商业活动。零售的对称。是商品流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商业企业将商品批量售给其他商业企业用作转卖。②商业企业将用作再加工的生产资料供应给生产企业。 从国外批发业的发展......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发布时间:2023-06-14
一、解读《老人与海》蕴含的生态思想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堪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在1953年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并且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其寓意十分深刻。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五六个人或者更多的善于解释的人能够继.........
表层阅读与文学批评的革新
发布时间:2023-04-20
一、症候阅读的问题阿尔都塞在《阅读〈资本论〉》中首创的症候阅读模式因杰姆逊(FredricJameson)的《政治无意识》一书而在美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症候阅读模式认为,批评家必须将文本中在场的元素当作某些潜在或隐藏之物的象征,并探究导致文本的缺席、空白和省略的原因。阐释(interpretation)就意味着杰姆逊所说的“寻找显表意义背后的潜在意义”。这种“怀疑诠释学”(hermeneuti.........
当代大学生形式与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6
  《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我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现当代文学的整体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起于 1917 年,一直发展到现在,并且也在继续发展。但是区分开来看,自最初发展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自新中国至今,是当代文学的历程,并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关键在于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经......
西方文学生态文学批评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27
究其本质,“生态整体主义”仍旧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外沿扩张后的结果。因此,生态整体主义要为文学批评提供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的理论,其自身面临着诸多问题。它否认了人类在整个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应有的积极位置,而将自然赋予某种意志,使之来约束和规范人类活动。将这种价值观或理念引入到文学创作过程中去,无疑是本末倒置。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学和生态对于人类来说,都只是人类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因此,生态思想影响下.........
小学语文的课堂文学批评解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家作品所做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其实就是浅层次的文学批评。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关系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速度。阅读需要引领学生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更多自己的发现,有更强的批判性继承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在审美体验方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在理性分析方面要让学生学会批判式地思考。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文.........
关于文学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0
在开始写这篇文章的那个夏末,我经历了很多事。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回顾来时路,总难免颇多感慨。一、文学是一个明亮与幽暗交织的所在父亲一生喜欢读书,年轻时热爱文学,198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他与一些当代诗人作家有过往来。再后来,父亲工作越来越忙,就把对文学的诸多热爱,变成了对我成长的无限期许。高考前后,我在家乡小城图书馆度过了许多安静的时光。好多时候,阅览室里只有我一个读者,阅读从文史哲开始,一排一排.........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一、法律秩序与情感偏向的对立结构 李尔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要向你们说明我的心事”。此时的李尔对三个女儿是不加区分地同等对待,可是后来李尔从不加区分到区别对待其实是剧本设置的另一结构对立。这一开场承担了界定王权的主要......
动物研究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一、动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动物研究的论文、专著等各种研究成果迅猛增加,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仅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就有60种相关书籍出版,其中2012年出版了3本直接由“动物研究”命名的专著。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创办了动物研究的专门学术组织,比如美国的“动物研究学会”(InstituteforCriticalAnimalStudies)和“动.........
自然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一、变异学视野下的茅盾文学批评中的“自然主义”茅盾文学批评只是采纳了左拉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就是茅盾对左拉文学上自然主义吸收的表现之一。鸳鸯蝴蝶派是旧派小说的代表,在思想倾向上认为文学能够代表和反映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的意愿,标榜趣味主义、媚俗主义。因此,该文学流派的创作内容庸俗,思想内容空虚,达不到文学反映生活的目的。而茅盾认为,要想发展新文学,必须纠正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小说.........
日本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25
内容摘要:渡边澄子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研究者,对野上弥生子等近代女性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批评家。著有:《野上弥生子研究》、《不败女人的生活方式》、《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等,本文以其对樋口一叶的研究为中心,对渡边澄子的著作《日本女性文学论》进行解读。近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努力地追求自我、力求摆脱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束缚,她们用妙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将自己对社会、.........
史与文教学现当代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5
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机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一直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评”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具体.........
当代生态批评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发布时间:2023-07-06
2015年10月17日,金秋的南京迎来第五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山东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相继承办四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之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和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第五届会议。南京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在会上致开幕词,《美国文学》主编、杜克大学普瑞西拉・沃特(PriscillaWald)教授,《外国文学》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金.........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1
内容摘要: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之日起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是在这一领域第一次确定了性别范畴,以其独特的视角对文学作品开展女性主义解读。由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颠覆性等方面的特点,是在文学批评领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为此,本文就围绕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更明确这一方面的内容。关键词:西方女.........
文学批评与基督教的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到20世纪,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对中世纪全面否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文学批评界的情况与此类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少西方文学理论家认为,中世纪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一个超过千年的近乎空白的时期。有的学者不承认中世纪存在文学批评,例如乔治萨斯布利在《欧洲批评和文学趣味》(AHistoryofCriticismandLiteraryTaste,1900)一书中宣称“中世纪当然不是一个批评的时代”.........
“微时代”文化批评何为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写作”风生水起,“微时代”呼之欲出。“微写作”具有以下特征:写作的形式化和即时性、内容的碎片化和消费性以及参与群体的部落化与草根性。“微时代”的来临,给文化批评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批评界要面对这一现实,深度参与到“微平台”的运作中去,使自己和批评对象处于同一语境;要关注微平台的热点话题,努力去担当“意见领袖”;适当调整自己的写作笔法,探究如何化艰涩为直白、化深奥为浅显.........
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深入分析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张扬自身个性,获取知识,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身语文素质。然而我国当代的阅读教师受高考影响,多存在“填鸭式教学”“教学机械化”等问题,极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育,为改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进行了关于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论文在自觉地意识到网络对于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原则和批评标准。通过对一些文学网站个案的考察,概括出网络文学快捷、方便、充分地自由和个人主义;主要功能是泄导人们淤积以获得......
第一章“学位”:制度演变与选择
发布时间:2023-03-14
学位的演变学位源自早期宗教大学为学者授予的从业许可。早期伊斯兰大学的“ijazah”是最初的学者从业许可形态。成立于859年摩洛哥Al-Qarawjyin大学和970年的埃及Al-Azhar大学都曾向毕业生授予过一种叫做“ijazah”的证书,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任教证明。经过考核,获得该证书的人有资格组织讲学,需要时他亦有权对伊斯兰法律做出解释和说明。有研究者(程悦云,1994)指出,现代学位制度产.........
一只白苍鹭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剖析《一只白苍鹭》 (一)深厚的家园意识 朱厄特创作该部小说的时代是正处于美国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纷纷从农村涌向城市,这给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面对城乡贫富差距的日益......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9
【 标 题】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英文标题】The Present Aesthetic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Ontology CHEN Chuan-cai【 作 者】陈传才【作者简介】陈传才(1936-),男,广东普宁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9-09-23
摘要:文学批评,对于文学过程来说,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效能。从实际角度而言,文学批评主要是对某一类文学现象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索,将文学鉴赏操作视为重点,对作者作品加以赏析。文学批评特别是在英美文学发展流程中发光发热,作用尤为明显。本文对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元化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未来文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学批评多元化分析1英美文.........
浅谈作文批改中的“互评互改”模式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4-02
1 作文互评互改的地位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批改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由于所任班级学生多,作文数量大,检查次数......
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学批评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文学批评理论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已经受到了更高的关注和重视。在高校展开英语文学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于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应用和探究,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正确地......
简论文学概论讲义中的文学批评观
发布时间:2023-04-04
从严格意义上讲,老舍在论述中把“文学是什么”与“什么是文学”作同化处理,忽略了本体与功能之间的差别,但他以多年创作经验入手谈论文学相关问题,显然是着眼实效而非纠缠于空玄说明,这也正是他有别于其他学院派理论家的地方。事实上......
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30
一、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文学教育理论课程,而在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文学批评与文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批评可以从其独特的视角关注和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得到与众不同的......
法律对待学术批评应当宽容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曲纳西古乐引发的宣科诉吴学源、《艺术评论》侵害名誉权案,一审结案,二审正在进行。按说案件还没有结束,不应当说三道四,但是涉及到名誉权保护法律适用的是与非,还是应当把意见说出来好一些。 说到底,我不同意本案的一审判决。为......
浅议现当代文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尝试
发布时间:2022-10-12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浅议现当代文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尝试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论文内容摘要: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从......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学课程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中的当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面对新的技术发展,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新的网络媒体条件下,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观创造性,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作为一种新兴批评流派,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它打破了传统的陈旧的文学批评模式,为西方文学批......
语文教材入选现当代文学的必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语文教育担负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等多重任务,现当代文学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文思想担负着提升语文“人文性”使命。语文教材是充分反映社会和时代特色的现当代文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教学价值。......
生态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老人与海》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
现代成本控制之作业成本模式-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作业成本系统(ABCS)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服传统成本计算体系对成本信息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