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8 06:58:23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时间:2024-03-28 06:58:23     小编:陈中伟

荀子是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儒学大师,后世对他有很高的评价。隆礼重法,即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就是将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使礼与法共同化导人心、共建社会秩序。

在荀子看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应考虑如何处理与天地的关系、与先祖特别是父母的关系、与君王和国家的关系。这就是荀子强调的,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君子必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必然慎终追远、孝敬父母,必然忠君爱国、至死不悔。而礼正是实现这些理念所必需的。

文学大师郭沫若曾说:汉代儒家总汇百家而荀子实开其先河。中国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孟子以后,儒者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荀子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在于其学问渊博、广为涉猎和吸收各家思想学说,进而形成了他独有的一套儒学体系,被冠之以儒学中的荀学,不仅包含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性本恶的思想,还有关于王道霸道兼施和隆礼重法的治国理政思想。这些思想虽从儒学体系中产生,却独树一帜,尤其是荀子采集法家法的思想,将其引入儒家礼的思想体系之中,主张礼法并举使得儒法和流,礼法统一。这一思想是儒学体系的大胆创新。实际上,就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礼法结合的思想恰恰反映出了从百家争鸣到学术一统的历史趋势,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到汉代礼治秩序得以重建,荀子虽不是直接的促成者,但其思想对秦汉后自觉引礼入法、文人仕进制度和儒学开放的思想品格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华思想艺术的瑰宝,荀子隆礼重法的核心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治国理念也有一定的启发。

一、荀子生平

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战国末期社会动荡,正值全国统一的前期,政治经济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战国末期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荀子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时期发轫。关于荀子的事迹,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简括的记载,他曾和孔子、孟子一样,为实行王道统一中国而周游列国,思想受到统治者的赏识,然而都为能重用,晚年隐居于兰陵,著书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著有《荀子》一书,他的主要思想被记录于中,被后世所吸收,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隆礼重法

(一)隆礼

荀子的礼学思想出自儒家,而儒家主张礼治和德治 ,崇尚用礼仪制度和道德教化作为统治工具。道之以礼,齐之以德。有耻且格。身在春秋战国这个礼崩乐坏时代,荀子也主张恢复西周礼制,以达到社会等级分明、有礼有序的效果。

1.礼的起源:关于礼的起源,通常认为礼源于祭祀。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作为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把礼仪规则系统化和体系化,并强化其神秘性和强制力,便使礼上升为强迫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规则或法律规范。而荀子认为礼的产生源于人的欲望,欲望是每个人所固有的自然本能和生物本能,所谓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这就是荀子所认为的人性之本质。但人的欲望又是无穷的,而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得不到满足产生争执,引起纷争,是所谓人之性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针对人性本身的恶,荀子提出通过礼义的教导和道德的教化可以使人逐渐向善,以达到欲望和实际之间的平衡,使人们恪守礼义,安分守己,不奢求虚无的欲望,从而避免纷乱。(礼)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相长,是礼之所起也。

2.礼的本质:有关礼的本质,《礼记大传》中记载为: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亲亲便是必须亲敬自己的亲属,也就是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尊尊便是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长长便是小辈必须服从长辈;男女有别便是男尊女卑。通过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礼的本质其实就在于等级制度。荀子认为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阐述的也是等级制度。礼制作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政工具,是通过一些典章制度和礼仪道德规范来区别人们的等级,使人们在各自应属的等级范围内行该行之事,借以维持社会秩序。

3.礼的功能:既然礼制作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那便必然会起到有效保护统治阶级权益,维护宗法等级秩序,调整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作用。此外,礼调整范围十分的宽泛,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等等无所不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可见礼调整上至天人,下至臣民方方面面的关系,统治者如此依仗也就不足为奇了,荀子隆礼的原因便在于此。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制对于国家的政权建设,百姓的行事规章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重法

1.礼法并举:荀子正确地认识到了礼仪制度和道德教化并不是万能的,单纯地依靠道德并不足以教化百姓,所以荀子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也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礼法并举,礼以赏善,刑以罚恶,礼法相统一。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意为偏于用刑罚而不进行道德教化,则必然会导致刑罚罪名虽多,却并不能有效的起到禁止奸恶犯罪的作用;相反如果单单依靠道德教化而忽视刑罚,那么犯罪的人便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从而引起社会混乱。荀子将礼法结合,相互为用的思想是当时社会战乱的必然反映,必须刑赏有类,治法为彰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2.赏刑相称:这一思想要求赏以得当,能使贤者得进;而刑罚不过,能使暴者受惩。荀子说: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此外荀子还有一个有别于人们通常认为的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荀子认为对在治世犯罪的人应予以严惩,而对在乱世中犯罪的人应宽怀处理。这表明荀子虽然重视刑罚稳定社会治安的作用,但其基本思想还是在于隆礼,而不是在于重法。他只是肯定了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法的重要作用,强调礼法相互为用,但要以礼仪制度为根本,强调礼是法的纲领,法是在礼的基础上产生的。即他所说的礼义生而制法度,这与法家的世事一断于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三、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荀子作为先秦继孟子而起之儒学最后一位大师,广汇吸纳先秦诸家的思想,创立了独有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礼法并举,共同为治的观点更是改变了礼治和法治的对立,将这两个社会治理手段相结合,各自在相应领域发挥作用,演化出更有效的治理模式,有利于长久地维持社会关系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宁。而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只是每个思想都会有其时代的局限,要想汲取其思想的精华为当代所用,必然会有一个剔除糟粕转化吸收的过程。

(一)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与完善: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6年,我党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并随即将之确立为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之后又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这个概念,全面依法治国扮演者法治保障的角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的发展建议,是针对依法治国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2.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既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又继承和创新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隆礼重法思想的合理内涵。

我国重视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顺应国际民主法治建设的潮流,适应当今社会建设的需要,把人们的行事约束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但在探索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西方的经验固然先进、值得借鉴,但是不能一味地崇外,否则会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后果,可能并不适应中国社会的特殊状况。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思想艺术流传至今,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深厚的人文土壤,有些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流淌于我们血液中,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应该忽略这些因素,反之更应该汲取其中的营养为法治建设服务,会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和遵循。

(二)礼治与法治结合

1.礼治与法治的关系: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伴随着对西方法治经验的借鉴,以西方法治为模式和价值目标对传统礼治进行价值批判而展开的。而在这一批判中,产生了极端的礼治与法治两相对立,水火不容的思想,这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缺乏根基和本土资源的原因。我们应该对礼治这种狭隘的批判进行反思,应当像荀子那样去寻求礼治与法治的结合,更多地发掘礼治的现代价值为法治所用。诞生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礼治思想中还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其中不乏封建落后因素,诸如君权至上、等级观念、男尊女卑等,但这并不代表礼治一无是处,没有借鉴意义。如果细细研究会发现,其实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有着相同的内在精神和基点。不得不说礼治至今还在以某种固化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而必然可以从中找到有利于当今发展的因素,而这些皆是源远流长且最为人们所认同的优秀宝藏。建构于此之上的法治便会富于中国特色而蓬勃发展起来。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礼治与法治的关系,冲破极端对立的思想误区,把礼治看作是同一治国理念里与法治互补的必要层次,使其与法治融合综合有效地进行治理。

2.礼治现实价值的挖掘:礼是封建社会系统详备的典章制度和礼义道德规范。礼治是指以礼作为统治纲领的治国手段。虽然礼治在近现代由于过多的批判,成衰颓之势,但是礼治的现代借鉴价值仍值得人们所探讨。

(1)礼治的双向责任思想。礼治虽然具有等级制度的本质,但是礼制也有一定的开明性,不是强调单向的顺从关系,而是强调一种双向的责任。儒家所阐明的等级制度无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亲亲尊尊无不强调一个双向的关系,即为君者有号令天下臣民的权利,同时也有尊臣爱民的义务;为臣者有建言献策的权利,同时也有遵从君主的义务。同样,父母子女关系也是这样,父父不仅意味着子女要孝敬尊重父母,也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教育责任。这与法治观念中权利义务对等有着相同的内涵。但是由于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歪曲了传统礼制的双向责任思想,故而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当今社会应该强化权利义务观念,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没有绝对的义务,权利的行使必然伴随着义务的产生,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秉持双向责任意识,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

(2)礼治的人本主义思想。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认识到了百姓对于君主政权稳定的重要性,要求君主敬民爱民、惠民保民。统治者虽然具有无上的权威,但是要认识到百姓是他统治的根基。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统治者提高道德修为,增强责任意识。故而在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下能贯彻民本思想的君主少之又少。当代法治社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主权原则作为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宪政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社会和主人。同时注重人权保障。中国政府依法保护人权,反对一切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保障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及一切民主自由的权利。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应该更进一步挖掘传统礼治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认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今后的改革发展方向以人民利益为重,改革结果有有益于人民,才能稳固国家建设的根基。

(3)礼治的和谐社会思想。礼治中有很多值得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借鉴的因素。荀子认为礼的起源是源于人之性恶,欲望得不到满足引起的纷争。故而制礼义以分之。礼治是使每个人无限的欲望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同时保障物和欲相持相长,为的是避免纷争。这一思想反映出礼治追求的就是人民和谐相处、社会和谐有序。其实和谐是礼治思想体系的精神追求和终极价值目标。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敬畏自然,永续发展;人要克制忍让,待人须谦虚有礼等等思想不胜枚举。这与追求公平正义、建设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落实也是为了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此外和谐社会的其他方面也需要法律保障实施。传统的和谐社会的理想由于统治者疏于重视始终停留在理想层面,当今社会由依法治国保证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必定会展现出辉煌的前景。

3.引礼入法,礼法并举:荀子提出的隆礼重法思想,实现了礼的思想体系的大飞跃,将法的思想融入礼的思想体系之中,礼法并举,交互为用。这对当今社会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针对当前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更应当更加重视礼的作用,引礼入法,将礼治中的有利于法治建设的因素应用其中,发挥礼治的积极作用,实现礼治和法治两种治理模式的互补。

(1)礼俗-民间法的重要渊源。作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以民间习惯的形式依然存在,构成了民间法的重要渊源。所谓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法之外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经验,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组织确立的具有一定社会强制性的人们共信共行的行为规范。由于人们对礼俗的长期践行,渐渐形成了不成文的民间法。如婚姻六礼中的纳征就是纳彩礼,人们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传统,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后来由于彩礼纠纷越来越多,我国《婚姻法》不得不对彩礼返还制度做了专门的规定。这是引礼入法的明显表现。在法律移植和法律与国际接轨的大浪潮下,尊重民间法的观念对中国法治建设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苏力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中说,中国演化出的自己的法律制度,尽管这些法律制度依据西方标准来看未必是法律的,但这不可能是仅仅以一套书本上的、外来的理念化的法条所能替代的。因此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要考虑地方实际,应在民间法和制定法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能一味地去移植外国的法律制度,却忽略了我国尤为重要的本土资源。

(2)教刑结合。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意为刑罚和道德教化应该一同实施,通过刑罚来起到惩治犯罪和警示民众的效果,通过道德教化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准使人们认识到违反法律的谴责性,使其遵纪守法,刑教二者缺一不可。具体在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下,建设法治会,应当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实际上是以道德建设为前提的。首先,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其次,某一法律本身或者执法者对其所做出的口头或执行性的解释是否是客观地反映着真实的社会关系及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大多数人的意志,不仅直接和法律的制定者、执法者的道德水准有关,而且与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道德观念有关。最后,道德法律化趋势明显,道德伦理入法是为了倡导最低限度的道德。2013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将常回家看看列为明文规定,先抛却其司法操作的可实施性不谈,单单这一法条就反映出立法者考虑了传统孝道对民众的影响及现实中的贯彻不足。2015年8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一条关于规范考试秩序的条文,对组织作弊者、提供作弊器材者、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者、替考者依据情节的轻重施以刑罚。这一规定的出台引起很多争议,但是从其立法本意看,是为了挽救诚实信用的日益滑坡,倡导考试中最基本的诚信道德以维持考试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现代国家的合法正当性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或法制,而且也需要树立高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两者应相互促进,亦步亦趋。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德兴国,可见道德建设的作用不仅现代法治建设甚至对国家整体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礼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荀子提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强国》)。以礼治国是取得天下的重要途径,不以礼治国就会丧失天下。他明确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天论》)成汤和武王取得天下,就是因为以国齐义的缘故,先王正是因为以德治国才治理好国家。荀子明确得出结论说: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议兵》),隆礼尊贤而王,尊法爱民而霸(《大略》)。只有隆礼贵义、爱民勤政,才可以治理好国家。礼是养民富民的根本。荀子并不象孔子和孟子那样重义轻利,但是,放纵人欲又会造成国乱民贫的局面。因此,荀子提出用礼义道德节制人欲,从而达到养民富民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荀子一方面发展和修正了孔孟关于礼的思想,另一方面发展和修正了法家的法学思想。他强调礼的功能在于积极规范、法的作用在于消极刑禁,将礼和法统一起来,形成了隆礼重法思想,对我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不仅要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法治经验,还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挖掘适合法治发展的传统思想文化土壤,正确认识法治与礼治,法治与德治之间关系,引礼入法、刑教结合。使二者在法治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促进作用,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荀子乐论中“礼”与“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荀子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继承了孔子的观点,并且也产生了自己的观点,将孔子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荀子乐论中“礼”与“乐”的关系,阐明“礼”与“乐”同样重要,不仅关系到......
《礼记·月令》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3
在古代世界,作为 自然 法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自然秩序与人类的 社会 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其 规律 性来规范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在 中国 ,这一思维方式自有体现,特别集中地反映......
浅谈法治建设中的国际法治思维
发布时间:2023-07-22
一、问题的提出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度的法治都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一为国内属性,一为国际属性。国内属性旨在规制国家范围内的各类法律关系,国际属性旨在调和和解决主权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矛盾。这两者相互协调有机的构成了一国的法治体系。从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法治中国的建设正一步步走向成熟,而在此过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就是法治思维的运用,可以说法治思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灵魂。然.........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10-22
“政府信息公开”国际上通称为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FOI)也叫做公众知情权(public’s right to know)或行政管理透明(administrative transparency),它赋予公民近用政府和其他公共当局所掌握的官方信息的......
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推动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6
一、“三个代表”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总目标,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如何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2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及对当代司法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17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礼法结合”对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为视角,对传统儒家“礼法结合”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阐述,并指出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传统司法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探讨儒家法律思想中“礼法结合”思想,......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涵盖了:崇尚礼德、天人合一、和与中、求实精神。而当代的法治主要体现以下三项基本原则:法律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1
一个国家若想实现长久的发展并保持一定的繁荣程度,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社会稳定了,其他社会事业才能发展。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不过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和......
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之礼的法律化浅谈
发布时间:2023-07-15
一、礼与法 礼,就是各类纲常礼教及其外在体现,它起源于祭祀,后来内容逐步延伸并影响到家族(宗族关系)、等级关系、国家等各个方面,成为规范、约束社会秩序的一种普遍性社会规范。礼主要是从儒家思想的礼的内容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来,......
法治中国和思想中国
发布时间:2023-04-10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很好,也是法学界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观念。但是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正确解读这个决定,有些部门是歪曲解读,或者不全面解读。二是怎样按照中央的精神、宪法的精神来解读。 现在有些概念并不很清楚。......
浅论荀子君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5
和谐而有序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理想社会并非天生如此,乃是统治者与民众协同建设所造就的政治格局。在构筑理想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君主扮演顶层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从这一视角出发,荀子设定了理想的君主所应当具......
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8-04
" 〖《比较法研究》编者提按: 这是一篇匠心独具、用心良苦、文心可鉴,严肃认真、科学负责的厚实之作。说匠心独具,是因为它与时下许多法治的呼啸与宣教不同,试图从更深的层面和更有覆盖面的纬度阐释中国法治的历史文化基础,指出了......
对荀子政治思想之名学维度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02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九流竞进、众言晓晓、思想辩论十分发达的时代。荀子云:君子必辩。《非相篇》)又云:仁者好告示人。(《荣辱篇》)在这样活跃而复杂的思想氛围下,荀子常常针对当时流行某家某派学说进行分析和驳斥,从而彰明自己的观......
浅析引领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07
一、尊法之威,维护宪法 《管子明法解》: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思。管子强调法用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主张有法必依,赏罚严明;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应该用法的形式明确,用法衡量天下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习近平总书记......
荀悦政治思想简论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荀悦基于儒学体系,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 方法 论,提出了自己的 政治 思想 理论 ,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可分为君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内涵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构,根据立法程序制定的文件。通常而言,法律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公民基本义务及权利等根本性问题,法制也叫做法律制度,将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就该书来看,作者在介述、整理二十年法治研究成果的同时,对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各个重要阶段及其主流观点都作出了自己比较独到的评论。这些评论为法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对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民主法制论......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 一般地说,优点和不足总是孪生兄弟,作出贡献的地方也可能同时就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就该书而论,作者对二十年法治理论史研究的缺失之处也基本上与其贡献相联系。 首先,在关于法治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方面,该书没有作深入、具体和全面......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7
类似这样的评论在全书中随处可见,包括对法治的精义的把握、关于法治的价值和尊严的理解、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现代法的精神、人权与法治、宪政与法治、法律信仰、中国的法治化道路等等。总体上,这些评论提出了以往法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
关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9
在我国法学者对法治问题的思考当中,似乎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固定化的思维倾向,这种思维倾向或者思维定势,就是“一分为二”。这种思维倾向在理论上体现为对法治有意无意朴素的辨证认识。这是其积极的方面。由这种思维倾向所制约,我国法......
关于荀子的君子人格思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5
荀子当时的生活背景是战事不断的乱世之中,他的很多思想都是在乱世中产生的,当然它的思想都是顺利当时的历史潮流的,战国年代,荀子面临社会大转变的时期,他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力图寻求一种稳定城邦之道,担当起一统天下的重任,......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17
总之,无论从关于法治论说细节的评论,还是从对法治理论建构取径的批评方面出发,尽管本书还有一些可以争论的地方,但它对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总结和反思,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适时的。作为一本法治理论史专著,从事法治研究的人不......
试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11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荀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
关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思考(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6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几方面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古代几次盛世局面的出现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就是:重法、守法,上自皇帝下至百官百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于封建法律,不徇私枉法,不枉杀臣民,不僭越法律。......
伦理的政治化定位—荀子思想主旨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在儒家“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伦理政治理论建构中,荀子以其对伦理的政治化定位,而占据着这一理论建构的重要地位、荀子的思想主旨不是要建构形上的宇宙论、他理论的意图是,通过对人性的诘问,为政治控制提供人性根据;......
韦伯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建构一种符合社会转型期的伦理价值体系,促使现代市场制度趋于完善,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梳理方法,试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因的探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探......
浅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做法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力;感召力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为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以发挥社会效益为主的水管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承担大庆地区防洪排涝、保护大庆油田、石化生产及市区的防洪安全等公益性任务。 一、加强思......
中国末代皇太后隆裕丧葬礼仪
发布时间:2023-01-13
在中国清代史上有一位从用纸糊的太和门娶进皇宫的皇后,她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后,也是最后一个皇太后,她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 《清史稿》中对她的记载:“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重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且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变迁的每一个时代中,都出现过文人墨客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文学思潮。然而现当代的文学思潮过于依赖历史,僵化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解决这些......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
发布时间:2023-03-31
这是一篇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的内容,近代法律的自由权重心和现代法律的社会权价值优位取向,对普遍地尊重人类尊严、维护人类的自由平等权利、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基本需求的满足起到了历史进步作用。 法律体系构建的根本前提在于如何科......
法家思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 要: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关键词:法家思想;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
宪法与法治思想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03
一、早期法治思想源流 西方的法治精神最早形成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其中,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有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了“建http://wWw.LWlM.cOM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
对荀子行政伦理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2
对荀子行政伦理思想探析 对荀子行政伦理思想探析 对荀子行政伦理思想探析 更多内容源自 幼 儿 论文摘要:荀子是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表现如下:行政伦理的指导原则——循“道”;行政......
康有为关于孟子与荀子思想的比较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 出于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康有为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和荀子备加关注,并成为最早对孟子与荀子进行比较的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对两人的比较从经典文本、学术源流、传承方式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展开,尽管受制于立孔教为国教的宗......
略述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荀子一书中的《正名》篇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语言学思想,荀子对社会语言学的基本问题诸如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的历时和共时,语言的社会功能等均有论述,对今天语言学的研究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正名》;荀子;社会语言学......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精髓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孟子注重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他在传承孔子“为政以德”论基础上,阐释了政治伦理思想,为儒家政治伦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是政治伦理的基石,并以此论证政治秩序安排,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重要执政理念。孟......
中国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中国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中国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摘 要]法治理想的提出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今天已经有2300多年了,中国社会从传统的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已经转变为了以市场配......
论《文子》的礼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仁、义一起构成圣人治理天下、统御万物的四种手段,但道德是本,礼是道德派生出来的,对于治理天下来说,是末之又末的手段,其作用仅及于一乡的范围。末世不可缺少礼,但礼破坏了人美好.........
略述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19
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在美国,中国的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经历了初创、迅速发展、稳定深入三个阶段。虽然在我国社会语言学起步较晚,但是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却在很早就已经出现,......
简述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构想
发布时间:2023-05-14
法治国家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宪法法律之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其职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包括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执政,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实现和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及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而不断提升法律思维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法治水平才能不断得以提升。要.........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发布时间:2023-01-28
春秋战国 时代 是 中国 古代 历史 上 社会 经济 政治 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 哲学 兴盛和 发展 的重要时期。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 问题 是先秦诸子普遍关......
试析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 [论文摘要]文章从继承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方法,从教育者“施教”方法的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教学相长法、循序渐进法和启示引导法方面以及受教育者的志道与弘毅、自我反省法、“慎独”法以及环境陶冶法三个方......
浅析法治中国建设与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21
建设法治中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伟大构想,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成了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正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唯有如此方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现行......
当前中国加强法治认同建设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 法治认同是指公众对现有的法律条文、法律制度等法律要素产生的认可和赞同。对目前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来说,法治认同可以提供思想基础、合理性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加强法治认同建设,需要加大法律的便利性和人文性、开展全面性......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7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要着力服务......
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强国
发布时间:2023-01-16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强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东汉许慎《说文》:“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D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意思概括来说是:法度,就该公平如水。 也只有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9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原刊地名】福州【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6~11【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作 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内容提要】本文认为,......
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治理与评价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8
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法治(法制)建设运动,而是与中国新一轮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以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综合现代化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在其中,中国法律既经历着一场革命......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1
" 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现实的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20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谈到文......
农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4-01-17
前言 去年,香港树仁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之研讨会中,本人曾以《农本思想与中国现代化》为题,提出论文,向与会诸位学者专家请教。该文重点是从中国历史演变中指出农本思想产生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阻碍。本文可以看作是......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重心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08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重心定位分析,供您参考,我们会持续更新,请留意,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范文网查看。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法以自由权为重心和现代法以社会权为重心的深刻反思,提出当代中国法......
谈谈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
发布时间:2023-04-10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如下文 法律体系构建的根本前提在于如何科学而准确地进行法的重心定位。法的重心即法的本位、法的基点或基本法律价值取向,旨在阐明作为法律核心价值理念和目标的人权定位导向及其具体形式。它不仅制约着法......
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毛泽东的一生都在不倦地探索辩证法理论,并以熟知并能娴熟地运用辩证法而闻名于世,毛泽东的辩证思想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及当代教学伦理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03
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及当代教学伦理建设 一、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的历史考察 我国古代教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我国古代政治、哲学、文化思想发展的脉络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 1.教学目标伦理 孔子......
浅析儒家思想对我国当代政治参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发布时间:2017-02-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支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
农村加强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宪法确认的基本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我国是农业大国, 13亿人口中,9亿多是农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加强农村法治,在依法治国方略中处于特殊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9
" [摘要]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4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景观设计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之路上,景观设计实践的演进可以说是一条主线,对我国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本研究就对我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以及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1当代传统园林的转型实践分析我国景观实践深受传统园林艺术的影响,在当代我国景观设计中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这是景观设计中束缚前进步伐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谈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0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谈党的建设 前言:党的“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http://WWw.LWlm.cOM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用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党的建设方向:一、培养懂科学技......
关于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文章通过对法治政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困境,进而思考了面对这些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法治政府;困境;出路 一、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缘由分析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是生而......
浅析当代中国财税汲取的法治逻辑
发布时间:2022-10-15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表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都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固然重要,但如何实现这一蓝图仍然是当代中国需要直面的全新挑战。从本质上说,国家治理的核心在于法治.........
当前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关系论证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 我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向着法治化方向发展,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能够有效促进两者的互动,提高我国法治化进程。本文论述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
浅析依法治国的演进逻辑与当代镜鉴
发布时间:2022-10-18
一、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展开 由法制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与全面推进,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摸索。回顾这段历史,主要经历了6 个阶段。 (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宣布废除......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论文摘要: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民族工作,开辟并不断拓展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在政治制度上集中表现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析依法治国与新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一、实行良法之治 2011 年3 月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两会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法律240 多部,行政法规700 多个,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9 000 多个。亚里士多德认为......
试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青少年是我国实现科教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逐步形成的,它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其内在特征的基本精神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14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非常重视精神的力量和作用。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先后铸就了六大革命精神,即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讨论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法律体系、法学体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关键词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体系、......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与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要]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灾荒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实践......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8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一)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
《淮南子》的法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淮南子》是两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为主线融汇了儒、法、墨、兵、阴阳等各家思想。但是,各家思想在《淮南子》中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这本以道家思......
简析法治中国与国际法治
发布时间:2016-09-06
法治中国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是在2013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批示中,习总书记提出要把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全国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之一。. 2013年2月24日,习总书记对于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寓于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思想中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政治决策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把两者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增强政治决策主体的思想觉悟,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我国政治......
法治中国的构思
发布时间:2016-09-02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构想,不是抽象的玄思,须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只有明确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找寻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由以确立的参照物或坐标轴、及其据以推进的试金石和操作杠杆,并诊断出其中......
浅论法治中国与国际法治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 法治是国际法治以及一国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法治中国”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治中国的建设既要遵循国际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不能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5-1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本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着力构建法治中国
发布时间:2015-08-06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法制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 法治国家 作者简介:倪帅,辽宁大学法学院。 法治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作为当今世界潮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代以来,以法治取代人治成为......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法以自由权为重心和现代法以社会权为重心的深刻反思,提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应当奉行发展权为本位,并应以发展权精神重塑法的理念,将发展权提升为宪法人权,创制发展权基本法。 关 键 词:法律体系,发展权,......
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谈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7
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谈党的建设 前言:党的“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用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党的建设方向:一、培养懂科学技术的优秀人才,创造......
谈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2-19
谈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谈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谈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摘要:以政治权力作为核心议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进行探讨。围绕着政治权力,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学......
试析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8
朱熹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他研究和分析儒家经典的义理,结合以往的思想,建立庞大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尊奉为官学,朱熹也被世人推崇为朱子,与圣人孔子齐名,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过程中,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正视朱熹的伦理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朱熹伦理思想的精华融入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便于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