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历史维度中“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路径及其启示

历史维度中“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路径及其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4:26:19
历史维度中“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路径及其启示
时间:2023-08-06 04:26:19     小编:

摘要:“市民社会”是早期马克思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决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切入点,是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一概念被有意无意忽视,或者直接被“资本主义”取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望月清司以文本为原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市民社会”概念是串起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认识,是理解和预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未来历史过程的“应有之物”。了解望月清司“市民社会论”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还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受到某些质疑时更好地对这些质疑做出回应。

关键词:市民社会;望月清司;异化;分工;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黑格尔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5)04-0012-05

望月清司是日本二战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及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毕生心血汇集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这部著作中,他也凭借着这本唯一的著作,奠定了自己在日本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地位。望月清司的历史理论成为与广松哲学、大冢史学齐名的日本三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之一。他的历史理论的核心,是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这一早期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并沿着马克思思想逻辑发展的脉络,对马克思的历史观提出有别于教义体系的全新的解释。因此,研究望月清司有关“市民社会”概念的思想,并对其文本进行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还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受到某些质疑的时候,更好地对这些质疑做出回应。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

和一般教义体系用“资本主义”来形容马克思着力批判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近代社会不同,马克思严格区分了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根据望月清司对马克思所有文本的考证,马克思仅仅使用过一次德语的“资本主义”,而使用最多的是“市民社会”这个词。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无疑受到了黑格尔的极大影响,或者说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的,光靠哲学和历史学解决不了新出现的利益问题,无法对“法兰斯思潮”作出评价,所以,“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①于是,马克思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英国政治经济学,希望从根本上阐明市民社会。在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之后,马克思才写下了那一段众所周知的“唯物史观”。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对“市民社会”这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进行彻底地分析和批判之后,才能回顾世界历史并且展望未来。

前面提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承接于黑格尔。那么马克思又是如何扬弃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并最终将其纳入自己的历史理论的框架之中的呢?在望月清司看来,为了完成这个工作,马克思借用了前人的三大理论成果为己所用:费尔巴哈的异化论、赫斯的货币以及恩格斯的经济学。1840年,随着威廉四世的继位,普鲁士对黑格尔派等自由知识分子的压制越发严重,身处这一沉重的德国历史背景之中的马克思认识到,用“天上的批判”无法改变“地上的批判”,要想揭露市民社会的秘密,仅仅依靠批判现状的语言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同时对市民社会的所有或者说法律体系,也就是其成立的根据即《法哲学》进行批判。于是,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又回到了黑格尔。马克思看透了普鲁士国家权力的本质,颠倒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顺序,并论证了市民社会优先于国家的地位。首先,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看到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与黑格尔所认为的二者的分离最终会被国家的普遍意志所吸收的观点不同,马克思认为二者是无法和解的矛盾;其次,市民社会是基础,决定和制约着国家这一上层建筑;再次,二者为了维护统治权会结成同盟对抗“无产阶级”。②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篇论文暗藏着从黑格尔内部扬弃黑格尔的线索:《论犹太人问题》中是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货币;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界定了“无产阶级”。马克思借助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中获得的犹太教理论阐明,市民社会在不断地从自身产生政治国家的同时,还创造了“自身纯粹的形象”货币。“货币是以色列人的嫉妒之神;在它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货币贬低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了商品。……货币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的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统治了人,而人向它顶礼膜拜。”③至此,马克思还需要最后一个武器来清除附着在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上的“德国杂质”,如果不这样做,“市民社会”概念就经不起理论的考验。正在马克思苦苦思索之时,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正好寄到了《德法年鉴》的编辑部,恩格斯的论文给了马克思极大的震撼,这是他开始拼命钻研经济学的契机,也使得马克思意识到,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必须加入经济学的内容。根据望月清司的判断,“市民社会”一词在《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中几乎完全消失的事实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放弃了市民社会概念,而是表明马克思已经下定决心要从“国民经济学”这一对自己来说全新的角度重新分析他在批判黑格尔时获得的“市民社会”概念。总之,经过分工的经济学和异化论的锻打,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才真正成为科学。④

二、“市民社会”概念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在传统的教义体系中,“市民社会”概念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者无视,是马克思众多“消失了的范畴”之一。之所以对这些概念和范畴不加理会,原因之一在于教义体系将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种不成熟的思想而区别对待。教义体系将马克思的历史观形容为“唯物史观”,并判断其诞生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这样也许能将马克思的历史观雕塑成人们便于理解的样式,但是,这种做法割裂了早期马克思和中晚期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其关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被轻易地切断了。把马克思的历史观看成是原始共同体―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五段式固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望月清司看来,马克思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他在认识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武器,从异化到交往,从交往到分工,马克思用这些范畴和概念去批判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正是以“资本家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的基础。为了确认市民社会就是人类历史积累的产物,马克思又追溯到了本源共同体。所以,“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形成足迹的考察就不应该按常识,譬如像唯物史观史学那样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而应该从《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经济学笔记》开始,甚至就应该从对‘异化’逻辑的内在研究开始。”⑤循着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望月清司确定了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即“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既是洞察整个世界史=人类史‘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同时也是展望整个文明史=市民社会史的‘人的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对他而言,现代的市民社会毫无疑问是一个炼狱,由本源劳动者结成的‘所有’共同体只有通过这一炼狱才能在真正的人类社会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体联合。”⑥简言之,“市民社会”是理解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认识,预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未来历史过程的“应有之物”。 我们知道,即使在马克思文本学研究氛围厚重的日本,教义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是深远且广泛的。要从自己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必须在研究方法上与教义体系区别开。为此,望月给自己定下了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军规”。第一,严格区分马克思历史理论和唯物史观教义体系。前提之一就是不能将马克思的言论神圣化。第二,追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发展进程。虽然这是很多当代马克思研究采取的视角,但望月清司更加严密。他不仅研究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写作分担问题,还对鉴别出来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将研究对象仅仅限定在属于马克思的部分。甚至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合作的论文也不属于他分析的对象。第三,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叙述,不考虑它们是否经得起现阶段历史学成果的检验,而是考虑它们是否适合当时的经济学分析=体制认识的水平以及它们是否有效。因为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在历史文献方面的‘错误’,我有时引证光凭记忆,没有核对原著”。⑦第四,排除预想和判断,将重点放在追溯马克思历史理论,例如其想法、范畴、逻辑、展望的发展和自我雕琢上。为了防止读者作出预判,望月清司尽可能不去使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等概念,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用语,也严格遵守马克思的原始规定。⑧正是因为严格遵守了上述“自我约束”,望月清司的历史理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日本马克思研究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三、“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论支撑

为了阐明“市民社会”这一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核心,望月清司还有一个必须完成的工作,即对马克思驱使过并服务于“市民社会”的范畴或要素进行梳理。这些范畴和要素包括“异化劳动”概念、“分工=交往”概念、“城市和农村的分离”以及“奴隶制或农奴制”等。

如前所述,马克思执着已久的“市民社会”概念曾在《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中消失了,因为经过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洗礼的马克思发现了斯密的英国式“市民社会”,马克思将斯密的市民社会对象化为资本家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市民社会,下定决心与黑格尔决裂。一般对“异化劳动”的理解,来源于《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那段著名的话,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⑨望月清司认为,这段引文只是将《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某一个部分割裂出来的片面理解,一旦将视野扩展到“第二手稿”和“第三手稿”,这段引文无论如何也涵盖不了《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全部内容。这是因为“异化劳动”在“第一手稿”中一出现,马克思就决定将“市民社会”范畴埋藏于心底,并将“异化劳动”理论置于“市民社会”与《穆勒评注》中的“社会交往”异化论之间。在“第一手稿”的前半部分,马克思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大阶级的三大收入源泉问题做了批评性摘要和评注。三大阶级的鼎立在本质上是两大阶级的对抗,阐明这一点是异化理论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分析到,社会无论出于衰退、进步还是富裕状态,工人都只能获得至多从濒临饿死的四个孩子中救活两个的那点“剩余”。“国民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⑩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工人却与财富的积聚成反比。工人的劳动被资本家剥夺,他们的劳动丧失了与素材的联系,最终变成了“抽象劳动”。马克思在对三大收入源泉的比较分析告一段落后提出:“现在让我们超出国民经济学的水平,试从前面几乎是用国民经济学家的原话所做的论述中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2)……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改革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11}马克思提醒自己,以私人所有为前提来考察人的劳动的抽象化=异化绝不可能突破“国民经济学的水平”,而历史的真相是本源意义上的“异化劳动”转变为国民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劳动”;人的劳动本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转变为私人所有,于是历史和理论合二为一。在进行了上述论证后,望月清司得出结论,马克思所提出那个问题“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所包含的历史认识辐射的范围,就是市民社会和劳动异化。

要“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地批判”的马克思,必须对黑格尔进行内在的研究,同时又要严格警惕使自己陷入“对黑格尔的依赖关系”,还要超越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黑格尔的“劳动”―“市民社会”观和费尔巴哈的“交往”―“类的共同体”观是马克思实现这一逻辑飞跃的契机。马克思的立脚点在哪里呢?望月清司指出,它只能是马克思在巴黎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而获得的“异化”和“分工”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这一双重视角出发重新构建他本来固有的“市民社会”逻辑。以《神圣家族》为中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外化”转变为“分工”并被固定下来,而“交往”的内容在不断扩大,与“生产力”概念结合在一起了,其结果就是“社会”作为马克思固有的“市民社会”概念得到了恢复。{12}

另一方面,马克思之所以回到共同体的研究,是为了说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随之而来的市民社会。望月清司分析,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花大量笔墨去论述共同体的三种形式,特别是城市和农村的分离的原因在于,它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主线之一。“雇佣劳动的前提和资本的历史条件之一,是自由劳动以及这种自由劳动同货币相交换……而另一个前提就是自由劳动同实现自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分离,即同劳动资料和劳动材料相分离。因此,首要的是,劳动者同他的天然的实验场极大地相分离,从而小规模的自由土地所有解体,以及以东方共同体为基础的共同体土地所有解体。”{13}古代共同体正是小规模的自由土地所有者们所依赖的“村落共同体”。马克思将古代共同体分为三种类型:亚细亚、古典古代和日耳曼。第一,亚细亚共同体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工农业统一之上的,所以无论服役多么带有强制性,也无论纳贡怎样夺走了全部剩余,这些剩余劳动在原理上都是服务于所有主体即共同体及其成员本身的“必要劳动”。同时,亚细亚的地理环境奠定了“所有”和“交往”的基础结构,即早熟的“工业和农业在共同体内部的结合”,城市不可能从这一结构中外化出去。也就不能期待亚细亚共同体中会诞生和形成“市民社会”。第二,古典古代共同体,指的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欧洲,与日耳曼共同体一起构成了欧洲世界的两种类型。古典古代共同体虽然也诞生了很多城市,但这些城市只不过是“作为乡村生活的中心和农民的居住地”的城市,“市民”实际上是“自由而自给自足的农民”。这里存在着人们固有的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意识的物质结构基础。所以,城市和农村分工的可能性,用望月清司的话来说,马克思甚至连它们产生的萌芽都没有找到。第三,日耳曼共同体的城市是农村生产力的外化形态,“是从农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农村的对立中进行的;近代是农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农村化。”{14}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等价交往,以这一社会分工=交往为基础,日耳曼共同体的产业化=社会化才得以全面发展。这也是望月清司在总结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时提到的,只有日耳曼的西欧世界才是适合市民社会发展的土壤。才带有“城市和农村的对立”这一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谱系。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奴隶制和农奴制”问题。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五大阶段,而望月清司指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按照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未来共同体)来说明历史发展进程的。那么,“奴隶制和农奴制”去哪里了呢?在望月清司看来,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兴趣一直集中在对市民社会=资本家生产方式本质的认识上,即展望如何创造对即将到来的未来共同体而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视角在于“分工”和“交往”而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追求市民社会的历史贯穿性,在这一贯穿性中去论述“近代”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近代使“中世纪”的农奴制解体,并从中世纪那里继承了市民社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工业和资本家积累的世界。{15}从这个意义上说,“奴隶制和农奴制”是唯物史观经济史的课题,而相对于整个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而言只具有派生的意义。

四、“市民社会”概念的现实启示

望月清司曾在自己这本著作的序言里说过,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不是要解释和整理过去,而是要预见未来”。{16}“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具有三重属性。首先,它是“整个历史的真正基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其次,它是一个商品的世界,伴随着私人所有的产生,在这个世界里,物支配人,商品所有者在商品交换中是平等的关系;再次,它是资产阶级社会,是以雇佣劳动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为特征的社会。“市民社会”概念帮助我们客观认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在这个社会里,“资本主义”的分工和交换得到了全面发展,它所带来的“大工业”蕴含的积极因素是“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自由人的联合体”不至于堕落为“粗鄙的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最终,生产、分工被以人的方式组织起来,普遍分工和世界交往将会实现,从而在严格意义上扬弃“资本主义”以及避免在新社会中产生新的异化。{17}

另一方面,“市民社会”概念为身处社会主义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社会现实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是什么?针对有人认为它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质疑,我们该如何回答?根据马克思的“晚年构想”,俄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越过“卡夫丁峡谷”而从农耕共同体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我国一些学者也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的“晚年构想”,“市民社会”已经被我们跨过。{18}然而,中国发展事实告诉我们,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指出,要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中国在保障国民的物权、财产权方面加大力度,等等。虽然这条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现在正需要我们团结一致排除万难,但我们有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因为终点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正如马克思曾经告诫过劳动者的那样:“宁肯在现代市民社会里受苦,也不要回到已经过时了的旧社会中去!因为现代市民社会以自己的工业为建立一种使你们都能获得解放的新社会创造物质资料,而旧社会则以拯救你们的阶级为借口把所有国民都抛回到中世纪的野蛮状态中去!”{19}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②④⑤⑥{12}{15}【日】望月清司著,韩立新译:《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第39页、第8页、第499页、第162页、第454页。

③⑨⑩{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94页、第267页、第233页、第23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6页。

⑧{16}{17}【日】望月清司著,韩立新译:《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0页、第5页、第13页。

{13}{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5页、第484页。

{18}韩立新:《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上)》,《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30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作出的最新科学论断。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5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是如此。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中国教育考试制度历史及其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 一,导论 教育考试制度,即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制度,其重要意义不下于当今中国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市场上诸多讨论书籍及各类育儿经尽可证明公众对其关心。值此教育改革工作进行之际,我仅以钱穆先生从历史角度对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的......
“历史性水域”视角下中国南海维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 要:“历史性水域”的法律性地位作为当今热点议题,对于解决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主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性水域”内涵、国际地位和构成要件的探讨,为我国有效维护南海权益,主张“历史性水域”提供现实依据。 关......
浅谈保民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9
古代罗马人以其聪明才智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所创建的地跨欧亚非三大陆的政权之所以如此强大,与其政治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政治体制的组合方式,也即社会中各个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于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
发布时间:2013-12-19
关于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 关于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 关于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一、 引言 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及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骤然增加......
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06
" 综观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历史,经党中央文件决定的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整党整风前后共有七次。在这些整党整风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教训,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党建设,永固执政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1
"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可明显看出,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成 果,以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审视历史和客观地评价历史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 方式。命题者希翼以此推动教材......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3
" 引论 毋庸置疑,中国市民社会话语的建构,本身便是一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论辩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论辩则集中表现在两个题域:一是对市民社会这一源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社会模式能否在中国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而加以建构的论辩,二是对......
历史社会地理研究刍议
发布时间:2023-05-27
1 社会地理学的视角 社会地理学(Social Geography)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文地理学诸分支学科中,社会地理学的起步较晚。20世纪初,法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维达尔·白兰士(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曾......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
发布时间:2023-04-15
20世纪最后10年,欧美学术界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但是,学者们普遍采用的不是传统的哲学和文化史学的研究取向,而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其研究对象是现代流行文化。 一 流行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首先......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保障 民本性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具有自身的 历史 渊源、固有风险和运行机理,它具有局限性、民本性、剩余性、家族性和协同性的典型特征。在 现代 性的话语背景下......
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研究综述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特别是征管环节作为经办管理链条的起点,如何建立规范统一的征管服务体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外......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22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其景观研究的进展,反映了人们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本文试图从纵向探讨景观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从横......
探究大萧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历史必然性(一)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根本性矛盾,即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爆发是必然的,那为什么会在1929年全面爆发,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经济周期运行的结果。众所周知,无论是长期、中期、短期经济周期总是沿着顶点、收缩、谷底、扩张循环运行,而大萧条所处的时期为三个时期重叠的谷底,所以大萧条的产生也.........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 要: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
社会分层理论对性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8
对于社会分层的研究,属于当今社会学的主流研究视角,算得上强势话语;而性社会学,则堪称社会学中的最弱势者之一,在学术殿堂中艰难地挤得一席容身之地。性社会学的弱者地位,主要是因为其关注的问题相对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而言确实太......
历史上的三次税费改革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上,乱收费、滥收费始终是的一大顽疾。这个顽疾给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这个问题。在的历史长河中,总共产生了三次较大的税费改革。这些税费改革对缓和......
中国封建社会的御史制度对现代检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9-11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加强,封建御史制度同立法、行政和司法制度一样,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成为世界其他各国从来没有过的一项特殊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始终被控制在皇权之下,备受历代......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况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日本的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此,本文分析了日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借鉴日本的经验......
论世界历史以及世界市场的时空维度
发布时间:2022-11-17
20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空间转向运动形成一个大致相同的立场,即认为19世纪最后几十年是历史决定论正在崛起而空间观念相应湮没的时代。这其实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历史决定论也不缺乏空间......
中国税收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6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因人事的变化而经历不同的变化。本文将阐述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制度变迁。通过研究汉代和唐代的赋税制度,探讨我国古代赋......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9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抗辩权概念的历史发展 「摘 要」抗辩权的概念来源于抗辩的概念,它经历了罗马程序法、罗马宗教法和德国法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
非欧几何的发展史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 在数学史上,非欧几何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常将非欧几何引起的变革与哥白尼的革命相比拟.本文以非欧几何的发明过程为基本线索,探讨其对对数学学科本身、......
国家与社会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引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研究,如果说其题域的一部分主要论涉国家正式体制以外的领域,那么较不严格地来看,在中国八十年代的改革进程中,随着中国1978年以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向变迁着的城乡结构与新生的主要发生在城市中的体制内与体......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图景:历史概述与现状反思
发布时间:2022-09-01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图景:历史概述与现状反思自2005年国家民委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并将大力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正式纳入工作议程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开始兴起,在中国大陆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活跃起来一些专业机构,他们在组织活动开展中引入和采用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的实务实践经验。而中国国内学界也逐渐达成共.........
探究“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
发布时间:2023-07-04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国内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持续不断。一些人像蒲鲁东等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当作自己的核心理念,要求把马克思批判过的真正社会主义当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这样一......
精神的感召 历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5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西柏坡参观调研。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总书记的这番......
德国公证制度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9
德国公证制度及其启示 德国公证制度及其启示 德国公证制度及其启示 一、德国公证制度的概况 (一)从业资格的取得 在德国,要成为公证员必须通过两次国家法律考试。这是各州为将要从事法律......
我军强军方略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5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原第十三集团军时强调指出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7年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探究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重大战略布局,确保人民军队坚实迈向强军兴.........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发布时间:2023-06-17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
西方公民社会概念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 要】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源于西方,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表示“城邦”的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的逐步分离,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经历了近现代和当代的两次变化,其内涵也日渐丰富和完善。抓住概念变迁与事......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究......
中学历史习题的设计及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历史习题是历史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逐渐引起历史教师的重视。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学历史习题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要求历史教师进一步关注历史习题设计,不断了解历史习题的作用,从历史习题设计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成熟的历史学科能力目标体系,发挥历史习题最大的效用。关键词历史习题习题设计习题作用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
美国政府对天然气市场监管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美国政府对天然馐谐〖喙艿睦史演变主要有以下过程,即1938年联邦政府开始对跨州天然气管线和运价进行监管,1954―1978年对天然气井口价实行管制,1978―1985年逐渐放松井口价格管制,1985―1989年实行天然气商品和管道运输业务的分离政策,1989年最终取消天然气井口价格管制,最近几年开始探索和构建顾客选择计划。美国政府对天然气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天然气监管具有重要启示,中国.........
简论美国高校学务指导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30
" 论文摘要:美国高校的学务指导从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萌芽阶段、明晰化和合理化阶段到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学务指导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即学务指导内容的不断扩展与整合,学务指导......
论德国社会国家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前言 1930 年赫尔曼黑勒(Hermann Heller) 在其研究著作《法治国抑或专制?》(Rechtsstaat oderDiktatur?) 中提出了: 只有当市民法治国或自由法治国家发展成社会国家时,才能避免国家的专制化。从而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国家的概念。他......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0
【内容提要】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其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和互动发展,即在国家重建和市民 社会自由化运动过程中,权力和权利的界分与冲突导致了法律秩序的生成,而市民社会精神 的张扬则推动了法律形式化运动。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进......
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
发布时间:2023-02-01
"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及高考历史科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概念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 师的关注,分析并探讨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思维 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论财产具有的社会性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存在的“财产”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共产主义之共,是何种意义之共?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群众中,该问题都颇受争议。总体来看,人们多是围绕财产的社会形式做出探讨的,也就是把共产主义财产权问题主要看作是私有财产存废、财产制度安排等问题。这种思路特别容易陷入死胡同,因为马克思既批判私有制,又不认同简单的公有制,这样,共产主义之共就相当于是在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考察财产,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之共的真正内涵,否则必.........
美国政府会计与审计职业化历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要:政府部门作为一个介于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之间的独特 经济 单元,在当前的 社会 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政府 会计 、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效率与效果。介绍美国政府会计与审计的 发展 及......
城市湿地景观学研究路径选择及其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 要】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湿地具有蓄积水源,防洪抗旱,沉积营养物质,调节地区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还是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目前在城市湿地中开展旅游正在蓬勃兴起,但......
“社会治理”的三维向度及其当代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社会治理”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政府、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高频词汇。不同语境中的“社会治理”蕴含着不同的实践取向,并在不同层面决定着“社会治理”的当代转向。从宏观层面来看,当......
浅谈托克维尔对民主的政治哲学反思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6-07-01
尽管民主的价值是我们普遍认同的,但民主概念本身在今天却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却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每个人都拥护它,但对民主究竟是什么却不再有那样清晰的......
西方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8
在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成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附属委员会,全部或多数由外部董事组成,它是董事会与内部、外部审计师沟通的桥梁,分担了行政董事在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方面的部......
第三道路世紀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27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條道路」的話題,打破了人們對意識形態的厭倦,在歐美各國政、學兩界流轉激蕩,正領一時風騷。但是,這種話題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新鮮。中國人對「第三條道路」或「第三種文明」的類似追求,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
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1)
发布时间:2023-05-28
一、亚洲音乐的史料及其性质 东西方音乐的历史记载,在其形态的表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音乐本 身的性质与叙述音乐史料的性质的不同而形成的,实际上也是构成音乐史特征的重要依 据。乐谱、传记、手稿等在欧洲的音乐史研......
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一、自然环境二、植被三、绿化概况长春市作为北方第一个园林城市,他的根本改变,是在提出建设“森林城”之后。1988年,长春市委在全国率先提森林省市创建目标,同年制定的森林城蓝图并通过国家论证。1989......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2-09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6-02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
发布时间:2022-11-09
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 在中国近代的学术大师中陈寅恪是其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位。正如学界所说的,胡适是哲学家,俞平伯是文学家,王国维的优势在政治和理论,而陈寅恪却是历史学家。与胡适在学术研究上主要采用考证的方法不同,陈寅......
浅谈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体操 体操概念 体操发展 论文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的历史和发展特点,从西方近代体操的传入到近代中国体操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清末时期的体操、......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1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变为现实。这 一转变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实现的,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 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过程。各国在实现......
民进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
发布时间:2023-03-26
这次大会是在距民进三大21年之后召开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迫使民进中断工作长达11年,各级组织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民进四大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确立了民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通过了符......
延安时期中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延安时期中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边区农民参加抗战和建设的积极性,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动力源泉......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条道路」的话题,打破了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厌倦,在欧美各国政、学两界流转激荡,正领一时风骚。但是,这种话题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新鲜。中国人对「第三条道路」或「第三种文明」的类似追求,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历史视域下的华北乡村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究为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黄宗智教授所著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是杰出的代表,1985年荣获东亚历史最佳费正清奖,奠定了其在汉学界的地位。此书基于冀鲁西北平原33个自然村的满铁调查资料、清代刑部的命案档案以及宝坻县户房有关基层税收人员的一些档案,加上作者实地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三百多年间小农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其演变,分析了国家、村.........
欧美国家社会法建设的道德意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社会法是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域系统。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从道德角度思考法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是催生社会法的重要力量。由于各国具体经济......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同步更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邓小平关于党史研究的思想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邓小平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领导人,他一生的著述颇丰,而其中关于党史的研究体现出他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学家的真知灼见。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关于党史的研究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力,给中国共产党的执......
瑞典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瑞典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从2003年7月1日起,这一新兴的国家审计总署,其主要职责是对瑞典的各项活动进行审计,从而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政府的高效运作。它是议会检查 分析 系统的一部分,在瑞典的民主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主要有两......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多维审视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15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开展国家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其核心指向是为了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法哲学观,从根本上厘清政治国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市民社会形态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市民社会大致经历了四个......
“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二)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要: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关键词:市民社会;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
概念教学:迈向思维的深度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数学概念的学习活动,本质是学生的思维由抽象思维向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鉴于小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教师应把握好简洁与深刻的平衡点,组织好概念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数学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6-059数学概念的学习活动,本质是学生的思维由抽象思维向更.........
西方哲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0
价值观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价值观做出根本的理论解释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前言: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
浅析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06
我这几年在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史和相关的历史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历史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基本上很少客观地分析中国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简单的罗列,哪一阶段、哪一年中国产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件,似乎这就证明这些都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现在中国人又开始走出去了,我们的信息也畅通了,那么请问,在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外国文化中,有多少是.........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意识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多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问题进行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历史背景学习马克思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
地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探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4
近年来,泰州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了《泰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并整合各方力量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该市也面临市场化信用信息产品空缺、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及信息不......
教育技术学研究社会性的缺失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5-11-10
摘要:从教育技术学的进程来看,教育技术学科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与社会的接受能力相对落后,这与研究社会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研究社会性的缺失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6-12-12
教育技术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研究出来很多引以为豪的成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这些成果仅仅影响到了专业的教育技术学,只能让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所关注,关注的局限性太小,影响力太小,其实教育教学的技术更倾向......
组织社会学路径下的出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组织社会学旨在从社会学角度对组织现象进行研究,目前已成为一个极富理论解释力和创新活力的学术传统。本文以几项编辑决策研究为例,对组织社会学路径下的出版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作者认为,将组织社会学引入出版研究,对推动研究视角转换、丰富理论资源和概念工具、凸显经验品质、创新研究方法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关键词:组织社会学;出版研究;研究方法一、引言美国记者兼学者威廉・怀特在20世纪50年代曾描述了一.........
商法概念多维性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论文摘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加入WTO,学习、研究市场交易规则,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从目的、调整对象、内容、方法研究入手,才能正确回答什么是商法这一基本问题。 论文关键词: 商法 近代商法......
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文化产业政策就是指将文化产业当做对象的一系列针对其而出现的政策总和。这是一个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政策群,它不仅包括了在文化这个产业之上总的政策,同时也包含了其中所有行业以及针对该行业的具体政策。虽然各种政策之间......
古罗马监护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3
监护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是现在学术界普遍承认的观点。早在公元前450年,占罗马奴隶社会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中就以《监护与继承》为题对监护问题作了专规定,到了优士尼时期,监护制度口益完善,法律对监护的性质。种类。监护人......
分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历史意义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在经济上实行的是在公有制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明确规定了国家经济的性质,也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关于社会主义......
瑞典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启示(1)
发布时间:2013-12-17
早在1539年,瑞典就成立了国家审计厅,负责皇家的财政、审计工作。以后,瑞典的政府审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1920年,瑞典成立政府审计机构,它主要负责政府审计和会计的管理工作。当时的瑞典审计机构有二个,一是议会审计师,负责对议会......
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现代 市场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对公司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是否成立由非行政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完备与否的一个标志。 一、西方 企业 审计委员会的产生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内的一个分会......
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对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理性预期理论的起源 一种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的,理性预期理论就是这样。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即经济停滞、大量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这种现象是无法用战后的主流经济学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民族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其中蕴含的民族政治思想,探讨了民族政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启示意义。指出,在中华民族这一国族层面上,应当重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交......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7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文 章来 源 自 教育 网 暴力犯罪是一种原始硬犯罪,其侵害的目标往往很具体,是直接剥夺、损害他人生命与健康的行为,这种犯罪向来都被人们所......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 内容提要: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
论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该文从 经济 学角度 分析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优劣,并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明这种制度存在的 问题 和可供借鉴之处,希望能为我国转型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一点思路。【关键词】 美国; 医疗保......
台湾环境基本法预防类制度研究及其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 预防类制度是环境法中体现预防原则的一系列环境制度的总称,包括环境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预防类制度是《环境保护法》修改的重点,而台湾《环境基本法》关于预防类制度的规定能为我们......
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4
"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实际上,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她80年的历史生涯里......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2)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观点2:电子证据除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复合性、易破坏性等特征外,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作为证据易于使用、审查、核对,便于操作等特点。7观点3:电子证据具有双重性、多媒体性、隐......
对马赫及《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2-09-15
摘 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一著作将力学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为后世科学家的力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直到19世纪,恩斯特・马赫看出了牛顿经典力学中的局限性,并且发表......
预立卷及预立卷制度推行的历史概述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预立卷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为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由国务院予以明确,并要求全面推行的、由文书处理部门率先进行立卷的一种部门归档制度。本文主要从预立卷工作的主要步骤方法及预立卷工作的推进历程入手,以职业院校预立卷工作......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马克思于1845年春草拟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随后又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对唯心史观作了彻底批判,又初步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诸如:生产力、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