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影像的公共性

当代中国影像的公共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00:47:01
当代中国影像的公共性
时间:2023-04-14 00:47:01     小编:

 一、从文学到影像

20世纪80年代,文学在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几乎所有公共问题,都有文学的介入。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乃至先锋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在人文、社科、艺术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影响。

进入90年代,影像逐渐成为公共讨论的对象,如张艺谋的《菊豆》(1990年)、《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秋菊打官司》(1992年)、《活着》(1994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田壮壮的《蓝风筝》(1993年)等。对这些电影的讨论并不限于电影界,而是各个领域都有所关注。

早在80年代中后期,陈凯歌的《黄土地》(1984年)、《孩子王》(1987年),田壮壮的《盗马贼》(1986年),张艺谋的《红高粱》(1987年)等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就已經与同时期的先锋文学并行,成为公共议题。

这些电影,绝大多数都与当时的文学有关:《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黄土地》改编自柯蓝散文《深谷回声》,《孩子王》改编自阿城同名小说,《盗马贼》改编自张锐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

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电影与文学、导演和作家之间的关系,互相保持独立,通常是导演选中作家完成的作品,然后把它改编成电影。除了陈源斌、柯蓝和张锐等少数几位作家的作品最初影响有限,因为被改编成电影而获得关注,其余作家的小说均在被改编成电影之前,就已经具有影响。

但是,由于电影在文化市场里具有强势地位,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作家与导演合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方式,而是作家转型为编剧。模式是作家为导演度身创作剧本,然后再把剧本改编成小说,在电影公映前后出版。这些小说主要面向电影观众,文学价值往往非常有限。刘恒、刘震云等昔日的先锋作家,逐渐以编剧身份而知名。除了个别特例,在中国,导演比编剧更为强势。

2000年前后,在文学领域,70后和美女作家的概念惊鸿一现,迅速消失。在影像领域,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和异军突起的纪录片最初有些寂寂无闻,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文学公共领域逐渐被影像公共领域取而代之。十余年来,在人文、社科、艺术领域具有公共影响的文学作品数量有限。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时有文学重新回到公共视野之说,但最终成为议题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作品。与此同时,具有公共影响的影像作品层出不穷,如贾樟柯的电影《小武》(1998年)、《站台》(2000年),李扬的电影《盲井》(2003年)、《盲山》(2007年),胡杰的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2004年)、《我虽死去》(2006年)等。尤其是纪录片,堪称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文艺形式。

除此之外,《大史记》系列(《粮食》,2000年;《分家在十月》,2001年;《大史记》,2001年)和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2005年底、2006年初)的价值也不应被低估。

二、何谓公共性

在哈贝马斯笔下,文学公共领域是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前身,通常以咖啡馆、沙龙和宴会的形式出现。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34页。但是,本文所说的文学公共领域和影像公共领域,主要是指具有公共性的文学和影像作品,以及围绕这些作品形成的公共领域。所谓公共性,如同哈贝马斯所说: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众舆论领域,它和公共权力机关直接抗衡。[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第2页。

公共领域同时对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与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关。

所谓独立性,需要在公共领域中显现。正如言论权利需要有开放的出版机制作为保障,独立精神也需要在公共领域中才能呈现。很多文艺作者,忽略公共问题,并把这种撤退视为独立,这是对独立的误解。如果只是在私人领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公共领域却遵循标准口径,独立精神无从谈起,只能造成精神分裂。阿伦特强调:一种活动究竟是在私下进行的,抑或是公开地进行的,这决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

[美]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刘锋译,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78页。

中国的独立影像处于一个暧昧的境遇:部分无法在院线公映,但是关于这些影像的讨论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甚至因为无法公映而获得格外的关注。由于电子技术的普及,无论是否公映,这些影像都不难遇到目标观众。以贾樟柯为例,直至2005年《世界》公映,作品才第一次在院线公映,但是在此之前,他的《小武》和《站台》已经在知识阶层中颇具影响。贾樟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回忆到独立的电影观念对他的影响。

这仿佛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学的境遇。新时期文学的开端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公开媒体的伤痕文学,一个是民间刊物的《今天》,后者的文学价值高于前者。但是,在90年代以后,后一种传统只是在诗歌领域得到传承,在小说等领域逐渐式微。王小波是这个传统为数不多的传人,这位辞去公职的自由职业者,面临小说难以发表和出版的困境,只是在去世之后,作品才得以集中地公开出版,并且在知识阶层产生巨大反响。

虽然《今天》和《倾向》分别在海外复刊和创刊,但和内地的交流渠道很不畅通,难以进入内地的公共领域。与此同时,VCD和DVD开始普及,随后电脑普及,影像的传播前所未有地便捷,与此前的录像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DV的普及,使得拍摄独立影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贾樟柯在《无法禁止的影像》

贾樟柯:《无法禁止的影像》,载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里回忆了这一进程。

贾樟柯本人也经历了从文学青年到影像青年的转变,他曾经写作诗歌,后来拍摄电影。他的电影里出现众多诗歌元素,《站台》里西川客串出演,《三峡好人》(2006年)里出现翟永明的照片,《二十四城记》(2008年)里出现欧阳江河、万夏的诗歌,翟永明是编剧之一,《在清朝》题目来自柏桦同名诗作,编剧是韩东。

从文学到影像,不仅是贾樟柯的选择。徐星、马原均曾从先锋文学写作转移到纪录片拍摄。以小说和诗歌而见长的唐丹鸿、朱文、尹丽川等,也转而从事影像创作。

抛开个人兴趣等因素,影像的公共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艺术价值上说,朱文的小说高于他的电影,但是电影获得的关注超出小说。不能由此推定,这些作家是为了获得关注而转型导演,他们的转型主要是因为电影作为一门展现各种技艺的艺术形式,具有超常的魅力。但是,一个写作者的作品长期无法获得回应,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对写作者而言亦是根本性的损失。

独立性常被理解为私人性。常有作家宣称自己不介入公共事务,以表明自己的独立,这种对独立的理解南辕北辙。只限于私人领域的行为,与是否独立没有关系。独立性表现为不止步于私人领域,不放弃公共参与。如果被迫从公共生活中隐身,不必将这种隐身崇高化;如果是主动放弃公共参与,虽然这是个人的选择,但不必把它上升到独立性的高度,这也有可能引向犬儒主义。

所谓批判性,需要与公共权力保持张力。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的政治讨论手段称作公开批判: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32页。曹卫东亦把公开批判翻译成公开合理讨论。参见[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曹卫东译,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第134页。这里描述的是公共领域在17、18世纪诞生之初的情形,最初公共领域由公共权力机关控制,但是随着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逐渐将公共领域从公共权力机关那里解放出来,公共领域转而成为公众对抗公共权力机关的平台。

80年代,第五代导演与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的根本区别,即在于批判性。谢晋的电影贯彻了国家主义美学,第五代导演试图回到电影,这种回归是对国家主义美学的疏离,正如在80年代,纯文学是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疏离。

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第五代导演开始出现分化。《活着》无法在院线公映,又未能获得1994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该年度适逢电影丰收之年,与《活着》竞争的是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和米哈尔科夫的《烈日灼人》)。此后,张艺谋一边尝试消费主义美学,一边回归国家主义美学,并且试图将两者融为一体。直至《英雄》(2001年),奠定了他作为国家主义美学代言者的位置。

《英雄》引发知识阶层的激烈争论,但是很难把它归入具有公共性的电影序列。如同哈贝马斯所说,公共性和批判性相关,而且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机关。当下也有一些学者主张恢复文化的公共性,同时以批判性作为口号,但是他们在十七年甚至文革里寻找美学范本,认为那些作品因为批判了知识阶层的价值观而拥有公共性。这些学者所言与本文观点恰恰相反。

批判者常常会复制批判对象的美学,这一点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表现尤为明显,即使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以宏大叙事而见长,这种宏大叙事和国家主义有一种天生的亲缘关系。被视为第六代导演的张元同样如此,虽然他的《过年回家》未能在院线公映,以地下电影而著称,但是这部电影却是一部贯彻国家主义美学的作品。女警察成为囚犯的贝阿特丽切,引导她穿过容易迷失的人流和街道,回到节日,回到家庭。所以,张元此后拍摄《江姐》,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一以贯之。

综上所述,公共性和公共领域密切相关,区别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的两个主要特点是独立性和批判性,独立性针对止步于私人领域的状态,批判性则指向越界的公共权力机关。

论者常把公共性等同为公众性,认为一部作品拥有的读者越多或者引发的讨论越多,就越具有公共性。但是公共性主要与是否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关,不取决于人海战术。因为满足市场或国家需求的作品,通常可以具有公众性,但是却不具有公共性,比如兼具消费主义美学和国家主义美学的张艺谋的电影。

三、公共性与艺术性

在公共领域的形成过程之中,文艺作品承担着重要作用,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通过分享共同的作品,形成具有价值共识的社群。在哈贝马斯之前,阿伦特已对公共领域有过详细论述。她曾指出,使个人生活适于公共表现,最常见形式便是讲故事,或者更一般地说,对个体经验的艺术转化。

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刘锋译,载汪晖、陳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第81页。通过对阿伦特的解读,徐贲阐述了公共生活和讲故事的关系:只有在政治自由保障的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才可能以自己的行动来说自己的故事,显示自己所选择和担当的角色。个人有了自由的、富有想象的行动叙述,公共生活才会成为多姿多彩的生动舞台,文学中也才会有真实而有意义的社会故事。

徐贲:《希腊悲剧和文学的阿伦特》,《湘潭大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强调文艺作品的公共性,势必会有一种质疑,即这将会伤害作品的艺术性。将公共性与艺术性对立起来,这是最常见的误解。

独立影像的导演对独立性有着不同的理解,不仅贾樟柯、李扬、胡杰等对现实和历史多有着力,其他导演拍下的影像也涉及当下的几乎所有公共问题,如工厂转制(王兵《铁西区》,2003年)、教育(张以庆《幼儿园》,2004年)、移民(冯艳《秉爱》,2007年)、文艺青年(顾长卫《立春》,2008年)、上访(赵亮《上访》,2009年)、地震(王利波《掩埋》,2009年)、生存(徐童《算命》,2009年)、火灾(徐辛《克拉玛依》,2010年)、春运(范立欣《归途列车》,2010年)这些影像并未因为介入公共问题而丧失艺术性,而是被并称为独立影像和艺术影像,这两种命名说明公共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

对于当代中国文艺作品最严厉的批评,就是现实的想象力超出了作品的想象力,现实很丰富但作品很贫瘠。面对无限复杂的当代中国,作家们几乎是失语的。余华的《兄弟》下半部试图书写90年代以降的中国,他想象出的那些情节,离奇却缺乏荒诞之感,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作家想象窗外的世界,已经使用了最为夸张的想象,依然没有写出现实的荒诞,叙事呈现出浮肿症状,使得下半部显得非常冗长。

独立影像呈现了当下中国的魔幻现实,在这里,具有艺术性的魔幻与具有公共性的现实是一体的。需要指出的是,一部作品关注了现实,并不等于就具有了公共性。90年代末,曾经昙花一现的分享艰难文学,涉及工厂改制等问题,但是问题最终的解决往往凭借青天情结和悲情叙事。这略过了公共问题的核心,各种大同小异的电视剧更是如此,虽然与现实似乎密切相关,但是回避几乎所有重要的公共问题,像润滑剂一样轻易地抹去各种现实中的摩擦力,被称为肥皂剧是名至实归。

面对魔幻现实,纪录片尤其能够发挥出特长,融魔幻的艺术性和现实的公共性于一体。在现实被遮蔽、被篡改的情况下,现实成为艺术作品里的稀缺资源。

李扬的《盲井》,以矿难为题材。这种题材很容易被处理成一部道德劝谕的作品,即以关心弱势群体为宗旨,或者处理成国家主义美学的作品。《盲井》与此不同,它呈现出人性的幽深,弱者未必道德正确。这部电影改编自刘庆邦《神木》,李扬进行了再创作,他表示,原作结尾是传统的好结局,但是他没有采用这种方式:我不认为人是那样黑白分明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道德更为模糊、暧昧的世界。

[美]白睿文:《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罗祖珍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7页。这使得《盲井》具有内在的丰富性,摆脱了道德劝谕和国家主义美学。

赵亮的《上访》,摆脱了悲情叙事和青天情结。在纪录片中,一对母女经过长年的上访产生分歧,女儿离开母亲,去过自己的生活,母亲则坚持上访。母女的选择,呈现了上访者的两难困境,放弃意味着妥协,坚持又是在惩罚自己。除夕之夜,上访者在露天看春晚,远处烟花灿烂;上访者的房东,因为拆迁最后也成为上访者这些真实的细节具有着虚构也无法抵达的荒诞性。

李扬、贾樟柯等导演均有拍摄纪录片的经历,他们的电影习惯使用非职业演员,比如《盲井》里除了一位专业演员,其余都是非职业演员。李扬让这位专业演员忘记学校的方式,融入非职业演员当中,他表示这样才能进入人物的灵魂。

[美]白睿文:《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罗祖珍等译,第201-202页。贾樟柯也表示,从拍短片开始就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这与自己的美学兴趣有关,非常想拍到人的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美]白睿文:《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第181页。这些导演有着清晰的艺术自觉意识,这种自觉表现为与此前的美学模式划清界限,那种美学常常源自一种标准答案式的意识形态。

从这些影像作品可以看出,公共性或艺术性并不冲突。需要补充的是,反对把公共性和艺术性对立起来,并不等于认定两者不可分离。有的作品具有公共性,却缺乏艺术性;有的作品具有艺术性,却缺乏公共性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这里只想重申一个常识:兼具公共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胜过只有公共性或艺术性的作品;只有公共性或艺术性的作品,又胜过既没有公共性又没有艺术性的作品。常有论者列举关注现实但是艺术粗糙的作品,论证公共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兼容的。但是这些作品,往往对现实的呈现也是模式化的,反现实的。这恰恰说明如果只在公共性和艺术性中选取其一,结果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既没有公共性,也没有艺术性。

四、影像何以具有公共性?

影像具有公共性,与影像公共领域的存在有关,尽管这种空间相当逼仄。影像公共领域的存在,与下列因素有关。

从创作主体来看,导演通常不是单位人,而是个体户。即使是单位人,作品也常常是自留地里的产物,而非职务行为,胡杰为了拍摄纪录片辞去公职。虽然身份和理念不能等同,但是不同的身份归属会对理念的坚持与否产生影响,自由职业者在承担了经济压力的同时,可以部分摆脱体制压力。

影像领域的经济回报远高于文学领域,这是90年代以降很多成名作家转型为编剧的重要原因。导演可能会为拍摄电影的资金而焦虑,但是个人的生存通常不是问题。尚未成名的导演,可以通过拍摄广告等方式解决生存问题,而成名导演更不用担心这一问题。相比之下,即使如洪峰这样的成名作家也会遇到生存问题,尚未成名的作家更加困难。于是,作家会走向体制化或者市场化。

从文化体制来看,电影可能同时拒绝体制和市场,不必在两者之间必须选择其一。在中国,电影的体制化和市场化是一体的。张艺谋兼具消费主义美学和国家主义美学,并非偶然。如果电影无法获得公映许可,就没有票房。这对导演构成巨大的压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导演坚持不同的价值观,也就同时与体制和市场保持了距离。这与作家不同,对他们而言,体制和市场常常是分离的。所以作家往往泾渭分明,一部分走体制路线,一部分走市场路线,理想是体制和市场兼而有之,却鲜见同时远离体制和市场者。

对一名文化从业人员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边缘化,而是主流化。一个导演在被拒绝的时候,坚持自己的价值并非最困难的事情。但是在被吸纳的时候能否坚持自己,更为检验导演的价值观。张艺谋从《活着》到《英雄》的转型,即是一例。贾樟柯目前也面临这个十字路口,《海上传奇》(2010年)有步张艺谋后尘的迹象,《天注定》呈现出和《活着》下半部类似的浮肿迹象,未来走向什么方向,取决于价值观是否足够的清晰和成熟。

从传播渠道来看,影像更适合在公共领域呈现。文学阅读常以个体为单位,电影观众常以群体为单位。哈贝马斯把咖啡馆、沙龙和宴会视为文学公共领域的主要形式,观影活动同样可以视为影像公共领域的主要形式。虽然很多影像无法在院线公映,但是随着播映技术的普及,传播渠道开始建立,各种小规模的观影沙龙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各种独立电影节或独立纪录片节,也带来公共参与的仪式感。

最重要的是,这些被压抑的影像恰恰唤起了观看者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分享共同的影像,他们分享着相近的价值观,因而具有较为紧密的认同感。这也使得这些影像虽然不具有公众性,却不缺乏公共性。

从评价体系来看,对影像的评价标准更为多元。各种国际电影节对于独立影像形成重要的激励机制。影像受到语言的限制更少,较为容易跨越国界,这与文学受限于翻译完全不同。中国的独立影像,更多地受到各种国际电影节的关注。

此外,豆瓣网、时光网等对独立影像的传播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国际电影节是一种从上而下的认可,网友的评价则代表了从下而上的态度。这些影像通常不具有好莱坞式的可看性,影像和观众是一种互相挑选的关系,通过专业电影节和小众网站,影像选择具有公共关怀的观众,观众选择具有公共性的影像。

虽然影像公共领域有取代文学公共领域之势,但一些关键性的制度缺失将会影响影像的公共性:

一、缺乏社会基金。虽然导演的生存不成问题,但是影像拍摄需要大量资金。当下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政府性基金,来源却是电影票房收入,这导致电影企业负担过重,又影响了社会基金的建立。

二、缺乏小众院线。独立影像进入商业院线,往往遇到恶性循环,由于无法和大片竞争,被排到淡季,票房疲软,然后迅速被下线。这使得独立影像成为票房毒药,无法有效地寻找目标受众,小众也无法看到独立影像,站着挣钱依然困难。

三、缺乏公共空间。独立影像的传播,在网络时代较之录像带时代已经便捷许多,但是公共空间的逼仄使得各种活动常常受到限制,相关的讨论更是难以深入,独立影像的公共性未能充分展现。

四、缺乏独立影评。商业电影的评论,常常受到宣传公关的直接影响,难以独立。独立影像的评论,不會面临宣传公关,但往往受限于专业能力只是浅尝辄止,因为对独立影像的专业评论,需要一定的知识训练,并非网友的评论可以替代。

这些缺失并不仅仅与影像有关,涉及到文化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等各个层面。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外部,文学公共领域的式微,与文学内部缺乏反思和开放性有关。影像公共领域的兴起,则与导演们对价值观的坚持有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发布时间:2022-07-26
摇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动下, 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一代领导人中国梦冶的引导下, 自由、民主、文明、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同样也为我国政府的执政和长期发展......
碰触历史影像后的当代脉搏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6
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7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吕氏春秋》曰: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凸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差异不断扩大。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任务。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思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构想中,阐发了较为系统的公平理论公平是人类思想.........
当代中国宗教代际传承的性别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2
一、文献回顾研究表明,家庭是宗教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宗教信仰的社会传递首先在家庭内发生[1],父母亲的宗教价值观和行为影响后代的宗教选择,但父母亲究竟谁的作用大,学者观点并不一致,他们多数认为总体而言母亲的影响比父亲更强一些,但也要考虑具体情境。包汪宁发现,在小孩愿意接受父母亲价值观的前提下,母亲的影响比父亲强,这一点在男孩中尤为突出[2]。达德利也认为总体来说母亲的影响比父亲大,但是当父母在宗教价.........
探究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发布时间:2023-01-31
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动下,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一代领导人中国梦的引导下,自由、民主、文明、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样也为我国政府的执政和长期发展带来了......
当代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当代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行政管理 研究 的是政府对自身及对 社会 的管理。行政改革是以政府为主,所以我们主要就讲政府改革的 问题 。这个题目很大,既有 理论 又有实践、既有 中国 又有外国,由于时间有限,因......
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
论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理想的社会存在状态和社会制度的追求始终是最为激荡的洪流,而这所有的洪流最终将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科学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在不断的实践发展过程......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
影像时代中的真实与谎言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已经渴望用影像图画去记录保存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象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图片时代的到来让这个世界反而更......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9
摘 要: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求“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公民教育。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仍然存在不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方面,当代中国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当代中国山水画时代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23
美术作品是画家创作的精神产物。这种精神产物表达画家的创作观念、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时代性。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一直传承至今,基本的范式和体格似乎稳定,这是山水画民族性的特征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艺术精神的积淀,中国画作品更重视精神感情的表现,画为心物熔冶之结晶。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情感和形象的融合,才能产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所以,一花一.........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16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当代艺术中数字影像的兴起与艺术语言特征 划 关键词:摄影;真......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
从变革看中国画的当代性
发布时间:2022-08-20
今天谈到当代艺术,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却容易闯进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抽象的、观念的、行为的和装置的艺术才称得上当代艺术。而具象的、写实的艺术就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画更被拒于当代艺术门槛之外。我们......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 本文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已取得政府核发的通过令的。 一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主体观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史gLJ-d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出发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着眼论述了人民主体作用的基本标志,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指明了实现人民主体利益......
当代中国漆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3-06-16
当代中国漆画的工艺性与艺术性一、我国当代漆画的工艺性分析(一)我国当代漆画双重任务。在现阶段,漆画仍然被归纳为工艺美术范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艺术,将漆艺归入特种工艺。在高等艺术院校里出现了漆画专业。现代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漆画是工艺美术作品。工艺美术是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带有审美性的艺术品,是用来美化生活和提升人们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中国现代漆画,传承了古老漆艺的技术,有山西的擦色彩绘、扬州的螺.........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摘要]本文试图从公共领域的角度 分析 我国当前 政治 生活呈现出的总体特征。考虑到 中国 政治生活的特殊性,作者将公共领域定义为公共权力的活动领域;将对公共领域的考察放在我国 现代 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六个......
浅谈当代中国电影中旗袍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3-02-03
旗袍是中国女性比较独有和明显的一个服装特色,在世界的文化发展以及电影进步运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女性穿着旗袍的形象,既代表着女性身份的束缚,又是一种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权崛起的表现。因此就针对中国电影中旗袍的表现......
2015影像自然中国摄影比赛
发布时间:2023-04-10
一、比赛组别设置 按参赛作品内容,比赛分为四个类别:野生动物类(鸟类除外)、野生鸟类、野生植物类和自然景观类。 二、奖项设置 1. 野生动物类、野生鸟类、野生植物类和自然景观类四类各设: 二等奖3名,获奖证书+奖金600元......
探究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6-08-26
1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型及对公共管理 的要求 1.1市场社会以GDP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毋庸置疑,市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为深刻的力量,由它带来的伟大变革被称为大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市场在......
浅析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发布时间:2023-06-24
1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型及对公共管理的要求 1.1市场社会以GDP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毋庸置疑,市场是is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为深刻的力量,由它带来的伟大变革被称为大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市场在提......
当美国偶像不再成为偶像
发布时间:2023-02-03
彻底的结束。 脱口秀的几位标志性人物先后退隐,这似乎又是变化缓慢的美国电视业一个不太妙的信号。总是喜欢鸣响丧钟的视频网站Netflix的CEO Reed Hastings不久前充满挑衅地说,传统电视业未来20年内可能要消失了。 对于这样的说......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与古典公共性观念-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公共政策理论是以现代政治哲学为前提的 西方很多大学设有“哲学与公共政策”学院,这一制度设置其背后的理念是,视哲学对于民主社会的公共政策之意义为不言而喻。在民主社会中,哲学不仅发挥着公共领域的启蒙的作用,是民主社会中......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及性别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要:当文学向着现代发展的时候,我国社会也正处于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变时期,同时也处于对各类身份认同的危机时期,急需对性别进行调整来对抗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通过现代性别意识方式来缓解他们因中国现代性转变的身份危机和其他问题......
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3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画面、声音、旁白等方面内容给观众展示生活,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故事人物,身上同样富有责任和义务。电影自产生一来,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浅谈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
发布时间:2023-06-11
公共艺术通常是指以任意媒材创作,置放于公共空间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人行道上的雕像,或是公园里的雕塑纪念碑,或是建筑物以及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等。无论是作为艺术审美性还是功能性来说,公共艺术必然包含了审美性,必定是给......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
浅谈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11
浅谈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诸多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促使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公共卫生方面的双赢和多赢。面对公共卫生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在......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像
发布时间:2023-01-30
把社会成员按某种标准进行区分,并通过这种区分来透视社会结构的性质和主要特征,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样一种社会分析的思路并不是只有社会学家才采纳,政治家以及......
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与营销(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影片的直接客户是发行公司、影院。间接客户是观众,以及衍生客户群。制片商在取悦观众之前,必须先博得直接客户的青睐。 今天,我们不能指望制片商年年拿出个《生死抉择》来拯救萧条的电影市场,只能在目前年产近百部影片以及库存许......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17-02-24
一、创作题材的多样化 社会的迅速发展促使当代女性的视野不断扩展,在油画创作中女性艺术家表现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描绘花卉类、家庭关系类、人物类和自然风景类几大方向。女性油画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对创作题材的表现呈现出更深层......
从语言与图像的融合看当代文学与电影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9
语言与图像是相互融合的,语言与图像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语言与图像的融合无处不在。80后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凸显了当代文学的图像化,当代.........
谈中国原创歌剧的当代性与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近十年来,中国原创歌剧新作不断。但是,在民族歌剧的创作上,无论从知名度或影响力都未曾出现能与《白毛女》(1945)《小二黑结婚》(1953)《洪湖赤卫队》(1959)《江姐》(1964)《党的女儿》(1991)和《野火春风斗古城》(2005)等经典之作相......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
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6-08
任何绘画形式,特别是印象派之后的绘画,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表现性,因为绘画所表现的内容与客观物象相比必然带有主观性,即使是古典绘画和写实绘画,也只是借助了客观的形象而非完全复制客观形象,所以说到绘画的表现性,就要以绘画语言......
影响当代中国戏剧编剧的理念(1)
发布时间:2013-12-18
20世纪是中国戏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同时也是戏剧编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导致戏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因,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端的现代戏剧学术研究,虽然这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戏剧研究方法与著作的出现......
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政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使得政府权力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虽然互联网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环境诱导舆论改变政治导向,在网上散播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一些政府部门忽视网络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中的政府仿企业化问题浅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危机孕育变革,变革呼唤 理论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行政改革浪潮催生了旨在改变政府行为范式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仿 企业 化是西方众多行政改革理论中的一种。为了考察政府仿企业理论之于当代 中国 行政改革的意义,本文首先考......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注重强调艺术观念性的当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往往殚精竭虑寻找艺术创作的图式或者是符号,而忽视了油画语言的绘画性,然而,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依然有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强调着艺术的精神性和情感性,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家
发布时间:2023-07-26
当代作家影响力排行榜: 1莫言:以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成名,《红高粱》则使他享誉文坛。天才般狂放的叙事和中国民间文化的奇妙结合,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罕见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2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先锋代......
实验影像中传统元素与当代观念融合的表现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现今,大众提起艺术这个词汇,脑中出现的大多还是绘画、音乐、舞蹈这些已存在成千上万年的形式,但它们对21世纪的艺术家个人表达需求已远不能满足。实际上,从上世纪初开始,已有艺术家发现了这个时代的新艺术形式。发展至今,......
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探析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定义 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有另一种意见提出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的,由幼稚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理论建构。在很多学者的眼里,文......
当代文学的声像化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文学愈发和图像、影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为文学的声像化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一部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丰富了受众的接受体验。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发生剧烈......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要: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特工的生命历史及其情感经历,凸显了战争环境下复杂而扭曲的性别关系,进而参与了历史记忆的建构。曾经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刺杀丁默案”为电影制作者营造特定时空、特定情境提供了创作素材和重要依据。李安在深入挖掘张爱玲创作的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把自身对历史的感触融入电影创作之中。观众欣赏电影,就是一个阅读影像文本的过程。通.........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发布时间:2023-06-08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中国当代文革题材电影中的声音符号 更多 精品 来自 3 e d u 论 文 摘 要......
浅谈影像数字化时代的摄影者
发布时间:2016-06-08
数字技术与艺术表现都是服务于人的,技术可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艺术可使人生活得更加完美和体面。影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摄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来,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影像数......
现代性与图像的黄昏
发布时间:2023-03-11
内容摘要 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图像艺术,是人类运用技艺来显示视觉性及其内容的经典范式。图像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绘制之技艺的艺术。在古典时代及其转向现代的过程里,图像艺术迎来了自身的危机,以及由此傍生的文化与社会危机。......
探析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6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理论思潮。本文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观点的介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图书馆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一、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脓诗、荒诞剧、现代派小说也受到了......
当代中国电影中儒释道思想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7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世界性的赞许,故事片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72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饱含儒释道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母题浸入。一、儒家思想之孝悌观对电影主题的呈现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进而提出孝即孝敬父母,悌即爱护兄弟。在此孝悌观念下,父子关系便是一个集中体现儒家思想伦理规范的典型,.........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尹鸿  一、后现代语境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中国人从中世纪的蒙昧中惊醒后,对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和文化成果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热情。交响乐、芭蕾舞、西洋绘画、古典文学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抽象艺术、朦脓诗、荒诞剧......
谈我国现代公共管理模式的理性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在时各种公共管理模式,尤其是千预模式和市场模式进行理性评价和对现行行政体制进行客观认识的基拙上,采用“引导政府模式”,从而加快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关键词:公共管理......
中国“当代艺术”,我们真的当代了吗?
发布时间:2023-01-28
看过一篇署名Britta Heidland的文章《一个请求:不要去理解当代艺术》,该文认为“如果我们真的在博物馆里遇到一块毛毡、一块脂肪或者一块肥皂,我们又要怎么理解它们?很简单,不要去理解,而是去感受!”“这就是现代艺术要求我们的......
浅析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我国社会救助“公共性”的流失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社会救助是一项安定于民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政府致力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让社会救助这件公共......
网络时代中国独立影像的内容生产与媒介生存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长期处于地下生存状态的中国独立影像在进入网络时代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多元化的生长态势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中国独立影像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就网络时代中国独立影像在内容生产和媒介生存......
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9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引导中国发展的伟大的党,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明确的意识到,只有不......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25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摘要:当电影艺术经历着意大利新......
俄国文学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俄国文学作品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对我国作家文学创作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我国作家思想上的影响。影响的层面还包括对我国作家文学创作结构的影响。当这种影响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并在我国文学创作中不断运用时,为我国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当代文学;创作影响一、俄罗斯文学特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国家本身的发展历程和相应的社会背景有非常.........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电视剧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回望历史,在现当代的中国,文学的地位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虽然有两次,文学成为了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文学成为反极左思潮的一种方式,表达人们的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另一次则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
论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的当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17
中国写实油画的出现,与中国的民族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就中国的写实画而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体现出当代写实油画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抽象画不一样,写实画所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从艺术发......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涵盖了:崇尚礼德、天人合一、和与中、求实精神。而当代的法治主要体现以下三项基本原则:法律至......
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渗透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
“市场”语言价值对中国当代版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 中国版画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市场”的出现对版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新审视中国版画在各个转型时期所处的位置及价值意义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为更好的发展当下版画市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版画 市场 ......
谈迪斯尼对当代中国动画风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2
一、从初探启发到繁荣稳定 美国动画之父也是世界动画诞生的先驱,1907年由动画大师斯图亚特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一张幽默滑稽的脸》成为世界第一部动画片。之后,同样身为美国人的动画大师温瑟麦凯在1914年也完成了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真......
论中国公共财政
发布时间:2022-07-23
" 一、当前财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家财政收入制度几经改革仍不完善,财政支出制度的基本框架始终未被触动。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谈“公共性”建构与公共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公共性 市民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辩证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和社会各阶层之间权利关系不合理配置的反映,提出将公共艺术的核心从“公共性”复归为“艺术性”, 从而较好地解决我国公共艺术中......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发布时间:2022-10-20
上世纪90年代,当代女性开始活跃于中国画坛,在分析这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她们各自以一种个性化的形式对以往的作品进行了反思,以一种鲜明的批判意识开始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突破与颠覆,这种颠覆标志着当代女性艺术家女性意......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中国文学发展现状而言,在对于外来文学进行引入的同时,本土文学也得到了更强的生命力。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当前我国文学商业化的现象愈发严重,不......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
发布时间:2023-05-31
一、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目标的选择,它指导并规范着具体的政策目标,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行动导向。 二、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公共性偏离的表现 当前在我国和谐社......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8
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生态环.........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10-22
“政府信息公开”国际上通称为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FOI)也叫做公众知情权(public’s right to know)或行政管理透明(administrative transparency),它赋予公民近用政府和其他公共当局所掌握的官方信息的......
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作为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公众参与性是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章从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出发,然后对当前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如何加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从大力培养和增强社......
谁更能代表当代中国?
发布时间:2015-10-26
萧三匝的《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是他专访李泽厚、徐友渔、许纪霖、汪晖、陈明、萧功秦等九位当代中国思想界比较活跃的学者的实录,为我们这个时代知识界的思想能够抵达怎样的广度与深度,留下了一份饶有意义的备忘录。自然......
中国公共财政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7
" 财政收支规模庞大,数据不清 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与国家分配是一组对立的概念。国家分配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而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靠税收收入进行公共支出,做众人之事。目前,中国在财政收入及......
基于公共哲学视角的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7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化严重、追名逐利、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理性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公共理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构建一个合适的公共理性是......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诗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6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诗学 论文摘要:都市女性写作侧重性别视角,立足女性立场,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都市情调、开放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性别意识。都市女性写作是一种与传统写作和主流写作明显不同且颇具先锋、另类......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主体意识;情爱主体;婚姻主体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
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
咖啡的现代性与媒介镜像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镜像中的咖啡标定了人的“现代性”品格,而这种品格在演化为时尚印记的同时,也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权利关系,即现代性意义上的身份认同。客观上咖啡消费体现r一种如何在更替变化的现代性环境中确认自我的方式......
“当代活的中国的一角”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常识”之外的农村经验 不妨以向本贵的《盘龙埠》为例,看看与喧嚣而审美的文学“1980年代”很隔膜的农村,农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年的经济主义已经在显露出新的暴力逻辑,新贵们开始报复以前作为弱者时遭受过的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