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1:52:17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时间:2023-01-04 01:52:17     小编:

梅洛-庞蒂重新阐释笛卡尔式的我思,以知觉作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起点。知觉不同于意识层面的一系列逻辑判断, 而与另一要素密不可分身体。通过身体,个体以具有感知和行为倾向的意识与世界遭遇,因此知觉的真正主体是基于身体寓居于世界之中的个体,超越了纯粹意识反思的圉限,作为一个存在的合集,即我作为身体存在与我在世界中存在的统一;同时,主体所在的固有的场及其存在维度不止自然世界,还有社会和人的历史。

由此,历史作为重要主题进入梅洛-庞蒂以知觉现象学为基底的视域。

历史无法比拟为一台机器,但却可以比作一个生物, 这一与人及其存在场域密切相关的生物,或许可被视为他者,一个关联整个人类意识及其行为的他者。梅洛-庞蒂曾在《旅程Ⅱ》中表明,伴随我们刚刚发现的他者问题,出现了一个在法国思想中越来越重要的主题,即历史,它实际上是与他者主题相同的。如何理解历史作为他者的可比拟性? 历史与他者之间何以相通? 有必要对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展开考察。

一、历史何以作为他者?

梅洛-庞蒂对历史的阐释,并未脱离普遍意义上人类知觉的结构。在他那里,人通过身体感知并寓居世界,这一前提为他解读历史提供了某种范型。如James Miller所言,梅洛-庞蒂缩小了知觉与历史之间的隔阂,二者都处理意识与客体世界的关系问题。首先,历史从来不是由缄默元素拼凑的机械游戏,而是在人们的行为参与进程中界定和呈现自身,如同感知对象,只存在于与承担这一意识的个体所处的关联之中。其次,历史和知觉都在构建含混的敞开的意义世界。基于身体对世界的知觉,历史被置于知觉的事实当中。它既不作为与主体对立的封闭客体,也不作为凝滞的行为背景,而是由人的观念和行动建构,不断在生成,因而是一个含混的敞开的、与人交织在一起的延伸着的场域。当我的意识通过身体与世界遭遇,世界与他者同样通过身体,与我的意识相交。以知觉与世界照面,身体自身的裂缝所应接的是一个充塞在它四周的世界。只要我在知觉,填满我的视线与耳际的变动不居的世界,与我身体的轮廓无边界可言,因为我就充盈于其中。但我并无法知觉世界和某物的全部,每个角落或某个事物的背面存有另一个身体及其知觉另一个身体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世界的碎片,而成为某种阐释活动发生的场所,并且好像是观看世界的某一处视角。他者和我一样在观看。当我处于固定视点,并不能看到书、茶杯或者台灯的每一个表面,因为视线无法绕道直观于我而言的物体背面,而这一背面,恰好是相对他者、另一个身体其视线所及的正面。梅洛-庞蒂看到,这个异在的生命,和与之相联系的我的生命一样,是一个开放的生命。因此,他者的注视,无法等同于我的注视。然而,我和他者的视角,都能跃出自身,潜入到对方。当我潜在地处在其他物体中时,我已经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我目前视觉中的中心对象。这里不同的角度即来自他者,他者是知觉世界的未知性存在,但又是事实性存在。因此,我所知觉的世界同时呈现给某个未知。另外,他者有其本有的视界和内在,他者从自身视角滞留了我。他者不是相对于我而外在的某个存在,他作为另一个我,我在他者之中,我与他者如影像般交错叠加,但我又不直接相等于他者。如同我的世界向他者呈现,他者也朝向我。我凝视的结果,构成了他者形象的一部分。

不同于萨特,梅洛-庞蒂并不认为他者是某种于我而言的胁迫性存在。由于他者的身体不是缄默的对象或客体,而是行为的显现,因此我无法经验他者对其自身的显现。但每一个他者都以一种并不挑衅的方式或共存的预设而为我存在,同时使我的生活具有社会的氛围。即,通过身体与行为,每一个体面向一个基于主体间互相理解的世界。他者作为知觉主体参与这一世界,他者所经验的愤怒和悲伤在其个体生命时间的阈下发生,我仅可能熟悉他者所知觉的,但无法重合到他者的感知中去。我的身体在感知他者的身体,在他者的身体中看到自己的意向的奇妙延伸,看到一种看待世界的熟悉方式。我与他者共同寓居的世界在相互延伸的知觉和意向中,作为含混开放的存在场,因而,整个人类参与其中作为创造主体的历史,并非一系列所谓客观存在的文化和经济现象,也非阶级利益冲突的现实,而被梅洛-庞蒂描述为游移于个体又超越个体的未完成的意义场,或者说一个象征系统。

历史,未尝不可视为相对所有人的他者。首先,它是有肉身的存在。梅洛-庞蒂借用马克思的话强调,历史并不依靠它的头行进,历史也不用脚来思考。或者应当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不必关心历史的头和脚,而要在意的是历史的身体。若为历史假设一具身体,那么这身体将为它提供认识世界的知觉,它注视个体无法正视的背面,与个体本已的知觉观照到的视域接连成一片。不论个体如何行为,都潜在地处于历史他者的觉察当中。其次,正如他者不离弃他的身体和目光,历史不会顾虑或犹豫,不会静止不动且不犯错误,她朝向她的目标行进。在每一个拐弯处,她会甩掉身上的泥泞和沉溺了的朽物。历史知晓她的道路。历史不按个体意志炮制现实,但同时又不存在与人剥离开来的历史。如同他者与我共居于世界,他者的注视补充我的目光所不及,我的存在与他者存在相互补足,呈现出他人姿态的历史,既具有自身的逻辑,又是人类意识和行为的即时在场。

从他者观照历史,将人与历史、与世界原初的亲近牵引而出。历史的他者形象,离不开梅洛-庞蒂对社会世界的理解。社会事实总是向我们呈现为我们也构成其一部分的单一生命的变量,而整个他者对我们来说则只是别的我们自己。他者作为出没在个体周围并总能被知觉到的另一存在,使个体作为知觉主体和知觉对象的共时性存在向个体自身呈现出来。社会事实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为历史、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显影,和他者一样始终只是别的我们自己,这就取消了人绝对地作为主体或客体的界限,人自身的存在融汇在事实之中。由此, 由于梅洛-庞蒂坚持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事实性,他看到的社会世界,不是将事物简单堆积起来、能够撇开人自身的关于对象的总和。他否定了把社会当作一个物体的做法,无论是把我们放入社会之中,如同把一个物体放到其他物体之中,还是把社会作为思维对象放到我们之中,这二者都不符合实际。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 若单从时间轴上追溯,这种解答仍固执于将社会作为物体并视其为以第三人称存在的窠臼。事实是,当我们认识和评价社会的时候,社会已经存在。在我们通过自身而有所意识时,它已经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历史何尝不是? 历史与个体的生存相互胶着。当人们记载和描述历史,这个作为对象的历史,不是历史本身;人们无法捕捉历史,然而正是人们的行为自身正在生成历史。

二、主体间性

如上所述,历史毋宁被视作一个开放的拥有其自身的他者。被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所撕裂,被包含在其中的、想要活下去的人们的各种意识举动所修补,这一网络既不应该被称作精神,也不应该被称为物质,它恰恰就是历史。人们的理念、行为及其意义,与历史交融,没有普遍的精神在起作用,也没有理性的规范和指导,人与历史对于共有的未来一概不知,人的主体性在这一未知面前显得孱弱。他者的出现,将主体自封的世界打开,他者与主体衔接的瞬间,正是主体作为绝对中心衰落的时刻。主体中心的削弱以及他者存在的并峙,为主体间性预留了可能。

具有他者形象的历史,与人类主体之间是否同样存有主体间性? 讨论之先,需要澄清梅洛-庞蒂如何在说话与理解这两个心灵谓词指涉的具体行为中,解开了胡塞尔先验主体性就是主体间性 蕴含的谜团。在我所说的东西具有意义的范围内,当我说话时,我对于我本身而言是别人的别人,在我进行理解的范围内,我不再知道谁在说和谁在听。是我在说吗? 我的说,是假定别人已说的前提下的说,别人在场,别人的说在我想要说之前也已经在我身上在场;是别人在听吗? 我在说的同时又是听者,既想要通过对自己的听来保留即刻所说留下的余音,又企图去搜寻在自己说出之前、别人可能要说却还未曾说出的声音的痕迹。我在说也在听,别人在听也在说。这其中似乎将一并存在时间差与时间交叠的问题。时间如同具有广延的事物,每一刹那都存在无数瞻前顾后的意识。他者的在场,并非滞留于时间之中有所栖居,而恰恰藏身于时间的漩涡,它就在时间本身中在场。当我说话或当我理解时,我体会到他者在我身上的在场或我在他者身上的在场这种主体间性理论的绊脚石,体会到了被表达者的在场这一时间理论的绊脚石。当我意识到我在说话时,我知觉到了同时作为说者和听者的他者在我这里的在场,当我愿意去理解时,我体验到了我作为说者和听者在他者那里的在场。我与他者之间互为主体。他者的身体、他者的声音以自己的方式朝向我呈现的,永远是处于当下的、对我而言无法亲历见证、但又在我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发生着的东西,如同我的后背,整个世界的后背。

主体间性的蕴含使我与对象世界的二元对立松懈。梅洛-庞蒂强调是事物本身为我开启了他者私人世界之门。即,是事物本身使我意识到他者之所在,因为那不可见的正是面向他者的在场。既然事物其整全无法从仅从可见的世界被把握,也就意味着从我之所见并无法收集所谓事物作为客体对象其本身。事物本身并非作为惟一主体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不可见的世界眼下不为我而呈现,却为他者呈现,如此,我从不为我所见的不可见部分知晓了他者的存在。萨特坚持个体绝对的纯粹的存在,将他者变成个体存在领地之外一直缠绕人的匿名的、没有面孔的、普遍的存在,事实上只是为我存在,因此梅洛-庞蒂批评萨特关于他者的讨论仍旧陷于唯我论中,而在使他者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不可接近的而且是不可见的时候,我就确保了他的异己性,我就脱离了唯我论。历史的他者形象,将人从唯我论的立场中拽出。历史的身体,一方面向其自身呈现,显现为它的内在与逻辑,它的含混、偶然与无数可能性,作为于我而言不可见的部分;另一方面向我呈现,也就是人的经验与行动在流变的时空中对历史的身体的交付,并被彻底包容进它的世界,它的血肉。历史过于即时地与个人实践,与内在性联系着,它过深地隐藏了它的厚度和肉身。正是由于这种过于即时的联系,才难以将历史与人及其实践划清界限。假设一个铺路人,我们无从知道他最初站立的地方,他最多只能从自己脚底开始铺第一块石头,之后他得以迈进一步并重复前面的动作,由此,路和人同时在延伸。人与历史他者同时在延伸。他者始终在场,它敞开的场域在吸纳我,它给予的回应亦在反观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即时地在他者身上在场。他者的反观,他者目光的投射,因在我这里在场而无不左右我的意念和行为。也即是说,历史从来不在我们之外,而在我们自身之中,它不是由人搭建的外在于人的背景,而就是我们在谈论事物时正在发生着的举手投足。谈及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其意义,仅仅因为我们自身即是历史的部分:我们据以历史来定义自身。我们的存在与作为他者的历史共处一个时空,如何能厘清哪里是人之存在,哪里是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存在与历史之间没有时间差,因为其过于即时的关联。因此,人对自身的完整定义,无法避开其不可见 的部分,而获得关于这一部分之在场的视线,来自他者,来自历史。

在梅洛-庞蒂看来,任何历史的景象都超出主体性以为拥有的强力,主体其是其所是已经融于历史。历史得以景象化地显现,依据逻辑上在先的时间-空间。应该领会的是历史与先验地质学的联系,是我将会通过对可见的和肉身的分析发现的这也是空间的时间,也是时间的空间,是时间和空间的同时的原创造(Urstiftung)。正是这种原创造使得有了历史的景象, 使得有了历史的准地理的记载。 我们还看到,时间与空间并不相互独立,空间中任一具有广延的事物,无不在历经时间,经验偶性存在的同时朝向本质存在,成为其是其所是,即空间的时间任意一个时间点,也都具有其广延,某一瞬间以及事物在此流变之中的自我安置融贯在一起,即时间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原创造,模糊了人与历史的界限。因而他说,人们已经认识到哲学将我们引向的内在不是一种私生活,而是一种逐步将我们与整体历史连接起来的主体间性。这一主体间性反过来让人们思考历史本身,恰如胡塞尔已经承认的,历史对于哲学家来说是珍贵的,因为历史向他揭示了公共精神。说历史告诉哲学家的是公共精神,就是说历史让他思考主体的交流。换言之,历史不仅将自身与人类主体嵌入主体间性之中,而且,它与人们共同经验的主体间性,使主体本身成为人类反思的主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梅洛-庞蒂揭示主体间性曾在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诠释。当马克思主义反简单化的倾向使其基于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进而向往人道主义理想,试图消解主观与客观、理念与行动的二元对立,不如说是认识并践行主体间性的某种尝试。对马克思而言,历史行进的媒介以及辩证法的推动力是什么? 是以某种方式运用自然并在此过程里使他与他者的关系模式得以建立的人,是具体的主体间性。梅洛-庞蒂以为,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无产阶级同时作为其事业的主体和客体,同时构建现实又成形于现实中,同时以自身实践成其为历史的内容又遵从历史的逻辑,即当他们要创造一个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历史,也就是其具体的主体间性之所在。

三、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评判

James Miller 看到,由于梅洛-庞蒂现象学对主体间性和自然世界的强调,使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与现象学其他分支如萨特,呈现更为亲近的关系。《知觉现象学》不乏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关注,而在《人道主义与恐怖》中,他对纯正无产阶级政治的可能性实现持乐观态度,试图理解暴力与人性并存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认为任何关于共产主义的严肃讨论不应立足原则而应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是要以自由主义的原则去推翻共产主义,因为一个名义上自由的政权实际上可能是强权的,而一个承认其暴力的政权或许于其自身拥有更多的人性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种与人类未来趋进并行的暴力。而1950 年朝鲜战争前后,他对苏联及共产主义的认识发生转折,开始反思和批判劳改营制度及警察制度等极权压制的形式。总之,梅洛-庞蒂对共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批评,始终没有脱离试图超越主客对立从而进入历史本身的现象学视域。

首先,在《人道主义与恐怖》里,梅洛-庞蒂肯定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存在论逻辑。他认为,马克思虽反对非暴力的自由立场,但并非对暴力不加区别,应当如同理解真诚中的陷阱以及政治生活中的任何模棱两可一样,看待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妥协而发生在现实中的革命运动及其必然附加的暴力。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存在的自觉逻辑作为历史真实的奠基,并把工人阶级的自我意识和革命的现实发展置于其中,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哲学中,解放运动于个人而言是最有力的证词。除此,马克思并未将历史视为客体对象,在他那里,历史并非既定,也不服从于专制意志或理性精神,而服从于工人阶级的生存境况。那么,究竟是先有促成工人阶级形成的理念原则还是先有工人阶级已经形成的这一事实? 虽然有文化、心理、职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别,但俄国农民在1917 年还是加入到彼得堡和莫斯科工人的斗争中,因为俄国农民感到他们的命运是相同的;在成为一种坚定的意志的对象之前,阶级已经被具体地体验到。 由此不难看出,对阶级的意识毋宁是存在经验的自然伴随,存在与存在的意义混合在一起,马克思他自己如此写道:并非历史以人作为达至其自身目的的手段它似乎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历史不过只是追求其自身目的的人类的活动。 或者说,人未被历史所裹挟,而恰恰是个体意志及其实践的在进行,历史也并不为人预设先在的目的,因而无论人或历史,都不至沦为于对方而言的客体。

其次,梅洛-庞蒂主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承认并遵守一种被偶然性包裹着的绝对,这使得它与庸俗的相对主义区别开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到了历史中没有绝对的偶然,历史事实不从一系列相互异在的条件中产生,但却形成一个可知的系统并呈现为理性的发展过程。虽然历史伴随曲折、冲突、妥协和确立,但马克思主义者将经济的、文化的甚至人类的问题都归结为一个问题,由历史塑造的无产阶级知晓对那个问题的解决之道。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也即认为历史拥有一个格式塔,一个趋向于平衡状态的整一的系统。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的解决办法,即人类战胜自己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然而,1850 年以后的马克思从其思想中清除了早期的哲学阶段,青年马克思曾意图实现哲学与实现社会主义之间的完美平行被有利于基础结构的科学社会主义打断。结果就是,革命的领地越来越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更多地是事物和它们的内在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导致内在于历史的各种可能性被某种绝对性取代,模糊的开放的边界隐退的同时,由人事先设定的尺度开始介入对行为活动的判断,怀着对绝对目的的想往,历史被要求不断地透露它的方向,似乎这个方向是其预先应允于人的。

当被理性与绝对真理相挟的无产阶级力量如同旧有权威一样发展起来时,梅洛-庞蒂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着眼点已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及人与人之间意义的阐明转移开去,对历史的理性抱有乐观。如James Schmidt 所言,到1952 年梅洛-庞蒂认识到,历史事实上已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静止地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套否定的真理,同时等待历史重新凝结成为马克思主义式的格式塔,实际上已然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始终静待历史回到其真正意义的一种历史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它只是康德理性主义的拙劣伪装。当梅洛-庞蒂从人的存在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来看早期马克思主义,他将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如昙花一现的理论假说严肃区别开来,甚至将人道主义的实现愿景寄托于它,将马克思主义的行动作为对历史理性的有效践履,除此,理想和冒险也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精神品格。但是,僵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名义背离真正的无产阶级道路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念已发生了实质变化,历史悄然滑入绝对之中,于是伪马克思主义成为梅洛-庞蒂另当别论的对象。伪马克思主义坚称,除了历史发展的最后阶段,一切都是谬误;并遵循那些从观念层面与早期共产主义相应的 对平均的钦羡与愿望对此马克思只字未提。 伪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企图消解历史发展本身,并不承认历史的自在,历史再次成为客体。

梅洛-庞蒂如此思考历史的责任,坚持历史理应超越自由思想的种种目的与行动,处境与意愿,客观与主观。它在个体的行动中压倒个体本身,混淆客观和主观,将处境归咎于意愿,因而当个体感觉到他自身变成为一个无法认识自己的角色或幽灵时,历史取代了个体。但是,在这角色或幽灵之中,个体必须看见他自己,因为那正是对于他的牺牲品而言他所是的样子。个体能窥见自己,那是由于历史的含混将人及其意志和行动放入其中。如同黑格尔讨论的个体,个体所意识和确信的,都只是其自身所投入的现实的发生与转变。因此可以说,梅洛-庞蒂肯定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西方自由主义所批判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所拥护的机械唯物主义,即道德的或精神的价值比如自由,仅被视为历史发展所需经济推动力之上意识形态的面具,而是胡塞尔所谈及的立足于主体的交流及公共精神的建构。如果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从人滑落到物,意味着二元对立再次出现,人与历史的主体间性消解,每一具体个体隐匿于以物为导向的进程中,历史也沦为物,人本身也从其所在的存在的合集中失落。

四、结语

梅洛-庞蒂以开放的或未完成的系统定义人类世界。他者,是人的存在其偶然与未知一面的例证,他者与我处于相互补充的未完成态。历史具有他者的特质。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在历史的身体中,一切都有作用,一切都是重要的,有底层结构,也有我们对自身形成的概念,尤其这些概念间的不断交流在交流中,物体的力量成了符号,思想成了力量,结论成了事件。历史与人在对方那里在场,一方面,历史总是迅疾地与人的行为发生关联,另一方面,人在历史的身体中行进时,其意识和观念最终构成历史事件。历史的逻辑,并不以清晰观念与个体筹划的方式产生作用,而以错综复杂的政治和赋予团体特定的共同气质的匿名筹划作为发生途径。只要我们还未领会到自身的行为将呈现特定的客观的意义(这意义与我们自己赋予行为的意义大相径庭),当它经由我们进入事物之中时,我们会为之惊诧,并无法辨认,且为这种似乎由历史赋予的自决的神秘力量所误导。从作为他者的历史,不难判断实际上历史并没有给予自绝的神秘力量,它向人所展现的事实本身,就是人自身参与和要面对的事实本身即时地蕴涵人的意念及行动,它是人与历史相互融入的含混状态,是一种超越了主客对立的边界开放的关系。梅洛庞蒂进一步解释道:当我说含混时,这并不是指一种从白过渡到黑,肯定黑,然后又肯定白的不稳固思维。我想说的是一种区分事物的各种不同关系的思维,是使这些不同关系参与到对立面中去的内在运动。参与到对立面中,意味着对对立面的主动消解,二元关系走向终止,伴随主体间性的渗入,这种参与保持为一种相互在对方那里在场的交流。历史与人即在主体间性中贯通。

梅洛-庞蒂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判尺度基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历史,他从未成为共产主义者,同时也不持自由资产阶级立场进行批判,而是试图回到马克思主义本身。马克思主义是几代知识分子的希望所在。但是,当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时,它失去了对其勇气所怀有的信心。它抛弃了它的无产阶级道路,重回历史的旧路:等级、服从、神话、不平等、外交和警察。当马克思主义固化为教条,不但悖离早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存在论逻辑,也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僵死的否定力量。梅洛-庞蒂指明,马克思主义不是关于主体或客体的哲学,而是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只有抱有这样的观念,即认为另一种历史是可能的,不存在所谓命运之物,人类存在的结局无法预知,它本身就是一次毅然尝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也就是面对世界的开放、未知与日常历史的偶然性的哲学。不难发现,这一历史哲学相应于梅洛-庞蒂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在他那里,作为他者的历史与人共同生成事实本身,而事实本身不断地再次成为人之存在难以回避的思忖对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转观念变教法学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17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
历史的回望者
发布时间:2023-06-02
历史的回望者在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1efer)是颇为晦涩的一位,他的作品之所以难以理解,就在于观看者并不能轻易地从中直接识别出内涵。就其图像而言,艺术家总是以一种象征或超验的方式将作品的内涵隐藏在图像背后,而极少以叙事性的方式来直接表达。就作品的主题而言,基弗的作品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日耳曼文化的历史语境之中,或许在面对本土文化语境(比如德国、北欧等)中的观众时,他的.........
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
发布时间:2022-09-05
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刊载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其中有一段后来被广为援引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除了人所共知的启蒙命意之外,鲁迅这一笔的意义还在于,他将“历史”明确地引入新文学的视域,就像孟悦谈到的,从此,“‘历史’便如同一位隐而不露的主人.........
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3-12-14
无论你的出生怎样,无论你的学校怎样,现在都是不可变的事实,我们惟有重新反思我们的人生目标,你想一生追求什么,你最喜欢从事什么。一旦认准了,我们就必须以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它,成功只属于不断追求的人。“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
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课堂添彩
发布时间:2023-01-28
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相近,英语历史history 一分为二变为:hi story(你好,故事)。许纪霖教授曾说过: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讲故事其实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曾经......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9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0-28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历史微故事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巧妙运用历史微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一是要突出微故事与课文内容的密切联系,二是要突出微.........
善念改变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6
西汉开国元勋韩信墓前的祠堂里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是萧何;两妇人,一是害他的吕后,二是救他的漂母。史载,韩信早年贫寒,常饿肚子。有个洗衣服的妇人可怜他,经常把自己的饭给韩信吃。韩信感激地说:“吾......
浅谈西方艺木观念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31
论文关键词:;再现;表现;形式主义;观念艺术 论文摘要:就历时的角度来说,西方艺术在观念上可区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形式艺术和观念艺术,每一种艺术观念针对不同的艺术,适合解释特定种类的艺术。现代艺术从形式艺术发展到......
历史研究中的笔记小说史料——一种广域的史料观念
发布时间:2023-07-22
历史研究中的笔记小说史料——一种广域的史料观念 研究历史总要弄清楚每个时代的大势,对于求知各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应该看得比记忆各时代的“故事”重要的多,所以我们应当看谚语比圣贤的经训要紧,看歌谣比名家的诗词要紧,看野史......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发布时间:2014-01-27
全球史观下的历史学习刍议 全球史观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中国史的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和广阔空间。对于中国史的教学而言,全球史观引发了历史教学的横向认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这是一种具备全球视野的认知观点。......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休闲生活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当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从事着休闲活动,来娱乐身心。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休闲不仅仅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的娱乐与放松,它其实是一种积......
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发布时间:2014-01-26
一 为此,陈衡哲在《西洋史》中阐释了三个遏制战争的方法。首先,摒弃狭隘观念和阴暗心理。在对历史进行总结后,陈衡哲认为贪欲和仇恨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谈到上古时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入侵时,陈衡哲......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发布时间:2013-12-19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财产权的历史演化:观念的和事实的 关于一般财产权的发展,尚未有人写过圆满的描述,或许在当今的知识状态下,这种描述也......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休闲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人类文化。从人类发展之初,中国的休闲就已经产生,逐渐地发展演变开来。文章通过中国古代、现代对休闲的认识,研究了中国人的休闲观念,并对中国休闲的一些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论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世界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类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展开,是精神在各种最高形态里的、神圣的、绝对的过程的表现。而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因而世界历史就是自由和自由意识的历史。依据这......
用景观解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往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没有及时对历史文物进行合理规划及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历史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新貌的一部分,如何......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9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一 关于黄梅戏的历史 黄梅戏的历史很平凡,没有......
运用“大历史观”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大历史观”,即主张用宏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历史的纵横总体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在历史教学中,“大历史观”是通过教学视角的优化选择和围绕该视角把课本的章节......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探究传统教学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课堂中教师将备好的课程逐步讲解,学生仅仅作为倾听者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记录、背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注定会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营造与课本相适宜的课堂历史情境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充分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创设历史情境的重要.........
运用新史观解答历史试题
发布时间:2023-05-13
近几年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这些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
思辨历史:当代历史剧创作的第三种倾向
发布时间:2023-02-27
笔者曾就历史剧《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做过一次比较,勾画出当代历史剧创作存在的两种倾向即对传统道义精神的呼唤和对现代人性的考量。理性来看,传统道义与现代人性是相对而非全然对立的关系,《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共同暗示着这......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9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摘 要」抗辩权的概念来源于抗辩的概念,它经历了罗马程序法、罗马宗教法和德国法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
包头妙法禅寺历史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 包头市是一座典型的内蒙古移民城市。文章从包头城镇发展史、草原文化、西口文化角度阐述了妙法禅寺的建立由来。首先,确定妙法禅寺所以建吕祖殿,本是捐助人王纯德等人的意愿,本寺开山人续洲和尚采纳了群众的意愿所建;其......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够明辫是非,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历史影视作品数量日益增多,各种帝王、清宫、革命、抗日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视听材料,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摄取信息......
浅谈犹太一基督教的时间一历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7-22
颓废作为审美现代性论域持久而热烈的研究议题,迄自19世纪初法国保守批评家尼扎尔首次以颓废距抑雨果浪漫文学风格开始,嗣后戈蒂耶、波德莱尔、尼采、克罗齐等人相继从颓废风格、颓废文化形态乃至颓废主义等面向进行颓废研究并取得诸多实......
约翰.格雷:伯林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作者:约翰.格雷 “人们一般都同意,对现实的颠倒掌握易于导致幻想或乌托邦,但是,颠倒或蔑视现实的方法却有许多种。没有充足的逻辑理由或经验根据而蔑视既成的假设和规律,这种非科学的做法不是可以经常见到吗?相反,以规律和......
观念、媒介与方法:历史影像书写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1-28
历史向来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选材来源。与历史题材影视剧虚构的叙事不同,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及历史题材电视节目的历史叙事方式会以更多的历史真实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史学视野,构成当代历史书写的重要范畴,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类型称为......
浅析洛阳铲产生于洛阳的地理与历史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12
田野考古工作中使用的探铲,俗称洛阳铲,是一种以原产地命名的专用考古工具,也是中国考古最有本土色彩和传奇特质的工具。据现有资料,大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现代意义上的探铲在洛阳地区率先出现,并因其产地被......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3-02-06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脉络
发布时间:2023-06-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具体战略部署,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它表明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04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黑格尔把理念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市民社会”是理念发展中的一个......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浅议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 知识体系 高考模式 学生 论文摘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3+X的高考模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便对语文、数学、英语情有独钟,......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06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
浅谈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24
[摘 要]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和水利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延安的洛川县在受到中央和政府政策的带领下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曾有过积极的表现,通过对有关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的展现,以便为今后延安地区其......
历史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本文在对比、分析“民族自自治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基本内容以及使用原则的基础上,认为:“民族自决”不适用于西藏,“民族自治”是西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族自治权”;“民族自决权”;西藏发展道路 ......
巧用历史口号 盘活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5-09-15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年代乱、事件杂、人物多。要想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弄清前后事件的联系,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教学来说,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摸索出一套适合历史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巧......
以趣味性故事作为历史课的引子
发布时间:2015-07-31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有人曾经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下面的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好的导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音乐史学原理》① 一书似乎只能出自德国学者之手——因为它的思维深度和力度,也因为它的视野宽度和广度。当然,此书所关心的主题对象——音乐及其历史写作”。 这种德国式思辨与写作的特色之一是刨根问底:透视习以为常的现象,以......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8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学习历史就是学习过往事件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学习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历史地图的帮助,所以,本文就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一、使用历史地图的优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目前世界的样子与古代世界的样子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古代地理的认识,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历史.........
“70后”作家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13
讨论作家的历史意识,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话题,包括历史本身、作家的历史观、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等。梳理“70后”作家创作不难发现,他们关注生活的角度,进入世界的维度,批评社会的限度,反思历史的程度,触及问题的深度,审美判断的尺度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当代中国作家的历史叙事,主要涉及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反右”、“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写作者或多或少存在建构或者重写宏大历史的冲动。其中.........
浅析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
发布时间:2023-04-08
历史法学观作为法学的一个全新的理论,为法学研究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这一贡献是不容抹杀的。这里是一篇萨维尼的历史法学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历史法学观产生的背景 (一)思想的背景 伴随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启蒙运......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2-01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人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在接触历史之前,历史知识相对匮乏,其对历史的认识也有失偏颇。进人中学后,他们在系统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对很多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好地把握历史的真谛。.........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10-01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从其内涵分解有三层含义:一是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判断。二是......
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的历史(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英国著名的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梅因正是这样一位大师;经典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对原初的问题作出了新颖的论述,并且其主题具有恒久的价值和可以承受解释的张力......
历史纪录片与中学历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8
历史从来都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种多媒体出版物中呈现的历史却让人无法把握历史的真伪,而历史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经过了还原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将历史通过影像娓娓道来,让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一、历史纪录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
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29
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歷史课程的设立一般在初中,第一次学习历史的初中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兴趣使然,在理解以及掌握历史知识时易出现偏差,难以将历史同日常生活相联系。其次,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机械的讲解,缺乏课外延伸,不能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得知识变得抽象化,很难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课堂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记忆,将学生从繁琐的知.........
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化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教材中的体现,然后对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就现代化史观在高考考试中的体现做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一、......
论孔子民族观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在孔子之前占主流地位的民族观是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这种民族观歧视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等民族。孔子以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观取代了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是民族观的伟大进步。孔子民族观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五角大楼:美国历史的见证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作为美国军方的代名词,五角大楼人人皆知,其实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写字楼,无论是规模、设计还是用途,都远胜于任何一家地产商所开发的超甲写字楼。更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单是一栋建筑,更是历史的发生地,是美国从孤立一隅走向全球霸权的见证者。战争部的新家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上台之后他立即着手组建政府机构,其中一项重要事务是军队的管理与领导问题。虽然美国宪法原则上规定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但在.........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探讨伪善的历史书写——关于《北鸢》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安放于过去的历史当中,则是对于作家极大的考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个论断无疑表明小说承载了主流历史话语之外的隐秘的心思。葛亮的两部长篇小说,从《朱雀》《北鸢.........
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系统历史观导论
发布时间:2023-04-13
"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对生产力的研究,只是用系统思想研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一些学者开始用可持续发展即用生态的观点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但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生产力的本质,没有历史地考察生产力的内涵......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发布时间:2023-01-31
这种德国式思辨与写作的特色之一是刨根问底:透视习以为常的现象,以洞察旁人未见的本质;剖析法定认可的惯例,以追问心照不宣的前提。依照一般的看法,音乐的历史,无非就是音乐发展历程的记录与解说,人物、作品的编年整理,风格、流派......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7
当前,关于马克思思想和历史目的论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唯心史观的扬弃,而且马克思也自觉集中地批判了历史目的论,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与历史目的论是对立的。这种观点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以及在西方思......
那些成为笑料的历史豪言
发布时间:2015-08-25
历史有时候很喜欢和人开玩笑,有一些人兵败被俘,装得坚贞不屈,可是某些小细节却暴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被人观察到,成为千古笑柄。 李煜,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2
一、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的功用 历史地图与课文相辅相成,为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替代文字表达难以说明的内容。 任何历史的史实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和发展有机组成的。但在教科书中,文字资料不能直观、确......
历史教学与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决定了《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 精髓......
分析历史的逐次重现:探析《稻草人》反映的历史真实
发布时间:2023-03-31
《稻草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导演王童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记录台湾地区在日本占领期间发生的历史事实的佳片。从文学角度看,该影片混合着日语、闽南语和国语的旁白,集中体现出了多种文学色彩的交融,早已成为电影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因为该影片上映于1987年,在语言学的概念中,那时台湾的国语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民国时代的用语,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从哲学角度看,该影片所反映出的深刻的历史哲学也同样成为台湾.........
消费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17
1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呵你带不走那一串熟悉姓名。千古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了生前事,何计......
高中历史学案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5
高中历史学案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高中历史学案教学模式的执行,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促进学与教的密切融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历史剧大讨论述略及其对中国历史电影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3
当社会出现急剧变动、转型之时,人们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顾虑而不能直抒胸臆,或者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完全正确地感知外在世界,于是往往会通过构建有效的历史资源来对现实进行定位。既可以为时代立言、立心,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也可以言志来消除内心的不稳定感、迷茫感。历史剧作为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运动中耀眼且争议最多的体裁形式,一直伴随着中国现当代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我国戏剧大多数取材于历史,元、明、.........
浅谈科学发展在历史纪念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历史纪念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成为国家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对公众传播科学、历史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今天现实世界的组成部分以及我们关于未来的思考中活跃的教育因素。可以说,历史纪念馆是我......
历史、传记
发布时间:2023-07-09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宋国涛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09 49.80 ISBN:9787511519733 本书在仔细梳理史料的基础上,选取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任党委书记的事迹。透过这些历史记忆的片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历史串烧
发布时间:2022-12-11
马良得到了一只神笔,画了十个太阳,后羿射下来九个,还有一个逃走了。后来后羿追不上,于是就请夸父来帮忙,只可惜夸父还是追不上,追到半路还差点渴死,无奈之下只好把渭河的水喝了一半,又奋力追击,但最后还是累死了。死前把自己的手杖扔了出去,化为了一座山堵在了愚公家的门口。后来精卫为了让水位上涨就不断填海。后来引发了洪水,但幸好被愚公家门口的山堵着。但愚公为了自由,把山挖了一个窟窿,于是就发生了洪水。接着大.........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他物权的历史演进和我国他物制度的重新构造
发布时间:2023-04-29
他物权的历史演进和我国他物制度的重新构造 他物权的历史演进和我国他物制度的重新构造 他物权的历史演进和我国他物制度的重新构造 一、他物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 (一)关于他物权的称谓 民法......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23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教学是根据课本资料为学习背景,老师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而历史课本剧就是以学生学习的材料为背景,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师生之间相互收集历史资料补充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剧本,然后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通过知识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剧本的编写使学生所学历史深刻地被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果,对历史人文、.........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一、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一)新历史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文论就正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是身处后现代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历史的深刻反......
历史性的推进
发布时间:2013-12-17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内容提要】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
历史课的“三性”
发布时间:2023-02-26
目前,我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蓝本,那么历史教师应当在教本的指导下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的大事,开发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好的历史课的基石。首先,实用性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学以致用”这四个字道出了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就是用于指导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学习历史就是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吸取前人的经验,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
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1、首页2、哲学上的论战 广大朋友们,关于“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
基于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4
基于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误区一: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
对高中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7
一、进行情境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皮亚杰也说过,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看来兴趣非常重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一节课的成功就在于课.........
春秋时期“名器观”的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官失其守,政失其序,于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呼吁名实相符,要求正名的礼学“名器观”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左传》作为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认为“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赋予了春秋时期“名器观”的特定历史内涵,反映了动乱时期人们对于“名实相符”的强烈愿望,蕴含着非常鲜明的“名器观”。纵观全书,《左传》是把“名器”作为一个重要的礼学范畴提出来的,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
混与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牌照。截至201......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15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正确认识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历史学和史料的确切含义。作为区别于自然史的人类社会史,其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人类过去的生活,也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正如李大钊所说:“历史就是人类......
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6
"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社会科学,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唯物主义史观研究历史。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具......
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22
" 内容提要:在两千年的中日关系中,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了3次大的变迁。目前,正处于第4次大变迁的初始阶段。这种变迁以其内部社会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外部国际秩序的调整与重建为其实现前提,以“实力主义”、“现实主义”、“国......
原子结构教学的科学观与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3-13
一、概述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基本粒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化学这座大楼的基础。原子结构在化学和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解释物质状态、电离能、化学键和元素周期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内很多化学教材......
为展会写下历史性一页
发布时间:2019-11-18
鉴于中国国际家纺展一向被全球公认为亚洲领军的家纺行业展会,业界一些顶尖海外品牌今年都登上国际生活馆(7.2号馆)的舞台。馆内聚集了共30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展商,包括来自比利时、印度、意大利、韩国、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展团。欢迎来到第21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去年的20周年庆典成为展会辉煌的印记,今年首度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同样为展会写下历史性一页。这座世.........
历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课程使品德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
探讨列宁租让制思想的历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列宁租让制思想的提出背景 (一)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苏俄国内战争(1918-1920年)结束后,生产凋敝,经济急需恢复。1921年春,由于农作物歉收和大量牲畜死亡,形势更加严峻,苏俄急需采取迅速、坚决且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碰触历史影像后的当代脉搏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6
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