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论语》中的自由思想

论《论语》中的自由思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00:42:22
论《论语》中的自由思想
时间:2023-04-14 00:42:22     小编:刘美俊

摘要:自由就其本性而言是让存在,即让存在者如其所是。《论语》中的自由表现为:它让人“如仁者所是(生成、显现)”,这是通过“克己”和不断的学、思、习以至于爱而完成的。但《论语》在使人成为“成人”的同时,又对其造成了新的遮蔽,所以自由表现为不断去蔽和显现的过程,自由是不断生成的,这既表现在“仁者”的生成上,也表现在“人”的生成上。

关键词:《论语》;自由;克己;成人

在人们的日常印象中,孔子的思想往往是和封建专制、礼教等联系在一起的,并因此是和自由相去甚远甚至水火不容的,但实际上这既是对孔子的误解,也是对自由的误解。为此,我们首先对自由进行辨析,以此来界定这里所谈的是何种意义上的自由,然后再以此来分析孔子思想的载体――《论语》中的自由思想。

一、自由[1]109-115和《论语》中的自由

在我们的日常语义中,所谓的自由无非就是随心所欲或者“自己由着自己”。这样理解的自由具有一种危险性,因为它并没有对“自己由着自己”的“自己”和“随心所欲”的“心”进行规定。这颗心可能只是一颗动物也具有的欲望之心,那么随心所欲的主体便不再是人,而成为了动物,而动物是无自由可言的。而且,就“随心所欲”自身而言,其可能的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它的实现需要现实的诸多条件,比如要受到自然、社会、心理规律的束缚和限制。很显然,只有符合了这些规律的欲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种新的自由观便应运而生,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2]199。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事物的必然性――规律性,并且按照这种规律去行动,我们就可以获得自由。这种思想我们并不陌生,老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企图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出规律,并以此来指引自己的存在、思想和言说,以趋利避害。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在于,“必然”这个语词首先就包含有“本然”、“本来如此”之意[3],也就是说,这是事物自身的运行之道,是自然而然不受人为影响的,所以它具有必然性。如果是这样的话,“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切中自由之本意的,而且这样意义上的自由也是对“随心所欲”的一种界定:当所“欲”是必然(本然)的,它的实现可以通向自由;否则它就会损害人的自由。

但是,这种“本然”、“本来如此”又由何而来?这或者是事物的本性,即事物自身的规定性,是事物自身对自身的规定;或者是他物对事物的事先规定(如外在的神灵、外在的体系等)――斯宾诺莎称前者为“自由的必然”,后者为“强制的必然”[4]601。很显然,人们通常所接受的就是后者意义上的必然。但是,这种人天生就被外物规定的必然是毫无自由可言的,恰恰相反,正是对这种必然的反抗才凸显了人的自由,这样的情形,在孔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何况,人究竟是如何去“认识”“必然”的,这一判断本身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关于这一点,斯宾诺莎认为“只依照理性的指导的人是自由的”[5]222,也就是说,人是依靠理性去认识必然的,所以理性在这里获得了更为本源的地位。

所以关于自由的第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自由是人依靠理性(如康德的实践理性)自我规定(自律)。在西方近代,自由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主题,但此时的自由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正好相反,它表现为一种规定,只是规定的主体不再是欲望、道德、宗教等,而是人自身的理性――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正是理性规定了人,所以自由就是人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自己规定自己。但这种理性在西方现代却遭到了否定,唯意志论者认为正是理性束缚了人的生命,造成了现代人生命力的萎缩,导致了人的不自由。所以尼采认为我们只能依靠人的非理性的创造力意志,才能走向审美获得自由。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在西方现代遭到否定说明,这种自由并不是自由的真谛,至少不是自由的全部。那么,什么是自由自身?

汉语中“自”有“本人、己身”之意,“由”有“听从、顺随”之意,同时也有“自、从”之意,所以“自由”便可以理解为“由自”,于是就有了人们所理解的“自己由着自己”之意。但如果继续追问,作为宾语的“自己”究竟为何物?“自”同时还有“起源、始”之意,作为副词,也有“自然、本来”之意,所以“自己”所由的就是那个作为起源和开端的自然而然的自己。那么,关键就在于,这个起源和开端又在哪里?人们首先的理解就是人的动物性,因为它们是与生俱来的,最为自然,也最早出现。第二种理解就是人的人性,这种理解将人与动物相区别开来,认为自己所由的应该是那种符合人性的自己,其起点和开端应该是人之为人的本性而不是人的动物性。

很显然,通常人们所肯定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而且认为前者意义上的自由恰好是对后者的一种遮蔽,因此作为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这种遮蔽,让真正的自由显现。

所以海德格尔认为“自由乃是绽出的、解蔽着的让存在着存在”[6]221,“……自由让存在者成其所是。”[6]216所以,自由就其本性而言就是“如其所是”。对于人而言,人的自由就是让人如“人”所是,即让人生成。这种生成从否定意义上讲就是去遮蔽,从肯定意义上讲就是让显现。去遮蔽就是将人从被遮蔽中解放出来,去成为其自身;让显现就是让人显示出来,生成出来[1]112。

这意味着:对于已经显示出来、如其所是的人而言,其随心所欲是自由的,因为其所欲正是人之所欲,不是动物的纵欲,也不是神和理的禁欲,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欲,显示了人之为人的边界性,所以孔子感叹“……男乃欲,不u矩”①(《论语・为政》),这种具有边界性的欲望正好彰显了人的存在本性。同样,这样的人也是对必然(本然)的一种符合,这种“必然”在《论语》中尤其表现为天道(天命)对人的规定,但这种规定与其说是天的规定,毋宁说就是人自身的规定;与其说是对人的束缚,毋宁说是对人的保护。因为正是这些规定,使人安于人的边界,符合了人的本然,从而使人成为了人。对于人是如此,对于事亦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这里的“必”并不意味着人为的强制,因为它就是事情自身的顺序(必然性)。

而建立在“如其所是”基础上的理性对人的规定也可以使人通向自由。这种理性在《论语》中尤其表现为“礼”和“中庸”[7]7,礼作为“履”是“足之所依”[7]175,因此礼的引申义就是人之所依;而“中庸”是人在日常实践过程中所逐渐体悟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度即事物的边界,只有在边界之内,事物才能成为事物本身,人才能成为人。所以“礼”和“中庸”存在的合法性在于,它们让人如“人”所是。如果说“礼”作为仪式从外在方面规定了人的言行的边界,“中庸”则从内在方面规定了人的言行的边界。

对于《论语》而言,它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自由”之说,但就其对人性的揭示和显现而言,它是充满着自由精神的。具体而言,它揭示和描述了仁者的生成过程,所以《论语》中的自由就是让人如仁者所是。

二、《论语》中的自由的形成过程

不同于抽象纯粹的思想,《论语》中的思想是从现实出发的。这个现实就是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八佾舞于庭”(《 论语・八佾》)、“知德者鲜矣”(《 论语・卫灵公》),之所以如此,在孔子看来就是因为人的欲望不再受到周礼的节制,结果导致欲望越过自身的边界而遮蔽了人,所以《论语》强调要“克己”,首先要将人从欲望中解放出来。

(一)克己

“克”在学术界有多种理解,如“抑制”[8]123,“(战)胜”[8]131,以及作为反对意见的“能够”[9]等,实际上这几种说法并不截然对立,只是关于“克己”的不同角度的表述而已。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引徐|的话解释为“肩,任也,……能俅宋镏^之克”[7]143,于是,“克”在这里还可理解为能够胜任。那么完整的理解是, “克己”即能够胜任作为人的“自己”,为此,我们要“修己”(《 论语・宪问》),也就是克制、约束作为“私己”的自己,战胜“私己”。

这种克己首先表现为对欲望的节制和否定。《论语》首先承认了人的基本欲望的合理性,因为它们符合人的本然,但是它否定了这种欲望的无边界性――贪欲,因为很显然贪欲已经不再属于人的本然,所以《论语》对待欲望的基本态度是“欲而不贪”(《 论语・尧曰》)。但是另一方面,《论语》又认为欲望是有缺陷的:其一,就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言,人人都有欲望,都想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样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下必定会产生利益的冲突,“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其二,就自己而言,如果只知一己之私,就会拘囿于私而不能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其三,就人的心灵修养而言,欲望会扰乱人的心性,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雍也》)。正是因为此,它对君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制乃至否定其欲望,这种否定在《论语》中具体表现为 “戒”,它认为君子终其一生需要有三戒:青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见《论语・季氏》)。

其次,《论语》认为,不仅人的物质性的欲望、贪欲应当被节制和否定,人的心灵性的意见和成见也应当被否定。这种否定在《论语》中具体表现为“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意”在这里指私意,“毋意”就是不要有私意,因为这种意往往表现为一种意见,它建立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思考基础上,所以往往会成为一种偏见或成见。与之相反,我们需要一种洞见,能够洞察事物的本性,这需要我们摒除己见,回到事物、事情本身。如果这样,我们就能做到“不迁怒”(《 论语・雍也》)。怒,作为对事实的一种合乎事实的态度,它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将这种怒转嫁给他人他物,就不符合事实,所以这种“意”应当被否定,因此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反对“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并对“乡愿”斥之以“贼”(《 论语・阳货》),就是因为这些情绪、态度并不符合事实本身,甚至与之相反。

一般而言,“必”就是必须、必定、必然,“毋必”就是不要绝对化或极端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极端化恰好是对“必”的本义的违背,“必,分极也”[7]28,“必”原本是区分事物的标准,是对事物边界的一种界定,而极端化正好是对边界的一种跃出,不符合事物本身。所以一方面,孔子反对各种极端化,包括情感上的“淫”、“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思维上的“三思”(“再,斯可矣”《 论语・公治长》),行为上的“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因为“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另一方面,他则强调了“中行”(《 论语・子路》)、“中庸”(《 论语・雍也》)、“允执其中”(《 论语・尧曰》)等,“中”就是无过无不及,是对极端化的避免。就连“克”本身,当其走向极端化时,也就从“能够胜任”走向了“好胜”(“克、伐、怨、欲不行焉”《 论语・宪问》),即走向其反面。

“固”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四塞也” [7]129,四周都被围起来,取坚固之义,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一种闭塞,固步自封;而“固”字的中间为“古”,即故、旧之义,与新相对,一个陈旧的东西被闭塞起来,不能自新,也失去了任何被更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它只能走向死亡。所以“毋固”就是不要囿于一个预先给定的框架。于身而言,不要执滞于他物,于心而言,不要固执于己见。正是因为此,孔子强调权变的思想,“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论语・公治长》),“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等,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我”在这里指私我、自我,“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自尊大,因为一旦如此,势必会造成私“意”的产生,形成偏见乃至成见,使人“使骄且吝”(《 论语・泰伯》),所以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强调“毋友不如己者”(《 论语・子罕》)。而且对于孔子而言,“我”并不是自生的,而是在生活世界中生成的,是人与万物在相互给予中的一种相互生成,因此他强调的重点不是个体,而是关系,不是自我,而是社会。 也就是说,人要胜任作为人的“自己”,首先要约束自己,而这种约束对于《论语》中的“君子”而言,实际上就是要否定(“戒”、“勿”、“毋”)自己,即否定那个有私欲、私意、私我以及闭塞、极端化的“私己”。

(二)成人

那么,做到以上这些,是否就意味着人能够胜任自己,是否就意味着人是自由的――如仁者所是呢?“‘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论语・宪问》),这说明仅仅只是克制自己“不做什么”还不是仁,同理,仅仅做到否定性的“戒”、“毋”也不意味着自由。

那么克制、节制和否定对自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克制、节制是让人恪守自己的边界,从而是对人的保护;否定的“否”除了有“不”的涵义之外,还是《易经》中的一卦,卦象为上乾下坤,即天地始交,万物始生之象。这意味着万物就是在否定中开始生成的。所以对于《论语》而言,克制、节制、否定既是对人的保护,也是成人的开始,通过克己,人开始去除通向人性之路上的遮蔽,从而开始让人性生成。

但对于《论语》而言,人性的生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随节制和否定而来的结果。这不同于道家和禅宗,道禅通过否定,其存在者存在便自行显现。这在于,道家和禅宗认为人的本心、本性原本就是自由的,只是后来被人为尘心所遮蔽,所以失去了自由。因此,我们只要去除遮蔽便可返回自由。而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文化的生成,通过节制和否定,仅仅只是开启了通向人性的大门,而要通达人性、显现人性,则还需要一个修养化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人为的,又是自然的。人为指的是人的努力,自然则是对努力的规定,须是沿道而努力,须符合人性的真实。

那么具体而言,在经过节制和否定之后,人如何让人的本性显现或生成呢?

第一是“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 论语・述而》),对于孔子而言,其所知,最根本的莫过于如何成人,即人的生成;其好古,最重要的莫过于古代的经典,即五经。他对人性的知晓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经典的学习而来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之为经典,并不在于它是某个一般人的言论,而在于它是圣人的言论,而圣人的言论也并不来自于圣人自身,而是来自于天,也就是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圣人作为中介,他聆听了事物自身的言说――天言,然后将其传达给人,所以圣人之言就是替天立言,它言说了万物自身的道理。因此经典可以指引我们。那么,经典如何指引我们呢?从否定方面讲,它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少犯错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或不犯错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颜渊》);从肯定方面讲,学经典可以增长我们有关自然与社会的知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持群体的和谐,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使人成为一个合于道的君子。

如果说学经典是接受天的指引的话,那么,人的生成也需要依靠人的帮助。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毋宁说,人就是在与他人打交道中生成的。

这种帮助一方面表现为他人对自己的守护和保护。“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从孔子急切的语气和过于隆重的誓言来看,子路的不高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难怪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对于人而言,最危险的事情并非过错本身,而在于,首先他不知己之过,其次,虽知过,却不以过为过。但是由于有子路这样的他人的存在,孔子不可能不知己之过,也不可能掩盖己之过,所以他必须改过,改过才能自新,自新即为生成,所以他人的监督在这里成为了对自己的一种守护、保护,因此孔子感叹“丘也幸”。另一方面,从肯定方面来讲,这种帮助表现为他人对自己的启发、给予,从而让自己生成、显现。在众多的启发中,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无疑是最显著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老师就是经典的承载者,也就是天的代言人,所以这是天助的延续,还不足以说明人的作用;而有意味的是,反过来,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学生对老师的启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这里的“起”为启发之意,学生的提问可以启发老师对问题的思考,从而促进老师本人对问题更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新的生成。反之,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就不能激发老师的这种生成,所以孔子感叹“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当然,人的生成不仅存在于师生的相互启发中,也存在于朋友间的相互辅佐中。“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朋友之为朋友,不是因为共同的利益,也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义气,而是因为志同道合[1]218-219,正是相同的志与道使得两者相遇、相聚,并通过各自的志、道而相互影响,相互给予,乃至于相得益彰,相互生成。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这种乐,既是一个人与他人的相聚,也是人与自身的重逢,因此是一种大乐。

除了师生、朋友,这种生成还存在于血缘亲情之中。这集中体现在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生成中。这种生成首先是对于子女而言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因为正是父母的养育才有了儿女的生成;其次,对于父母而言,这也是他们自身的一种生成――既是在动物性的性欲中生成着属人的情感,也是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生成着无限的生命,因为正是对子女的生育才延续了他们自己的生命,培育了他们间的感情,正是对子女的呵护才激发了他们的母性或父性,从而实现了人的人性。

如果说,这些帮助都属于在场者的帮助的话,对于孔子而言,不在场者的存在也可以帮助我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追远”就是对不在场的祖先的思念和追忆,这既是一种面对过往的情感表达,也是一种面对当下的理性沉思――慎终,“终”就是死亡,面对已死者,将死者要慎重地思考死亡。因为死亡作为一个终点,它向我们敞开了存在的边界性,正是这种边界性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思考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我们真正地去存在、去生成。只是这种生成不表现为一个生命创造了另一个生命,而是表现为一种旧的生命焕发为新的生命。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仅表现为“未知生,焉知死”,还曲折地表现出“未知死,焉知生”的一面。

第二是“思”。因此,在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因为首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如果仅仅知道学,而不知道对所学进行思考,那么就会产生迷茫,这是因为学是学他,学他乃为求悟,借以实现自身,而悟则靠吾心之思,不思不足以悟,不悟便会产生迷茫[10];另外,学之甚多,需要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这种选择也需要思考。而且,我们不仅要思考选什么、为何选以及如何选的问题,还要思考选的怎么样,也就是说,不仅要对将要进行的事进行思考,而且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反思,反省(“吾日三省乎吾身”《 论语・学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才能不断地去蔽和生成。

第三是“习”。如果说学和思还只是停留在精神、思维的层面的话,我们还需要将所学所思贯彻到日常实践层面,即习。习在古文中是会意字,从羽,与鸟飞有关,意为小鸟反复地试飞,因为只有反复地练习,它才能飞起来成为真正的鸟。在这里,“习”出现了两种含义:一是指练习、实习,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展现出来,学习者也才能实现自己,所以孔子强调“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学《诗经》而不能用,所学的内容便无从显现,学就失去了其意义。二是指复习,也就是要反复地练习,鸟之为鸟的能力就是在反复地练习中锻炼出来的,人的成长亦是如此,技艺的修成尤为如此,“游于艺”(《 论语・述而》),李泽厚认为这里的“艺”就是技艺,只有熟练地掌握包括礼乐在内的六艺才能获得自由和愉悦[11]。而且“温故而知新”(《 论语・学而》),在不断地练习中,不仅旧的知识得以显现自身,新的知识也得以不断地生成。

第四是“爱”。对《论语》而言,如果说“学”是对经典和生活世界的学习, “思”、“习”也是对它们的思考和实践,三者相互规定,那么从经典和生活世界中我们究竟要学、思、习什么呢?概而言之,其无非是人生在世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关于爱的智慧,或者说最高的智慧就是爱。

这里的爱既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而是给予[1]215。区别在于,占有以自己为中心,奉献以他人为中心,给予则以自己和他人的相互生成为中心。正是这种爱最终规定了人。这种爱在《论语》中首先是从血缘亲情开始的,即“三年之养”,而后就有了“三年之丧”;然后扩展为朋友、师生、乡党等他人,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人也给予我们以帮助,所以就有了“四海之内皆兄弟”,“泛爱众”等,这种由亲情扩展而来的爱就是仁爱,由爱而生成的人就是仁者。

当(仁)爱成为人的规定时,对《论语》而言,仁者就生成了,这样的人就是自由的,“如仁者所是”。这样的“人”在《论语》中有多种称呼,如圣人、仁人、贤人、君子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去蔽和学、习、思、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论语・子张》)。具体而言,君子完成了人和小人的区分,仁人和贤人则完成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分,圣人是人的最高境界,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圣而不是人,因为他只是介于天和人之间的存在,所以圣人境界很难实现,在《论语》中也只有被理想化的先王才有此殊荣。同时,这种区分表明,仁者的生成不是一次就完成的,由爱出发,再次经过学、思、习,人的心中又会生成新的爱,所以四者是相互规定、相互促进的。(“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

通过否定意义上的去蔽和肯定意义上的学、思、习乃至于爱,“人”便逐渐显现、生成出来。这样的“人”是幸福的,“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论语・述而》);也是快乐的,“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也是自由的,“……男乃欲,不u矩”(《 论语・为政》)――这就是仁者的自由,即《论语》中的自由。

三、《论语》中自由思想的局限性

对于《论语》而言,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人性遭到了遮蔽,所以首先要去蔽,即克己修身,去除自身的遮蔽,也就是身体性的欲和心灵性的意。但实际上,遮蔽不仅存在于人的内部,还存在于人的外部――外在事物对人的束缚,如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性的某种规定性,这不是可以通过个人的修身可以完成的。其结果是导致了孔子只注重人的义务的履行,却忽略了人的权利的维护。而对个人义务的履行的片面、极端重视使得道德――人应做什么――反而成为了人的新的束缚,对个人权利维护的忽略使得人的权利意识――人能做什么――在儒家社会难以形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自由思想迥异于西方的原因,前者偏重于去掉内在的束缚,后者偏重于去掉外在的束缚。同时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社会很难开出权利之花的原因,进而部分地解释了专制制度为何形成的原因。

如果说这种新的遮蔽是由于去蔽的不够而造成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新的遮蔽是由于去蔽的过度造成的。这种过度就表现为《论语》对人的人性的过度强调,造成了实际上对人的动物性的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人的人性是在与动物的相互区分中形成的,但人不仅具有人性,而且还具有动物性。所以如果自由是“如其所是”的话,人的自由就是“如人所是”,那么它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如人性所是”,也包括“如动物性所是”,但是,由于《论语》对人性的过度强调和对欲望的矛盾心态为后世“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产生埋下了伏笔――这时人虽然相异于动物,但也相异于人。从根本上讲,这种过度是由于孔子对欲望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即只看到了欲望的消极面,而没有看到其积极面――生命的源泉和动力,实际上造成了对欲望的压抑。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礼成为“吃人”之教的原因。

由于去蔽的过度和不及,相应也造成了人的显现的过度和不及。在《论语》中,显现意义上的“过度”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关系的过度强调而忽视了人的个体性,造成了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显现意义上的“不及”则表现为对情感的丰富性的忽视,它强调了温柔敦厚的情感而忽视了人的激情,强调了亲情、友情而忽视了爱情,甚至忽视了女性,造成了对情感和女性的压抑。

四、人的自由之历史生成:儒、道、禅所呈现的自由之异同

正是由于诸多的局限性,使得儒家的自由人――仁者在道家那里遭到了激烈反对。与仁者所应当具有的社会道德属性相反,道家认为人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当人如“自然而然的人所是”时,他就是自由的,这个人就是真人;但这个真人仍然是有其局限性的,因为他只能“游”于理想中,而不能存在于现实里,只能作为小隐隐于野,而不能大隐隐于市、隐于朝;而真正能实现这一点的,在禅宗看来,应是觉悟者,和道家不一样,觉者并不需要远离人世而求,“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因为自由就在人世间。但是和《论语》一样,禅宗的自由仍然是偏重去掉内在的束缚,而忽视了外在的限制。所以在中国传统思想走向其自身的完满时,也是其走向危险之时。

所以,人的自由是不断生成的,这不仅表现为《论语》中“仁者”的生成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男乃欲,不u矩”《 论语・为政》),而且表现为中西思想中“人”的生成史,对人的无限丰富性的不断理解也无限丰富了对人的自由的不断理解②。因此,如果说人是不断生成的话,人的自由――“如人所是”也是不断生成的。

注释:

①本文所引《论语》中的引文均依据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一书(中华书局1980版)。

②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禅宗分别认为人应该是仁者、真人、觉悟者,西方的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则分别认为人应该是英雄、圣人、人性的人(公民)、理想的人(共产主义者、能死者、超人等)(参见彭富春的《哲学美学导论》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78页)。而对于当代人,彭富春认为应该是天人共生、人我和谐、身心自在的人(参见彭富春的《论中国的智慧》一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44-253页)。

[参考文献]

[1]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宏昀.必然与自由概念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3):104-108,116.

[4]洪汉鼎.斯宾诺莎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9]李方泽,王培.“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义澄清:简论朱熹的“误读”及其意义[J].江淮论坛,2012(3):120-123.

[10]陆世仪.思辨录[M]∥程树德.论语集释.程俊英,蒋见元,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103.

[11]李泽厚.论语今读[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27.

Abstract:Freedom, in terms of its nature, is to let beings be,which is, as they are. The freedom in The Analects is that it makes people being a human-heartedness man as they are. This is done by Keji and constantly learning, thinking, exercising, practicing and loving. But when The Analects directs people to be a human-hearted man,it causes a new covering. So, freedom shows that it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ly uncovering and covering. Freedom is generated continuously,both on the Benevolent and Human.

Key words:the Analects; freedom; restraining oneself to finish himself; to be a human-hearted man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 关键词:自由主义 意识形态 思想渊源 论文摘要:任何事物的 发展 都有其 历史 渊源,要了解和认识它就要研究它发展的整个过程,“自由”作为 现代 法律 的基本价值之一,作为最根本的价值,有很多的社会原因, 经济......
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简析
发布时间:2023-01-02
论文 关键词:密尔 自由 自由主义 论文摘要:J.S.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自由主义 发展 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既承接了传统自由主义,又开启了新自由主义。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功利性、折衷性和现实性。今......
浅谈犬儒主义自由思想及其践履:矛盾的自由人
发布时间:2023-07-26
苏格拉底死后, 他的弟子自称继承了他的思想衣钵, 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派别, 其中包括麦加拉派、犬儒学派、昔兰尼派等,后人称他们为小苏格拉底派。这些派别的共同特点是把苏格拉底的善的定义固定下来,通过辩论或行为维护他们所称的......
论《坛经》中“自心是佛”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针对“谁是佛”的问题,《坛经》提出了“自心是佛”的观点。《坛经》认为,“自心”之“心”首先是自然、清净、自由、广大之心,它非恶非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人为,它就是佛心,也就是人的本心。但同时这颗心作为易......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3-07-25
“言论自由”仿佛在当下世界各宣称民主的国家被公认为公民权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背景下,人们相互之间沟通、交流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仿佛也变得“更小”起来。“言论自由”是一种表达的自由,即通过一......
论言论自由的界限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石,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任何权利和自由都不是绝对的,言论自由也存在着内在的制约。本文是从公民言论自由的内涵出发,借鉴世界主......
论表达自由
发布时间:2023-05-21
" 【提要】 本文解析了公民的表达自由权,指出我国目前对此存在立法笼统的问题,建议在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上应当确立“法律创设原则”,以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表达自由权。 【关键字】 表达自由 基本权利 宪法 法律创设原则 最近,......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难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是在东亚国家地区主义意识觉醒、区内贸易不断扩大以及中日韩三国经贸联系日趋紧密条件下提出的。要想使构想转化为现实,还有待于诸如农产品市场开放、政治互信及主导权等这些棘手问题的解决。 【......
论三种自由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最近,政治哲学家们对社会自由、政治自由,尤其是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概念给予了较多关注。概括而言,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自由理念,它们分别是心理自由或精神自由、伦理自由或道德自由、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这些自由在人......
简析弗洛姆“逃避自由”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1
人的异化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弗洛姆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的独特视角,对现代人异化的深层性质进行了揭示,并努力探索扬弃异化状态,实现真正自由,建立健全社会的途径。逃避自由是弗洛姆对人异化的心理机......
政治自由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3-04-29
" 一 引入论证、最近又因以赛亚•伯林而闻名于世的公式(formula)加以完美的表达。2这一公式指出政治自由在本质上是一个消极的概念,也就是说,自由的存在是以其他事物的阙如为标志的,尤其是一些强制因素的阙如——这些强制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前景(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8
[提要]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削减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自由贸易区谈判在即,我需妥善处理东盟内部的差异问题,与东亚域内外国家的关......
哈耶克论自由
发布时间:2023-07-22
" 哈耶克(F﹒A﹒Hayek,1899-1992)是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对各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其一生涉猎的科学领域包......
论表达自由(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4
【提要】 本文解析了公民的表达自由权,指出我国目前对此存在立法笼统的问题,建议在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上应当确立“法律创设原则”,以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表达自由权。 【关键字】 表达自由 基本权利 宪法 法律创设原则 最近,在降......
论述网络言论自由的自我责任
发布时间:2023-03-01
自由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事情,其本质而言就是任性,意味着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去考虑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但是社会的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去思考,自由该有什么样的限度?就拿朋友圈刷屏的罗一笑事件,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应该保持理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切勿成为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冲突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代码的世界,其背后都是一连串的代码,而且互联网还有更重要的特性.........
浅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由证
发布时间:2023-02-09
在刑事诉讼中,所有定罪量刑的事实都必须要有证据证明,这是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是近代以来各国刑事诉讼法的通则。没有证据的裁判,或仅凭法官臆想推测,都违背了证据裁判的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所有要证明的事实,都需要有证据......
对《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浅谈
发布时间:2023-07-04
对《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浅谈 对《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浅谈 对《论语》中的孝道思想浅谈 【论文关键词】 《论语》 孝道 孔子 【论文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着重......
论言论出版自由(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言论、出版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本质上说,言论出版自由不仅是民主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Abstract: The opinion,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Con......
梁漱溟先生民主自由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此文作者以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中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虽“失之毫厘”但“差以千里”的结论,但也说明了中国儒家民主自由思想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相融合以为今用的......
亚当·斯密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4
论文 关键词:亚当·斯密 经济 自由主义 论文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 政治 经济学的鼻祖。在他的名篇《国富论》中,他论证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社会财富的根源;经济秩序是由上帝的”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的。在此基......
试论金融自由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我国已加入WTO,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加强金融监管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然后列举了金融自由化对金融监管的冲击,接下来指出了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一系列对策。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冲击;对策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
“离婚自由”论(上篇)
发布时间:2013-12-19
“离婚自由”论(上篇) “离婚自由”论(上篇) “离婚自由”论(上篇) 内容提要:婚姻家庭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研究离婚自由原则应从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入手,在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中发现其......
浅谈伯林消极自由思想形成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6-07-22
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为自由主义思想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舞台,以赛亚柏林关于两种自由概念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学术洞见和极强的政治倾向,引发了当代政治哲学关于自由问题的热烈讨论,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解。伯林的思想成为牛津哲学......
“离婚自由”论 (下篇)
发布时间:2013-12-19
“离婚自由”论 (下篇) “离婚自由”论 (下篇) “离婚自由”论 (下篇) 内容提要:我国现阶段的离婚自由虽然达到了婚姻家庭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必然性,但离婚自由同样也是......
论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道德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以个体修身为出发点,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观性、自觉性和能动性。 “为仁”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修己”,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仁”、“修己”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社会修道的和谐局面。因此,孔......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 摘 要: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本文从自认的概念与构成要件、自认在我国现行民事诉......
论法律论证的自由权标准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尊重自由权是正确的法律评价或决策的标准之一。但是对于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享有自由权问题的解决,现有的两大主要路径都不成功:由于对于依据何种人性存在争议,而且从人性出发不能保证能推导出正确的标准,因而人文主义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更多内容源......
洛克和霍布斯自由主义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0
论文 关键词: 自然 法 自然权利 自由主义 霍布斯 洛克 论文摘要:通过简单分析古典自由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身的理论表达,以此为前提来分析霍布斯和洛克的 政治 思想,并分析他们各自理论中的自由主义因......
论合同自由原则(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9
引 言历史跨入到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浪潮,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新世纪伊始,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为中国走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
浅谈《论语》中官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官德教育在中国德育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论语》中蕴含有十分丰富的官德教育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贱贵有序、忠恕守礼、勤政爱民、坚守孝道和重用贤才等五个方面,其方法包括谈话法、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注重身教等方法......
从法律角度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言论自由带来了新型的表达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宪法所规定的传统领域的言论自由权迅速扩张至网络领域,网络言论自由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领域的言论自由权。公众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论......
谈马克思论实质性的自由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3-06-08
引 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同时也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启蒙精神的代表与哲学上的奠基者,这意味着近代哲学乃至社会的原则与矛盾也至为清晰地体现在其哲学中。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遗产,同时亦深刻揭示了近代资......
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网络言论自由概述 一般认为,表达自由指的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利用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表现思想的自由。而广义的表达自由则包括了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等在内,因为它们是言论自由的......
关于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综合口评说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综合评说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一是它逻辑体系的三性(松散性、矛盾性、冲突性)。二是胡适与自由主义运动的关系在于对待知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三是胡适对后世自由主义运动的影响表现为思想遗产与行为示范。 ......
浅论自由现金流量
发布时间:2023-07-05
"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没有考虑风险、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有较大主观成分等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关注营业现金流量这一指标。但是,由于营业现金流量并非是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发展情况下可分给股东的最大现金量,最近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便......
浅析沈从文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1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 自由主义 胡适 新月派 论文摘要: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追求、实践与胡适、新月派诸作家的理论主张有着深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沈从丈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观念的接受、发展与嬗变。......
浅析《论语》“孝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来就有孝道之邦的美誉,如古人提出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道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理念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
想象,让童心自由飞翔
发布时间:2023-03-10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开学生童心的一把钥匙。语文课堂,是学生领悟语言、......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9
一、言论自由保护的一般原理 言论自由是以语言、文字、音像、电子、艺术或其他形式表达意见、寻求信息、接受观念、传播思想的自由。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组织的......
贯穿于卢梭“理想国”中的法与自由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正如伟大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论述的那般,要成为一个值得全人类都普遍认同和歆羡的国家,也即所谓的“理想国”,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同时得以满足。不管是对外的环境还是对内的人文,不管是......
对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幅度、范围内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通过主观判断而实施的公务管理的权力。它是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复杂、艰深的理论......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2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对如何培养人才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如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培养完整人格、以身作则等。木文结合素质教育和孔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以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以及素质教育与......
论遗嘱自由的法律限度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 遗嘱自由是私法自治原则在继承法领域的一大体现。目前我国《继承法》通过对必留份制度的规定以及公序良俗的约束,实现对遗嘱自由的限制,然而1985年颁布的《继承法》难以适应遗嘱自由化的局面,公共利益与个人意思自治之间面临......
李大钊对《论自由》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李大钊著作引用《论自由》的基本情况 我们现在很难确定,李大钊具体是在什么时间接触到约翰・密尔的《论自由》的。不过,基本上可以肯定,李大钊对密尔自由学说的了解和掌握,主要是依据严复翻译的《群己权界论》,[3]他似乎没有......
试论《性自命出》的美学思想(1)
发布时间:2022-11-22
内容提要: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一文全面地论述了人的性情在审美体悟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性情的摇荡不仅是审美体悟的根本原因,而且也使审美体悟以一种激越的过程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性自命出》的作者把审美体悟体当作“反善复始......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7
三、中国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在新中国颁布的四部宪法中,都确认了言论自由。现行宪法除了规定言论自由之外,还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
浅谈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7
现实中的言论自由与政府名誉权的冲突问题言论自由对于维持民主政治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在现代,言论自由的范围已受到极大扩充,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 随着法制宣传的深入,公民法制观念和当家作主的欲望......
由《都江堰》课堂讨论引发的对中职学生思想动态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3
"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思想动态 思考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在《都江堰》课堂上关于“做官当作何样的官?”的探讨进行分析,得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的一些动态,引发对他们的教育思考,从而提出教育的设想与对策。 1《都江......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中的新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7-04-18
摘 要:“空间”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和人类历史的重要理论维度,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体系的扩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是不断借助全球化进行地理扩张、空间重组的过程,是维系自身对全......
试论短期自由刑的改良
发布时间:2023-03-10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试论短期自由刑的改良”解决您在写刑法论文中的难题 试论短期自由刑的改良 一、短期自由刑的存在 中国自西周时期就萌生了自由刑,出现了所谓嘉石制度,即是一种既有拘坐又有劳役并有一定期限的刑罚①。其后在......
自发的法律与自由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1
自亚当·斯密以来,尽管经济学界的风向几度变幻,但大多数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都相信,自由市场有利于社会增进财富。当然,自由市场首先需要一个由自由人组成的自由的社会。而任何一个明智的政治学家都会同意,只有法律之治能够维护个人的自......
浅论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
发布时间:2023-08-04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民主法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互联网使言论自由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向虚拟空间延伸,开放式的空间和实时互动性的特征赋予言论以新的表达方式和特征。美国最高法院在威尔逊案的判决书中说到:互联网......
读《赫胥黎自由教育论》
发布时间:2022-11-15
教育究竟是什么?近读潘光旦先生翻译的阿尔杜斯・赫胥黎的《赫胥黎自由教育论》这本小册子,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天演论》作者托马斯・赫胥黎的孙子,英国作家)从西方近代史探讨了教育变为训练的原因和危害。由于受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的影响,许多人认为一旦普及了初等教育,就可以让“这个世界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的是,普及教育不但没有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论治安管理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治安管理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是自由裁量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克服法律的模糊性与治安管理事项的复杂性。但是,由于自由裁量权的不当使用,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本文立足于现实,旨在通过规范立法、建立科学的治安管......
《论语》中的教学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借鉴意义。文章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博约相依三个方面分析教学思想,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论语;教......
海耶克论自由与法治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海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在《自由的构成》(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的导言指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作一个对"自由 哲学 之基本原理的全盘性的重述"1。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对自由哲学的基本原则作一个全盘......
论合同自由原则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12
引 言历史跨入到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浪潮,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新世纪伊始,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为中国走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
自由派?自由左派还是自由右派?
发布时间:2023-03-12
" 这是两位知名学者合著的一本小书。一位作者叫Stephen Holmes,是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他一直研究自由主义,并以为自由主义辩护为己任。2另一位作者叫Cass Sunstein,在芝加哥大学同时担任政治学与法学教授......
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
发布时间:2016-01-08
摘要:新自由主义集正确的理论思想和错误的理论思想为一身,其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并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应当对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进行理论反思,深刻理解认识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健......
论迁徙自由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0
一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被载入许多重要的国际人权文件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国际性文件。《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迁徙自由作了如下规定:第12条 ......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发布时间:2023-07-23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论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之“语感中心说” 在20世纪末,“知识中心说”陷入了困境,迫切需求新的理论来充实和完善语文教育思想,这样“语感......
浅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成为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形式。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技术扩散、增加就业,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等方面......
版权与言论自由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9
内容论文摘要:版权是版权人享有的一种垄断权,是私权。言论自由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是公权。对两者的保护都是当代立宪精神的体现,传统版权法制度,也体现了版权与言论自由的协调和统一。但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版权人的这种垄断权......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完美统一。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记录了孔子以仁为本的诚信思想。文章以《论语》为研究蓝本,对孔子的诚信思想从为人、为学、求利与为政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自由”的学理争论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2
“自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价值。有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既然自由如此重要,为什么认同自由价值的人们还会为之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与现实政治生活究竟有......
略论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思想的理论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2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党建思想。增强党的“四自能力”思想的提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先进性建......
论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及分类 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这些自由裁量权是从法学意义上说的,而不是从政治学意义上说的。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
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3
" 内容提要: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重要的是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
展望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6
论文摘要:公司法人的言论自由是美国言论自由探究领域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它在产生根源上和美国传统的言论分层理论密切相关。由于最高法院未对商业言论进行严密的定义,如同耐克案所显示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公司法......
浅谈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2-08-04
建立法治社会,实现宪政社会的趋势显示:政府不应为了保护自身名誉而限制言论自由。这里是一篇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实中的言论自由与政府名誉权的冲突问题言论自由对于维持民主政治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在现代,......
自由主义不是论证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3-05-30
作者:张晓群 【内容概要】人们心中的“信念”或“真理”有三种:经验科学的、数学逻辑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的;这三种的理据互不相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是不能靠先验论证令他人接受的。人们接受自由主义......
论人权两公约中的自由权与社会权
发布时间:2017-01-06
摘 要 人权两公约中,A公约与B公约分别关注自由权与社会权,二者集中体现了两类权利的差异。在权利内容上,二者关注的具体权利有所不同,即使两类权利涉及统一领域,也关注不同的方面;在国家义务上,A公约要求国家承担积极作为义务,......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19
www.LWLM.com编辑。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
关于离婚自由的法社会学思考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9
离婚标准问题,是困扰法院工作多年的老问题。对“夫妻感情破裂”标准的讨论也已讨论多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问题也先后下发了多个司法解释,不断明确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不断使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处理更加人性化,使......
自省思想的中外史鉴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自省是自我批评、自我克制、自我检讨、自我完善的修养方法,古今中外的自省思想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对自省思想进行历史考察,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省作用。 [关键词]自省;史鉴 自省是自我批评、自我克制、自我检讨、......
论遗嘱自由之必要限制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 遗嘱自由是现代法治的应有之义,然而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我们在坚持继承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也应注重对遗嘱自由的社会限制。个人自由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公共产品,我们应将个体自由视作对社会的承诺,力求个人利益与公共......
论遗嘱自由原则之限制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自己的财产做出处分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无论古今中外,各国都不同程度上确立了遗嘱自由,并使遗嘱继承成为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继承方式。遗嘱自由是继承法中的重要原则,是......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2
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审视《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一、设立私学,有教无类孔子以前,学在官府,但一般平民百姓的子弟是上不起学的,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孔子恐怕是创办私立学校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学生中大多出身贫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上得起学?因为孔子收费十分低廉。《述而》篇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早期耶可比论市民自由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早期耶可比所生活的时代是市民阶层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阶层已经从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一个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市民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提出经济的、政治的以及道德方面的诉求。耶可比可谓充当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代言人,他批判了霍布斯、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对市民自由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经济自由以及道德自由,以此来保证市民自由的实现。关键词:市民;权利;道德;经济;自由作者简介:刘伟冬,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对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几点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文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要发挥其积极的一面,抑制其消极的一面,就必须实施法律控制。对行政自由裁量权采取单一的控制监督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监督。对行政自由裁量......
试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全球化语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为催生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提供了契机,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语境的矛盾运动态势。但同时,全球化语境也侵蚀了本土传统价值观、浸染了传统民族文化、干扰了主流意识形态。在机遇与挑战......
恶、人的自由与上帝的自由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谢林的自由概念。象谢林一样,要考察自由的概念就必须考察与自由相关的各种对象,包括自然、人的本质、上帝和恶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谢林理解人的自由概念的境域。本文将对谢林的《自由论文》进行全面的解读。谢林曾......
浅论合同自由原则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合同自由原则体现了公民在经济上享有的自由权利,新《合同法》把这一原则确定为《合同法》的原则是我国合同立法的重要飞跃.因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离不开公民权利观念的觉悟。同时, 面对经济全球化......
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自由主义是对国际关系实践产生最深刻影响的思潮之一。本文试图对国际关系中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进行梳理,文章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重新辨别,并分别阐述了国际关系中的放任自由主义与管制自由主义思想,......
关于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安全框架的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4
论文摘要: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及 安全框架的安排缺失。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构 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戴维特自然化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戴维特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了一种常识实在论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则是通过对于历史上怀疑论所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批判而展开的,这样认识的自然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戴维特理论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经过了修正和完善的实......
论合同自由原则的地位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5
在我国统一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合同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地位是学者争论较多的间题之一。①一些学者认为,合同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精神内涵和实践纲领,是合同法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应“将合同自由原则确认为我国统一合同法的首要原......
结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则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利益结构作为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特别是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中介,对政治结构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些影响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追寻与现实羁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