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及其对佛教心性本体论的扬弃

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及其对佛教心性本体论的扬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00:53:13
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及其对佛教心性本体论的扬弃
时间:2023-03-30 00:53:13     小编:

摘要:种子说是唯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但是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却对种子说进行了针对性的批判,熊氏新论与唯识学之间的根本分歧由此可见一斑。熊氏对种子说的批判不仅反映出与唯识学相比,熊氏本体论更接近于中国化佛学的心性论,而且体现了熊十力在根本立场上已经脱离了非本体的佛学本体论,立“仁心”、“本心”为本体,从而为近代中国哲学建立起更加可靠的本体来。

关键词:熊十力;种子说;本体论

重新确立宇宙人生的普遍本体,重新编织被西学冲破的东方“意义之网”,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章太炎所建构的真如本体充满了内在紧张,故并不成功。熊十力步章太炎后尘而“进讨竺坟”,其著《新唯识论》援佛入儒,改造了唯识学种子说所代表的非本体立场,确立了“翕辟成变”的“本心本体论”,这才真正为近代中国哲学树立起更加可靠的本体来。值得首先说明的是,虽然熊十力被视为当代新儒家的“排头兵”,但是,融通儒佛是其思想的一大特点,故将他视为“佛教儒家化之趋势的实例”并无不妥。而且熊氏之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陆王心学,而陆王心学受中国佛学影响颇深,因而,熊氏所代表的新儒家唯识论之兴起,实际上也可视作近代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复兴的唯识学再次转向了“真心”派的儒家传统以及中国化的佛学传统。

“种子说”是佛教唯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熊氏“新唯识论”与佛教“旧”唯识论之间的根本分歧之一便表现在对种子说的不同态度和理解上。学界虽然对熊氏哲学以及佛学讨论颇多,但探讨熊氏新唯识论与种子说之间的根本区别的专论却付之阙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唯识学种子说与熊氏本体论之间的根本差别来探讨近代思想史,特别是佛学史在本体论上的历史转变。

一、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

据废名的回忆,熊十力之所以对唯识学不满而另撰《新唯识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熊氏认为种子说是唯识学的一大错误。在章太炎万法唯识的认识论体系中,“种子”被比附为西方哲学的“原型观念”、庄子的“成心”等观念,处于认识结构中的核心位置。然而,在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中,种子则成为了被重点批判的对象――这也意味着他的思想已经背离了唯识学的核心思想而另辟蹊径了。

熊十力说:

种子的含义,就是一种势力的意思。他所以叫作种子,因为他具有能生的力用之故,世间说麦和稻等等都有种子。旧师大概把世间所谓种子的意义,应用到玄学上来,而臆想识的生起,由于另有一种能生的势力,遂把这个势力名为种子。但旧师所谓种子,在他说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他以为种子是有自体的,是实在的,是有生果的力用的。他并且以为种子是各别的,是无量数的多,不是完整的,而是各分子独立的。……旧师析识为各各独立的分子,如破析物质然,这是他的根本错误。至于以种子为识的因,以识为种子的果,因果判然两物,如母亲与小孩,截然两人。这种因果观念,太粗笨,是他底玄学上的一种迷谬思想。……总之,我于旧师的种子论,根本要斥破的。无著、世亲等唯识“旧师”将“生果的力用”统统破析为“各各独立的分子”(即种子),熊十力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种子论是唯识学的“根本错误”。在熊氏看来,种子说把因果分判为两物,是唯识学“旧师”“臆想”出来的“一种迷谬思想”。

具体而言,熊十力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种子说(包括闻熏义)作出了批判。

首先,熊十力认为有宗所主张的“种子说”堕入了“二重本体”的错误。有宗“既不说种子即是真如,又不说种子是真如的显现。那么,真如和种子,竟是各不相干的两片物事,还说个真如作甚?……他们这种分析的方法,直把日常生活里面,分割物质为段段片片的伎俩,应用到玄学的思索中来,结果成为戏论”。既然种子是阿赖耶识中所储藏的现行成万法的直接原因,于是,作为种子积集体的阿赖耶识便是现实世界的本体,而佛教所设立的真实世界却是“真如”,那么,究竟种子是世界的本体,还是真如是世界的本原?这便设立了“二重本体”,陷入了解释不清的理论困境。不仅如此,种子生现行,作为潜在世界的种子与作为现象世界的现行界便二元对立起来,“种现对立,成为二界”,这又犯了“两重世界”的错误。

显然,熊十力对种子说的理解与唯识学原义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按唯识学的说法,种子是阿赖耶识的潜在功能,现行则是心识的发显,在唯识一元论之下,种子和现行都是心识的不同活动状态,而且种子与现行之间是互熏关系,因此,非绝对割裂的“两重世界”。此外,唯识学的“真如”范畴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而不是本体论的范畴。《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云:“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粗重者,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若言粗重自性种子为种子生,不应道理。答: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也就是说,现行出世间法的无漏清净种子是“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这就明确指出“真如”是作为“所缘缘”(即认识对象)而熏生无漏种的,它是认识论的范畴,而不是万法生起的本体。因此,熊十力指责种子论是“二重本体”,这是对种子说的误解、曲解。

虽然如此,熊十力的批评却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在瑜伽行派的思想体系中,无为的“真如”与缘起世界之间确实有种二元主义的分离。瑜伽行派的理论立足点是瑜伽、禅定中的经验,因此,他们以现实的心识活动作为立论的出发点,被称为“妄心”派,也即把虚妄杂染的阿赖耶识作为缘起世界生起的根本依据。然而,“真如”是超越性的、清净性的,是众生在彻底觉悟之前所不能理解的实相境界。这样,在“真如”与缘起之间便似乎存在着一条二元对立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由染污的缘起世界通向清净的真如本体?或者说,无为法如何能够产生以染污心为条件的清净种子?这是唯识学一直没有完美解决的问题。

第二,熊十力还批判种子说是一种多元论。在熊氏看来,唯识宗之所以成立种子论是要为识或一切法寻找根,各种识和事物皆是由各自的种子为因,才得以生起的,因此,他们提出种子论来解释阿赖耶识的功能,从而把功能说成是粒子性,是各各独立的,无量数的,成立了一种多元论。然而,“熊氏把本体、功能都看成整一之全体、绝对、浑全、圆满、一元,与之对应的便是相对的物事,是多样。他不能容忍本根、本性、主体性、能动性出自多元”。显然,熊氏所主张的“体用不二”的一元本体论与唯识学这种注重名相分析的理论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对立。此外,熊氏通过批斥种子多元论,进一步对唯识学种现缘起论作了批判。他说:“大乘有宗的创始者无著和世亲两位大师,他们便把从前佛家所谓缘生的意义,渐渐改变了。他们好像是把众多的缘,看做为一一的分子,于是把所谓心看做是众多的缘和合起来而始构成的。这样,便把缘生说变成了一种构造论。”缘生说是佛教的根本大义,佛教就是以无我、缘生、缘起、无常、非本体作为自己的基本教义。熊氏抛弃了缘生说或构造论也就背离了佛家的根本。 第三,熊氏批判唯识学“专靠外来闻见熏生”,反而不识自家宝藏。熊十力与吕潋关于佛学根本问题的著名辩论,其核心便是围绕“闻熏”而开展的。熊十力在《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一文中,直斥欧阳竟无和有宗“主多闻熏习”,“从闻熏人手”,是一种试图通过“外铄”而发心的理论,“不如反在自心恻隐一机扩充去,无资外铄也”。熊氏又补充说:“吾非反对多闻,要须识得自家宝藏,然后一切闻见,皆此心之发用。若于自家宝藏信不及,专靠外来闻见熏生,此孟子所谓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也。”唯识学非常重视正闻熏习对净种生成、增长的作用。种子本有说、本新兼有说主张本有的净种通过正闻熏习而增长、现行;种子新熏说主张由正闻熏习而生成净种。可见,在印度瑜伽行派的传统中,闻熏对成佛解脱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据美国学者维勤(Eyal Aviv)的研究,在印度吠陀传统中,“听”便具有广泛的重要性,故而到了早期佛教经典中,听闻正法的重要性也常常被强调,例如阿含经的每条经文都以“如是我闻”开头。顺承这一传统,“在早期佛教中,阿毗达磨和瑜伽行派的教义(般若类经典和中观学派则不那么显著)无疑赋予了佛陀的教导很强的重要性”。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强调佛陀的教导这一自明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忽视或重构。熊十力与吕潋在20世纪关于闻熏义的辩论实际上体现了中、印佛学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一者视闻熏为次要,一者视闻熏为解脱的关键。

其实,熊氏哲学代表着传统中国佛学与哲学的基本意趣,这注定了他要站在唯识学闻熏义的对立面上。在中国思想史上,佛教的心性本体论与宋明理学的心性本体论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长时期的相互影响、融合的关系。而熊十力的哲学则受宋明理学、中国化佛学的心性本体论影响极深,因此,他的哲学思想更多的是中国传统儒佛二家的,与印度唯识学种子论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之处。他说:“净种增上矣,而后归之般若实相,得非实相本有所不足耶?又由净种增上,得归实相,是实相为偶然之获也。何者?净种本不自实相生,即与实相无干。本不相干,而可引归实相,非偶然而何?”唯识学种子论主张净种熏习的理论,这会导致实相为偶然之获,熊十力要为“人人皆可成圣”确立牢固的基础,自然无法同意种子说。而且熊十力无法认同将实相视为需要依靠闻熏而获得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暗含着实相有所不足的意思。

由上可见,熊十力对唯识学种子论的批判更多的是运用了借题发挥、六经注我的手法,这必然引起唯识学者的激烈反驳。除了著名的熊吕之争外,废名也曾作《阿赖耶识论》批驳熊氏的新唯识论,对熊氏批判种子说的反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欧阳渐、刘定权、王恩洋、周叔迦、太虚、印顺、巨赞等都曾撰文反对熊氏的《新唯识论》,立论大多维护唯识学的种子说而批判熊氏的曲解。因此,从对种子说的不同态度和理解这一较小的论题来看,20世纪初的中国佛学界存在着两股重要的思想派别:一方是以支那内学院欧阳渐、吕潋等为代表的唯识和学院派佛学;另一方是熊十力所代表的摄人了佛学的新儒家和传统中国佛学。前者推崇唯识学种子说;后者则在心性本体论的基础上对种子说进行了扬弃。

二、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及其与种子说的矛盾

熊十力批判唯识学种子说的理论依据在于其所主张的“本心本体论”及“体用不二”说。他认为,有宗无著以下诸师主张种子论,是“根本不了解体和用的意义,根本不知道体虽无形无象,而是要显现为无量无边的功用的,根本不知道用之外是没有所谓体的。”

在熊十力看来,哲学的根本任务便是“明示本体”,“只有本体论是哲学的范围”,因此,熊氏一生都致力于创建本体论,他常言:“吾学贵在见体。”在其代表作《新唯识论》中,熊十力把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融成一片,而以本体论统摄之。可以说,熊十力之为熊十力的核心问题,就是熊十力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虽然熊氏哲学对法相唯识学多有吸收,但是,熊十力的本体论更多的是对中国哲学传统的心性本体论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他的本体论确实在多方面都与中土佛学“同一鼻孔出气”;另一方面,熊氏之本体最终归宗于儒家心性论,他自己也承认:“新论确是儒家骨髓。”(《十力语要》卷三)而此“儒家骨髓”又主要是指阳明心学,它对熊氏本心本体论、体用不二说、翕辟成变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陆王心学,包括被陆王心学所发挥的孔孟传统,都深深浸染着中国化佛学心性本体论的深刻影响。因此,可以说,熊氏的本体论是印度佛学、中国佛学以及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家哲学(其实还包括西方科学、哲学、中国道家等)在20世纪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了印度佛学、中国佛学以及宋明理学之间相互批判、相互吸收、相互融摄的复杂关系。由于这其中涉及太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历史问题,因此,本文的讨论仅限于熊十力如何通过破斥和改造印度佛学的种子说而回归到中国佛学心性本体论,以及如何将佛学心性论改造为现代新儒学本体论。

(一)从唯识学到“性觉”说

从熊十力对种子说的批判可以看出,他的《新唯识论》早已偏离了唯识学的基本理论。具体而言,熊氏本体论与唯识学种子说的分歧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由此可知,熊氏哲学不能允许将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说成是多元多样的“种子”。种子说将世界的原因归于多种“粒子性”的心识功能,这必然与熊十力的一元本体论相冲突。在熊氏哲学体系中,本体之所以为本体就是由于它具有最高的遍在性、完整性。所以熊氏批评唯识学“唯用分析之术,乃不能不限于有所谓已成之断片相状,而无以明无方之变”,“有宗之学,自昔以来,号为难治,则亦有故。其持论尚剖析,而析得太零碎;既破碎已,而又为之拼合排比,极穿凿之能事”。唯识学的分析思维与熊十力综合思维显然不合。

实际上,熊十力对一元论的强调与中国化佛学相一致。禅宗讲“自性含万法”,因而主张“明心见性”,“直指本心”,返归自心、自性即可顿悟成佛,这种“心性本体”一元论在唐末以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华严宗所讲“一即一切”的圆融哲学与熊十力的渊源关系更为明显。此外,熊十力《新唯识论》主张主客观圆融统一,这与天台宗“三谛圆融”的世界观模型相契合。

第二,在真如观上,熊氏本体论更倾向于台、贤、禅等中国化宗派和《大乘起信论》的观点。虽然唯识学也主张真如的恒常、遍在,但是,唯识学的真如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按唯识学,“真如”虽然是唯识实性,但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性。现实世界是由染污的阿赖耶识生起的,只有通过“转依”才能转识成智,证见真如。简而言之,按唯识学的真如观,只有佛或圣者才具有获得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的智慧,因而只有佛或圣者才能证得真如。普通人只能以染污的心识和现实世界作为修行的出发点。

然而,到了《大乘起信论》中,这种真如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法起不断绝。云何为四?一者、净法,名为真如。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三者、妄心,名为业识。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在这样的熏习理论中,唯识学种子说完全没有被提及,而且真如如何融入无明心识的问题也没有交代。更重要的是,真如不再是无为法,而被赋予了能动性,真如和无明能够互熏。也就是说,真如能够作为本体论基础“产生”运动的现象世界,经过法藏等人的发展,真如的本体论意义被进一步强调,最终,这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如观成为台、贤、禅等中国化佛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熊十力力图建立天地万物的“大本大源”,这便必须把“真如”拉回到本体论上来。熊十力对空宗(其实也包括有宗)真如观与其新唯识论的真如观作了区分:

真如即是诸法实性

真如显现为一切法

甲语便完全毁坏法相,乙语则不然,法相仍可施设,但明其无自性,只是真如的显现,则即

法相而见为真如。宗门古德云:“信手所扪,皆是真如。”儒家孟子所谓:“形色即是天性。”亦同

此意。故云不坏法相而谈实性,此与摄相归性的密意,终无背反。……甲是说明空宗的意思,

而乙则隐示本论有与空宗不同处。按空宗的观点(甲语),真如即是诸法之空性,因而对法相是破斥的,是“完全毁坏”。而按熊氏哲学(乙语),强调的是真如能够显现为一切法,这样不但肯定了诸法无自性,而且“即法相而见为真如”。可见,熊十力吸取了佛学主张真如与法相一体不二的观点,而又将其“毁坏法相”的否定性排斥掉,建立起新儒家的真如本体论来。按大乘空宗、有宗的观点,真如是无为法,是破斥一切法相自性之后的绝对无自性,因而并不能作为本体而“显现为一切法”。有宗认为一切法皆是种子现行而显现。不过,按《起信论》的观点,真如具有不变和随缘二义,一心可以开出真如和生灭二门。因此,真如受无明熏染而缘起现象世界,也即作为诸法本体而显现一切诸法。可见,熊氏哲学显然与《起信论》的如来藏说更为相近。

熊十力批评种子论是“二重本体”,这是以如来藏的真如观否定唯识学的真如观。他所理解的“真如”是本体论意义的,能与无明互熏的真如,因而,他批唯识学立真如为一本体,又立种子为一本体,这样便成了“二重本体”。在熊氏的一元本体论中,真如是大海水,现象世界是众沤,也就是强调了真如与现象世界相即不二的关系。熊氏的本体论与如来藏说的思路几乎一致。按如来藏说,世界的本然便是真如,但真如受无明的染污而形成差别的现实世界;熊氏所说的本心本体是至善完满的,仁、义、礼、智诸德都是“本心”的发显,然而由于人们习心的染污,使得我们“岐物我、判内外”,导致内我与外物割裂开来,不能达到“吾与万物浑然同体”的天人合一境界。不仅如此,熊十力还批评唯识学种现一能一所,分成二界,这是不懂“即体即用”“体用毕竟不二”的道理。总之,在熊氏看来,“有宗虽谈宇宙论,但是他们有宗种现二界的说法,纯是情见妄构,甚至把真如说成与种现二界绝无干涉的另一无为法界,尤不应理。有宗根本不解了即体即用的胜义,只是驰逞戏论。” 熊十力与唯识学种子论对真如的不同理解必然导致二者对“闻熏”的不同理解。熊十力与吕潋辩论的核心便是“闻熏”对解脱成佛的重要性问题。瑜伽行派在某种意义上是经验主义者,他们主张分析染污世界的心识根源(阿赖耶识及其种子)来证悟世界真实,最终实现“转依”,从而获得真如。因此,强调正闻熏习对“转依”的重要性,强调佛陀的外在教导对启发众生觉悟、解脱的关键性地位。然而,中国人对这种长时期的修行并不感兴趣,中国人更喜欢“单刀直入”、“当下即是”,因此,中国佛学偏向于讲成佛需顿悟,真如当下即是,强调自家具有元尽宝藏,返归本来面目便是成佛。熊十力显然受中国佛学深刻影响,他批评欧阳竞无“从闻熏人手”,不识自家宝藏,反求外铄,彰显了中印思想的不同宗趣。

由上可见,熊十力虽以“新唯识论”命名自己的著作,但其本体论确实与《起信论》等经论、中国化台、贤、禅等佛学“同一鼻孔出气”。吕潋以“性寂”、“性觉”评判印中佛学之根本差异,并将熊氏之学归于“性觉”说。太虚也说:“顷熊君之论出,本禅宗而尚宋明儒学,斟酌性、台、贤、密、孔、孟、老、庄,而隐摭及数论、进化论、创化论之义,殆成一新贤首学;对于护法、窥基之唯识学亦有一蹴而踣之慨”,并将熊氏的新唯识论判释为真如宗。印顺继承太虚的观点,将熊氏《新唯识论》判定近于“真常唯心论”。他说:“《新论》所说的‘举体为用,即用为体’;‘称体起用,即用显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大小无碍’;‘主伴互融’;‘一多相涉’等;以及‘海沤’、‘冰水’、‘药丸’等比喻,在台、贤学者,甚至北朝地论学者,早已成为公式了。”总之,虽然熊十力先生不拘家派,自成一家之言,但在思想倾向和学术路径上更接近于真如系统,即中国化的佛学宗派台、贤、禅宗。

所以通过比较熊十力本体论与种子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熊十力哲学在核心理论、精神取向、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不与唯识学相类,而是与中国化佛学的心性本体论“同一鼻孔出气”。可以说,以熊十力先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哲学的兴起意味着学者佛学再次走到中国化佛学的道路上来。

(二)从非本体到本心本体

虽然中国佛学心性本体论、唯识学都是熊十力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但是,熊氏哲学在骨子里仍然是儒家。因而,他的本体论与佛教非本体的基本立场之间有着明显的分野。

首先,熊十力对佛教非本体的本体论持批判态度。他指出:“佛氏谈本体,只是空寂,不涉生化;只是无为,不许说无为而无不为;只是不生灭,不许言生。……详核佛氏根本大义,却是体用条然各别。……此盖出世法之根本错误。”而熊氏扬弃佛教本体论是以儒家本体论为其依据的。“佛家观空虽妙,而不免耽空;归寂虽是,而不免滞寂。夫滞寂则不悟生生之盛,耽空则不识化化之妙。此佛家者流所以谈体而遗用也。儒者便不如是……故善观空者,于空而知化,以其不耽空故。妙悟寂者,于寂而识仁,以其不滞于寂故。我们于儒家所宗主的《大易》一书,便知他们儒家特别在生生化化不息真机处发挥……《大易》只从生化处显空寂,此其妙也。佛家不免耽空滞寂,故乃违逆生化,而不自知。”“佛家于性体之空寂方面,确是有所证会。但因有耽空滞寂的意思,所以不悟生化。或者,他们(佛家)并非不悟生化,而只是欲逆生化,以实现其出世的理想。”熊十力敏锐地意识到,佛家虽然讲本体论,但是他们的最终归宿是说明万物、自我皆是无本体、无自性的,佛家的本体“耽空滞寂”,目的是为“实现其出世的理想”提供理论支持。

章太炎以唯识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真如本体论,便把重建近代意义体系的希望放置于非本体的本体基石之上(即真如本体),从而埋下了体系自我坍塌、“自己爆炸”的种子。相比之下,熊十力显然对佛教的非本体立场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批判佛教本体论“耽空滞寂”,主张赋予近代意义体系以一种更为坚实的形上学基础和更能动的性格――这便是新儒家的“本心本体”。

于是,熊十力放弃了佛家的缘起论,而以《周易》的“生化”义代替缘起。佛教讲诸法因缘生,强调一切事物皆是无常的,熊十力一方面承认事物的无常流变性,另一方面又吸取《周易》生生不息的理论,赋予了无常的事物以实在性。他说:“生化的本体元自空寂。其生也,本无生,其化也,本无化。因为生化的力用才起时,即便谢灭……生化之妙,好像电光的一闪一闪,是刹那刹那、新新而起,也就是刹那刹那,毕竟空,无所有。所以说,生本无生,化本不化。然而,无生之生,不化之化,却是刹那刹那、新新而起,宛然相续流。”⑥这显然有佛家刹那存在论的影子,但是,佛家通过刹那存在而论证非本体,而熊十力则通过将刹那存在论阐发为易学的“生化”,“《大易》只从生化处显空寂,此其妙也”。而此中妙处的关键便是:熊氏所立的“生化的本体”消除了佛家缘起论、本体论的“空寂”,是一种“肇化万物而成万物”的“创生实体”。这便不再像佛家把实相导向空寂,而是为一切事物提供了可靠的超越根据、生动活泼的动力之源和价值之源。

其次,熊十力的本心本体包含着宇宙的规律和道德的法则,即天理、天命等;而佛教的心性本体则为超越一切对待的“无我”――这也是儒佛心性论之间的根本区别。按佛教的基本教义,宇宙诸法和众生自我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任何的“自我”或“本体”都会导致烦恼的产生,都会妨碍众生的解脱,因此,佛教否定一切本体和自我的存在,在本体论上主张以非本体作本体的诠释。或者说,唯有空(无自性)本身才是不变的真实的自性,非本体才是真实的本体。故而佛家的自性清净心、佛性、自性、一真法界、本来面目等等无不是对空性的表达。在佛家的空性之中,一切皆归于恒变流转,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的,更缺乏发展的观念,生生不息的观念;它超越一切言语概念,超越一切分别对待,超越一切二元对立。

但是,熊十力的本心本体则不然。他的“本心”是儒家讲的“仁心”、“仁性”、“天理”、“天命”等等。熊十力说:“圣人之道,天道也。道者,宇宙本体之目。天字与道字合用为复词。圣人能体现天道于己,故日圣人之道,天人本非二也,若有超脱于吾人而独在之造物主,则是宗教迷情所执,非吾儒所谓天道。”这就把“圣人之道”等同于“天道”,从而贯通了天道与性命、天体与心体、天与人、自然和道德。熊十力对“本体”的定义便讲到:“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义差别,则有多名:以其无声无臭,冲寂之至,则名为天,以其流行不息,则名为命;以其为万物所由之而成,则名为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名为性;以其主乎吾身,则谓之心;以其秩然备诸众理,则名为理;以其生生不容已,则名为仁;以其照体独立,则名为知;以其涵备万德,故名明德。”在熊氏看来,儒家的“天”、“命”、“道”、“性”、“心”、“理”、“仁”、“知”、“明德”等都是“本心”的异名。可见,熊十力的本心本体是“生生不穷之理”,含有全部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并在儒家自然、道德法则规范下不断“生化”。熊氏说:“我虽极力赞扬空宗大扫荡的手势,但这种手势也须用得恰到好处,若用之太过,恐于本原上不免有差失在。……空宗只见性体是寂静的,却不知性体亦是流行的。吾疑其不识性德之全者,以此。”熊十力对佛教“扫荡”一切本体的“手势”持谨慎态度,不敢在佛教非本体的路线上走得太远(“用之太过”)。他批评“空宗不知性体亦是流行的”是不得当的,儒佛之区别另有所在:儒家讲的流行是有规则的,是“生化”发展的;佛家讲的流行是无常的,没有发展的。

总之,熊十力先生批判唯识学的种子论,构建了现代新儒家的本心本体论。这意味着中国化佛学的心性本体论伴随着新儒家的心性论而重新归回到近现代思想史的舞台中央来。虽然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从诞生开始便受到支那内学院欧阳竞无、吕潋、刘定权、王恩洋等居士和太虚、印顺等寺僧的批判,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现代新儒家在重建儒家心性本体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一门显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卢卡奇对韦伯展开批判的原因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卢卡奇早期是韦伯小组的成员,在对韦伯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物化理论,由此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然而颇为吊诡之处在于,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一书中却对韦伯展开了严厉的批判。对此,有必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卢卡奇思想的发展历程重新对那段文论进行辩证的回顾。卢卡奇对韦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方法论上,方法论也决定了韦伯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科学的态度。一、卢卡奇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批判韦伯接受了新康德主.........
谈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传统 司法制度 司法改革 扬弃 论文论文摘要: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传统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理性认识和评判传统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这是顺利推进司法......
协商民主理论的决策合法性构建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代议制民主的决策合法性危机引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公民平等而直接参与的诉求、决策程序正当性的制度设计、公共理性的运用和对共识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从价值和程序两方面来努力重建决策的合法性。协......
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电子档案;档案管理;安全性 【论文摘要】 伴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增多,其特性导致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档案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可采取充分采用备份技术;运用“防火墙......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3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摘要]民法典编纂始终是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和立法者挥之不去的光荣梦想,但是,民法典并不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唯一选择,没有也不应终结民法形式......
对象化、异化和异化的扬弃
发布时间:2023-05-08
摘要:马克思在实践层面所指的对象化、异化和异化的扬弃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是主体和客体对立同一的辩证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对象化理论基础上,赋予其以新的内涵;通过对资本主义......
对法人若干基本理论的批判_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法人制度/法人能力/经营范围/法人机关机构/责任承担 内容提要: 现实法人制度基本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了公司等具体法人制度与法人基本理论的脱节。这使得我们必须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拓展法人的基本理论。法人本身就是......
浅谈凯尔森对自然法学的批判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05
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视野中的法治,兼具力与德两大维度。就前者而言,法治即是法制一个由国家垄断的暴力所支撑的制度性事实。就后者而言,法治即是德性法律制度的道德品格。因而,法治被定义为良法之治或法制的德性状态。 就德这一维度而......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性别等级是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由男权文化不断解释与不断塑造的结果,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探求这一原因最好的分析工具。 原初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成为家庭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分野。在公共关系中,男人在自利心的......
分析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元素
发布时间:2023-05-01
虽然把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论证性思维或论证技能并不合适,但也无可否认,论证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元素。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前会长格拉夫( GeraldGraff) 最近还在宣扬他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 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在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上......
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及其对中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2
" 内容提要:论文首先介绍西汉以前中国本土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将其区分为昆仑系统和蓬莱系统,前者诞生于西部山区,属于天堂式想像;后者诞生于东部海滨,属于仙岛式想像。然后介绍佛教经籍中有关彼岸世界的描绘,将其区分为天国与净......
论传统文化对教师批判精神的抑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 “身份性人格”。这种......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1)
发布时间:2022-10-20
孔子和鲁迅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他们生活的年代遥遥相距两千四百多年,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着很大差异。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关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形态,史学界尚无统......
论数学教学的批判性的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思维批判性定义从现有资料角度上看,如何理解思维批判性的定义,还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如恩尼斯认为思维批判性是推理性的反省性思维,是一种技能或者说是能力还有加利福尼亚认为思维批判性是一种-有目的性,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是否正确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李普曼(Lipman.M)把思维批判性定义为技能性的、依赖于评价标准、自我纠正和对背景的敏.........
熊十力与牟宗三(下)
发布时间:2023-01-10
" 三、牟宗三:熊十力哲学精神的继承者与拓展者 牟宗三作为熊十力哲学衣钵的传人,对熊子哲学思想的继承采取了康德式的批判态度,发扬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他敬仰熊子,但不盲从......
探究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民营化理论的扬弃
发布时间:2016-08-25
通常认为,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主要包括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而 20 世纪 80 年代大行其道的民主行政理论和民营化理论常常被忽略。 1991 年在雪城大......
讨论康德对谬误推理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4-26
正是通过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康德揭示了理性超越它自身合法基础的倾向。康德指出理性超越自身合法性基础,超越了它所在的范围。司法程序认为这样的僭越和超越是不被许可的。理性曾经所做的是不合法的。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在纯粹批判中......
试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5
试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摘要:对“五四”的性质的理解近年来逐渐形成三种解释,即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解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五四”对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内在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破除人们内心的道德束......
论从“老子化胡说”看汉魏六朝佛教徒的老子观
发布时间:2022-12-07
" [论文关键词]老子;化胡;佛教徒;道教徒 [论文摘要]汉魏六朝时期是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国,进而引发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作为道家象征符号的老子,曾被道教和佛教双方进行大规模的宗教化解读和利用,“老子化胡......
熊十力与牟宗三(中)
发布时间:2023-03-21
" (二)对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开启 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的哲学发展,熊十力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关键性的中心开启性的人物”[35],对牟宗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十分复杂的。以下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与描述: 1、从外延真理转到内容真......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对现代性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7
无论是谁说起法兰克福学派,有两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是霍克海默,一个是阿多诺。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他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学术智慧与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久负盛名的学者围绕在他的身边以星丛之势开辟了法兰......
熊十力和学生较真
发布时间:2023-04-15
熊十力是著名的哲学家,民国时期曾在北大任教授,为人狂放不羁,常常因为一些学术问题和别人激烈论辩,曾经和作家废名论辩,乃至大打出手,被世人引为趣谈。 熊十力开了一门课,有一次谈到新唯识论,他大发议论,认为佛学唯识论和儒......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1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一 “异化”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内涵,主要表现社会、科技、物质等异己力量对人的挤压、扭曲、变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陌生、敌对等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孤独感。它主要受西方现代文......
批判性思维与论证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论证的理性认识 论证是引用一个或一组判断通过逻辑推理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所组成。论题所要回答的是论证什么,它是论证者所要阐述的观点;论据所要回答是用什么论证,它确......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5-13
" [论文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 [论文摘要]:阿多诺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困境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即理论上的逻辑并未合......
论黑格尔对旧形式逻辑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20
一、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所获得的是思维形式规律,作为形式规则,能保证在形式上之必然,但不能保证内容上之必然。 亚里上多德基于S是P这一基本形式,研究各种性质、种类、关系及概念。S为现......
对“教师毫业化”坝代性范式硇批判和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现代性范式 职业与专业 技能培训 论文摘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主要是把教师工作理解为技术性职业。而非认为是专业。由此,在实践层面也是恪守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局限性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05
第一,法兰克福学派站在旧的文化贵族立场,以文化精英自居,强调人与现存社会、人性与科技、文化艺术与时代的对立,以先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来衡量文化艺术和文化生产,因而使得其理论严重滞后于时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要求。1937年,霍克......
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合法性评判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22-12-19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关税逐步减低,进出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外汇管制等非关税措施也明显受到约束和限制。而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各国均将其作为......
对“多元建筑论的文化审视与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7
关键词:建筑 多元文化 整体主义 创造 论文摘要:本文以整体主义美学思想和后文化理论,研究建筑中的多元建筑文化问题,认为在国际性、趋同性中追求地域特性和个别性,是建筑的重要风貌。作为情感符号、凝固的建筑,理应在多元并存的R......
论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发布时间:2023-02-21
内容提要 批判性和现实性是包括“文化研究”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有着复杂的理论分歧,审视两个概念的多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具体而言,“批判”的内涵极其多样,体......
从三教合流到批佛辟道:论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
犹太人的批判性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3
犹太民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苦难的民族,又是最有智慧的民族。在漫长历史中遭遇数次大流散、大屠杀的犹太人,以占世界0.3%的人口,培养出了19.1%的诺贝尔奖得主[1],以及众多商界、政界、思想界、人文艺术界的精英。犹太人为什么这样优秀是人们热衷的问题,答案包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强烈的危机意识,甚至优良的基因,等等。而本文将试图从批判性精神这一角度,解释犹太民族的成功特质,分析犹太民族的批判性精神产生的.........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发布时间:2023-03-02
" [论文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扬弃 [论文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青年马克思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青年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阐述他对黑......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发布时间:2013-12-19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论文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扬弃 [论文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
论朱熹与黄宗羲对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3-05-14
佛性、道性与人性是佛教成佛、道教得道成仙和儒家成圣的内在根据。然而,与儒家不同的是,佛道二教的得道成佛理论强调的是一切众生,而儒家坚守的则是孟子的人禽之辨,那么如何在理论上回应佛道的说法并藉此来完善自身的人性学说便成了宋明......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5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儒家伦理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人们按照儒家伦......
论析理性至上教学知识观批判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理性主义;教学知识;批判 【论文摘要】教学知识的理性取向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现代导致了“知识的异化”与“教学的异化”。人的丰富多彩、流动多姿的存在方式决定了知识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在重视理性知识教学的......
由马克思对主体间性的存在探析洞察及其道说方向
发布时间:2022-11-04
自从黑格尔把近代哲学的原则规定为以笛卡尔的我思为基本定向之后,人的主体性问题便映入眼帘,即凡是应当被认为确实可靠的东西,一定要通过思维去证实。我思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思想史意义在于重新树立起人的主体性,以便与宗教......
新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浅析教师心理健康状态 众所周知,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成了新的压力源,考验着教师们的心理承受力。 1.由于不能自我否定,深感自责和痛苦 为适应......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批判
发布时间:2023-05-16
在当今中国的思想界、界、界,张承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本文旨在对张承志的精神价值取向提供自己的批判性的反思与评价,以贡献于大家。 一 在我看来,问题可以分为三个:第一个,应该如何评判世俗生活。第二个,精神世界与世......
浅谈麦金太尔对管理的有效性主张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31
麦金太尔对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者所提出和坚持的关于管理的有效性主张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之所以进行这种批判,并非由于他一时的冲动或偏好,而是他批判当代西方道德话语和道德文化、重建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论传统这一整体思路的必然要求......
欧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理性主义政治不同于政治中的理性,它主要是指近代以来在政治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的技术理性。欧克肖特对此深入地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提出了 “暗示”的政治观,认为政治的运作有别于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这块沃土......
论批判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3-03-22
论批判的终结 论批判的终结 论批判的终结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倍受青睐。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
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 伊格尔顿的文化批判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批判内容,他的政治哲学批判思想立足于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与时俱进地继承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现实,以文化视野进行政治批判。伊格尔顿的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几乎涉及到......
论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2-09-25
一、绪论 《梦十夜》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著名小说,从1908年7月25日到8月5日连载于《朝日新闻》,描绘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光怪陆离的梦境。该作品构想瑰丽奇特,寓意深奥隐晦,令解读其主题拥有很大的难度。其中第六夜是一篇独具魅......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闻一多曾在通讯中骂汪静之爱情诗集《蕙的风》只诲淫而无诗。他的这种理念,在当时国内文坛就有同调,如胡梦华认为轻薄并有向恶倾向,是不道德的文学。但周作人等则为《蕙的风》辩护,认为做得就说得,并暗指胡梦华是伪君子。鲁......
资本扬弃与工人阶级有产化
发布时间:2014-01-17
工人阶级有产化、即由无产向有产的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除了借以进行劳动的赤手空拳,他们一无所有,所以被称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工人阶级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最初阶段。随着......
分析辩证唯物论对实验主义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4-10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破旧逐渐转向立新,开始探索用科学方法建构民主社会的方法与途径。胡适主张的实验主义与陈独秀提倡的辩证法的唯物论,是当时颇具影响的两种思想方法,它们代表了近代中国思想方法科学化发展的......
浅谈关于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的考察及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7
丘奇兰德认为,认识具有可塑性,随着对神经系统认知的逐渐深入,我们就能采用神经科学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知觉特征。知觉可塑性理论也说明,人们关于知觉的信念原理的网络,从来都不是确定的,随着这一网络的变化,人们的内在意识也在不停......
批判与自我批判
发布时间:2023-07-13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议沦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思维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笔,再完美的章法结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现今议论文写作当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我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3-12-19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神”是宗教生活的灵魂,对于神的本性的理解最鲜明地表现......
蔡和森对“陈独秀主义”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 要]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主义”是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主要动力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见解的总称。......
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要: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
探讨没有批判,何来对话?
发布时间:2022-12-23
经典、名著和名篇(下文统称为经典),华光四射,却让人望而生畏。在经典阅读上,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自己的冥顽与悖谬:对待亲近的人,我们总是缺乏耐心;最好的东西,我们却常报以轻浮。有人将经典戏谑为谈及最多而阅读最少的读物,......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3
论文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 肯定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 工业 论文摘要: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富特征的理论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在不同时期对“肯定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批判,透过大......
“白板说”与“天赋说”的争论及其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29
“白板说”与“天赋说”的争论及其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 一、引言 近代西方认识论史上就认识的起源问题,即人类获得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可能性和途径问题的争论,形成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派别。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之间的论争构成了......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发布时间:2023-03-11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在中国现代剧坛上,熊佛西——这位中国话剧运动的拓荒者和奠基者,经历了时代风 雨的洗礼。今天,我们从他为中国......
批判性阅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 要:进行批判性阅读主要是对文章进行预读和精读,这个过程包含整体性阅读、快读与略读、归纳性阅读和批评性阅读,最终目的是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批判性阅读,理解和思路变得深入广阔,对原有知识进行升级,对文章的理解大大超......
关于哲学研究中心转移的现代理性批判
发布时间:2022-08-29
" 【内容提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哲学研究偏好,我们把这种哲学研究偏好的迁徙变化,称为“哲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在哲学史上,哲学研究中心经历了两次转移,第三次转移——以创造为哲学研究中心的时代已将来临。探讨哲学研究研究中心转......
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
发布时间:2023-06-22
毕业论文 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之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特别是当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达到某1关键值后,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趋重要和明显......
金种子十佳股票
发布时间:2022-11-04
????金种子十佳股票都是出自“金种子10指数擂台”参评券商每月提供的股票池。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每只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信息进行打分并汇总,汇总得分最高的前10只股票最终入围“金种子十佳股票”。 易华录(300212) 综......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7
【论文摘要】 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美文化差异对两国商务谈判造成很大影响,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对此极为关注。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中美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制定应对之策。 ......
论唐代宰相对佛教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大师辈出,寺院众多,崇佛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是我国古代佛教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佛教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作为朝廷最为重要......
技术与文化传播:对新媒介文化的批判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新媒介技术取得了不同于传统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其以交互性、即时性和小众化等特点拉开了与旧有技术的距离。既有研究多从中观和微观视角切入,认为新技术催生了新的文化产品,它与传统媒介技术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有着质的差别。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了提问方式和分析路径的根本差异,本文中采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社会批判理论的宏观视野,考察“技术”与“理性”的内在勾连,分析内置于两者间关系的三重维度,并以之为逻辑出发.........
简析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兼评对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否定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7-06-0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宁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极其严密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结构。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按其内在的逻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逐步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劳动二重性不仅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同时也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更为.........
论析当前教育理想的分析批判与本真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想;功利主义;泛人本主义;本真回归 【论文摘要】教育伴随着人的产生而出现。教育理想作为教育理念形而上的抽象和升华,是整个教育生态的价值导向和终极关怀。本文对当前的功利主义教育理想和泛人本主义教育......
分析教师提问与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2-22
1. 引言 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国内外有许多实证研究,总体来说,这些研究都发现尽管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幅度不大,但课堂教学干预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指出的......
李泽厚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0
引言 李泽厚是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以提倡和宣传实践美学而成名。70年代末,他开始转向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作为研究的重要成果《批判哲学的批判》于1979年首度发行,即刻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此书的......
点燃批判性思维的火花
发布时间:2023-03-11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的双面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谈谈看法。一、大胆质疑,追求真理大胆质疑是彰显批判性思维的方式之一,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也是学生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涵,鼓励学生交互探讨、大胆质疑,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所学知识.........
佛教对烦恼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经》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
探究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其价值根源
发布时间:2023-05-09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主要针对西方公共管理和国家行政领域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而被学者们提出。在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理论当中,官僚机构由于其自身在行动目标和约束条件方面的特点,形成了让整个社会难以忍受的众多弊病。为......
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3
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诸宫调以唱为主,据宋代王灼着《碧鸡漫志》卷二记载:“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
教师的情绪及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5
编者按:大量心理调查表明,教师群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重庆市北碚区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发现,44%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中,轻度占33.88%,中度占8.36%,重度占1.76%。主要表现为强迫症、躯体化、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无独有偶,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
浅析英语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以英语议论文写作为例,尝试从加强论辩结构训练、创造自由批判环境、鼓励母语深层阅读思考、更新课程设置理念等方面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策。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多教师提出当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一大问题是没有想法,不会思考,换言之,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纵观学生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质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内容缺乏深度,缺乏独立的批判精神;二是论辩结构不完整,缺.........
心理战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 在信息心理战的背景下,以互联网、语言、影视、宗教,以及学术文化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长期作用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通过价值观教育、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
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9
0 引言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若干批判性思维论坛或会议,聆听了不少大会和小组报告,观摩了一些示范教学,也浏览了少量教学视频,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一群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热衷者、志愿者和践行者,特别是一些大、中、小学学科教......
批判性思维与审计专业判断
发布时间:2013-12-18
批判性思维与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①能力http://WWw.LWlM.cOm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维在提升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针对审计专业判断和批判性思维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
《易经》预测术之扬弃
发布时间:2022-10-09
提到《易经》,不少人认为它只是一部迷信鬼神、"瞎蒙"的卜筮之书。然而,孔子却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经》中乾卦的"自强不息"、坤卦的"厚德载物"等成为我国清华大学等学府的校训,激励、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精......
批判之后——由“民主迷信说”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9
" 问题的引出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二十几年,到现在已跨过了世纪之槛。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改革图景中,我们可以愈来愈清晰地分辨出主色调的变化。挑大梁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呈现边际效用下降的趋势,同时它引发了改革前隐然存在的系列问题,......
论课程教学角度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1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者都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1998 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题报告《21 实际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表现为专业训练、培养公民意识、培养......
论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淡化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作者:吉林大学法学院·陶文昭 当代知识分子在“形”发生变化的同时,“神”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在淡化。在利益复杂纷争的当代社会,知识分子扮演社会良心的角色也面临着历史性的考验。 知识分子的批......
二十八种慢性病,一膏显威力
发布时间:2023-06-10
中国“707研究所”首席工程师在整理《清太医院药方》发现此方,认为这个方子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于是携手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对组方进行了数年的研究和完善,终于完成了长寿方的调制、配方工艺改良和长期的临床实验。将23味珍贵药材......
荀子的人性论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本文论述了荀子人性论的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的一些启示。荀子提出的“人性趋恶”有其合理性和深刻性,对当今社会整治腐败现象,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性论 性恶论 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2.......
吐槽“熊孩子”和“熊父母”
发布时间:2015-08-27
心灵猫汤: 有次在餐厅遇到老公朋友一家人,那“熊小孩”到处乱窜,我担心他撞倒端热汤的服务员,于是就留了点心盯着。结果发现熊孩子必有熊家长啊,那孩子穿着鞋子跳上沙发乱叫乱跳,一个不小心摔下来了,头先到地,当时吓我一跳。......
波普尔对赫拉克利特的批判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6
波普尔在现代西方以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闻名于世,他将这种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运用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主义进行了多方位的批判,在思想界尤其是在大众思想及通俗层面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国内波普尔思想的研究......
浅析心理的判断标准与客观说在判断中止犯自动性中的优越性
发布时间:2016-11-30
一、心理的判断标准的坚持 ( 一) 心理的判断标准和规范的判断标准的含义 在德国理论界,对于中止任意性( 相当于我国的自动性) 的判断,存在着心理的判断标准和规范的判断标准的争议。心理的判断标准,是通过行为人所感知的外部事态是......
佛手石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5-08-24
在盱眙县铁山禅寺的遗址上,有一块状如手掌的巨石,名叫“佛手石”。 相传在很久以前,铁山寺境内山明水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鹿兔成群,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砍柴采药,狩猎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山林里......
批判性思维测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不断提倡批判性思维应该是20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如约翰杜威(JohnDewey)1910年的著作《我们如何思考》、1961年教育政策委员会的《美国教育的核心目标》),但人们所做的实际工作并不多。好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批判性思维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相应地,曾经一度被忽视的批判性思维测试也得到些许关注。笔者认为,目前关于批判性思维测试的研究虽有亮点,但由于之前对这方面的忽视,其整体上仍不完善。更.........
浅论师范实习生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 实习生 心理压力 对策 论文摘要:师范生在实习中可能遭受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实习基地校的生活压力、教学压力、班级管理压力及人际关系与角色适应压力。根据师范生可能遭受的压力源,本文从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