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03 00:06:12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时间:2022-10-03 00:06:12     小编:

摘要: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培养人们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学;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和树人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着鲜明地呈现。立德语出《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006年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正式提出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上述可知,习近平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培养人的工作,是一个重在树人的过程。立德树人是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有必要从人学的角度阐述清楚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以便进一步开展立德树人的工作。

一、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

道德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马克思所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也就是说,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中,人们之间会发生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有具有合理而有序的社会关系,才能够促进生产实践的有效进行,避免无谓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合理而有序的社会关系则需要一定的准则和观念来维系,这个准则和观念就是道德。可以说,道德起源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在物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

也就是说,道德不是宗教般的神律,它始终都是生产实践的产物,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道德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道德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象原则和教条,它随着人们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前进。恩格斯在批判杜林鼓吹的永恒的道德论时,深刻地阐释了道德必然会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他说:我们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作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因为原始社会的道德起源于人们的社会劳动,由于劳动的需要和彼此交往的需要而产生了道德,同时,它也反映着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原始道德提倡热爱劳动、公正、勇敢等品德,维护氏族内部的自由和平等;奴隶社会的道德是伴随着实践水平的提升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奴隶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道德乃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它以奴隶的人身占有为最高原则,以自私自利、贪财、掠夺为最主要的行为规范,以鄙视劳动为最高的道德信条;在封建社会里,其道德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地主阶级的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它以好逸恶劳、骄奢淫逸为主要规范;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建立在大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它的根本原则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奉行的是金钱万能的行为规范,将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道德主张。可见,道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先验的教义,它是随着实践能力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前进的。

今天,立德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不是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资产阶级道德,也不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道德,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诉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的,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先进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少数人确立的价值标准,它与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实践相联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方面,是在中国当今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伦理道德层面上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的要求。同时,社会主义道德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储备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高尚的行为规范。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必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建立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表现其不同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所要立的德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反映时下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升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在精神层面所要求的德,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属性,又反映时代要求的德.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道德也是指向未来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这就使得社会主义道德要体现理想性和超越性,具有高于现阶段社会依赖性的特征,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内在地包含了未来的价值指向性,内在地包含了奉献、无私、集体利益取向、国家意识,乃至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超出阶级性乃至民族性的特征。从实践角度看,社会主义道德体现了现在与未来、历时与共时、民族与国际、人与人类的道德追求的统一。

二、立德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

指向人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此观点不一,有社会关系说双重本质说社会性实践说三重本质说四层结构本质说.社会关系说的主要依据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双重本质说认为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人的类本质是实践或劳动,它表明人类作为整体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人的个体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社会性实践说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三重本质说认为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从人作为类存在物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类本质即实践或劳动,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或群体本质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作为个体存在物的角度揭示了人的个体本质,即人的需要四层结构本质说认为应该从人的需要着手来考察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决定着人的类本质(创造能力)、社会关系、独特个性,人的本质应该是人的需要、创造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的完整统一。从上述可知,尽管目前学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各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这几种学说并不矛盾,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其实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都没有超越于人的实践、社会关系、需要这三个范畴。因此,从立德的角度讨论人的本质就是应该从这三个范畴着手。

立德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实践是人类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满足自身的需要才进行的活动,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在未纳入到人类实践的范围内是没有意义可言的,而当客观事物进入到人类的视野之中,变为人类生产和研究的对象,那么这种实践活动就具有了价值意义,因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离不开思想道德的参与。思想道德规范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它能使人增强改造现实的勇气、信心、积极性、自觉性,而且还能引导人的生活方式,使人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调整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素养,为人的实践提供理念指导和价值观念,只有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才能使实践向真、向善、向美,而没有道德规范的实践将会向假、向丑、向恶。没有道德规范约束的实践,不仅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反而会成为人类世界的灾难。

立德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既包括物质生产关系,又包括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以及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社会关系。现实的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本质集中体现为社会关系,立德既能规范和引导人,使人适应积极合理的社会关系,又能使人对旧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或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进行突破和更新。也就是说,人们共同生活在特定的群体中,为了使这个群体能够积极有序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特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只有人们适应和内化了社会的道德规范,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世界上旧式的或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仍然存在,比如在世界范围内,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以及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仍然存在,资本对人的奴役和蔑视仍然存在,等等。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代表着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现着和平、平等、尊重和包容的道德规范的评判和积极引导,更需要不断呼吁和维护健康、和谐的国际社会关系,使人类的社会关系摆脱异化,使人类真正不断占有自己的本质。

立德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恩格斯把人的需要对象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类,还进一步指出: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

这样,生存斗争---假定我们暂时认为这个范畴在这里仍然有效---就变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且也为发展资料生存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享受需要是在人的生存需要满足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发展需要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成、解放和提升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需要。可见,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则是体现着人的自由自觉性的精神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现着强迫性的、不对称的、不自觉的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将逐渐减少,体现着自由自觉性的精神需要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不仅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另外,道德不仅能够满足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发展的向往,既塑造着人的精神文明,还可以不断地提升着人的精神文明,以其特有的方式把个人作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以确证人的品质。

三、立德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

生存方式指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就是生命存在的样式和活动,在逻辑上,生存方式属于存在方式的特殊状态。显然,人是生命的一种,人所以特殊在于他是生命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一般存在物和生命存在物的根本所在。心理学研究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在一切生物中,只有人才能在意识中明确地把自我与非我,即自身与自身之外的东西区别开。那么自我意识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马克思看来,它意味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而这正是一个人的活动的特性,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人能够独立自主思考、选择和践行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追求,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和怎样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

道德既是人存在的方式,同时它也为人的存在提供了保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存在,而动物则只有自然属性。因为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只有人才能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建立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对人的存在以及作为存在形态的关系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必须要以道德的发生学来进行审视。人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然存在,作为一个有自然生命的物种,其首先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生命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了不使人这个物种消失,人们则最早形成了关于两性的禁忌、规约、风俗等,这种关于两性的禁忌、规约、风俗等就是保证人的生命本身的延续的原初道德,原初道德是以广义的配偶关系和亲子关系为形式的道德。从这种原始的、奠基于自然血缘之上的道德中,逐渐衍生了宽泛意义的家庭关系、家族关系、亲属关系和邻里关系等,这些关系的相互交融,又构成了生活世界的一个方面。另外,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并没有穷尽人的存在过程的全部内容,与生命生产和再生产相辅相成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尘世粗糙的物质生产,人只能抽象地生存在虚无缥缈的云雾里。因为人是有吃喝住穿等现实物质需要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同时,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也离不开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且物质生产实践使人的生命生产与动物的繁衍相区别,并且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不断的解放,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在物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分工逐渐出现,并不断具体和深化,劳动分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并成为生产过程之所以可能的必然条件。随着劳动分工的形成,社会成员就出现了某种分化,这种分化不仅仅是劳动环节和程序的区分,而且是社会成员在存在方式上的差别。同时,社会分工又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系统的联系如经济联系、政治联系和社会联系等成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由上述可知,渗入到人的生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作为人无法摆脱的境遇,同时又制约着存在过程本身。

因此,为了使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合理而有序的展开,让人的存在得以可能,道德则显示出了它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如果没有道德原则和道德秩序的约束,那么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个人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则难以展开。这里所讲的道德,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其根植于人自身所处的历史实践阶段,它既涉及社会层面的生活秩序,也联系着个体的存在方式。

当今的中国更需以德求生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开拓,中国的物质财富 总量 大大提升,2010年中国GDP达到5.879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GDP已经达到10.98万亿美元,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2016年中国GDP增长了5.5万亿元人民币,新创造的产值相当于一个印尼。然而,在物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规范和引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会自动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随着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会自动提升。正如习近平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可以说,没有道德立场和道德判断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任何一个民族如若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精神文明。正如习近平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立德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为求生存和发展的诉求,更是当代中国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立德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

人生价值是指从劳动贡献的方面谈论人的价值,表现为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人对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产品回报社会和他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既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外化,外化为劳动产品,展现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性,同时,又使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产品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解决了社会面临的困境和他人面临的困难,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作为价值客体的人,其价值就是通过他的劳动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可以说,一个人有没有人生价值和意义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大小取决于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贡献越大其价值越大,反之亦然。

立德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体现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上,那么,在上层建筑领域则必然要求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所谓立德,实际就是将这种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内化为每个人的内在素养。一直以来,党和国家搞过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活动,通过典型教育的方式,将集体主义融入每个社会主义新人的血液之中。比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要像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人对社会贡献的不仅仅是有形的劳动产品、物质价值,而且也是无形的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感。这种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会极大地鼓舞和教育广大的社会成员,从而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又如,近年来,央视每年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所评选出的所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关心他人、贡献社会的优秀品质。可见,只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集体主义精神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必要的思想觉悟。立德有助于培养人们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人生的价值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只有生产出劳动产品才能够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劳动量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也就是说,劳动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道德蕴含着崇尚劳动的优秀基因,在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了中国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在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又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006年胡锦涛提出了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就提到了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2016年习近平也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劳动还不能成为人们的自由自觉的行为,而是人们谋生存的手段。所以,当前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感觉劳动压力和强度较大,比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0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68.6%的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86.5%的受访者担心过大的工作强度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当前立德的任务不仅仅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劳动和强化人们热爱劳动的觉悟,而且也要善于从唯物史观的视角阐述清楚当前的历史阶段和努力劳动的历史必然性,要使劳动者从更高的层次上和思想深处理解劳动的价值以及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坚持立德树人思想的引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深刻准确地理解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使青年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扎实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在实践体验中“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3-03-25
编者按:对于青少年来说,实践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北京市中小学校结合学校总体育人目标和区域特点,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京源学校的学生公司、一七七中学的全员艺术教育、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校企合作、密云县南菜园小学......
探讨茶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发布时间:2023-02-18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论断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方.........
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辅导员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精要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明晰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基础上,分析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依据,进而从工作理念、师生关系、考评制度和“微传播”工作渠道等方面展开对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科学化水平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发布时间:2017-02-18
摘 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着重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详细阐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深层影响,为学生工作人员展现大学生出现人际......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培养
发布时间:2022-10-30
一、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语言是人文、思想、情感内涵的载体,学生接受文化、陶冶情感是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是学语习文的起步阶段,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如果......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四大职能”的职责之首。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
网络安全人才立德树人工作的时代要求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才是网络安全第一资源,只有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德育工作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战略、全国高校纷纷建立网安学院、加快网络安全一级学科建设等背景下的“及时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
解读教学文化内涵及实施
发布时间:2023-04-16
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分层教学一直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深入探究,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更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高中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一、高中英语写作实施科学分层教学的......
立人树德: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生命所在
发布时间:2023-05-25
今年是陶行知诞辰一百二十三年,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运动的八十九个年头。陶行知作为现代中国教育的杰出代表,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和现今领导的高度赞誉,也在民间有很高的声誉。但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清,有些人认为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当代的教育价值应经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环境,这种认知影响了学习陶行知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剖析,认为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现今仍有很强的价值所在,通过以下这.........
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6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教学不仅是教授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感恩等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根本......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要构建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立德树人内化于管理者理念中,实现全员育人;把立德树人内化于......
传统道德教育内涵的当代解读与传承:以宋代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道德与美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两宋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儒家思想也发展到新的高峰,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等众多流派。其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有:士人们秉承儒家民胞物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心系国计民生,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他们注重内心涵养,敛情约性,崇尚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
略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创新“立德树人”的践行路径。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教育 大学生......
“天人合一”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天人合一”的产生及理论内涵“天人合一”思想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置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中考察;它既是一种宇宙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天人关系”始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则始终......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付胜利
发布时间:2023-05-0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应该立足于高素质的目标,其培养内容应兼具训练高超技艺与传递高层文化两个方面。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全面改革和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进入了质量与内涵的提升......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育人浅论
发布时间:2016-09-14
适应一词起源于生物学,后引入心理学,成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标准和心理训练的基本目标。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要求良好的心理机能,而心理机能可分解为认知、情绪和意志三个基本的心理构成成分,本文即拟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分别讨论大学教......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立德树人价值
发布时间:2019-06-19
【摘要】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作,借助多种方式和渠道把握教育方式。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对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当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才。文章中结合新时期的需求,探究立德树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策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赵树理早期小说文化内蕴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化层面对赵树理早期小说的内蕴进行解读,以矫正以往研究中单一的政治视角切入的倾向。论文从风俗习尚、国民尤其农民身上的奴性和人性之恶三个层面对赵树理早期小说的文化内蕴进行梳理和论述。 一......
从基础教育的美育现状谈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14-01-28
从基础教育的美育现状谈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不禁要问:德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美育的本质又是什么?以下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谈美育,必须从德育谈起,当下教育者的共识是:学......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会计视角解读(1)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会计的视角来诠释独立董事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认为现行西方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两种基本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其面临法律环境上的差异,在分析了我......
读者中心与多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09
长期以来,语文教研者着重强调的是文本中心和多层次解读。比如,赖瑞云曾大声疾呼:“同到文本中心吧!中心并非一切,中心更非排他,所有其他因素,作家、读者、背景都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但作品是中心。”段双全也曾紧扣文本中心......
心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6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用语首先起源于英国的劳工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使用人事管理,以后又改为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以下就是由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的心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今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
在文化哲学视野下分析人的发展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27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不同于以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学,而是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主线,来揭示人与文化的关系以期对文化进行一种整体的、形而上的反思与批判。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面临的各种冲突和危机及內隐于其中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困境,这些都成为了解决人的发展的问题的现实诉求。因为人是文化中的人,.........
高校立德树人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价值进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进行论述。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社会实践活动;价值坚持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对服务社会以及服务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1在高校立德树中社会实践是一种现实诉求1.1能够推动高校德.........
解读华为基本法让管理者树立权威
发布时间:2022-12-21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解读华为基本法:让管理者树立权威”,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在1995年前后,华为老板任正非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立德树人语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重构
发布时间:2022-11-08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现实语境中的道德教育却被漠视和遮盖,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割裂。行动研究为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它强调世界是由一元的行动者构成的网络联结,教师和学生、知......
论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内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09
1.引言 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目前大约有160多种。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
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6
提要:德沃金的法学理论,不仅是关于权利道德与原则的学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关于宪法的道德解读的实践学说。宪法道德解读方法在宪法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对话的天桥。在德沃金看来,“道德解读”就是一种“解读和实施政治性宪法的......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说。爱伦・坡深受哥特主义风格的影响,在其短篇小说作品中贯穿着恐怖与死亡主题,追寻一种深入内心的恐惧美感与死亡......
论科学立法的内涵与诉求
发布时间:2016-09-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称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十六......
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立德树人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
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论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依据。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拥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是对按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融入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22
【摘 要】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首要任务的关键环节,辅导员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因素。为此,要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学校要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工作机制、制度,调动老师、学生和用人......
多视角文本解读策略
发布时间:2023-05-13
新课程改革后的品德文本功能观也发生了变化,它是“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可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我想到:我们品德课......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视角下对中国梦内涵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门历史性属性的公共必修政治课,同时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宣传中国精神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渠道。文章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去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进行解析,并且与中国梦......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
发布时间:2023-05-10
摘 要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之殇,在背叛与救赎之间挣扎,最终从无知走向成熟的故事。对成长小说的研究,对当今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成长小说 《追风筝的人......
态批评视域下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3
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简介 劳伦斯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十分受欢迎,他的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不仅涉足小说领域,也有戏剧、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中,对于色情有过多的描......
《树树皆秋色》作品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 ; 要:方方在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中,讲述了高知女性华蓉在与一个自称“老五”的陌生人通过电话结识之后所经历的一番变故。通过对这篇作品的解读,促使我们更深层的思考当代女性尤其高知女性的境遇。 关键词:女性;主体......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文学作品多为虚构,但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再现。语用学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解析。作者在关联理论交际模式下探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人物对话,关联理论虽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大量语言现象,但文学篇章的解读仍然有......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情商(EQ)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它和智商(IQ)一样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
语言学视角下对《朝花夕拾》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6-08-25
引言 鲁迅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对我国文坛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重要的散文集,语文课程教学中已经将这部作品纳入教学范畴之内。《朝花夕拾》中的语言......
用悲剧美学的视角解读余华《活着》
发布时间:2023-06-06
小说用不到 13 万字,叙述了福贵艰难困苦的一生。他的年少轻狂给自己换来了倾家荡产,败家子的名声远近闻名,后来他改邪归正,却又目送身边所有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然后再亲手一个一个将其掩埋。他背负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坚忍地活着,......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09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文章 来 源 教育网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与有限性视域即有形、有象的现实存在的现象世界或经验世界相对,还存在着一......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发布时间:2023-06-05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更多 精品 来自 论 文 文尝试用生态翻译理论来解读葛浩文的翻译观。 一、 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理论......
工商管理视角下解读茶道与商道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茶道、商道、人道在历史的长期积淀之下融入了人们的理念和行为之中,在茶道的沁心意境和氛围之中,可以使人感受到茶为饮品中之上品的享受,正所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在淡黄色的茶汤之中,其中的滋味令人久久地回味,弥久历新。在充分感知深邃悠远的茶道的意境之中,品茗者可以充分而深切地领会茶的独特韵味,并紧紧抓住传统茶文化与商业的契合点和链接点,将茶道、商道、文道充分交融,从企业和工商管理的角度,展.........
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4-23
当今,人类社会真正全面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辩证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深刻理解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危机、如何全面.........
人文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1
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包含了人性中最基本的认知理想 《人文主义解读》 我们应该知道,希腊艺术的传统精神是崇尚理想美的,这种美是人性、神性与理性三者并存的,因而也......
试论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1)
发布时间:2023-01-28
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依据。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拥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是对按要......
关于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了解、领会的意思,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始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正是借助理解,个体才能对道德属性的本质、规律进行领会和把握,进而形成相应德性,也就是“......
“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天人合一”是主客融洽,和谐统一。它是一种自然境界,也是一种社会境界,更是一种标志着知识、艺术、修养、能力已达到相当层次的审美人生境界。回归自然(客体)或返朴归真的状态,是一种宇宙情怀;“天......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韩剧走红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 1983年央视引进韩国电视剧《嫉妒》,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此后上百集的韩剧便在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放映,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得到不同阶层的观众认可,成为国人街头巷尾的谈资。韩剧以咄咄逼......
浅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2-11-27
"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 原则 【论文摘要】在学校管理q-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要坚持教师的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要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要以人格的力量管理学校。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清末商人的法视角透视(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清末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巨变时代,传统商人的法律地位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权利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形成了共同的法律意识并进行了法律实践,他们的这些活动为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 清末 商人 法......
言传身教育人心以德树人利千秋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 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等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
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解析内部审计与舞弊防范
发布时间:2023-05-22
「 内容 提要」 舞弊三角 理论 将压力、机会和借口作为舞弊形成的三个因素。本文从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角度,结合内部审计实践来解析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的职能和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舞弊的对策 方法 ,进一步探讨促进内部审计......
关于涵化分析——高校隐性德育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 涵化分析 客观性现实 象征性现实 “共识” [论文摘要]涵化分析注重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深远的效果,为社会中的不同成员提供一个环境,为不同的人提供一套对生活、世界、生命的“共识”性的解......
唐代“化外人”内涵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14
“化外人”的概念是个可变命题,它是指外国人、少数民族还是两者兼之,是历来争议比较多的议题。其实,“化外人”并不能当成一个单一成分的统称,今人所讨论问题的角度是站在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有必要从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历史的角......
从圣经《传道书》视角下解读德莱塞创作中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圣经《传道书》由所罗门所作,书中论述的人生价值意义和德莱塞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该文透过《传道书》来解读德莱塞笔下人物的矛盾性产生的根源,发现德莱塞看似矛盾的表层下隐藏的人生真意义,正是由于其信仰的认知带来其创......
知人论世,古典诗词教学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教学古典诗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诗人的生平、诗歌创作时的心境以及创作风格进行细致的了解,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诗人的创作初衷,从而真正地理解诗歌。教学时,对诗人相关资料的引入,教师要从诗词本体出发,引导......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20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隽永,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并贯穿于数千年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型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它以情感为......
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 本研究对常见的体育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以及为使德育教学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所应有的物质、制度以及情感环境的营造进行了分析,力图为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德育目标提供理......
多模态视角下的诗画语篇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本文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运用Kress & van Leeuwen的意像读释和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以张希林的诗画语篇――《宝钗戏蝶图》为例,赏析和探究多模态语篇中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如何互融起来共建语篇意义,同时也从新的......
女性视角下《蚀》的男权构建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 茅盾是非常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在对传统性别场域的革新过程中,对新女性进行了合理想象。但作家鲜明的男性立场和男性主观视角,使《蚀》中被冠以时代女性的人物,最终还是成为男性思维甚至是作者自身的消费对象。 关键词:女......
传播心理学角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 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网络红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草根偶像的诞生是大众文化的反映,但也对主流话语产生了冲击。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走红的起源和过程,探究其中的传播心理学问题。 关键词 网络红人;心......
《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电影《燃情岁月》是一部经典而凄美的影片,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获得多项提名。影片揭示了威廉上校三个儿子与苏珊娜凄婉缠绵的爱情、父子兄弟间难以割舍的亲情、白人文化与印第安土著文化的融合等深......
树立人本理念,提升高中班级管理效率
发布时间:2023-02-09
一直以来,高中班级管理所延续的管理方式都是“上令下达”,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数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都是在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死板地执行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定,班级管理没有较好地体现出对学生个性的关照。树立人本理......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探析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体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降低国内外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学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一些新型办学模式的高等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9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爱国主义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系统功能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语言学家对于和中许多用一种形式间接地表达另一种功能的语言现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语法隐......
丘北人“洞穴葬”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人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其“洞穴葬”表现的不是“入土为安”的观念,而是“弥高者以为至孝”、“高悬崖壁为安”的观念,坚信灵魂不灭,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南方民族生活的地理条件有关。透露出的价值取向......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批评家已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场景的描述,作者希望重返自然和谐的生态哲学思想。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试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角解读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08-29
" [论文摘要]以“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10+35”课堂时间模式以及独特的课堂设计为特点的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为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指出一条奇行的道路。杜郎口中学立足于儿童本性,融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育人观,使教育与环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3-02-01
一、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关于这个命题,我想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其标志是什么。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等诸要素的总和,是一种既得的现实的力量。传统意......
审计三方关系人的理论嬗变及其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 传统的审计 理论 一直认为,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是指审计人、被审计人以及审计业务委托人,而在新修订的注册 会计 师执业准则中则认为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是指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执业准则颁布之后,在审......
谈在高校汉语言系列课程教学中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3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铸炼高尚人格,树立师表形象
发布时间:2013-12-19
"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高尚的人格去教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教育因素,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又有着特殊的“向师性”......
人本视角下内部控制相关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科学的发展,传统物本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受到了极大挑战,人们逐渐将内部控制的重心由原来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对内部控制相关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为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
35mm人文视角大战
发布时间:2022-10-21
在135全画幅规格下35mm镜头视角约为63度,虽然不是50mm那样的标准视角,但和人眼的视角已经较为接近了,故而其画面呈现同样具有相当的现实感和现场感,在这个视角下风景、人像、建筑、静物甚至微距题材都可能有较好的表现力,加上大光......
小学师德积分制管理的内涵与实施
发布时间:2017-03-13
教师职业道德是内因与外因、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实践产物,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小学师德积分制管理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师德建设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
从消费主义视角解读《欢乐之家》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引言 二、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提倡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或自我价值。“‘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消费模式,也是随着这种消费模式......
从高校管理工作定位的视角解读哈军工办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03
摘 要:哈军工的办学思想是其取得辉煌办学成就的内在动因。在哈军工办学过程中一直秉承的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的管理工作如何定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是高校管理工作定位的最高准则、“一切为了学员”......
凝视视角下解读《乔治的母亲》中的文化符码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斯蒂芬・克莱恩的第二部贫民窟小说《乔治的母亲》是一部反映男性气质危机的优秀作品。主人公乔治始终追寻男性气质,源于在家中被中产阶级文化武士的母亲凝视,在街头主动凝视贫民窟文化载体的街党群体,直至自我凝视。克莱恩通......
《黄河的主人》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4
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其雄浑、凶险的特点闻名于世,不仅历代文人墨客对她常怀敬畏之心,就是每一个看见黄河的人,也都会心惊胆战。现在,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去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人树》等
发布时间:2015-09-06
人树 她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笑容还有些拘束,说起那个男人的时候,偶尔会擦擦眼泪。那是个多好的男人啊,她一遍一遍地告诉我。这几年她过得有些难,衣服也开始褴褛了起来,可是说到那个男人的时候,她苍白的脸上就会有些血色来。我......
狄更斯《圣诞颂歌》的人文内涵
发布时间:2016-08-29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英国19 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是维多利亚前期文学的最主要代表,比之莎士比亚也毫不逊色。狄更斯的作品通常是以描写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境遇为主要内容,作品在深刻反映他所生活......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发布时间:2023-06-14
一、解读《老人与海》蕴含的生态思想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堪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在1953年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并且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其寓意十分深刻。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五六个人或者更多的善于解释的人能够继.........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儒道互补
发布时间:2023-06-10
春秋战国,礼崩乐环,诸子百家,学派纷争,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诸子百家在思想上的空前活跃,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岁月流转,大浪淘沙,在诸多学派......
解读苔丝的悲剧人生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之一。女主人公苔丝天生丽质,自然淳朴,真挚可爱,可谓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然而,命运却是短促而不幸的。对于这种不幸,本文拟从社会时代的悲剧、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等多方......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前面说过,演员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