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2 00:48:30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时间:2022-08-02 00:48:30     小编: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国家、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融合贯通,开辟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通道;将理论形态与现实实践融合贯通,使科学理论直接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引党和国家工作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全面深入学习讲话,深切感受到,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形成我们党的完整的理论;将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形成我们党、国家、民族共同的文化;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贯通,打通了中外文化交融借鉴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将理论形态与现实实践贯通,使理论直接武装群众变成物质力量。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为党和国家新30年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了三个30年的艰苦奋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现在进入第四个30年,面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和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挑战,如何进一步实现“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历史地合乎逻辑地完美融合,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站起来、富起来后强起来,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追本溯源,融会贯通,承接历史,开辟未来,从思想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习总书记的新观点、新论断,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贡献进行了整合,融会贯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坚守。不论时代怎样变化,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变,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完整”事业。在推进这一“完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指导我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一脉相承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同时,是否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是检验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和运用真理、认识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的试金石。历史已经证明,一切教条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用以指导实践的做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能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价值,并将这一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是毛泽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 不论是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还是提出“以苏(联)为鉴”,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同志都是第一人,是全党最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率,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习总书记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在肯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是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从而创造性地贯通了党的三代领导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做的巨大贡献和所具有的承前启后历史意义。 3.习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3 〕 (P18 )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些人的认识比较模糊。有的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前后两个三十年乃至建党以来三个三十年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我们党九十多年历史和正确评价新中国六十多年历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此,习总书记阐述的十分深刻。他说,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3 〕 (P19 ) 虽然两个时期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总书记的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探索的思想脉络融合贯通起来了,而且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革命、建设、改革近乎“三个三十年”中始终坚持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努力融合贯通起来了,极大地刷新了关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进的“碎片化”、“分段论”认识,破除了一些人对“两个三十年”、“三个三十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结论不相一致甚至割裂开来的局限和偏差,在新的理论高度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进而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这一最根本问题上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核心链接,形成了我们党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创新理论,将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和实践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新的境界。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国家、民族共同的思想文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又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在思想文化上我们有两个“老祖宗”。长期以来,两个“老祖宗”怎么摆?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如何对接?一直是个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4 〕 如何看待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关系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关系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习总书记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他不仅就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给予了历史性的高度评价,而且提出一个足以让全世界政治家、思想者、文化人为之一振的大命题:“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4 〕。习总书记精辟地提炼概括了15个方面的儒家思想观点,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4 〕。

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新思想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第一次就中华文明的思想光华给予世界人民的诚挚播撒,第一次就中华文明对解决当今全球性问题的思想启迪做出的准确传达,第一次就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化成”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进行的传神表达。习总书记说:“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5 〕不是有的政客轻蔑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出口不了思想文化吗?不是有的学者幻想中国的思想文化去中国化吗?听一听习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精辟概括与创新阐发,我们就会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就会对我们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激发起深沉强烈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论”,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命脉,而且以其深邃睿智的思想丰富了和丰富着世界文明的思想宝库;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硬支撑,而且也是沟通与化解当今世界不同文化激荡碰撞的活智慧。吮吸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滋养,我们怎能不增强“三个自信”!只要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同时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就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2.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探索中走出来的,是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总结中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习总书记精辟阐明了历史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清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科学态度。我们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让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和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而且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只要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就熠熠生辉;只要人类社会离不开生产力的推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就不会过时。社会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迄今为止,其他任何解释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都无出其右。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正是在自觉地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以使得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90多年风霜雪雨而坚如磐石,就是因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方法工具,能够站在真理的巅峰,握有克敌制胜的利器。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还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所蕴含的真理和社会伦理、价值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马克思主义阐明的共产主义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以自然为本”的人道主义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

一、躬行实践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与习总书记总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以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与价值伦理都是心心相印、天然相通的 〔6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文化精神也是默契汇通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科学性、革命性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兼容并蓄都是相通的,她们都强调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都不偏执于固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汲取新鲜的科学养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词句当成不变的教条,要求他人照搬。中国传统文化从不拒绝外来文化,比如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融合成中国化的佛教,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有机构成。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汇合中逐步成为具有中华文化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成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成为了与中国文化浑然一体并不断引领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丢掉了马列主义“老祖宗”,丢了就要亡党亡国;也不能忘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老祖宗”,忘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行稳致远。我们是“两个老祖宗”融会贯通的坚定传承者和弘扬者 〔7 〕。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夹杂的糟粕难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光靠传统文化解决不了近代以来救国、兴国、强国的问题。在近代中国,正因为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传统文化对汹涌而入的西方文化目瞪口呆,日渐衰弱的思想解释力无法拯救千疮百孔的国家。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主义、主张曾先后出场而又昙花一现地破灭了。只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以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透滋养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第一次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滋养的关系给予了科学而深刻的阐释,打破了一些人对来自异域的马克思主义与滋生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之间的无意识隔膜和机械嫁接,贯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汇合,从而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全新的思想文化图谱,理顺了指导我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滋养民族心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关系,为全社会坚守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融合贯通,开辟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通道

文化伴随人类来到世界,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世界上的文化是不同的,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古代文化不同于现代文化;世界上的文化又是相通的,因为人类生活的主题和内容是共同的。长期以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国文化的关系,国内外都有不少偏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还跟不上经济硬实力的发展步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了独创性的重大贡献。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8 〕他不仅提出推动文明互鉴的思想主张,而且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大量史实佐证了“文明”应当而且能够交流互鉴的观点。他列举了中华文明史上一件件交流互鉴的典型事件。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唐朝时期,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在首都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 〔8 〕。可见,文明交流互鉴伴随着中华文明成长进步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更值得正视的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影响和推动着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同时,是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是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中并对西方文明产生着积极进步的影响,直至今日中华文明的“东方智慧”都令许多西方人士心仪不已。习总书记将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事实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现在世界面前,不仅令“文明冲突论”难免逊色或黯然失色,而且在向世界呈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再一次展现了“东方智慧”和中国价值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8 〕这就是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已认识到的“和而不同”的道理。事实胜于雄辩,每一个讲公理的人都应从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认识到中国领导人坚持“文明交流互鉴论”的科学性、向善性和方向性、引领性,从而把对世界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崭新的层面上,把对中华文明给世界进步的贡献和给人类思想的启迪的认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减少世界上一些人或因曲解、或因误解、或因不了解而对中华文化产生的隔膜感和抵触感。引导世界从文化上解读中国、理解中国、亲近中国,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早应该去做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着力提倡和推动的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就是这样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历史将会证明,习总书记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论”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刷新与重构人类不同文明交往交锋的理念与规则具有不同凡响的价值意义。

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将理论形态与现实实践融合贯通,使科学理论直接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真理就是事实和逻辑。真蕴含理,理寓于真。理论的生命力在实践中。只有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将理论和实际贯通,才能知道理论正确不正确,管用不管用,才能发挥理论的作用指导实践,也才能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将一度形成的“官方”话语系统与民间话语系统打通,用群众语言同群众说话,将思想理论与现实实践直接贯通,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运用到一个新境界。

在总书记心中,人民占据最高位置。因为他的心始终与人民群众连接在一起、跳动在一起,所以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字字句句直入人民心中,都是人民群众心声的反映;因为他所倡导、部署的各项事业都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都是为人民主持公平正义的,因此他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变成为亿万群众自己的事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文件语言变成为人民群众可亲可用的行动指南,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向前发展。

总书记的讲话方式、话语风格,赢得了人们群众广泛的认同、赞美和响应,许多语录成为老百姓的日常话语,张口就来,从而使他的思想理论直接变成了大众化观点、大众化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工具,不同的思想体系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话语体系。习总书记的话语体系是与人民群众的话语体系相一致、相贯通的。人民群众就是从总书记的亲民话语中感受到他的亲民思想、爱民情怀。更重要的是,习总书记的讲话坚持问题导向,总是直面现实,回应实践的呼声和现实的挑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他的讲话回答群众的疑问,破解群众的疑惑,抓住矛盾的实质,直指问题的要害,让听者觉得就是针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讲的就是大家心中想而口未言的话,因此能够抓住人心,直入心灵,启人心扉,引发共鸣。无数事实证明,认可一个人的话语,就会认可这个人;而认可这个人,就必然会认可这个人言与行,就愿意听他话跟他走。所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号召力、凝聚力不是强加给百姓的,而是来自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响应与追随。 3.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再一次证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23 〕 (P9 )。毛泽东也曾讲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习总书记的话语体系,将理论形态直接转换为群众的自觉实践,缩短了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距离,实现了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融合贯通,唤起了亿万人民“同心干”的巨大能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巨大能动性。

习总书记鲜明、生动、独特的话语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改进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学风、文风,生动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总书记讲话再一次告诉我们,大道至简,要言不烦,真理都是朴素的。即使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正确的思想也必须通过大众化语言媒介才能够及时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够变成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理论的真理性全孕育于群众的实践性之中。

参考文献: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讲话〔EB/OL〕.新华网,2014-06-06.

〔6〕陈景聚.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7〕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二题〔EB/OL〕.光明网,2014-07-16.

〔9〕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4-07-04.

〔20〕习近平.两岸一家亲 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EB/OL〕.新华网,2014-05-07.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系统化认识、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树立正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本文认为新时期的时代观应从时代全局出发,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还要适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观:即当今世界是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还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据此应建立“共同发展”与“共担责任”的新时期时代观。【关键词】新时期;时代特征;时代观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时代内容,把握时代脉络,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特点与中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0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 引言:自省与申辩 一、学术规范 二、文本基础 三、比较视野 提要:学术性不强是中国马克思......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如何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种 社会 批判和文化批判 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来到 中国 以后,对它的 研究 一直处于逐步“升温”的状态。学界和大众读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性批判到肯定......
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将具体的理论应用到各成员群体的实践活动之中,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同时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在农村不同地区及群体在认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7
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吕氏春秋》曰: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凸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差异不断扩大。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任务。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思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在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构想中,阐发了较为系统的公平理论公平是人类思想.........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19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寓于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思想中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政治决策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把两者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增强政治决策主体的思想觉悟,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我国政治......
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面对新时期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体经历了初步创立和发展完善两个历史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实践与对象世界、实践与人的本质以及实践与认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发布时间:2022-07-21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的力量群体。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青年的作用显得尤为地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
浅析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民政
发布时间:2023-07-20
在当今社会,无论在何种领域从事工作,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代表着不同的含......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个国家的未来体现为这个国家青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前景体现为这个民族青年的前景,一个社会的活力体现为这个社会青年的活力,一个政党的远见体现这个政党中青年的远见。古往今来,青年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活跃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正所谓: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2017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11-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时代环境,统揽大局,形成了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治国理政思想,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一、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主.........
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主要地域产生的一股哲学思潮,是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资本主义变化、探寻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由于在实践需要、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日趋恶化,并逐渐成为全球化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同样也出现了生态黄金等各类问题,而这也因为在人与自然观方面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
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望;领会马克思公平观的理论内涵、方法论特点,把握其精髓,分析我国几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传承与丰富,总结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具有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浅析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6-12-14
2014 年7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2015 年中央......
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发布时间:2016-07-04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也应该深入到改变世界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就此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念研究和思想宣传的问题,更是一个反映现实矛盾和破解......
关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 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8
前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中国社会的核心思想,无论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
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7
"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当代中国土地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8
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经济。应当注意的是,农业经济历来是其他部门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其他部门经济的深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既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又同样属于当代,具有当代价值。以实践为基础,各国领导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变化了的的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被......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并熟知它的内容和特点有利于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
论“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精义的当代表证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精义的当代表证 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就是说,我们绝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得东西;恰恰相反,我们应......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植入中国的大脑当中,让它能够为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而发重要的作用。把辩证唯物论用于中国现状,指导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存活、成长、结果,也为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性走近了中国,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慢慢的中国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繁杂的,有着特有的含义和特点。那么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如何被中国所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呢?在这......
马克思主义剥削观的现代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04
从改革开放开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完全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我们与.........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7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完整而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从整体性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克服传统三分法的弊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整体性研究的强烈召唤。(一)克服传统三分法历史局限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传统三分法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要:马克思中国化的主体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深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领袖群体、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主体入手,探讨三大主体在马克思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和......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的当代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1
引言: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是关于群众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灵魂所在。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发展到中国.........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哲学中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中去理解和辨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与改革事业的稳定有序推进创造了扎实而充分的思想力量指导支持条件。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原理范畴的表现形式,由抽象繁杂到具体可感,由深奥难解到通俗易懂,由仅能被极少数人学习领会到能够被广泛性人民大众理解认知的历史转化过程,从某种考量性角度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范畴的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凝聚力,促进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主旨明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具有愈加明显的现实意义。 ......
集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永久生命力的保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本文......
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0-01-17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特别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问题。一是强调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重要性。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二是指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思想文化强,则国家、民族、社会强;思想文化弱,则国家、民族、社会弱。如果思想文化弱到无法凝聚人心,无法集合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初步实践马克思主义,到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将其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最初受到苏联影响,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为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关......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4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近年来,资本逻辑批判研究热潮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辩证地认识资本逻辑、利用资本逻辑、规制资本逻辑,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资本逻辑批判应当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的重要切入点。一、资本逻辑的客观存在:当代中国资本逻辑批判研究兴起的现实基础马克.........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当代大学生美育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3-20
马克思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剩余价值论》和《资本论》等一些著作中,比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在《德意志......
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6
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条件研究一、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是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客观前提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也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整个过程。早在革命时期,在革命的不同时期以当时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进行革命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处于高速稳健发展亟需相应与时俱进的理论为指导的关键时期,充分认清中国国情.........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已发展了近90多年了,但我国对其认识是比较晚的。在中国传播的这30年,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对于西方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的中国特性
发布时间:2016-07-0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和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联系的,当时的中国处于衰落的时期,并且西方列强纷纷的侵略中国,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都想寻求救国的出路,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马......
试析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
马克思主义中人的本质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06
在不同时空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和论述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从不同维度进行了不懈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由久远的历史映照进鲜活的现实,正在变成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实践,充满无限生机......
近代报刊媒介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报刊媒介是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建制中的重要内容。不少马克思主义史家身兼学者、报人双重身份,参与了报刊的创办、编辑及投稿等活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内在的学术价值,为近代报刊接纳并加以专栏或专辑刊载,但终因刊物的政治性影响了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过从近代中国史学的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报刊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权势逐渐从学界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关键词]报刊媒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报刊栏目导向.........
民办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2-24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学情,在民办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也呈现特殊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民办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以希望民办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民办高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意义及内涵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摘要]我国社会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并形成了一些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性、矛盾性、独立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高等院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8
【原文出处】前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0【原刊页号】13~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 者】杨耕【作者简介】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关于高职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革思路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摘要: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学院必须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切实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院 马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本文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为视角,用阶级分析法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且联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从早期传入国内以及国内学者走出国门去学习的那些阶段,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问题。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一文化之下我们何以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22-09-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 正 文】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就......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向度”析论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自我设限的封闭体系,而应是一个与世界文明保持密切互动的开放过程。确立“世界向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中国和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纳人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谐生活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活观中包含着对于人性和生活关系的探索,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批判来达到自我否定和超越,能够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人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生活,更好地展望未来有着指导价值。文章通过探索马......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5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摘要: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
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国化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国化即为其结合中国国情所出现的变化过程,其是属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的形式与......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的系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16
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以系统性思维和眼光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系统知识、系统思想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就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系统思想,使得以整体眼光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系统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虽然没有独立形态的关于系统思想的专门著作.........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至今虽已有160余年,但由于它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在当下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就必须从“问题”中,从发展成败得失的反思中,从与各种理论的对话、......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宗教 狭隘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创造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同中国先进分子寻求革命真理,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概论”课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概论”课教学应该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和主线,不断增强时效性,积极主动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培养社会主......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传播到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怎样才叫做“中国化”,如何才能够“中国化”,一直存在着争论与分歧。“中国化”问题日益变成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前......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02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一个民族的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总有一些生活习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会潜移默化沉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形成一个民族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格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文化的基因。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社会道德 文化 邪教 论文摘要:宗教问题影响世界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宗教对民族的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宗......
刘少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 刘少奇著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员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员自觉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是内在动力;共产党员自觉为党和人......
新中国美学50年­­­——对马克思主义从机械照搬到最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从“客观美学”提出美是客观的,到“实践美学”提出美是人物质实践的产物,再到“后实践美学”主张美无关乎人的物质实践,审美基于人的“生存”或“生命”,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中国美学50年更替、嬗变的基本历史轨迹或发展线索......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4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 要]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纷纷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还需要拥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发现,当前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忽视个人价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企.........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基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内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当代青年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针对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塑造的问题,认为当代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引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强化当代......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当代重构的方法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1
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热点。这一研究曾一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每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解读。但21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在此篇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便突出探讨的主题。问题是这样的:在新时期新一轮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还要不要谋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问题是简单的,又是深切的。简单是它的结论很容易下答案肯定的;然而诚如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 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适应社会发展必然需求,相对于中国化、大众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对此,本文列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内容,并从时代背景、基本国情、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
浅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学际遇”及其发展趋向
发布时间:2023-05-23
一、课题史回顾及研究现状的价值评述 上世纪末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界形成的强大冲击不亚于一场强烈的文化大地震,霎时间,后现代哲学似乎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思考问题的公共平台,大有从非主......
在参与式教学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要: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来与中国的时代特紧密的结合的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进程来看,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之下,,以生产......
浅析红色旅游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十八大重申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及需求。而随着中国进入到大众化的旅游时代,越来越......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