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电影中的叙事(二):名著改编(1)

电影中的叙事(二):名著改编(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3 00:21:09
电影中的叙事(二):名著改编(1)
时间:2023-06-23 00:21:09     小编:

最近有几件事,都和改编名著有关。头一件是李少红执导的《橘子红了》把一本4万字的小说改成了25集的长篇电视剧,有人因此质疑李少红,是不是编得有点离谱?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件,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被改编为22集电视剧并在电视台播出,导演兼主演张国立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第三件是李六乙的小剧场戏曲《偶人记》上演,观众为昆曲味道的丧失而大光其火。第四件是田壮壮重拍电影《小城之春》,有人看过之后说,和费穆相差甚远。第五件是谢飞要把曹禺先生的《日出》搬上荧屏,究竟如何还要等观众看过之后的反应,估计又是一场混战。第六件是张元要把京剧《江姐》改编成电影,此前已经有了《烈火中永生》,观众能否认可新的《江姐》还是个未知数。第七件是张恨水的名著《金粉世家》将被刘国权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像与不像之争也随之拉开了帷幕。关于名著改编的争论也因此在观众中又一次被点燃了。

都是名著惹的祸

随着电视剧《我这一辈子》的播出,人们对改编的批评意见很快就在媒体上反映出来。《北京青年报》率先发表文章,认为这部电视剧“顶多半个老舍”;《京华时报》也发表署名文章,批评该剧“不过打着老舍的幌子”。一系列批评意见中,老舍之子舒乙的意见最有代表性。最初,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我这一辈子》,只是说,在所有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中最令人满意的是《四世同堂》,其次是《离婚》,因为《四世同堂》绝对忠实原著。实际上,他在这里已经暗示了对《我这一辈子》的不满,其原因显然是《我这一辈子》没有忠实于原著。前不久,他到北京广播学院做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当时有学生问他,如何评价电视剧《我这一辈子》,他承认,自己“非常地不欣赏”这种脱离原著的改编。报道还说,舒乙一再强调,改编经典小说要特别小心,艺术形式可以改,但“必须非常忠实于原著”。

《橘子红了》也使得有些人大为不满,因为这也是一部只有4万字的自述式的作品,要把它拉长到25集,改编者需要增加许多东西,不可能完全忠实原著,甚至完全不能忠实原著。按照忠实论者的逻辑,不忠实原著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在这方面,《橘子红了》受到了太多的指摘,比较多的意见是,说它“用品位来掩盖故事的苍白,创作者的无力”。一位观众写道:“电视剧首先需要一个扎实的剧本,《橘子红了》明显在试图抻长一个故事,又不去借助情节发展,而一味沉溺于所谓人物刻画——就跟《橘子红了》真的揭示了什么深刻人性似的。”还有观众指出:“看来看去,这实在是一个十分牵强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都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他们的性格逻辑格外生硬……一个完全建设在假定性上的故事,情节进展又缓慢到让人无法忍受,就那么一点儿事,翻来覆去,绕来绕去,配上古怪的音乐,真叫人昏昏欲睡。”这样的意见很多,都是说改编者对剧作的处理不能尽如人意。

同样的麻烦还发生在李少红把《雷雨》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在这里,李少红大胆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周氏家族悲剧命运的全部历史。电视剧突破了舞台剧的时空局限,给剧中人物重新搭建了一座上演历史活剧的舞台。但是,不喜欢电视剧的人还是发现了它的问题,因为,它和曹禺先生的原著的确太不一样了。有人说,电视剧把曹禺先生的名著粗俗化了,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北京晚报》曾召开座谈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会上有些观众开诚布公地表达了他们对电视剧的不满,他们希望看到一个符合自己想象的、完全忠实原著的作品。而李少红的《雷雨》真的使他们非常失望。

其实,任何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要避免观众拿原作和新作做比较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很多改编者都遭遇过“不忠实原著”的指责。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人艺导演李六乙对昆曲《偶人记》的改编,这台小剧场戏曲刚一上演,就有人批评他改糟了,说他纯粹是在糟蹋东西。这种批评对李六乙来说绝不是头一次,就在2000年,在北京人艺举办的纪念曹禺的系列活动中,李六乙执导的《原野》被认为完全背离了原著的精神,从而受到了远比这一次严厉得多、激烈得多的批评。有人当即指出,无法让经典重现舞台,那是我们在能力上的缺陷,是一种并不值得夸耀的缺陷。我们本该更加努力,通过加倍的工作使作品尽可能地逼近经典,而不应该以对经典不负责任的改编,作为藏拙和偷懒的借口;没有天分或者没有通过刻苦训练,掌握前辈艺术家的表现手段,更不能以所谓创新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与无能。在人艺自己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多数专家都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原野》改编本的不满。有人说,戏中人物从马桶里拿出可乐,这让我看不懂。我破解不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产生不了共鸣。有人称之为“解构主义的东西”,从情节到主旨,导演把原作完全“解构”了。

改编的不大容易讨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永远有一本名著高高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上。在那些捍卫传统的人看来,经典名著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是不容质疑的,改编者只能按照经典名著已有的模样,一丝不苟地把它呈现在舞台上或屏幕上,任何改动都可能破坏经典名著固有的完美。一位专家在一次座谈会上说:“经典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标志性的存在,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正在于它的创作者往往是拥有超乎常人的个人体验与能力的天才,并且以某种具有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形式,凝聚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最深刻的思维与情感内涵。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的出现还有更多要求,它不仅需要伟大的文本,同时还需要一位甚至数位与之相称的舞台体现者。因此,经典就是民族与文化前行的脚印,后来者只有沿着经典指引的道路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行。在这个意义上说,经常让经典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舞台上重现,是文化人必须担当的责任与义务。”他还说:“戏剧是一种特殊的、需要不断通过舞台呈现存在着的艺术,只有经典的经典性呈现,才是经典剧作的经典存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比起其它艺术样式来,更需要以对前辈艺术大师的模仿,使经典剧作能够重现舞台。”

这是一个对文化传统和经典名著怀着虔诚的、敬畏之心的学者的看法,类似一种宗教的情怀。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在他那本《伟大的传统》中引了劳伦斯致欧内斯特·柯林斯的一段话:“真正同想像较上劲——把一切统统抛弃,真是很难、很难的事。我总感到像是赤裸裸地站在那里,让全能的上帝之火穿过我的身体……这种感觉是相当可怕的。人要有极虔敬之心,才能成为艺术家。我常常想到的是我亲爱的圣劳伦斯躺在烤架上说:‘兄弟们,给我翻个身吧,我这边已经烤熟了。’”这种对文化传统的虔敬之心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我们确定对改编的态度的心理基础,在有些人,甚至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只要一看到改编的作品,根本不用具体分析作品的好坏,想到的只有,与他心目中的经典名著相比,改编者所呈现的,究竟像还是不像?而且,在这样一种心理支配下,或者说,戴着这样一副眼镜来看改编作品,十有八九会得出不像的结论。至少人们还可以说,原著中的那种“味”没有保留下来。田壮壮重拍《小城之春》始终是以一种虔敬之心对待原作的,他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不同于我以前的任何一部电影,就像费穆手把手在教我,让我重新上了次学。甚至在拍摄现场,我还每天不停地看费穆的《小城之春》,我对其中的每一个片段都看了50至100遍,这当然不是为了抄袭或者躲避,通过费穆自信的镜头语言、游刃有余的表达方式,消除我自己对拍片的怀疑和犹豫。”尽管如此,人们在看了田壮壮拍的《小城之春》以后,还是倾向于说,没有费穆拍得好。我在重新看了费穆的影片以后甚至也有这种看法,可见,对文化传统的维护在我们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

实际上,对很多改编者来说,忠实于原著也是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曾经改编过许多经典名著的夏衍在谈到改编的时候说:“假如要改编的原著是经典著作,如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这些巨匠大师们的著作,那么我想,改编者无论如何总得力求忠实于原著,即使是细节的增删、改作,也不该越出以至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他们的独特风格。”说到对鲁迅小说《祝福》的改编,他甚至显得小心翼翼,“稍加一点也是战战兢兢的”;说到对《林家铺子》的改编,则不讳言“对林老板这个人物也有点小的改动”。他这样为这点“小的改动”来辩护:“改编时,正当1958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如果照样拍,在今天条件下,还让观众同情资本家,那就成问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电影文学剧本中加了一些戏,即林老板出于自己惟利是图的阶级本质,便不顾别人死活,把转给小商小贩的脸盆都抢回去了,表现林老板这个人物对上怕,对下欺的本质,以抵消观众对他的同情。”为什么改编鲁迅就一定“战战兢兢”,改编茅盾就可以理直气壮?这个由夏衍表现出来的矛盾行为,恰恰暴露了所谓“忠实原著”的虚伪性。不是所有原著都应该被“忠实”的,应该被“忠实”的,只有那些被我们视为“经典”,戴着神圣光环的作品。可见,忠实原著并不是一个客观标准,忠实的程度是要视原著在我们心中的神圣地位而定的。拿鲁迅和茅盾相比,鲁迅当然更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固然,我们应该怀着虔诚的敬畏之心对待我们的文化传统乃至经典名著,但是,对名著乃至非名著改编,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在我看来,经典名著绝不是可望不可即的文化圣经,如果它们只能被束之高阁,在年节忌日拿出来做一番祭奠,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们尊重经典名著,是因为它们滋养着我们,没有它们的滋养,我们很有可能就要患文化贫血症了。而名著改编正是我们受惠于名著的一种方式,名著就在滋养我们的过程中显示了它们的存在价值。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灭绝性的战乱和破坏,经典名著依然能和我们血肉相连?所以,我以为,任何一种对经典名著的改编,都是经典名著在新的时代的再创造,是凤凰在火中的涅与新生。换句话说,经典名著永远是可以被后人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这是可以被许多艺术的生长和发展所证实的,比如电影,在它学会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时开始,便主要地向戏剧或小说借取原料,电影改编也就随之出现了。

电视剧的生长和发展则更多地依赖于改编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如果允许,我可以在这里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举凡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或非名著,长篇的、短篇的、文言的、白话的,几乎很少不被改编为电视剧的,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到《聊斋志异》和“三言两拍”中的故事,都可以在屏幕上找到它们的身影。现当代文学中的名著也是电视剧改编者最为热衷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剧改编者所看中的不仅是文学名著的故事,而且更看中名著中的“名”,在电视剧进入市场化操作以后,无论是作家的名还是作品的名,都是进入市场的最好的敲门砖,比如邓建国投资拍摄《我这一辈子》,他看中的恰恰是老舍、石挥和这部作品的社会知名度,这种无形的资源同样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利润。

戏剧与文学以及戏剧与戏剧之间的改编也是一直被改编者津津乐道的,中国戏剧史和西方戏剧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可以这样说,没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吸收,就没有艺术发展史的缤纷色彩。如果改编只是对原作的一种模仿和克隆,它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艺术人才,奉献他们的艺术才华吗?

所以,所有改编,或多或少总要对原著有所改变并作出新的解释,舒乙所谓“必须非常忠实于原著”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实际上,没有一种改编是可以一丝一毫也不走样,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如果把“忠实原著”绝对化,从而抹煞改编者的创造性劳动,那么,就等于取消改编,是不对的。

通常我们爱说,改编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这当然没有错,但对于一部名著的精神则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就电视剧《我这一辈子》而言,舒乙说不符合原著的精神,张国立则认为,他是对得起老舍的。许多专家也表示,改编基本上符合老舍原著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关纪新先生是我国知名的老舍研究专家,曾撰写过《老舍评传》等著作,他说:“《我这一辈子》是改编名著的作品中比较好的一部,编剧和整个制作相当讲究。作品原来的基础是一个中篇小说,而且老舍的这个中篇小说,并不是情节性的作品。从人物的塑造上讲,原著比较多地反映内心,并没有过多的情节和动作。对改编者来说,戏产生在今天,不可能完全按照老舍先生原作的框架去做。”他对改编者将一个人的一辈子改为三个人的一辈子表示理解,他说:“只有一个人物是不好表现的,这个作品要像当年石挥拍电影那样改编,估计就没人爱看了,从中可以看出马军骧把握当代受众心理的能力很强。”至于京味不足,关纪新认为这也是一种选择,事实上,老舍先生晚年也不是完全迁就京味,如果影响表达他是会放弃的。现在剧中的京味,虽然不能尽如人意,却也不是太离谱。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马军骧也认为,对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的改编,没办法完全尊重原著。小说中议论较多,占了很大篇幅,拍成电视剧可用的情节很少。不过,他以为,“这却带来了一个好处,他把一些社会的观点阐述得很清楚。我不太愿意改那种自己发挥余地不大的作品,那干脆不叫改编。我喜欢轮廓比较大的作品,像《离婚》中的小赵这个人物,就有很多空要填。有空可以创造,也容易招致批判,但有快感。电视剧《我这一辈子》虽然增加了原著中不曾有过的人物,但保留了‘我’的基本经历,不管怎么编,没有编成金庸和琼瑶,老舍的思想和出发点没丢,‘我’的性格改编后也没丢。”他有一个比喻我觉得很好:“改编名著就像是租人家的房子,房子是人家的,但住户可以布局。”

改编名著不必完全忠实于原著的理由就包含在这样一个比喻之中。这样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

其一,以时代为理由。我们可以设想,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名著,都不可能不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局限,同样,在今天这个时代,任何一部改编作品,也必然会带有自己的时代印痕,克隆和复制只是一相情愿,是改编的“乌托邦”。同时,改编过去时代的作品,有意识地赋予作品和人物以时代感,也是合情合理的。比如北京人艺2000年重拍的《日出》,就以此为理由,进行了适当的改编。

其二,以观众为理由。观众不是铁板一块,其中不仅有层次的区别,还有群体的区别,在我们这里,话剧、小说,特别是所谓纯文学作品,都是服务于小众的,而电影、电视剧,特别是长篇电视连续剧,则是服务于大众的,把小众的话剧和文学改编为大众的电影和电视剧,必须要有一个通俗化的过程,不仅能让大众看得懂,还要让他们感兴趣,爱看,我们改编古典文学名著和现当代的著名作品,都不能忽略这一点。电视剧《雷雨》、《我这一辈子》、《日出》等都在这方面作出过努力。

其三,以样式为理由。《我这一辈子》,一个是文学,一个是电视剧,文学原著只有三四万字,而电视剧一集就要一万多字,因此,只能增加情节线索,设计更多的戏剧冲突。这正是主要人物从一个增加到三个的原因。再有,原著是以主人公的自述为线索展开叙事的,是一种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方式改编电影时可以保留,电视剧却不行,必须有更多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才能使电视剧的叙事显得比较充实,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直到推向高潮。其实,仔细阅读原著我们就会发现,电视剧中增加的人物和情节,几乎都能在原著中找到蛛丝马迹,有时老舍只是提了一句,改编者凭借自己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将它大大地发展了。

其四,以观念为理由。艺术创新很多时候是观念的创新,20世纪以来,艺术观念的创新层出不穷。李六乙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观念创新的欲望。《原野》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他要把曹禺的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张扬出来,即: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顿。他找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抽水马桶、可口可乐、电视机等现代文明的产物都成了现代仇虎们奔向自由时的障碍。

其五,以趣味为理由。人的趣味有雅有俗,有些很雅的作品,可以改编为通俗的作品,有些通俗的作品,也可以改编为很雅的作品。当年,魏明伦改编《水浒》、《金瓶梅》走的就是由俗入雅的路线,而当今更多的改编,走的多是由雅入俗的路线,这固然是因为大众文化的需求在急速增长,人们没有理由不开发更多的资源来满足这种需求。而无论是由俗入雅,还是由雅入俗,都有不必忠实原著的理由。

其六,以主体为理由。改编以改编者为主体,不能以原著为主体,改编者不是原著的奴才或仆人,即使它是经典名著也罢。实际上,改编者选择一部作品进行改编,我们相信他一定与原著中的某种精神达成了契合,至少是认同了原著中某种精神的存在。但是,他对于原著的艺术的解释,则完全可以和原著有所不同,他必须尊重自己对于艺术的思考和理解,而不应该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因素。

其七,以市场为理由。这是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改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对于原著的选择,到改编的方式,甚至包括忠实于原著还是不忠实于原著,或部分地忠实原著,都必须看一看市场的脸色,阴晴圆缺,不能不考虑。因为,在当今时代,不通过市场这个通道,我们就不可能将作品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向市场作出必要的妥协,恐怕正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电影评论家钟惦指出,忠实原著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对原著的改编,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他说:“如《祝福》,作为小说,它是完成了,而且是出色地完成了,但是对于电影,它还只能是一个出发点;从这里出发,要完成一部具有同一内容但不同形式的作品。而形式,它是任何时候都不会简单地听命于内容的。”

实际上,批评一部改编作品不忠实于原著,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也是不负责任的、偷懒的办法。追求克隆名著,复制名著,是庸人的做法,不是改编的归宿和终极目标。我们当然尊重名著,但这种尊重并不表现为亦步亦趋,拜倒在名著的脚下。对于掌握了主体意识的改编者来说,他们对名著的尊重,就是像名著的创作者那样,去创造新的作品。俗话说,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这句话来形容名著改编,倒是恰如其分。有许多改编者,他们就是这么干的。日本导演黑泽明以此为原则改编了许多世界名著。他善于将外国作品本国化,创作了一系列风格、内容都非常独特的电影作品,而绝少忠实于原著,不仅形式完全改变了,思想、精神也是黑泽明自己的。譬如他就曾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日本化,还把莎士比亚的《马克白斯》改编为日本古装片《蛛网宫堡》,把《李尔王》拍成了场面宏伟的16世纪古装影片《乱》。尽管这里已经很少原著的影子,但似乎并不影响他的改编作品同样成为经典。这种情况在经典名著改编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其实,即使是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原著也只能是个出发点,改编者的创造性劳动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是忠实于原著的作品,但电视剧的成功,却并非因为它“忠实于原著”,从编导到演员,从每个镜头到一招一式,他们所作的努力是不应该被抹煞的。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被改编为电视剧之前对改编者黄蜀芹和孙雄飞说过这样一段话:“诗情变成画意,一定要非把诗改了不可;好比画要写成诗,一定要把画改变。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改变是艺术的一条原则。”他还说:“媒介物决定内容,把杜甫诗变成画,用颜色、线条,杜诗是素材,画是成品。这是素材和成品,内容与成品的关系。这里一层一层的关系,想通这个道理就好了,你的手就放得开了。艺术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成品,每一本书都是成品,所以你放心好了。”

钱钟书先生的这番话和钟惦先生所说的是一个意思,在将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中,小说就是素材,是出发点,而电视剧则是成品,是归宿。因为媒介不同,小说的媒介物是语 言文字,电视剧的媒介物是电视形象。这种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变换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改编的过程就是把小说作为创作的素材,通过改编者的消化、融通、取舍、发展、重新排列组合成电视剧的过程。

在我看来,如果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对经典名著的虔诚态度,那么,改编真的就变得半点意义也没有了。只有把改编作为出发点,改编者才可能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向不同的归宿。当然,忠实于原著也不失为一种归宿。只不过,它不是惟一的,它只是名著改编中许许多多归宿中的一种。

李六乙是个能为自己做主的导演,他所改编的作品,都是经过他大胆改造过的。有些时候,他只是从原著中提取一个意念、一种思想或某些素材,而将原作中的人物、故事都做了变动,但原著中的精神还是隐约可见。他的《原野》就是这样的作品。去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65周年,北京人艺上演《无常·女吊》,也是这样一部作品。改编者是将鲁迅先生的六个作品加以综合,提取其精神,更多的是写改编者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这种情况在西方更盛行,特别是20世纪晚期,经典名著受到了更多方面的挑战和质疑,包括对于谁有权决定选择一些留存于世的作品成为经典的质疑。很显然,确定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经典,并不取决于普通读者或改编者,决定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主要有三种人:文学机构的学术权威、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批评家和拥有市场机制的读者大众。其中,前两类人可以决定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后一种人则能决定作品的流传价值,有时也能对前一种人做出的价值判断产生某种影响。由此可见,在经典构成的背后有着权力的运作机制。而改编者就居于这三种权力的中心,稍一不慎,就成了被人左右的傀儡。所以改编者确立其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西方近年来有许多改编都是不忠实于原著,而只忠实于自己的。有些甚至采取了解构主义的立场,在改编过程中消解了原著的精神。

实际上,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对阅读过程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对于文本的重视程度,文本的神圣性正在日益消失,它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也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在改编的过程中重新建构经典名著的意义。只有经典名著能做主人的时代已经瓦解,改编者要做自己的主人了。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电影的对比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30
第一章作为电影叙事重要手段的对比叙事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诞生于1895年,而在十四年后的1909年,格里菲斯在影片《小麦的囤积》中首次运用两组对比镜头表现穷人和富人:当发了财的粮食投机商在家里大摆筵席的时候,突然接入一个饥饿的......
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叙事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随着《蜗居》《裸婚时代》《相爱十年》等剧的热播,网络言情小说改编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改编注重对日常生活和个体生命的真实状态展现,并在世俗和伦理之间选择,在叙事上表现为日常化、欲望化和......
小说 “名利场”的影视改编
发布时间:2023-06-04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并算不上是新颖的话题,一直以来,文字与影像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每年各国都有大量的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这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由华裔导演李安执导,改编自奥斯丁的同名小说的影片 《理智与情感》便......
论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内涵(1)
发布时间:2022-08-21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连连获得国际大奖,他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小武》、《任逍遥》、《站台》以及最近刚刚公映的《世界》都是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在一种酷似生活本身的真实画面中展示他们的生活状......
电影传播过程中的视觉叙事
发布时间:2023-01-15
引言: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图像时代,所以可以以一个大的概念认知去考量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即视觉文化,对于电影的认知可以将其称为视觉呈现物,而视觉呈现物,只是最为直观的文化事件和实践的表征,在这些表征背后有许多驱动这些......
新时期中国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第一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原型叙事 近些年来,神话学与人类学的研究热潮带动了文学艺术等其它领域的研究。神话的思维方式与神话学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大幅度的契合。曾经一度,科学背弃了感官世界,认为感觉是一个虚妄的世界,......
电影《狼图腾》的叙事改写和美学塑造
发布时间:2023-06-12
电影《狼图腾》改编自姜戎的同名小说,历经五年的拍摄时间终于被搬上大银幕。由于小说叙事主体的特殊性,从小说改编成电影困难重重,过多的电脑动画特效只会削弱对于小说原著中的未经雕琢的大自然的纯粹的审美表现,所以为了拍摄这部电......
浅析《甜蜜蜜》中的电影叙事手法
发布时间:2023-07-18
《甜蜜蜜》讲述了男主角黎小军离开女朋友来到香港打工,遇到了女主角李翘,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感情纠葛。本片融入了香港即将回归的大背景,并以邓丽君的歌曲作为时代的象征和影片线索。影片通过男女主的经历充分反映了当时时代大环境下......
学者看电影: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1)
发布时间:2023-03-29
一九九六年四月,基耶斯洛夫斯基 (Kraysztof Kteslowski) 在巴黎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我没有读报的习惯,基耶斯洛夫斯基逝讯发布两天后,友人小林特地打电话告诉我。小林知道我敬爱基耶斯洛夫斯基,称他是“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
好莱坞电影多重镜像中的叙事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好莱坞电影导演巴兹・鲁赫曼运用独特的拍摄手法,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文学作品以镜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电影情节中盖茨比与尼克巧妙地连接,暗示出了美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隐患,将社会注定破败的结局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电影《归来》的叙事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 要】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大部分人忽略了导演是如何沉淀历史背景,凸显该片“坚守爱情”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将影片主题和呈现手法“定势化”了。本文立足于“讲故事”的角度客观地探讨影片在叙......
浅析《云图》的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云图》甫一上映,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笔者以为,电影《云图》运用的是一种并列式的电影叙事模式,这种电影叙事策略并非电影《云图》所首创,也并非该种电影叙事策略的代表作,但是,通过这种电影叙事策略,导演娴熟......
电影《告白》的“犯罪”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8
在2011年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上,《告白》作为唯一一部人围年度最佳外语电影提名的日本电影,却徐羽而归。有人猜测,因为在奥斯卡评奖历史上,向善、积极的价值观是评委们所看重的,但《告白》的黑暗、暴力、血腥、悲观都与奥斯卡背道而......
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27
B、一种主动/被动的异性分工也同样控制了叙事的结构。根据主导的意识形态原则以及支持它的精神结构,男性人物不能承担性的对象化的负荷。男人不容易注视他同类的裸露癖者。因此,奇观与叙事之间的分离,支持男人的角色作为......
全球化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5
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它承载着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隐性的特质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精神。优秀的民族电影,既能够争取到世界范围内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
教育叙事日记二则
发布时间:2023-06-10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想来,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
发布时间:2017-02-19
[摘要]梦工厂从创作初期到现在,其出品的动画影片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20年中票房过亿的影片超过30部,尤其是其近些年来上映的动画影片《怪物史莱克》系列、《马达加斯加》系列、《功夫熊猫》系列、《驯龙高手》系列等,都给观众......
浅论陈可辛电影的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陈可辛导演近年来因为《亲爱的》等影片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于他的影片的叙事研究也开始出现。本文研究陈可辛导演的叙事策略,从叙事的视角和文化符号在叙事中的运用两个部分着手,指出陈可辛电影的特点。 【关键词】......
世界著名博物馆魅影
发布时间:2023-01-20
日本大阪安藤百福方便面博物馆 日本大阪安藤百福方便面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为纪念方便面发明者安藤百福而设立,有一个巨大杯面的剧院,一个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方便面的车间和安藤当年发明方便面的“研究小木屋”的实物大小的复制品,可......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1)
发布时间:2023-07-12
电视声音和画面两大符号系统,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它们在电视中哪个更重要?当人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理论界便开始了一场持久的争论,尤其是在对电视新闻语言进行研究时,这种争论更为激烈。电视“以画面为主......
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从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谈开去
发布时间:2023-06-07
一、何为主旋律电影 在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之前,我想我们必须得先清楚何为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邓......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发布时间:2013-12-17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对微电影未来叙事形式的展望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一、微电影网络传播的叙事特征分析 ......
论古典名著的著作权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7
关键词: 古典名著 古典名著名册制度 保护作品完整权 内容提要: 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寻求保护古典名著的有效途径,保护我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十分重要,国家应该成为行使古典名著权利的主体,并成立专门的古典名著保护机构,全面负责古典名著的......
从《天浴》看知青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知青电影是对“文革”知青运动的艺术性反映与沉淀性反思,是人们了解、认知知青历史的重要方式。通过何种叙事策略表现历史是知青影视创作者思考的中心。《天浴》是知青电影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90年代惟一一部明确意义上的知青......
严歌苓小说的电影化叙事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严歌苓在小说中有效地融入了各种电影元素,增强了她作品的审美效力。本文结合她的小说文本, 从蒙太奇、特写镜头和道具这三方面分析电影元素的介入对其小说艺术魅力的潜在影响,同时探讨严歌苓在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之间进行沟......
论东西小说的电影改编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小说和影视剧的联姻,是两种不同艺术转换的过程。在文坛上锋芒毕露的广西本土作家东西是中国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其多部小说作品被接二连三地搬上银幕,扩大了广西作家和作品的影响,也给中国文坛和影视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胡叙事曲“新婚别”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5
毕业论文 摘 要 由杜甫新乐府诗改编的同名乐曲《新婚别》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完美结晶。《新婚别》对于2胡学习者来说是1部极好的训练教材,要分析好这些......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语言叙事与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7
电影《星际穿越》是最为典型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外太空的奇妙景象、诸多高科技术语、科幻外衣下的文化内涵等都是科幻电影的必备要素。但《星际穿越》又超越了一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这部电影并没有使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手段,却依旧给观众......
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31
第一章原著与电影改编的多重关系 之所以如此强调改编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的数量非常大,特别是其中的许多作品获得过巨大的赞誉及电影大奖,更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所有电影都是改编作品。改编的来源常常是......
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17
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电影《蓝色情人节》叙事结构浅析 摘要:故事大师对事件的选择和安排是......
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少数民族电影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瑰丽风景,它丰富了我国当代电影的题材种类,并充分发挥了电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具体表现为不同时期影像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十七年时......
青春电影的叙事创新与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16-05-31
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以超过五亿的超高票房,成为当年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重要作品,其营销策略、宣传技巧和助演明星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成为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在票房为王的背景下,获得理......
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品牌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7
1微电影广告的品牌叙事类型 由于微电影广告实属电影叙事结构的范畴,因此在清楚了解电影叙事结构基础上才能准确掌握微电影广告的品牌叙事结构。所谓电影叙事结构,其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个层面,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组织)关系和表......
浅析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
发布时间:2023-05-26
王小帅作为一个视觉敏锐、具有历史情怀的导演,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历史,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王小帅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叙事风格探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是目前中国电影拍摄中......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纵观近期的电视剧市场,可谓一场名著翻拍的饕餮盛宴。各大名著翻拍剧纷纷登场亮相,掀起阵阵收视热潮。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翻拍热,原因有很多:首先,主要是利益的问题;其次,缺乏中国近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支撑。当经典名著的翻拍......
浅析叙事学在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是一部幽默中带着伤感、悲剧中渗透真情的现代爱情片。在这部甜蜜与悲痛、爱情与病魔交织的影片中,导演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真诚和感人之处。本文从叙事线索、叙事结构两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了分析,以便于......
探究电影《1980 年代的爱情》改编
发布时间:2023-02-07
从小说到电影的跨媒介叙事,不同的艺术符号并置,产生不同的文本诠释,也引发了关于文学改编成电影的伦理探讨。野夫的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在2015年由霍建起执导改编,作者在《代跋》敞开心扉:他是要追忆那一代人的纯真,不再有的青春过往、伤痛遗憾。那种克制成全而又纯洁神圣的情感,足以成为一代人隐秘的骄傲。导演霍建起镜头下的爱情故事,平静、温婉和淡雅,将唯美发挥到了极致。两种媒介,便有两种审美体验。小说.........
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发布时间:2022-07-22
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摘要:无论是小说《李双双小传》还是电影《李双双》......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中国电视剧产业名著翻拍的合理走向 更 多精 品源 自 3 e d u 教 育 网......
谈非情节化叙事策略在贾樟柯电影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7
经过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来反映社会的变化、时期的开展,这是贾樟柯电影的永世不变的主题。当然贾樟柯的电影也是最能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思想方式的。纵观贾樟柯电影的叙事作风,我们会发现十分情节化叙事战略是常用的战略。电影的叙事作风是......
英国科幻电影的叙事技巧与人文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18
题材和结构是对影片的宏观考察,若想进一步解析英国科幻片的叙事策略,还须继续解剖组织叙事的微小单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国科幻电影叙事技巧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 幻想类电影给人最大的享受,是将......
论近年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
发布时间:2023-07-28
网络小说自1990年代末期兴起,现在每年生产的数量可能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小说。其身份逐渐得到认同,其地位逐渐得到巩固。当前,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还呈现出逐渐融合的趋势,一些传统小说作家也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一些网络作家也在开辟网下写作的领域。在网络小说初起之时,作者群以青年人为主体,而现在,中年作家甚至老年作家都成为了其中的成员。尽管网络小说的写作呈勃兴之势,但如果仅从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来看,网络小说到.........
李安电影的“东方主义”色彩和含混叙事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视觉特效两项大奖,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到目前为止,李安已经夺得两次奥斯卡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金球奖最佳导演奖。那么李安的电影作品为何在......
ASP3.0高级编程(二)(1)
发布时间:2023-04-15
使用Form和QueryString集合当用户填写页面可通过访问ASP的Form集合来访问其控件内的值:strFirstName = Request.Form(“FirstName”)strLastName = Request.Form(“LastName”)也可使用窗体中控件的整型索引,索引的范围从在HTML中第一个......
经典叙事法则编织的成长与励志
发布时间:2022-11-04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激情跳水梦》走的无疑正是在中国当下电影市场逐渐升温的青春片路线,与此同时,它又将体育元素杂糅其中,从而更加凸显出青春的激情怒放。影片通过两名跳水运动员彭鹏与冼海洋之间的碰撞、摩擦、融合,最终夺得全......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电影《教父》是美国电影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别样的叙事艺术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若干命题,将电影置入现代美学的视阈,可见其叙事艺术主要展开于三个维度: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
美国黑色电影的叙事策略与欲望主题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黑色电影(Film Noir)是一个在当代电影史中颇值得注意,又十分复杂的电影类别。受文化态度与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称得上是黑色电影或者有黑色电影元素的作品并不多。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黑色电影的形成与特色,......
电影《地心游记》的改编艺术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己成为影视界的一大热潮。早期的《哈姆雷特》《简爱》,近年来的《指环曲《特洛伊》等等,都是倍受欢迎的改编题材。电影改编艺术体现了对原著作品精华的保留和电影人自己想象力的发挥。在艺术表现上,将文字的抽象......
影像中的战争书写与性别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要: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女特工的生命历史及其情感经历,凸显了战争环境下复杂而扭曲的性别关系,进而参与了历史记忆的建构。曾经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刺杀丁默案”为电影制作者营造特定时空、特定情境提供了创作素材和重要依据。李安在深入挖掘张爱玲创作的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把自身对历史的感触融入电影创作之中。观众欣赏电影,就是一个阅读影像文本的过程。通.........
从《白鹿原》分析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样式。小说作为一种语言文本,重视文字的排列和精细的遣词造句,利用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进行精彩的议论和抒情,传达的思想具有一定模糊性。电影则是一种图像文本,在电影里,画面代替了文字,为观众带......
影视改编中的经典《简爱》
发布时间:2023-07-04
影视改编中的经典《简爱》 1934年电影版《简爱》,是克里斯蒂·卡本纳导演,弗吉尼亚·布鲁斯和科林·克利夫主演的黑白无声片。弗吉尼亚·布鲁斯主演的简爱容貌美丽,与原著中平庸瘦小的简爱有些差异。在62分钟的影片中,为展现简爱的反......
文学改编电影中“社会文明”进程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1987年,中国著名的导演张艺谋创作了《红高粱》,该电影是由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红高粱》用极其有深度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张艺谋招牌式的色彩运用能力展现出来,让《红高粱》成为一部无论在......
浅析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中的音色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析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中的音色问题 《兰花花叙事曲》是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主部音调及故事情节创编而成的二胡叙事曲。乐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组成。它通过对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纯朴......
讨论电影《盗梦空间》语言和叙事的新特点
发布时间:2023-07-12
电影《盗梦空间》被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故事,男主人公科布为了回家,与其团队制造了一个三层的梦境,并企图在梦境中植入新的思想,以改变目标费舍处置父亲遗产的方式。在这个过程......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1)
发布时间:2023-05-30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其次,电视剧的制作还要经过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的层层过滤、放大或缩小。除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公共要求之外,他们的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等都会对电视剧的制作产生影响......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文章 来源 于 3 e d u 教 育 网 ......
《一九四二》改编得失谈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电影与文学是两种表达方式与接受形式截然不同的艺术,但却都在通过叙事反映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两者独立发展,却又始终互动,电影改编文学的实践突出地体现着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关系。《一九四二》的改编成功地实现了纪实散文向电......
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
电视剧《独刺》的叙事特色
发布时间:2023-05-21
1、首页2、矛盾悬念 【摘要】本文是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新闻传播论文:电视剧《独刺》的叙事特色,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谍战剧和婆媳剧作为目前屏幕上较为火爆的两种电视剧类型,......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
发布时间:2023-03-24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 电视叙事声画一体论 电视声音和画面两大符号系统,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它们在电视中哪个更重要?当人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理论界......
电影片名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6-07
电影片名的翻译 电影片名的翻译 电影片名的翻译 [论文关键词]电影片名 直译 音译 意译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影片名的功能特点,介绍了五种翻译方法,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对片名进行分析,采取直译、音译、意译......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众所周知,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观......
现代文学和电影改编的互动现状
发布时间:2022-09-02
【摘要】众所周知,电影和文学具有强烈的不解之缘,而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重心逐渐地由文字转移到影像,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作品呈现在大荧幕,形成了现代文学与电影改编的强势互动,基于此,本文以《白鹿原》为例,探讨现代文学和电影改编的互动现状,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关键词】《白鹿原》;现代文学;电影改编;互动一、现代文学电影改编存在的发展性问题长期以来,电影与文学作品保持着密.........
史上著名的“雾霾杀手”
发布时间:2022-11-10
历史上,除了1952年12月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为大众所知,还有几件严重的烟雾事件比较著名――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
加里:改变城市叙事的难题
发布时间:2023-06-10
加里和底特律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的象征。在很多美国工业锈带城市开始复兴之际,加里则成为迄今为止仍在挣扎的中小城市的代表。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数十年城市崩溃带来的绝望使得很多努力显得苍白,改变城市叙事困难重重 自从21世纪初起......
《红楼梦》的影视改编
发布时间:2023-07-26
随着影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剧市场的渐趋完善,现代人对影视剧作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众多的导演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例如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红楼梦》于 1987 年最先被改编为 36集电视连续剧,从此......
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15-09-08
伴随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后,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其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作为播报各类时事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此阶段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之特征简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杜甫曾有诗:绛唇珠袖两寂寞,未有弟子传芬芳。这两句杜诗也许可以大致描绘出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现状。 1 倍受青睐与难获好评 张爱玲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话剧、舞台剧的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在现代作家中可谓名列前茅。她......
从《湄公河行动》看事实改编类电影的创作空间与社会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9
“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是指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警方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害。事后警方在船上发现90万粒毒品,一时间中国商人贩毒的舆论在国际上传播,为了还中国......
浅谈著作权中署名权的行使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引言 著作权中的署名权,是指作者在其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如何标记作品来源的权利,也称姓名表示权。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同时,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和第四款......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发布时间:2015-08-25
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它们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红楼梦》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 《红楼梦》把中国人最文雅的表达方式――......
浅析二元对立视角下的小说叙事结构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显著特征,运用二元对立的方式思考、分析文本,可以找出制约文本的潜在结构。它的不确定性叙事结构是作者思想矛盾冲突的展现,也是用以表现作品探寻怎样的思想的方法。本文试图从梦境与现实、病态与......
从《狂奔》中父子伦理叙事看苏童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作家在叙写“父子伦理”这种富含传统文化价值隐喻意义的关系时,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创作主体“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理念和艺术观念。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父子伦理关系多被简单地叙写成现行历史观主导下的文化象征符......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发布时间:2013-12-18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现代性的转换:“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之变 客观的社会环境,没有允许第五代导演在人性的价值启蒙与独特的造型语言的道路上持续太多的历程,很快被泛化并被后......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6-01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has become a popular phrase in modern life. As is known to all, how to translate the film titles has beco......
东北农村影视作品中的叙事特点浅析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影视作为一种叙事性的艺术作品,是大众文化的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在各种地域影视中,东北农村影视的表现是影响比较广,也是最为突出和值得研究的,其中的主题、风格、人物形象及民俗的融入都值得玩味与赏析。本文从地域文化视......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精......
搜寻世界著名海盗岛
发布时间:2023-05-15
小麦:海盗是指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这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自有船只航行以来,就有海盗的存在,特别是在航海发达的16世纪之后。由于海盗的特殊性、神秘性,海盗已经成为人们观念中带有传奇甚至魔幻色彩的元素。今......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03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电影名的翻译策略 精品源自化学科 归化策略要求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要着重于关照目的语观众,并采用目......
李安改编于英美小说电影的审美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10
情感审美维度是电影美学之中的最高层,艺术的目的不是记录和再现生活,而是在呈现生活的过程中触发受众的心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李安改编于英美小说电影的审美特点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美籍......
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名著续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内容百变、质量参差的续写文本常令读者困于选择。以对《傲慢与偏见》的续写为例,其中既有工笔承接,亦有诡谲创新,令人眼花缭乱。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班纳特小姐的自立......
名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08
在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体验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地相关的文学作品亦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水浒传》为例,立足资源优势,把握文化精髓,将名著文化潜在价值充分运用......
中文期刊刊名变更的著录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期刊刊名的变化,给编目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是提高编目数据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刊名变更的期刊,依据《中文连续出版物机读目录著录细则》,对刊名变化的期刊判断其主次性来决定是否将其作为新刊创建新的......
中外名人谈佛教(二)
发布时间:2023-06-10
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许寿棠 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益亟, 民气益衰, 一般国民懦弱、浮华、猥贱、诈伪, 视清末或且加甚。 自非一面提倡佛教, 以勇猛无畏治懦弱心,以头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
国产喜剧影片的叙事策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从1996年周星驰的《大内密探零零发》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喜剧片完全可以存在一种带有纯娱乐倾向和游戏态度的形式。此后,冯小刚、陈佩斯、宁浩等人的喜剧片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国产喜剧影片的迅速发展让人们重新审视喜剧的价......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2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是运用象征。 象征,以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无形的事理。美国劳伦斯・坡林教授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劳・坡林:《谈诗的象征》,《世界文学》,1......
著名邻居 2014年3期
发布时间:2022-11-03
一 我和爱人都是市里高校教师,爱人比我还好一些,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专攻现代诗歌研究,家中书柜里摆满了各类诗集和刊物,碰到喜欢的诗歌时,还要即兴地为我和孩子朗诵上几段。说是要普及诗歌,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我......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样式确证与叙述创新(1)
发布时间:2013-12-18
鉴于滑稽、怪诞、嬉戏、喧闹的格调,又于迫近春节的档期上片放映,加之在故事情境或言语动作中多多少少地涉及春初岁尾之事,上述影片又被广泛称为“贺岁片”。在冯小刚看来,观影群体所指称的和普遍认同的“贺岁片”,就是所谓的“喜剧”......
港剧中的叙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其中“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叙述学等理论广泛的运用于电视电影等作品中。港剧从黄金的80年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