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1)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3:58:34
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1)
时间:2013-12-18 13:58:34     小编:

一、审美文化中当代情结的提出与表现

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况来审视,则当前审美文化的转型就不只是以一种变化可以说明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经历了一次革命,以至于当人们要言说它时,已不能简单地以审美文化中的当代状况来描述,而必须称之为当代审美文化了。

在启用“当代”这一术语时,它的涵义是指当前的时代,当下的、现时的状况之义,那么,审美文化必冠以“当代”来言说它的存在状况,根本上还在于它确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如果我们结合到文学的情形来言说,则其特殊性在具体的“创作/传播”过程中有下述表现。

1、创作的准备阶段

作家创作的准备阶段是一个难以定性的过程。他对自己某一写作计划的酝酿、构思算是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对生掐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体验,他平时的阅读、交友,他平时与写作无直接关联的阅历,都可能对日后的创作产生这样那样、或隐或显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可能会影响到具体创作的过程都称之为创作的准备阶段。

在创作的准备阶段中,创作者是生活在一个由多种话语交织的“场”之内,或者换句话说,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⑴。人是在由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的网络中被定位的,因此人所感受到的信息就是由这多个方面而来,就此而言,过去与现在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但过去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是更倚重家族血缘的关系、宗教伦理的关系、政洽权利的关系等,而在今天则可能是新的关系在起作用,诸如在各种传媒的宣传中,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甫路必有丰田车”、“海尔,真诚到永远”、“星期日哪里去,仟村百货购物去”等。在这里,商业广告主要是在树立其品牌的知名度。我们看到的“真诚到永远”是对受众作为消费者的宽慰,可是“永远”更是在表达该产业集团将长久不衰的信念,从而使其牢靠感扎根在受众心目中,而这一意识是商品在商战中致胜的砝码。仟村百货是一家跨省的商业集团,在若干大都市建立了营销点,它的广告词以一种对话体来表达,仿佛是市民们家居生活的一个片断。作为百货营销企业,它的商点在装修方面追求档次,可在广告上又以土气的“赶集”来说,这其实是在投合人们的一种心理,即人们既要追新逐异,同时也对逝去的一种生活方式(诸如在乡村仍沿续的“赶集”式交易方式)有一种回顾和眷念,结果就是使人既感到它有档次,又感到它有几分温馨,在广告话语满足受众心理的同时,也就为其日后的销售服务工作奠定一个基础。而丰田的广告更是早已家喻户晓,已成为广告词中的经典。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广告话语实际上是商业行为的一个方面,在当今生活中广告的泛滥体现了商业的、经济的活动已愈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如果说在传统的社会中较多地体现出政治、宗教及家族关系的影响,使作家的创作较多地表达那些方面的声音,那么今天的作家则生活在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中,即经济生活已从维持人生存繁衍的层次提升到了要从根本上改写人的价值观的地步。马克斯·舍勒将之称为“价值的颠覆”,这一颠覆并不是要否定价值的存在,而是要重构新的价值秩序。当我们说作家是灵魂的工程师的古训时,包含着一重意思,即作家是既有价值秩序的看守者,当价值秩序已变化时,那么作家在创作之前的工作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了。

2、创作活动的阶段

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每位作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有所不同,但作家的写作活动在物质形态上是“码字儿”这一点是共同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若干状况来说明。

在今天,许多作家已改用电脑来代替了纸、笔的书写方式,这一点在文学理论的角度上看不能提升到创作方法、艺术表现手法、写作风格等理论高度来认识,但如对其视而不见,以为就完全无关紧要也是不对的。至少,在纸笔的操作中,作者的写作是一种留下白纸黑字的行为,它是一种显得比口述方式更为庄重、也更持久的“字据性”的存在,作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改动也都清晰地存因下来,虽然是使作者个人化的精神创造在物性显现层次上留下的轨迹。托尔斯泰在写作《复活》时,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在法庭出庭时的肖像描写,先后易稿达20次,这些手稿至今存留在托尔斯泰纪念馆中。人们在纪念馆里观看大师因下的手迹时,也可以由此观看到大师生前创作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而在今天已有相当数量的作者改用电脑写作。在这电子化的写作工具面前,作者的修改工作大大简化了,他只需按动键盘就可以任意调动句子顺序,也可以随其意愿将自己不满意的文句清除。因此,在电脑的写作中,大多只是留下一个定稿,它是一个比较满意的成品,是把过程中的中间环节都省去了的成品。作者在这一书写方式中,将会意识到写作的整个过程就元非是奔向这一最终结果。对于创作中的甘苦,由于缺乏一种物性记录的存留来强化感受,也就可能感到淡漠。更进一步来看,电脑写作中的宇句是体现为屏幕上的电子亮点,它是可以不留痕迹地抹去的,因此所谓的定稿也就在物性上失去了“力透纸背”、“一宇千钧”的白纸黑字给人心理上的威势,书写话语相对干口头话语的强势地位已有所减弱。

今天的作家当然也可以用传统的纸和笔来写作,只是当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出现后,它所体现的冲击效应是不管传统方式还有多少成分保留着的问题。就象书面文学出现后,也仍有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是以口头文学的方式来创作;就像印刷术普及后,也有许多文学作品是以手抄本方式来传播一样,书面文学和印刷术对于文学发展进程的影响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同理,电脑化写作也在今天显示出类似的影响。

3.文学传播的阶段

文学传播阶段可以是与创作同时,象即兴的、临时口占的诗词一类,当作者在对人词说其作品时,也正是他在“此刻”对作品的写作。不过更多的情形下,文学传播是后于创作的,但它又可能对创作的行为构成影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无论在文学上还是思想上的影响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鲁迅的创作,我们也较多地是从文学上与思想上来认识。这样做没有什么大的不妥,可如多我们能从一些中介环节来看鲁迅的文学创作,也许更为全面,即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鲁迅的文学贡献和恩想贡献是经由哪些生活事件作为契机,鲁迅的创作与他同代人的运作之间的交互关系如何,鲁迅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写作中的焦点有何对应点,等等。譬如,书迅杂文的犀利就与当时他的论战的状况有关;鲁迅在好些小说中将希望的亮色留给青年一代,也与他的教师职业以及他作为青年人崇慕的榜样有关,在既有社会环境的“铁屋子”中,他唯有在青年人中间更能觅得知音。鲁迅的整个创作生涯中,20年代末是鲁迅创作精力最为旺盛,在创作技巧上也已成熟,而且思想也已磨砺得十分深刻的时朔。可是鲁迅在此期间有一两年相对沉寂,这倒并不是他自己不想写。他曾回忆说:“我在编集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的文字,篇数少得很……我记得起来了,这两年正是我极少写稿,没有投稿的时期。” ⑵o对于鲁迅来说,当时的报刊因主编或编辑卷入了文坛论战,好些人的见解与鲁迅相左,这使鲁迅文稿难以顺利发出,进而也就影响了鲁迅创作的积极性。同样道理,西方文学中19世纪是长篇小说走向辉煌的世纪,人们是以某一国度长篇小说的状况来衡量其文学成就,作家也是要有至少一两部大部头的著作才能在文坛建立声望。而在此期的美国文学则有些例外,美国文学是以短篇小说作为主流。其中缘由在于美国与英国是同一语言作为母语,而当时两国间的版权管理没有协调,有许多美国出版商就靠不付稿酬盗印英国小说来赚取超额利润,这使美国作家难以让著作出版还能获得合法报酬,他们转而以写作短篇小说到报刊发表的方式来从事创作。⑶从这些事例来看,作家在书房里的写作与社会息息相关,这不只是说他的写作题材源于实际的生活,还在于它的写作的旨趣、数量等也与社会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文学传播只是在发生学意义上晚于创作,而在现实的文学体制中,文学如何传播却要先在地影响作者写作时的情形。在当代文化中,文学传播有着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

从文学传播的具体方式来看,自从出版业作为一项产业或政府资助的产业以来,文学写作的成果是以正式出版作为标志,它以书籍、报刊等出版物的形式正式发表。可自从影视制作脐身于大众传媒以来,影视传播成了传媒的新宠,它集声、光、乐、影为一体,使信息显得生动而多彩。在影视的故事中,它往往要将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本,再用于摄制和播出。这本来可说只是各种传媒之间的信息再加工问题,可由于影视艺术的巨大影响力,往往是改编之作能使名气很大但与大众文化消闲相距较远的经典之作重新走红,如 80年代电视剧《红楼梦》的播放,使书店中该书的年销量猛增数十万套;它也能使确有阅读价值但影响不大的新作一夜成名.如电视剧《孽债》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早先印制了几万册.但销售势头滞缓,可当电视剧播放之后,不单原印数售馨,出版社又加印20万册也未积压。在这种情形下作者的创作当然要争取出版,但创作的目标似乎已盯在了影视改编上,文字的发表只不过是为影视改编作铺垫。人们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有影响,也不只是看它文字的作品,也要以他影视改编之作的状况作为重要参照。

再从当代文学传播的文化环境来看。文化的本性是要求体现出作者的创造性追求,也要满足读者的多样化的审美趣味,因此文学创作很难用一种划一的标准来说。然而,这种多样性只是相对于定于一尊的状况来说才有意义。在当代,信息爆炸体现在所有的文化领域,对于文学而言,即使是一个勤奋的批评家,也难以做到哪怕是粗略地浏览新近问世作品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在浩若烟海的文学新作中读到某一篇,则是带有偶然性的,读者阅读的心理空间受制手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容量。与此同时,由于信息传播已进人了电子时代,某一作品一旦走红,可以瞬间在大众传媒上作出介绍,马上覆盖到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得到公众的普遍瞩目,于是就可能有信息上的“马太效应”:越是杰出的作品就越有知名度,越是有暇砒的作品就越乏人问津,作品水平之间的毫厘之差,在传播中被放大为天渊之别。世界上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不少,而且近几十年来人数还有增长,但由于电视的播放效果,人们对美国NBA联赛的熟悉程度。可能高于自家门前的某一球队,而该球队在几十年前本是当地人家喻户晓的;对于美国NBA球赛,人们又是将主要视线集中到乔丹等顶尖人物身上。同样道理,人们对文学中的诺贝尔奖等世界级权威奖项的作家及其作品看好,其他人只能处在陪衬肌作为人奖者产生基础的位置,胜者获得全部,败者一元所有。在这里,百花争艳是被鼓励的,但花中之王才可享有成功者的美誉。这一情形对于作者创作的反馈效果,是使创作本身成为一种竟争,与文学活动中那种自由心态有着牴牾。

以上,粗略地从文学创作的准备、创作洁动本身以及文学传播的方面剖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些表现,对这些新的变化,理论领域不可能不作出相应反应。笔者在此不打算全面地论述该问题,只是在下文对理论反应中的“当代”情结的状况作出几点说明。

二、审美文化研究中“当代”情结的具体内涵

在审美文化研究中的“当代”情结,体现了情结一词的矛盾性。一方面,整个包括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在内的观念文化,它要体现出时代变化的特点,而在其中的文学艺术则可以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是十分超前地鼓吹某一理念,成为一种先锋艺术,也可以是保留最为原始、显得土气的传统方式,在这原始氛围中展示出一片“净土”的风景。从事文艺工作、爱好文艺的人大多也正是因这一特性而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审美文化是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而社会的整体文化又被其中剧烈膨胀起来的商业文化的精神所模铸,这使得它的“净土”性质受到侵蚀。杰姆逊在中国作演讲时指出,“德国的古典美学家康德、席勒、黑格尔都认为心灵中美学这一部分以及审美经验是拒绝商品化的”,这一认识成了近代以来的一种共识,至少在艺术家、批评家的圈子中是这样来认识,以为在审美领域中贯穿商业的目的是对艺术的亵读。可是,在当今社会里,“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⑷对于商品化向艺术领域的渗透,杰姆逊以美国艺术家沃霍尔的类像化表现来作说明。问题在于,不管一部作品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商品化法则都可以将其纳入到它的言说范围中。另一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此就有一个说明:

……我以东部航空公司的两页生动广告为例,它刊登在1973年的一期《纽约时报》上:“请你象鲍勃和卡罗尔、泰德和艾丽丝、菲尔和安妮那样欢度假期吧!”触目惊心的标题有意模仿电影《鲍勃和卡罗尔、泰德和艾丽丝》。这部讽刺影片描写两对友好的夫妇如何笨拙地相互交换配偶取乐⑸

在此例中,原来影片的描写对所写对象还有讽刺意味,而在广告词中则是以此作为招徕,并且还故意添加了一对人名:“菲尔和安妮”。这是一项邀人参加到该活动的提议,结果原来影片中的讽刺性被遮盖,反而成为一种带有刺激性的娱乐方式了。

这里稍有离题地讲述商业行为对于文化的改写,是想以此说明,从商业行为出发,它要求人们建立一种不达到某种消费,生活就未达到档次,商业消费中的升级换代与社会发展的走向同步的观念,使人形成一种害怕在生活上落伍的意识。那么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也从传统的艺术精品、艺术经典之作统率着其它创作的金字塔格局,走向了一种由新潮冲击并取代传统的潮流式格局;前者是空间性、静态的,后者则是在时间中演进,动态的。与此同时,审美文化的研究也从要求体系化的建构,要求有理论化的深度,转为要求跟上审美时尚乃至对其作出前瞻,否则就有落伍之感。就象城市公共交通已步入汽车时代之后,还去潜心研究马车结构的改进一样。学者作为个人有仍固守过去课题的自由,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再被人尤其不被同行所关注。这种驱迫力促使审美文化研究者感受到一种当代的情结,他们必须在“当代”上作出反应。而作为情节,它是一种欲望受压制后的心理。这就是,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本来是想在自己学科的深人和知识的建构上有所成就,可是该欲望在文化转型的压力下,只能以理论上对新的变化作出主要是理论说明的工作,因此原有的欲望在一种变型的格局下呈现出来。有关的研究者在跟踪“当代”的同时,也会带有一些理论研究自身的规范性色彩。以下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基本的方面。

其一,文化转型中的理论真空与话语权争夺。

每当一种新的文化诞生后,它都要求有新的理论来对其作出概括,这既是为了满足人们认识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新的变化提供合法性的依据,它所付出的代价是使原有的理论失效,并且使得属于旧文化传统的方面被撕裂出若干漏洞。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它使得中世纪时禁欲主义向着近代文化的现世现报的现实生活观转变;中世纪时认为受教育是人的一种身份标志,属于人生的奢侈用项,而文艺复兴以后受教育成为人谋生的一种准备,是一项不应被省略的投资;中世纪流行的口号为“知识就是痛苦”,认为知书识礼的人充满烦恼,而文艺复兴中提出的口号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学得了知识,就会在同自然的斗争与人生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自从文艺复兴将社会的文化转型视为一种正常的社会变革过程之后,这种转型就不断地在生活各领域中发生,并获得了变革进程中的加速度。在文艺学领域,世纪之初由人文学科中的“语言转向”,使文艺研究由关注作者、关注社会的角度来关注文艺,转到了关注文学语言、文学修辞的“内部研究”上。这一转向在中国是被作为文论发展的新趋势来认识的,但在西方国家则已是完成了这一转向的过程,又向着新的转向迈进了。美国文论家、耶鲁学派中坚人物之一的希利斯·米勒认为,美国“自1979年以来,文学研究的兴趣中心已发生大规模的转向;从对文学作修辞学式的‘内部’研究,转为研究文学的‘外部’联系,确定它在心理学、历史或社会学背景中的位置”。⑹在这转向的过程中,旧有的理论话语也许经历了多年的潜心钻研而具有深刻性,但在新的理论需求面前则无以言说,新的理论活语又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结果就造成一种理论真空,似乎役有什么理论可以成为我们所面对问题的权威性解释的基础。由此状况就造成了文论领域中各家各派都来争做新的权威的侯选者,形成了对于话语权争夺的局面。如果说审美文化研究中,“当代”情结的一般表现是要积极面对新问题的话,那么这里对话语权争夺的状况,则已涉及到本领域学者能否在学科领域中觅得存身之地的问题了。

其二,面对传统:尊崇与反叛的矛盾举措。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当代”时,也就很自然地会有一个如何面对传统的问题。一方面,当代的此时性与传统产生于过去时代的憎形有不同,可另一方面,当代也是由过去时代递延而来,并且一种强大的、有生命力的传统也会延伸到当代。因此,在对当代审美文化的研究中就会有着对于传统的矛盾。如果强调传统的规范力量就难以凸现出当代的特色,可是忽略传统的情形也会落人传统的窠臼。按美国学者希尔斯的见解,近代以来反传统本身也已成为了一种新的传统⑺,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传统或对传统的意义和价值视而不见,那么就在得不到传统支持的同时,又背上因袭传统的恶名。再换一个角度来说,审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传统的范畴,一位伟大的诗人可以不去理会前代人如何写作的成规,但前代人的写作会在用词上、对事物的关照上、对读者情感的调动上等等方面融人到这位诗人的潜意识中。并且伟大诗人之被认可是由一个读者群来维系的,该读者群的审美趣味也正是在不同时代的若干作品的鉴赏中形成的。伟大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会改写艺术史的评价格局,可终极意义上来看是“它们融会到了作品的宝库之中” ⑻。在这里,伟大作品就其具有独特性而言,是脱离了传统的;就其被纳人到作品宝库而言,它们也加人到了传统的行列。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研究者常常清理当代状况与过去传统的区别与联系,就正体现了这种矛盾关系。

其三,对理论的适用范围加以界定。

当代审美文化将研究对象集中在当代的审美现象上。由此得出的理论就是在当代问题上的概括,它无意推翻过去理论的各种表述,也不是要证明自身比之于过去有多么高明。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俟以时日,而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能在与传统理论的论争中占居上风还难说,而自身也已经失去对鲜活现象的及时概括了。它就姑且承认过去理论是对过去现象的概括。今天的新现象则有必要作新的概括。而在迈出这一步时,自然也就得对旧的理论系统加以改造和调整。过去理论在过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当代的理论也应该被承认它在今天存在的合理性,不同的理论系统各自有其存在的合理范围。佛克马和易布思夫妇在其合著的书中就承认:“文学研究的范围是如此之多,致使一个学者不可能再顾及这一学科的全部领域。面对浩瀚繁杂的文学问题,我们的出路只有通过分工合作来进行研究。” ⑼他们在提出这一见解时,也同时承认了分工合作的设想根本上是难以施行的。那么这不是一个现实的交由操作去完成的问题,而是从理论上看应该如此的问题。当操作上根本元法实施时还提出这一见解,就在于理论的适用范围向人提出了应如何看待理论的思考。这是对于过去理论的适用性划上了一条不得随意越人当今问题的界限,同时它也为当今问题的普适性划上了界限,因为未来状况完全可能超过了今天的理论设想。

其四,在对对象的阐释中也为自身寻求定位。

理论话语对问题的言说,既是说出一种认识,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和再生产,即它是对于已成为系统的各种思想观念的言说,并可能又再丰富和充实该言说,使体系更为庞大。法国学者福科关于话语的理论就指出了这一事实,即话语体现了一种权力,首先是话语言说者的主体地位合法性的权力,另外还有对于对象加以评说、定位的权力。他以法律文本为例指出:“应该建立一门不再把法律当做模式的权力分析学。”对他而言,权力不只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或国家制度认可的公民权之类,“权力不是制度,结构、力量……而是在一社会中用于指复杂战略分析情境的名称”。⑽这一“复杂战略”的涵义在于,话语与权力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网络关系,如各门学科话语和专门话语累积起来,组成社会机构,如大学、出版与宣传部门、法院等,而这些机构又反过来生产出新的话语,如教学讲义(它是真理的化身)、新闻(它左右着社会舆论的焦点)和法院文告等。结合到理论问题来说,福科对西方哲学中重视时间的观念有一番分析。他说,自康德以来,哲学家们思考的是时间。黑格尔、柏格森、海德格尔皆是如此,“与此相应,空间遭到贬值,因为它站在阐释、分析、概念、死亡、固定、还有惰性的一边。”⑾在这里,哲学理论对于时间的重视无可厚非,它也是人们认识的需要。问题在于,从文明史L看,人的空间感是先于时间感或强于时间感的,因为空问更富于感性特征。那么对时间的强调是体现了近代以来迸化观念在整个社会的全面渗透,对时间加以阐说的趋力带有倾向性,是体现了不同观念之间的权力冲突的。当理论在阐说时间时,也是在表达一种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在审美文化研究中,“当代”情结的表现是强调当代性在该领域的重要性,这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不过在对此强调中,它还突出了自身在阐说其对象意义时言说的正当地位,在此过程中它就是为自身铸造了一枚自己才享有的证章,该证章是其俱乐部的通行证。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三、审美文化研究中“当代”情结的文化阐释与评价

审美文化研究中具有一种当代情结.在这情结的作用下.研究者们不是以创拟一种更有深度、更有概括力的理论作为研究的追求目标.而是以对当代问题.而且还较多地是以当代审美文化中现象层面的问题来立论,这似乎比起美学传统中对于审美本质等作出思考和解说来说,已显得志向较为狭小了。当然,这一研究范式上的转换有其学科上的基础。在近百年来的审美文化上的变化,确实有许多问题是传统美学中不可能见到的。

仅以影视艺术对社会的冲击效应来说,如丹尼尔·贝尔所说:“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了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活,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他们遵循的‘与其说是……他们谨小慎微的父母的生活方式,不如说是…··咱己周围的另一种世界的生活”。⑿在这一论说中谈到了电影故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而真正值得体味的倒是言及“遵循”什么生活道路和模式的问题。在影视传媒出现之前,社会采用两条途径来教化青少年,一条是书本话语的教导,一条是青少年们身边父母、教师等人的言传身教。这两条途径的效果、所占影响力的比重对每个人有所不同,并且两条途径也可能有所低怪即书本的或课堂里的学习,同学生在家庭、社会的体验可能有异,但总的说来,这两条途径的并行成了社会培养未来一代的基本途径.这两条途径在目前正规的教育计划实施中仍然有效。但也正如贝尔所说,电影作品中明星的表演取得了艺术魅力之外的更大效果。电影表达是形象的,它有供人模仿的偶像的作用,其影响力可能超过青少年身边的师长和家长。文学著作的表达与受众生活隔了一层,是“从前如何”的讲述,而电影作品声像并举,它又是在一种公众传媒上展示,就兼有书本话语的权威性与师长、父母讲述的示范性。在传统社会中,这些长辈们的教导可能使年少一代感到不中听,但不会怀疑其权威性;而在今天,孩童们是从影视作品中看到令他们崇慕的人,也许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完人、超人,由此再来反观他们生活中年长的一辈,那就显得太平庸了。这样就使一种新兴传媒对社会的秩序有了改写。

我们顺着影视传媒兴起之后的冲击效应作进一步的分析。⒀在书本、印刷的文化中,作者是不出场的。他是一个观看者,他的笔触是一片镜头,镜头中的对象由作者来评说,对象是处于“被看”(hem looked at)的位置,这一“被看”Hg被评说、被支配。尤其是在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赋予了作者主体性的极高地位之后,看的主体性是以被看者的屈从地位作为代价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是以被看者的最大程度的可塑性作为前提,这种对被看者的不尊重也体现在对表演艺术的评价上。以一出戏剧来说,编剧是该剧本的写作者,他因创作出一剧之本而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导演是联接剧本与舞台演出的指挥者,他既作为剧本内涵的诠释和演绎者,也是表演的设计师。这两种人不必亲自登场却倍受尊重,不是“被看”的对象。反过来,直接登场亮相的队员则是“戏子”,他们或以容貌上的皎好而受人青睐,但在人格上并不受到尊重。

可在影视艺术兴起之后。影视故事所展示的是一个“似真”的世界,演员的表演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再加上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最初并不是以一个剧本作为拍片的基础,在其后来的发展中,电影的文学剧本应被改造为电影的分镜头剧本才便于拍摄,这就使编剧的地位已不能与戏剧中的编剧地位相对等。而电影的拍摄是在社会已普遍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背景下实现的,电影制作的庞大的经费预算必然要求有一个对制片工作负责的制片人,他的考虑涉及到制片成本、拍片之后的广告运作、票房收益的估算等。这些考虑与电影导演从艺术上与作品思想上来作考虑的角度不同,导演意图要受到制片人意图的制约,比起戏剧导演来他的决策权大大降低了。反过来,戏剧演员在台上演出时是一个化装的形象,他展示的始终只是“角色”。而电影由于要求与生活中人物形象相近,并不作很多浓妆艳抹的化妆。并且由于有电影的近镜头、特写镜头,演员在片中的一颦一笑都可展示无遗,电影演员既是片中的一个角色,同时他所扮演角色的个性也易被人视为就是演员本人的个性,演员在影片中获得了一种偶像的意义。作为偶像,他是彼人仰慕的对象,这与“戏子”一词体现的被人观赏的地位何啻天壤之别!如果说在传统美学中“彼看”具有屈唇性的状况,那么现在的“被看”可能是具有更多抛头露面、出人头地的意义。也顺带可以说它是整个社会对“看”有了不同理解的结果。在古代,处在权力高峰的人光临民间,那么众人应俯首相待,不得以目光面对尊长,这里注目有一种侵犯的内涵;而今天的政界或其他领域的要人频频在电视或报纸上亮相,它俨然是对注目礼的扩展,是邀请公众向要人注目致敬。大体上这种被注目的频度与时间,与其本人的社会地位大体相称。在此变化中,原先是从观看者主体的立场来建构的静观的美学,势必应挪出一块地盘给活动者、参与者立场来建构的参与的美学。这一变化已在当代美学的研究范式中有所体现。

我们说审美文化研究中已不能说只是具有当代性或当代状况,而是根本上就得说当代审美文化,以此才能强调出它的革命性转换的意义。那么由上述简略的文化根源上的阐释,我们可以初步明确这一革命性转换对干美学研究上的震撼力。从更根本的性质上说,我们很难指出这一美学范式上转换的学科价值如何,即我们不能说该转换是对此前的亚理斯多德的美学理论,或者是对近代有深远影响的康德理论、黑格尔理论的推迸,因为这一转换已相当于是改弦更张,重新开发新的天地哦们更不能说该种转换的理论比经典美学的系统更为先进,毕竟经典美学巳融入了过去的整个文化传统之中,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并且在文艺创作中也发挥了重大影响。反观当代审美研究则不仅没有如此深厚的根基,而且它基本上只是美学家对当代审美问题作出的一些理论反应而已,很难就此给予它一种有份量的评价。

审美文化研究中有当代情结,这在上文已经指明,它的意义不只在理论史上已有的座座丰碑中再树立一座新的丰碑,而是在于密切跟踪并反映出当代新的变化态势。在社会正面临文化转型的过程时,这一以注视当代新变为宗旨的研究立场是必须的。反过来说,“丰碑”之类本身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再辉煌也只能是面对历史。而这种跟踪新变的理论建树不是意在树立丰碑,它面对的是现实,并也以此来标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代”情结中有几分无奈.但还有几分则是合理的。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注 释:

⑴马克思《关于贫尔巴哈的提纲》,见《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

⑵鲁迅《三闲集·序言》。 ⑷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酉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147页。

⑸⑿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

1

9、115页。 ⑺⑻希尔斯《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⑽转引自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76页。 ⒀关于影视传媒的专门分析、可参见笔者发表的几篇论文:《电视文学对文学的观念再构》,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电视,一种文化霸权》载《青年思想家》1995年第2期,《电视,第三种话语》,载《艺术广角》1996年第4期。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张艺谋电影看审美文化的当代构成
发布时间:2016-05-20
摘 要:审美文化在现代商品社会背景下主要分为精英文化、民间文化和流行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有着各自的特征与内在逻辑,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其影片中充分展现了这三种文化的不同特点,本文就其根深蒂固的精英文化、不容忘却的民间文化、......
论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制度,是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强有力的武器。对于国家也起到了稳定发展防止犯罪的作用。对与每个人来说,起到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合法权益,积极与犯罪做斗争。但是,在防止行为时要根据对自己的......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传统中国化色彩观在长期的发展中,在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思想文化得以涌入,在对西方文明吸取的同时,传统中国画也在西方画的涌入下受到很大冲击。本文主要就传统中国画色彩在当代中......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14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指出文化不执泥于理性积淀,感性对理......
中国当代红色文学经典的审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培华学院校级课题成果(课题编号:PHKT20140741) 摘 要:“红色经典”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对红色经典文本的传统研究只是把其放在十七年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进行。由于“红色经典”特殊的时......
当代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刍议
发布时间:2016-03-01
“审丑”现象出现在传媒文化中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公众的认知和审美有着巨大的改变。针对这一现象,从美学理论中的审美范畴、审美意象等关键词入手对其进行分析,试图从学理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
当代中国艺术品格的审美呈现
发布时间:2023-07-23
艺术是从人的精神需要开始的。面对绘画艺术,人们总是有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审美诉求和视觉渴望。置身于中国油画艺术的自由多元的当代语境,人们越来越清晰而又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品质的提升、创作精神的独立、文化内涵的深入,依然是艺......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
浅论鲁迅创作中的旧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关键词:鲁迅 传统 思想 死亡意识 鬼气 论文摘要:从传统伦理思想、鲁迅的死亡意识、以及他的“鬼气”观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鲁迅与传统的关系并非仅仅一个“反”字所能包容和概括,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鲁迅,作为中国史......
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 标 题】本体性流变与审美现局 ——转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散文【 作 者】张育华【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提出共时态的散文本体系统观,即文化的本位性、思维的超越性和文体的高弹性,并......
论当代社会中的“董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6
董仲舒(前179年一前101年)西汉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川郡(今衡水枣强县旧县村附近)人。著《春秋繁露》等。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工相,汉武帝时期,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以儒学......
讨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和式微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当代之后,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这种关注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被消解为通俗语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深度被元素的力量所取代,......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发布时间:2023-03-28
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精神是文化的一个表现层面,人的精神是个体积极向上的动力来源。革命、改革、创新、科技等都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不论是革命改革还是创新科技,这些行为的实践主体都是人。只......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17
" [内容提要]: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的工具性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人文性被遗忘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则少有人提及。......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1)
发布时间:2023-01-17
【 内容 提要】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 现代 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 发展 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摘 要 题】马列......
论当代中国油画的写意情怀
发布时间:2023-05-02
作为一门外来艺术种类,油画在早期传入中国并发展成为中国绘画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时间的借鉴与吸收之后,中国油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形式。中国油画的表现方式众多,它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而且又融合了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绘画艺术体系。油画在中国传入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画的写意元素,从何多苓的油画艺术中便可看到中国油画的写意元素,其作品中多流露出中国传统绘.........
浅谈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都市情感剧 婚姻伦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以婚恋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剧很受观众欢迎,比如《金婚》、《双面胶》、《蜗居》、《王贵和安娜》、《婚姻保卫战》。这些电视剧在取得了骄人收视率的同时,还引起了社会话题的热议。随着......
浅析正当防卫中防卫过当的情形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9
论文摘要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一直比较重视对于防卫问题的研究。尤其是1997年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出重大修改以来,该问题直到目前仍是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着学术争鸣和服务司法的考虑,笔者对什么是防卫......
网络文化与审美退化(1)
发布时间:2023-06-13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文化进步。相对于科技发展所能提供的成长空间,文化填充滞后,对机会的利用有一个反应与消化过程。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技术与文化之间不是绝对的正向关系,存在着逆动危险,换句话说,技术进步有可能带来文化退步,物......
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3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画面、声音、旁白等方面内容给观众展示生活,塑造生动形象的人物性格,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故事人物,身上同样富有责任和义务。电影自产生一来,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于美学的当代取向(1)
发布时间:2013-12-18
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重建,我曾经说过,包含三个层次:从深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视界的考察,它着眼于美学学科即“美学之为美学”的的根本规定(只有研究什么,美学才是可能的);从中层的角度说,是对于美学的特定范型......
评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 “审美”是以人不同于动物,他降生到世界上是未完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 社会 和文化的塑造、包括美的陶冶,使人摆脱单纯受欲望的支配,以求感性与理性统一这一认识为前提的。它对人自身的全面 发展 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现代中国审美观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现代中国审美观论 现代中国审美观论 现代中国审美观论 来源 现代中国审美观论 一、前言 审美观,简单地来说就是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观点。其实这个概念是从哲学体系中分出的一个美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
论中华文化史与当代油画
发布时间:2016-12-14
本文论述中华文化史对当代油画的影响力及其作用。着重介绍一下中华文化史与油画创作的融合,体现,传播等方面。叙述了在最近几十年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的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开始创新,发展为新型的民俗文化。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了研究......
当代包装平面设计中营造传统文化情境
发布时间:2022-12-23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我国传统文化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鲜明的艺术精神。当代包装平面设计主要来源于西方,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势......
当中国情遇到美国法
发布时间:2023-01-24
几个月前,在美国一所大学校篮球馆里,几名在美国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正在馆内篮球场地打比赛。一个后场高传,球被抛在空中。与此同时,几名学生几乎同时奔向那运动着的目标并高高跃起,然后像下饺子似地撞倒在了一起。没有想到,这个......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0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
电子媒介与当代文学的审美转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电子媒介构建了文学存在的公共空间。在新的场域空间,文学的生产机制、存在方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一、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审美的迁移 媒介作为文学载体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的诞生、发展与媒介相辅相成。“媒介作......
再论当代中国的判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6
笔者在1987年出版的拙作《比较法总论)一书中论述过当代中国的判例问题。①1992年又在《中国法学》杂志上就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②主要观点是:中国不应采用判例法制度,它不适合中国现行政治制度;中国并没有长期和牢固的判例法历史......
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在中国20世纪的美学历程中,王国维、鲁迅……都是令人心动的名字,而与他们的名字一同进入我们的视野的生命美学,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它与西方的现代美学(尤其是现象学美学)传统、中国美学传统一同,构成了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2
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一精......
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于“实践” 毫无疑问,把实践引入美学,是一场美学革命。以实践为出发点而建构的实践美学,是目前中国美学的最高形态。正如刘纲纪教授所说的,实践美学是中国对世界美学的大贡献。90年代以来,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实践美学由于自身的......
论语文教学的审美化
发布时间:2022-07-22
"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欣赏美 创造美 论文摘要: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美育。语文教学,处处是在进行审美教育。即以语文学科为载体,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满足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之目的。 教育学生识美、爱美,从而去创......
浅谈宋代青瓷与审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瓷器艺术起源于古老的中国,它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瓷器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艺术性,或斑斓绚丽,如唐三彩,或清新雅韵,如宋青瓷,再如构图饱满、装饰风格各异的元青花,它们所......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结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6
作者:董奎勇 付淑英 于伟东 刘双琪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中国则拥有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l3。我国已经加入WTO对二者间纺织品贸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模式,中国正......
试析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人性的教育,而当代教育侧重于技术的教育,容易导致人性的分裂,违背了教育的本性。审美教育对弥补当代教育之不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审美教育;人性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
浅议中学语文审美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4
情感是人们感受内心和表现内心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应该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中学生素质重要的培养阶段,应该特别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应用进来,在课堂上挖掘出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发布时间:2022-07-27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提要] 考察“超越说”、“冲撞说”和“皈依说”,回顾美学探索与文化批评的行程,......
浅探当代师范美育教育中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人既是个别存在,又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因此,艺术的个体审美价值与社会审美价值总是在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中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审美 个体 社会 价值取向 美育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应人们......
浅论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论文摘要:秩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宪法秩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宪法秩序的基本内涵,论证了民主与法治是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宪法秩序在我国建立所面临的内外两方面主要困难......
中国美术现代性:油画“中国化”实践中的审美趣味三段论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20世纪初,西方油画被中国本土艺术家作为美术变革的手段,开始了油画“中国化”的历程。随着中国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的变化,油画这一西方艺术门类在中国本土的发展也在美学上展现出多维度的审美趣味,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反观油......
从“中国风”看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结合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中国风[1]是指采用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或者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歌词、戏剧的演唱和现代演唱相结合的风格,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氛围的歌曲......
探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形成极强差异性,主要通过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展示出来。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内容的展现比传统文学作品更加体现人性,贴近自然,更加能够展现出作品个性。通过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的不同呈现,指出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表达的社会意义。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作品;情感价值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现当代文学和传统文学相比,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其.........
浅析当代爱情小说的历时性(1)
发布时间:2013-12-18
时间的一维性或不可逆性,造成了一切历时性事物———如当代爱情小说———那自然演进的趋势。我们要显示的,就是爱情小说这种文学生态的自然进化趋向。 在新时期,爱情文学成了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爱情题材的文学也......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论“实践”与中国当代美学建构 内容提要:面对当代中国美学抉择的严重困境,本文认为应从“人生”(实践)的维度建构当代美学即“人生美学“或“......
解析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质
发布时间:2023-06-03
不同层次和类型文化之间的差异,表面的区别与内涵的相异都根源于各自具有的文化特质,借助对文化特质的分析,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较,也可以由此管窥某一文化内部细微的文化机理和复杂结构。基于此,把宋代民俗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1)
发布时间:2023-06-22
中国电视剧在当下的繁荣景象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把学术研究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电视剧作品数量的积累也为电视剧批评提供了充足的文本。电视理论的研究队伍已经吸纳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艺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术精英。理论研究与创......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3
【论文关键词】宪法文化 权力制衡 程序优先 私权神圣 宪法崇拜 论文论文摘要: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使我们认识到了宪法文化在美国宪政中的作用。美国宪法文化的形成不仅有‘性恶论”、“有限理性”思维、自然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
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法以自由权为重心和现代法以社会权为重心的深刻反思,提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应当奉行发展权为本位,并应以发展权精神重塑法的理念,将发展权提升为宪法人权,创制发展权基本法。 关 键 词:法律体系,发展权,......
论朱光潜的美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1)
发布时间:2023-03-05
1 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四维特性 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一一入世”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一一艺术生理学......
论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发布时间:2023-05-10
日本文化精神从萌芽初期,首先表现出以原始万物有灵的神道思想为根基的真实的朦胧意识。所谓真实,既具有如实呈现的、写实的实,又蕴含着道德的、感情的真,是朴素的真实,原始的纯情,如童心般的境地。真实思想最早在上古无文字记载时......
浅论民情对美国民主形成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托克维尔民情的定义 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考察,收集了大量材料,通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从而撰写了《论......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
浅谈审美体验中的移情
发布时间:2023-01-17
1 审美与移情的关系 1.1 形式自身的审美价值通过移情来实现 绘画艺术由于其多重功能,如记录历史、宗教崇拜、肖像流传、旅游留念等的影响,绘画少有脱离真实形象而存在,线条、色彩等形式是藏在具象的形象里。19世纪后半叶,摄影艺术......
论当代国际贸易创新(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创新,是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特征和突出现象。“当代国际贸易创新”是对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中各种创新现象的集中概括。在理论上确认“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并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一、当代国际贸易创......
当代文化的危机
发布时间:2023-04-03
作者:伊格尔顿 这座现代学院就叫作圣凯瑟琳学院。牛津大学的许多学院不可能都跟着咖啡店的名字起校名,不过,我待过的那个沃德姆 (Wadham) 学院,听上去却有点百货店的味道。这个名字包含着理论思考的丰富材料,可以思考问答式教......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审美情感培养
发布时间:2017-03-2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具备发现美、体会美的能力,积累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科学阅读,促进阅读方法的形成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文艺美学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试论中国世俗审美文化的物欲化倾向 关于中西文化和美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果。这......
现代文学编辑中的审美意识
发布时间:2023-04-21
一、审美意识在现代文学编辑中的重要性 现代文学编辑中,编辑是该项活动的实施主体,他们通常是将自己的审美观念附着到文学作品中对其进行润色、加工,从而达到提升作品审美要素,增加文学作品价值,优化文化作品的目的。因此,可以说编......
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 要:当代中国在立法实践中法律移植有三种不同形式,即有关涉外法律方面借鉴外国法,在国内事务领域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在全球化条件下制定国内法参照国际标准。 论文关键词:中国立法;法律移植;国际标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当代西方信息技术中的美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代西方信息技术中的美学理论 当代西方信息技术中的美学理论 当代西方信息技术中的美学理论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当代西方的信息技术已经并且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摘 要 题】马列文论研......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1)
发布时间:2013-12-17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
审美异化中的文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中唐诗人孟郊,是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怪奇诗风的开拓先锋,对于中唐诗风的转向,意境的探索有着重大意义,对同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丑为美的审美趣旨,以意役象的构思方式,自鸣其不幸的心灵化表现,还有苦吟的做派......
审美性化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8-11-21
一、发掘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话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其审美话题可细分为十类: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化学理论美、化学用语美、化学史美、化学教学艺术美、化学实用美、化学科学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化学物质美,如蓝宝石的胆矾(CuSO45H2O),在教学中可给学生们展示这些化学物质的绚丽和独特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审美情趣;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C60.........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4
引 言 应当说,国际法并非“西方”的专利。中华法系在古代早已形成独特的国际法思想与实践。仅以和平与战争的实践为例,从“以和为贵”、“先礼后兵”可以看出,中华法系的国际法思想始终是以和平为主旋律的,狭义的战争法即“战中之法......
论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详细阐述政治文化及特征,简要分析政治文化的多重功能,并在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塑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传统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以......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4
文化哲学是对文化进行哲学研究,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使得文化哲学区别于文化学、文化科学、文化价值论以及文化艺术批评,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文化生态进行研究,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研究的必然趋势。对中国文化生态的研究,......
孔子美育思想对当代小学审美教育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01
小学审美教育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一切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达到美化心灵、规范行为、提高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目的。长期以来,小学审美教育处于尴尬的位置,学校一般以形式单一的......
关于江苏大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的调查论证1
发布时间:2015-09-06
一章:江苏大学生审美情操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代表着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一代,是一个民族希望之所在。审美情操是大学生精神塑造、人格完善、内涵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构中国当代同人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网络科技的运用直接催生了中国当代同人文化,并使之迅速繁荣。互联网构建的中国同人文化与欧美日的发展路径迥异;同人群体呈低龄化、女性化和圈子性封闭化;同人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多元化。同人文化促进了文化民主,培育了......
中美贸易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两国贸易额的扩大,中美贸易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本文对中美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两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中美两国在进出口构成上的差别和产生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而......
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1)
发布时间:2023-03-24
4.审计监督主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除授权机关外其他任何机构和部门及个人无权干涉审计监督主体的工作。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保障。 6.审计体系包涵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试论社会结构分层对当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2
" 内容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虽然中国的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缺乏......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
发布时间:2023-03-27
广大朋友们,关于“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把审美活......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11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中国美学多元发展格局中的一种新理论,实践存......
论当代电影文化的多元趋势
发布时间:2023-07-25
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主持开幕的第一场论坛的主题是资本与电影。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由于资本的进入,电影商业气息越来越重,过度重视娱乐,似乎电影只有娱乐一种功能,或者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种电影,就是商业娱乐电影,如果不娱乐就不......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群众文化中的审美文学评析 防止审美文化的蜕变——从知识走向媚俗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直接反映着民众文化审美活动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对于个人审美情......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
发布时间:2022-08-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中国美学多元发展格局中的一种新理论,实践存......
企业审美化研究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企业审美化研究命题在西方组织管理学界研究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90年代以来趋于完善,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深入到企业组织运作的各个方面。在西方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不少理论成果,为企业实际管理运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远未成熟,研究状态比较混沌,优秀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关键词]企业审美化;企业审美化研究[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字: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学 当我在80年代初沉浸于"人类感性的解放"的审美理想时,决没有预料到,这种感性解放在今天是以大众文化的感性愉悦方式变形地实现的。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
翻译审美移情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启示(1)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要】品牌销售力的产生不仅来自产品的功能利益承诺,更来自彼此心灵的互动。“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广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集中表现在以情动人上。以情动人的广告往往引导消费者去接近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情绪,品味某种生活,给人......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4-07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艺术审美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u教 育网 一、审美艺术 二、差异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艺术差异的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
论红色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26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作用。其中,红色音乐文化正是我国红色金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经历的革......
当代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的失范及失落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文学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因此,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就代表了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不同特征。现当代文学作品主要指自五四爱国运动至今的文学作品,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现当代文学作品情感价值的失范与失落现......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6-13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08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会初步确立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观念,审美观对于这些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究其本质是审美教育,中学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甚至比其他知识类课程更为重要。教学中音乐及其他艺术的参与,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情况并不乐观,由于音乐课属于副课,不在中考高考的范围之内,很多中学对于.........
浅谈审美品格与当代人的生存智慧
发布时间:2023-05-30
我们知道,大而化之地看,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另一个是万物之灵。作为自然的孩子,要顺应自然,让自己的生命保持一种单纯的状态;作为万物中最具有灵性的生命体,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性的存在。尤其在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