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为了文学的虚构

为了文学的虚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2 00:18:55
为了文学的虚构
时间:2023-06-12 00:18:55     小编:

塞尔在那篇著名论文《虚构话语的逻辑地位》中对虚构这种以言行事类型作了相当精彩透彻的分析,对文学与虚构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见解。从其所见来看,虽然不乏精彩透彻,但文学与虚构以及虚构作为假装这一话语行为类型的特点却不无可议之处。文章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观念出发。对塞尔的虚构这一以言行事类型作批判性分析,期望将塞尔对语词意向的强调转变为阅读惯例的决定作用。将虚构与文学的区分转变成虚构与文学的内在相关性。

【关键词】塞尔;虚构;文学;假装;意向;惯例

【作者简介】王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4)01-0091-09

一、文学与虚构的关系

塞尔认为虚构不等同于文学。

有些虚构作品是文学作品,有些不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大部分漫画书和笑话都是虚构的范例,但是并非文学:《冷血》和《夜幕下的大军》具有文学的资格,但不是虚构的。因为大多数文学作品是虚构的,因此也就有可能把对虚构的定义和对文学的定义混为一谈。但是,并非文学的虚构的例子存在着,并非虚构的文学的例子也存在着。这就足以说明把它们混淆起来是不对的。

这个区分很特别。但并不让人满意。言语行为理论喜欢先划定讨论的范围,并结合例子进行细致的言语行为剖析。这里做的工作就是先划定范围。工作的范围往往决定探讨的界限以及理论延伸的方向,所以我们不妨先就这一范围做一番研究。塞尔认为,文学不等于虚构,两者有很大的交集,但各有自己独有的地方,此处提出的异议是:应该是有些文学作品不是虚构的,但虚构的都是文学作品。上面的一段话中,塞尔举了漫画书和笑话的例子,但这两个例子是不合适的。漫画书属于有情节的图画类,这是跨类的一个艺术门类,塞尔想说,漫画书从情节上是虚构的,但从图画的角度,却不能叫做文学。其实这是一种虚假分类。而提到笑话的时候,他的意思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笑话比较简短,它没有情节,或情节是高度变形的,所以它不是那种标准的文学;二是笑话是口头的,它就不是字面的,所以它不是文学。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看到的是,塞尔把文学当作是一种形式上(字面、书籍形式)的区分,而不是一种类型的游戏。他引用了维特根斯坦,指出文学是家族相似概念,是一种游戏,但很快就抛弃了维特根斯坦,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这可能与塞尔本人并非文学理论家,不愿意过多纠缠于文学有关。我们注意到塞尔提醒我们,“而即使没有这些例子,这种混淆也是不对的,因为文学与虚构在概念上就不一样”。这说明,虚构与文学的区分不是经验的,而是概念性的。塞尔其实并不关心实际存在的文学样态,他关心的是文学与虚构的概念区别,所以,他更多的是进行表述的分析,“于是,比如说,‘作为文学的圣经’表现出一种神学上的中立态度,但是‘作为虚构的圣经’就带有了倾向性”。之所以能够说“作为文学的圣经”表现出一种神学上的中立态度,那是因为文学只是提供了《圣经》的一种解读,并不挑战其神学内涵,更重要的是,塞尔认为,文学并不全是虚构的,还有非虚构的部分。而圣经就是一个实例,它属于这非虚构的部分。但“作为虚构的圣经”却不一样。按照塞尔的定义,虚构是一种假装(pretending)的以言行事,而假装有两种含义:

在一种意义上,“假装”做某事却不去做,这是一种欺骗的形式,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假装”做某事是为了实现一种施行,即某人“好像”做了什么或成为了什么,却并不带有欺骗的意图。如果我假装成尼克松以欺骗特工处让我得以进入白宫,我是在第一种意义上假装;如果我在模仿比赛上假装成尼克松,这就是第二种意义上的假装。

在第一种含义上,“虚构”是一种欺骗,而在第二种含义上,“虚构”是一种表演,同样有不真的暗示,所以,“作为虚构的圣经”是有倾向性的。但是“作为文学的圣经”就没有倾向性,因为文学中可以有真实发生的事情。如果真的如塞尔所建议的那样,对虚构与文学作出这样区分的话,我们就会沿此线索发现,“作为文学的圣经”不过是向基督教信仰者作出的让步,以保持圣经的真实性暂不被否定。――因为虽然文学大部分是虚构的,但圣经毕竟是可以为真的。这就是塞尔所说的文学的“中立性”。我们暂且同意这样的区分。来看看虚构是否就与真实事件清了界限?当我们说文学中的真实事件的时候,指的就是在日常中发生的事件,对这些真实事件的记述就转变为文学。然而,我们也知道,并非所有的真实事件的记述都能成为文学,除非我们持一种像卡勒建议的那种开放的文学观,即所有写下的文字都可以成为文学,而某些专门的虚构性写作如莎士比亚剧作却可能排除出文学之外。对于这样的真实事件的陈述成为文学的原因我们暂不去讨论,但它们与虚构性的文字形成一组并置对立关系却一看便知。这些真实事件的陈述构成文学吗?我们会说,它们是文学的一部分,但虚构性文字构成文学的绝大部分。在一般语境中,我们提及文学的时候,往往指虚构的那部分,真实事件的记述我们也会目之为文学(当然这样的看法我们只是偶然持之),那是因为,除去真实事件的部分,我们看到了一种与虚构性写作相似的特点。至于这一相似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暂时不去判断。但因了这一相似性,真实事件的陈述可以与虚构性写作并置于文学中,却是可以看到的。如果我们问,文学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这是在对一个超级概念进行本质赋义。我们更主张文学不过是一个常见的语言游戏,无论是虚构还是真实,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位置,而我们也会根据讨论话题的语境来分配两者的比例或重要性。塞尔的分配方式就是这一语言游戏的一例。

从塞尔所举的例子,我们看到,虚构不等同于文学,但这并不能证明文学不包括虚构,相反,文学是包括虚构的。所以,仅从虚构的表演义上作出虚构不在文学内、它只是与文学有大部分交集的判断,这是可疑的。从上面塞尔所举例证和概念分析来看,都不能完成塞尔自己所作的文学与虚构的区分,我们在这个例子中看到的是概念越界以及跟随越界所作的边界调整以保持概念与边界的相互适应。 让我们来看看“虚构”这一语词的使用。除了文学中,我们想想生活中怎样用“虚构”这个词。“你真会虚构。”一般我们在这么说话的时候往往有讥讽的意思,根本不是在说这个人会写小说,而是说,它像写小说一样杜撰了一个不存在的事件。这不过是在暗示他说的话不是真的。这里用虚构一词的意思是欺骗。“他虚构了一个场景,可以让我们理解这个观念。”――这里的虚构为什么不用设计来代替?因为更准确的表达是“他设计了一个场景”。虚构不是设计,虚构与真实相对,而设计则是一种情景的设置。“他说的这件事是虚构的。”――为什么不直接说假的呢?一种文艺范儿的说法。可以说,生活中用“虚构”这个词往往显得与众不同,它不是显得有些文绉绉,就是觉得有些别有用心。用这个词的时候,往往隐含着假装的意思,是一种欺骗的假装,但从字面上听来,却仿佛没有这层欺骗的假装,而是一种表演的假装。这实际上只是一种潜性修辞,而且是从文学中借来的修辞方式。

也许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塞尔对文学的划定是相当固定的。在他看来文学的范围比较稳定,但是,文学一点没有塞尔以为的那样稳定,文学是变动不居的,它会很自然地把虚构的作品拉人文学中,根本原因就在于虚构与文学是一类游戏。而塞尔这样的言语行为论者却要保证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以此进行以言行事的分析,这与语言游戏论相当不同。其实,虚构的以言行事主要在文学这一语言游戏类型中呈现出来,它的面目也在文学中变得清晰。如果想考察清楚“虚构”这个词的用法,文学是最好的考察对象。

二、区分三个概念:虚构、说谎与假装

虚构(fiction)与说谎是两回事。塞尔也认为,把虚构变成说谎,这是对柏拉图的一个传统误解。虚构从来不是说谎,说谎是有伦理责任的,但虚构没有;或者说虚构也具有一定的伦理责任,但这一责任不在虚构话语之中,而在虚构话语之外,是对虚构文本的言外意的解读。说谎是生活中的,我们一般不在生活中说虚构,而直接说对方说谎,除非我们在此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修辞方式。即从文学表述中借代来虚构。这时虚构的词义用的是一个修辞性的转义。

说谎是一个伦理判词,从词语用法上看,说谎的背后总有一个事实与之相对:而虚构却与事实无关,虽然我们经常说,它是一种与真实相关的语言游戏,其实这不过是在玩弄语言技巧,这个表述的功用不过是把真实与事实分开,强调真实是存在于事实之外的东西,往往与某种系统性之物联系在一起。

虚构和说谎是假装的两个方向,假装可以带有欺骗性质,不让别人发现事实,这是说谎;也可以是另一种语言游戏,即存在于文学中,没有事实相对的语言表演,这是虚构。在文学中,不一定有真在后面。也不一定有原本,只要假装像是具有一个原本就可以了。我们从来不去探究那个原本是否真的存在,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常识在很多文学研究中没能贯彻下来,比如中国赫赫有名的红学,数量极多的研究往往以作品来索引实事,从作品中猜测作家身世,或以清世事实妄断作品好坏,实在是文学研究的笑话。虚构与说谎作为假装的两种含义从语义上看相隔非常远,语义的相互交叉只是一种假象。比如不能因为小说是虚构,就判断小说就是说谎,因为中介项“虚构就是说谎”是错误的,它混淆了虚构与说谎的界限。但是,从一般常情来看,这一混淆又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它们是假装的两条歧义方向,两者不交叉,但通过假装可以放在一起,而这种并置又往往给我们一种同义的假象。这一混淆主要在文学中发生。如果我们在生活遇到一个冒充银行职员的骗子编造了一些银行账户危险之类的假话,来骗取我们的金钱,我们就不再说他的那些编造是在虚构,而是直接判断说,那是在说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混淆就不再发生。

对塞尔的批评中,有一种把假装演变为佯装(make-believe)的方向。扮演也要有原本。但可以改变这个原本,“像”很重要,但也可以不像,更多的是一种宣称(declaritive)。佯装(make-believe)一定是一种假装,但有一种愿望在里面,这种愿望只是假装的单纯愿望(即让人单纯相信),不包括主观意图的欺骗,而只留下主观意图的存在。按照塞尔的意思,假装已经是一种意向动词,那么佯装(make-beheve)直接地展露了这一意向,将意向动词这一用法直接摆在词形中。

说到假装与真实,就必然涉及虚构、相信与真的关系。在文学中,虚构就是文学的基础语法。进入文学,读一个作品,虚构就是被接受下来的,这里有一系列规则。但一定需要真吗?如果需要,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真?真实(truth[or truthful?]),还是真诚(sincerity)?

让我们先假设存在一种虚构之真。那么,我们是把虚构之真当作一种真理展现的方式接受下来还是把信以为真接受下来?如果是前者,那么我们就要探讨这一真理之展现来自何处;如果是后者,就要探讨这一信以为真是在哪一层次上体现出来的。可以说,虚构之真这一概念从语词内部还看已经存在着一种矛盾,仅依靠语词本身是不能调和这一矛盾的,只能说虚构的语词中存在着一种超出语词的真理,这一真理不在单一语词中,而在语词整体的外部。如此,则真理是从外输入语词的,对于这一输入进来的东西如何与词语结合在一起是没有规则可以明述的,只有信念才可以完成这一步骤。由此,所谓的虚构之真不过是信以为真而已。

信以为真是相信虚构的事件是真实事件,这一相信存在于阅读过程中。米勒提出一个“天真阅读”的概念,并利用他自己曾经的阅读经验指出天真阅读的重要性。在福克纳的笔下,白痴儿班吉的情绪变化既快速又无逻辑,我们认为这几乎复现了的思维特征。如果我们处于对小说世界的天真信任中,那么无疑这是对的,米勒以自己为例描述了天真阅读的快乐:

小时候我不想知道《瑞士人罗宾逊一家》有个作者。对我而言,那似乎是从天上掉到我手里的一组文字。它们让我神奇地进入一个世界,其中的人们和他们的冒险都已预先存在。文字把我带到了那儿。……在我看来,我通过阅读《瑞士人罗宾逊一家》所到达的世界,似乎并不依赖于书中的文字而存在,虽然那些文字是我窥见这一虚拟世界的唯一窗口。我现在会说,那个窗户通过各种修辞技巧,无疑塑造了这一世界。那扇窗并非无色的、透明的。但无比荣幸的是,我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我通过文字,似乎看到了文字后的、不依赖于文字存在的东西。虽然我只能通过阅读那些文字到达那里。我不乐意有人告诉我,标题页上的那个名字就是“作者”的名字,这些都是他编出来的。 但是不幸,作为现代读者,我们已不再天真。我们已经具有大量的阅读经验,不轻易被拉进小说的世界,因此形成了天真阅读与审视阅读的张力。现代小说的作家们也有意识地将读者拒绝与小说世界之外,认为利用读者的天真是一种羞耻的行为。

但米勒认为,读者的天真是必要的,审视阅读不能取消天真阅读:

我觉得我已经显示出,《瑞士人罗宾逊一家》可以代表我在本书中“论文学”的一切方面。那我最赞赏和推荐什么样的阅读?我最赞美主动献出自己的阅读,不是那种想着每本书都会洗脑的阅读?如果是后者,书就必须被质询、抵抗、去其神秘、去其魔力,重新将其纳入历史,尤其是虚假而错综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当我说你必须同时以两种方式去阅读(这难于上青天),我是认真的。但最后,我得承认,我对第一次阅读《瑞士人罗宾逊一家》时天真的轻信,有一种忧伤的怀念,那是一种已经失去,永远无法收回的东西。除非你已经做了这天真的第一次阅读,否则不会剩下什么让你去抵抗和批评的。如果自觉抑制文学的力量。书首先就被剥夺了对读者产生重大影响的机会。那么何必还读呢,除非是为了满足不甚光彩的毁灭的快感,并且不让别人着魔(怕对他们有害?)无疑,对文学的这些抗拒,其动机迥异于撒旦嫉妒亚当、夏娃的天真快乐。但是,难道真的就那么迥异吗?

这种模糊的态度相当说明问题。如果只存在审视阅读,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明显的,阅读会死亡。所以米勒提醒我们天真阅读与审视阅读之间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才能保持文学的魅力,丧失任何一维都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我们看到,米勒的这种“天真阅读”观将信以为真认作是外来输人的,是把文学视为虚构之物后的一种假装相信,这一相信是不真诚的。米勒虽然也模糊地认识到这一不真诚导致的摧毁作用,但他也提不出别的办法。可以说,只要我们把信以为真当作外来输入的,那么这一模糊态度就无法避免。

那么,对文学中所描述的一切信以为真来自哪里?来自于我们对文学的整体判断吗?这一点出自我们的信念?不是。如果这是一个明确意识到的信念,那么我们总会失去这一信念。那么,这是一个潜在的无意识的信念?依然不是。它跟有意识无意识根本没有关系,或者说,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只是这一事情的表面关联,还不是真正的关联。关联在哪里?在语言中。文学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类型,就是在语言中形成的,信以为真编织在所有的表述中,而一旦一个文学理论家把这一信以为真作为问题提出来并讨论它的可能性才是一件怪异的事情,因为这仿佛是在问:你如何不依靠外力让自己离开地面?只有一个回答:从悬崖上跳下去。

冯庆以为,“这里的‘真实’指的是语言哲学与文学理论所关注的语言的‘真实性’问题,亦即言语或文本与实在世界之间的符合一再现问题。本文并不打算论证文学是否能够再现或者干脆就是‘真实的’,而是试图通过展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范式,提供一个探讨‘文学真实性’的理论起点”。这依然受到了真实性问题的困扰,这实际上把生活之真与语词之真混淆一处,没有看到,文学之真不过是生活之中的一种变形,两个概念完全在两个层面上。

虚构与文学具有高度亲缘关系。但是若说两者有区分,那是一定存在的。文学指的是一种体裁类型,而虚构则指一种话语用法,我们不能想象这一话语用法覆盖这一体裁类型,也不能想象体裁类型里只有一种话语用法,但两者的高度重合却是文学发展所越来越证明的事情。我们一般会把文学当作一个游戏,但很少把虚构当作一个游戏,虚构是文学中一个最重要的游戏方式,如果有非虚构的文学游戏方式,那么这一游戏的意义(或玩游戏的方法)基本是在与虚构的文学游戏对照下才能获得。

三、虚构:意向还是惯例?

塞尔在讨论假装的时候无疑采用了第二义,虚构的假装必须是没有伦理责任的,才能真正成为虚构。塞尔说,“‘假装’是一个意向性动词”。的确,假装里面存在着意图。这个意图是可以明确看出来的。这里存在两种东西,一种是表面行为,一种是隐藏起来的意图,必须两者共存,才可能谈到假装。当然这两者共存只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情况。可以说,这不过是对一个单句的单纯分析。而这样的单句其实不能实际单独应用,它只有同语境结合起来才具有实际的使用意义。“他假装是尼克松总统。”从单独这句话里,我们根本无法判断是第一义还是第二义的假装。但如果我们给出周围的语境,我们就能进行判断。单一句子中的词义的确具有意向,但如果缺乏周围语境,这一意向的具体方向根本无法判断。

塞尔同时兼顾到假装作为一个意向动词的语境以及假装这一意向动作的发出者:作者。对于一个文本而言,只要我们从一个过程的角度去思考文本的创造、成型以及接受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定会把作者、文本、读者放在一个过程流中去考察。塞尔虽然从语词的角度思考文本的问题,本来这是一个语言学考察,但他同时将这一语言学做成一种发生现象学的过程考察,这就使整个考察显得极其复杂、多变。一个文本的发生过程如果与一个文本状态的语言学结构达成一致,那么,就可以建立起一种语言的发生性逻辑,但这种东西除了让我们看到两种矛盾存在的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种虚假的逻辑以外,找不到更有建设性的思路。

既然考察了语词的意向,那么自然就出现了意向的施行者,这就是作者。塞尔作出的这样区分也很关键:“一个文本是否是虚构作品的判断标准必须由作者的以言行事意图决定。……因为既然已经把一个文本判定为小说、诗歌或仅仅是文本,那也就已对其作者意图做出了判断。”塞尔将文本的创造视为一个假装或非假装活动的整体,那么这一活动自然要有发出者和接受者。在塞尔这里,发出者就是作者,接受者就是读者。从这个类比来说,这样的划分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有一个重要区别没有说出来:假装作为一个虚构文本的意向活动的特征。这是对文本活动的整体描述:而假装作为一个意向动词,则是对一个动作的描述。如果我们把创作文本的活动与写出这一文本的意向状态等同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作者的意向决定了文本是否具有虚构性质。而从上面的引文中,我们看到“把一个文本判定为小说、诗歌或仅仅是文本,那也就已对其作者意图作出了判断”,这是恰当的,因为这是从文本执行功能的表述:而“一个文本是否是虚构作品的判断标准必须由作者的以言行事意图决定”则容易将我们导向对意图的先行判定,实际上,后一句是前一句的条件。 德里达把塞尔称作现象学者,这是一个错误,但也有合理性。错误在于,德里达有意对塞尔的语言学维度做了忽略,而夸大了意向的发生现象学的成分。合理性在于。塞尔的意向性的确具有发生现象学这样的导向。

塞尔不是不知道:“构成虚构作品的伪装的以言行事是因一系列的惯例而得以可能的,这些惯例暂停了那些让以言行事得以与世界关联的规则的正常运行。”这是在谈横向惯例的重要性。但是他对意向性的强调导致了他在作者和读者之间作了特别的区分:作者负责虚构,他明知其不真,而读者应用横向惯例来阅读作品,不必知其真与不真。

一件作品是否是文学,这由读者决定,一件作品是否是虚构的,这由作者决定。

对以言行事行为的伪装施行实际上包括施行言语行为以及唤起横向惯例的意图,它们构成虚构作品的写作,而横向惯例中止了对一般话语的以言行事承诺。

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虚构的风格就被虚构作品中引入的对非虚构的承诺所决定着。自然主义小说、童话、科幻虚构作品和超现实主义小说之间的不同,在某种情况下,是被作者对客观事实的再现的承诺的程度所决定的。

塞尔没有提醒我们的是,这一承诺在同一个文本中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标准来确定这一承诺。我们只可以说,在这种类型的小说里,也可以这么写,或者惊叹道:竟然可以这么写!

塞尔把承诺摆在风格类型之上,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作者在跟作品缔结条约,作品的面貌由作者来承诺决定,而读者在作品形成之时,只是一个无所相关的外在者。承诺就是意向性动词的自然延伸,既然作品的语词由作者写出,而且是一种主观的有意为之的假装行为,那么最终形成的文本类型就必须由作者承诺来保证。在此之后,才有读者与作品关于惯例的契约。在这里,我们不仅发现话语分析。还发现一种意向行为的发生过程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德里达把塞尔当作现象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们要问的是,承诺是对于虚构的方式的承诺,这一承诺的准则来自哪里?如果是来自作者的,为什么作者就能够对虚构类型进行承诺?是因为他明知自己在假装但却必须承担起他对虚构的真实性的义务吗?如果这一承诺来自读者。也就是来自于作者与读者达成一致的横向惯例,那么我们依然可以问,这一横向惯例是如何达成一致的,标准何在?

塞尔以戏剧的写作与表演为例说明作者承诺对虚构的支配性。

剧作家在写作戏剧文本时的行动更多的是像在写一篇关于伪装的说明书,而不是自身在塑造一种伪装。一个虚构的小说是一个对事态的假的再现:但是一个戏剧,一个被表演的戏剧,并非是一个对事态的假的再现,而是假的事态自身,这个事态就是演员伪装成为角色。在这个意义上,戏剧作者一般说来并没有伪装下断言:他是在给出如何从事一种伪装的指引,而演员们将会跟随这种指引。

可以说这段区分真是精彩,作者不假装,他只是给出假装的指引,表演者才假装,因为他要像真的一样在舞台上行事。但我也注意到,塞尔举的虚构的例证都是文学的。为什么要选取戏剧文本?就主要的原因在于戏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剧本和表演,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戏剧的创造。而剧本明显是优先于表演的,也就是说,如果表演是作品的最后形成,那么剧本作为作者的虚构意向表达就是作品的指引,所以我们才看到塞尔强调作者“给出如何从事一种伪装的指引,而演员们将会跟随这种指引”。

在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整个文学过程中的作者优先性问题?塞尔不只一次地批评新批评对作者的忽略产生的误差。的确,新批评切断作者与作品联系的方式是成问题的,或者说,这样的思路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类似于现象学对本质问题的悬搁。我们知道,作者怎么可能在作品中不现身呢?没有一个文学理论家能够对作者忽略不计。塞尔通过意向性动词来定位作者的方法就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无论这样的方式还存在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那么,从语言游戏的角度,作者具有哪些优先性呢?第一,作者不假装,但他给出一种假装的指引(一种说明书)。也就是说,作者知道他做的是什么,他是清醒的。第二,作者创造一个虚构人物,他把这一虚构送到读者那里,读者把虚构接受下来。认以为真。作者“通过伪装指称一个人,她创造了一个虚构人物”。现在只要虚构人物被创造出来,我们这些在虚构故事之外的人们就能够真切地指称一个虚构人物了。注意在关于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那段话里,“我的确指称了一个虚构人物(譬如,我的话满足了指称的原则)。我没有伪装指称一个真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我所确实指称的是虚构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第三,作者的最大优先性在于,他假装指称,而读者则真实指称。这种语法表述带来作者与读者地位的彻底不对等。由于作者只是进行假装指称,所以他只是在创造一个假装的说明书,这一说明书具有调动读者情绪的功能,而读者则首先相信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这一相信如果不是一种天真相信就无法完成对文本的阅读。但作者那里不存在相信的问题。因为读者相信的对象就是他创造的,在文本中,他对于读者就像造物主一样。所以只有作者有意向,因为只有他才假装,而读者没有意向,他只陷于文本的横向惯例当中,是被决定的存在者。只有以这个区分为基础,塞尔才会引领我们思考如何在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一致的问题。横向惯例的契约在塞尔这儿地位并不高,意向性才是优先者。

的确,我们在一个作品的整个结构中发现作者与读者不是对等关系,但这是否让我们再次倒向文学虚构的作者呢?我认为不必。塞尔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和读者与作品的关系分而视之,相对忽略了作者那里同样存在着横向惯例的作用,并且正是这一惯例才决定了作者如何能够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一惯例与读者惯例表面不同,其来源却无法区分。我们暂时只能这样来判断:读者掌握的惯例规则相对于作者掌握的惯例规则少,而且作者掌握的惯例规则往往是明确意识到的惯例,那种潜在惯例规则虽然同样大量存在,但比起读者来还是要少得多。读者掌握的表层惯例少,而潜在的惯例规则多,从比例上正好与作者形成反面。 横向惯例是优先还是纵向原则是优先,这才是关键之处。我们从塞尔这里看到了纵向原则与横向惯例的对峙。在塞尔这里,纵向原则优先于横向惯例。纵向原则完成整个虚构行动,如果虚构的确可以理解为一个从意向发出者开始到达意向接受的完整行动的话,而把横向惯例留给了读者,也就是说,意向+横向惯例=纵向原则。意向优先于横向惯例。这乍看起来毫无疑义,但仔细思考却让人疑惑丛生。意向不是单纯意向。而是与实现出来的行动结合在一起的语词意向,这一点塞尔也同意:更重要的是,意向是一个词语与所对事物的关联中产生的意向,还是一个位于词语系中的词语与所对事物系中的事物的关联产生的意向,如果是前者,那么无疑塞尔是对的,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塞尔的理论就存在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后者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考路径。假装作为一种以言行事行为并且作为在语言中起作用的一个语词,是与具体行动和语词系统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想看清楚这一使用方式,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语词使用的原初语境中去,简单的语词在一个简单的语境中习得,而复杂的语词在复杂的语境中习得,而假装无疑是一个复杂语词,它在复杂语境中习得。但塞尔并不同意这一点:

我认为维特根斯坦的这种看法是错的:他认为撒谎是一种也像别的那些语言游戏那样需要学习的语言游戏(见《哲学研究》249条)。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撒谎体现为对关于施行言语行为的调节性原则之一的冒犯,而一切调节性原则在其自身中本来就包含着关于冒犯的概念。由于原则本身就定义了什么会构成对其自身的冒犯,学会了遵循原则,也就并没有必要再特地学会一种打破原则的行动。

这是把对原则的打破包含进原则里面,但这个原则毕竟也是习得的,除非塞尔认为这个原则是先天成立的。对于幼儿来说,说谎就像一个游戏。构成一种特别的游戏方式,与要求真实行为的语言游戏完全不同,它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行为。塞尔在此没有看到两种行为吗?我认为塞尔与维特根斯坦的区别在于,维特根斯坦回到原初使用语境中去考察语言,而塞尔则是从一种日常交往的理性语言中去考察使用,后期维特根斯坦关注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而塞尔关心成人语言的使用方式,这就让两者的语言观念在同中有异,在异中有同。在解决更根本的语言本体性问题上,后期维特根斯坦无疑更胜一筹。

四、文学虚构如何与世界相关

塞尔用以言行事模型来解释文学与虚构,其目标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虚构只是对以言行事的施事行为的模仿,那么他如何与世界相关?日常的以言行事行为是与世界相关的,因为世界就是在以言行事中展开的世界,但是虚构的文本却只是对以言行事的模仿,它不对世界真正发挥施事作用,那么它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关联?

塞尔建立假装的以言行事这一伪施行模型是为了保证虚构言语与日常言语的一致性,其要义在于指出没有与日常言语相分离的虚构言语。这一观点包含了这样几个要点:(1)日常以言行事是严肃的,是模板;(2)虚构是对以言行事的一种运用;(3)这一运用加入了新的语言元素,即装作那种以言行事;(4)假装以言行事就是虚构,它经过假装这一层,与日常的以言行事发生关联,只是这一关联不是直接关联,而是一种变形的关联。由此推论:(5)虚构不是独立的语言世界,它就来自日常语言世界;(6)它发挥关联的方式不是日常的以言行事,而是假装有此关联,或,它不导致施行,而只是一种“看作”。

最终,为什么要有假装的以言行事?塞尔说,“跟着我将推理进行到此的读者们如果听到我说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简单甚至唯一的答案,将并不会感到惊讶。答案部分取决于那些通常被低估的在人类生活中的想象力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和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同的想象力的产物所扮演的同样关键的角色。”塞尔在此假设了某种需要,但这种需要是想象力的需要,这是什么呢?塞尔没有给我们答案,“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通用理论涉及到某种机制,即那种让伪装的以言行事得以传达严肃以言行事意图的机制”。也就是说,这种伪装的以言行事为什么能够达成严肃的意图,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塞尔的结论是没有结论。

理查・奥特(Richard van Oort)在《三种虚构类型》一文中提出三种虚构类型:塞尔的话语逻辑型、英伽登的现象学型和冈斯的人类学型。奥特认为塞尔的话语逻辑型预设了“真诚原则”与“假装行为”的矛盾以解决虚构话语与世界相关的问题,但话语行为本身却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相比英伽登的现象学型尚显不足,英伽登的局限在于他为了回避非理性的经验心理学,回退到唯理主义,这也导致他的理论太形而上学了。相比而言,冈斯的人类学观点是奥特赞赏的,冈斯认为,语言、意向和虚构是与原初指号(originary sign)的矛盾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不需要像塞尔和英伽登那样,把虚构预设为一个独立世界中发生的东西,而是设想为与原初指号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再现允许我们去指称一个独立的本体真实,但这一真实不是再现的生活真实,或者说,原本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矛盾的),即虚构不是指向真实,而是指向符号的自我指涉和自我再现。这就是在说明,虚构不过是符号的内在功能,虚构或假装,不过是符号的自我再现功能而已,并不是对日常话语行为的假装施行(如塞尔),也不是独立于现实界的单纯意向的表达(如英伽登),这样,冈斯就把塞尔和英伽登思想中的对原本的模仿转变为内在矛盾的展现。虽然从具体分析上看,奥特有过分强化塞尔和英伽登形而上学一面的倾向,但他所指出的问题也的确或潜或显地存在。冈斯的观点有合理性,但对原初指号的矛盾性预设却显得有些过于理念化,也残留着形而上学气息。“原初指号不过是一个无果的动作,它不是对对象的模仿,而是关于对象的谋划。”奥特对原初语言中的矛盾性的预设除了让他回复到冈斯,找到矛盾性在原初指号中的结合之外,最终也只能走上语言与世界的符合问题这一思路,而这样的思路,虽然在技巧上看起来解决了塞尔和英伽登语言与意向的难题,抽取了意向性这一中介,但这种日常话语与虚构话语存在内在分裂(并统一)的思路其实并不能解决话语与对象的关系这一难题,最终留下的难题依然是:虚构话语如何与日常世界相关。 让我们重新回到上面指出的塞尔理论要点第六点中的“看作”作为一个结论。这是文学与虚构作为家族相似游戏的关键之处。“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例如他们指着一个箱子,说它现在是一所房子:然后他们从这箱子的方方面面把它解释成一所房子。把一种虚构编到这箱子上。”虚构是一种“看作”的游戏,这是一种语言游戏方式。“看作”的用法是把某某看作另外某某,这里就存在着两个形象,一个是看到的,一个是看成的。要两个形象都在场才能谈得上虚构。(1)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似的面相,而且(2)将其中一个看作另外一个里面的一种稳定的连续性,(3)必然具有使用的语境背景,即同一类的语言游戏。所以虚构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游戏方式,假如仅仅从一个形象看成另一个形象的过程来说,这里面包含着假装,但假装过于强调意图,不免带上伦理色彩。而“看作”只是一种语言游戏的运用,它带有意图,但其指向却不是意图,而是语词的使用及其周边背景。

塞尔则先建造一个日常语言的以言行事模型,再来改变这一模型,适应“虚构”这种活动。如此一来,“虚构”的地位反而被降低了,它只好在日常的以言行事行为面前努力争取自己的平等地位。而在维特根斯坦这里,只存在“虚构”的概念分析,不存在模型分析,更不会像塞尔那样,为虚构的以言行事中的行动者设立一种意向性,虽然这是一种语言意向性。不是胡塞尔的意向性,但却难以逃脱德里达对这种意向与胡塞尔类似的指责。所以,当虚构成为一种语言游戏的时候,它就与文学这一游戏密不可分,而且两者越来越紧密,虚构成为为了文学的虚构。

在艺术这一游戏中到底出现了什么?出现了生活的场景,这是无疑义的。从这一层面上讲,艺术里存在着对生活的模仿没有错。但这一模仿没有模仿论那样高深莫测。模仿论要把模仿做成一个普遍的模型,并且认为所有艺术都遵照这一模型。这种普遍性断言是问题所在。我们来看儿童游戏,就会发现,其中有模仿,但并不是说模仿成了游戏之为游戏的判断标准,而是说。在做模仿游戏的时候到底在模仿什么,有什么东西实际上没有必要进入模仿。艺术也同样如此。比如,儿童玩一个布娃娃,问它痛不痛,会让它吃药,等等。但如果她的父母要把布娃娃送到医院里,她一定会很不高兴,很不理解,因为这样一来,她就被剥夺了喂药的乐趣。在这儿,模仿对象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游戏中保留下来的形式。儿童并不认为布娃娃真的痛,她只是从父母和医生对她的询问中取下来这个形式,然后在她与布娃娃的游戏中保留下来。她可能也会把布娃娃送到医院里,但那一定是游戏中的医院,不是我们平时去的医院。她也会给布娃娃打针,但主要是为了问她痛不痛,就像她的父母问她的一样。所以,儿童的模仿性游戏中只是保留了模仿对象的某些形式。

儿童的主要游戏方式与艺术的游戏方式是一样的,我们在艺术也只是保留了模仿对象的一些形式。我们当然也模仿,但模仿对象本身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艺术游戏中留下的某些生活中的形式,而与那种生活形式相结合的语境或相关情况却可能被剥离出去。至于到底剥离出去哪些形式,以及为什么如此剥离,单从一种剥离情况来看是无法给出答案的,但是当这样剥离的例子足够多,或者说,形成了一个(属于某一艺术类型的)艺术文本的时候,我们就能判断这种剥离的合理与不合理了。当然,这一判断并不是时刻需要的,只是在这种剥离可能出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去查看一下这一剥离的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剥离”不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而是与实践类型结合在一起的行动。只有在样本里,我们才可以考察“剥离”情况,而不能凭借着先验推论,建造一个剥离的理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虚构是必要的
发布时间:2022-11-14
暮晚 又是暮晚。又是万物空绝的时分 麻雀停在路沿上发呆 你停在五脏六腑的凉意里面 姐妹般的蔷薇 那些死寂。那些枯萎的枝桠 淹没灯。淹没你视线中最后的一点暖意 小心维护过的星空啊 ――构成雪地,构成荒原,等另一......
为了爱向动物学习
发布时间:2023-01-18
美国女博士奥利维雅·贾德森写了一本《性别战争》的书,很怏畅销世界,书名“sex advice to all creation”直译过来是“给所有生灵的性爱建议”,当然包括人类。向动物学习,人类会爱得更豁达。 想想竹节虫,别嫌男人黏 不要以为只......
学前教育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24
学前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本质问题。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认定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两者并行不悖。 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9
" 2000年10月,我区承接了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十五”重点教改实验课题——“小学语文素质发展评价改革”实验。依据新课改理念,本着评价的全面性、激励性、发展性、全体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开展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取......
“不是为了有趣,而是为了活下去”
发布时间:2023-02-22
从孩提时期起,布鲁斯・詹纳就想改名叫凯特琳・詹纳了。在一系列手术之后,这个愿望终于在65岁这年实现了。 她登上《名利场》6月刊的封面,性感的白色紧身裤裹着曼妙的身材,大波浪头,眼神自信,嘴角浅笑,还有那双健壮的大腿。下......
为了测量还是为了学习:高校公正评价学生学业内涵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 教育部核准并向社会发布的多所大学章程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要求均是公正评价学生学业。多方面证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主要将公正评价学生学业理解为考试并准确评分。从测量技术角度看,准确评价学生学业难......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
发布时间:2023-07-18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 对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繁荣的探索成为令世界各国经济学者和政客着迷的目标,这一问题又是如此宏大,以至于“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他就很难再去思考任何其他问题”[1]。林毅夫教授近来提......
课题学习为我的课堂带来了活力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课题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它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地提高。在数学课题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有所得。一节成.........
莫言:虚伪的文学
发布时间:2023-02-25
网络是个被文人雅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地方,也是个同样被文人雅士贬斥得一文不值的地方。至于我个人,对于自己不懂或是不太懂的事物,总是出言谨慎,不敢轻易臧否。 去年被人强拉去给网上文学做了一次评委,结果惹得网上的精英们很不......
为了听觉的尊严
发布时间:2013-12-19
为了听觉的尊严 2007年初春,日本千叶市新一届市政为了改造旧城容貌,决定将原来的老树全部更换。 这个小城市现在的绿化树还是20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树种。那时,这里还只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的乡村,到处长满了乌桕、阔叶冬青和皂荚......
为了忘却的纪念
发布时间:2023-06-16
伍德沃德是条路:发于草根成为世界舞台的荣誉之路 50年代这条道路出现了第一家汽车餐厅,驾车者不必下车即可享用热狗和汉堡,由此逐渐形成了美国独特的高速路服务体系和文化。 伍德沃德大道从底特律市中心出发,向西北延伸达26公......
为了共同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3-06-11
安徽皖南广德县是临近江苏、浙江的一个小县城,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该区域婴幼儿奶粉的销售市场一直鱼龙混杂,诸如伊利等知名品牌也一筹莫展。三元奶粉月销量微乎其微,市场开拓困难重重。直到2013年广德小罗批发部做了......
刍议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写实、虚构和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写实、虚构和创新,它们三者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体,它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特长,共同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力而服务。 关键词:高中......
为了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13
2006年 格拉纳达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七月底,我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修习的暑期班课程“拉丁美洲文学史”已经接近尾声。那天任课老师有事外出,就让一位文哲系的博士生来代她上课。代课的女博士没有按讲义来讲文学史,而是谈了......
为了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3-07-14
有的人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的人又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呕心沥血,浇灌祖国的花朵。而我认为,教师更像土壤,不断充实自己以哺育希望之花。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更是养分齐全的肥沃土壤,每时每刻都能为......
为了大地的丰收
发布时间:2023-01-31
在云南省彝良县,提起农广校校长陈春涛,没有人不伸大拇指,特别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感触更深。陈春涛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中小学任教,1988年9月调入彝良县农广校,就此与农广校结下不解之缘。2000年7月任校长后,更是挑起了全县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重担。20多年来,他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50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教育事业。彝良县农广校荣获中央农广校授予的2010年全国农业广播电.........
为了释怀的铭记
发布时间:2023-02-04
外滩的那头,人们品味着酒杯中圣诞的问候,欣赏着橱窗外申城的繁华;外滩的这一头,人潮在涌动,秩序已失控,无数人的生命如同冰消玉殒的雪花般骤然间成为了南柯一梦。观景平台的拐角处已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而“外滩踩踏事件”也升......
和毛纯一的非虚构
发布时间:2022-12-06
这种时候,不管谁的脸都是那么一回事,像块毛玻璃,白花花的,没有立体感,不分五官,不见唇红齿白。该死的眼镜,又被面碗中升腾的水汽模糊了。我摘下眼镜,撩起衣角,摸索着擦拭了一下镜片,重新戴上。说话的人佝着腰,抻着头,两只......
学习为她搭建了成功的阶梯
发布时间:2023-02-19
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大家都把这句话奉为读书的格言。回顾台安供电分公司赵小淋刻苦学习的经历,对这句话更有深切的感受。 赵小淋,台安供电分公司计财部会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级会计师。自参加工作以来......
为了梦想成真
发布时间:2015-08-25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百姓的梦想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
“像一场最高虚构的雪”
发布时间:2015-08-24
一 蜀地的青年诗人孟原将他编辑的诗歌年选《原诗》发给我,嘱我在前面写几句话。他在信中告诉我编选的意图,在于“只选择70、80、90年代出生诗人的作品,以凸显‘新生代的新的审美、新的价值、词的裂变、意的幻灭与重生’”。这对于......
活着,是为了爱
发布时间:2023-01-01
不久前,我和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活动住房内,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就住在帐篷里艰苦一下吧!” 起初我们让火燃着,后来火慢慢熄灭了,......
艺术设计虚拟教学团队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扩展,艺术设计教学团队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扩大团队的资源和边界,通过远程技术使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却有相同目标的老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在网络空间中构建虚拟的教学团队,分......
为了李大钊的重托
发布时间:2023-07-27
1926年初夏的一个晚上,北京城昏暗的路灯下,一辆破旧的黄包车巧妙地躲过了个个盘查严密的岗哨和荷枪实弹的巡逻队。车内坐着一位40开外、颇具绅士打扮的大个子,他就是当时张作霖重金悬赏通缉的国民党中央常委执行委员于右任。当车在......
勇敢的心为了自由
发布时间:2022-10-22
如今回头看,也许上世纪90年代的是电影能保证商业与艺术双重品质的独特时期,不啻为好莱坞最后一个“黄金时代”。诞生于20年前的《勇敢的心》,不仅是著名影星梅尔・吉布森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传世之作。这部包揽当年奥斯......
“以生为本”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进行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积......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发布时间:2022-10-25
过去我曾写过赵一曼、李兆麟、杨靖宇等十几位东北的抗日民族英雄。之所以想到要把这件事写成一篇小说,很偶然。那天经过哈尔滨铁路文化宫,我将车停在那儿,等我的那位从来就不靠谱的朋友。在茫然四顾地诅咒对方不守时的时候,我突然......
曲解不了的“无后为大”
发布时间:2023-03-06
近期,某杂志刊载未署名的文章《被曲解的“无后为大”》,实在是对“无后为大”的曲解。文章不长,且抄如下: 中国自西周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孟子q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
因为换了旧皮鞋
发布时间:2017-05-03
一家从事慈善的疗养保健机构,准备采购一批健身器材。这是一笔资金过百万元的大单,不少相关生产企业都跃跃欲试,铆足了劲儿准备大赚一笔。由于质量不相上下,而产品在功能上又各有势,所以,经过层层招标遴选后,有甲、乙两家企业的......
为了儿子去战斗
发布时间:2022-08-23
儿子失恋了,回到家后垂头丧气、茶饭不思。 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儿子是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我怎能不心疼。这小玲不是跟儿子谈得好好的吗?前不久还来过家里吃过饭,怎么说分手就分手了? 问起儿子原因,儿子说:“小玲家里人嫌......
纪录与虚构(之二)(1)
发布时间:2022-10-19
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 威廉姆斯认为,“新纪录电影”作品“尽管丰富多彩,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满足了部分观众了解现实的渴望,这些观众表面看来对好莱坞故事片非常满足,事实并非如此。影片《巴黎在燃烧》(这是一部广为人知......
纪录与虚构(之一)(1)
发布时间:2022-11-20
常言道:“知过去,晓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预知未来的最好方式也许就是研究过去和了解现在。古人云:“惟智者能以往知来”。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人类历史上的先知先觉毕竟屈指可数,而且他们的预言往往如同天书,令吾辈缺乏......
谷歌为了提高你的艺术品位操碎了心!
发布时间:2022-10-19
通过Google文化学院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代表了很多人对博物馆的期许和幻想:这些高冷神秘严肃沉闷的艺术场所,或许有一天也会有趣到不可思议。 但现实很骨感。不管是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还是在......
为了直立行走,我们付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24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直立行走将人的眼睛和脑部直接置于整个身体的顶部,大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在弱化行动的同时强化了脑部和感官的运动,使人轻易地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以感官和智能活动为主的超智力动物。 但直立行走也使人......
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30
一 1938年,晋察冀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从此,阜平成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成为晋察冀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阜平人民和子弟兵一起,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击......
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5-08-26
25岁的时候,我骄傲得像一艘满帆之船,在一个中型民营企业中顺风顺水,第一份工作就遇到了人品和能力都极好的领导,友善真诚的同事,收入也不错。 就在我雄心勃勃地勾勒未来版图的时候,在家人好意推荐下,我有机会进入某央企子集团......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发布时间:2022-09-18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上) 所谓虚拟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以网络(虚拟实在)为中介的生活。为什么说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理解呢?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在我们面前......
历史虚构与国族想象——《我的1919》的文化读解
发布时间:2022-12-31
在西方文化和文明以前所未有的诱惑深刻地干预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同时,西方国家的中心主义情结和霸权优越感又刻骨铭心地刺激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破坏社群的认同想象。90年代以来,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受挫、美国对中......
为了老百姓更幸福
发布时间:2016-03-02
[摘 要]三十年前,社会保险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三十年后,看病吃药、养老、工伤事故、失业、生儿育女,等等,无不与社会保险紧密相联。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戚戚相关并已深入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回......
为了自闭症的女儿,她已经卖了6套房
发布时间:2022-08-30
7个月女儿被诊断为脑瘫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孙华永远忘不了女儿出生的那天。1997年,她34岁,一切都是那么的圆满,她的国际贸易公司拿下了全球顶尖的特殊化工材料品牌的中国代理权,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她又怀上了宝宝,要当妈妈了......
殷桃 为了理想“北漂”
发布时间:2015-09-08
Q:剧中的郭一鸣和田蓓蕾都是北漂,殷桃是名副其实的“北漂”,可是涂松岩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北漂”吗? A:我有着自己的北漂故事,也更能理解他们身上背负的各种压力,这部戏其实很接地气。那个时候自己独......
为了中国梦的绿叶(组诗)
发布时间:2015-08-21
毛泽东的火把 站在望志路的峰巅 吹皱南湖的波澜 心中无暇迷蒙的烟雨 宣誓点燃了 焚去尘埃的火焰 梦想从抗争的树枝上 折下马列的箴言 操持古老黄种人的倔强 照亮暗夜的起点 以火把的温度 烧痛所有的黑暗 毛委......
行为哲学——重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3-01-22
" 行为哲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在意识指导下的、主动自觉的行为;而人的意识是由意向和认知两大因素构成,是此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表明,行为哲学与心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它应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但它不是建立......
3D虚拟场景构建与渲染
发布时间:2018-05-21
摘要:针对如何建立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场景,以及如何实现人机交互。首先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理论以及3D虚拟现实技术,然后完成3D虚拟场景构建与渲染,最后利用VF语言完成人机交互的应用程序。关键词:虚拟场景;构建;渲染;人机交互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197-021概述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计算机领域的最.........
虚拟财产继承立法构想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要:互联网时代孕育而生的虚拟财产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广袤财富,也同时拷问着变革中的继承法律制度。通过对其可被继承性、请求权基础、继承效果和意义的分析能得出虚拟财产继承的一般理论基础。虚拟财产类型广泛,性质特殊。可继......
为什么李小牧落选了
发布时间:2023-07-02
我觉得,像他这样有知名度,可以就日中关系、国际化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发声的候选人,在全国选区的参议员选举中才能发挥真正的“集票力”(获得选票的力量)吧,而不是区议会。 出生于中国湖南、被称为“歌舞伎町案内人”的李小牧在......
花了钱为何无法停车
发布时间:2015-08-25
人防车位,不得买卖 案例:2014年9月,杨芳芳在购买一套商品房后,从开发商手中购买到一个地下停车位。谁知,当她办理停车位产权手续时,却遭到房管部门拒绝,理由是该停车位属于建造在小区内的人防工程之一,非战时虽可用于停车,......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17-04-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
反思有了,重构何在?
发布时间:2023-02-15
反思有了,重构何在? 反思有了,重构何在? 反思有了,重构何在? 戴孟勇先生的报告,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和批判精神,对物权法的一个基本理论-物权的优先效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报告认为物权......
为了爱,寻找当年的强奸犯
发布时间:2023-05-16
这则寻人启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这个黑人会站出来吗?他显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站出来,他将面临名誉扫地、家庭破裂的危险;如果保持沉默,他将再犯一次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个故事将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白......
为了农民兄弟,各团“蛮拼的”
发布时间:2023-05-22
我的爷爷一辈子都在山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的三个叔叔,务农至今。我对叔叔们的乡村很熟悉,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普通见证人:从泥泞的羊肠小道到宽敞的水泥马路,从漏风的泥瓦房到两三层的乡间house,从只有瓜子花生的年货,到琳琅满......
文言文虚词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文言文教学,特别是虚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掌握文言文虚词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自主学习的王国,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关键词:文言文;自主学习;语言修养 ......
KTV为什么不行了?因为音乐不行啊
发布时间:2023-07-24
最近听说惠新东街和朝外的钱柜都关门了,我已经很久没去过KTV,所以消息比较闭塞。我回想了一下,不仅我很久没去过KTV了,我也很久没见过自己朋友在微博微信里发K歌的图了,当然,也好久没人约我去KTV了。 这是一个思维线索,KTV关......
虚饰、矫情——学生作文大忌
发布时间:2013-12-19
" 因为工作的关系,前不久我在省某市一所知名中学,听了一节高三年级的作文评改课。应该说,教者还是一位蛮不错的的青年老师:有很好的教态,很好的普通话,教学中也不乏必要的师生间的交流;而且,他还动用了微机——尝试多媒体运用于作......
海天,为了纺织业的碧海蓝天
发布时间:2019-11-06
泉州海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功能性面料研发生产与集成创新的龙头企业,在吸湿速干、新型生物基纤维的开发应用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自成立以来,海天瞄准国际纺织服装最新潮流和趋势,引进世界一流设备和工艺,形成了年织造坯布25000吨、染整面料18000吨、印花350万米、服装1000万件(套)的生产规模。在上海建立研发和市场推广中心,在泉州建立织造、染整、服装生产基地,在厦门建立纺织品进出口基地.........
高职教育:析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了吗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以学生为本位”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应当从理念、质量、效果三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即理念上,以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质量上,以能力培养为根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效果上,以就业为导向,而不是以就业为......
冯小燕为了中国好土豆
发布时间:2023-04-07
下海经商二十年,冯小燕没想到她会因土豆而出名。 四年前,她在陕北靖边沙漠里种出了高产生态土豆,就荣获了“2011年中国最具魅力农产品”;三年前,她在央视晚会上,连唱了两首专为土豆打造的陕北民歌,于是,“土豆姐姐”就成了冯......
为什么美女都配了野兽
发布时间:2022-11-13
男女恋爱的任何组合,外表上是否登对是小,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能否匹配。心理专家强调,男女双方在心理上匹配,性格上互补,这种恋爱关系就十分牢靠,常常能顺利走进婚姻殿堂。 凤凰男配孔雀女 模式:创伤小男孩和天真小女孩 凤凰......
一切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发布时间:2022-10-09
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
以虚拟映像为基础的平台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3-06-14
在上一篇文章中,在分析用平台化的方式来构建“面”的应用的必要性中,我们提到利用平台对对象主体的整体认识与理解的抽象。如果这种抽象包括了主体虚拟世界的数字映像,则将导致事情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包括了对象主体虚拟映像的应用......
为了明日还有这些手艺
发布时间:2023-03-20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好6月台湾工艺之旅的入台证办理下来,一切进展顺利。这是《中华手工》杂志第四次带领大家去台湾了,加上去日本、北欧,再加上到国内各大手工村落、古镇、标杆企业、大师工作室考察学习,我们组织的旅行学艺活动大......
为新中国奋斗了一辈子
发布时间:2023-02-04
春节刚过,陆兰沁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妈妈去世的噩耗。我感到很突然,很难过。但是一位101岁的老人,总有归途,但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陆兰沁的妈妈就是我们敬爱的陆璀同志。她为新中国奋斗了一辈子,是一代女杰。我是通过对国际......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3-22
在我们的生命里,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不是你可以放心倾吐心事的人,但关键时候却是你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们总是在互相攀比,总是在背后说长道短,但他们也互相扶持,互相守望,在对方出事时第一时间赶到,出钱出力,出谋划策;他们......
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27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发布时间:2015-07-30
叶小沫老师送我一本叶至善先生所著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书是叶至善为配合《叶圣陶集》而写的,全书以时间为序,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像叶圣陶家庭成员一样,身临其境,从叶圣陶事业和生活中的一件件琐事,体味他高尚......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4-15
时代在变,中国必将会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所以,宗族、亲戚观念的式微是一种必然。然而,不管时代的变化怎样改变着我们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亲戚仍然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我们和这世界建立的最初的、最......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想到亲戚这个词,思绪悠然,心头和暖,脸上的神情也不知不觉地柔和了许多,你在心里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叹息里,有对回忆的感动,有对旧时光的感怀,也有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淡淡感伤。 是的,尽管亲戚这个词,......
为了幸福而教——教师教学价值取向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学 价值取向 幸福 [论文摘要]教学活动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是追寻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生命活动。“为了幸福而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符合教师的生命需要、生......
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通过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学生;中心;主体 【中图分类号......
体系建构到了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3-01-25
跨度23年的4份国务院决定,都以此为目标,足见其意义重大。当然,以上在体系建构的具体表述上是有差别的。这一方面体现出,随着实践的推进,体系建构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内涵在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与时代经济社会发......
服务器虚拟化在校园中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08
服务器虚拟化可以解决校园信息化过程中硬件设施重复投入、信息系统各自孤立、多系统多平台管理困难、硬件资源的利用率、IT资源不断膨胀等问题。虚拟服务器通过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能有效提高校园服务器的管理水平。 一、虚......
民国时代女性诺亚的虚构与变形
发布时间:2015-08-24
西维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注重形式美感的作者,她的短篇小说集中,80%的小说都是两个字的题目。这虽然不能作为论据,但起码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 并且,在她的小说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篇幅较长的景物描写。“从城西到城东......
“诗歌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
发布时间:2022-11-06
关于叶橹: 叶橹,原名莫绍裘。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评论写作,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激情的赞歌》、《关于抒情诗》等文,预见了闻捷、公刘等诗人的重要性。1957年刚大学毕业的叶橹......
吃尽漂泊之苦,为了内心的平静
发布时间:2023-01-13
内心里有一种特别的骚动在折磨人,唯有文学创作能使它得到平静。为此,这些年我没完没了地拼,很艰难,很孤独,吃尽漂泊之苦。 我出生在云南小凉山,那里,可说是原始社会、封建领主制和奴隶制交杂着持续到解放前,偏远程度可想而知......
收藏日军书信:为了承担的纪念
发布时间:2023-07-27
樊建川问来汇报的工作人员:“第一小分队到哪儿了?”“已经到了没有路的地方。”工作人员展开一张手绘的地图。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建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来没这么忙碌过。6月3日这一天,馆长樊建川要接待7波来访人员,但是他仍抽出时间来安排近期他最关心的事情――想办法从西藏阿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上,把美军飞虎队在二战时坠毁的飞机残骸背下来。听说飞机的一部分被美国人弄走,他禁不住骂了一句粗话。这不是一.........
虚假宣传不当竞争行为判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虚假宣传不当竞争行为判定的思考”,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加多宝与广药集团之间的恩恩怨怨在2012年备受我国知识产......
张天一:为了绝不样板化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3-06-29
生于1990年的张天一,正用自己的方式创出“90后”的风采。 人生是一道问答题 张天一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源于他在网络上发的一个帖子――“我在大学期间从事的十种职业”。在帖子的最后,张天一写道:“对楼主这样的90后而言,即将展......
为了妈妈能够重新站起来
发布时间:2022-10-06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在李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为了能够让妈妈重新站起来,他尽心尽力照顾着妈妈,是周边闻名的孝子。 在李合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因患多发硬化症瘫痪了,在使用了大量激素后,人......
古代日本为何出不了玄奘
发布时间:2022-12-27
印度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史,有法显、玄奘、义净这样亲身踏上印度土地的中国僧人。然而,中国的“邻居”日本与印度的交流却少之又少。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日本人与印度人都未曾踏上彼此的土地。 日本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收藏于世......
虚拟学习社区远程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远程教育个性化虚拟学习社区核心功能模块远程教育个性化虚拟学习社区核心功能模块主要有如下3个模块:数字虚拟学习平台、综合门户和网络爬虫。1.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情境式数字虚拟学习平台引入网游开发的多场景的情境建构、自选角色表演和团队协作等思想,综合运用Web2.0、Web3D和WebGIS技术,构建沉浸情境式数字虚拟学习平台。学习者在沉浸情境式数字虚拟学习平台中,不但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组成团.........
一切都是为了游客王立冬
发布时间:2015-09-06
没吃没喝的三天 在多年的迎来送往中,他有着很多难忘的经历。其中一次是1987年,他接待的一个日本女子排球代表团,一部分团员由于水土不服,半夜里闹肚子,被紧急送往医院。病人被分在4个病房,医生们听不懂日文,急等翻译。他就从一......
电子机械论文浅析地下管网虚拟现实系统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7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电子机械论文浅析地下管网虚拟现实系统的构建”解决您在写电子机械论文中的难题电子机械论文浅析地下管网虚拟现实系统的构建城市地下各类管网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
你以为这是道德问题,你错了
发布时间:2015-08-25
一 三年前,小朋友兜兜,上小学一年级。他报名参加了诗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 假如 我是一支粉笔 我会很乐意 牺牲自己 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 我不需要你们保护 ......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1)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氏文通》(简称《文通》)虚字学说中颇多创意,对汉语语法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我们讨论《文通》虚字学说的有关问题,以纪念其出版100周年。二 虚字再分类《文通》对虚字的分类参考了刘勰的“发端”、“札句”、“送末”三分法......
信息系统架构虚拟化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5
摘要:由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深化,因此更多企业的信息系统面临着负担越来越重,很难充分利用资源,而且成本会相对的增加等问题。公司的信息系统应用偏向复杂化,它和如今的IT网络处于激化状态,服务器的不断增多,但是对于服务器资源......
基于云架构的高校桌面虚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该文针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提出了基于云架构的虚拟化技术,并将其引入校园网络应用。通过介绍云架构以及桌面虚拟化的概念,引入基于云架构的高校桌面虚拟化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基于云架构的虚拟化桌面的理论研究、整体架构......
刘慈欣 构造了一个世界的人
发布时间:2023-05-02
得知《三体》获雨果奖的消息时,刘慈欣刚吃过午饭,正开车去探望母亲。电话是《科幻世界》杂志社的编辑打来的。16年前,正是这家杂志发表了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电脑工程师刘慈欣的第一部科幻短篇《鲸歌》。 刘慈欣没有去颁奖现场。他的解......
我的作文发表了
发布时间:2022-12-14
星期四下午第二节,我们上了一堂“话题作文”课。 老师一走上讲台就言归正传:斑马线是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专门为过马路的行人设计的。可有的人为了节省过马路的时间,根本不走斑马线,想从哪儿走就横穿过去;有的人担心横穿马路时会......
大众传播、母亲文化与行为空间的法理学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 作为《创世记》主人翁,次子雅各在母亲利百加主导下欲夺长子继承权,兄弟二人就此起了争执,雅各因此失去居住和空间。而母亲文化建构在大众传播与法理叙述上具有特殊深意。经由《圣经》传播,人们在自然主义之法、实证主义之法......
为了感情的健康 让电子产品走开
发布时间:2015-08-20
敲一下警钟:美好的传统恋爱关系正在遭受科技产品的打击。 对很多情侣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情侣毛巾被智能手机取代,后者能让人们全天保持联系,不管是分享购物清单还是心形表情符号。但是当情侣中的一方在用餐时拿出手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