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3 00:11:31
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时间:2023-05-23 00:11:31     小编:

启蒙运动以来, 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现代化的浪潮。在这个现代化的浪潮中, 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所谓现代性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异、求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 变革是它的常态。既然社会要不断变革, 那么在这个不断变革、不断打破旧秩序的过程中, 社会依靠什么力量才能维系自己的秩序呢?在动荡的社会洪流中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稳定不变的东西呢?

一、关于现代社会整合问题的几种可能的答案

按照波德莱尔的说法, 所谓现代性, 就是短暂性、过渡性。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来说, 生产中的不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的不停的动荡, 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 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1] (P275) 。这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的描述。这就是说, 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 当一种社会秩序还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 就变得陈旧和不合时宜了。社会的发展如此之快, 它不断地对旧秩序提出挑战, 要求建立新的规则、新的秩序。那么究竟该如何建立新的规则, 从而确立新的秩序呢?对现代中国社会来说, 改革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常态化的改革必定会不断改变原有的秩序, 那么究竟怎样的改革才是正当的, 才应该被社会所接受呢?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这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化的成果就很容易夭折。

面对这个现代性问题, 自启蒙运动以来, 人们就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答这个问题。大体上来说, 自启蒙运动以来, 对这个现代性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如下几种理论取向:个人主义、契约论、功能主义、文化保守主义。

个人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确立了现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原则。可以说, 主体性原则是启蒙以来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原则。这个根本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概括在我思故我在这个基本命题中。从社会意义上来说,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意味着每个人自己的理性思考是做出一切裁决的最终标准。既然人可以怀疑一切, 且只能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 那么一切既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都可以被重新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 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当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的时候, 人们并没有放弃个人权利的优先地位, 而是强调用规则来约束自己。那么这些规则是如何产生的呢?按照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观念, 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只会考虑自己利益的个人。在他的私人利益之中是不包含一种他者的视角的。如果他们没有一个他者的视角, 那么这些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个人是无法达成契约的。于是他们依靠外力, 即国家的力量才能结束这种战争状态。与霍布斯模式不同, 康德认为, 正当的社会规则不是外部强加的, 而是人们自我立法的结果。按照他的观念, 所有的人都要自我立法, 自己限制自己, 与自己的物质利益保持距离。如果个人同自己的物质利益保持一定距离的话, 那么人们就可以得到一种可普遍化的社会规范。然而,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都是利己的个人, 让他们约束自己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 这只能是一种道德的期待。按照黑格尔的观点, 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法的观念。但无论是经验研究 (霍布斯) 还是形式研究 (康德) 意义上的自然法, 虽然表面上有所不同, 本质上它们却都是一样的, 即都假定个体存在绝对是第一位和最高级的[2] (P17) 。片面强调个人的优先地位, 就必然会面临社会整合的难题, 最终必然靠外部强制来实现社会整合。

面对这样的困难, 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这就是每个人都已经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存在。这种共同体不是孤立的个人相互契约的结果。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而改进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当人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时候, 一个人就可以在意识中包容其他人。只要人的意识不断提高, 一种正当的社会秩序就一定会形成。然而,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工具理性成为启蒙以来的现代社会最根本的思维方式, 这种所谓的工具理性实际上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知性。这种知性的思维就是以有用性为核心。对黑格尔来说:有用是启蒙的基本概念。[3] (P340) 。黑格尔期待利用人的理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来克服知性思维的局限性, 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如黑格尔所期待的那样, 通过理性能力的提高而被整合起来, 相反, 工具理性的发展愈演愈烈。借助工具理性, 社会被按照一种系统功能的方法整合起来。

哈贝马斯认为, 社会整合的方式可以区分为两种, 即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系统整合是功能性的整合, 社会整合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的人们之间结成的社会联系[4] (P4-5) 。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社会越来越分化为一系列的功能子系统。结构功能主义就是强调社会是一个功能系统, 只要这个功能系统能够良好运行, 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稳定的。功能主义的理论只是强调社会各个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强调系统内部的功能组合关系。当然, 社会整合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系统整合来完成。这虽然保证了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行, 但是韦伯所说的那种自由的丧失和意义丧失的问题却出现了。贝尔所说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表明, 现代主义文化张扬个性, 这是对这种自由丧失所提出的挑战[5] (P522) 。这就如同日常生活中有人会经常问自己, 在毫无自由的系统中努力劳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然, 哈贝马斯对这种自由丧失和意义丧失的状况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 这是由于系统入侵生活世界造成的。按照他的分析, 本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个独立于经济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的文化领域。在这个文化领域中, 人们相互之间就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讨论, 文化领域被再生产出来, 人们之间的社会性联系也在这种商谈中被再生产出来。文化再生产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社会整合的再生产。然而, 对哈贝马斯来说, 由于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入侵, 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出现了困难。

当然, 在实现社会的功能整合的时候, 人们需要制定各种社会规则体系。因为各种规则体系是实现社会整合的最有效的手段, 于是各种形式的社会契约论出现了。霍布斯在他的自然状态的假说中设想了一个超出契约范围之外的最高权力机构来保证契约的公正性, 卢梭则设想了一种公意能够保证契约的公正性, 现代社会中的罗尔斯则以无知之幕等设想来建构了一种公正的制度。显然, 这些学者们都注意到, 一种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关键。罗尔斯的《正义论》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在他的有关设计中, 所有参与者都是在自己的理性的评估中共同选择了他所提出的那些选项, 即两个正义原则。在罗尔斯的正义论的设想中, 可选择的对象是预先被确立起来的。那么这些选择对象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实际上, 罗尔斯的整个论证过程已经设定了一个程序, 而这个程序必然会使人们选择两个正义原则[6] (P248) 。这些契约论的中心问题是, 他们都设想一种自然状态, 但事实上, 人类历史上的契约都不是在他们所设想的自然状态中产生的, 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的条件下出现的。

在面对社会整合难题的时候, 在思想史上也有思想家主张回到传统。比如, 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就提出来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观念。按照他的分析, 既然现代主义文化宣扬个人主义, 最终导致虚无主义, 那么现代主义的文化就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整合的需要了。贝尔设想了一种被改造过的新宗教, 这种新的宗教可以被用来整合这个分裂了的社会世界。这就如同我们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常常津津乐道, 他们期待能够让传统文化的东西在现代社会重新发挥作用, 改变人心不古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徒劳的。这是因为, 现代化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同传统东西的决裂, 它就是要不断地打破现存秩序, 社会秩序的重构必须在现存的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发生。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 现代性必须进行自我确证[7] (P62) , 它必须自己证明自己是正当的。那么现代性究竟该如何来自己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呢?

二、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 社会变革的常态化必然会对社会稳定性构成挑战。社会的这种常态性的变化与时尚的发展类似。在时尚领域中, 新的东西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预测到了它的死亡。新东西出现不久就会被更新潮的东西所取代, 新和旧的替换不断加速。在时尚中, 人们实际上是确立了一种等级秩序, 人们赶时髦就是要表明自己在这种等级秩序中的地位。然而, 当新时尚出现的时候, 等级秩序就被破坏了, 就需要进行新的等级秩序更替。从这个意义上说, 鲍德里亚认为, 时尚是不道德的[8] (P133) 。当然, 时尚的这种替换是市场经济体系自发完成的。而市场体制能够自己证明自己的正当性是因为, 按照资本主义制度, 市场体系是每个人自愿参与的, 它至少在形式上是正义的 (尽管它实质上仍然是不正义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说明了这种形式上的正义的虚伪性) 。这种形式上的正义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还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然而, 在自发的市场体系中经济危机频繁出现了。为了对付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市场的情况出现了。这时候, 国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国家对于经济系统的干预为什么是正当的?比如国家通过税收的手段把一部分人的收入进行重新再分配, 从而转移给另一部分人。国家这样做的正当性何在?国家必须证明自己的正当性。哈贝马斯说, 由于政府采取行动, 积极避免危机, 因此, 经济危机就被转移到政治系统当中[4] (P119) 。如果国家不能证明自己的这些做法的正当性, 那么国家就会面临着合法化危机。对哈贝马斯来说,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核心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 而是合法化危机。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 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化危机是由国家干预经济的过程引起的, 那么如何才能证明国家干预的合法性呢?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 所谓合法化危机就是国家认同的危机, 这就是说, 国家的公民普遍不赞成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于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让国家的公民来赞同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如何才能让国家的公民赞同国家的政策呢?如果这些政策是国家的公民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中自己赞同的政策, 那么这种合法化危机就解决了。当然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在当代西方社会, 公共领域受到了经济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的干预,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 把它说成是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9] (P263) 。既然公共领域受到了操纵, 那么在公共领域中讨论公共政策的问题就不可能了, 借助公共领域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法化危机也就不可能了。在《交往行动理论》中, 哈贝马斯把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这个说法加以修改。他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是系统入侵了生活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 当国家面临着合法化危机的时候, 国家就会通过对媒体的操纵来赢得合法性。这就是说国家对合法化的需求导致了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这就是行政系统对公共领域的干预。同时, 由于生产过剩情况的出现, 广告宣传对企业的生存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企业对大众传媒的干预也日益突出。对哈贝马斯来说, 公共领域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生活世界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领域。当人们在生活世界中碰到问题的时候, 就会在公共领域中进行交流。按照《交往行动理论》的说法, 系统入侵了生活世界实际上就会使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发生困难。这种困难的出现使现代国家中的合法化危机难于解决。

由此, 对哈贝马斯来说, 重构生活世界, 使生活世界中的人们能够顺畅地进行相互交流, 从而使他们能够就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 这是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实践领域中的语用学问题

为什么公共领域中的交流能够解决合法化危机的问题呢?这与哈贝马斯从语用学维度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考有关。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 合法化危机是人们对国家政策的承认的危机。国家的政策或者出台的各种措施如果不被人们所认同, 就会出现合法化危机。国家的政策、措施和国家的法律等等都需要为人们所接受。只有被接受了它们才有有效性。那为什么人们要接受呢?通常的说法是, 这种政策、法规等能够给人们带来好处, 所以人们接受。但是, 如果政策法规给某些人带来了好处, 却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那么这种政策法规就必然会导致社会冲突, 它就不能把社会整合起来, 也不能让人们一致赞同它。人们之所以赞同它, 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正确的。

于是,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根据什么说社会的政策和法规是正确的。这需要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哈贝马斯指出, 社会的政策或者法规等属于规范性的命题。比如, 如果我们发现张三生病了, 那么我们会对张三说, 你应该去看医生。这句话的目的不是要传达信息, 或者说不是要告诉人们某种知识, 而是要让人按照这句话去做事。这就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差别。语义学要分析句子的意思, 它是用来交流信息, 解释意义的。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看来, 人们说话不仅仅要交流信息, 更重要的是要做事。当说话的人表达了某个命令的时候, 这个命令被人们执行了, 就表明这个命令是有效的。实际上, 人们的话语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语用学意义上的交流。在语用学意义上的交流中, 说话的人在交流的时候实际上都做出了一些承诺, 或者说都做了一些预设。这种承诺或者预设就包含了:他的话语所表达的内容是真实的, 它所表达的情感是真诚的, 它所表达的要求也是正当的。如果听话的人接受了他的要求, 就意味着听话的人承认这些话语所表达的东西具有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或者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 在话语交流中, 听话的人对说话的人会提出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的要求。这就是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的有效性要求。如果听话的人的这些要求得到了满足, 那么就是说, 说话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兑现了这些有效性要求。从理论上来说, 说话人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兑现这三方面的有效性要求 (对话过程中还预设了另一个有效性要求, 即话语的可理解性。如果一个人故意说有歧义的话, 那么话语的有效性要求也无法被兑现) 。如果话语中的有效性要求被兑现了, 或者说被人们接受了, 那么这个话语就是有效的。当然, 某一个具体的话语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同时, 在这里, 哈贝马斯还强调了一点, 人们在进行话语交流的时候, 都是在一定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在生活世界中, 有些问题凸显出来了, 需要人们通过对话来解决, 于是这些问题就作为讨论的主题进入了人们话语领域,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主题化。而没有被主题化的东西就作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共同接受的背景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把这种语用学分析方法用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话语的时候, 这种一般语用学方法就具有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道德领域、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在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一切领域都可以使用这种语用学方法。这种方法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概念有效性。任何一个实践话语都必须具有有效性。如何具有有效性呢?这就是要被人们接受, 或者说, 人们承认其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在这里, 真实性和真诚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也比较容易检验, 而正当性相对来说就比较难于把握。对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来说, 正当性是其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如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没有正当性, 那么它也就不会有效。对哈贝马斯来说, 正当性类似于正确性, 正如一个描述事实的句子必须是正确的一样, 表达一种规范的话语必须是正当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 真实性和正当性具有类似的特点, 它们都是通过对话来确定的。在一定的生活世界中, 一个句子如果被大家一致赞同并被认为是符合事实的, 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正确的。同样, 在一定的生活世界中, 如果给定的社会成员都一致赞同某种道德规范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这个规范就是正当的。如果说描述的句子要处理句子与所描述的事实之间的关系的话, 那么实践的命令 (规范的句子) 也要处理句子与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 规范的句子与它所面对的事实之间总是处于一种张力的关系。当我们说应当的时候, 这表明这个句子所给出的规范不是社会生活中的事实;当这个应当的句子要在社会中成为事实的时候, 它就必须是正当的, 并因此被社会广泛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 凡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实践话语都应该遵从这种语用学的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说, 在现代社会中要建立一种正当的规范、制定有效的政策, 都必须通过对话来实现。哈贝马斯对有效性是这样规定的:只有所有可能的相关者作为合理商谈的参与者有可能同意的那些行动规范才是有效的。 (译文略改) [10] (P132) 对哈贝马斯来说, 要得到一种有效的规范, 人们就必须保证所有的相关者能够作为参与者进行合理的商谈, 从而在理性的基础上得到一致赞同。只有这样的规范才是正当的。

如果我们要询问, 在动荡的社会中还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那么依靠制度化的商议程序来制定社会规范这个基本原则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四、商谈在解决有效性问题中的作用

在这里, 饱受人们诟病的是哈贝马斯这套理论的现实作用。人们常常认为, 哈贝马斯提出的这套理论不过是一些脱离现实的空洞设想, 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批评的理由有很多:第一, 哈贝马斯要找到普遍有效的规范, 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表现;第二, 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利益冲突明显, 无法让所有的相关人就自己的利益问题达成共识。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们不在这里讨论。我们着重讨论第二个问题。哈贝马斯在为自己的理论进行辩护时, 主要提及如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 商谈过程是一种沟通过程, 而不是策略性的行动过程。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 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只是期望自己的目的能够得到实现, 那么这个人就会对其他人采取一种策略性的态度。在这种策略性的态度中, 人们当然不能达到相互理解, 而只会进行一些合理性的评估。只要人们不是采取一种策略性的态度来参与交流, 那么人们就必然采取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哈贝马斯称为施为性态度。哈贝马斯说:语言的约束力如果要为协调行动计划的目的而动员起来, 参与者就必须悬置观察者和直接以成功为取向的行动者所持的客观化态度, 而采取将与第二人就世界上某物达成理解的说话者的施为性态度。[10] (P22) 所谓施为性态度就是人们要通过相互理解而就相互的利益达成一致理解。商谈过程不是策略性地讨价还价的过程, 而是相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在这里, 人们参与活动的态度是不同的。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 即使在商谈中存在着利益上的讨论, 但这种讨论是利益分配规则的讨论, 而不是直接利益上的讨价还价。市场上的讨价还价是策略性的, 而这种讨论是一种相互理解意义上的讨论。这是因为, 在相互沟通的商谈中, 必然包含着这样一种内在机制人们行动中相互合作的内在机制[11] (P134) 。正是这种机制的存在, 使人们之间相互理解, 达成一致意见成为可能。

第二个理由是, 商谈是在一定的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发生的。商谈过程不是凭空进行的, 不是脱离一切生活背景的两个人就某个问题进行商谈, 而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们就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讨论。这就限制了讨论议题的范围及提出理由的合理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 生活世界构成了一个坚实的背景, 是参与者共同接受的前提。在这个共同接受的前提下, 他们就有希望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协议[11] (P135-136) 。

第三个理由是, 商谈的过程是人们就生活世界中的客观现象和主观现象重新认识的过程。商谈过程是人们就生活世界中产生的问题而进行讨论。如果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客观现实中的问题, 人们就会像科学家们那样, 就客观现实状况进行讨论从而达成一致意见。当然讨论过程中也会涉及个人主观性的问题, 比如个人的需求、爱好、利益等。参与者都必须为自己的这些需求、爱好和利益进行辩护, 只有得到合理辩护的利益才是正当的利益。在讨论中, 如果有些人提出的偏好或者利益是无法得到辩护的, 这些人就会对自己的利益和偏好进行调整。商谈的过程也是个人理性地思考自己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追求的过程。相反, 如果我们的社会排除了人们之间的这种讨论, 人们也就无法在相互的讨论中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爱好, 正确对待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商谈过程也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哈贝马斯在谈到公共领域的作用的时候指出, 在公共领域中, 交往之流被以一种特定方式加以过滤和综合[10] (P446) 。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各种不同利益, 但这些利益不可能都在公共领域被提出来, 这是因为, 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的有些利益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商谈的过程也是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第四个理由, 商谈是在一定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 存在着诸多的复杂因素。但是商谈过程是在一定的法制化环境中发生的。法制化环境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简化, 排除某些因素在商谈中的影响。按照哈贝马斯的设想, 商谈过程是要把一些前提性的东西加以法制化, 或者说商谈过程是在一定的规矩下进行的。哈贝马斯曾经引用科恩关于商谈的公设来说明商谈所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10] (P379) 。这些基本规则有:第一, 协商过程是论辩性质的, 即协商过程中的各方之间所进行的是一种信息与理由的交换过程。第二, 协商过程是包容性的、公共性的。原则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被排除在外, 凡是有可能被决策影响到的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到协商过程中。第三, 协商是排除外在强制的。对参与者具有约束作用的只能是交往的预设 (语用学上的预设) 和协商的规则。第四, 协商是排除任何可能有损于参与者平等参与的内在强制 (比如一个人有一种奴隶的心态, 只是接受别人的观点, 而不能平等参与讨论) 。在这里, 推动人们去赞同或者否定某个意见的基础是更好的论据。这种论据具有无强制的强制作用。此外, 商谈过程的目的是要达成一致的意见;政治商谈还会包含需求的重新解释、政治态度和偏好的改变等[10] (P379-380) 。事实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冲突, 都是可以通过商谈来解决的:从国际贸易争端到一个单位内部的争端。这些商谈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规范。有了这种规范社会就能够整合在一起。在国家交往中, 如果国家之间贸易规则不合理, 我们就可以就贸易规则进行商谈, 重新修正贸易规则;如果不能重新达成新的贸易规则, 就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全球化) 必然会出现挫折。

如果通过商谈达成一致意见是可能的, 那么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一个重要的理性前提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理性。这种交往理性就是说, 一个人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 必须包容他者, 必须有一个从他者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在商谈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去自我中心化, 从他者的视角来重新理解问题, 那么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就容易变成现实。

五、协商民主制度与现代社会的整合

在这里, 我们还必须讨论一个问题, 就是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说过, 现代社会越来越分化为各种功能子系统。功能主义者认为, 社会功能系统的良好运行被看作是社会成功发展的最显着的标志。但是系统整合不能与社会整合等同起来。这就是说, 一个社会系统运行很好, 社会经济增长效率很好, 但并不意味着社会整合也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民间说法端起碗吃肉, 放下碗骂娘, 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还是不满意。这就是社会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就好比我们常常看到的, 某些学术单位科研成果非常突出, 但没有过几年人都走光了, 这就是内部整合的问题。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一种社会整合的机制, 国家的良好运行并不能保证这个国家的社会整合良好。

正如我们开头所指出的那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 原来适用的社会规范很快就不适应新的情况, 不断调整各种规范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常态。那么怎样的社会规范才是正当的规范, 才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支持呢?这只有依靠协商。我们国家所提出的协商民主是解决社会整合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协商民主制度呢?从哈贝马斯提出的民主法治国家的设想中,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哈贝马斯提出的商议民主制度是一种程序主义的商议民主制度。所谓程序主义的商议民主制度就是指, 我们在民主协商时要有一个法治化的程序。无论在国家层面上还是在其他社会组织的层面上都必须存在一定的规则, 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就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进行讨论, 且这种讨论须得到一定社会规则的保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的协商民主讨论也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非组织化的公共领域中的讨论, 一个是组织化的讨论。非组织化的讨论就是国家公民可以就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 比如, 我们国家过去就《物权法》在社会层面上进行公开讨论。这种讨论议题的设定是在国家控制的大众媒介中展开的。公民的讨论最后又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有组织的讨论, 并最终成为国家的法律。实际上这就是协商民主的好形式。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大众传媒要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公民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作为公共领域中的重大问题来讨论, 并最终通过国家的组织机关制定法律, 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协商民主不仅要在国家层面上展开, 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组织层面上展开。比如, 就我们的大学来说, 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工作中总是会有新的情况出现。招生简章的发布、考试出题, 考生的考核和选择, 导师对学生的选择等等, 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来, 这样的问题可以由本系相关老师就这些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 但是许多单位都不进行这样的讨论, 领导自己拍脑袋决策。结果, 许多教师对招生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满, 导致内部矛盾增加。另外一种情况是, 一些单位虽然也进行这样的讨论, 但却缺乏起码的规章制度。这种讨论常常是走形式。长此以往, 教师也缺乏参与有关讨论的积极性, 形式主义、走过场式的讨论越来越多。表面上人们之间一团和气, 实际上充满了各种内部分歧, 只是没有爆发出来而已。由此, 单位凝聚力差, 有能力的教师在这里没有任何归属感。

现代性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如果没有依据被普遍遵循的规章制度来讨论这些问题, 并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积聚, 最终导致一些无法预计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说过, 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利益的冲突, 在利益冲突中总是有人会损失, 有人会获益。但是, 这都必须在大家共同接受的规范中解决。商议民主制度不是让人们就各自之间的利益进行协商, 因为这种利益的协商都是策略性的。我们所说的协商民主是就行动规范所进行的协商。无论哪一级社会组织都应该有各种规则来进行管理, 这些规则都应该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商量的结果。这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好方法。

目前, 我们国家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总体构想。这个设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整合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 在议题的提出、相关人员的动员、商议的程序、商议的法律制度上的保证等等问题上都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因此, 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的讨论, 建立一些可以操作的基本程序和规则, 对当前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4]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 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5]王晓升.两种现代性冲突之本质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另类观察.南国学术, 2017, (3) .

[6]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7]王晓升.现代性的自我确证及其难题.广东社会科学, 2018, (1) .

[8]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10]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11] Jurgen Haberma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Massachusette:MIT Press, 199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之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持来自于何种元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韦伯和涂尔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关于社会秩序控制的理论学说。应用两者的理论解释经济改革后的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的变化,以期望找寻到控制社会秩序下降的......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而且......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04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村......
论现代油画艺术语言的秩序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现代绘画的观念性和古典绘画相比得到了莫大的开展。题材的选取表现的方式多样,它放弃了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描画以及宗教题材的形式或文学性绘画母题的构思,用方式感,简单的形的概括,颜色的地道性构建者画面,发明出最大的肉体表现的可能......
论村庄社会关联 ——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而且与......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整体秩序只有将单个成分的特征隐去才能使这些单个成分融入更大的单位之中,而这个单位有倾向于被感知成一个独立的物体。”对......
宇宙的秩序与无秩序(一)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绝对有序与无序的不存在性 绝对温度冻结 超温度冻结 断面原理 力的破坏性 摘要: 丝状体以实物存在,代表了一种柔性,而以裂缝存在,代表了一种刚性,而无论柔性与刚性,它代表了运动。鸡蛋、木箱、地壳,丝状体在这些顽固静止者......
宇宙的秩序与无秩序(二)
发布时间:2023-02-15
关键词:生物运动的无序性 奴性的回归 丝状延伸原理 摘要:有序与无序很难做到统一,而生物做到了,这很奇妙。有机生命比无机物包含更多知识量。然而让我们奇怪的是人等动物的行为却表现出了无秩序性,从单细胞动物到大型哺乳动物......
程序法治建设:论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论文摘要: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引起法律的合法性危机,程序法治体现了交往理性的正义性,因而能够挽救这一危机。程序法治是法律合法性的摇篮。现代法治就是程序法治。当前中国程序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程序......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对现代性的反思是人文科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试图从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出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答案,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仍然是在主体性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是在对人类社会由工业......
探究居民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城乡差异
发布时间:2023-01-15
根据世界银行社会资本协会的界定,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其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规范、信任、权威、行动的共识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 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
浅论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论文摘要:秩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宪法秩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宪法秩序的基本内涵,论证了民主与法治是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宪法秩序在我国建立所面临的内外两方面主要困难......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时序错位
发布时间:2022-12-0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往复曲折,前后政策反复不一,这和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展开的时序错位紧密相关。当代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完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它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平面结构的社会作为其最高理想。然而,新中国的历史主题是现代化。现代化需要尊重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正是因为同时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与对现代性的反思两种历史任务,.........
论中国崛起与海洋秩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岛礁主权、渔业捕捞、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纠纷、争端、甚至低度的直接冲突层出不穷。中国在建构稳定、和谐的周边海洋秩序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的国民经济有很大......
浅谈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社会学自产生以来,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也是社会学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根据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来阐述他们的社会秩序观,并进行综合总结。 【关键词】西......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交往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人在社会当中生存无法离开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这是维持我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前提。幼儿阶段属于一个人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点时期,应该在其中融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积极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从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探讨,简要分析了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关键词: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交往能力;培养社会实.........
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06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56摘要:搞好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促进大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对策,突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对策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
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宋代社会结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商人作为宋代平民社会兴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宋代商人的积极入仕是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及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分离的表征,但是以商人为代表的这......
解放初期太原社会秩序的恢复
发布时间:2023-06-21
[关键词]太原;军管会;社会秩序 一、解放前太原的社会状况 自内战开始后,太原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首先工人的工资不断被降低,很多工人 太原市的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太原解放前夕,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组织特务人员,分别......
职业教育秩序:失范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秩序失范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职业教育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制度失调。应立足人本与和谐、公平与补偿、竞争与合作的视角,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
论秩序与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摘要: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和封建时代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在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国殷周之际的《易经》早就记述了发生在秩序变动过渡状态中的历史。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创业是重建生存秩序
发布时间:2015-09-10
刨业是一所学校,需要从小学开始然后中学、大学,拿到“文凭”后才能独立创业。不够小学一年级水平的则需要从幼儿园开始。 刚读幼儿园时,许多小朋友都不愿去,一是习惯家庭生活(惯性依赖症),二是不适应新的环境(环境不适症),......
乡土社会民间纠纷解决与秩序格局——一个法社会学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2-12-11
" 「内容提要」由一个发生在乡土社会的故事入手,从不同人物角色的角度展开,发掘故事中所可能蕴涵的法社会学意义,力图凸显转型期乡土社会传统秩序格局的演变及其重建的可能。 「关键词」乡土社会/传统/现代/秩序格局 本文中......
浅谈公共安全与秩序行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4
公共安全,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在最广义上,公共安全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学习、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等,它将所有事关社会生活安全的问题全都纳入其中。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
关于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我们认为必须克服两种极端的译者主体性,即译者主体性遮蔽和译者主体性张扬,以使翻译活动在一种合乎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翻译主体性走向翻译主体间性是克服这两种极端译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
试论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22-12-30
" 论文摘要: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著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呈不平等关系,译者处于“一仆事二主”的尴尬地位。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翻译应该是主体间的交往与对话,因而译者与著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翻译中应尊重译者的主......
浅析经济秩序的结构与法律表达
发布时间:2023-01-05
一、经济秩序的知识基础与组织原则 经济活动是人有意识的自主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抑或交易都以一定的知识(信息、技术)为依托。换言之,经济活动及其秩序建立在与经济有关的知识的获取及运用这一基础上。因此,意欲理解经济秩序,......
邓小平理论与现代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丰富和发展 一、邓小平对现代杜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皿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和高度的开放性的特征,是20世纪末现代社会主义理论最系统、最......
社会中间层理论的法律重构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社会现象,社会中间层组织成为了各类学术研究的共同话题,也导致了空前的争议。通过对既有社会中间层理论的总体性考察发现,以往的法学与非法学研究囿于各自分析方法和建构理念的局限性而忽略了社会中间层组织所具有的公私双重属性,使得社会中间层理论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两难窘境。要破解这一困局,则应从中国的治理实际出发,运用法治思维、规则和制度尤其是经济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构建”.........
程序正义与社会治理创新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程序正义对于社会治理创新有什么重要意义? 罗尔斯(John Rawls)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一项法律......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任剑涛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题的指向,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那......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发布时间:2015-07-27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过程。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带来......
论农村文化与乡村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关键词]乡村秩序;原子化;社会关联;文化传统;集体行动困境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着演化,当前农村社会自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一些深层负面因素并未因经济发展而......
论汽车社会与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9
汽车是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产物,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文明的同时也生活在由技术所带来的令人担忧和恐惧的社会之中,以至有些学者将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由此社会......
比特时代对人类社会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2-05
比特时代对人类社会的重构 比特时代对人类社会的重构 比特时代对人类社会的重构 比特时代对人类社会的重构【 作 者 】韩克庆【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社会学系【 正 文 】一、信息社会与比特时代现代科学技......
空间秩序背后的建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空间设计案例的研究,发现在当代形式主义泛滥的社会语境下,显示出肤浅的表象,对形式的过度重视成为空间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附庸风雅的简单造型和虚伪泛滥的文化符号只是人为主观臆断的结果。因此通过案例......
现代汉语“V+往”结构中“往”所介引的宾语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北京大学语料库对现代汉语“V+往”结构进行大量语料考察,总结“V+往”结构中介词“往”介引的宾语成分所具有的规律性。这一研究对“V+往”的规范使用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
浅谈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的四维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信息稳定;信息传播;社会秩序;传播时机 论文摘要:本文从信息传播影响社会秩序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即除了对信息的内容、结构和流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外,还将信息传播的时机纳入分析框架中。认为准确地把握信息传......
表见理论的权利秩序与安全观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3
表见制度跨越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商法四大法域,涉及表见代理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动产占有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善意取得制度、表见债权让与、外观主义原则、票据制度等等民事法律制度。表见理论,有时也称为权利外观理论,它是......
论现代社会和谐“警――媒”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对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的意愿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前,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其中,新闻媒体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礼仪对社会交往功能的促进效能
发布时间:2019-10-06
摘要: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对于社会交往功能有巨大提升优化作用。从作用层次逐步加深来看,功用如下:第一,礼仪是社会交往活动顺利实现的基本手段;第二,礼仪是交往内容的全面实现;第三,礼仪是优化社会交往的土壤。本文将根据以上三点来着重论述礼仪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关键词:礼仪;社会交往;效能促进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现代社会思想建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本雅明 本雅明具有非常强烈的大众主义倾向,乐于接纳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大城市空间中街头漫步者的审美潜能。他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无论是不断出现的日常消费中心,还......
论公共秩序保留
发布时间:2022-09-22
【摘 要】国际私法领域中除了根据冲突规范指引适用外国法这以基础制度之外,还存在一项重要的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文章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探究了这一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适用条件及排除外国法后的法......
论休闲中的人际交往及其伦理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要:休闲在人际关系中展开,通过人际互动体现出人的“类”本质,实现“群体”的共在。理想性的休闲应是人际性的回归,使人际关系全面展开,是人际交往的生动空间,是人际和谐的构建模式。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休闲交往出现了特权化、功利化、唯我化、虚无化的异化状态。要形成休闲交往的良性秩序,就应建立平等和谐的休闲交往关系,完善休闲交往主体的角色责任体系,推行文明的休闲交往礼仪规范。关键词:休闲;人际交往;交往关系.........
结构化现代性与全球化——试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透视
发布时间:2023-02-24
论文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出现了两种新的理论倾向,一种是新的理论综合的潮流.另一种是研究的视野不断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向全球化扩展的倾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吉登斯关于“结构化理论”大纲、“现......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意见和行为的合理性(Rationalit?t)是哲学研究的传统主题。甚至可以说,哲......
现代社会与基督教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3-07-16
" ——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视野中的基督教伦理学 内容提要: 两千年来基督教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直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发挥影响。本文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神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9
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是在印度古代社会的某些发展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古代印度部分宗教信徒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看法。这种伦理思想开始主要是在南亚地区发生着影响。后来,随着佛教传播地域的......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发布时间:2022-07-22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 意见和行为的合理性(Rationalit?t)是哲学研究的传统主题。甚至可以说,哲学思想就是......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一、知识、知识经济问题的社会文化观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诸多启示。 ......
现代社会文化的两重维度探讨
发布时间:2017-01-04
摘 要:现代社会文化有两重维度,一是对竞争的渴望,二是对逍遥的期盼,而这两个维度都发生了异化,使得个人获得自由的可能性逐渐缩小,泯灭于社会洪流之中。 关键词: 竞争;逍遥;大众文化 现代社会是极其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仅......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9
"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宪法秩序构建的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论文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自己关于理想国家的一系列制度构建。其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关于城邦正义和个人争议的讨论,对今天宪法秩序的构建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从理想国得出的启示:要构建宪法秩序要实现社会成员之......
论析社会信用制度的构建与社会诚信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妨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完善......
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3-15
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
浅谈公证的秩序与正义
发布时间:2022-10-27
1秩序与正义在公证制度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 秩序和正义作为两个基本价值,它们在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小可或缺一个法律制度若小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但在另一力而,如果没有一个有......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3-07-24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号角的吹响,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公共权力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境域”。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当今公共权力时,在理论上不愿意对......
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思考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财富,从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本论文通过对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分析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灵的原因,提出了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亚投行背后的国际秩序暗战
发布时间:2023-06-16
美国在担忧什么 是否加入亚投行,牵动着全球许多国家的神经,尤其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搅动了全球舆论。 简单地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和欧盟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美国和日本的。 在世界银行......
“人世”范畴与法律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人世的基本范畴也就是对与“人”最接近的基本现象的抽象,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四个范畴。人世基本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古代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
人类理性对秩序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内容摘要: 希腊人认为秩序意味着安排、结构的完善与美,[1]秩序是与和谐的宇宙相关联的事物,并用“科斯摩斯”(κósmos cosmos)一词表示“秩序”。后来,人们逐渐从价值的层面上深化了对秩序认识,并以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作用将秩序纳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 构建 创新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移动社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逐步超越固定互联网用户规模;随着移动终端和应用的推动,应用将会成为日常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必备品。本文以分析移动社交平台项目分析、研发为例,概述了系统课题背景,提出游戏化社交平台的功能;......
公交优先:现代交通管理的新理念-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目前 ,缓解城市道路 交通 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少深感忧虑的人士纷纷进言,支使高招。有人说应多修道路,有人认为要控制机动车辆的 发展 。而对此,有专家则道出了一个崭新的交通发展理念:机动车化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变......
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简述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后现代社会理论无疑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其出现伴随着对现代社会理论的解构及与现代性进行决裂。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着手,说明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同时也简要分析了其对于社会工作的贡献及自身的不足,并指出应当批判性......
构建和谐秩序 建设幸福百泉
发布时间:2023-02-25
“美丽社区,幸福百泉”,“美丽”是延庆的既有名片,不为奇;建设“幸福百泉”就需要抓住几件大事: 一是新型城镇化怎么搞?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区域如何治理的问题,是诸如百泉街道在内同样处于城乡结合部典型环境背景下的新型城......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3-03-06
" [摘 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出。适应了当前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
浅析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具有协调与信息优势、专业与自律优势、组织性质优势,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时间较短以及生成方式的不足,导致其在规范出口竞争中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
现代社会中的自由与言论自由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 几千年来像自由这样的普世价值一直为现代政治社会所孜孜以求。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曾对自由进行了较为深刻和详尽的探讨。但是中西学术界对政治自由中的言论自由的认识千差万别,凸显许多理解不足,以致出......
试论和谐社会与现代营销(1)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 摘要:和谐 社会 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 发展 的指导,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成社会细胞的 企业 都是适用的, 现代 营销理念被证明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营......
霸权·秩序·规则
发布时间:2013-12-17
" 国际政治基本上是列强主导的政治,国际规则主要由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制定。这似乎是一条规律。然而,国际关系是复杂的,具体形势往往不像许多人理解的那样或教科书阐述的那些简单特征。从道义和事理上讲,霸权当然属于“恶”的范畴,可......
挪用、反抗与重构――当代文学与消费社会的审美关联
发布时间:2023-04-17
内容提要:蓬勃旺盛的消费社会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学。文学和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和接受者都卷入到这样的历史场景,受制于它,被它改变、同化;或者反抗它,在冲突中获得力量。消费社会已经难有艺术上创新的先锋派,充其量提供了各种......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2-10-01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无论何时,我们一旦使用"合理的"(rational)这样一种说法,也就在合理性和知......
金砖银行挑战国际金融秩序
发布时间:2022-12-08
在掌控了全球金融秩序近70年之后,由欧美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迎来了挑战者。7月15日,“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并建立金砖国......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公民社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民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四个部分。公民社会具有特殊性,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章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然后对发挥公民社......
宪法秩序下的经济法法权结构探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文关键词: 宪法秩序/经济法法权/经济自由权/政府经济权力 内容提要: 经济秩序、经济宪法是经济法法理构建的理论基础,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规制和调控并使之法律化,是其内在的逻辑基础。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国家调制权......
礼是一种秩序
发布时间:2023-01-08
若一个人没有很强的感受力,是很难领悟到“礼轻情意重”的滋味的 透过一个人的“送礼观”,如何看出他(她)的交际水平和文化修养,而受礼者的“收礼观”,又折射出他(她)怎样的性情和心理?为此,本刊记者对话了文化批评人谷卿博......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26
提要:本文从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出发,总结了形式模型在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观点:1. 经验事实与其他理论不能是形式模型的评判基础,同样,形式模型也不能用来解释或预测经验现象特别是复杂的经验......
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9
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 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 社会信任的法律重构 内容提要:信任是社会主体对事物品质的真实性或他人行为的无害性、可靠性不怀疑的一种主观态度。它是一个社会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
人造的秩序与组织(a made order
发布时间:2023-05-29
根据哈耶克基于“进化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这一知识论基础的秩序类型学划分,与自生自发秩序对应的秩序则是特指那种以建构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人造秩序或组织”。为了能够确切的区分这两类秩序,哈耶克甚至提供了两个希腊术语的界定:......
浅议构建新形势下的供电秩序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开发力度。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社会控制的手段,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社会之所以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关键在于社会掌握了各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经......
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交往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教学方式。当前高校交往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高校要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对话和交流,拓展交往的领域和空间等方面开拓交往的多维路径。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和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交往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获得了长足的发.........
关于现代大学理念的重构与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大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大学理念的重构和新大学理念的践行为主线逐步展开。大学的改革创新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变迁,向前超越与发展;必须坚守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学精神和作为大学人......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发布时间:2023-01-14
" 内容摘要:法律在农村的实践表现形态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立足于乡镇这一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单元,提出了与已有立足于文化、组织、个体不同的分析路向,认为乡镇作为一个秩序从的集结点,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层次谬误问......
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发布时间:2023-02-20
康德按照理性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具有认知意义,但不具有实践意义;相对于此,实践理性主要在于指导人的行为。人能给予两种秩序,自然因果必然性与自由因果必然性。这也说明,人有两种生命状态,一是被经验......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发布时间:2022-10-18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 随着社会http://WWw.LWlm.cOM公众对于机会平等、消费者和员工权益保护、污染控制、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等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企业履行了哪些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如何,已经成为社......
ASP.Net中程序构架与程序代码的分离
发布时间:2013-12-14
ASP.Net中程序构架与程序代码的分离 一年前,当本人拿到一个名叫TWIG的PHP程序时,立即被作者OOP编程思想所折服,很难想像TWIG中所有的功能(行事历、邮件、个性化)均在一个PHP文件(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