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梭罗的中庸之道:读《瓦尔登湖》

梭罗的中庸之道:读《瓦尔登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0:10:38
梭罗的中庸之道:读《瓦尔登湖》
时间:2023-08-06 10:10:38     小编:陈康宁

摘要:在瓦尔登湖畔,梭罗与山野虫鸟为邻,筑屋耕种、自给自足,呈现出一幅幅悠然自得的诗意图景,与中国传统中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颇为相似。但梭罗厉行简朴、修身养性的同时,还在田园牧歌中践行农事,在隐居山林中依然心念尘世,直至回归俗务。贯穿全书,梭罗努力在浪漫与现实、自然与文明、出世与入世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借助中庸智慧,给世人指明了一条回归本真、诗意栖居的道路,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如此解读,该部经典将为中西生态文学及文明提供新的对话空间。

关键词:瓦尔登湖;自然;出世;入世;中庸之道

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20世纪初,梭罗在美国声名鹊起,到了30年代,他已被推崇为美国经典作家、自然文学之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以下简称《瓦》)被誉为“绿色圣经”,迄今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阅。该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主要是因为它是一部有关自然的书,一部有关修行的书,一部有关如何实现人的内在平衡及与外在和谐的书。在心灵迷失、生态失衡的现当代社会,《瓦》自然熠熠生辉。

1845年7月4日,梭罗走进自然,践行一项伟大的实验:探究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本质,并借以修身养性,警示世人。梭罗栖居自然的场所是在康科德小镇郊区的瓦尔登湖畔。他自建小砖木屋,就近垦荒,开辟了豆园,自产自销,自得其乐,颇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蕴。然而,在自然中追求简朴以修身养性并非其终极目标。梭罗倡导简朴但并未苦行,身处自然却一心梦想建构新型的城镇。梭罗走进自然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俗世。梭罗并非二元对立的矛盾体,暗涌其内心的其实是中庸的智慧,这种智慧即孔子所言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合乎时宜”与“随时变通”之间的平衡。[1]意在“中的”、“和合”,致力于“有用”,即有利,时时事事付诸行动。很显然,梭罗孜孜追求的是一种适度的状态,一种德行,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内外兼修。实践精神乃其要义,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及“天人合一”观念不谋而合,隐含其中的是东西文化的共性以及人类精神的内在互通性。就其渊源、特质及现实意义作一番探究,必将为当下全球生态问题的反思与解决提供一条绿色的文学对话通道。

一、回归本真:在自然中修身至善

“中庸之道”实以“天人合一”为基础,强调简朴、修身,在与自我及自然的和谐中追求均衡、动态的差异共存状态,它是周遭存在和发展的定律。梭罗正是在自然万物与日常景致中寻找其踪影并加以吸收的,与“中庸之道”强调的修身养性观产生共鸣。

梭罗所处的19世纪中叶的美国正值工业化起始阶段,人们日夜操劳,为物所役。在梭罗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实则工业化对人性的侵蚀与践踏。但可悲的是,人们深陷其中却又浑然不知。“欺骗和谬论被尊为最可靠的真理,而现实却成了虚构。”[2]96人们把想象的事情归纳为真知,在一种错误的追求下劳作,人生目标日渐迷失。梭罗在《瓦》的开篇就借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醒世人,人们应该遵循适度原则,避免极端,并实时对自己的生活加以反思,而这种自省最好在自然中完成,因为梭罗认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只有亲近自然,才能完善自我,进入更高的境界。

梭罗历来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两年多光景,梭罗专注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他认为:“一个人能够放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2]82以房产为例,“当农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见得因此而更富有,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2]33唯有降低物质需求,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件苦事”[2]70。

梭罗搭建小砖木屋总共花费28美元多一点,14平方米的居住面积难以满足一个人正常的生活空间需要,但在梭罗看来,重要的是居住者及其生活方式。梭罗每个星期平均的食物开销只要0.27美元,即便在那个时代也少得可怜。但梭罗却能自得其乐,他就是想让人们知道,生活是可以很简朴的,“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2]13。梭罗的简朴应该理解为一种道德品质,而不是某种目的。[3]他以湖畔生活验证着自己的主张:唯有在简朴而真诚的生活中,人们才能真正地发现自己,超越自己,生活的真谛并不能从城镇的喧嚣忙碌中得到。基于此,梭罗试图对康科德居民那种虚伪浮夸、漫无目的的生活方式进行批评与反思。

作为梭罗的精神自传,《瓦》是一本有关修身的书,整部作品从不同层面围绕修身这一主题展开。在瓦尔登湖畔,梭罗通过寄情山水以获得精神层面的提升,寻回生命的本真。梭罗的修身养性是在他与自然荒野的完美融合中悄声无息地完成的。正如美国自然文学家奥尔森所言:“荒野之于美国人而言,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一种现代生活高度压力的矫正法、一种重获平衡和安宁的方式。他们走向荒野是为了心灵的健康。”[4]梭罗选择暂居湖畔、临近荒野,是因为他深信,湖是大地的眼睛,荒野则是最美丽的风景。在《瓦》中,字里行间浸透着梭罗对自然深沉的爱。他甚至建议每周只需工作一天,剩下的六天皆可用真心去探索、体验自然之美,因为靠近自然这片不息的生命之源,与其和平共处,融入其中,就能产生最大的愉悦,激发伟大的思想。梭罗总在感慨自己是绿叶和草地的一部分,与脚下的大地息息相通。这与中国传统中的“天人合一”境界颇为相似。

梭罗注重从个人道德良心的角度阐发自我修养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被喻为“瓦尔登湖畔的孔子”。在小屋独居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以文学的、超自然的方式探测湖水,感悟自然中的一切。“有时我感觉到,可以在大自然的任何物体中找到最为甜蜜温柔、最为率真和令人鼓舞的伙伴。”[2]132梭罗深信,融于自然的人,只要感官仍然健全,就不可能孤独,更不会抑郁,他所能体悟到的只会是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绵绵细雨飘落下来,我突然感到和大自然为伴是这样甜蜜,受益无穷,就在雨点的啪嗒啪嗒声中,在我房子周围的每一声音和景象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表的友善,像一种氛围支撑着我。”[2]133在这里,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个湖,而且还是梭罗的精神家园。

梭罗重精神而轻物质,一生探索并追求更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湖畔隐居期间,梭罗有个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要洗澡,以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状态。梭罗同样信仰“德不孤,必有邻”,因此,他毅然选择暂离城镇的喧嚣,独居林中而丝毫不畏惧孤独。当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同样不是梭罗的最终目的,修身养性才是其真正的追求。《瓦》中处处流露着梭罗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梭罗走近瓦尔登湖,试图重建一个新伊甸园,一个道法自然的理想国,通过简朴实现精神的超越,以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梭罗亲近自然、反思自我的场所既非真正的荒野,也不是喧嚣不止的村镇,而是一片位于小镇郊区、荒野边缘的中间地带。

二、栖居于中间地带:在田园牧歌中回归农事

《瓦》中虽然弥漫着诗意、浪漫的田园情怀,但始终围绕农事展开,与美国的农事传统关系紧密。梭罗还大量引用维吉尔的农事诗,罗马的农业书写等,该书甚至对建筑村舍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梭罗所主张并亲历的农事并非一种单调的、奴隶式的劳作,而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农事活动,致力于在浪漫诗意和田间实务之间寻求平衡。梭罗在村镇和荒野之间选择瓦尔登湖畔这一中间地带暂居,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农事与牧歌之间来去自由、游刃有余。

首先,梭罗极力为农事传统正名。一般来说,农事伦理注重实践的价值,认为劳动就是生活,与崇尚闲暇就是生活的田园牧歌式伦理不同。在梭罗看来,农事重在实践,而农业的文学想象总是有意无意地掩盖其本质特征,自维吉尔以后的农事书写近乎是诗意、田园、牧歌式“景观”的代名词,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虽摈弃了工业文明的丑陋,却置身过于理想化的自然之美。梭罗退守瓦尔登湖畔,独居小屋,从表象上看是一种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做派。其实不然,梭罗是试图通过某种博弈以唤醒人们对农事的尊重。作为一名超验主义知识分子,梭罗反思人们对农事的偏见,认为上帝为人类创造双手是用来劳动的,农事活动是上帝对人类的教化。修复农事的声誉是19世纪多数美国超验主义者致力完成的一项大业。

梭罗所推崇的农事并非卑微低下的劳作,殷实的物质生活亦非其追求的目标。古代诗歌和神话至少已经表明,农畜牧业是神圣的艺术,但是当人们因贪婪和私心而追求扩大生产,追求高产量的时候,农事已经不再,景观也随之贬值,农夫也就过上了最为卑鄙的生活。梭罗深入研究了农事活动的历史,他认为在人类文明之初,各种有关农事活动的庆典、仪式和节日凸显农事活动神圣而虔敬的意义。但是在19世纪梭罗所生活的时代,乡村自给自足的小型农场多半已被商业化农场所替代,农夫变成了农业产业经营者,在梭罗看来这是一种堕落,农场主们如同乞丐一般,不满足于既得的享受。

在《瓦》的开篇,梭罗便已表明,现代农夫比古代的奴隶还要卑下和不自由。“我在康科德做过多次旅行。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商店、办公室、田野上,我都感觉居民似乎是在以千种非凡的方式苦行赎罪。”[2]2当农业商业化或产业化的时候,它即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这是梭罗在自己开垦的豆园上耕作后的一番感悟,“由于贪婪和自私,以及我们大家都具有的把土地视为财产,或用来获得财产的主要手段的卑下习惯,风景被破坏掉了,农耕和我们一起堕落了,农民过着最卑贱的生活。他只是作为一个掠夺者了解自然的。”[2]167因此,梭罗在第一季将略有盈余的农产品用于出售之后,随即缩小规模,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种植,进而将自己的田地保持在一种半开垦状态。他也一直告诫自己:“我不会在又一个夏天花这么多的力气种豆子和玉米了,而要种下真挚、淳朴、信念、天真这样的种子。”[2]165这就是梭罗在《瓦》中不止一次呼吁人们所要遵循的适度原则,他坚持在精神及审美健康与身体及土地健康之间取中间点,因为适度,人们会有时间散步、阅读和写作,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又高尚。

梭罗研究学者蒂尔曼认为,《瓦》是农事理想和诗意田园的糅合,既有对诗歌和沉思优哉游哉的享受,又有着对劳作、艰辛、农事科学和常识的尊重。与爱默生将农夫视为联系人类与自然的“中间世界”一样,梭罗倡导美国人做一个在城镇与荒野之间的小农场上耕地的农夫,既不受文明的奴役,又可逃脱荒野带给人类的孤独与恐惧。[5]

通过重构“略有余粮的农场经营模式”,梭罗在农事之余留出一点闲暇以享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以求处于自由状态。在《瓦》中,梭罗所追求的田园并未脱离现实基础,他所亲历的农事也没有变味,虽为垦荒耕植,但细腻、润泽,不失泥土味和浑朴的风格。就是在这样一种中间状态,梭罗精心构筑牧歌式的家园:诗化的村庄、农场和农事。这种中间状态实为令人尊重的观念抑或无法撼动的隐喻,一种道德境界,近乎完美地隐含于既不太荒野也未过城市化的乡村秩序的意象之中,充当调和的力量,在实用的进步主义和浪漫的原始主义之间建立有益的平衡。

农事传统的景观化或劳役化都会让梭罗深感痛心。在瓦尔登湖畔,梭罗希望做一位“高尚的野人”,古老农事传统的守望者,努力呈现农事活动的原初面貌,因为唯有在农事中,梭罗才会感觉与生活及大地联系密切。在瓦尔登湖畔这片中间地带,梭罗既可以田园放歌、优哉游哉,又可以躬身田地,自给自足,在诗意追求与尘世俗务之间来去自由、悠然自得。他如此生活的目的恰恰在于为农事传统正名,并通过唤醒麻木劳作的人们,恢复农事的神圣性,希望美国人成为 “诗人般的农夫”抑或“农夫般的诗人”。

三、经世致用:在“出世”中寻求“入世”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选择与山野虫鸟为邻,以孤独为伴,以阅读四季及山林为乐,像一位遁世者,远离尘嚣,安于一隅,自得其乐。但是稍加探究,我们便会发现,梭罗并不像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隐士,仕途受挫后,被动无奈地出世,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甚至终其一生。隐居抑或出世对梭罗而言,只是一种生活实验,回归社会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梭罗的“出世”和“入世”都是主动的,他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同时,终究不忘以出世时获得的顿悟启发世人。

梭罗虽被誉为美国独处的先哲,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他的小屋离最近的邻居只有1英里远,大约20分钟的步行路程;离他妈妈居住的康科德村镇也不远,为的是能够时不时回家取甜饼;离瓦尔登湖对面运输冰块和农产品的铁路只有半英里远,以至他经常沿铁路边散步;离通往波士顿的那条公路也就只有300码的距离,当有运输农产品的马车队伍经过时,马具的铃声在顺风的情况下,会自然飘进梭罗的耳中,他常常乐于倾听,其乐无穷。更重要的是,经常会有拜访者进出湖畔的小屋。梭罗的研究者威斯莱尔曾坦言,有人误认为梭罗是一位隐士,对他人漠不关心,其实,梭罗关心邻居的需求,经常替人请愿,他关注社区事务,和爱默生一样反对蓄奴制,不止一次帮助黑奴逃往美国北方或者加拿大。对于黑人,梭罗充满了同情和欣赏。梭罗对时事弊病的批判更是一针见血,丝毫不会含糊其词,更不会以图自保。梭罗虽然不是一个爱群聚的人,但是他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只是以他自己的方式而已。

梭罗选择独居湖畔林边为的是能有一处安逸栖居之所,以及来之不易的闲情逸致,以期从湖畔的实验中真正获益。但是梭罗并没有将荒野与城市对立起来。他痴情荒野,同样热爱城市周围被开垦过的林地,以及在土地上耕种的人们。《瓦》并未宣扬消极的“出世”观念,而是为世人指出更积极的“入世”道路,即通过回归自然、培养独立的人格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来抵抗繁杂的物质文明,这就是梭罗践行的世俗的超验主义。

在《瓦》的第一章,梭罗就向世人表明,他在瓦尔登湖畔开垦种植的时间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不必过长。“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里的过客了。”[2]1在结尾,梭罗重申:“我在林中第一年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年和第一年很相像。1847年9月6日,我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2]321既然梭罗已经完成了他的实验,就不必继续独居湖边,因为他从不执意要做一名隐士。他注重的是生活的自由,而不执着某种外在的生活方式。梭罗一开始就声明,他到林中居住,因为他希望生活得从容一些,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他不希望过那种不是生活的生活,除非必须如此。或许唯恐后人发生误解,梭罗在“来客”这一章再次表明:“我认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社交。我天生不是个隐士。”[2]141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也并非超凡入圣、至高完美的,梭罗以批判者的身份,唤醒人们对现世不足的关注。“我不打算写一曲沮丧之歌,而是像一只黎明时的雄鸡,站立在鸡棚上引颈高歌,哪怕只是为了唤醒我的邻人。”[2]85由此可见,梭罗“出世”的终极目标是“入世”。

梭罗是带着感悟“入世”的。他再三提醒人们,对财富的无限追求只会给自己戴上一副镣铐,只不过这镣铐是金子的。“当人如此低贱之时,自然之美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走向湖边,是为了看到自己宁静的精神映照在湖面之上,可是当我们的精神不能得到安宁时,到湖畔去是没有意义的。”[6]梭罗非常清楚,精神的宁静只有在自然荒野之中才会获得,所以他首先选择来到湖畔。然而,梭罗又没有完全否定生活的物质层面,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两者他都很尊重,这等于实践了中庸之道所隐含的“不偏不倚”的观念。如前所言,瓦尔登湖距文明世界只有一步之遥,他并没有脱离他厌恶的世界。他走向湖畔时没忘了拿上一把斧子,一把锋利的斧子,用以筑屋。这一点至关重要。梭罗躲进伊甸园的时候,没忘了随时可以再回到他批评的这个世界中来。[7]

在《瓦》中,梭罗隐居湖畔的同时还向世人展示了作为斗士的一面。对于社会弊端,他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梭罗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东西的憎恨程度不下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梭罗身上,有着隐士和斗士的奇妙结合。[2]代序:8-9 作为一名超验主义者,梭罗努力超越物质世界最终是为了改变它。《瓦》记录的恰恰就是其改变物质世界的方案。很显然,湖泊山林并不是梭罗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自我救赎与复兴的场所。经过自然的洗礼,梭罗期待重建一个精神更加高尚的有机社会。在一个因商业化而变得冷漠的时代,带着这份神圣的使命,梭罗亲历自然,实践其中,然后再回归世俗,从一个高尚的野人的视角,给世人展现一种“更高的精神法则”。而梭罗这一伟大理想的规划与想象化的实践均在自然荒野中完成,因为他深信,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存这个世界。唯有保护好自然荒野,人类才不会丢失自己的心灵。“入世”后的梭罗肯定不会忘却那一片湖泊山野,因为那儿是人类永远的精神家园,下一次出征与洗礼的发生地。也正因此,梭罗被后人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环保主义的先驱。

四、东西互鉴:生态视域下的对话想象

梭罗在《瓦》中表现出来的中庸智慧在本质上是他对自然本真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生发于他对东方经典的阅读与思考,抑或两者的杂糅,蕴含其中的是深切的人文关怀与丰富的生态情愫。在生态危机日渐蔓延的当下,这种智慧为中西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对话、构建全球生态话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学真正产生深度碰撞应该始于19世纪,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对以爱默生和梭罗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者所产生的影响。

19世纪40年代,爱默生接触到了欧洲学者翻译的《孔子的著作》和《中国古典:通称四书》,书中的思想深深打动了爱默生,他甚至称后者为“我的中国书”,足见他对该书的喜爱程度。爱默生把孔子与基督耶稣并行比较,然后论证说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的时间比耶稣提出“金科玉律”的时间早了整整500年。[8]在《经验》一文,爱默生说:“中间世界最好,在两个极端之间保持平衡乃上策。”作为梭罗在哈佛大学的一位重要导师,爱默生对于梭罗的影响自然不可小觑。梭罗虽早在1838年就在日记中提及孔子,但对东方经典的系统了解大致始于1841年,当时其导师爱默生赴国外讲学,梭罗搬入他家居住,真切地接近儒家思想并逐渐对遥远的中国产生了亲切感。1843年他选登在超验主义俱乐部喉舌杂志《日晷》上的21条语录就出自他此前的读书笔记。在哈佛求学期间,梭罗潜心研究修辞的同时广泛阅读欧洲及东方经典。学习古代典籍,凝思于久远的伟大而不朽的思想,大大提升了梭罗的心智,使其视野豁然开朗。他呼吁人们重视东方文明,认为西方世界尚未从东方取得它注定要接受的全部光亮。[9]

在梭罗看来,在道德堕落、人心迷失、物欲横流的年代,重温古代东方贤哲的思想不无益处。梭罗参阅东方著作的目的是透过东方智慧来省察西方世界。很显然,梭罗在《瓦》中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怀及生态情愫与儒家思想不无关联,林语堂曾言,在所有的美国作家中,梭罗的人生观该是最富有中国色彩的,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感到与梭罗心心相通。在日益遭到工业文明破坏的自然面前,在寻求精神独立的时代,急于摆脱欧洲文化羁绊的爱默生和梭罗等悄悄地将目光转向东方。他们希望从异质的古老文明中找到不一样的智慧,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学者布伊尔所言,梭罗身在地方,却着眼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讲,梭罗及其导师爱默生是世界哲学家、作家,他们的思想没有地理和历史的国界,与东方哲学家不无共通之处。[3]23-24

《瓦》在某种程度上是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建的典范。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行孔子之道的时代,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时代,最令人向往的时代。”[10]当今社会,在人与自然,以及多元文化之间开展对话是必然趋势。而儒家思想具有涵盖性的人文精神,可以为各种对话提供丰富的资源。[11]《瓦》中或多或少蕴含儒家智慧,在19世纪人为物役的美国,这种智慧曾是一剂良方妙药,治愈了美国人的工业病,教会他们学会仰望天空,敬畏大地。在当代,这种智慧又重新回归东方语境,被慢慢挖掘,为重审我们的传统,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寻一条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路径带来一种似曾相识的启示。[12]这一过程实则东西互鉴的过程,是两种话语和哲学体系进行建设性对话的过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两个月后就离开了,但是他与自然亦或儒家的对话却远未结束。在《瓦》中,梭罗也是这样暗示的,只要人类社会还在,只要自然尚存,两者之间的对话就是未完成的,因为对话是一种理想,是对人与自然以及文明之间冲突的充满现实意义的回应。唯有对话,才会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

五、结 语

在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之间,现代资本主义在美国逐渐形成,商业和工业资本开始掌控一切,日益征服人的肉体和灵魂。人们追逐物质、唯利是图,贫富悬殊日渐加大,形成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有良知的人都在寻求超越政治的解决方法,要么是地理的,要么是历史的,要么是精神的,要么兼而有之。

梭罗就是这么一位仁人志士,一直致力于记录自然与人类世界的异化状态,努力追求一种警醒与昏睡之间的平衡,以期修身养性,涵养并留存其道德观的精髓。梭罗崇尚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对这种价值的认可是一种有道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融入自然、反思自我,记录点滴感悟以期警示世人。梭罗将单纯的自然日志书写提升到一个更崇高、更精神化的境界,其中梭罗集中呈现的是一种适度的准则。在瓦尔登湖畔,梭罗将简朴与修身放在首位,以探究人生最基本的、得体的需求;梭罗在恢复农事传统的同时又在告诫世人千万不可成为劳作的奴隶,但梭罗的农事又不失田园牧歌的意味、诗意的向度;梭罗隐居湖畔小屋却不忘俗务,直至回归村镇;梭罗走进荒野,终究是为了感悟并回归尘世。

不同于西方传统中的“中点”,一种基于数值分割的“黄金中道”,梭罗在权衡各种可能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判断与选择,其理想的境界是“和”:一种平衡的、发展的和求同存异的状态,一种宁静的,更接近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庸之道,梭罗及其作品的伟大之处可能就在于此。经过岁月的洗礼,这种“伟大”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今天看来,梭罗及其《瓦》的意义主要在于,当人类一路高歌,不择手段追求物质财富,并将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有一个声音终究会回响在他的耳旁,提醒他停下脚步,回望原初,放慢节奏,换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不失诗意的栖居方式。

在19世纪中期,环境问题自然还未凸显,梭罗隐居湖畔也许并非为了什么环保,但这并不妨碍当下的我们对梭罗进行生态解读,因为他在《瓦》中走进的是人类共同的自然,反思的是人类共同的问题,努力构建的是一种普适的伦理价值体系。因此,该书关乎人类乃至生态的整体,及未来与发展,没有地理、历史或文化的界限。[13]在瓦尔登湖畔,梭罗与其内心及自然开展对话,获得了对人生深切的体悟,由此形成的文本已经沉淀为超越时空的、实现价值践行与意义追寻的自然书写典范,可以直接同世界范围内身处心境及环境危机的广大读者进行对话。要想使得这种对话更加深入,更富成效,更能启示人类未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学者同样也要展开多元对话。由此,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发现该书的人文内涵及生态意蕴,更好地理解并享受这本伟大的书。

参考文献:

[1]阮超群,陈选华.论和谐源于规则――一个基于《论语》的视角解析[J].江淮论坛,2013,(4):113.

[2][美]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3]Robinson,David.Emerson,Thoreau,Fuller,and Transcendentalism[J].American Literary Scholarship,2007:25.

[4]转引自:张冬梅.寻归荒野――论自然文学佳作《克罗斯小溪》中的心景[J].江淮论坛,2016,(1):188.

[5]姚桂桂.美国重农神话与美国农业政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129.

[6]转引自毛亮.“疏离”与“参与”:梭罗与《公民的不服从》[J].外国文学评论,2013,(2):30-32.

[7]莫天.东方伊甸园 西方瓦尔登湖[J].绿叶,2015,(1-2):96.

[8]刘岩.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16-19.

[9]杨金才.梭罗的遁世与入世情怀[J].南京社会科学,2004,(12):74.

[10]转引自左言东.人类危机呼唤孔子智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66.

[11][美]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M].彭国翔,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16.

[12]张造群.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J].社会科学战线,2014,(11):24-28.

[13]冯天瑜.中国古典生态智慧的当代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4,(1):77-8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伏尔塔瓦河漂流记
发布时间:2023-01-01
抬起左手,在那块陪我经历了太多事情的表盘上,我读出了一个不曾谋面的时间:凌晨4点。右手顺势伸进裤兜,iPhone上显示的时间才把我真正拖进了西方世界:9:00PM。挑战了总共十几个小时的经济舱后,从我们的言语和面颊中,你一定能看......
瓦尔哈拉裁决
发布时间:2023-03-29
陪审团从后面鱼贯而入的时候根本没看我们一眼,甚至那位陪审团主席现在也对我们视而不见。这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在之前的庭审中曾对我母亲投去同情的目光。 这是个不好的征兆,但是我并不真正担心。这个案子已经审理过几次了。 一个......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13-12-19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激进与保守的和谐――中国司法改革的中庸之道 到今年为止,提出司法改革的口号已经七八年了。在这段时......
从中国道家哲学的角度解读蒙特梭利教育的“无为”
发布时间:2023-01-03
道家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只是要为的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的任意的为。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会变得有害无益。人为、任意,都与自然、自发相反。按照无为的学说,一个人应该把他的作为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围内。......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 胡氏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其以“天地之性”作为善之依据,以“性其情”作为工夫之法门,已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从经学史的角度来说,胡氏之注《中庸》,则明显表现出了一种摆落注疏、以义理说经的......
语文教学中的“平庸之恶”
发布时间:2023-04-28
汉娜・阿伦特在《反抗“平庸之恶”》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学概念:平庸之恶。她将“平庸之恶”定义为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之“恶”。她分析二战战犯阿道夫・艾希曼这个典型人物,受过良好教育,看上去非常普通,甚至......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9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进退之间——评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在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罗尔斯无疑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性格的哲学家。这位被誉为当代西方“新自由......
读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27
在一般人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转入社会状态有其必然性,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也有其历史性,我们承认了我们所面对、所承受的一切的应然性,也就是说我们把进步所得的一切都视为是合理的。然而,卢梭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锡伯族贝伦舞中扎克楚尔登登的律动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20
一、前言 贝伦舞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第一大类,也是我国舞蹈文化遗存的一朵奇葩。节奏明快,舞蹈形象鲜明活脱,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自娱色彩,被锡伯人称为生命舞蹈。现今流传的贝伦舞种类繁多,其中的每一种舞蹈都具有着特定的舞蹈动作......
2009,在巴格达萨德尔城梭巡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 伊拉克战争战火最盛的时期,伊拉克有几处人称“美国人墓场”的地方,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在巴格达东北方的萨德尔城(Sadr City),那是个有上百万人的贫民窟。我第二次去伊拉克的任务是与当地特种部队并肩作战,几乎每晚都要进入......
杨振宁、李政道获马塞尔· 格罗斯曼奖
发布时间:2023-03-11
5月5日消息,2015年是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进展,“引力和宇宙学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届伽利略―徐光启国际会议”今天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拉开序幕。会上,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和......
读书之道在于悟
发布时间:2023-04-27
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与书相伴,可聆听书音,可感悟书魂。“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若能读出笃定的生命信仰,读出激越中的平实,读出愤世中的散淡,读出世道人心的温暖,那么一个读书人......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发布时间:2023-06-25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 话剧《切·格瓦拉》从去年演到今年,从小剧场演到大剧场。尽......
潜心著学的罗尔纲
发布时间:2022-11-16
罗尔纲涉足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在南京一手创办了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当正式任命他为馆长时,他却坚辞不就,宁愿接受范文澜所长之聘,到近代史所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员。罗尔纲深受恩师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治学态度和方法的浸......
以细读探究卡瓦菲斯的诗中秘
发布时间:2023-03-26
一、当个体引导群体 读书的乐趣就是忘记自我,融入书中的乐趣。年轻时总是会挤出许多时间进行这样的阅读。总是会有许多作家和诗人深深影响我,他们的作品和人格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个我的艺术修养和性格,卡瓦菲斯(C.P.Cavafy,1863-......
湖南女画家山水画选登
发布时间:2022-09-24
中国绘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皆以意境为灵魂,个人意境的产生与形成亦是画家修养与能力的体现。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圣人含道N铮贤者澄怀味像。”即画家或欣赏者要以“澄怀”的超越精神游心于山水之“道”,这样才能以山水之形传山水之神,也才能寻找到内心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某种神秘的关系,从而使心灵在这个有限与无限的空间之中得以延展和栖息。山水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水画以自然.........
理想与人道的二律背 反解读话剧《切·格瓦拉》(1)
发布时间:2023-05-20
话剧《切·格瓦拉》从去年演到今年,从小剧场演到大剧场。尽管我不愿意把这一迹象看做一种象征,但是,《切·格瓦拉》罕见地、意外地久演不衰,而且剧场效果极好,因之也给制作人带来很好的商业利益,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从制作者的......
读者来信摘登
发布时间:2023-07-28
王智仁:答《柴山保往事之谬》 一、“夏文”3次提到作者父亲入伙易本应民团,说作者在易本应部中一干就是5年。这是对《柴文》的误读。 《柴》文没有说父亲曾经入伙易本应民团。父亲逃难离家后是靠3个不到14岁的孩子养活的,1931年......
读者来信摘登
发布时间:2015-08-17
贵刊今年第6期《我知道的名流佚事》一文中“周游的两难处境”一节,说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登出文章,标题叫《工人说话了》。”我记得这是“反右”运动的第二篇文章的标题,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是为什么》。请查实。 内......
罗德与施瓦茨:LTE测试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08
名称:LTE测试解决方案 提供商: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 类别:测试 推荐指数:★★★★★ 近几年来,LTE已经成为通信业界的最为主要的话题。而测试仪表和测试系统作为LTE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对于产品研......
读者来信摘登
发布时间:2022-10-27
我是一名中国远征军老兵,今年93岁,热爱《炎黄春秋》已有十几年的订阅历史,我完全赞成贵刊2015年第6期《不能忘却的精神堡垒》,作者庞国义先生所说“希望给抗战胜利纪功碑正名,恢复原来的名称,确定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其重要性和......
日内瓦的钟表之源
发布时间:2023-04-26
正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日内瓦:时光之芯――瑞士钟表文化之源”展览,通过350件日内瓦藏品的制作工艺与技术进行了一场关于时间的对话。通透的展厅在呈现时计的同时还原了日内瓦传统手工作坊的工匠协作方式,工具、操作台都被细致地复......
博茨瓦纳之牛
发布时间:2023-03-16
政府部长都养牛 记得来博茨瓦纳之前,从博出差回国的同事拿出一大包牛肉干来分享。当时并不以为然,新鲜的程度大过了惊喜。感到新鲜是因为毕竟是国外的牛,还是南半球的牛;不感到惊喜,是因为牛肉干在国内很常见,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
一些对罗尔斯的批评
发布时间:2023-02-10
罗尔斯所作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综合,即如上述我们说过的,他试图结合自由与平等,调和其间的冲突,想在不损害自由的前提下尽量达到经济利益分配的平等,在不"损有余"的前提下达到"补不足".罗尔斯不是处在一个极端(或者说,他与......
身份的认同——对金庸小说及电影的文化解读之一(1)
发布时间:2023-01-11
无论是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身份的确立是存在的合理性的根本,因此能否确定自我的身份成为一种存在意义的探求。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国家或地区的人来讲,在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双重驱使之下,这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可能是一种不言而......
罗尔斯说了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8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18)这是本研究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以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罗尔斯是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赞成,即使其反对者也必须......
静默以待时:默克尔的为政之道
发布时间:2015-08-17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桌上立着一个小小的银色立方体,当遭遇棘手的问题时,她就会将其捏起来把玩,闪亮的立方体上镌刻着一行字――“力在静默中”。2015年5月,默克尔第五次蝉联《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具权势的女人。从风雨飘摇......
浅读1854年波罗的海之战的重要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2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它的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平均宽度约190公里,最深处超过450米,冬季很容易结冰。19世纪中叶,它的周围是俄罗斯帝国(包括芬铸)、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与丹麦王国等等,它经厄勒海峡(Sund,松德海峡......
尼泊尔登山业遭遇雪崩
发布时间:2023-03-09
硅谷天才命丧珠穆朗玛 “探险家、发明家、精力充沛的工程师”――丹・弗雷丁堡( Dan Fredinburg)在他的社交网站简介里如此写道。 这位把“探险家”头衔排到首位的34岁前谷歌高管4月25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遭到大规模雪崩袭击,......
魔幻的波尔图莱罗书店
发布时间:2019-12-03
提起葡萄牙波尔图,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这里盛产的美酒。其实,除了曾经极为辉煌的产酒区外,这里几乎包含了各类欧洲建筑风格,加上城内细小的石板街道以及起伏不定的坡度,历史的厚重感瞬间跃入眼帘。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沉淀的经典有太多。有着132年历史的莱罗兄弟书店,其实并不算是波尔图最具历史气息的景点。但它就是那么有魅力――JK・罗琳早在波尔图生活的几年中,这间被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之一的书店.........
斯诺登:获“另类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2023-01-02
正确生活方式奖诞生于1980年,由瑞典、德国双重国籍出版家、慈善家及欧盟议员雅各布・冯・于克斯库尔创立。该奖项以“另类诺贝尔奖”著称。奖项的归属由一个国际评审委员会决定。自1980年以来,已经有一百多个个人或组织因为在社会、......
浅析阿尔莫多瓦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7-12
注:该项目负责人:陆申雪;组员:朱新颖,邰璐,洪莉,郭平,林钰,耿梨,周洲;指导老师:张倩。 摘 要:女性形象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得到突出,其拍摄题材也多是女性话题。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阿尔莫多瓦所拍摄的女性题材电影,......
太湖之滨核雕记 微观世界里的十八罗汉和哆啦 A 梦
发布时间:2015-09-08
我们对于核雕的记忆,大多源于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那篇《核舟记》,文中的核雕“奇巧人”王叔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实,这门手艺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得到了传承――苏州城外,邓尉山麓的光福镇舟山村,隐逸着许多核雕大师,他们......
读交友之道,品百味人生
发布时间:2023-01-30
朋友,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一个好朋友,生活便有了一面明镜,倘若有一个坏朋友,那么生活也就有了危险品。孔子曾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寥寥数笔,却道出了......
罗尔纲治学精神刍论
发布时间:2023-05-04
" 【内容提要】罗尔纲先生治学的精神和态度——勤奋刻苦,笔耕不止;谨慎认真,永不满足;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谦逊诚恳,接受批评——是我们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关 键 词】罗尔纲/治学精神 【 正 文】 今年是罗尔......
FCC&银泰上海之夜 聚势华尔道夫
发布时间:2023-05-26
当艳光四射的魔都与钟灵蕴秀的成都相遇,两座同样以热爱生活、以热爱时尚而著称的城市,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场天府之国和东方巴黎的相遇是否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上海,遇见成都银泰的美好传奇 6月......
罗尔斯与自由主义传统
发布时间:2022-11-20
" 罗尔斯(John Rawls)在政治哲学上成就斐然,受到相当普遍的肯定与推崇。不时有人赞誉道,他在西方自由主义传统里的贡献,堪称接续了弥尔(John Stuart Mill)、甚至于康德(Immanuel Kant)的地位。这类说法,无论具体意义有多少,都......
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论(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5
三、天生犯罪人论(一) 前期思想切萨雷•龙勃罗梭的犯罪原因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的著述中,龙勃罗梭主要注意遗传等先天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作为一名监狱医生,他对几千名犯人作了人类学的调查,并进行了......
FCC&银泰上海之夜聚势华尔道夫等
发布时间:2015-08-25
On June 13th of Shanghai, the Night of FCC & Chengdu Yintai Center in Shanghai was opened in Waldorf Astoria at No.3 on the Bund. It was the first public debut of FCC Shanghai branch and the historical gathering of ......
拉萨之夜,或反南迦巴瓦
发布时间:2022-11-02
梦就结束在失掉控制的一刻。从此之后他完全自由了。 1 在东措国际青年旅馆第一次看到苏荃的时候,是下午两点钟左右,拉萨的阳光刺眼而漫无目的地洒满整个庭院,周克当时正在走廊阴影的长椅上看一本书――《图解西藏密宗》。封面非......
瓦尔塔AGM起停蓄电池正式上市
发布时间:2022-12-04
近日,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旗下的瓦尔塔品牌宣布AGM起停蓄电池(玻璃纤维隔板电池)在中国汽车后市场正式上市。瓦尔塔AG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为汽车起停系统配置的最先进的蓄电池技术之一。创新AGM起停蓄电池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车辆日益......
中国“罗宾汉”王金发之死
发布时间:2023-05-24
从强盗到都督 王金发(1883―1915),原名逸,字季高,乳名金发,浙江嵊县人。他自幼性情豪爽,酷爱习武,练就了高超的射击本领。早年曾在家乡组织带有绿林性质的乌带党,并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由于家中较为殷实,其母对其事业颇为支......
我所知道的遇罗克
发布时间:2023-05-27
遇罗克先生离开世界已经45年了,我们请当年跟他同一个牢房的张郎郎先生写了一段回忆,以飨读者。 一 那已经是凌晨2点多钟了,我们跌跌撞撞地分别走进了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第23筒、24筒的各个单间里。所谓“筒”,就是北京公安局看......
从“鉴湖诗”品鉴湖四时之美
发布时间:2023-05-18
摘 要: 鉴湖,越州水。这东南一隅的静默水系,春夏秋冬,各有情致,四时物候,莫不静好。透过鉴湖诗歌,我们可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四季辰光的流转变幻,品读鉴湖诗,观澜这清丽秀洁的四时鉴湖,可以说是一件很曼妙的事情。 关键词: ......
“中道”之忧
发布时间:2022-12-17
[内容提要]在抗击SARS进程中,与我们关系紧密的行政强制行为已是行政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之后从这一状态下行政强制的程序瑕疵和边缘性问题出发,针对德国学者在行......
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发的地方官印,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本文对其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清代官印 清代官印――“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
罗马尼亚之殇
发布时间:2022-12-02
罗马尼亚著名影片《七日》记录了曾不可一世的独裁者齐奥塞斯库被民众推翻的全过程。这个曾经是“伟大英明、永远长寿”的领袖,最终被愤怒的群众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时隔25年,罗马尼亚已是欧盟成员国,各方面都看似欣欣向荣。但根......
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之道
发布时间:2023-03-28
提要湖南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 现代 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影响着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态和经营模式,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是解决湖南农业产业化 发展......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
发布时间:2023-06-04
在去年11月份一个不同寻常的温暖的晚上,对纽约来说,一件具有创新性主宰影响的事就是墨西哥的艺术家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展示了其回顾展作品的一小部分。他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社会文化成就奖的艺术家。在扫除文化差异的时期,作为是一......
“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3-06-29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皮克马利翁的塞浦路斯王子,爱上了一个美女雕像,他夜以继日地在雕像前祈祷,矢志要娶她做妻子,美女雕像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后来也被称做......
罗德公关荣登大中华区最受客户认可的公关公司
发布时间:2023-03-16
5月28日 - 罗德公关(亚洲) 公布,公司大中华区在R3 环球中国2015公关行业营销趋势调查中,五项排名市场第一,分别为「对企业成长的贡献」、「客户表现」、「市场洞察」、「突破性思维」和「活动成效」,荣登最受客户认可的公关公司......
俄罗斯的吉尔吉斯人及其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吉尔吉斯的社会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最后还是在解决民族关系方面取得了统一,关于俄罗斯的吉尔吉斯人曾经发生了很多的民族文化的矛盾,存在着差异,最后达到共同的实用主义,也产生了新文化......
与雷沃结缘:摩尔多瓦农民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01-26
伊万耶夫是摩尔多瓦共和国伯尔兹市郊区的一名农民,原为集体农庄的一名拖拉机驾驶员。2007年,伊万耶夫购买了一台雷沃拖拉机进行田间劳作。现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三台雷沃拖拉机和多种农机具,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和“农机大户”。......
国际关系的一种罗尔斯式理解
发布时间:2023-02-26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似乎一直是主流的传统,国际政治问题也只有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才能得到解释。学者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国际问题,往往是探讨如何为国家制定最佳战略,进而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国际政治领域似乎被理解成了一......
对巴尔扎克的误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人间喜剧》的译名是倒置 “谁佩受创造者的称号?唯有上帝与诗人。”确实,巴尔扎克创造了一个法兰西资产者的世界,正如但丁创造了一个中世纪鬼魂的世界。几十年来, 中国 几代读者们习惯于将巴尔扎克小说总集称为“人间喜剧”,......
渔业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
发布时间:2013-12-18
渔业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浙江省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和广西1976年引进的群体(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应用标记技术对100......
浅述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思路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之相抗衡,这个正义理论是通过虚拟和抽象推理证明出来的,是原初状态在无知之幕的遮蔽下人们共同选择的有关构......
保罗·皮尔斯:钢刀刺不倒的男人
发布时间:2023-02-07
很多年后,保罗・皮尔斯谈到1998年选秀的那个夜晚,摇摇头,言简意赅地说:“如坠冰窖。”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如此讨厌当时还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后卫丹尼・安吉。每次安吉面对洛杉矶湖人队打出极佳的数据时,皮尔斯都会撇撇......
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15
“没有海德格尔,荷尔德林永远进入不了 哲学 ”吗?实际上,早在海德格尔出生近一个世纪前,荷尔德林就已进入了当时哲学的中心。而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时,常常自作主张。 在德国以外的地方,荷尔德林的名字几乎总是跟海德格尔......
罗尔斯的“反应得”及其理论困境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 罗尔斯的平等正义观建立在一定的“反应得”基础上。罗尔斯本人没有将“反应得”理论体系化,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散见于《正义论》相关章节。这不可避免地大大弱化了“反应得”的理论力量。本文认为,罗尔斯是在道德的不应得、......
浅谈我国高中英语课改中班加罗尔实验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当前外语教学界的一个热议话题就是怎样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高效地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此文在对Prabhu(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先导者)1979-1984年主持的班加罗尔实验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此实验对中国高中英......
华尔街之狼
发布时间:2023-07-21
“贪婪,是极好的。”26年前,电影《华尔街》的主角戈登・盖柯一席振聋发聩的演讲成了很多金融界人士的座右铭,其中就包括人称“华尔街之狼”的乔丹・贝尔福特。26年后,马丁・西科塞斯在新作《华尔街之狼》中再现了这个股票天才的职......
从卢梭人民主权论看卢梭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卢梭在其著作《 社会 契约论》中提出了“公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人民主权论,而其人民主权论所具有的空想性也构成了卢梭即享有民主主义者的赞誉又背负极权主义者恶名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卢梭人民主权论具有的空想性出......
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兼及朱陆之辩
发布时间:2022-11-01
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兼及朱陆之辩 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兼及朱陆之辩 论隐君陆梭山先生之行与思 --兼及朱陆之辩 (提要) 关键词:梭山先生 隐君 朱陆之辩 平民思想家作者简介:郑晓江,......
俄罗斯纪行(之四)
发布时间:2022-09-04
俄罗斯文学艺术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刻骨铭心、不可磨灭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奉行“一边倒”的文化方针和政策,除了苏联老大哥的革命英雄主义作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卓娅和苏娜》等作品风行一时外,俄罗......
阿布杜瓦与其拉甫恰在吐鲁番维吾尔生活中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用阿布杜瓦与其拉甫恰是维吾尔族接待客人的重要习俗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习俗逐渐被忽视。本文旨在呈现吐鲁番市维吾尔族家庭使用阿布杜瓦与其拉甫恰的现状。 [关键词]维吾尔族;阿布杜瓦与其拉甫恰 维吾尔族从古代就有......
浅谈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监理
发布时间:2015-08-26
【摘要】瓦斯突出或爆炸是修建铁路隧道过程中常遇到的不良地质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我国在瓦斯隧道修建上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但如何保证瓦斯隧道的安全施工仍然是各参建单位......
俄罗斯艺术之根——俄罗斯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俄罗斯 宗教 神秘主义 论文摘要:俄罗斯的艺术带有一种确定的宗教性质。宗教艺术以宗教为思想,着重从宗教中寻找艺术表现的根据,致力于生动地表现宗教的教义和精神,这种艺术可以说是从对生的意义的体味中生发出来......
夏皮罗的书是一定要读的!
发布时间:2023-01-03
一、以6年时间,打造夏皮罗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夏皮罗文风上佳,阅读他的文字是一种享受。“例如,他对塞尚的苹果母题的研究,一反形式主义美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陈词滥调,从画家对静物对象的选择中体现出了艺术家本人的深沉关切。他......
韩之泳书法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23-03-17
1996年散文《金秋洞天情》获“中国・本溪水洞资源杯”文学创作一等奖。 1997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2005年12月获“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称号。 2006年3月被授予“世界实力派诗词艺术家”称号。 2006年5月被授予......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
发布时间:2023-05-03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 作者简介:男,1967年生于陕西,1993-1999.8专业师从刘放桐教授攻读博士;现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任教。主要从事翻译和罗尔斯政治哲学......
中庸思想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中庸思想产生于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历经了两千年时代变迁后,中庸思想被部分人所质疑否定,认为其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大于其积极因素。文章则是站......
“天命之谓性”:《中庸》的生命思想及其教育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天命之谓性”是《中庸》开篇提出的第一个基本命题,是对《中庸》生命思想的集中表达和总体概括,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性、普遍性、目的性。“天命之谓性”所表达的生命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意蕴,回答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教......
两江交汇百湖之市
发布时间:2023-01-15
武汉,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国家战略支点,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汉水在武汉激情相汇,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隔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以其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实力,成为华中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及文化中心。 武汉市是有名的......
J·罗――金靴的梦幻之旅
发布时间:2015-08-26
谁是本届世界杯最大的惊喜?不是内马尔、不是梅西、也不是罗本范佩西,而是哥伦比亚的天才哈梅斯・罗德里格斯。淘汰赛第一场,当哥伦比亚队面对失去了苏亚雷斯的乌拉圭队时,1991年出生的罗德里格斯一人独中两元,帮助自己的国家历史......
过气名人登上头条之路
发布时间:2015-08-26
如果把范冰冰前绯闻男友、李亚鹏好哥们王学兵因涉嫌吸毒而被媒体大面积关注,理解成三线明星突然登上头条都不是什么好消息的话,那一定会被说成势利、狭隘、鼠目寸光等等。但事实往往总是呈现出这种表象。据媒体报道,节目主持人邱启......
改善融合媒体多画面质量罗德与施瓦茨提监测方案
发布时间:2023-01-10
当前广电网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信源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SDI和SDIoverIP信号混合存在,无损压缩格式和无压缩格式的混合,媒体传输协议的多样化:众多新的媒体传输协议不断涌现出来,包括HLS、HDS、MPEG-DASH、RTMP、MSS/HSS、ICECAST、HBBTV等。基于以上各种挑战,传统的基于专有硬件的监测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融合媒体网络。来自罗德与施瓦茨的解决方案R&S?PR.........
罗芳与抗战初期的“四大名团”之一罗芳团
发布时间:2023-04-18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中先后涌现出“四大名团”。这就是1937年7月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本军队的吉星文团,8月抢防南口的罗芳团,10月中旬在忻口会战中夜袭阳明堡敌机场的陈锡联团,10月下旬在上海孤军八百壮士苦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当时,《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他采写的《血战居庸关,抢防南口》的战地通讯中,赞扬了罗芳团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罗芳的名字由此广为人知。不久,罗芳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
湖北省波尔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3-04-02
湖北省波尔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湖北省养殖波尔山羊始于1997年,1999年建立了湖北省波尔山羊种羊场,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种羊434只[1],进行繁育和推广,14年来累计向社会提供种羊7 000多只,其杂交后代具有生长快、个......
从《登高》看诗歌教学的三步朗读法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现代诗歌,都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鉴于诗歌的文体特点和艺术特色,使得诗歌成为了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选文。所以对于......
奥马尔的生死之谜
发布时间:2023-04-01
7月30日,塔利班证实该组织领导人奥马尔死于两年前。此前阿富汗情报部门曾宣布奥马尔于2013年4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神秘”死亡。有人说奥马尔死于枪杀,有人说他死于肺结核。而此次这个确切消息发布的时机正是塔利班打算与阿富汗政府......
由“登州贾者马行余”故事管窥唐与新罗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太平广记》中“登州贾者马行余”故事的剖析,从马行余渡海路线、马行余个人身份以及马氏与新罗国王的对话三个角度出发,并结合相关史料,探讨“马行余故事”中所反映的登州与唐罗民间贸易关系、唐罗宗藩关系与儒学......
解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中的哲学观
发布时间:2022-12-06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解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中的哲学观”,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在于对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主......
由一道题的“错误”中读懂的
发布时间:2022-12-10
那次小测试是在刚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之后进行的。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就是想看看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之后的薄弱点在哪里。揣着这样的想法,进行了测试。一共12道题,同学们可以选做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测试中有这样......
《中庸》的诗化境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毋庸置疑,《中庸》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哲学著作,是中国人的圣典。它不仅找到了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而且在冷峻的哲学背后,具有深沉而崇高的宗教情怀。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解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中的哲学观
发布时间:2023-03-16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在于对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主要内容及阐述顺序做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多少与正文中思维范畴之大量而详细的演绎有些相悖,似乎“导言”并没有起到导言之作用。然......
道达尔对中国石油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的国资改革方向。但具体到石油行业,国资改革在方向和理念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分歧。 两个极端的改革思路,一是将国家石油公司全盘私有化;另一则是继续扩大国企在石油行业的覆盖领......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7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自然环境、社会和人自身都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
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讨论
发布时间:2023-03-04
引言 20 世纪以来,由于教育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随着改革......
米开朗基罗的美少年之恋
发布时间:2023-03-07
引文:米开朗基罗痛恨画活人――除非这个人美丽无比 “我们世纪的光芒,整个世界的模范。” 上面这句颇有《洛丽塔》“生命的光芒、欲念之火焰”意味的话,是米开朗基罗写给他唯一素描作品模特的。这句的分量有多重呢?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