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与精神资源

浅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与精神资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0:26:31
浅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与精神资源
时间:2023-08-08 00:26:31     小编:

2013年7月11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就来到西柏坡,重温中共中央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赶赴北平的历史,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60多年间,一前一后两位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都提到了赶考,谈及历史,把对历史的思考与面临的考验联系在一起。这是领导人具备强烈历史意识的直接体现,是一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思维方式,通过由今观昔的方式达到以古鉴今之目的。具备历史意识就可以通过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而对未来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及早制定应对之策。毛泽东将中共中央赶赴北平喻为赶考,是基于历史意识而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即将面临的风险与考验进行的科学预见,从而能够防患于未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引领人民群众走向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而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宝贵的精神资源,应对其加以继承,以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找到解决之道。

一、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

1949年3月23日,在即将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离开驻地西柏坡赶赴北平。对于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普通的一天,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又是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天。此时,距中共一大召开不足28年,距解放战争打响不满3年。从五十几位党员发展到四百万人左右,从没有一兵一卒到拥有三百多万人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共中央驻地的这一次迁移,不同于以往,不再是转移到敌人势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寻求发展的空间,而是从偏远的农村走向中心城市,将由领导农民革命走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策略的成功和实现。这一步的跨出,看似轻巧,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多年的结果,是转折性的历史时刻。跨出这一步,中共中央从农村指挥所走向了新中国未来的首都,而中国将由革命转入建设的新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对于中国来说,这都是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

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后历史发展的方向。稍有不慎,即或一时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出现形势上的逆转。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实例,尤其是农民起义往往在极盛时期转瞬而衰,乃至失败。此类反复出现的现象背后有着相似的原因,只是农民领袖未明其由,不究其细,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虽有多种,但农民领袖在主观上缺乏历史意识和对未来的预见,不能不说是主因之一。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进入关键时期。似曾相识的历史情境再次出现,相同的历史考验再次到来。历史的周期率能否打破,革命政党能否顺利取得胜利并巩固胜利,能否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从此持续发展,避免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盛衰交替的境况,这毫无疑问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巨大挑战,也是时刻萦绕在中国共产党领袖脑海中的待解之题。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赶赴北平。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未解的中国历史难题成竹在胸,中国共产党将以进京赶考的心态来应答。

赶考背后透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所具有的强烈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一种认识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用联系的观点把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看成一个整体。具备历史意识,可以通过对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以避免当下和未来重复过去的错误。具备历史意识,可以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思考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历史使命,认清前进的方向。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熟知中国历史航道中曾经摧折农民革命的那些险滩暗礁,引导中国共产党这艘航船巧妙地避开了。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引领中国人民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二、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避免了重蹈传统农民革命的旧辙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这肯定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并不是天生的成熟的革命阶级,尤其是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中,农民身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其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和缺陷。这些弱点和缺陷不仅影响农民个体的发展和前途,而且往往在农民革命的关键时刻作为消极因素集中表现出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导致农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中,农民革命失败者多,而成功者鲜。尤令人扼腕者,不是客观上统治阶级力量的强大,而是主观上农民内部的矛盾与领袖思想上之堕落、作风上之腐化,导致局势的逆转或将胜之际的顿挫。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无不如是。对于这样的历史过程和结局,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很深的研究的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自是知晓,并且要尽力避免。他不仅自己想办法,也希望别人提供有益的帮助。早在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曾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可以说,这是毛泽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和周恩来谈话时,历史的情景再次在毛泽东的脑海中闪现,他坚定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决不当李自成,就是要避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重现类似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结局。要避免重蹈覆辙,就要充分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针对以往农民革命的领导人在胜利前夕往往麻痹大意,对敌人的阴谋诡计防范不周,而给革命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导致革命半途而废的情形,毛泽东洞若观火,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撰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势力的人们,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了,要求全党同志丢掉幻想,不仅要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而且要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将伟大的人民战争进行到底,决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起草的决议《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我们必须在党内,在人民解放军内,在人民群众中,有说服力地进行教育工作,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中进行解释工作,使大家懂得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而不容许半途而废的理由。 针对国民党借和平谈判以保存实力的阴谋,毛泽东在指挥战争的紧张和忙碌中,先后为新华社撰写了《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等数篇评论,对敌人的隐蔽动机和侥幸心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同时,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认清敌人的真面目,又同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节的和平谈判。

针对以往农民起义军往往在胜利前夕骄傲自大、贪图享受、纪律荡然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面对因为胜利而可能会在党内出现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以及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革命成功之际,毛泽东亲自作出了表率。1948年8月15日,他在给吴玉章的信中,针对吴玉章打算在华北大学成立典礼上提出主要的要学毛泽东主义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的想法,坚决予以反对,明确指出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也是错误的。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总结发言,再次重申不要把毛与马、恩、列、斯并列起来,并指出请马恩列斯是做先生的,而不是做陪客的。此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还制定了几条没有写进决议的规定,即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警惕,在作风上坚持优良传统,把党和军队的革命性保持到底。毛泽东不仅适时提醒了全党同志,而且带头遵守这些规定。在从西柏坡赶赴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在得知保定、北平等地准备开庆祝大会时,立即让周恩来电告华北局,予以制止。

正是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能够针对以往农民革命常犯的错误,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把革命继续推向新的胜利。

三、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农民革命推翻了旧政权,获得胜利,也不过是创建了一个新王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治乱循环。正如黄炎培在延安和毛泽东的谈话中所说的历史周期率,无论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国共产党则希望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如何才能找到摆脱困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呢?温故方能知新,瞻前还需顾后。以往的农民革命往往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是完成初期目标,或是达到高潮之后,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其结局不是失败,就是步入了传统王朝的旧轨。这是因为之前的农民领袖对于革命运动的发展缺乏预见性,不能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将革命导向新的发展阶段。结果,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去,中国的社会发展依旧缓慢。

毛泽东早就懂得预见和领导的关系。1945年5月31日,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斯大林没有预见就不叫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的论断进行了阐释,说预见就是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因此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预见不是对将来的猜测,而是对未来的预判。怎样才能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预见呢?这需要在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中找到其内在的规律,并据此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符合规律的预判。这就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要站在高处遥望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对其来龙去脉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对未来清晰的、准确的预见,是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历史意识的结果。

在诸多社会科学理论中,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科学预测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说,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才对社会发展有了预见,使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阶段,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的,因此对于将来和前途看得清楚,对于社会各个阶级向什么方向发展也看得清楚。因此,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农民领袖,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其他政党,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走上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新道路,摆脱中国历史治乱兴衰的局限。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终极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但是并不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超越社会发展阶段,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历史意识,中国共产党才为中国规划了未来的发展道路。正是有了这样的道路自信,才会有进京赶考前毛泽东所说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果决和坚定。

认准了前进的方向,还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只有走稳每一步,才不会在前进的路上摔跟头。为此,中共中央在进京赶考之前,认真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备考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绘制了蓝图。在政治上,明确了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了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准备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包括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在经济上,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及其性质)。在外交上,制定了不承认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认外国政府现在派驻中国的代表为正式外交人员,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

正是具备了历史意识,尤其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毛泽东才把中国的未来之路引向了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正是具备了历史意识,毛泽东才正确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即将面临的各项建设任务,提前进行了妥善的布置,使得中国可以在革命胜利之后顺利转入建设的轨道。

四、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资源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赶考就是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并经受历史的评判。要完成历史使命,就要具备历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面临的时代特色和具体任务。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才能逐渐培养起历史意识,才能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具备观察事物的洞察力、穿透力,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只有具备了历史意识,才会有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胸怀。历史意识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方法。从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赴京赶考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所具有的强烈的历史意识。正是这种历史意识,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自身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希望考个好成绩,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

六十八年前,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了重蹈以往农民革命的旧辙;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中国共产党才能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向,为中国规划了新的道路和前进方向。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具备历史意识的赶考,既能回望过去,又能瞻望未来;既能趋避往时的错误与疏漏,又能面对未来的险阻与挑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宝贵精神资源。

今天,继承这种精神资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熟悉中国的历史,熟悉世界的历史,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事业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进行衡量,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继承这种精神资源,就要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上的各种合理需求。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判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是否合格的考官,只有人民群众的讥评赞誉才是判断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依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了解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凌强欺弱,连续不断的战争爆发 中国历史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战争史,中国古代上演了一次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诸侯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一次坑杀40万余人,古代隋朝末期腐败,肆意压迫农民,于是隋末爆发了农民战争,意图推翻政权,汉景......
历史课与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05
" 论文关键词:历史课 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曾读过北美阿拉斯加鹿苑的故事,使我有了感.陇。在动物群体中引进忧患意识,就能让它们健康成长。我们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一定要不乏有这种意识,而当今的时代,当代的中学生,缺少的正是......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23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发布时间:2023-07-11
"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课题。 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 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
重建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0
重建历史意识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都是有其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屏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譬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
精神的感召 历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5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西柏坡参观调研。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总书记的这番......
抗战历史学习与革命精神传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一、抗战历史学习与革命精神传承概况 2014年9月1日,国务院与民政局分别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近日,国务院与民政部又分别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和第二批抗日英烈。正值......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01-27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曾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知名的语文老师掷地有声地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学生中国的灵魂、世界的胸怀......
精神对话的姿态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21
朱效文是30多年来中国重要的儿童文学编辑家、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朱效文依托对科学伦理、社会规则以及人性的洞察、揶揄,形成了自己观照情感世界与叙事的特色,构筑了一个在艺术上精微而到位的童话世界。在之后的创作、编辑生涯......
探究元小说的“自我意识”与“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元小说元小说这一概念首见于美国作家威廉加斯的《小说与生活中的人物》(FictionandtheFiguresofLife,1970)。此后,评论界对元小说做出了种种不同的释义。加拿大评论家琳达哈琴将元小说定义为有关小说的小说也就是自身包含着评论自己叙述和/或语言身份的小说。与此类似,英国评论家帕特里夏沃认为:元小说这个术语指的是这样一种小说创作,它自觉地、系统地关注其作为人工制品的地位上,以此.........
浅析科技资源共享中知识产权管理
发布时间:2022-11-16
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世界的兴起,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科技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共享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科技资源共享中知识产权管理。 我国《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把科技资源共......
潜意识幻想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从弗洛伊德到科胡特,潜意识幻想的实质发生了从基于本能驱力到基于生活经验的转向,看待病人的角度从消极转向积极,精神分析治疗也逐渐聚焦于病人的真实经验而减少了对潜意识幻想内容的解译。认识潜意识幻想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咨询与治疗效果。【关键词】潜意识幻想;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潜意识幻想这个概念在经典弗洛伊德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冲突的驱力和普遍存在的俄狄浦斯情结,是.........
论党史文化资源对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更加坚定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 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行为上的高尚与廉洁,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通江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当年仅23万人的通江县就有近5万人参加了红军,2万多人参加了地方武装和民众支前组织,先后有近......
焦裕禄精神的历史细节
发布时间:2022-10-11
1963年5月18日深夜,狂风呼啸,大雨倾盆。第二天天还没亮,焦裕禄便召开县委常委会,安排全县干部群众排水。会后,焦裕禄脱去鞋袜,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带领3位同志赶往水灾最严重的区域。 实际上,焦裕禄的许多衣物都该换了。一床......
中央国术馆摔跤活动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0
中央国术馆的创办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述的一件大事,它掀起了一场以民族传统体育强健国民体格、振奋民族精神的国术发展热潮。在其二十多年的国术推广历程中,除传统武术项目开展盛况空前外,传承千年的中国摔跤也融入到国术体系之中,在民国年间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繁荣态势。然而,在当前传统武术与中国摔跤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实背景下,中央国术馆倡导的摔跤活动的历史鲜有研究关注。本文试图立足中央国术馆摔跤.........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5-09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作用,与文字教材相比,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浅谈历史精神与宪法论文严复《政治讲义》论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本文尝试从宪政史的角度对严复君主立宪思想的背景与特质进行分析,同时,对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提出的量化的自由观、有责任的政府观、地方自治论等进行阐释。浅谈历史精神与宪法论文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政治讲义》的第三个基本前......
化学史中科学精神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 化学史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发展过程和演变的规律,而且它以不可代替的独特方式积累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分,是科学精神最集中的载体。学习化学史对高校学生人文道德的提高与智力的发展可以起到同等重要的......
论《红高粱家族》意象的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本篇论文本着以探讨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意象的艺术独创性及其内蕴为目的,结合作品荒诞的基调、民族化的语言以及作者呼喊生命、对话狂放热血的酒神精神的创作意图,来试图论证《红高粱家族》中意象的艺术魅力与精神高度......
浅谈影视史料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6-10-26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已渐渐认同了课程资源并不局限于教材、教参的课程资源观。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仅强化和拓展课程资源的意识及视野,而且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历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课程资源丰富,类型多......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立宪的历史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9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议题,它不仅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与权力制约、民主机制完善及公民权利保障有紧密联系。我国分税制改革基本确立了央地间财政分权的总体框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催醒了地方政府......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变革必然会给高师院校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开发与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加强乡土史课程建设、在通史课程......
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与创意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19
沧州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用高端创意激活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子。一、沧州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与优势(一)文化历史资源丰富沧州历史文化悠久,是诗经文化发祥地、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再生地,有着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境内有沧州铁狮子、献县单桥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南皮石金刚等.........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2-26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浅析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具多样性 在开放环境下,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建构必然与各国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密切相关,没有必要追求与其他国家完全一致,因此在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应该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
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英语 词汇 自主性 初探 论文摘要:要想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就应在词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高中教学中更为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1-10
学生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课堂知识向老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来看,初中生大部分都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使......
谈高职院校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现实使命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在高职院校的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高职院校历史教科书应充实人文素养的内容;二是高职院校历史教学......
老北京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5
北京的建筑为数众多,其中有宫殿、寺庙和皇帝陵墓。可以说并不是埃菲尔铁塔代表了巴黎,而是蒙玛特区的咖啡馆生活和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赋予巴黎以特殊的情调。北京同样如此,那些宫殿的确可以吸引游客,而北京的真正魅力却在于普通百姓......
潜规则背后的潜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8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三人同朝为官,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处世圆融,严于律己,近乎完人。李鸿章善于投机钻营,适应能力极强,左右逢源,太后喜欢他,洋人也喜欢他,屡战屡败,......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马克思于1845年春草拟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随后又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对唯心史观作了彻底批判,又初步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诸如:生产力、分工......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当今世界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时代主题。培养国民的“国际精神”,形成“国际意识”是历史教学中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理解开放世界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培......
浅析“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公共意识不足、权利意识过重、缺乏自律精神、行为能力缺失和参与意识不强等。“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包括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教师的公共意......
政治无意识:如何解读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02
著名文化批评学者、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1934~),曾访问中国北京和上海。根据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之行的演讲所出版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曾经风靡一时。但我感兴趣的是他北京之行前稍早,在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6-07-22
生态问题已经是现代全球关注的问题,而且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对人们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共同的呼声。要想保护环境,首先是人们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态意识涉及到......
论“世界历史”精神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10
引言 在全球现代性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历史精神的展演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基于人类各民族共存依赖、互通交流的文化大环境得以形成,落后的地方狭隘主义和民族自闭意识退出历史舞台。民族情感共鸣与心灵诉求己拓展至全球范围,而网络......
浅析中央苏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的根据地建设是我国乡村建设的第一次实践,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就是以乡村农民为主的广大劳苦大众,自然就是党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
论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世界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类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展开,是精神在各种最高形态里的、神圣的、绝对的过程的表现。而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因而世界历史就是自由和自由意识的历史。依据这......
“传承历史,创新共进”
发布时间:2023-05-01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展会,德国曼将携三款优势产品参展。据悉,德国曼将在本届车展发布一款中国客户期待已久的大件运输车,相信这款车的发布,将会在中国的大件运输领域再次成就一番佳话。下面让我们来提前了解德国曼的三款展车: ......
论“法不责众”背后的法理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06
摘要:“法不责众”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学术界也从法社会学、利益衡量等角度加以了研究,但是公众未必对该现象有个正确的认识。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加以论述:首先论述了“法不责众”的涵义、特点,然后从法的作用,法的运行,法的价......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民族迁徙等密切相关。地名中的,名字属汉字中的会意字,布局結构为上下布局,名字的上边为夕字,此处指夜,即黑夜,夜晚的意思;下边为口字,此处意指用口发声。据此考据者大多认为:名的.........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教育的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乡土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促进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师改变传......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0-02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近年来不断深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体意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论文结合了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意......
试论中西乐器共鸣体背后的文化意涵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的产生发展必然会受到文化影响甚至支配。乐器作为将音乐鸣响于世的重要终端,其本身就 被文化所投射的影响所塑造。乐器在此不仅是响器,而是一条供我们触及文化本真的途径,是一种解释和理解方法。本文......
浅谈中国公证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3-07-21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中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真实性、合法性的非诉讼活动公证作为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证制度到底从何而来,如何在我国繁衍,成为我......
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从《白鹿原》谈起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被认为具有厚重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但《白鹿原》对中国革命的表现却值得深思,可以从作品里的三个革命人物鹿兆鹏、白灵、黑娃( 后来改名......
浅析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史经验和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2
一 从历史的角度探求依法治国的经验 (一)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认识的局限性及传统思想的惰性,严重妨碍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最终导致......
谈年表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历史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程,任何历史现象都与一定的时间、年代相联。年代标定了史实在历史过程中所占的位置,反映史实的先后、进程和相互联系,从而让我们认识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从高中历史学科设立之初......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以下由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欢迎阅读!! 一、儒家思想的实质 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节、和、勇、让等。本文主要从仁、礼、和......
论毛泽东“进京赶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在“赶考”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光辉历史。毛泽东“进京赶考”思想的形成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崭新时代到来”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毛泽东“进京赶考”思想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关键词:毛泽东;进京赶考;中国共产党作者简介:曹根记,河南理工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3-06-27
11月1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决定指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
高中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9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基础性、时代性、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对于这种课程结构,教师该如何面对呢?一、教学理念目标定位在历史教学目标的理解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是科学主义(技术型)目标观。他们注重社会发展,注重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社会意义,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
中外历史上的神秘刺客
发布时间:2015-08-27
神不知鬼不觉地下手 总结古今中外无论成功与否的暗杀行动发现,刺客们需要练就这种精度与力量兼备的技能――会“戳”。 保加利亚的一名异见人士乔治・马可夫在1978年疑似因为被一把雨伞戳过之后,中毒身亡。当时他在一个巴士站等......
强化史料意识,激活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24
所谓史料,就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史料的作用,一味讲解理论,引导记忆,导致其价值被埋没,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就要转变观念,积极运用,丰富史料呈现,利用其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培养其理解能力,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一、以史料为基础,树立证据意识历史学科理论占大部分,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这就使得人们对学科产生了误解,.........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真正含义不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个体经验与历史意识的辩证存在
发布时间:2022-11-20
  总体小说徐则臣《耶路撒冷》以一群出生于1970年代年轻人的逃离与重返故乡之路为核心,探寻当代复杂的现实与精神生活,构筑出“一代人的心灵史”。它具有略萨所言的“总体小说”的特征,文体的交叉互补和语言的变化多端形成叙事空间的多重性,嵌套、并置、残缺、互补,它们在一起构成一张蛛网,随着人物的归乡、出走、逃亡,蛛网上的节点越来越多。它们自我编织和衍生,虚构、记忆、真实交织在一起,挟裹着复杂多义的经验,.........
浅析屈原精神生成的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对于屈原精神的不同认识,研究者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尺度各异,本文试图从屈原精神生成暗含的文化合流――战国诸子的政治启示和儒道法的弘扬与消解这样一种内生力量来阐释。对于屈原精神的自我意识发掘,理性和个性兼容的气质以及......
论《儒林外史》中的“世说精神”
发布时间:2022-09-10
[摘 要]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3
一、初中教育中重视情感发展的需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发展是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并且也是改变以往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及时关注和指引,可以让他们对自身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可以及时对自己的情感状态作出正确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办法。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能对相关的历史发展问题和理论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念意识,从而希望学.........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历史课程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人类发展的一扇窗户,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受到众多历史任课教师和专家学者......
《金融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5
建设资源共享课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精品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史料概述 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整整运行了五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和课题研究来保证历史新课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而史料是历史的组成细胞,史料是否正确和具体,直接关系着能否对历史进行准确的把握。所谓......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
浅析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布时间:2022-07-29
[论文关键词]控制测量 历史 现状 数据库 [论文摘要]介绍了北京市自解放以来的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提出建立控制测量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北京市的控制测量成果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展现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简析《金融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16
建设资源共享课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
基于教与学背景下的历史讲评课认识
发布时间:2023-04-06
历史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是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讲评课并不简单,教师通过试卷的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通过学生分析、纠错、巩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充分分析试卷,了解讲评重点;评讲试卷前,应该对试题做一个较全面的.........
文学史、趣味范式与精神史
发布时间:2023-04-26
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李春青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所谓“趣味范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段在特定阶层所彰显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趣味。文学史与精神史之关系研究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解释文学的感性形式与精神......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剪纸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间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不仅能我国劳动农民真实的精神生活写照,也能体现出我国崇高中华民族精神,且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精神及审美意蕴。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剪纸的风格、艺术特点,并对我国剪纸艺......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
发布时间:2023-03-31
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都处在大江大河流域,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河流文明,原因在于它们很好地掌握和发挥了制河权的作用。所谓制河权,主要是控制、治理河流的能力和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越高, 文明程度就越......
网络教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9-14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突破历史的重点难点,助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
福建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体现与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福建省对于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福建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和重要的途经地,尤其是闽西地区为红军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战略物资的后备支持,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私的付出、顽强的坚持、伟大的牺牲,为长征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一)是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和重要途径地1.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役打响,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力红军进行的最后一仗。2.........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9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学生往往将历史学习化为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了史料,突破了教材中知识的局限,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浅析马克思“精神生产”概念的现代认识论溯源
发布时间:2016-12-03
虽然马连用从而形成精神生产这一概念的哲学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概念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凸显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地位,二是揭示了马克思对以往哲学中认识论的继承与批判。就前者而言,马克思强调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是人类......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命名 文学历史的叙述,终究还是要归入历史的叙述。而历史总有其自身的叙述体系,有其自身的叙述框架。中国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就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朝代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二十四史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务必重视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积淀,从而促进历史课程教学的积极开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一、积......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 旅游资源 利用 论文摘要:北京历史文......
浅谈东京审判的历史缺憾
发布时间:2023-01-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作为战后处理的重要一环, 同盟国在日本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国际法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东京审判既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总结,也是战后日本和远东国际关系新格局的起点。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理念 新课程 [论文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
苦难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发布时间:2022-12-23
《雨打芭蕉》记的是弟弟1958年至1980年和父母一起居住在恩施芭蕉那段极不平凡的经历。这段时间里,我因在外地读书和工作,与弟弟及父母长期分离。在那社会折腾接二连三、读书和教书几成罪恶、多数人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常常思念父母,......
浅谈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5-08-06
关键词:历史文化人文思维;日语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 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偏差,甚至误解;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按照母语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交流运用不得体、不恰当......
社区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1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使学生多接触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利用社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这是......
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教育,是千百年来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则是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它为了适应人类社会而不断发展。西方的自由教育......
简析教育家办学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推进措施
发布时间:2022-08-02
" [论文摘要]“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是温家宝总理提出来的。教育家办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需要,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需要,是基础教育回归“人本”的需要。推进教育家办学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造就教育家,在全社......
论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15
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百余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油画始于写实,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俄油画,接受的也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画风。多年来,写实具象一直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与绘画艺术的主流。作品风格、观念和形式的......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新技术、新成果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还应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尊重协作、追求创新、敢于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包括职业共同体意识、利益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生活共同体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要:本文在对儒家思想的“仁”“礼”“和”等概念梳理基础上,找到其和西方社会学概念共同体精神的共通之处,浅析了二......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意识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多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问题进行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历史背景学习马克思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
对中央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 要:概述了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央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项目 后评价 中央企业 建议 投资建设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称为一个项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