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5 00:56:16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时间:2023-05-15 00:56:16     小编:林振威

〔摘要〕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路径。这些基本主张既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始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要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保障制度。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思想,西方传统正义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受西方国家关于“马克思与正义”之争、新自由主义尤其是罗尔斯《正义论》的影响,以及近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悬殊等民生问题的突出,马克思正义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呈逐年增加趋势,研究视角越来越广泛,研究内容越来越透彻。由于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理论,如果研究不与他的批判对象相联系,其科学性、真理性与革命性则难以显现。另外,一种理论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通常是因为它与社会现实紧密相结合,马克思理论就是这样一种与现实紧密相结合的理论。因此,研究马克思理论需要与现实相联系,否则其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文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阐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主张,揭示其对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超越,以及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启示,为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主张

马克思正义思想与西方传统正义思想不同,其中,古典正义思想强调城邦正义,个人正义服从于城邦正义,以追求个人的善或德性作为最大幸福目标,是公民社会正义思想;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强调个人正义,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个人以追求自由和权利为最大目标,是市民社会正义思想。马克思在对它们进行批判解构的基础上,确立了既不同于古代以公民社会为立足点的城邦正义思想,也不同于近代以市民社会为立足点的自由主义正义思想,而是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的人类社会正义思想,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1 〕502。立足于人类社会这一制高点的马克思正义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立场

正是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社会这一制高点来思考问题,决定了其整个理论,包括其中的正义思想围绕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这一红线而展开。早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对林木盗窃法案及造成摩泽尔河岸地区农民贫困的原因分析,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促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正义思想进行批判,发现黑格尔颠倒了国家与法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提出要深刻认识国家与法等上层建筑的关系,就要深入市民社会,即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于是,马克思深入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上层建筑由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归根到底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社会物质财富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然而在对社会物质财富进行分配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得部分却是微薄的,特权者所得却是丰厚的,这是非正义的;不仅产品分配非正义,而且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资本家鞭条等非正义的生产环境下,忍受非人的劳动强度等。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遭受着无尽的剥削、压迫、奴役和蹂躏等不正义的待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消灭造成社会非正义的根源。为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制定改变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状况的纲领和策略,在实践中领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消灭剥削制度。可见,马克思正义思想始终是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立场上进行的。

(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正义思想是建立在对理论和现实批判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为了消灭社会非正义的根源,实现理想的正义社会,而理想的正义社会即是共产主义社会,因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2 〕58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 〕666。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原子般的个人的自由是在与“他物”“他者”的关系中的自由,这是马克思最早从社会关系角度对人类个体的自由进行抽象而思辨的思考,蕴含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通过社会实践,接触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各种苦难,开始旗帜鲜明地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权利等问题进行辩护,提出“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观点,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解释“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特征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 〕11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共同体”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下的“联合体” 〔3 〕666;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再次阐明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所取代的观点。这一系列的陈述表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价值目标始终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是马克思实现正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处于平等的劳动地位,不再受资本的剥削和压迫,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总根源,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其所实行的分配正义原则不同。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他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1 〕304,因此,这一阶段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只能依照按劳分配原则进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提出和实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根据这一原则,一方面可以有力地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另一方面,可以有力地证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消除了一切不对等的权力支配关系,任何人都是按“同一尺度去计量”其贡献大小的分配原则的正义性。当然,这一分配原则,确切来说,是形式正义和实质非正义的有机结合。说它是形式正义,是因为任何人都是用“同一尺度去计量”其贡献大小,而无其他计量标准,这是同为人的平等权利,是正义的。然而,正是“同一尺度去计量”的标准,仍遵循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等价交换原则,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能力、智力、体力及家庭负担等各方面的差异,因而导致实质上的非正义。正因为如此,所以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原则是就现有条件而言的最优分配原则,是一种过渡性原则,最终是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原则。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后,旧的社会分工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且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大有提高,此时,可以从按劳分配原则过渡到按需分配原则。然而,按需分配原则却遭到了如布坎南、卢克斯等学者的批评,其理由是人类之所以需要分配正义原则是因为分配资源的适度稀缺和自私自利的人性所决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正义环境业已消失,或者已经减弱到在社会生活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 〔5 〕74,因此任何正义原则,包括按需分配正义原则都不再需要。其实,布坎南、卢克斯等学者的观点是将马克思按需分配原则所需分配的前提误解为所需分配的所得物。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之前,学者所讨论的分配主要是基于所得物的分配而言,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所设想的按需分配,主要是基于“人的自我实现”而言。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需要都是有差别的,只有实行按需分配才能满足每个人特殊的需要。如果不实行按需分配而是实行按劳分配,用“同一个尺度去计量”不同人的所得,这实际上忽略了人的个性和特殊性,因而实质上是非正义的。按需分配由于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着眼于人的不同需求,重视人的个性和特殊性,才能真正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才是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可见,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原则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设想是不同阶段不同的分配正义原则,其中,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四)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实现路径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实现路径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自《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接触到社会的各种非正义现象,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哲学基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批判之后,马克思清楚地意识到自由、平等、权利、公平、公正、正义等待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仅仅通过批判的方式来实现的。批判虽能唤醒民众的革命斗志,但绝不能代替革命,因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与黑暗的旧社会相决裂,就必须付诸于革命,消灭阶级、消灭分工、消灭私有制。因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呼吁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实行武装革命斗争,以暴力夺取政权。为此,马克思对为何革命、革谁的命、谁来革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较之于之前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物质产品得到巨大丰富,但是,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巨大的剥削、压迫、奴役和蹂躏等非正义待遇,且这种非正义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所致。因此,要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消除剥削、压迫、奴役和蹂躏,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而这只有靠受苦受难最深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彻底革命才能实现。可见,在《共产党宣言》及之前,马克思主张进行彻底的武装革命斗争来夺取政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但是,这种思想在随后的政治经济学系列手稿、尤其是《资本论》中发生了变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结果导致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更多的人变得一无所有,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加剧。与之同时,资本家也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进行适当的变革,以缓和社会矛盾,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变革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根本经济制度不改变为前提的,因此,它的变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改良措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当改良措施枯竭时,资本主义社会就必然会从其内部开始解体,最后不得不废除造成问题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型。可见,在《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并没有像《共产党宣言》时期那样,强调通过武装革命斗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而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经济物质条件方面来说明生产资料私有制被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历史趋势。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均是在理论上对其正义思想的实现路径作阐释。其实,马克思对其正义思想的实现路径不仅有理论上的阐释,而且将其用于指导实践。如马克思在巴黎公社运动中将自己的正义思想付诸了实践,为其制定了具体的革命措施,包括废除常备军而代之以人民武装、废除常设警察和官僚制度而代之以人们普选的公社委员、废除宗教和教育的阶级属性代之以人民教育,等等。这些具体措施虽然没能指导巴黎公社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制度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的思想却为此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至此,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实现路径经历了由原来的武装革命斗争到具备物质条件、再到制定合理制度来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设想了不同的分配正义原则。

以上粗略地勾勒出了居于人类社会立足点的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主张。可见,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正义思想,而且其正义思想内容广泛、内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一体多面”性,它的一体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从人类社会高度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多面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从追求人类解放的基本立场、价值旨归、分配正义原则和实现路径等方面来阐述其正义思想。梳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本主张,不仅可以驳斥各种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曲解、误解,甚至认为马克思没有正义思想的观点,而且还可以辨明马克思正义思想对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超越,为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二、马克思正义思想对西方传统正义理论的超越

施特劳斯将流派众多、内容广泛、成果无数的西方传统正义思想分为古典正义思想和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古典正义思想由苏格拉底创始,柏拉图继承,被亚里士多德、斯多各学派以及基督教思想家所发展;而在马基雅维利之后,由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发展的正义思想为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 〔6 〕121。两种正义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在于:两种正义思想都深入分析了人,讨论了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核心概念都是“应得”理念,认为每个人得其所应得就是公平正义的;都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为方法论指导,是精神的镇痛剂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现实处境。其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两种正义思想所注意到的人的内容不同,前者注意到了人的理性,后者注意到了人性。二是两种正义思想所讨论的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不同,前者承认城邦,城邦高于个人;后者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中,前者强调立法者与大众之间存在着先天的不平等,后者则强调人与人之间是生而平等的。三是两种正义思想的“应得”所指不同,前者是一种等级正义,因此不同等级得到的东西不同是正义的;后者是一种形式正义,从形式上每个人得到了其应得的东西就是正义的。四是对个体生活具有不同的规范,前者突出对美德的追求,后者则突出对权利的追求,等等。对于这两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西方传统正义思想,马克思早期对其是向往和追寻的,但自从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对社会现实的接触,尤其是贫苦人民在经济问题上的非正义遭遇,促使马克思对其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最终在批判解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超越。

(一)立场之超越:从为特权阶级谋利益到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

从西方古典正义思想和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共同点来看,他们都不是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立场上。西方古典正义思想强调共同体的城邦正义,个人服从于城邦,以追求个人的至善或德性为最大幸福目标。他们之所以强调共同体的城邦正义,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刚刚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制政体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走向没落,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的柏拉图忧虑着城邦的命运,为此,他们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城邦正义,要求所有人都对城邦的和谐稳定作贡献。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产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了让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需要给个人更多的经济发展支配权,为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为因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及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提供应对措施。因此,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代表洛克等人在国家和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上,强调政治自由主义,主张人们根据某种契约来组建国家和政府,并赋予其制定法律的权利,进而通过法的正义来保障人们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可见,西方传统正义思想都不是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立场上,其中,古典正义思想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思考正义问题,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思考正义问题,而马克思与其不同,他站在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思考正义问题,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超越。

  (二)价值旨归之超越:从为城邦利益、个人权利到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古典正义思想是一种等级正义思想,目的是为了维护城邦共同体的利益,而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则强调权利正义,目的是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基础上的个人权利。柏拉图在对待私有财产问题上,主张取消统治阶级和武士阶级的私有财产,实行平均主义式的共产主义制度,而对劳动者阶级则主张保留其私有财产。表面上看,似乎在维护劳动者阶级的财产权利。然而,实际上这是在利用劳动者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柏拉图之所以主张保留劳动者的私有财产,是因为在他看来,劳动者不参与政治活动,其个人财产少得可怜,既不足以也不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但劳动者必竟是社会的大多数,要是能将其团结起来,其聚集的力量却是最大的。因此,要通过保留其私有财产来团结力量。可见,柏拉图的等级正义并不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保护和增进城邦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正如柏拉图所说:“我们的首要任务乃是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出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 〔7 〕25而伴随工业革命发展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经济上的发展要求取得各项相应的权利,追求的是自由、财产等权利正义,目的是为了维护私有财产基础上的个人利益。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中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领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都是非正义的。经济领域的非正义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资本逻辑下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要改变这一现实,就要消灭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改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平等相处,人的需要、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正义思想既超越了古代社会以城邦整个利益为价值旨归的正义思想,也超越了近代用以维护资产阶级个人权利的正义思想。

(三)分配正义原则之超越:从虚假正义、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等分配正义原则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如古典正义思想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有这种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按比例平等分配的正义思想主张多劳作的人多得,少劳作的人少得,这是一种按劳分配的正义思想;同样,在论证付税与从社会分得财物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认为多负税的人应从社会分得的财物多,少负税的人从社会分得的财物少,这是一种按贡献分配财物的思想。不过,亚里士多德的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等正义思想,都是与等级正义联系在一起。以按贡献分配为例,亚里士多德在论证之前规定,贡献是指其向社会提供的价值,而所提供的价值不仅包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包括以负税等形式向社会提供的价值,向社会贡献的价值越多,获得回报就越多。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按贡献分配的正义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正义,实质是不正义的,因为从社会整体来看,富人财富较多,自然负税也较多,所以,富人因此从社会获得的财物也就越多。可见,他是用表面的虚假正义来掩盖实质的不正义,表面上是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回报,而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古典自由主义虽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正式讨论分配正义原则,但是他们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从自然状态出发,在契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正义思想,涉及到了分配正义原则问题。如洛克为了保护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主张每个人让渡一部分个人权利来建立国家,进而通过立法来保护个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就财产权而言,洛克主张在政府立法的保护下,通过个人劳动来获得无人开发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按劳分配的思想。这种思想建立在立法的保护之下,如果法律对其有相应规定,那就是正义的。至于法律是否真的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不是其所需考虑的问题。所以,这种注重法律制度程序、注重形式,而不关心实际内容的正义思想,是一种形式正义,而不是实质正义。这正如康德后来所说,正义的法则和所有的道德法则一样,它是“形式”的,而不是“实质”的。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分配正义原则与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分配正义原则不同,他的正义原则是建立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基础上的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原则,是着重于满足人的个性、特殊性的正义原则,是一种实质正义,从而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思想。

(四)实现途径之超越:从个人正义、法正义到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

古典正义思想主张牺牲劳动者的自由和权利来维护整个城邦的利益。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其中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的实现途径。为实现城邦正义,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分为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要求统治者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服务社会;武士运用自己的勇敢来协助统治者做好统治工作;劳动者则要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如果每一等级的人们都能做好与本等级相应的事务,不越界就实现了个人正义,而个人正义得到实现,整个城邦正义就得以实现。由于个人正义的实现是通过要求人们各尽其职、安守本分而不越界来实现,这样对于劳动者来说就是即使被奴隶、被压迫,也得安守本分而不越界,否则就不能维持个人德性,不能实现个人正义。可见,柏拉图这种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城邦正义的路径,实质上是牺牲了劳动者阶级的权利,是实质非正义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社会整体正义需要通过比例平等正义和矫正正义来实现,但因其比例平等正义和矫正正义是建立在天赋或才德的基础上,而天赋或才德是与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因此,这种与等级相联系的正义实际上也是无法让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实质正义的。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主张通过社会契约组建国家或政府来保护个人权利,为了防止国家或政府权力的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制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立法权,认为法律是维护个人权利的有效工具,具有无限至上的权威,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然而,由于古典自由主义正义思想是建立在维护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权利,因而,这种通过立法等制度来实现的正义,只是一种形式正义,而非实质正义,也不能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平等。而马克思与其不同,他主张通过消灭造成社会不正义的根源――生产资料私有制来实现正义,追求的是为人的权利,追求的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质正义,因而马克思正义思想在实现路径上也超越了西方传统正义思想。

  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重要启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各种利益集团,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频繁发生,如出现住房、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而超越于西方传统正义思想的马克思正义思想,对化解这些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启示。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受苏联的影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基本上采用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大锅饭,结果社会是高度平等的,但却严重地伤害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生产力一度停滞不前,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难有保障,这直接伤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民众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一心向“钱”看的状况,导致经济社会出现众多非正义的现象和问题,如食品安全没保障、医疗卫生困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这些影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指向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如何巩固新生的政权,如何尽快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而棘手的问题,于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生产力的决定。然而,由于当时刚打完胜仗的人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误以为只要肯干就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于是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过失,这些过失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严重退步。邓小平同志领导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重点是发展经济,侧重追求经济效率,随之而来的副产品是,社会各种非正义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如食品不安全问题泛滥。泛滥的不安全食品问题就与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指向有关,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置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死于不顾,没有考虑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好在党和国家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系列方针政策中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不仅要有经济指标的提升,更要彰显人民的利益,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等等。换言之,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正义思想启示我们,在当前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始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在这个问题上曾出现的失误是血的教训,务必要以此为戒。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发展和个人能力、需要、个性等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错误地过度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如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各种重大疾病的频繁出现就是例证。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一度“官本主义”“权力主义”盛行 〔8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平等地享有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发展成果难以共享。在个人能力、需要、个性的全面发展方面,现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劳动还是谋生的第一需要,个人将其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了谋生上,其能力、需要、个性难以实现全面发展。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依据,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就要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个人能力、需要、个性全面发展三方面着手,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并号召实现生态环境正义,要求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代际之间要遵守生态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在不同国家之间也要遵守生态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每个人享有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让每个人共享发展成果。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的不仅是每个人的平等权利,更是每个人能力、需要、个性全面发展的保障。比如,机会的平等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让每个人共享劳动成果,让大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保障自己能力、需要、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正义原则的设想告诉我们,实行何种分配正义原则是受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如生产力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不够丰富,物质财富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的精神境界也还有待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只能依照按劳分配原则进行。而由于按劳分配是按“同一尺度去计量”,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能力、智力、体力及家庭负担等各方面问题的差异而导致实质非正义。为此,我国在当前的收入分配实践中,要调整好收入分配格局。一是要避免平均分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中的“同一尺度去计量”标准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结果的平等,导致平均主义盛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惨痛的历史教训,应该铭记。二是要避免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贫富两极分化。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快速地先富了起来,然而先富带动后富的状况却不乐观,贫富差距逐渐显现,发展至今出现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及贫富两极分化的不良状况。三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马克思分析“同一尺度去计量”导致实质非正义的原因是没有考虑个体之间的能力、智力、体力及家庭负担等各方面问题的差异,鉴于此,我国在现有条件下的分配政策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合理布局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关系。在初次分配领域重效率,在再次分配领域重公平,同时用第三次分配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要完善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制度政策。马克思在批评拉萨尔“不折不扣”的分配政策时,指出产品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需进行“用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的扣除”,这实际上就是要扣除一部分用以社会保障所需费用,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即是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等制度,它们作为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有效工具,起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稳定社会秩序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马克思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不够发达的产物;代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要等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时才有可能实现,等等。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表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此,要消除当今各种非正义现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包括保护好为生产力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生产力绿色增长;加强教育,以培育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马克思不仅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还指出分配是由生产决定,分配的性质、方式和状况由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决定。换言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变革生产关系,包括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完善不同社会团体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内部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配套制度,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布坎南.马克思与正义〔M〕.林进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和历史〔M〕.彭刚,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7〕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汪荣有.干部清正:对干部从政道德的高度概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论文,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总结: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重要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凝聚力,促进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主旨明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具有愈加明显的现实意义。 ......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所有领域。从哲学到经济学,再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心理学到物理学……在每一个学科上都留下了亚里士多德思想不可磨灭的印记,为推动各学科的发......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主题,《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柏拉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相关,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理想国》中正义思想产......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23
一、李大钊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 (一)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序幕,也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从列强入侵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无论是农民......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纷纷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还需要拥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发现,当前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忽视个人价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企.........
马克思人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已于200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有名无实,人文教育的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因为教育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
浅谈马克思农村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02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 论文摘要:马克思从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基础着手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生态问题的恶化,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问题,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生态良好......
马克思受到的“素质教育”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04
马克思受到的“素质教育”及其启示 一、父母的鞭策、“尊重与支持”、鼓励、引导、期待,对马克思的身体素质、交友选择、恋爱、道德素质进行引导1.1836年11月9日,马克思的父亲给他的信中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在学习上不要过......
试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摘要: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而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为我们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
马克思海运服务贸易思想对现代海运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 16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是作为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航运业一直处于巨额逆差状态,逆差额从2000年的39亿美元增加到2013......
浅析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其对依法治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权威的二重属性: 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说,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事实正是如此,当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但还没有建立国家之时,因社会权力的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权威已经......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论述,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论点值得重视。对于科学技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5
" 论文关键词:理论教学思想上 理论上 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论文摘要:高校足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是高校马克思主又政治理论课,其有鲜明的现实性表实践性。知何......
马克思主义中人的本质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06
在不同时空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和论述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从不同维度进行了不懈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由久远的历史映照进鲜活的现实,正在变成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实践,充满无限生机......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的加快,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由消费引起的不当问题也随之发生。所以在今天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的消费问题仍有现实的指导意......
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系统化认识、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价值体系系统性的培养、贯彻与时俱进的方针、大力推广......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浅论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如何正确运用权力是当代国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这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许多关于权力制约思想独特深刻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学说,为无产阶级国家树立正确的权力......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的系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16
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以系统性思维和眼光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系统知识、系统思想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就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系统思想,使得以整体眼光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系统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虽然没有独立形态的关于系统思想的专门著作.........
洛克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8
众所周知,约翰洛克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是《政府论》,主要探讨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哪些自然权利以及政治社会如何保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他的《教育漫话》则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运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礼貌、节制、勇敢、友......
浅谈马克思司法公正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24
温家宝同志曾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正义是一种社会价值,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社会价值实现的根基。同时,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在制度构架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作用体现及发展要求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将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是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理解......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色、途径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批判和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形成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和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
关于萨克塞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8
" 论文关键词:技术;伦理;未来学 一、萨克塞其人其著 二、萨克塞技术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技术与责任》一书中,萨克塞对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建立在他本人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对马尔库塞的技术哲学思想批判的基础上的。在......
浅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6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研究西方社会及其现实问题,其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应用和社会伦理思想。科学地分析其伦理思想的内涵与特点,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对于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文献中,尽管没有关于生态伦理的直接表述,但是在自由观思想中却体现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意蕴。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不朽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
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1、首页2、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存3、马克思生态自然观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包括以自律为核心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自律、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和以创新为特征的立足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对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启示有二:一是要勤奋自律,严谨对待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马克思很多著作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掌握和了解它们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生命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目前,多数学者都已探讨了学校、社会、个人等实现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但鲜有学者研究家庭教育这一途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与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契合度,分析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本文特指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生命观教育)的几点启示,以促进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发展,使家庭生命价值.........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8
【原文出处】前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0【原刊页号】13~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 者】杨耕【作者简介】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写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并在Ig-4J......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8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想内涵1.人类应善待自然在人类尚未出现前,自然就已存在,相对于人类来说,有着先在性及客观性,人类是自然发展的重要产物,永远不会也无法脱离自然。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是在当下所处环境及其该环境共同发展起来的,人类作为自然性、形体性、感性、目标性的存在物,与动植物相同,都是被动的、受牵制的存在物[1]。因此,不管是从人类起源上看还是从其发展历程上看,都属于自然界中的产.........
试析胡耀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1
胡耀邦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胡耀邦长期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军队、地方、共青团、党校等思想战线系统担任过重要职务,后又担任党的总书记,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重要意义,并用于改造和发展我们的新闻观。现今我们......
树立正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本文认为新时期的时代观应从时代全局出发,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还要适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观:即当今世界是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还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据此应建立“共同发展”与“共担责任”的新时期时代观。【关键词】新时期;时代特征;时代观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时代内容,把握时代脉络,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特点与中国.........
浅谈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真意蕴及民生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6
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是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马克思生活哲学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诸多先哲关于生活哲学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把握了实践中的人的真实感性的生活史才具有了强......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17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从历时性看,对现实公共生活的批判和理想社会形态的指认,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符合马克思理论的本真精神。从共时性看,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可分为三个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公共性。其中,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构成了公共性的存在论前提;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表明了“彻底的解放”的公共性旨归,包含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和个体与类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今高职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高职教育 启示 论文摘要:贯彻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关系,培养符......
论析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宗教批判 论文摘要: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揭示出人的本质是类存在物。主张消灭分工,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并提出超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理想,把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关......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4-01-09
1、首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人与社会的关系 广大朋友们,关于“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
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19
内容提要 马克思最初构想的共产主义是一个不同于市民社会的共同体世界。马克思这一社会理想的形成来自于对黑格尔“虚幻的共同体”和费尔巴哈“爱”的共同体的批判,具有哲学人道主义色彩。后来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逐渐把对未来......
科学发展观: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的展示与启迪
发布时间:2022-12-05
"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在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洞察时代变化、审视发展大势、驾驭实践发展的理论新视野,对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实现新的理论创造,具......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旗帜。应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引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的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等要定期举行思想报告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
对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双重意蕴进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0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形成不是简单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先是在哲学的视野内审视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形成其消费思想的哲学意蕴。然后用其哲学思想审视政治经济学家的消费思想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导下的消费,形成了他消费思想中的......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启示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为此就要认真把握马......
论“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22-09-12
论“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以新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弘扬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3-06-13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理念中发展而来,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与......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在改革,但随之而来的是发展背后的沉沦,特别是大学生队伍的沉沦。近年来大学生杀人事件、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大学生失联事件等,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做好大学生......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深入理解和研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对于新时期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以及时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条件 邓小......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民族主义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民族主义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把民族主义纳入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加以引导。从马克思同共体思想视角对民族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廓清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见......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高校强化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战略意图的自觉意识,明确其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和指向未来的实质与核心价值。高校德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根本上是“准备”性、......
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28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异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各种技术批判流派的兴起,有关马克思技术批判思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出发,深入研究马克思技本批判思想......
浅谈毛泽东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抗战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的历史,重温毛泽东指导抗战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再一次为他老人家坚定的立场、灵活的策略、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而这一切无不是他精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7
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都不过时。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
浅析马克思生态幸福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0
生态幸福是当今人类追求幸福的最新维度。就当前学界来看,学者们多以西方哲学的视角来解析生态幸福的本质意涵,将生态幸福置于人类精神哲学系统中进行运思,要么把生态幸福的研究引向一条由生态哲学追问转向文化哲学反思的研究理路,要......
正确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9-11-07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作为理论出发点,论到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再论到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审美感觉。对这三个互相联系的理论问题进行文本阐释,分析了《手稿》关于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性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结合劳动实践阐明了两个不同尺度的含义以及由此形成的美的规律的具体内涵;解释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理论和历史内容以及其与审美感觉形成发展的关系,从而正本清源,对《手稿》中的.........
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7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产生于20 世纪后半叶西方的生态主义运动绿色运动的大背景中,其主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或方法对当今西方资本主义......
马克思教育哲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31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素质教育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落实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并践行的方向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人们将素质教育看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价值取向,或者干脆认为是对应试教育弊端行为的一种拨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但问题是,培养出的人才在素质、心理、意志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不适应性。在此国情下,.........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2-09-29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人类学批判,强调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 为了完善唯物史观中有关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了把一些观点表达得更为明确,为了把发现的新材料补充......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9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哲学视域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邓小平同志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他......
呼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进《原理》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内蕴着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批判,但由于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是否存在生态学思想仍存有争议,导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缺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该课程作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应......
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与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具备优势,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总结,积极探索......
试论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26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阵地作用、主渠道作用和载体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时代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解答时代课题,在价值理念上要顺应时代趋向,话语体系要吸收时代内容,理论视野要有世界眼光;二是问题意识,要始终处于“发问”状态,以时......
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有五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好,这就是:市场、资本、法治、共享、共处。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都是过去有过、却未曾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自身逻辑造就的新格局;社会......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品质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
浅谈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发布时间:2016-07-20
当前,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学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跨学科研究既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体现,也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趋向,更是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现代学术发展史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常常出现在跨学......
马克思思想的咨商解惑意蕴
发布时间:2015-08-20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群体思想咨商;意义指引;生命意义 摘要: 澄清认知、剖析症结和意义指引是思想咨商的主要环节,意义指引居于“顶层设计”的地位。思想咨商的意义指引有两个逻辑出发点,即个人的与社会的。马克思以社会发展为意......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马克思用四个基本范畴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正视学科建设的现实,明确目标和任务。对此,应着重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建立与建设、学科队伍的基础与发......
毛泽东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毛泽东的按劳分配思想产生于长期的革命生活当中,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学习运用过程中逐渐完善。新中国初期,随着生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逐步完善,使得其按劳分配思想得以进一步的深入实践,使当......
马克思主义剥削观的现代思考
发布时间:2023-08-04
从改革开放开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完全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我们与.........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批判思维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批判思维是全面性的,不是片面的,它既是对观念领域的批判,又是对现实领域的批判;既有道德的批判,又有......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理论的价值不在于理论本身,而是在于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也要通过其对个人发展、社会建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体现出来。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前提是理论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解决这一问......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机的力量群体。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青年的作用显得尤为地重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
浅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社会范围内持续发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传播形成了很大挑战。深入剖析这股思潮,对于普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
国外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马克思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创新思想需要全面把握国内外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研究动态,然而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当今学界对国外马克思创新理论的研究动态的把握依然不够全面,本文在对国外马克......
试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2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统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精神动力。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高校思......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6
关键词:社会建设;平等公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蕴含着他们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思考和主张,他们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道路,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智慧理解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也要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研究理路。这种研究理路注重从马克思主义.........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念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文章认为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要树立学科意识、以人为本理念和创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