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

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9 00:56:37
真善美:和谐的价值之境
时间:2023-02-09 00:56:37     小编:

[摘 要]和谐的价值取向与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具有内在统一性。真善美反映了主客体关系在认识、实践和审美领域中分离或对立状态的克服和解决,贯穿于这一主客体统一过程的是和谐价值理想的实现与和谐价值之境的呈现。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价值旗帜,真善美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追求和趋赴的和谐境界。

[关键词]和谐;价值之境;真善美;主体;客体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armony is in line with the aspiration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reflect the separation of main body and object in the field of cognition, practice and aesthetics or the surmounting of them in the state of opposition. Along with the unified process of main body and object, it presents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y value ideality and the value field of harmony. As the value flag guid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s the harmony field for humankind to pursu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Key words:harmony; value field;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main body; object

作为主客体之间矛盾同一化的状态,和谐本质上是主体在认识、实践和审美领域内与客体分离或对立状态的克服和解决。贯穿和体现于这一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尺度,就是真善美。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爱因斯坦指出:“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1]43真善美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代表着人类对事实世界、意义世界、艺术世界的最高追求,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和谐理想的价值之境。

一、臻于“真善美”:和谐的价值逻辑

(一)作为主观和客观矛盾解决的和谐:“真”

“真”是主客体在观念形态上的统一,认识领域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前提。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一定的目的、达成一定的目标,就必须遵从事物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由此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合乎个人的主观愿望。可见,主观世界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们确保实践活动正确方向、实现预期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实现认识领域的和谐,离不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离不开主体的求真活动。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到底就是主观世界能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2]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是人的求真活动能够达成预期目标的基础,也是主客观能够实现统一的基础。但我们也应看到,作为主体的个人的社会实践具有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主体的求真活动必然具有局限性,并使得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作为主体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和个人认知能力发展的无限性,又决定了他对于真理的认识具有不断深化和无限接近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可能,是实现认识领域内和谐的可能。而客观世界的变动不居又使得已经达成的和谐具有暂时性。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继续拓展和个人认知能力的继续发展,主体认知距离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的真理性认识将会越来越近,主观与客观将在新的层次上实现统一,认识领域内的和谐将在新的层次上得以实现。

(二)作为自由和必然矛盾解决的和谐:“善”

“善”是主客体在实在形态上的统一。古代先哲从伦理或道德的意义上谈论“善”较多,而从哲学意义上把握“善”较少。哲学中的“善”不仅仅含有道德实践活动的意旨,更含有从普遍实践的角度把握自由与必然辩证关系的意旨。“善”既含有对外在必然性的利用和改造的意义,也含有对自身意志及行为随意性的调节和控制的意义。实践领域中自由和必然的矛盾,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关键。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对客体的有效改造,使客体由与人的需要无涉的“自在之物”变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之物”,实现主体行动自由与客体内在必然的统一。与“真”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和抽象不同的是,“善”是主体对客体的有效改造和占有。或者说,如果我们把“真”看作人们认识活动的成功和积极成果,那么“善”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成功和积极成果。一个实践活动之所以被称作“善”,是因为实践活动的成果满足了主体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统一,标志着主体和客体之间矛盾的根本解决,标志着主体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善”和“真”都是主客体统一的表现,但“善”和“真”有重要区别。“真”是“善”的基础,人们只有先在认识上把握事物,才有可能在实践上占有事物。“善”是“真”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在实践上实现对事物的改造,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但仅有“真”不一定会导致“善”,因为正确的认识不代表正确的方法。求真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行善解决的则是“怎么做”的问题。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求真活动的价值意义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与必然矛盾的解决是主客体统一的中心环节。

(三)作为人性和物性矛盾解决的和谐:“美”

“美”是主客体在情感形态上的统一。“真”是“善”的前提,“善”又是“美”的前提。主客体之间的审美活动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的成功,为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矛盾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客体不仅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也是主体欣赏和移情的对象。主体对客体的欣赏和移情是审美活动的核心要义。“美”本质上是主体对客体固有属性的情感体验,是主体情感与客体属性相交融的产物,是人性与物性、有情与无情的统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哲学意义上的“美”,是对各种具体“美”及“美”的不同方面的抽象和概括。主体与客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统一既表现为主体按照自己的情感尺度对客体的再塑造,也表现为主体以客体为参照实现对自己原有情感结构的超越,促进情感体验的升华。正如黑格尔所言:“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3]147。审美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对客体的占有,而在于通过对客体的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体验活动,情感升华的需求是审美活动产生的基础,审美活动就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美的体验使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过程。与其他活动中对客体的认识和占有不同,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欣赏,超越了主体实用或功能的需要,实现了主体情感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情景交融、情景合一,主体情感与客体景况的融合与协调,是审美活动的和谐景象,也是主客体矛盾在情感形态上的克服和解决。

二、求之以“真”:和谐的价值认知

“真”即真理或科学,指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知识。“真”与和谐的关系,是一种既相互伴生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和谐关系的发展与“真”的实现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如果不是建立在主体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把握之上,主体就很难在合规律性的范围内实现与客体的统一。另一方面,主体与客体统一关系的达成,有利于主体在新的起点上认识世界,获得关于客体的新的真理性认识。

(一)以向往真理的追求提供和谐发展的动力

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不断地超越前人和自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对知识的需要,对理解的需要,对哲学沉思生活的需要,对理论参照系统的需要,对价值系统的需要,这些本身都是意动的,是我们原始动物本性的一部分。”[4]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真理的追求,是人们追求和谐、创造和谐的必然要求。“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于“真”的强烈渴求。“真”因其对于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基础作用而历来备受推崇。在更多时候,人们因“真”本身的作用而对求真的过程赋予崇高的色彩,“真”因此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具有了意义世界的功能。它表征着和谐境界的理想,指引着人们为之奋斗。爱因斯坦在悼念普朗克时说道:“即使在我们这样的时代,政治狂热和暴力像剑一样高悬在痛苦和恐惧的人的头上,可是我们追求真理的鲜明旗帜还是高举着。这种理想,是一条永远联结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的科学家的纽带”。在爱因斯坦看来,追求真理的愿望必须优先于其他一切愿望的原则,是一份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1]190正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求真愿望,推动着人类和谐境界不断向前发展。

(二)以获得真理的自由创造和谐发展的条件

求真并获得真知,是人类实践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发展的前提。列宁曾指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5]200。只有求真,人们才能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活动,使主客体的统一由观念形态转化为实在形态。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知识掌握得越多,人们就越接近于自由王国,也就更能体会到自身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力量,更有利于发展全面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目标的达成。恩格斯指出:“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6]455-456。事实上,人的自由程度越高,意味着人们距离真理越来越近。而人们距离真理越近,就越能按照合规律性的方式改造自然及社会,就越有可能实现与其他人或对象物的和谐关系。

(三)以运用真理的过程推动和谐发展的实现

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的过程,是在对“真”的认识、占有和运用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人的世界的过程,此过程又是促进人与人及人与物的和谐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概言之,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反映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程度,反映着人对未知世界的认识程度,反映着人与人及人与物的和谐程度。和谐与真理的发展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根据唯物史观,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7],这三个历史阶段同样见证了和谐与真理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以人为依赖关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这个历史阶段,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都很有限,科学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这使得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从事社会活动的范围都十分有限,因而只能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界维持一种低层次的和谐关系。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历史阶段,由于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知识不断丰富,科学有了长足进展,由此带来的社会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社会组织的空前发展,使得人们改造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显著增强,因而他们发展与外界关系的能力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相伴而生的人的异化劳动又阻碍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发展。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界及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科学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组织高度发达,阶级统治和阶级剥削不复存在,“三大差别”一并消失,这就使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的全面和谐成为历史必然。

三、行之以“善”:和谐的价值实践

“善治”“善政”作为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期许,是“善”在很多场合下作为和谐代名词的例证。“积善行德”表明人们对“善”与“德”逻辑关系的普遍认同,而“以德润身”“以德治国”则是对“善”与和谐具有内在共生关系的实践诠释。中国古代“伦理本位”的社会运作模式,是中国古人将“善”即和谐的认识付诸实践的产物。尽管哲学意义上的“善”与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的含义相比,意义更为宽泛,但以实践为深厚根基以及与和谐具有内在统一性却是不可变易的事实。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黑格尔《小逻辑》中的一段话给予了肯定,他说:“‘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5]229“善”内在地具有实践品格,它源于实践,又规范着实践的方向。源于实践,是因为没有实践,就不会产生自由与必然相统一的可能趋向,因而也就不会有“善”者与否的不同结局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选择。实践催生了“善”,“善”是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或者说,“善”规范着人们的实践行为,引导着人类的实践沿着主客体相统一的方向发展。

(一)“善”之和谐的实践状态:由“必然世界”向“自由世界”的跨越

自由是描述人的活动状态的特有词汇,物与物之间谈不上自由,自由一词只能用于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能动的人。对于人的实践活动而言,制约并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进展和成效的只能是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它不为人的意识所左右,不因个人喜好而存在。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6]455“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6]456。人是一个自然存在物,依赖于自然而存在。但人又是一个社会存在物,不会屈从于已有的自然条件,而要力求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主体与客体新的统一。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性,是其突破现有客观必然性的限制而达到自由境界的基础条件。人们实践活动在带来新的自由的同时,也必将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和更新领域遇到新的必然。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随着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得以向前发展。毛泽东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8]。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始终。一部人类追求和谐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不断克服和解决的历史。

(二)“善”之和谐的实践特征:由“单子化”向“对象化”的跃迁

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于人走出了动物“单子化”的存在方式,在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通过对客体的有效占有和改造,不断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肯定和确证,客体也因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具有人的属性。主体对象化于客体的结果,既使客体打上主体意志的烙印,成为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标志。又使主体在占有和把握客体的过程中,吸收、容纳客体的某些属性和要素,成为客体内在属性对象化于主体的印记,由此实现主体与客体在新的层面上的和谐统一。人的对象化活动使得自然界内部的平衡统一被打破的同时,新的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平衡统一得以建立,由此,自然世界不断走向人化世界。没有对象化的活动,人就始终只能作为“单子”而存在,而自然界也就始终只能维持着简单的、初级的、原始的平衡,这种平衡与人的需求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没有直接关系。人作为纯粹的自然物在自然界中依照本能繁衍更替,人之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规定无法也不可能得以现实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既是人成其为人的本质要求,也是人获得现实性的必由之路。正如列宁所指出:“目的的活动不是向着自己……而是为了通过消灭外部世界的规定的(方面、特征、现象)来获得外部现实性这种形式的实在性。”[5]230人的本质规定产生和存在于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之中。人只有在同外在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才能展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离开了外在的对象世界,人就不可能拥有并实现自己的本质,也就无法在对象化的活动中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善”之和谐的实践成果:由“自在之物”向“属人之物”的转变

与物的“本来如此”(to be)的尺度不同,“应当如此”(ought to be)是人的尺度。在实践中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实质就是以“人”为尺度创造“人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正是人们所期许的和谐世界。要将外在于人的“自在世界”改造成“属人世界”,既需要求真,把握世界的规律,解决合规律性的问题,又需要以人为本,解决合目的性的问题,进而推动“自在之物”向“属人之物”转变,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虽然没有使自然物的本质发生改变,但却通过对自然物的加工、处理,或者使得自然物的功能属性具有了“人化”的特性,或者创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具备的新产品、新对象,或者将人的意志和智慧凝聚于所创造的客观物体之中,使得主体的意志和智慧不因人的肉体消亡而消亡。作为个体的人因其对自然物的有效占有和改造使得自身的本质和形象随着对象的流传而得到保存和再现,使主体的能力及见识不因肉体的逝去而被遗忘和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主体对客体的有效改造和占有,不仅表现在客观对象能为“作为个体的‘我’和同时代的作为类的‘我’”所用而具有了一般的属人性,而且表现在能为“未来时代的作为类的‘我’”所用而具有了意义更为深远的属人性。也正是由于如此,才能在不断扩大“人的无机的身体”[9]57(马克思语)的过程中实现主体与客体在更高层次与更广范围内的统一,由此推动和谐层次不断提升。这一“自在之物”向“属人之物”的转变过程,见证着主客体统一关系发展的过程。而“自在之物”向“属人之物”的成功转变,则成为和谐关系发展和新的和谐境界达成的基本标志。

四、审之以“美”:和谐的价值情感 “美”,即美好、完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积极性评价。客体本来是没有情感的物体,但在审美的过程中却因人的情感的注入和转移而成为了有情的、合乎人性的物体。主体和客体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了有情和无情、人性和物性的统一,审美是主客体在情感领域实现和谐的必然选择。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体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占有,而是体现为主体对客体物性的超越以及对自身情感的净化与升华。主客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矛盾是主客体矛盾的深层次体现,审美活动产生于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由此审美活动的结束就意味着主客体矛盾的最终解决,意味着主客体之间和谐的最后实现。

(一)物自身的和谐:对“中庸之美”的欣赏及移情

中国文化讲求中庸,追求的是不偏不倚、不愠不火。存在于自然物之间的和谐其实就是一种中庸之美。这种“美”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观感或一个人多数情况下的思维观感,一般表现为对称之美、适中之美、几何之美、协调之美、符合之美等。关于对称之美,人们在设计建筑图纸、制造工业产品、进行大型文艺团体操展演时,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有对称之美。关于适中之美,亚里士多德曾说:“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任何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若要显得美,就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不仅本体各部分的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得之于偶然的体积,因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因此,动物的个体太小了不美(在极短暂的观看瞬间里,该物的形象会变得模糊不清),太大了也不美(观看者不能将它一览而尽,故而看不到它的整体和全貌─假如观看一个长一千里的动物便会出现这种情况)。”[10]这里指称的就是形体的适中之美。关于几何之美,不论是工厂的工人生产制作工业产品,还是民间的工匠用石材、木料制作桌椅、橱柜,或者是农民堆放粮食,都离不开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用,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工业制成品或生活用品,常常也是非圆即方,这反映了人们对几何之美的一致追求。关于协调之美,一般是指自然界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的状态,如崇山峻岭与峡谷瀑布相呼应,明月当空与繁星点点相映衬,狂风大作与电闪雷鸣相继起等自然现象和景观,都是自然界不同事物各得其所的一种状态,体现的是一种协调之美。关于相似之美,赞扬一个雕塑栩栩如生,富有美感,其实就是人们对相似之美的情感贯注和移入。

(二)物与人的和谐:对“为我之美”的欣赏及移情

(三)人与人的和谐:对“社会之美”的欣赏及移情

人们追求美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显现的过程,是具有内在的自我超越本性的人的创造力量外化的过程。和谐之美不仅体现为这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还体现为这一本质力量对象化成果的社会化。也就是说,这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不仅使得自然物成为有利于增进作为个体的人的利益的“属人之物”,而且成为有利于增进作为“类”的人的利益的“属人之物”,也即人对自然物的实践改造不仅能增进个人福祉,更应增进社会福祉。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后一个方面的作用更能体现美的价值。可见,作为反映人与人良好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奠基于人与物良好发展关系和谐之上的和谐,“社会性”是这一和谐之美的本质特征。个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和谐之美的“社会性”集中体现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利他性”,即这一和谐之美是建立在道德“善”的基础之上的。在泰戈尔看来,这种利他性就是“爱”。“他希望在爱的赞歌中把人们引导到世界大同,到那里,整个人类世界都将笼罩在一片和谐的爱里。”[12]正是基于此,人们常常称颂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精神为“美”。这里的“美”体现为精神美,精神美是最高层次的“美”,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和谐也是最高层次的和谐。如果一个人心理肮脏,一心只想着自己,即使五官再匀称、协调,这个人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美”。相反,一个人尽管相貌平平,但乐于奉献、先人后己,他留给人们的就是“美”的印象。因此,判断一个人“美”否,离不开社会的道德尺度。“美”既有对先人后己及热心公益的付出行为的道德嘉许,又有对人的工作精益求精的道德推崇。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不断克服外在必然性的过程中,刻苦钻研业务,工作上精益求精,是“社会之美”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主体静观世界的活动,审美的目的能否达成,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实践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即取决于建立在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从必然世界到自由世界的历史性跨越。或者说,发现“美”并获得“美”的体验,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真”和“善”中去找,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去找,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的属人化的统一中去找。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9]87“美”尽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发现“美”的感觉器官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因而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自然美。可见,“美”是社会性的“美”。只有这样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才是和谐理念中的“美”。

五、小结

实现从混沌状态向和谐状态的跃迁是人类的价值理想,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就是这一理想在认知、意志以及情感领域内的具体表现。作为“真”的科学在思想中给予我们秩序,作为“善”的实践在行动中给予我们自由,作为“美”的艺术则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之把握中给予我们愉悦。真善美是主体与客体对立和分离状态在观念形态、实在形态、情感形态上的克服和解决,是主体与客体矛盾在认识领域、实践领域、审美领域内的化解和统一。真善美的契合及互促,从价值角度引领和规定着和谐发展的规模、速度、方向,并推动和谐关系不断臻至新的价值之境。

[参考文献]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5.

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4.

任厚奎,罗中枢.东方哲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449-45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正义与和谐:宪法的价值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论文摘要:美国宪法将正义的理念冠于宪法之首,中国古代法文化以“和谐”为追求境界。“正义”与“和谐”构成了现代立宪国家宪法的价值基础。宪法的价值的实现,最根本的是在立宪阶段构建起完整的正义观与大和谐观,然后在行宪和司宪过程......
谈论和谐文化建设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和价值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 和谐文化 社会思潮 引导 价值 [论文摘要] 十七大报告要求和谐文化对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和统领,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下,文化处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的状态,因此文化建设要处理......
《论语》中师生的和谐关系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名著,在人生处世、进德修业、安邦治国等诸多方面给人以启示。然而《论语》在展现一个“至圣先师”形象的同时,孔子及其弟子的关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论语》的时代是一个学风蔚然的时代,《论语》中体现......
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03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等方面关系的日益紧张,人性压抑、扭曲、残缺、失衡等现象愈演愈烈,饱受社会失和、人性失和困扰的人类呼唤着社会和谐和人性和谐。于是人们纷纷对人性和社会和谐这两个延续至今的古老问题进行追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具有划时代得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就是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以人......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立法完善程度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14
近几年来,我国的北京、河北、山东、江苏等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持久性的雾霆天气,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保护压力的日趋加大呼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改善我们的环境生态消费理念,其中,严厉的刑法俨......
走向和谐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29
编者按:文学研究包括文论和文本两个研究对象,两种研究、两个对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期刊给大家呈现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的分析文章(高迪迪)。文本分析既是检验现有理论正确性的场所,又是新理论滋生的地方。 提 要:索尔......
真善境界 2015年2期
发布时间:2023-07-09
网上有一幅照片――一位著名老板在一个慈善晚会上,一边左手举着话筒笑谈,一边右肩挑一副沉重担子,担子两头是捆成立方体的人民币,似有数百万元。这里表演的是捐现款。可惜,镜头中没有现场观众表情。 我立想到云南盈江地震时此......
高校工会在营造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是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自然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构建和谐校园不仅能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还有利......
试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9
" 论文关键词:真理尺度 价值尺度 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
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逐渐扩大。一方面,政府功能的扩张和强化势必将增大政府的施政成本,另一方......
构建安徽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6
[内容摘要] 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的时期安徽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一大考验。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
谈学生独特体验与价值引领的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独特的体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独特体验 价值引领 思想感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课文的价值......
“真”━━“美”之本体观(1)
发布时间:2022-08-15
中国 现代 大诗人艾青于20世纪30年代年作的《诗论》[1]第一则是: 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 何谓“真”?他说:“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它给予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 何谓......
浅谈混杂建筑是否为环境和谐之音
发布时间:2013-12-13
浅谈混杂建筑是否为环境和谐之音 【摘要】混杂建筑在时代发展下应运而生,结构混杂、嫁接混杂和独柱型混杂是混杂建筑的三种类型,它们各自在城市中占据着不同的优劣势;至今,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们都仍然在观望,观望这个世界的发展......
在音乐中寻求真善美
发布时间:2022-08-15
音乐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首歌曲或乐曲,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这就需要音乐教育者挖掘出音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道德上的影响和心灵上的启迪。 有一首歌叫《天下......
浅谈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和运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4
" 论文关键词:健美操 美感 运动价值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从健美操所具有的美感和它的运动价值来详述。运动者在节奏中进行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节律运动,在欢乐中舞蹈、健身。健美操运动在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方面......
漫谈现代壁画艺术之美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壁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墙壁上所作的图画,也有人称为壁饰。壁画这种艺术形式在所有的绘画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很多人将壁画当作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壁画还能通过其画面所提供的艺术形象,使空间的环......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 构建 价值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们要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于教师价值实现维度中的和谐校园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 教师价值 和谐因素 建设途径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师价值实现的视角,分析论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关键因素及基......
真善美与邪恶的较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 狄更斯将人道主义情怀渗透在他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当中,宣扬一种仁善道德的精神,以一种宽恕,理解的态度来对待阶级矛盾。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体现了狄更斯创作中不能彻底批判的局限性。 关键词: 查尔斯·狄更斯 人......
楼道奏响和谐之歌
发布时间:2015-08-28
星期天,六楼的张阿姨通知下午5点要清洗楼道过个好新年! 时间转逝,很快就到了下午5点了,这时妈妈还没回来,该怎么办呢?又见楼上的张阿姨卷起裤角赤着脚,一手拿着水管,一手不停地挥着手中的扫把使劲儿冲、洗、扫。我被眼前的情......
简析价值论视阈下的环境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14
21世纪的人类,面临诸多全球问题的挑战。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各种能源的危机,无一不在表明,人类在毫无节制地享用自然带来财富的同时又将自身推向生存危及的边缘。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工业发展遗留下来的沉重遗产,是人与环境关系......
经济法之和谐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性任务与经济法的理念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经济法从诞生之初便是一种和谐取向。为实现经济法的和谐理念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层面,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关键词】:经济法和谐理念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310062-02法的理念是对法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最抽象、最概括层面上的认识,经济法的理念是人们对经济法的应然规定.........
“中和”之道对促进世界和谐之启迪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要:于生生通变之中守“中和”之道,为易道之本,推崇“中和”之道,其价值追求可以归结为是在全世界人民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人类的普遍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促成适应人类社会进步的公共秩序的和平与安定。 ......
和谐体检 让您真正了解自己
发布时间:2022-12-05
专注体检,坚守健康。发展10年来,和谐体检始终坚持“有良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感恩心”的企业理念,依靠一如往日的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依靠敬业的行业专家医师队伍,依靠先进的健康体检设备设施,目前已建立完成以太原为中心......
和谐之春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春天,我们歌唱胸中的渴望 春天,我们歌唱纯净的太阳 春天,我们歌唱温馨的祝福 春天,我们歌唱秀丽的永善 春天,我们歌唱和谐的乐章 心中有风景的人 才闻得到春天的花香 海纳百川平静如水的高原汉子 才把春天歌唱 ......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19
" [论文关键词]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教育 价值 [论文摘要]主体间性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教育活动中的本体关系,应在现代师生关系中得到最明显的呈现,主体间性所表现出来的交互性、理解性、共生性、平等性,为师生关系分析提供了基......
会计信息的价值和价值链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会计信息为主的数字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会计界和业界一直在探索会计信息的价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认为会计信息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要素之一......
论优化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谐之美
发布时间:2023-02-16
论优化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音乐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合唱作为一种多声部和表现力比较强的集体歌唱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世界,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接受良好的熏陶。合唱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当前,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声乐知识与合唱技巧,所以在合唱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怎样采取有效的方法组织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发布时间:2022-08-20
"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
浅析云南花灯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2
地方戏曲艺术是流行于某个特定区域的艺术形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云南花灯艺术特征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云南花灯是流行于云南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及文化特征闻名遐迩。文章阐述......
古籍插图“图文互融”的审美和出皈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中国古籍有“图文互融”的传统;插图融入文字使得古籍图书实现审美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图书内容的传达,促进了读者群体的培养和扩大,带来了良好的出版效应。关键词:古籍;插图;图文互融;审美;出版插图是插附于书刊文字间的特殊图画形式,插图中的形象和图案有利于图书信息的表达,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就中国的古籍图书来说,插图往往随处可见,所谓“无图不成书”。文艺作品的插图具有特殊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摘 要] 从社会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价值理念的建构以及价值理念对和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
完善质量管理 构建和谐药检
发布时间:2022-11-10
2013年,荆门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抓学习、抓作风、抓环境,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本所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认真分解落......
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正义,阻碍改革的深入进行,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无论何种特殊利益集团,都有权力行走的轨迹。对公共管理者而言,需要重振公共行政的精神,采取多项举措抵制和治理特殊利......
让“公开活动”真正发挥价值
发布时间:2015-09-16
讨论情景: 在一次“好玩的呼啦圈”公开活动上,当老师让孩子探索将呼啦圈套在身体某个部位不掉下来的方法时,孩子们都一同将呼啦圈套在撑开的胳膊上,没有一个掉下来的,动作是那样的整齐到位。看到这里,大家意识到老师肯定提前让......
奏响“美育·德育”的和谐篇章
发布时间:2023-07-12
音乐作为最高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能美化人的灵魂,还能激发人对美好光明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
认真贯彻核心价值观 努力实现国家审计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认真贯彻核心价值观 努力实现国家审计价值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群体的共识和对价值的认同,对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对于统一国......
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分析了网络语言流行过程中引发的争议,针对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进行深......
文化自信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之美
发布时间:2023-05-13
前言:时代大潮下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被曝抄袭的新闻比比皆是,模仿、抄袭、克隆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大到节目整体搬迁,小到复制片头创意、海报等,无所不用其极。例如,《幸运52》基本上是英国《百万富翁》的翻版;《开心辞典》神似香港亚视的《超级大富翁》;《走进香格里拉》与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创办的《幸存者》异曲同工;而早年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则出自于凤凰卫视的名牌栏目《非常男女》。近年来,.........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发布时间:2023-02-06
"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物科学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突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将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践环境相结合呢?教师......
基于和谐网络文化价值视野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7
当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新生代,同时,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多从外在环境方面开展规范教育。如,普及网络法律知识等,然而事实说明收效并不大。根据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要求,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从和谐网络文化的视野去把握,关注和谐网络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要弘扬网络本身蕴涵的和谐文化精神。1网络本身蕴涵的和谐文化精神1.1激发和弘扬自由、开放与规范.........
“查干湖诗歌群落”的文化现象和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7
“查干湖诗歌群落”的崛起 中国是一个泱泱的诗歌大国,翻开中国诗歌波澜壮阔的长卷,就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古代关于湖的诗写得最多的是南方西湖,而当代关于湖的诗写得最多的则是北方查干湖。西湖诗源于唐朝,12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
有关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者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07
马克斯韦伯在其巨著《经济与社会》中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做出了经典式的解释。在韦伯看来,工具理性的特征在于关注手段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它是人们运用手段而达到既定目标的价值观念。工具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
老子“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文章阐释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从治国论、生态论、管理论、人生理念等四个方面梳理了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当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论述了“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整合社会形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贵柔守雌”的观念调适现代人心理,架构人与人的和谐。【关键词.........
用REA模型表达价值系统和价值链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 要:在商务建模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公司价值链如何向价值系统的转换。在逐个比较了E3-Value本体论、DEMO方法论及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模型后,笔者提出一个从价值系统中的某一特定商务伙伴(例如供应商、客户)视角,或者从一个中立的......
对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价值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出发来诠释价值内涵,揭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新的解读与再认识。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价值;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重塑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22
在我们的注册制专访中,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董事会》杂志高级顾问胡汝银教授强调,中国股票发行制度转向注册制,不仅是相关操作机制的顺势变迁,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文化和游戏规则的主动纠偏,在改变中国公司内外......
和谐社会环境审计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27
胡锦涛总书记4月21日在美国知名学府耶鲁大学进行演讲时指出:早在千百年以前, 中国 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 发展 为了人民、发......
和谐之声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5-26
〔摘要〕“和谐之声”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内隐性、渗透性、感染性等特点,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人格。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笔者以“和谐之声”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和谐之声俱乐部”,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音乐文化熏陶,高品位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增强师生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达到规范.........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05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方高校03—05级三百多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归纳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
美术鉴赏教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要: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美术鉴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文章对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意义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够使教师与学生重视美术鉴赏课程,进一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关键词:美术鉴赏......
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认识上的飞跃,也必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
浅析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通过会计国际化改善投资环境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要]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社会和谐关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环境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如何一方面积极与国际会计......
“和而不同”思想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3
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能够突破固执已见的桎梏。由此带来的更加便利快捷的文明传播,助推着文化人跨步的发展,各种文化现象的融合与交织,勾勒出不同的......
政府绩效审计之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本文从新的角度,以和谐的眼光结合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了中国政府绩效。并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缘由;政府绩效审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以其对政府绩效审计的......
王安石禅诗的美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王安石晚年归隐钟山,参禅悟道,祥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二是引佛典入诗,用典精妙;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关键词:王安石;禅诗;宋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3-0120-04白宋以降,禅宗几乎笼罩佛门。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结构中,虽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世.........
价值500万美元的6个字
发布时间:2022-08-16
1950年,美国考虑出兵朝鲜,但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心里一直没底。考虑到一旦中国介入,最后的结局将扑朔迷离,因此,美国政府举棋不定。 当时的所有官方智囊机构得出一致结论:中国刚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既没能力也没精力出兵。“联......
人的和谐发展:浅析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的和谐发展理应是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又一诉求。这是因为,人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 ......
零站址部署让环境更和谐
发布时间:2015-09-10
在站址难于获取的今天,微基站能够灵活部署非常重要。上海贝尔的微基站功耗低、体积小、轻便灵活,可任意安装于路灯、公交站、建筑物旁,无需天线安装和机房,零站址部署,并且能够和谐融入周边环境。 ......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和谐寝室关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活动的主场所,其人际关系状况关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寝室存在诸多不和谐......
美国价值观的宗教因素
发布时间:2014-01-17
反战人士大都相信美国对伊开战是为了石油,但在一些学者看来,这场战争有宗教上的原因。 美国对伊战争的口号是“解放伊拉克人民”,而美国人民之所以支持布什政府,也正是秉持了这个信念。从这个信念,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宗教根源。这个......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3-01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发布时间:2023-06-2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
论环境法的终极价值(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地球是由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破坏都会带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因此,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己任的环境法应将其终极价值定位为生态整体利益。这种生态整体利益......
谈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之争的辩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之间的辩论由来已久,双方致力于各自的理论领域寻求更有信服力的论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法又引起了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之争。但这是一场无解的辩论,我们不应停留于......
阅读教学要善用文本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13
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那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对教学的处理,会给教学效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以《将相和》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处理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从审美体验和文化价值的角度看谭盾交响乐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音乐审美体验在全部音乐艺术活动中居有核心地位,作曲家既要有审美体验的能力,更要善于积累并丰富自己的体验。笔者从审美体验和所带来的文化价值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体验;交响创作;文化价值 音乐审美......
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6
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期就有玉器纹样和彩陶纹样,商周青铜器则有装饰纹样的图案画,到战国时期的漆画及《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等,已......
诚信原则之价值功能
发布时间:2023-05-30
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得益于法治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主体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就是“经济人”。经济人是理性的、自私的人(追逐自身的、自私的利益),假设人们都试图增加自身的效用并努力追求个人利益(理性的、自私的行为的假设)。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也就是民商法(市民法)中所谓的“人”――“民(商)事主体”。民商法为他们设定了平等的权利,允许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契约自由”原.........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之间具有共同的一致性,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校园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会计界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在分析环境会......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2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和谐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为此,......
浅论和谐社会的和谐劳动
发布时间:2023-02-17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劳动 依据 实现 〔论文摘要〕和谐劳动是与和谐社会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和谐、劳动手段与劳动目的的和谐、人的生命活动与人的本质活动的和谐、劳动活动与劳动关系的......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民事程序价值之管见 伴随着民事审判改革的进行,程序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引起了人们一定程度的重视。实务界在理论界不注意的时候便已经悄悄开始了改革的步伐......
慈善文化价值观与我们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4-01-17
慈善文化价值观与我们的使命 ——关于慈善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
“和谐论”文艺美学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构架
发布时间:2023-05-24
" 摘要:文艺美学是传统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谐论”文艺美学体系弘扬、发展了古今中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对艺术审美本质的界定吸收了康德的思想,又超越了康德把美归于形式的倾向,将美与艺术统一起来。“和谐论”文艺美学对美......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2-09-04
遥想两千多年前苍茫大海上舟船劈波斩浪、扬帆竞逐的情景,我们深感人类渴望交流所产生的勇气和智慧是何等巨大。兴起于中国秦汉之际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地球文明塑造史伟大的人类轨迹。越过苍茫大海,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国家之间、东西......
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
发布时间:2014-01-17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党的理论创新指导着我们的文化发展。在文化建设上,同样要强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渐进性、普泛性和长期性,尊重与正确运用文化消......
完善企业管理与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对企业高效运作,低成本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通过梳理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引进竞争机制等手段的可行性,及其对促进物资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14-01-28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卢梭把音乐定义为:“将声音组合成悦耳的东西的艺术”。音乐......
构建化学课堂和谐教学心境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教学心境影响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整个的行为表现,构建化学课堂的和谐教学心境,可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更具有艺术魅力,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保证和提高。教师应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建构和谐环境 提高保教质量
发布时间:2023-06-09
和谐是中国人自古不变的追求,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按照内在规律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和最佳效益。实施和谐教育就是要精心雕塑儿童的心灵,培养他们成为与自然、社会、人生相和谐的人才。 基于上述认识,......
读不懂的解说词与画面的和谐美
发布时间:2013-12-18
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乐,特技相互配合,和谐完美,构成了很好的电视节目。因而电视解说词本身就是电视节目众多元素其中之一,它的叙事描述都具有和画面的统一性,是非“独立性”的。电视解说词的主......
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琐谈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就必须使学生的阅读是审美的阅读。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要让儿童读好(hǎo)书、好(hào)读书,并且真正体会到读书好(hǎo)。 ......
汉代奏议的审美价值讨论
发布时间:2023-02-10
一、奏议的一般文学特性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奏议可谓独具一格。奏议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还总结出许多治国方略、统治经验和箴言警句。奏议是古代臣民向君主进言的常用文体,它可以分为奏言(口头)和奏章(书面)两种形式。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书面形式的奏议。在中国古代,奏议成为国家上达下情、决定治国策略和巩固其统治的主要工具。同时,奏议也是决策的主要依据。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