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三十年述论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三十年述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48:05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三十年述论
时间:2023-08-05 07:48:05     小编:李秀红

一、问题的提出

县域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域政治发挥着政策传递、区域发展和基层治理功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占据基础性战略地位。从政治学角度看,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集中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地方治理现代化,尤其注重通过分析县域政治发展的概念内涵、历史基础、总体现状和影响因素,规划今后我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总体上看,学术界对该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达成基本共识。

第一,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极大约束和驱动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这不仅可从理论上得到论证,而且可从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中得到印证。政治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结果,但它另一方面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的原因。[1](P418) 具体而言,县域政治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2](P84)。实践中,代表性观点认为,浙江省县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与浙江省管县的财政和人事体制、强县扩权、县政职能转变有密切的内在关联[3](P116)。因此,如欲发展县域经济,必先发展县域政治,着力调整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4](P45)。

第二,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重心应在县域,否则将导致社会矛盾逐级向上聚集,诱发重大社会风险。代表性观点认为,社会矛盾及其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在那些政治应力最为脆弱的接点部位发生[5](P2), 因此县域已经成为社会冲突与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地带[6](P4)。 县域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的困难程度,可折射出县域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程度。因此,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迫切呼唤发展县域政治。

第三,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理想的切入点。代表性观点认为,县级政权的组织结构、权力职能比较健全,且直接治理县域人民群众,可以说,国是县的放大,县是国的缩影,治县政如理国政,因此县政改革试点的效度比较高[7](P8)。另外,若干县对全国政局的影响力比较小,县政改革试点风险的可控性比较强。比较而言,乡镇政权的权能不够健全且规模较小,乡政改革试点的效度不高;而(地)市、省的规模相对较大,政治改革试点的政治可控性较弱、风险较大[8](P21)。故而,以县域政治发展切入政治体制改革,其效度高而风险低,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着力点。

此外,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对于县域的精准扶贫实施、社会民生改善、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系统回顾、评估和展望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

大体看,已有的关于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相关研究述评,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总体述评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比如,有的围绕县域政治发展的概念、特征、内容、功能、困境和路径等基本问题展开述评[9],也有从县域治理的视角着眼,按照现代国家建构、制度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脉络展开述评[6]。另一类是具体述评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特定层面的论题与观点。例如,有的述评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研究[10],有的述评了当代中国乡镇治理研究[11]。还有按照省管县、复合行政和县级政权民主建设三条进路,述评了当代中国县级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2]。

上述成果均颇具价值。然而,就述评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而言,总体述评类成果,失之于宽泛;具体述评类成果,则失之于割裂。本文将从总体上述评近三十年有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尤其着力从县、乡、村政治发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综述,并加以研究评估和展望。

二、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刘德厚及其研究团队组织召开了国内较早的一次县域政治体制改革讨论会,此后通过调查研究,梳理了县域政治发展的概念、内容和必要性,并强调了完善县级领导体制、健全县级人大制度、转变县级政府职能、改革县级干部体制和提高县政管理效率等具体问题。尽管其研究对象限于县级政治发展层面,但该成果却具有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拓荒性质[13]。此后近三十年,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涌现,且研究对象拓展到县、乡、村各层级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当代中国县级政治发展研究

1.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县级政治发展研究的首要热点。例如,谢庆奎等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个案县的历史沿革、现实环境、县政府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县政府机构与职能、县政府决策过程与执行机制,进而提出了县政府改革的目标与途径[14]。周庆智通过典型个案县的实证考察,揭示出中国县级行政权力的性质资源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一体化,并指出维持和强化该权力性质的县级行政结构与功能、运行形式与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社会后果[15]。王圣诵从县级政府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出发,纵深探讨了县级政府的权力设置、法律依据及其具体运作,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法理剖析和现实参考[16]。胡伟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为框架,系统分析了个案县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为适应制度变迁而发生的政府行为变化[17]。叶盛楠以个案县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揭示出县域政治运行的两个基本逻辑压力型体制与地方政府企业化,并指出上述逻辑的相互挤压,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县政府职能难以有效转变的主要原因[18]。钟伟军基于个案县调查,剖析了县域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背景,从机制(信访)、手段(目标责任制)、网络(网格化管理)和事件(群体性事件)四个层面,描述了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运作过程,并从地方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创新的路径[19]。此外,李晓园、江易华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机制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20]。

2.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研究

县级人大制度创新是当代中国县级政治发展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例如,荣敬本等把河南省新密市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微观模型,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起始于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关键在于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的合作型体制过渡,目的是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间确立良性的互动关系[21]。何俊志通过分析县级人大制度成长的模式,提出制度等待利益的观点,认为依据某种价值设计出来的县级人大制度,必将会接受利益的塑造而逐渐落实为生长出来的制度[22]。申恒胜、王玲基于S省L县人大代表专职化改革的调查,发现基层政治改革过程中,地方官员为了突破体制的约束和规避政治问责的风险,往往遵循一种将政治问题转化为行政问题的运作逻辑,这种行政化逻辑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政策的执行效果,却又巧妙地推进了基层政治发展[23]。唐皇凤总结了县级人大监督体制创新的具体实践和内在机理,认为多重制度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之相互冲突,是县级人大制度变迁的动力源泉,而政治行动者之间权力和利益的均衡,是县级人大制度变迁成功的根本保障[24]。李智探讨了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方法的完善问题,认为现行县级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的全额连记投票法,体现了多数政治的缺陷:一些群体的利益难以表达,且易触发策略性投票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实行认可票制,走向共识政治[25]。汪玮基于浙江乐清市人大以人民听证推进县级人大监督改革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社会公共领域和地方政府体系互动的双轨协商模型,并分析了互动的基本途径[26]。

3.县级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研究

县级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县级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比如,冯志峰认为,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问题主要表现为:县委书记的选任机制与任命方式未能相符合、权力运行设计与实际执行未能相融合、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未能相吻合。这些问题导致了县委书记的权力腐败现象,即用人腐败、经济腐败、作风腐败、道德腐败和生活腐败,以及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存在着心有法则,行无定则的弹性定律。问题的出路在于优化县委书记的选任机制,通过优化县委书记选任流程、强化县委书记能力建设、深化权力监督体制改革,最终提高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科学化水平[27]。施新州以县级党委为研究对象,在历史文献分析基础上,考察并描述了县级党委的建立与发展,领导体制的演变及其权力的形成、扩张过程[28]。在县域反腐倡廉体制建设方面,过勇、宋伟强调县级是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并以典型个案县为例,剖析了县级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现状,探讨了相关改革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最后在对我国各地创新举措系统总结和借鉴国外基层反腐败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具体的改革方案[29]。

(二)当代中国乡镇政治发展研究

1.乡镇政权的运行状况研究

有研究者专注于事实层面的描述,强调要系统梳理乡镇政权的历史沿革、制度安排与运行现状。比如,以马戎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赓续、费孝通的小城镇研究过程中,发现乡镇政府在小城镇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30](P6)。因此,这批学者运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详尽描述了20世纪末国内乡镇区域各类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组织体系、结构功能、运行机制和互动关系,尤其着力分析了当时乡镇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和运行机制、县乡政府关系、乡村政社关系[31]。吴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乡域政治的实践状况与运行过程进行了深描型个案研究,生动展现了2003、2004年华中地区某乡镇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过程[32]。叶贵仁细致考察了广东省T镇2001-2009年的静态机构设置和动态行政过程,发现乡镇领导人的权力和责任在行政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外部制约因素,而乡镇行政也表现为科层性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33]。

2.乡镇政权的运作逻辑研究

有研究者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出乡镇政权运作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模型。比如,杨善华、苏红在各地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政权即人民公社属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而从20世纪80年代财政体制改革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乡镇政权逐步转变为谋利型政权经营者,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贯彻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时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34]。周飞舟通过考察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关系,发现改革前依靠农村税费维持运转的乡镇政府,改革后变为依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总趋势是:乡镇政府从过去向农民要钱要粮的汲取型政权,转变为向外跑钱、借债而与农民关系日趋松散的悬浮型政权[35]。谭同学以农业型的楚镇为个案,实证考察了水利站、司法所这两个与农村生产生活联系尤为密切的乡镇服务性机构的设置、变迁及其运行状态,并运用实践中的国家、社会和官僚机器的权力与资源这个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解释了乡镇服务性站所的政治生态和生长逻辑[36]。欧阳静通过对桔镇的深度观察发现,由于乡镇政权既处于自上而下压力型体制的国家政权末梢,又直面自下而上的乡村社会顶端,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生态环境:财政资源匮乏、基础性权力弱小、基层民生需求日增,因此,像桔镇这样的乡镇政权的运作特征,就是以策略主义的逻辑来获取财政资源,并以基层维控为县域治理的基本目标,进而导致乡镇政权在官僚化和乡村性之间疲于应付的困境[37]。

3.乡镇政权的改革创新研究

多数研究者注重提出乡镇政权改革创新的对策思路。比如,张静在乡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乡镇基层政权因为具有官方授权、层级节制的官僚制特征,所以很难和乡村社会建立共同的利益关联,继而导致基层行政低效和乡村控制困境。只有在基层政权和乡村社会之间建立共同的利益关联结构,以制度化治理的方法,强化基层政府权威的社会基础,方为基层长治久安之道[38]。在乡镇人大制度建设问题上,史卫民详细描述了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和乡镇机关领导人选举的制度运作,以及20世纪末国内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的典型改革探索,并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人大选举制度的若干变化、发展趋势、面临难题和改革重点[39]。李昌平、董磊明等分析了当时乡镇管理体制、七站八所、税费改革、乡村组织的运作情况,并提出了乡镇体制应从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的改革思路[40]。金太军等在苏南和苏北9个乡镇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当时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矛盾与挑战,并从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了乡镇机构改革的价值与原则、重点与难点、困境成因与保障措施,最后从国家政权建设的宏观视角,提出了此后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建议[41]。赵树凯基于全国10省区20乡镇的多年实地调研与访谈,概括了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镇政府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一内卷化趋势,并从公司化的政府功能碎片化的政府权威运动化的政府行为等方面,对当时乡镇政府制度内卷化做了理论解释。由于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没有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政府运行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革,因此,赵著以政府制度化为主线,提出从基层民主、基层自治和法治建设三条进路推进乡镇治理现代化的对策思路[11]。此外,吴理财在其乡镇研究三部曲中,首先系统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从管治转向服务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并分析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实际探索和推进思路[42]。其次,回顾了当前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运行现状,剖析并比较了乡镇改革的三种实践模式,尤其从理论上分析了乡镇改革的动力、路径、约束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以压力回应型制度创新重建现代乡镇治理制度的基本思路[43]。最后,以湖北咸安区为主要表述对象,在点面结合的实证基础上,着力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关系展开研究,先后论述了县乡关系问题的具体表现、历史嬗变、形成原因、理论模式和调适思路,重点探讨了县乡关系自我调适的局限性[44]。

(三)当代中国村民自治建设研究

1.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研究

对于村民自治的一般运行,徐勇展开了系统的制度分析:村民自治具有国家、地方和村级三个层面建制架构;在组织形式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权力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的工作机构,并且前后两者不同的角色组合,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发挥不同的组织功能;村民自治运行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基本活动,每项活动都具有明确的规则与程序,等等[45]。

此后,于建嵘、吴毅运用长时段视角和县乡村综合分析路径,分别透视了两个村20世纪以来村治的百年变迁,尤其对村民自治实施以来的村治运行状况,做了详细的社区个案研究[46]。两者研究的路径、运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前者的研究路径是由外而内、从国家到乡村、由县到乡再至村,考察了岳村结构化于国家政治体系中的渐进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岳村自身的反应,从而概括出村庄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后者的研究路径却是由内而外、从乡村到国家、由村到乡再至县,考察了双村的政治原生态,并分析了国家政权介入后,村庄权威与秩序的更迭,以及国家对村庄政治的改造和重塑。上述二者对于把握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是中国村民自治运行状况研究深化的结果。

2.村民自治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是经济基础的影响。一般认为,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运作,要求村民委员会履行办理村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职能,但履行这些职能要求村民委员会具备来源于集体经济的物质实力。如果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或根本没有集体经济,则必然要加重村民负担甚至大量举债,才能兴办村庄公共事业,最终将制约村民自治作用的有效发挥[47](P104-108)。反之,村民自治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村庄,往往都有较强的集体经济实力。因此,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有效运作的物质支撑。而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往往使得一些经济能人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甚至村支书,从而产生富人治村现象[48](P197-202)。这种现象对于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而言,自然有利有弊,而趋利避害的关键在于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49](P41)。由此更加凸显了经济基础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二是社会性质的影响。贺雪峰提出村庄社会关联度的概念,以此分析村庄内部的关系和村民的集体行动能力。他认为,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的生长,并未能达到重构乡村秩序的目的,其深层原因在于村庄社会关联度太低,而这种关联度的低下,又与乡村社会的性质及其变化相关。不同于自然村的熟人社会性质,行政村属于半熟人社会,后者内部的人际关系比较松散或紧张,村民集体行动能力缺乏。人民公社制度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村,使得村民自治制度往往在原生产大队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试行并实施,行政村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村庄社会关联度,进而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50]。

三是政治体制的影响。有研究认为,村民自治是国家为解决非集体化改革后农村管理真空和农业基本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失效问题,而主动作出的制度安排[51](P50)。徐勇认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既需要自上而下的体制性行政放权,又需要自下而上的现代社会组织发育。就前者而言,一些县乡政府通过对村干部的诫勉制和绩效考核制村财乡管制等乡村管理体制,控制了村民的人、财、物自治权,导致了村民自治有形式无实质的空壳化[52](P2)。 这样一种县乡政治体制环境,自然不利于村民自治的成长。因此,必须通过县乡政治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农民的自治权利而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和救济机制,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落实与发展[53]。

四是文化传统的影响。曹锦清认为,中国村落农民,历来善分不善合,并强调中国农民的天然弱点在于不善合[54](P166-167)。尽管这个观点被其他一些研究者所批判,但是该观点的影响力却不容置疑。有研究者强调,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宗法等级社会和儒家文化浸染,使得传统的中国农民不能也无法进行政治参与,从而缺乏公共精神,导致当代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家庭事务的参与、效忠是绝对的,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则是可有可无,对政治生活更是以冷漠而处之[55](P60)。因此,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必须以民主合作、平等协商为内核的公民文化为制度背景。

3.村民自治的发展对策研究

村民自治建设的突出特点是:基本原则和制度不变,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学术界较为关注的村治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村关系冲突问题。一般认为,乡村关系冲突主要表现为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乡镇党委和政府违背村民自治精神,将村委会当作事实上的行政下级和推行乡政的办事工具,行政干预后者的产生和运作,并对其采取命令指挥式传统管理方式[56]。引发和加剧该冲突的原因在于:规范乡村关系的制度供给短缺;乡镇政权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村委会自治组织角色和准政权组织角色的失衡;乡政比村治拥有更多的不对称资源;乡村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内在矛盾性[57]。乡村冲突不符合国家法律精神,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其解决之道主要有:一是实现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可将村委会与乡镇人大从组织上衔接起来,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应同时选举为乡镇人大代表。二是改革乡镇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变压力型体制为民主合作制。三是增加制度供给、制定实施细则,由地方立法机构依法明确乡政和村治的职责权限[58]。

第二,两委关系矛盾问题。一般而言,两委关系是指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权力关系。两委矛盾只是两委关系的一种不良类型,是指村民自治实施以来,村委会与村支部围绕村治权力而形成的村庄内部矛盾,这种矛盾由于具有一定普遍性而被广泛关注。两委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村支部包办村务,自治功能弱化;村委会过度自治,村支部放弃领导;两委互不相让,争权夺利;两委相互扯皮,村级组织瘫痪[59]。两委矛盾的成因是两种村治组织原则和村治二元权力结构之内部冲突:依农村基层党建以村支部为领导核心之原则,村支书是村治权力核心;依村组法之民主自治原则,村主任是村治行政负责人[60]。化解两委关系矛盾的对策思路主要有:一是采取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两票制一肩挑一制三化和青县村治模式等实践做法[61]。二是村民自治法制进一步具体化和程序化。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划分两委之职能权限,并制定相应诉讼程序和处理规定[62];区别村务决策指导和具体操作两种职能,让村党支部掌舵而村委会划桨[63]。三是树立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关键是树立还权于民的民主理念,使为民作主转变为农民自主[64]。

此外,学术界还关注了村治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治理、宗族对村治的影响、民主选举之后的村民公共参与、村治腐败现象治理、农村基层维稳等诸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动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完善。

(四)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综合研究

1.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可谓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综合研究的首要热点。贾康、白景明认为,县乡财政困境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所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映,而县乡财政解困的治本之策,在于制度创新[65]。黄佩华基于1993、1994年河北、贵州和山东三省的实地调查,发现当时县域公共财政最大的问题是基层政府可利用财政资源的巨大区域性差异以及贫困地区日益严重的财政收入短缺,而解决该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完善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66]。阎坤依据地方财政分权理论,界定了县乡财政职能,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后县乡财政困难的表现与成因,最后在解困对策方面,设计了新的县乡政府融资体系和县乡财政体制[67]。暴景升认为,基于历史的逻辑,县制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县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县政,县政的基础是县财政;在分析县制的历史逻辑与县政的财政逻辑基础上,可以设计出公共财政建设为重心的县政综合改革方案[68]。李一花通过系统分析县乡财政的地位职责、总体运行和县乡财政困难的具体表现,认为县乡财政困难既有分税制改革层层上收财力、下放事权等浅层成因,更有城乡公共分配二元结构发展战略,以及法制不健全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深层复杂成因;破解县乡财政困境的根本之策,是改变既有的发展战略并致力于制度创新,从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法治进步相互联动的角度看问题[69]。王恩奉认为,解决县乡财政必须立足县乡并跳出县乡、立足财政并跳出财政,要在财政体制、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综合背景下,对县乡财政问题全面分析;而县乡财政解困的对策,不仅要着力政府间财政体制的规范和财权结构的调整上,还要考虑削减政府层级,通过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行政层级优化举措,强化县级财政的基础地位[70]。赵英兰、李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框架,认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博弈,是造成县乡财政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解决县乡财政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建设对各级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制衡[71]。

2.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研究

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涉及到县乡村的关系调适、利益协调和权力配置,是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综合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总体而言,县级政府作为县域政治的上层建筑和国家的基层政权,应该保留并继续优化,这是学术界的总体共识。但是,对于乡镇政权的存废与重建问题,学术界却颇有分歧。若以乡镇政权的存废和改革为中轴,可以将学术界有关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观点概括为以下四类。

第一,撤销乡镇政权,推行县政、乡治。此类观点在代替现行乡镇政权的改革方案上,有两种不同设计。一是主张彻底的乡镇自治方案。具体而言,这种县乡村体制改革方案认为,应撤销乡镇政权,建立乡镇自治组织;健全和强化县级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工商、税收、计生、教育的派出机构;充实和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中介组织;开放农会等农民利益代表组织[72]。二是主张乡治、村政、社有方案。所谓乡治即乡镇自治,在实行地级市和县镇乡两级地方自治体的基础上,将现行乡镇政权改革为上级地方自治体依法设立并领导下的次级社区自治体,其财政人事体制由地方自治体统一规定,其职能以社区服务为主、以行政执行为辅,属于不完全的社区自治体。所谓村政即在村一级设立乡镇自治政府的派出机构村公所,由乡镇自治政府委派的1~3名地方公务员组成,行政村还应设立作为议事机关的村民代表会议,除听取村公所的村务工作报告和提供村务咨询意见之外,还可以绝大多数票提出罢免村长的建议报乡镇自治政府批准。所谓社有即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属于村社所有,村社是由地方自治政府依法设立的公法人,包括村社大会和村社委员会,不具有一般的行政管理职能,只具有专门的土地管理和收益分配职能[73]。

第二,强化乡镇政权,改善乡政、村治。该类观点认为现行乡镇政权不但不能撤销和削弱,而且不能脱离实际搞海选乡镇长,相反要加强和改善现行乡镇政权的运行机制,使前者真正成为具备法定完备权能的国家基层政权。理由是:现行乡镇政权在宗法社会中居主导地位,如果撤销、削弱现行乡镇政权甚至实行乡镇自治,可能会导致农村传统的宗法制度复辟,甚至导致黑恶势力、宗法势力控制我国农村;现行乡镇政权不是农民的敌人,农民的真正敌人是人多地少以及市场机制引发的绝对和相对贫困化,以及日益突出的乡镇政权运行机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具体而言:乡镇的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当以党纪、国法、政纪加强对现行乡镇政权的监督,科学划定上级政府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坚持简政放权、理顺条块关系,同时要做好宏观调控和意识形态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以职能转变为中枢、理顺政企关系,精简人员、依法定编,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和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做好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服务和维权工作[74]。

第三,弱化乡镇政权,落实县政、乡派、村治。这类观点认为,乡镇政府权小、责重、事繁,一直未能名实相符而成为基层完备政权;县乡关系实质上是县政府领导下的乡长负责制,权责严重分离。改革的思路:一是夯实县政。县级党代会实行直接选举的常任代表制,参与县委决策并落实党内监督;宪法法律应明确规定县政府拥有的权限,实行专职化的县人大代表和县长直接选举制;县政府要落实责任政府理念,既要向上级政府负责,还必须对县人大负责;精简县政府机构,实行大部门体制,突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央通过垂直领导的党组织系统和司法系统,防止地方主义并确保大政方针和宪法法律在县域的贯彻落实。二是实行乡派。乡政府应以名符实,改变为县的派出机构,在有限行政和有限财政的基础上,专事县政府委托的政务,乡财政由县政府编制预算并由县财政开支;乡公所人员要精简、职能要转变,主要完成上级政府委托的政务,并指导村民自治;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乡七站八所应转变为中介服务组织。三是优化村治。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工作,但主要任务是开展好村民自治,村庄公共事务由村民会议尤其是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并监督村民委员会执行;乡公所可支付报酬选聘村干事,后者负责完成乡公所委托的工作[75]。

3.当代中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

县域政治发展综合研究的又一热点,是从县级政治发展层次向上伸展而形成的当代中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张占斌结合浙江、海南、重庆等省市的探索,分析了强县扩权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从财政体制到行政体制省直管县改革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76]。何显明分析了制度环境变迁中的市管县体制的局限与弊端,以浙江省为样本分析了省管县的体制绩效,认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活力,与该省几十年坚持省管县体制具有内在关联性;在省管县改革的路径选择上,何著强调了扩权强县、市县分治、区划调整、职责重构和财政均衡的重要性[3]。周仁标着力分析了省管县改革的动因,认为直接动因是消除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根本动因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周著还从心理层面、操作层面、体制层面、政治文化层面、法律制度层面探讨了省管县改革实施的困境,并从宏观架构与具体路径两个层面,提出了创新我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政策构想[77]。 王雪丽认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要建构以域代属、按需定责的区域治理体系;在系统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条件、典型试点省份现状及评估、面临主要难题的基础上,王著提出,转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思路为超越区划导向,并且在改革具体推进过程中优化对策的组合方式[78]。 吴金群等突出了省管县的前提条件研究,并将该前提条件操作化为8个定量指标,对26个省区做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区分了省管县前提条件不同的5大类省区;在省管县改革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吴著指出,由于省管县改革前提条件在各省区成熟程度不同,因此,渐进式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推进、而不是全国一刀切式的全面展开,应该是省管县改革的推进策略[79]。潘小娟等以浙江、海南、湖北和新疆省直管县体制运行与改革的实证调查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的背景与动因、内在机理、影响因素;潘著选取了6个关键影响因素作为量化指标,对26个省区进行聚类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省区的基本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应该依据各自的发展阶段与特点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分类指导,分类改革[80];潘著在政策建议部分,将26个省区分为五大类,并明确提出了每一类省区相关改革可采取的不同具体路径。

4.县政治理创新研究

县政治理研究是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综合研究的最新热点。近年来,周庆智和樊红敏有关当代中国县政治理的研究很值得关注。周庆智通过对中国县政治理的历时性长时段分析,认为自清末至新中国的县政治理现代化一直致力于完善两大政治功能:财税汲取功能、社会控制与动员功能。这两大功能决定了中国县政治理的权威结构、职能区分以及社会整合原则与治理方式。周著认为,当代中国县政治理依然体现上述两大功能的不断强化,而今后中国县政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是改变旧有的政治功能、权威结构、权力性质,完成面向公共组织的性质转变;而这种功能转变以及确立一种代表公民参与制度化的公共权力原则,将是中国县政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81]。樊红敏基于中部地区5个县的整群调查样本,从结构、行为和变革维度透视县域治理的实践逻辑,对县域政治结构化、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社会维稳和县域治理改革展开了日常政治分析,进而概括出县域治理运作的行政化动员理论模型,分析了县域经营型政府和权宜型治理的行动逻辑。在对策建议方面,樊著认为,当代中国县域治理改革的双重任务是公共性再造和合法性重塑;根本是重塑县域政府与社会关系;关键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突破点是县级人大改革、干部选拔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6]。

三、研究评估

大体而言,近三十年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存在四方面的不足。

(一)取得的成绩

1.实证研究积累了可观的经验素材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必先准确描述县乡政权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其成效与问题。一批研究者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对县乡政府的施政过程与村民自治的运行状况展开了有计划的实证研究。比如,众多研究者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诸多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调查了典型乡镇政权、村民自治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主体关系、日常流程、组织职能和成效问题,积累了颇具规模的乡镇治理和村民自治实证研究成果。有学者通过县市挂职锻炼的方式,深入县乡政权运行的内部现场,凭借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获得了许多难以从外部调查取得的县乡政权运行状况的事实素材。还有学者原来从事过县乡党委政府工作,甚至担任过党政主官,他们以局内人的身份开展的一些实证研究,具有很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上述研究群体的努力,为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奠定了尚属初步但极为重要的事实素材基础。

2.理论研究概括了可验的解释模型

经验事实和行为实践是繁杂多样且变动不居的,因此,实践的逻辑要依靠理论的逻辑加以提炼和升华,否则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而言,经验素材的积累只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理论上的概括才是研究的关键和中心。在县乡政权和村民自治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主流研究群体倡导并形成了一种经验与理论有机结合互动的研究路径,即:从实际经验出发,提炼出概念和理论,再用经验来检验这个概念和理论,从而连接经验和理论,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经验的紧密结合。例如,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乡镇政权的变化,有学者在经验研究基础上,概括为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转变,并解释了这种转变的内在机理。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政权与农民关系的影响,有学者在实证研究后,提炼出从汲取型政权向悬浮型政权转化的理论模型。还有诸如乡镇政权运作的策略主义、乡镇政府内卷化和制度异化等理论模型,都具有独到的解释和预测功能。这些模式拓展了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深度。

3.对策研究规划了可取的改革方案

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突出的一个研究特色,就是不拘泥于事实描述或理论概括,甚至不局限于经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可以说,县乡政权和村民自治总体改革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才是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重心和落脚点。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成果在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县乡政府间关系体制改革和省管县体制改革等基层政权建设具体问题上,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方案。比如,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上,提出了各省市应分类指导、分类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在县乡政府间关系体制改革问题上,构思了县政、乡派、村治等体制框架;还有诸如纾解县乡财政困境的政策规划和制度创新建议、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优化和制约机制创新思考,等等。这些对策研究对于加强和改善我国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自治,无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构成了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而科学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可以说,上述对策研究凸显出当代中国大转型时期学者论政的政治参与责任感,更透射出当代中国一种强调经世致用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大趋势。

(二)存在的不足

1.实证研究与历史研究有待融合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实证研究一般局限于当代中国的相关事实描述和理论概括,却往往缺乏历时性长时段历史研究。学者们习惯于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基本方法,描述当代中国县乡政权和村治组织的内部结构、外部功能、运行机制及其政治社会后果,但没有集中关注形成上述体制机制的历史渊源和制度路径,历史的厚重度显得不足。就理论逻辑而言,如欲在当代中国县域政治现在是什么的研究基础上,追问现在为什么如此,必先追溯过去是什么和过去为什么如此,最后才可预测将来可能是什么并规划将来应该怎么办。正如周庆智在反思当代中国县级政权研究时指出:如果不对县级政权的历史性因果关系做出梳理,那么就不大可能把握当今中国基层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和变革方向。[81](P1-2) 因此,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实证研究与古代、近现代中国的县域政治发展历史研究,有待深度融合。

2.理论研究问题意识有待增强

古今中外,都有某些一以贯之的永恒的政治学重大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及其实践探索,由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政治发展史。所有的政府都面临着它们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政治的本质。它们是永久的和无法规避的,但是它们又允许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使人类得以在不同的取向之间进行选择和替换。[82](P12) 具体到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必定存在着一个政治学重大问题,历朝历代都着力加以思考、探索和解决,并且又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与时代特征,此即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问题意识。然而,这个重大问题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尚无权威性的论证。若不能明晰这个重大问题,则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将缺乏一根贯穿古今中外的主线,难以实现各层次和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有机整合,最终必然制约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学术质量和理论深度。

3.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有待反思

第一,当前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有待调整。大体而言,现有成果主要运用了两种分析框架:一是以国家政权建设论为分析框架。从县乡政权建设具体问题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二是以社会自治论为分析框架。从村民自治具体问题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前者强调自上而下的国家支配和理性官僚化,后者关注自下而上的社会自主和地方民主化,看似截然相反,实际隐含的理论前提雷同,即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这种理论前提应加以反思。第二,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还不够细致。比如,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和衡量指标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制约和驱动着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上述问题均亟待深入研究。第三,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自觉。尽管现有一批运用历史分析、行为主义政治分析、新制度主义分析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尚缺乏系统而又深入的反思和厘清。上述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两大方面的研究不足,制约了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提升。

4.对策研究战略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强

首先,当代中国县域政治的发展对策研究缺乏战略性。县级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和村民自治建设三个层级和领域的对策研究均不少,但将县乡村全部纳入县域政治发展的整体,并系统研究县域总体政治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见。另外,即便有一些对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做系统规划的研究成果,但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比如,有研究者在探讨县乡村治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曾经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但往往是提纲挈领的论述,缺乏厚重系统的论证与规划,更没有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和法律提案,最终影响了相关对策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研究展望

展望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如欲提升该研究的学术水准和资政质量,今后着力点可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一)拓展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

一是拓展当代中国县级政权运行的实证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运行实证研究的总体现状是:村治强于乡治,乡治强于县治。就县治而言,今后应加强全国各区域典型县的相关实证研究,并加以归类和比较,以形成当代中国县治实证研究的规模效应。二是拓展县乡村治理的衔接和互动机制的综合实证研究。县乡政府管理离不开村民自治协助,村民自治也离不开县乡政府的指导。因此,县治、乡治和村治实证研究不能各自为阵、相互割裂,要超越仅仅专注本级政权或村民自治运行的实证研究做法。今后应加强典型个案县的县乡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衔接与互动机制综合实证研究,形成当代中国县域政治运行的整体综合图景。三是拓展县域政治具体问题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县域政治往往是围绕着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维护县域社会稳定、实施县域精准扶贫等具体问题而紧张运行的。通过加强县域政治具体问题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动态地透视县域政治运行机制的总体现状。

(二)对接县域政治传统的历史研究

在拓展实证研究、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应着力将上述研究对接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的历史研究,尤其要着力对接晚清、民国和建国以来中国县域政治传统现代化的历史研究。因为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既不是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的简单循环,也不是割裂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的凌空虚蹈,而是大转型时期中国县域政治传统的现代化,其中既有新题新解,也有新题旧解,更有旧题新解。所以,研究者应按照略古详今、以史为鉴的原则,爬罗剔抉出中国县域政治传统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核心主题、战略目标和转型路径,并着力实现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对接。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着力实证研究对接历史研究,为实证研究增添历史厚度。另一方面要着力理论研究对接历史研究,为理论研究充实历史经验。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矛盾,可以深化理解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核心主题、基本内涵、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

(三)深化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一,厘清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县域政治的特殊性;县域政治发展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县域政治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的基本特征、经验教训与内在矛盾;中国传统县域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核心主题、主要目标与路径选择。第二,调整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国家与社会不应该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互动互益互强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是有机统一而不是二元割裂的。因此,通过加强政社互动相关理论的研究,将国家与社会的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论作为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新分析框架,可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第三,深化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研究方法探讨。对于当代中国县域政治运行的实证研究环节,既要继续坚持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法,也要发挥制度主义分析等政治学研究方法,还要积极运用问卷调查统计等定量研究法。在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分析环节,更要从定性到定量逐次展开,增强对策研究的精确度。

(四)加强县域政治发展的比较研究

一是加强当代中国不同区域的县域政治发展比较研究。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文地理外部环境,也有不同的县域政治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更有不同的县域政治发展绩效。可将当代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和中部七个区域,各选择若干典型县,展开一定样本规模的县域政治发展绩效比较,然后具体分析影响县域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阐述这些制约因素的具体内涵。二是加强市管县体制与省管县体制下的县域政治发展比较研究。可选择若干发展初始起点基本相同,但实行不同省市县管理体制的典型县,比较市管县体制与省管县体制对县域政治发展的绩效影响,进而为省市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实证研究成果。三是加强当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县域政治发展比较研究。可以选择一些与当代中国类似的转型时期的国家和地区,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县域政治发展与当代中国的县域政治发展相比较,以此拓宽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的国际视野,并从比较研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五)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

首先,应从具体问题层面夯实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研究。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主要以解决县域发展具体实际问题为重心,具有特殊的问题导向特征。比如,县乡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才能保障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县域社会的公平和谐稳定?如何从县域政治发展的角度,治理县域行政腐败或小官巨贪现象?研究上述县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凸显县域政治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次,应从政策过程层面夯实县域政治发展对策研究。县域政府既要因时制宜地执行国家政策,又要因时制宜地制定县域政策。因此,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高效化出发,可以寻找出县域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比如,如何通过规范决策过程,从而实现县域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落实县域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最后,应从体制创新层面夯实县域政治发展对策研究。除学术界已经关注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省管县体制改革和乡镇体制改革等体制创新热点问题,还要高度重视新时期县乡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机制研究,努力形成政社互动、民主合作的县域政治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县域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近三十年冒襄研究述考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 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冒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未有一篇冒襄研究的述考文章发表。本文从两方面对近三十年冒襄研究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 关键词: 近三十年 冒襄 述考 冒襄,字辟疆,号巢......
《十八届三中全会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改革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
论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详细阐述政治文化及特征,简要分析政治文化的多重功能,并在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塑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传统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以......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政治制度是与本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结构形式、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行为活动原则,如议会制度、选......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3
"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而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体制改革,以法制来保证民主。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他对体制改革起点的选择、程序的安排及形式的确定上。 ......
近三十年张弘范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张弘范是元初蒙古重要的汉人将领,做为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的主要将领,张弘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近三十年来,史学家对他的研究虽有涉及但总体而言并不全面、深入。 [关键词]近三十年;张弘范;述评 以张......
我国艺术档案研究三十年发展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艺术档案属于专门档案的一种,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于1981年,与其他门类的档案研究相比,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对艺术档案三十年发展进行梳理、比较,提出艺术档案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 政治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党的建设 〔论文摘要〕 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发布时间:2022-08-08
" 【内容提要】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民族工作,开辟并不断拓展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在政治制度上集中表现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间,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调整财政职能,制定有利于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是一个上下关注的问题。本课题报告以山东......
论省直管县体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要:该文对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两种省直管县体制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应通过适当合并部分乡镇、减少县级行政区划的数量、扩大省级行政区的数量、逐步撤销地级市等对策完善省直管县体制。关键词:强县扩权;省直管县;体制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8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一)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的内在联系、商品流向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的总称。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和特点,因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布局的差异性。各经济......
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7-06
战后日本明清史学,至八十年代发生重要转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特点之一是,有关地域社会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所谓地域社会研究实际上包含两个含义,即具有确定含义的地域社会论和地域研究中的社会研究,不管怎样,二者都把视野转向地......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随着各种或新或旧的 社会 思潮渐次兴替, 中国 戏剧的 理论 与实践正面临一个空前混乱的时期。这样的混乱是否存在于所有文化领域且存而不论,至少是在 艺术 领域,它确实存在着而且正在对艺术的生存与 发展 产生着现实的 影响 。而......
我国区域发展的十大趋势中国经济研究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论文摘要:未来我国区域发展将出现十大趋势,包括地区差距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扩大,但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能够减缓差距扩大的速度;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15
" 〔论文关键词〕 政治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党的建设 〔论文摘要〕 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因;外......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晚清经济史研究中,财政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的其他各个方面都与财政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就决定了财政史研究有其更为突出的意义。1991年以来的十年中,晚清财政史研究无论是宏观整体的把握,还是微观细节......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发布时间:2022-07-24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围绕国际关系理论及方法论、外交政策和行为的复杂系统效应等主线,致力于提出新的分析概念和理论框架,更加注重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国际政治的微观层面、非确定性、复杂系统方面的研究。同时,......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10
"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提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了三次调整,我国区域发展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率先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针对重点和特区的区域发展政策也密集出台,......
当代中国乡村戏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8
当代中国乡村戏剧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在2016年12月29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场复兴乡村的戏剧试验》的文章,报道了2016年10月份在山东潍坊牟家院村举办的乡村戏剧节,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爆网络,广大网站、微信平台也纷纷转载,引来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关于乡村戏剧节山东省潍坊市牟家院的乡村戏剧节发起于2016年,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每届分为春秋两季。2016年春季,第一届乡村戏剧节以花为题,与.........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2-12-02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构都必须寻找自己的理论基石或依据。美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如此。......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4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男女个人,以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利益汲汲相连,而且还影响、制的著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民族传统,便会有不同的婚姻和家庭方式。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1)
发布时间:2023-07-14
内 容 提 要: 本文从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本源和美的本体等方面对建国五十年来的美的本体论研究作了初步的清理和总结。 关 键 词: 建国五十年 美的本体论 研究 述评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构都必须寻找自己的理论基石或依据。美学体系的建......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已有20年历史,本文综合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两种方法,对中国高等院校发表关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析高校学者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重点的变化,归纳描述了高校10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序)
发布时间:2022-07-24
" 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从民主主体的......
当前我国第三领域的发展难题
发布时间:2022-07-24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在解释中国问题时存在一定的限度,同时为避免“第三部门”的内涵歧义性,作者提出了一个与公域和私域相对应的概念:第三领域。并结合中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实说明了这一概念的所指。......
财政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文章提出,县域经济发展应当不倚不靠,自谋发展出路;应当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公共财政取向支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论文关键词】县域经济;财......
近十年来清代西北经济研究述评(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内容提要:清代西北经济史的研究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学者关注,尤其是近l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其研究述评却不见于文.本文就近lo年清代西北经济史的研究状况加以述评,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
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科普教育运动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01
" [论文关键词]科学大众化;科普教育实体;科学报刊杂志;科学小说;科学教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内兴起了一场科学教育普及热潮,又称科普教育运动。主要表现为:以鲁迅、陶行知为代表的科普教育思潮的形成。受其思想的感召与......
试论近十年国内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综述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律、职业继续教育、课程及教学模式、终身化、师资培训等。 德国职业教育,闻名遐迩,在世界范围内备受......
论当前五大发展理念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03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此,五大发展理念日益成......
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整合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通过政治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和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
讨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和式微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当代之后,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这种关注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被消解为通俗语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深度被元素的力量所取代,......
灌南县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在这一时期也面临着各方各面的转变。文中结合国、省、市、县发展趋势和要求,分析其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灌南县情下,交通运输“十三五......
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景教研究综述(1982—2002)
发布时间:2023-03-08
中国景教的研究肇始于明末天启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及对碑文的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敦煌、吐鲁番、内蒙古、泉州等地景教遗物的发现,其研究渐趋深入,可以说,中国景教的研究是随着景教遗物的出土而前进的。国内的研究至朱......
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缺陷与局限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2omy , IPE) 作为在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产生的, 与传统国际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经济学理论有着......
当代音乐理论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0
当代音乐理论的发展研究在对当代音乐理论的发展研究当中,音乐理论不单单是指和作曲相关的理论,还有给作曲进行技术写作以及思维方式的过程当中,也包括一些民族音乐学和美学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这就形成了一种音乐内容、风格以及音乐理论的发展有机融合的状况。一、当代音乐理论的发展状况之前在音乐理论的发展研究当中,比较主要的几个方面就是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以及音乐心理学。而当代的音乐理论.........
中国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浅探
发布时间:2014-01-14
论文关键词:县域 经济 区域差异均衡发展论文摘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 地理 空间上存在着巨大......
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陇海铁路修通至宝鸡,便利了与外界的交通往来,也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沦陷区企业和难民内迁宝鸡奠定基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宝鸡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显着的变化,在工商业繁荣的同时,传统的封闭社会也逐渐开放。电力作为照明应用于市民日常生活,河南人大量涌入宝鸡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并导致河南话成为官方交流语言,妇女也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而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西医医院大量出现扩大了就医.........
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前言:中國语言产业的兴起在国内,大约自2010年起,语言产业概念开始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我们把语言产业概念初步界定为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规模化的产业形态。语言产品则是以语言为内容、材料,或是以语言为加工、处理对象的产品形态。目前,较为典型的语言产业业态主要包括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能力测评等(贺宏志、陈鹏2012)。在德国语言技术中心(TheLan.........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 要:我国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县域经济处于宏观与微观、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结合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其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现状,同时发现其在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 要:我国县制历史久远,由于县域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生产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各县域间形成了迥异的经济环境、不平衡的发展水平和各具特色的发展类型。对于河南省这个人口大省来说,其县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实现中部崛起......
民主政治的文化思考——近年我国政治文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7-24
" 政治文化是当代西方政治科学发展的产物。然而,政治文化传入我国,却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不但汲取了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科学性成份,而且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理论体系。政治文化研究在研究对象、方法、范畴、功能、结......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政区变迁述论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政区建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的重要内容,政区的变迁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显著呈现而反映各时期不同的政治面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而致使广西政区变迁更迭频繁。探讨相关史实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
近三十年来清朝金瓶掣签制度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金瓶掣签是清王朝管理西藏地方宗教在制度上的一大发明,是我国历届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宗教、确认历代活佛转世继承人的法定制度和依据。自乾隆朝颁布以来至今200多年,在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管理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一制度......
建国三十年来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台海危机;上海公报;三原则;中美联合公报 新中国建国以来,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中美关系正常化,或者说中美关系不能从根本上好转的最大障碍就是台湾问题。回顾并分析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
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
发布时间:2013-12-17
" 鸦片战争时,中国尚未走进世界市场。到苏伊士运河开凿后,欧亚水运便当,中国之农产品渐渐出口而加入世界市场,不过营业数量到现在为止,仍只占世界贸易的很小部分。这表现中国仍是经济落后而未发展的国家。其理由是因为4万万人购买力......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内史:“本土化”的努力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政治史范式代表了主流方向,基本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两个过程”作为基本线索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具......
保定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提要] 本文以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为支撑,从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出发,找到保定县域经济对金融的需求特点,在分析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供给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构想。 ......
近二十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课程评价基于课程改革发展的实践,其内涵、模式、方法等构成要素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并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对我国近二十年课程评价的研究进行综述,一方面,通过梳理课程评价的研究,明晰课程评价发展的整体脉络;另......
政体论的政治科学与当代中国政体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 一 当今中国在新的国情、民情、党情下,正处在一个进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时代。面对我们的使命和时代的挑战,美国立宪之父之一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在《联邦主义者文集》开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深体会,他说:"时常有人指......
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论文关键词:县域 经济 ; 发展战略 ; 工业 化;民营经济;城镇化论文摘要: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针对陕西省的县域经济的现状,提出以特色 农业 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城镇化为支撑......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5
[论文关键词]县域 经济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论文摘要]随着 社会 经济的整体进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市场 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也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科技自主创新......
得荣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本课题结合四川省首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工作任务,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得荣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发展机遇及发展战略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对得荣县未来数十年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
当代中国青年示弱心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0
随着高考扩招,国内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虽然高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但青年的总体素质较历史时期已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目标远大的青年人之间竞争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状态。不仅竞争强度大,竞争的形势也趋于多样化。在青年发现明显的竞争会刺激对手时,就出现了以麻痹对手的进取心、示弱等手段的隐藏式竞争。仔细观察如今的青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大.........
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论文论文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民营经济;城镇化 论文论文摘要: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针对陕西省的县域经济的现状,提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城镇化为......
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的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农村经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
浅析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19
摘要: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级政府存在的错位、越位、失位等相关分析,阐述了目前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在促进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角色定位问题,比如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企......
近十年以来我国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要: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以来我国学界对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和价值启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了解我国抗战精神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可以更加深入认识和学习抗战精神,为更加科学有力地提倡抗战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抗战精神;内涵;价值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
中小县域城市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 “十一五”时期是上虞市抓住 历史 性机遇,加快 发展 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时期。本文在深入 分析 上虞市服务业现实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探讨了大杭州湾 时代 背景下上虞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并......
贵州研究夜郎五十年述评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提要】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时为序,对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贵州学者研究夜郎的重要成果、重大学术活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夜郎研究中的意义作了简单评价;第二部分综合地评述了贵州在夜郎研究中,在有关时间空间定位、经济......
近二十年贾元春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一直以来,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红学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陆续发表过20世纪以及近十年关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袭人等人物的研究综述,而对贾元春人物研究略为零散,近二十年来学界对贾......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 要]: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现代化早日实现的“基础工程”;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必须理清若干主要发展思路。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现代化“基础工程” 发......
未来10年中国政治发展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9
" 一、改革时代政治发展回顾 在《中国:改革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一文中,我提出了分析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结构/群体分析模型”,其中“结构模型”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变化,关注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及其相互......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回顾与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领域保护性措施大幅度取消,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逐渐加大,全球的竞争焦点也逐步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移。本文分析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
发布时间:2022-09-19
【 正 文】 五十年来,在新中国的史学研究领域里,社会史研究曾经历了从冷落到恢复兴起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从这曲折的经历中,也可看到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摆脱“左”的禁锢,拓展研究层面、更新研究方法所取得的进步。 一 社会史作......
化隆县县域经济发展策略(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论文关键词 县域经济;制约因素;发展对策;青海化隆 论文摘要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制约化隆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快当地县域经......
试析当前县域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几个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05
" 论文摘要: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县域学前教育面临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矛盾、补足数量与保证质量的矛盾、幼儿园教育与家庭及社会教育的矛盾、保持生活世界教育与理智化教育的矛盾、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与......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近年来,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然而,县域民营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普遍存在一些亟特解决的问题和困......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15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现状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自被人们称为应用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行政管理专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广告业、商业、企业、军队等领域以来,心理学不再以自身的研究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其成果应用到其他领域作为终结目的。至今为止,心理学已经发展成100多个分支学科,除十多个是基础学科外,其余的皆是应用。在国际上,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范围越来越广阔;而在中国.........
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16
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内涵与其他研究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有其相应地延承发展的背景文化多元就是大的发展背景,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便应运而生。吴惠提到,一方面......
(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7-18
从1989年到1999年,民间情歌当代研究史迎来了发展期的第三个十年。这十年中,研究界主要散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总结了前十年的研究情况;二、评介、研究不同民族、区域间的民间情歌;三、探讨了民间情歌的文化功能;四、探讨了民间情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7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
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10
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汉译特色分析 近三十年来,在多样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自由开放的社会形势之下,俄罗斯文学......
论数字化媒体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在不同的媒体时代中,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时代为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一方面,借助全新的网络技术,民主政治发展获得了面向公众的并能够与公众实现较......
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推广,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开辟了政治参与的新途径,特别是对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的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年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政治参与的......
韩国1960年代以来政治发展道路特点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韩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是以国家主导型的资本主义、“矛盾与让步共存”的民主化进程、稳妥的外交政策、健康发展的文教卫生事业以及由此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等,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不仅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而且为同处......
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研究缘起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研究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必须正确理解“政治文化”“会议文化”“会议政治文化”等概念。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包括会议政治文化的制度形式......
1981年~2014年我国档案展览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09
关键词:档案;档案展览;综述 Keywords:archive;archivalexhibition;review 1档案展览定义研究 薛匡勇认为,档案展览“是指档案馆在一系列时间、空间或内容上具有相关性的馆藏中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对它们进行复核认识......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探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中的制度创新(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即行政建设,已不可能继续固守苏联模式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行政发展和行政建设道路。制度创新是行政建设的核心。是促进行政......
试论当代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0
" [论文关键词]中国;多边外交;国际行为主体 [论文摘 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论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理想的社会存在状态和社会制度的追求始终是最为激荡的洪流,而这所有的洪流最终将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科学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在不断的实践发展过程......
科普大篷车十五年发展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4
我国地域广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大基层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00年,中国科协根据我国基层科普工作的需要,针对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
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08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学界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具体区分了不同的研究阶段所具有的研究特点及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其中的研究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乡村建设运动/研究阶段/主要成果/......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一、政策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理解 (一)普适性 1.普遍适应性 对于政策的普遍适应性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针的某些政策全部或部分地适用于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内的相同或类似政策问题;二是政策在其规定的有效区域内( 如全国......
近十年鱼玄机及其诗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唐代诗人鱼玄机以其独特的才华位入唐代女冠诗人之列。鱼玄机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女诗人,生前境遇坎坷,英年早逝。其诗与其人颇受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主要就近十年来前人对鱼玄机及其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