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5 00:02:53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时间:2023-08-25 00:02:53     小编: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的逻辑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展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铺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之争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8)01-0006-06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three major disputes in the Chinese ideological circl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will give u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bate. The dispute between “Problems and Doctrines” clarifies that the basic essence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 with marxism; the dispute on socialism clarifies that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hina; and the dispute on anarchism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three major disputes constitute the logical chain of the beginning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which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theory for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Key words: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 dispute between “Problems and Doctrines”; The dispute on socialism; The dispute on Anarchism

近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凶恶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催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和马克思主义从俄国的传入,让处于黑暗旧世界中的中国思想界看到了一丝亮光。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必由之路,而这条路的启程,伴随着20世纪初思想界展开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和无政府主义之争这三大论争。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

“题与主义”之争主要是在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之间展开。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拉开了该争论的序幕。除蓝公武在《国民公报》上发表对胡适观点的商榷文章之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汉译者蓝公武,是最早与胡适展开就“问题与主义”展开争论的人。他在1919年7月北京《国民公报》上发表“问题与主义”一文(又见《每周评论》第33号,1919年8月3号),认为“问题与主义”并非相反而不能并立,“问题”实行的方法,需要一种一贯的精神,就是主义,因此“主义”是非常重要的,胡适完全抹杀“主义”的效果,有因噎废食的毛病。,李大钊也给胡适致信阐述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信函由胡适添加《再论问题与主义》的标题发表在《每周评论》第35号上。其后,胡适又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李大钊也以《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章回应。

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情”,“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为危险的”。中国的思想界热衷于谈论“主义”,而中国的政客们也乐得利用某种主义来欺人。但这种对“主义”的谈论是无用且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胡适看来,如果痴迷于对“主义”的高谈阔论,人们就容易心满意足,以为寻得了根本的解决,而不去切实地研究具体的问题。而中国当时面临的危局,恰恰要求去解决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

李大钊虽承认胡适强调研究具体问题的主张对自己颇有启悟,但对胡适以“问题”来否定“主义”的做法表达了不满。李大钊认为,“问题”与“主义”交相不悖,既要研究问题,也要谈论“主义”;空谈“主义”是不对的,但不谈“主义”同样是不对的,只有“主义”明确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主义”盛行,就完全否定“主义”,相反,我们必须要认定“主义”。作为一个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非常明确地提出,只有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阶级斗争才是改造社会,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问题与主义”之争,不只是一种学理之争,实际也是政治之争。在“问题与主义”关系辨析的学理争论背后,蕴含着当时中国思想界对中国政治变革乃至整个社会变革如何进行的深入思考与争论,其中也透显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以及基本要义的思考和确定。 如果说“问题与主义”之争拉开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觉反思的序幕,那么,社会主义之争则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的认识。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加快了中国知识界吸纳西方文化的进程。不仅欧洲近代哲学家思想热播,而且现代西方哲学家也纷纷来华讲学。继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后,1920年9月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也接踵而至。罗素的讲演论题非常丰富,不仅包括逻辑原子主义理论和数理逻辑思想,更涉及到“社会改造原理”、“教育之效用”、“未开发国之工业”、“中国的自由之路”和“布尔什维克的思想”等内容。作为基尔特社会主义(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支持者,罗素在其讲演过程中对“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和“走资本主义和改良主义道路”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尤为强调。

1920年11月5日,张东荪在《民国日报》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的文章,附和罗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主张,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即“增加富力。而增加富力就是开发实业,因为中国的唯一病症就是贫困”[6]616。一石激起千层浪,由罗素的相关讲演而引发的诸多思考,都以这篇文章的发表为契机而阐发出来。李达、陈望道、梁启超、陈独秀、何孟雄、蔡和森等纷纷在《民国日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发文,对“中国社会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发表见解,形成社会主义论争。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之争表面是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争,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之争。因为罗素所宣扬并为张东荪和梁启超等人所赞同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本质上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

张东荪、梁启超在罗素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宣扬中受启迪,自认为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救国方案。他们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极不发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工业的支撑,没有足够的劳动者提供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阶级基础,因此,他们倾向于先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未来的唯一出路在于“发展实业”,因为中国不像欧美关注“劳动者地位得以改善”。而是“如何而能使多数之人民得以变为劳动者”[7]9。中国劳动者缺失是“政治混乱使然”,但主要是受“外国资力之剥削压迫”,批判本国资本主义反倒有助外国资本家。发展实业救中国,“盖协社即以资本主义之方法而贯彻社会主义之精神者也”[8]25。即便苏联革命成功,但仍然面对着经济贫困问题,发展实业还是绕不过去的选择,“世界上并没有不经过此阶级而能达到社会主义的,如俄国未经过资本阶级,所以很难成功。中国若想社会主义实现,不得不提倡资本主义”[8]27。

陈独秀、李达、李大钊、陈望道、蔡和森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样意识到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状况,但却对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持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以发展实业的方式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危机,而且带来了世界危机。在此情况下,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仍去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则“未免太无谋”。陈独秀就指出:“各国资本制度都要崩溃,中国那能够拿国民性和特别国情理由来单独保存他。”[5]91-92在他们看来,中国并非没有劳动阶级,“只不过没有组织罢了”,中国的游民遭受悲惨,革命性会更强,通过革命的社会主义武装头脑,可以自觉担负起历史任务。落后的中国唯有走社会主义,才能追赶上世界潮流。“向资本主义路上走下去,是逆而必败之道;向社会主义的路上走下去,是顺而必胜之道” [9]。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了这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

社会主义之争直接聚焦于中国的救亡图存该走基尔特社会主义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这表明经过“问题与主义”之争后,当时的知识界已意识到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义的指导。但究竟资本主义还是科学社会主义更适合当时的中国?人们仍然各执己见。张东荪、梁启超等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和陈独秀、李达、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激烈争论中,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深化。一方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同时,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进一步从唯物史观拓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主张暴力革命的道路。客观地说,这种主张更多是基于十月革命鼓舞下迸发的思想热情,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信仰,在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上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革命的方向性与阶段性的把握上还不到位,但不可否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之争中的争辩,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另一方面,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则强调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科学社会主义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社会,合理的选择应是发展实业的过程中注意协调以避免两极分化,前者旨在发展资本主义以造就更为充足的劳动者阶级,而后者则是对资本主义的改良,以向社会主义过渡,概其要者,就是要走一条既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道路。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继承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胡适的改良主义策略,但却更有针对性,它紧紧抓住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育不良的社会现实,开出了以发展实业来滋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药方。

毋庸讳言,在这场社会主义论战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得更远,他们意识到资本主义自身不可避免的危机,主张放弃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念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直接走向社会主义;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则看得更切,他们注意到中国资本主义的发育不良以及工人阶级力量的不足,认为把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搬用到中国未免也不贴切,挠不着痒处比如梁启超在《欧洲中之一般观察及一般感想》一文中就提到,社会主义是“现代最有价值的学说”,但“提倡这一主义,精神和方法,不可并为一谈”,因为“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悉数搬来应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搔不着W处。”――参见陆学艺,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民国卷(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页。。这种看似针锋相对的论辩,其实却蕴含着一定的互补性。遗憾的是,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未能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依然较多地照搬苏俄的经验,忽视了中国本土的特色,走城市工人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遭遇颇多挫折。所幸的是,他们后来吸取了经验教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更加注重中国社会现实本身的特殊性,即注重其既区别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的一面,也注重其区别于俄国十月革命前之状况的一面,在革命的方向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上做了很好的处理。可以说,这场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三、无政府主义之争:确信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五四运动初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还颇有市场,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如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就曾经发表过不少无政府主义者的文章,毛泽东也承认当时曾“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9]9。但后来,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逐步暴露出其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1919年,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先后发表《评〈新潮杂志〉所谓今日世界之新潮》和《马克思学说的批判》等文章,明确提出“我们极端反对马克斯的集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诸多的攻击和批判,正式挑起了无政府主义论争。其后,无政府主义阵营中的其他代表人物如区声白、易家钺、朱谦之、郑贤宗等人也发表文章批判马克思主义。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此时开始改变最初对无政府主义认同的态度,奋起还击无政府主义的无端攻击。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谈政治》一文,吹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号角;其后,李达、周佛海、施存统以及其他一些人也发文加入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这次论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来看,可视为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之争的推进与深化。它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不能寄托在群众自发的斗争上面,而必须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去组织群众自觉的斗争,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

无政府主义之争主要涉及“反对一切强权”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自由与纪律问题、生产与分配问题、斗争手段与建党等问题,其核心在于是否需要“强权”问题。

以黄凌霜、区声白等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秉承西方无政府主义的宗旨,主张极端个人主义的绝对自由观,反对一切强权和暴力,也包括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认为“凡一切政治和权力一概否认之,无论他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府也好,君主专制的政府也好,劳农执政的政府也好,均反对之”,依靠“少数人的暴动”和“教育”以及“经济的总同盟罢工”就可以实现理想社会的到来。虽然无政府主义也反对私有制,赞同公有制,并企图通过工(人)学(者)结合的方式,“造成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之正常社会”,甚至成立过“工读互助团”来尝试其无政府主义的共产主义之实践,但他们却反对暴力和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俄国布尔什维主义。易家钺宣称:“我们不承认政治家的强权,我们一样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强权’这个东西,早就应该伸腿!” [10]229-230。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国家是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冲突和经济利益冲突的体现,不能抽象地反对一切强权,若是“拿他来救护弱者和正义,排除强者和无道,就不见得可恶了”,在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长久的岁月”里,必须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利器来占领无产阶级的“权力阶级的地位” [11]7。“什么劳动者自由的结合,完全没有用处。阶级争斗,就是战争,一切作战计划,全靠参谋部筹划出来,方可以操胜算。这参谋部就是共产党”[12]133,因此要想实现中国问题的解决,必须组织与俄国一致的共产党,否则民众运动、改造运动都不会有力,不会彻底。为此必须建立政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反驳无政府主义的唯心主义自由观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必要性,为党的建立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无政府主义之争的展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的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与马克思主义者携手共创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先进组织,在传播变革思想和救亡图存的工作上有过一定的共识和合作。随着争论的展开,无政府主义者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分歧日益暴露,进而在组织活动中体现出来。组织内部双方关于“强权”认识的尖锐对立,“常常彼此发生冲突”,特别是无政府的“工团主义”妨碍着马克思主义者将工人活动向政治化方向发展的努力。争论使共产主义组织内部产生了分化。一批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认清个人自由、生产自由之类的“迷想”和“空想”,对阶级专政、纪律严明、民主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也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如黄凌霜等)退出共产主义组织,纯洁了共产主义组织,坚定了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方向和迫切任务,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做了思想上的铺垫和组织上的准备。

总体看来,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上述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中的一个思想和逻辑的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启程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 耿云志.胡适论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 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 彭继红,何为.“问题与主义”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⑴U32-36.

[4] 侯且岸.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⑹s51-56.

[5] 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卷)[M].北京:三联书店,1984.

[6] 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v第1卷w[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7] 陆学艺,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民国卷(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8] 离蒙,杨凤麟.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一集)第三册[G].沈阳: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0] 易家钺.我们反对“布尔札维克”[C]//田子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229-230.

[11]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新青年精选本(下)[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12] 李达.李达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明智地选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的现实予以创造性阐发,在他们的这种思想自觉下,他们的政党的理论于是也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它生存发展的养分,形成了一整套......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简单的来讲,当代中国马克......
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性走近了中国,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慢慢的中国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繁杂的,有着特有的含义和特点。那么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如何被中国所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呢?在这......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初步实践马克思主义,到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将其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最初受到苏联影响,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为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关......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征清算了教条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树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政治路线,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理论的价值不在于理论本身,而是在于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也要通过其对个人发展、社会建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体现出来。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前提是理论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解决这一问......
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三次修正主义浪潮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20世纪西欧左翼的社会主义政治史历经了三次大的修正主义浪潮,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彻底否弃。最终的结果是,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元素被修正主义全面取代时,西欧社会主义也就丧失了自身的理论辩护力和左翼立场,沦为与自由主义合流的修正主义思潮。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可以得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左翼运动,作为以自由和人类解放为己任的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不可或缺的正当性尺度和理论辩护的基础。当这.........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大众化历程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在2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大众化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少数民族史的历史大众化进程中,白寿彝先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与作用。如先生对回族历史与回族人物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对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的历史梳离与定位以及对回族史......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政治任务。列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创造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同中国先进分子寻求革命真理,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
集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永久生命力的保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本文......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应该从文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哲学中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中去理解和辨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植入中国的大脑当中,让它能够为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而发重要的作用。把辩证唯物论用于中国现状,指导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存活、成长、结果,也为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传播到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怎样才叫做“中国化”,如何才能够“中国化”,一直存在着争论与分歧。“中国化”问题日益变成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前......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如何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种 社会 批判和文化批判 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来到 中国 以后,对它的 研究 一直处于逐步“升温”的状态。学界和大众读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性批判到肯定......
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城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空间研究转向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已经经历了理论开拓、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当前社会正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不断前进,诸多新生事物萦绕在广大民众的周旁,各类各样的思想相继碰撞产生,不过当今社会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新的实践要求与时代的内涵,在什么境遇下要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命运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这一问题才能确实有效的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学习、掌握并加以运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马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建设,这些都表示将会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首先,主流思想观念越加活跃,不同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其次,大众信息获取途径逐渐增加,信息选择更增加针对。这也就表示当代大众心理及精神都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实更加艰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一)批判性内涵哲学实际上就是批判社会,树立批判哲学真理.........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管窥
发布时间:2023-03-0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创始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发展道路上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事实证明,将马克西主义大众化对中国来说是十分符合国情和实际发展走向的决策,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中......
刘少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 刘少奇著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员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员自觉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是内在动力;共产党员自觉为党和人......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时代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文化系统融入到中国的文化系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背景、价值理念、思维模式的影......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发布时间:2023-02-20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不断地被实践证明了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领悟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品质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社会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播种、开花、结果,除了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外,还因为有着适合它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优秀部分具有内在亲缘性。这种亲缘性既说明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何以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亲缘性对于二者的亲缘性,梁启超曾在《欧游心影录节录》的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意义及内涵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
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争的横向考察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 要:理解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焦点,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争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概念之争”、“性质之争”、“关系之争”、“标准之争”和“终结之争”五......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 要: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中国化必然要面临的重要和首要问题,是学者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对二者相关内涵及外延进行概述梳理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辩证......
关于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争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2-09-22
如果将徐崇温发表于1978年以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观点综述一文,看作中国学术界评述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端,那么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己经整整走过了36年的历程,这其中的甘苦与悲喜只有那些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融......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
发布时间:2016-12-30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其含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在每一个表现方面都带有中国特性,并按照中国的实际特点去运用它。中国的实际中就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宗教 狭隘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备受学术界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在历史发展时期推动着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具备科学发展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20世纪罗马法研究中的罗马学派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20世纪初,在罗马出现了以夏洛亚为中心的罗马法学派,汇集了意大利各地最优秀的罗马法学家,包括彭梵得、德・法兰齐西、阿兰乔・鲁伊兹、贝蒂、格罗索等人,他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论,包括教义学、历史学、语言学、碑铭学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政党。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就是一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关键......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控制与反控制 国际主义 国家利益 集团结盟 独立自主 论文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经历7密切合作、分化改组、缓和调整等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反思这段历史,总蛄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新世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思想文化强,则国家、民族、社会强;思想文化弱,则国家、民族、社会弱。如果思想文化弱到无法凝聚人心,无法集合力......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发布时间:2022-11-09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一、 引言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存在许多值得认真反思与研究的艺术现象,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思潮......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社会道德 文化 邪教 论文摘要:宗教问题影响世界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宗教对民族的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宗......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之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论争旷日持久的世纪难题。很长时间在历史和理论等方面没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关于人类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11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舶来品”,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大国扎根生息,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也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下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发展的洪流中,面临着即在世界的发展博取一席之位,同时又不随波逐流,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的难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3-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我们可分别称之为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个层面的含义是紧密相连、互相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研究既涉及到理论,又涉及到具体的实践措施。因此,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进行详细地解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详细的实践过程。特别是在后者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02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一个民族的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总有一些生活习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会潜移默化沉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形成一个民族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格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文化的基因。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发布时间:2023-05-15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与音乐艺术对象化
发布时间:2017-02-20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思潮是一个音乐思潮史课题,其学术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述之矢来射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思潮之的,以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在我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和思潮发展......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已发展了近90多年了,但我国对其认识是比较晚的。在中国传播的这30年,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对于西方马克思主......
试论学科视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基于学科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该特剐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22-09-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 正 文】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就......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4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这个相结合的过程其实包括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前者,即把马克思主义基......
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将具体的理论应用到各成员群体的实践活动之中,为其提供发展动力,同时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在农村不同地区及群体在认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大众化问题的双重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理论界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双重反思,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关系,不仅能为改善......
论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0
论文关键词:20世纪 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 女权 女性文学 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女权主义运动的勃兴,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权的繁荣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对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指......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启示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 借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又是青年学生成长及精神皈依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又可以通过发挥网络宣传主控权优......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5-10-13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创造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既是一个争论不休而又歧义层出的当代哲学问题。马克思主要从实践角度认识文化及文化现象,认为文化是人类实践活......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5
1、首页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渐渐的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上,要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得不提到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国化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国化即为其结合中国国情所出现的变化过程,其是属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的形式与......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本文在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据此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色、途径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批判和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形成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和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摘 要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编辑。【摘 要 题】世界近 现代 史研究 【关 键 词】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思想观念 【正 文】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 工业 化 时代 ,随着工业 经济 的 发展 ,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许......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3-01-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摘 要: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6
关键词:社会建设;平等公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蕴含着他们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思考和主张,他们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道路,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写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并在Ig-4J......
浅析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6-07-18
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学者分析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学东渐的推动作用,还有的学者对各种西学......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07
【内容提要】文章首先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身就......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面对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的沟通与对话。马克思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认真解读这一理论,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8
【原文出处】前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0【原刊页号】13~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 者】杨耕【作者简介】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分析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智慧理解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也要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研究理路。这种研究理路注重从马克思主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很多精神文化(简称新时期文化),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有很多红色标语、红色歌......
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02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合贯通,形成了我们党和国家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
论“三个代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4
【原文出处】求索【原刊地名】长沙【原刊期号】200205【原刊页号】52~54【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论“三个代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方法【 作 者】石国亮【作者简介】石国亮 北京师范大......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强化“三个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提要: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当前,部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强化“旗帜”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强化阵地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培养人;强化“效益......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5
" 论文关键词:理论教学思想上 理论上 教学方法上的要求 论文摘要:高校足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是高校马克思主又政治理论课,其有鲜明的现实性表实践性。知何......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对新时期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 摘 要:新时期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同步更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发布时间:2016-07-04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也应该深入到改变世界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就此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念研究和思想宣传的问题,更是一个反映现实矛盾和破解......